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提高硬盘的速度
硬盘的DMA模式大家应该都知道吧,硬盘的PATA模式有DMA33、DMA66、DMA100和DMA133,最新的SATA-150都出来了!一般来说现在大多数人用的还是PATA模式的硬盘,硬盘使用DMA模式相比以前的PIO模式传输的速度要快2~8倍。DMA模式的起用对系统的性能起到了实质的作用。以前有很多文章介绍过如何打开DMA模式,我在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但笔者发现一个新的“问题”——Windows 2000、XP、2003系统有时会自行关闭硬盘的DMA模式,自动改用PIO模式运行!这就造成在使用以上系统中硬盘性能突然下降,其中最明显的现象有:系统起动速度明显变慢,一般来说正常Windows XP系统启动时那个由左向右运动的滑条最多走2~4次系统就能启动,但这一问题发生时可能会走5~8次或更多!而且在运行系统时进行硬盘操作时明显感觉变慢,在运行一些大的软件时CPU占用率时常达到100%而产生停顿,玩一些大型3D游戏时(比如极品飞车6)画面时有明显停顿(很多人这时以为是自己的显卡问题,当然如果你使用的是三年前的显卡玩这些游戏是有点老了,但如果你用的是今年才买的GF显卡那就不是它的问题了),出现以上问题时大家最好看看自己硬盘的DMA模式是不是被Windows 系统自行关闭了。查看自己的系统是否打开DMA模式:
1. 双击“管理工具”,然后双击“计算机管理”;
2. 单击“系统工具”,然后单击“设备管理器”;
3. 展开“IDE ATA/ATAPI 控制器”节点;
4. 双击您的“主要IDE控制器”;
5. 点击“高级设置”。
看到“设备0”,下面的传输模式应设为“DMA(若可用)”,再下面“当前传输模式”,如果是“Ultra DMA Mode *(*为数字,DMA33为2,DMA66为4,DMA100为5、DMA133为6)”,那么你的系统正常,但如果以前你自己设的是“Ultra DMA Mode 6”又没有改动,而现在是“Ultra DMA Mode 4”或“Ultra DMA Mode 2”更或者是“PIO 模式”而且改不过来!可能就是系统自行关闭了DMA模式了。
分析问题:
好了,先来说说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在Windows 2000/XP/2003中有这样一个设定: Windows IDE/ATAPI 端口驱动程序 (Atapi.sys) 累积收到总共6个超时或循环冗余检验 (CRC) 错误后,驱动程序将把通信速度(传送模式)从最快的直接内存访问 (DMA) 模式分步骤降为较慢的 DMA 模式。如果驱动程序继续收到超时或 CRC 错误,则驱动程序最终将把传送模式降为最慢的模式(PIO 模式)。 问题就在这里!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硬盘很少会有超时或循环冗余检验 (CRC) 错误,但是当我们使用这些系统里的挂起(也有叫休眠)并恢复计算机后就很容易造成超时或循环冗余检验 (CRC) 错误。因为系统设定的超时值为4秒,当系统向 ATA 磁盘发出读取请求时如果硬盘回应时间超过 4 秒的超时值时才会产生超时或循环冗余检验 (CRC) 错误,但因为系统在挂起(也有叫休眠)时硬盘是在停转状态中,恢复计算机时硬盘有个从停止到运动的过程,这就很容易造成大部分硬盘回应时间超过 4 秒的超时值。也就是说当我们使用计算机挂起6次后系统就会把通信速度(传送模式)从最快的直接内存访问 (DMA) 模式分步骤降为较慢的 DMA 模式。如果挂起6次以上则驱动程序最终将把传送模式降为最慢的模式(PIO 模式)。这就是Windows 系统突然变慢的原因。
解决问题:
若要为受影响的设备重新启用典型DMA或更快DMA的传送模式,请执行以下操作:
1. 双击“管理工具”,然后双击“计算机管理”;
2. 单击“系统工具”,然后单击“设备管理器”;
3. 展开“IDE ATA/ATAPI 控制器”节点;
4. 双击您要为其恢复典型 DMA 传送模式的控制器;
5. 单击“驱动程序”选项卡;
6. 单击“卸载”。
当此过程完成后,重新启动您的计算机。当 Windows 重新启动后,将重新枚举硬盘控制器,同时与该控制器相连的每个设备的传送模式将重置为默认值。
但这样只是把硬盘设备的传送模式重置为默认值,当我们再使用挂起系统时系统又会自行关闭DMA模式!所以我们还要做以下操作:
1. 单击“开始”,单击“运行”,键入 Regedit,然后单击“确定”。
2. 在注册表中找到并单击以下项: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Class\{4D36E96A-E325-11CE-BFC1-08002BE10318}\0001
和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Class\{4D36E96A-E325-11CE-BFC1-08002BE10318}\0002
3. 在“编辑”菜单上,指向“新建”,然后单击“DWORD 值”。
4. 键入 ResetErrorCountersOnSuccess,然后按 Enter 键。
5. 在“编辑”菜单上,单击“修改”。
6. 键入 l,然后单击“确定”。
7. 按照下列步骤操作,然后退出注册表编辑器:
注意:上面注册表最后的项“{4D36E96A-E325-11CE-BFC1-08002BE10318}”列出的带有“0001”编号的子项对应于一台仅有一个 IDE 控制器的计算机的主要 IDE 通道和次要 IDE 通道。如果您的计算机有两个 IDE 控制器,则对于每个控制器,主要 IDE 通道和次要 IDE 通道的带有编号的子项分别是:“0001、0002、0003、0004、0005、0006……”。
为检查是否找到了正确的子项,请检查子项的 DriverDesc 值是包含字符串值“主要 IDE 通道”,还是包含字符串值“次要 IDE 通道”。
建立以上注册表键值的目的是:
在Windows中,使系统向 ATA 磁盘发出读取请求时的 4 秒的超时值更改为 10 秒。还实现了一种较不严格的变通策略以在发生超时错误和 CRC 错误时降低传送模式(从较快的 DMA 模式到较慢的 DMA 模式,最终降为 PIO 模式)。以前的情况是,在每当累积发生的超时错误或 CRC 错误的总数达到 6 次时,IDE/ATAPI 端口驱动程序 (Atapi.sys) 将降低传送模式。当我们建立以上注册表键值实现新的策略后,Atapi.sys 仅在连续发生 6 次超时错误或 CRC 错误后才降低传送模式。
这一新的策略实现后将大大降低系统降低或关闭DMA传送模式的机会。现在我们可以安心地使用挂起系统和高性能的DMA硬盘模式,再也不会发生系统性能突然下降的情况了。
② 移动硬盘写入速度大概多少我的希捷USB3.0 112M/S
移动硬盘大多采用USB、IEEE1394、eSATA接口,能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一般是20M-120M之间。usb3.0的带宽是5Gb/s,实际速度正常情况下最大是500MB/s左右。112M大文件相对来说传输速度较快。
不过移动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还一定程度上受到接口速度的限制,尤其在USB1.1接口规范的产品上,在传输较大数据量时,将考验用户的耐心。
而USB2.0、IEEE1394、eSATA移动硬盘接口就相对好很多。USB2.0接口传输速率是60MB/s,USB3.0接口传输速率是625MB/sIEEE1394接口传输速率是50~100MB/s。
(2)继续硬盘速度扩展阅读:
希捷成立于1979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司各特谷市。希捷在设计、制造和销售硬盘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提供用于企业、台式电脑、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的产品。
基本介绍:
希捷公司于1979年成立的时候,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司各特谷市,它是首家专为台式电脑制造5.25英寸硬盘的公司。尽管当时的希捷看上去不过是跨了一小步,但事实上希捷硬盘的出现推动了整个PC界的变革,世界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突然之间,人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快速方便地存取数据,获得大量的信息,最终推动诸如互联网等多种事物的发展。整个计算机的前景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以致到今天计算机和数字信息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25年来,希捷不断开发技术和制造产品,让这一切都变为现实。
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世界是基于信息的世界。每次你接入互联网、按“发送”、进行网上股票交易、使用自动取款机、看电视,甚至是欣赏使用电脑特技效果的好莱坞影片,你都在创造、获取和/或分享大量的数字信息,这就是存储技术,也是希捷事业的核心,它让一切梦想成真。
希捷拥有涵盖从家庭计算到企业数据中心的40多类产品,为每个需要数字存储的行业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
起源:
源自美国,由于数字内容,如音乐、视频、照片和游戏,已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静态数据存储开始过时了。在今天随需应变的世界,需要通过动态存储解决方案访问、共享及保护您的数字内容。
为您随时随地提供工作、创造及交互的自由。从保护珍贵的家庭照片及个人音乐收藏,到开发新一代的消费电子设备及大型企业网,希捷为满足今天的消费者及明天的应用需要提供了先进的数字存储解决方案。
让内容自由:
当1956 年第一台硬盘驱动器开始出货时,只有大公司才能负担得起这些一吨重的庞然大物所需的费用和空间。今天,数字存储无处不在。
无论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您可能每天都在和数字存储设备打交道。每当您去ATM机,在DVR 上录制并播放喜欢的电视剧或是将歌曲下载到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中,您都是从硬盘驱动器上访问或存储信息。
每天,内容在到达您的办公室计算机或个人媒体播放器前要经过各种存储设备。今天的硬盘驱动器不仅用于存储内容,还用于内容的传输及创建。随着下载和即时访问的兴起,您会发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无穷多内容去下载、享用及共享。
被创建及使用的内容激增所刺激,数字存储市场不断快速增长,同时新的立法也要求公司必须存储特定的记录和信息。
今天的存储解决方案不仅可以确保有价值数据的安全可靠,还可根据您的需要帮助您实现对信息和媒体的灵活访问。
现在无论您身在何处都能访问并获取内容,不论是在车里、还是出差、或是在健身时。从家庭娱乐消费电子设备到大型企业数据中心,不论是工作还是娱乐,希捷的数字存储解决方案都能让您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内容。
希捷的领导力:
作为30 年的行业专家,希捷正继续领导着存储业的创新解决方案。今天没有一家硬盘驱动器厂商能与希捷所提供的广泛的解决方案相媲美。
拥有涵盖从家庭计算到企业数据中心的众多产品,希捷为每个需要数字存储的行业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公司在研发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致力于引入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新技术。从起步开始,希捷就不断进行突破性的创新,解决数字存储解决方案所面临的难题。
希捷公司是第一家将使您拥有数字生活(不论从家庭、手持设备、汽车,还是办公室)的技术带入市场的公司,如垂直记录、基于硬件的全磁盘加密技术和混合硬盘等,并不断投资于新技术的开发以提高性能、速度和面密度(在更小空间内存储更多数据的能力)。
消费性解决方案:
今天随需应变的世界需要比以往更多的计算性能、移动性和可靠性。希捷为台式机、高端PC 以及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计算设备提供了屡受好评的产品。
在收购迈拓后,希捷还为满足小企业、家庭及家庭办公室的需要提供了最广泛的零售品牌存储解决方案,包括FreeAgent、BlackArmor、Maxtor OneTouch和CentralAxis 系列产品。
从便携式及一键式备份移动硬盘到个人服务器及网络存储解决方案,希捷使您在办公室、家中或是路上都能充分使用公司及个人内容。
希捷自始至终一直处于消费电子革命的中心。作为CE 市场的领先硬盘供应商,希捷为满足众多越来越复杂的CE 应用需要而提供专门设计的存储解决方案。
不论是先进的游戏控制台、数字摄像机、便携式媒体播放器还是汽车GPS 系统,希捷硬盘都能帮助CE 制造商为今天的消费者开发新一代设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希捷
③ 硬盘的正常读取速度是多少
机械硬盘读写速度平均60---80M每秒。
ssd硬盘不同品牌型号之间,差距非常大,平均大约在150---300M每秒。
5400转的笔记本硬盘:50-90MB每秒。
7200转的台式机硬盘:90-190MB每秒。
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可以达到500MB/s。
④ 怎样加快硬盘的读取速度
关闭硬盘的索引属性
1
在 Windows 系统中,有一个选项为索引硬盘上的文件内容,这个功能会加大系统对硬盘的访问,增加负担。此时,可以通过关闭它来提升硬盘的速度,接下来请看具体操作方法。
2
如下图所示,这里以电脑上的 E 盘为例,打开磁盘属性窗口,在常规选项卡底部有一个名为“索引文件内容”的选项,点击取消它的勾选。
⑤ 什么是硬盘速度
现在的硬盘都是机械结构的,硬盘中有个盘面还有个探针,当读取数据的时候盘面是转动的,转速就是盘面转动的速度,比如4800 7600 等就是指转速。单位是分钟
继续解答第二个问题
硬盘砸主机箱里,打开箱盖就可以看到,一般在光驱的下面,光驱就是放盘片的位置。一般的一面是黑色的,一面是很亮很亮的金属
⑥ 如何提升硬盘的运行速度
如何提升硬盘的运行速度?
很多初级用户在向别人炫耀自己机器的豪华配置时,总是喜欢 强调其CPU的频率有多高,内存的容量有多大,却忽视了硬盘的 重要性。其实,对PC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相对于系统前端 总线和内存总线的发展速度来说,硬盘技术的发展速度还是显 得比较缓慢的,因此成为了系统内部数据传输的最大瓶颈。即 使是目前最高端的笔记本电脑—基于Pentium Ⅲ Tualatin 1.13GHz处理器,在进行一些涉及到大容量文件交换的应用时, 也显得比一台配置更低的台式机要吃力。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 是因为笔记本电脑所采用的2.5英寸硬盘,转速大多还停留在 4200rpm左右,远远低于3.5英寸IDE硬盘的水平,即使CPU的频 率再高,也不能突破硬盘的“瓶颈”限制。这也正是我们总是 强调系统配置一定要均衡的原因。
如果您的机器只是作为办公、学习和娱乐的工具,那么一块普 通的5400rpm或7200rpm IDE硬盘足以满足这些需要,而且它的 价格也是一般用户都能够接受的;如果您的机器还需要具备更 高的负荷能力,则可以考虑使用SCSI硬盘或构建IDE RAID系统 。
SCSI的优点和缺点
对于服务器或工作站来说,SCSI硬盘是毋庸置疑的选择。SCSI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 接口规范,可以连接硬盘、光驱、打印机、扫描仪、磁带机等 多种设备,堪称系统中除CPU以外的另一个控制核心。与普通的 IDE硬盘相比,SCSI硬盘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SCSI接口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目前最新的IDE接口规范 可以达到133MB/s的传输速度,而SCSI接口已经将峰值带宽提升 到了320MB/s; 在对应的硬盘技术上,IDE产品也明显落后于 SCSI产品,以希捷公司的两款代表型产品为例,Barracuda Ⅳ 是目前最出色的IDE硬盘之一,它的转速为7200rpm,平均数据 传输率为34MB/s左右,寻道时间也在15ms以上,而SCSI硬盘中 的极品——Cheetah X15的转速已经达到了15000rpm,平均数据 传输率超过了50MB/s,寻道时间也在4ms之内。
其次,SCSI硬盘的另一大优势在于CPU占用率很低。早期的IDE 硬盘采用PIO工作模式,在进行数据传输时,CPU占用率基本达 到100%,根本无法进行其它操作,随着DMA技术的出现,这一 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CPU无需再对数据传输进行全程 监控,但是仍然会占用较高的系统资源;而SCSI设备则不存在 这种问题,CPU只需将数据传输指令发送给SCSI控制芯片,而无 需参与整个过程中的数据处理与计算,这种特点尤其适合于I/O 操作频繁或经常涉及到大容量文件交换的场合,因此广泛地被 服务器和工作站所采用。
除此之外,SCSI还具有扩展性丰富、纠错能力高以及进行多任 务操作时智能化更高等多种优点。尽管如此,昂贵的价格还是 制约了SCSI硬盘的发展,普及程度远不如普通的IDE硬盘,只能 应用在一些高端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上。
更廉价的解决方案
如果您经常进行3D MAX、Photoshop等图形图像的编辑处理,或 是时常涉及到视频采集等应用,想必会感觉到IDE硬盘的“不尽 如人意”,尽管它的接口规范还在不断发展——一些公司正在 极力推广ATA 133规范的产品,但是目前IDE硬盘的内部传输速 率普遍还停留在40MB/s左右,一味地提高外部接口的传输带宽 并不能给系统带来特别明显的性能提升。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 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性能呢?有,那就是通过IDE RAID构 建相应的RAID功能。
RAID基础知识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中文意思是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 盘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 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或安全性的技术。RAID技术经过 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多种级别,我们常见的形式有RAID Level 0、RAID Level 1和RAID Level 0+1。
RAID Level 0
在RAID BIOS的设置界面中选择Stripe模式,即可实现RAID Level 0功能。RAID Level 0是一种单纯追求性能的方案,它至 少需要两块硬盘。虽然在Windows的环境下,系统将这两块硬盘 视为一个大的逻辑硬盘,但数据是以块为单位平均分配给两块 硬盘的,读写操作均是由两块硬盘分摊,所以能够缩减将近一 半的读写时间。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用户也可以构 建由4块硬盘组成的RAID Level 0系统,这样可以得到接近于单 块硬盘4倍的读写速度。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用户使用不同规格 的硬盘来构建RAID Level 0系统,那么逻辑硬盘的容量并非是 这些硬盘容量的总和,而是所有的硬盘都向容量最小的硬盘看 齐,也就是说,当RAID Level 0系统由两块硬盘组成时,逻辑 硬盘的容量为2倍于容量较小的那块硬盘。RAID Level 0方案最 大的弊端在于其安全性较低,一旦组建RAID系统中的一块硬盘 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整个系统,所以构成RAID Level 0系统的 硬盘数量越多,危险性也就越大。由于这一原因,这种方案并 没有被广泛地采用,只是适用于那些对性能要求较高,而对数 据安全性不太在乎的领域,如图形工作站。我们推荐使用RAID Level 0系统的用户再配置一部刻录机,经常将重要文件刻成光 盘作为备份。
RAID Level 1
RAID Level 1又称为镜像(Mirror)模式,是以安全性为前提 的一种方案。与Level 0相同,Level 1同样需要至少两块硬盘 ,写入数据时,系统会将数据同时写到两块硬盘上,当读取数 据时,系统会从源盘上读取,如果读取失败,系统会自动读取 备份盘上的数据,而不会造成工作任务的中断,即使有一块硬 盘损坏,只要换上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BIOS内的Rebuild功能, 便可将数据即时还原,所以使用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RAID Level 1系统的实际容量只有总容量的一半,如果两块硬 盘的规格不同,系统容量等于较小的硬盘容量。
RAID Level 0+1
顾名思义,RAID Level 0+1就是将RAID Level 0和RAID Level 1的功能集于一身的一种方案,同时具备了高性能和安全性。 RAID Level 0+1需要同时使用4块硬盘,所以说“安全性”和“ 高性能”是建立在成本的基础上,要求用户有一定的经济承受 能力。RAID Level 0+1实际就是两组RAID 0系统之间又构成了 一个RAID 1的阵列,在每次写入数据时,磁盘阵列控制器会将 数据同时写入两组RAID 0阵列中; 这种方式同RAID 1一样,其 硬盘使用率只有50%。
降低升级成本
抛开这些复杂的功能不谈,IDE RAID还具有一个最基本、更实 用的特点——它能够令一些老主板也支持最新的磁盘传输协议 。相信还有很多用户至今仍然在使用Intel 440BX主板,这固然 因为Intel 440BX是一款经典的产品,令人难以割舍,而更多的 原因恐怕是这些用户不想为全面系统升级而支付昂贵的费用。 其实,升级部分配件也能够令系统再次焕发青春,通过Socket 370转Slot 1的转接卡,Intel 440BX可以继续为1GHz以上的 Tualatin Celeron处理器服务;同样,添置一块ATA 100或ATA 133的IDE RAID卡,系统也能支持最新的磁盘传输协议,从ATA 33到ATA 100的变化,会带来相当显着的效果。即使您并不是一 个疯狂挖掘系统潜能的“发烧友”级用户,也没有理由对它的 这一特点视而不见。
结论
相对于SCSI硬盘的价格来说,即使是购买四块硬盘来组建RAID Level 0+1系统也是划算的,因为它不仅能够提供更大容量的 存储空间,而且性能也比单块SCSI硬盘出色。需要强调的是, 使用IDE RAID系统的用户必须有一个配置较高的系统作为支持 ,IDE RAID毕竟不像SCSI RAID一样具有独立的控制芯片,因此 会占用很高的系统资源。随着处理其性能的日益强劲,一些主 板集成的功能也日益盛行,AC’97软声卡已经成为了人们乐于接 受的一种方案,目前很多主板也通过板载的IDE RAID控制芯片 提供了相对廉价的RAID功能,但是我们发现某些主板上集成的 IDE RAID控制芯片只提供了RAID Level 0和RAID Level 1两种 形式,因此用户在采购产品时应该注意,该产品的功能是否能 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⑦ 硬盘速度有多快
目前硬盘的接口速度,一般为3.0Gbps(SATA 2)或6.0Gbps(SATA 3)。
机械硬盘的读写速度与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位置有关,连续文件读写一般可以达到60~90MB/s(5400RPM硬盘)或130~190MB/s(7200RPM硬盘),零碎文件的话速度惨不忍睹,极端情况下可能不足1MB/s。
连续文件读写速度数据参考自:https://www.hu.com/question/48254780/answer/110245336
⑧ 一般情况,移动硬盘硬盘的传输速度多少
移动硬盘传输速度,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
1、接口速度。usb
2.0的极限就是40MB/s,而usb
3.0可以到450MB/s左右。
2、硬盘盒芯片的速度。硬盘盒采用不同的芯片,速度是不一样的。但基本上都是sata2接口转usb,速度的极限在270MB/s左右。
3、硬盘本身的速度。硬盘是5400转还是7200转,还是固态硬盘。机械硬盘转速一样的情况下,不同代别的硬盘速度也大不相同。
⑨ 硬盘的速度问题
尽量不要把下载的东西存在系统盘,你的硬盘够大,可以把下载的东西放在其他盘里。
不管怎么样,系统总是会越用越慢,定期的磁盘碎片整理也很重要。
也可以用一些优化软件,优化一下操作系统,特别是要优化注册表,定期删除temp文件下的文件,这些文件占用的空间也蛮大的
下面是帮你查的一些硬盘保养资料,你可以看看:
========================
硬盘使用久了,便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硬盘“坏道”是这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如果在保换保修期内,你可将硬盘拿到销售商出处更换,而过了三保期又该怎么办呢?下面是笔者维修维护硬盘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对你维修硬盘有所帮助。
一、硬盘出现坏道的先兆
硬盘坏道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为软坏道,通常为软件操作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可用软件修复;后者为真正的物理性坏道,它表明你的硬盘磁道上产生了物理损伤,只能通过更改硬盘分区或扇区的使用情况来解决。出现下列情况也许你的硬盘有坏道了:
首先,你在打开、运行或拷贝某个文件时硬盘出现操作速度变慢,且有可能长时间操作还不成功或表现为长时间死“啃”某一区域或同时出现硬盘读盘异响,或干脆Windows系统提示“无法读取或写入该文件”,这些都可表明你的硬盘某部分出现了坏道。
其次,每次开机时,Scandisk磁盘程序自动运行,肯定表明你的硬盘上有需要修复的重要错误,比如坏道。你在运行该程序时如不能顺利通过,表明硬盘肯定有坏道。当然,扫描虽然也可通过,但出现红色的“B”标记,表明其也有坏道。
第三,电脑启动时硬盘无法引导,用软盘或光盘启动后可看见硬盘盘符但无法对该区进行操作或操作有误或干脆就看不见盘符,都表明硬盘上可能出现了坏道。具体表现如开机自检过程中,屏幕提示“Hard disk drive failure”“Hard drive controller failure”或类似信息,则可以判断为硬盘驱动器或硬盘控制器硬件故障;读写硬盘时提示“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类似错误信息,则表明硬盘磁道出现了物理损伤。
最后,电脑在正常运行中出现死机或“该文件损坏”等问题,也可能和硬盘坏道有关。
二、硬盘坏道的维修
Scandisk磁盘扫描程序是解决硬盘逻辑坏道最常用的工具,而我们常见的Format命令不能对任何硬盘坏道起到修补作用,这点大家需明白。如果硬盘出现了坏道,我们可在Windows系统环境下,在“我的电脑”中选中要处理的硬盘盘符,选择其“属性”,在出现的“工具”按钮中选择“查错状态”,点击“开始检查”,再在“扫描类型”中选“全面检查”,并将“自动修复错误”打上“勾”,然后“开始”既可,它将对硬盘盘面做完全扫描处理,并且对可能出现的坏簇做自动修正。其次,在DOS状态下,硬盘有坏道,计算机在启动时一般会自动运行Scandisk进行扫描,并将坏簇以黑底红字的“B”(bad)标出。当然,如果系统在启动时不进行磁盘扫描或已不能进入Windows系统,我们也可用软盘或光盘启动盘启动电脑后,在相应的盘符下,如“A:”下运行Scandisk *:(注:*为要扫描的硬盘盘符),回车后来对相应需要扫描修复的硬盘分区进行修理。
其它的如诺顿工具箱中的NDD“磁盘医生”及Pctools等相关工具对硬盘进行扫描也是修复硬盘坏道的最常用的方法,其用法很简单,许多报刊上也有介绍,大家可找来试用一下。
如果硬盘上出现了无法修复的坏簇或物理坏道,大家可用一些磁盘软件将这些坏道单独分为一个区并隐藏起来,这样可令你的硬盘延长使用寿命。
方法一:如一块4.3G硬盘在2G处有严重的物理坏道,用Format格式化进行不下去,Scandisk或NDD检测也通不过,但能正常分区。找来一款分区格式化软件Smart Fdisk,用启动盘启动电脑后,进入盘符A:,运行该软件的执行文件SFdisk.EXE;然后删掉(DEL)原有分区,算出坏道在硬盘上的所在位置。如本例中,先建立1990M的基本分区,快速格式化后并激活它,然后再把坏道处分出约50M的逻辑分区,再将所剩的硬盘空间作为一个逻辑区后用快速格式化功能将其快速格式化;最后再将那个约50M的坏道所在的区删除(DEL)掉就是了。然后重启,一个有严重物理坏道的硬盘就很快被修好了,以后磁头再也不会去读那些被删除了的坏道区了。
方法二: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Fdisk分区。例如一块1G的硬盘,在格式化到10%时不能顺利通过,这时按Ctrl+Break强行终止,运行Fdisk建立一个90M的DOS分区为C盘,然后再建立一个20M逻辑盘D,再将余下的800余M建立一个逻辑盘E。退出Fdisk再运行Format E:,如果格到10%时又遇到阻碍,这时用Fdisk再建立一个88M的E盘、10M的F盘,余下的790M作为G盘。继续重复上面的操作,直到完成。然后,运行Fdisk将10M的D、F盘删除,这时余下的就是没有坏道的好盘了。
方法三:同理,用PartitionMagic、DiskManager等磁盘软件也可完成这样的工作。如PartitionMagic分区软件,先用PartitionMagic4中的“check”命令或Windows中的磁盘扫描程序来扫描磁盘,算出坏簇在硬盘上的位置,然后在Operations菜单下选择“Advanced/bad Sector Retest”;把坏簇所在硬盘分成多个区后,再把坏簇所在的分区隐藏,以免在Windows中误操作,这个功能是通过Hide Partition菜单项来实现的。这样也能保证有严重坏道的硬盘的正常使用,并免除系统频繁地去读写坏道从而扩展坏道的面积。
系统显示“TRACK 0 BAD,DISK UNUSABLE”,意思为“零磁道损坏,硬盘无法使用”或用磁盘扫描程序扫描其它硬盘时其0扇区出现红色“B”。硬盘0扇区损坏,是大家比较头痛的故障,一般人往往将出现这样故障的硬盘作报废处理。其实合理运用一些磁盘软件,把报废的0扇区屏蔽掉,而用1扇区取而代之就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这样的软件如Pctools9.0和NU8等。
方法一:我们就先以Pctools9.0为例来作说明。一块2.1G硬盘出现上述故障,用盘启动电脑后,运行Pctools9.0目录下的DE.EXE文件。接着选主菜单Select中的Drive,进去后在Drive type项选Physical,按空格选定,再按Tab键切换到Drives项,选中hard disk,然后OK回车后回到主菜单。打开Select菜单,这时会出现Partition Table,选中进入后出现硬盘分区表信息。该硬盘有两个分区,找到C区,该分区是从硬盘的0柱面开始的,那么,将1分区的Beginning Cylinder的0改成1就可以了,保存后退出。重新启动电脑后按Del键进入COMS设置,运行“IDE AUTO DETECT”,可以看到CYLS由782变成781。保存退出后重新分区格式化该硬盘,使其起死回生。
方法二:诺顿NU8.0也较好用。例如一块1.28G硬盘出现0磁道损坏故障,进入NU8工具包目录,运行其主程序NORTON.EXE,然后可先选“补救盘”RESCUE选项对该硬盘的引导区、分区表等信息进行备份。接着选择“磁盘编辑器DISKEDIT”,成功运行后选“对象OBJECT”,选“分区表”后可见本硬盘的参数如下:面SIDE为0-63,簇CYLINDER为0-255,扇区SECTOR为1-63,其主引导记录和分区表信息就应该在0面0柱1扇区。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把其C盘的起始扇区从0面0柱1扇区改为0面1柱1扇区,移动光标手工修改即可。另外需要说的就是,改动数值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后存盘后退出重启电脑,用Format命令格式化硬盘即可正常使用了。需要特别留意的是,修好后的硬盘一定不要再用DOS下的Fdisk等分区工具对其进行重新分区操作,以免其又改变硬盘的起始柱面。
如果以上各招都不见效,那么就得使用主板自带的硬盘低格程序或硬盘厂家随盘赠送的低格程序如DM、LFormat等对硬盘全盘进行低级格式化处理了,它可对硬盘的一些坏道进行重新整理排除。
三、如何正确使用才能减少坏道的发生
上面说了那么多,都有点亡羊补牢之嫌,而正确使用好硬盘才是减少硬盘坏道发生、提高硬盘使用寿命的最好方法。
1.硬盘在工作时不能突然关机
当硬盘开始工作时,一般都处于高速旋转之中,如果我们中途突然关闭电源,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因此要避免突然关机。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在其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读写结束后方可关闭计算机的电源开关。
2.防止灰尘进入
灰尘对硬盘的损害是非常大的,这是因为在灰尘严重的环境下,硬盘很容易吸引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使其长期积累在硬盘的内部电路元器件上,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热量散发,使得电路元器件的温度上升,产生漏电或烧坏元件。另外灰尘也可能吸收水分,腐蚀硬盘内部的电子线路,造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所以灰尘体积虽小,但对硬盘的危害不可低估。因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空气中的潮湿度和含尘量。切记:一般计算机用户不能自行拆开硬盘盖,否则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硬盘内,在磁头进行读、写操作时划伤盘片或磁头。
3.要防止温度过高
温度对硬盘的寿命也是有影响的。硬盘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使用中存在散热问题。温度以20~25℃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温度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器件失灵,磁介质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凝结在集成电路元器件上,造成短路;
湿度过高时,电子元器件表面可能会吸附一层水膜,氧化、腐蚀电子线路,以致接触不良,甚至短路,还会使磁介质的磁力发生变化,造成数据的读写错误;湿度过低,容易积累大量的因机器转动而产生的静电荷,从而烧坏CMOS电路,吸附灰尘而损坏磁头、划伤磁盘片。机房内的湿度以45~65%为宜。注意使空气保持干燥或经常给系统加电,靠自身发热将机内水汽蒸发掉。另外,尽量不要使硬盘靠近强磁场,如音箱、喇叭、电机、电台、手机等,以免硬盘所记录的数据因磁化而损坏。
4.要定期整理硬盘上的信息
在硬盘中,频繁地建立、删除文件会产生许多碎片,碎片积累多了,日后在访问某个文件时,硬盘可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不但访问效率下降,而且还有可能损坏磁道。为此,我们应该经常使用Windows 9x系统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硬盘进行整理,整理完后最好再使用硬盘修复程序来修补那些有问题的磁道。
5.要定期对硬盘进行杀毒
现在的病毒攻击范围越来越广泛,而硬盘作为计算机的信息存储基地,通常是其攻击的首选目标。每年的4月26日令每位电脑使用者都心有余悸,笔者单位上的几只硬盘就惨遭过CIH的攻击。所以,为了保证硬盘的安全,我们应该注意利用最新的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查杀,同时要注意对重要数据进行保护和经常性的备份。
6.用手拿硬盘时要小心
在日常的电脑维护工作中,用手拿硬盘是再频繁不过的事了。也许这最常见的事情,最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其实,用手拿硬盘还是有学问的,稍有不慎也会使硬盘“报废”的,因此我们在用手拿硬盘时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要轻拿轻放,不要磕碰或者与其他坚硬物体相撞;
②不能用手随便地触摸硬盘背面的电路板。这是因为在气候干燥时,人体通常带有静电,在这种情况下用手触摸硬盘背面的电路板,则人体静电就可能伤害到硬盘上的电子元器件,导致硬盘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我们在用手拿硬盘时应该抓住硬盘两侧,并避免与其背面的电路板直接接触。有些类型的硬盘会在其外部包上一层护膜,它除具备防震功能外,更把电路板保护其中,这样我们就可以不用担心什么静电了。
7.尽量不要使用硬盘压缩技术
我们以前在硬盘空间不大时,总是想方设法节省硬盘空间,例如常见的措施是通过Doublespace、Drvspace命令来压缩硬盘空间。但当压缩卷文件逐渐增大时,这种方法就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那就是硬盘的读写数据大大减慢了。随着硬盘技术的飞速发展,磁盘的容量也是节节攀高,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硬盘空间都在20G左右,现在很难再出现以前那种硬盘空间不够用的情况了,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再使用硬盘压缩技术了。
8.在工作中不能移动硬盘
硬盘是一种高精设备,工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当硬盘处于读写状态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可能造成磁头与盘片的撞击,导致损坏。所以不要搬动运行中的微机。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应多加小心,硬盘移动、运输时严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一下,尽量减少震动。
9.使用塑料或橡皮来消除硬盘噪音
在硬盘转速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如果硬盘被固定在金属托架上或者放置不当时,一旦接通电源,硬盘就有可能出现比较强烈的震动,时间一长,就有可能损坏硬盘的磁头或者划伤硬盘的磁道。为了消除噪音,我们可以利用硬盘上靠近四个角的安装螺钉孔,用弹力大、质地好的橡皮筋将硬盘悬吊在机箱内;如果硬盘是水平放置的,我们也可以利用弹性和尺寸适当的橡皮垫或橡皮柱垫在硬盘下面,以便达到减震的目的。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选用橡皮筋悬吊时,应选取质量好、弹力大且有丝线包裹的那种,最好选用服装上使用的有编织物包裹的橡皮筋,以免橡皮筋失效后发生意外。适度拉紧橡皮筋,并注意安装过程中不要使橡皮筋受伤。
⑩ 硬盘的读写速度是多少
1、机械硬盘读写速度平均60---80M每秒。
2、固态硬盘不同品牌型号之间,差距非常大,平均大约在150---300M每秒。
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
(10)继续硬盘速度扩展阅读:
影响固态硬盘性能的几个因素主要是:主控芯片、NAND闪存介质和固件。在上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接口也可能会影响SSD的性能。
主流的接口是SATA(包括3Gb/s和6Gb/s两种)接口,亦有PCIe 3.0接口的SSD问世。
由于SSD与普通磁盘的设计及数据读写原理的不同,使得其内部的构造亦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而言,固态硬盘(SSD)的构造较为简单,并且也可拆开;所以我们通常看到的有关SSD性能评测的文章之中大多附有SSD的内部拆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