1. c语言冒泡排序法详解
任意两个数作比较,大的放后面,小的放前面,然后大的在和下一个数比较,还是大的放后小的往前,以此类推,直到所有数比完了,然后输出
2. C语言链表如何实现冒泡排序
两种
思路:
1、交换链表中各节点的数据,不交换节点;
2、交换节点,即节点link指针的内容。
下面以第一种思路为例:
void
sort(LinkList
*L)
{
int
i,j,t;
LinkList
*p
=
L;
int
count
=
0;
while(p->link
!=
NULL)
{
count++;
p
=
p->link;
}
for(i=0;i<count-1;i++)
/*
冒泡法排序
*/
{
p
=
L;
for(j=0;j<count-i-1;j++)
{
if(p->data
>
p->link->data)
{
t=p->data;
p->data
=
p->link->data;
p->link->data=t;
}
p
=
p->link;
}
}
}
3. 数据结构C语言冒泡排序问题
修改:
for(j=n-1;j>=i;j--)
if(R[j+1].key<R[j].key)
{
int t = 0;
t=R[j].key;
R[j]=R[j+1];
R[j+1].key=t;
exchange=1;
}
了解一下冒泡排序(BubbleSort)的基本概念:
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至此第一趟结束,将最大的数放到了最后。在第二趟:仍从第一对数开始比较(因为可能由于第2个数和第3个数的交换,使得第1个数不再小于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一直比较到倒数第二个数(倒数第一的位置上已经是最大的),第二趟结束,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得到一个新的最大数(其实在整个数列中是第二大的数)。如此下去,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最终完成排序。 由于在排序过程中总是小数往前放,大数往后放,相当于气泡往上升,所以称作冒泡排序。 用二重循环实现,外循环变量设为i,内循环变量设为j。外循环重复9次,内循环依次重复9,8,...,1次。每次进行比较的两个元素都是与内循环j有关的,它们可以分别用a[j]和a[j+1]标识,i的值依次为1,2,...,9,对于每一个i,j的值依次为1,2,...10-i。
4. C语言,结构体冒泡排序,按平均分由大到小排列,怎么弄啊
给你答案希望采纳!!!!!!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Student
{
const char* name; //名字
float averageScore; //平均分
};
int main()
{
Student one = { "张三",65.2f };
Student two = { "李四",95.5f };
Student three = { "王二",75.8f };
Student four = { "麻子",88.3f };
Student five = { "提问者",5.0f };
//用数组
Student all[] = { one,two,three,four,five };
int count = 5; //5个学生
cout << "排序之前:\n";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cout << all[i].name << "的平均成绩为:" << all[i].averageScore << "分\n";
cout << "\n\n\n";
for (int i = 0; i < count - 1; ++i)
{
for (int j = count - 1; j > i; --j)
{
if (all[j].averageScore <= all[j - 1].averageScore)continue;
Student temp = all[j];
all[j] = all[j - 1];
all[j - 1] = temp;
}
}
//测试
cout << "排序之后:\n";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cout << all[i].name << "的平均成绩为:" << all[i].averageScore << "分\n";
cout << "\n\n\n";
/*
//用数据结构
vector<Student> allStudents;
allStudents.push_back(one);
allStudents.push_back(two);
allStudents.push_back(three);
allStudents.push_back(four);
allStudents.push_back(five);
for (int i = 0; i < allStudents.size() - 1; ++i)
{
for (int j = allStudents.size() - 1; j > i; --j)
{
if (allStudents[j].averageScore <= allStudents[j - 1].averageScore)continue;
Student temp = allStudents[j];
allStudents[j] = allStudents[j - 1];
allStudents[j - 1] = temp;
}
}
*/
return 1;
}
5. C语言:编写一个程序用冒泡排序实现升序排列
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
int a[10];
int i, j, t;
printf ("请输入十个数: ");
for (i = 0; i < 10; i++)
{
printf ("a[%d]=", i+1);
scanf ("%d",&a[i]);
}
for (j = 0;j < 9; j++)
for (i = 0; i < 9 - j; i++)
if (a[i] > a[i+1])
{
t = a[i];
a[i] = a[i+1];
a[i+1] = t;
}
printf ("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for (i = 0; i < 10; i++)
{
printf ("%d,",a[i]);
}
printf ("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请输入十个数:
a[1]=7
a[2]=8
a[3]=9
a[4]=6
a[5]=5
a[6]=4
a[7]=1
a[8]=2
a[9]=3
a[10]=99
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1,2,3,4,5,6,7,8,9,99。
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如下: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5)冒泡排序c语言数据结构扩展阅读:
冒泡排序的思想:
首先,从表头开始往后扫描数组,在扫描过程中逐对比较相领两个元素的大小。若相邻两个元素中,前面的元素大于后面的元素,则将它们互换,称之为清去了一个逆序。
在扫描过程中,不断地将两相邻元素中的大者往后移动,最后就将数组中的最大者换到了表的最后,这正是数组中最大元素应有的位置。
然后,在剩下的数组元素中(n-1个元素)重复上面的过程,将次小元素放到倒数第2个位置。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剩下的数组元素为0为止,此时的数组就变为了有序。
假设数组元素的个数为西,在最坏情况下需要的比较总次数为:(n-1)+(n-2)...+2+1)-n(n-1)/2。
6. C语言冒泡排序。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a[10];
int i,j,t;
printf("input 10 numbers: ");
for(i=0;i<10;i++)
scanf("%d",&a[i]);
for(j=0;j<9;j++) /*进行9次循环 实现9趟比较*/
for(i=0;i<9-j;i++) /*在每一趟中进行9-j次比较*/
if(a[i]>a[i+1]) /*相邻两个数比较,想降序只要改成a[i]<a[i+1]*/
{
t=a[i];
a[i]=a[i+1];
a[i+1]=t;
}
printf("the sorted numbers: ");
for(i=0;i<10;i++)
printf(" %d",a[i]);
}
(6)冒泡排序c语言数据结构扩展阅读: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小),就交换他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小)的数。
3、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已经选出的元素(有序)。
4、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无序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则序列最终有序。
简单的表示
#include <stdio.h>
void swap(int *i, int *j)
{
int temp = *i;
*i = *j;
*j = temp;
}
int main()
{
int a[10] = {2,1,4,5,6,9,7,8,7,7};
int i,j;
for (i = 0; i < 10; i++)
{
for (j = 9; j > i; j--)//从后往前冒泡
{
if (a[j] < a[j-1])
{
swap(&a[j], &a[j-1]);
}
}
}
for (i = 0; i < 10; i++)
{
printf("%d ", a[i]);
}
return 0;
}
参考资料来源:冒泡排序-网络
7. C语言冒泡排序法
冒泡排序每一趟排序把最大的放在最右边。
比如:
87 12 56 45 78
87和12交换:12 87 56 45 78
87和56交换: 56 87 45 78
87和45交换: 45 87 78
87和78交换: 78 87
到此第一趟排序结束,接下来的每一趟排序都是这样。
#include<stdio.h>
voidPrint(int*num,intn)
{
inti;
for(i=0;i<n;i++)
printf("%d",num[i]);
puts(" ");
return;
}
voidBubble_Sort(int*num,intn)
{
inti,j;
for(i=0;i<n;i++)
{
for(j=0;i+j<n-1;j++)
{
if(num[j]>num[j+1])
{
inttemp=num[j];
num[j]=num[j+1];
num[j+1]=temp;
}
Print(num,n);
}
}
return;
}
intmain()
{
intnum[8]={87,12,56,45,78};
Bubble_Sort(num,5);
return0;
}
8. 请问数据结构(C语言版)冒泡排序刚开始要怎么定义啊
定义 要排序数据的数组,定义两个整型变量用于排序,定义一个排序数据类型的变量,用于交换数据,如:
int a[10];
int i,j;
int temp;
9. C语言,用结构体编写冒泡排序
struct Student
{
int ID;
char Name[10];
};
void sort(Student *a, int n)
{
Student t;
int i, j;
for(i=0;i<n;i++)
for(j=0;j<n-i;j++)
if(a[j].ID>a[j+1].ID)
{
memcpy(&t, &a[j], sizeof(Student));
memcpy(&a[j], &a[j+1], sizeof(Student));
memcpy(&a[j+1], &t, sizeof(Student));
}
}
在结构体赋值中,上面使用memcpy函数,如:
memcpy(&t, &a[j], sizeof(Student));
可以替换为:
t.ID = a[j].ID;
strcpy(t.Name, a[j].Name);
依次类推。
10. c语言冒泡排序详解
冒泡排序是最简单的排序方法,理解起来容易。虽然它的计算步骤比较多,不是最快的,但它是最基本的,初学者一定要掌握。
冒泡排序的原理是:从左到右,相邻元素进行比较。每次比较一轮,就会找到序列中最大的一个或最小的一个。这个数就会从序列的最右边冒出来。
以从小到大排序为例,第一轮比较后,所有数中最大的那个数就会浮到最右边;第二轮比较后,所有数中第二大的那个数就会浮到倒数第二个位置……就这样一轮一轮地比较,最后实现从小到大排序。
比如对下面这个序列进行从小到大排序:
90 21 132 -58 34
第一轮:
1) 90 和 21比,90>21,则它们互换位置:
21 90 132 -58 34
2) 90 和 132 比,90<132,则不用交换位置。
3)132 和 –58 比,132>–58,则它们互换位置:
21 90 -58 132 34
4)132 和 34 比,132>34,则它们互换位置:
21 90 -58 34 132
到此第一轮就比较完了。第一轮的结果是找到了序列中最大的那个数,并浮到了最右边。
比较时,每轮中第 n 次比较是新序列中第 n 个元素和第 n+1 个元素的比较(假如 n 从 1 开始)。
第二轮:
1) 21 和 90 比,21<90,则不用交换位置。
2) 90 和 –58 比,90>–58,则它们互换位置:
21 -58 90 34 132
3) 90 和 34 比,90>34,则它们互换位置:
21 -58 34 90 132
到此第二轮就比较完了。第二轮的结果是找到了序列中第二大的那个数,并浮到了最右边第二个位置。
第三轮:
1) 21 和 –58 比,21>–58,则它们互换位置:
-58 21 34 90 132
2) 21 和 34 比,21<34,则不用交换位置。
到此第三轮就比较完了。第三轮的结果是找到了序列中第三大的那个数,并浮到了最右边第三个位置。
第四轮:
1) –58 和 21 比,–58<21,则不用交换位置。
至此,整个序列排序完毕。从小到大的序列就是“–58 21 34 90 132”。从这个例子中还可以总结出,如果有 n 个数据,那么只需要比较 n–1 轮。而且除了第一轮之外,每轮都不用全部比较。因为经过前面轮次的比较,已经比较过的轮次已经找到该轮次中最大的数并浮到右边了,所以右边的数不用比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