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3C交换机和ARP缓存问题。
应该是有arp病毒引起的
B. 三层交换机的工作流程
三层交换技术
近年来的对三层技术的宣传,耳朵都能起茧子,到处都在喊三层技术,有人说这是个非常新的技术,也有人说,三层交换嘛,不就是路由器和二层交换机的堆叠,也没有什么新的玩意,事实果真如此吗?下面先来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络来看看三层交换机的工作过程。
组网比较简单
使用IP的设备A------------------------三层交换机------------------------使用IP的设备B
比如A要给B发送数据,已知目的IP,那么A就用子网掩码取得网络地址,判断目的IP是否与自己在同一网段。
如果在同一网段,但不知道转发数据所需的MAC地址,A就发送一个ARP请求,B返回其MAC地址,A用此MAC封装数据包并发送给交换机,交换机起用二层交换模块,查找MAC地址表,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如果目的IP地址显示不是同一网段的,那么A要实现和B的通讯,在流缓存条目中没有对应MAC地址条目,就将第一个正常数据包发送向一个缺省网关,这个缺省网关一般在操作系统中已经设好,对应第三层路由模块,所以可见对于不是同一子网的数据,最先在MAC表中放的是缺省网关的MAC地址;然后就由三层模块接收到此数据包,查询路由表以确定到达B的路由,将构造一个新的帧头,其中以缺省网关的MAC地址为源MAC地址,以主机B的MAC地址为目的MAC地址。通过一定的识别触发机制,确立主机A与B的MAC地址及转发端口的对应关系,并记录进流缓存条目表,以后的A到B的数据,就直接交由二层交换模块完成。这就通常所说的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C. 十万火急!!!!!!思科三层交换机3560 清理自动获取地址的命令是不是 clear ip dhcp binding
3560 好像不支持DHCP
D. 公司中共享文件的电脑 ,在三层交换机下可以实现\\ip地址访问,跨路由器就不可以了但可以ping通
首先肯定是可以的,我觉得你得把交换机的arp缓存清理下,,,然后还不行,就给共享换个ip!!!绝对就可以了
E. 思科设备的ARP缓存定时清除的命令是什么
你好,
你的需求是定时清空,思科有条命令是手工设置动态ARP条目的存活时间。
思科从端口学到ARP条目后,存在一定的默认保存时间(具体多少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手动指定,由此达到定时删除动态ARP条目的目的。
手工设定ARP条目在Cisco路由器ARP列表中的保存时间配置如下:
应用于端口:
cisco-3845-A#config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cisco-3845-A(config)#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
cisco-3845-A(config-if)#arp timeout ?
<0-2147483> Seconds
cisco-3845-A(config-if)#arp timeout 1200 //设置来自该接口的ARP信息在路由器ARP列表中保存周期为20分钟
应用于VLAN:
cisco-3845-A#config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cisco-3845-A(config)#int vlan 6
cisco-3845-A(config-if)#arp timeout ?
<0-2147483> Seconds
cisco-3845-A(config-if)#arp timeout 1200 //设置来自该VLAN的ARP信息在路由器ARP列表中保存时间为20分钟
请注意,此命令不是定时清空,而是针对每一个学到的ARP条目设置其存活时间。若需定时清空,可以靠定时运行脚本文件来执行。
以上 供参考,有问题M我。
三层交换机一样的:
3550b#config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3550b(config)#int vlan 4 //vlan设置
3550b(config-if)#arp timeout ?
<0-2147483> Seconds
3550b(config)#int g0/11 //端口设置
3550b(config-if)#arp timeout ?
<0-2147483> Seconds
F. h3c三层交换机,刚开机,内存就占用了百分之53左右
什么型号的三层交换机啊?我这边开启了VLAN、MSTP、QoS、端口镜像、DHCP、VRRP等,现在内存使用率40%,有图:
G. dcrs三层交换机 怎么保存配置文件 和删除启动配置文件 STARTUP-CONFIG
保存用wr就可以,删除的到BOOT模式下del 文件
如果你想保存的TFTP上可以配置tftp命令的,找一下命令手册,我老久不用了,忘记了,给交换配个IP然后定义一个tftp地址在到这个服务器上就OK了
神码的垃圾交换吧。。。。
H. 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第三层交换技术
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分组的高速转发。简单的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 + 三层转发”。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的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例子说明三层交换机是如何工作的。
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A、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发送站点A在开始发送时,会先拿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进行比较,判断B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目的站B与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具体步骤如下:为了得到站点B的 MAC地址,站点A首先发一个ARP广播报文,请求站点B的MAC地址。该ARP请求报文进入交换机后,首先进行源MAC地址学习,芯片自动把站点A的MAC地址以及进入交换机的端口号等信息填入到芯片的MAC地址表中,然后在MAC地址表中进行目的地址查找。由于此时是一个广播报文,交换机则会把这个广播报文从进入交换机端口所属的VLAN中进行广播。B站点收到这个ARP请求报文之后,会立刻发送一个ARP回复报文,这个报文是一个单播报文,目的地址为站点A的MAC地址。该包进入交换机后,同样,首先进行源MAC地址学习,然后进行目的地址查找,由于此时MAC地址表中已经存在了A站点MAC地址的匹配条目,所以交换机直接把此报文从相应的端口中转发出去。通过以上一次ARP过程,交换芯片就把站点A和B的信息保存在其MAC地址表中。以后A、B之间进行通信或者同一网段的其它站点想要与A或B通信,交换机就知道该把报文从哪个端口送出。还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当查找MAC地址表的时候发现找不到匹配表项,该报文又不是广播或多播报文,此时此报文被称为DLF(Destination Lookup Failure)报文,交换机对此类报文的处理就象对收到一个广播报文处理一样,将此报文从进入端口所属的VLAN中扩散出去。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所有二层转发都是由硬件完成的,无论是MAC地址表的学习过程还是目的地址查找确定输出端口过程都没有软件进行干预。
下面我们看一下两个站点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跨网段通信是怎样一个过程。
如上例,站点A、B通过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站点A和B所在网段都属于交换机上的直连网段,若站点A和站点B不在同一子网内,发送站A首先要向其“缺省网关”发出ARP请求报文,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其实就是三层交换机上站点A所属VLAN的IP地址。当发送站A对“缺省网关”的IP地址广播出一个ARP请求时,交换机就向发送站A回一个ARP回复报文,告诉站点A交换机此VLAN的MAC地址,同时可以通过软件把站点A的IP地址、MAC地址、与交换机直接相连的端口号等信息设置到交换芯片的三层硬件表项中。站点A收到这个ARP回复报文之后,进行目的MAC地址替换,把要发给B的包首先发给交换机。交换机收到这个包以后,同样首先进行源MAC地址学习,目的MAC地址查找,由于此时目的MAC地址为交换机的MAC地址,在这种情况下将会把该报文送到交换芯片的三层引擎处理。一般来说,三层引擎会有两个表,一个是主机路由表,这个表是以IP地址为索引的,里面存放目的IP地址、下一跳MAC地址、端口号等信息。若找到一条匹配表项,就会在对报文进行一些操作(例如目的MAC与源MAC替换、TTL减1等)之后将报文从表中指定的端口转发出去。若主机路由表中没有找到匹配条目,则会继续查找另一个表――网段路由表。这个表存放网段地址、下一跳MAC地址、端口号等信息。一般来说这个表的条目要少得多,但覆盖的范围很大,只要设置得当,基本上可以保证大部分进入交换机的报文都走硬件转发,这样不仅大大提高转发速度,同时也减轻了CPU的负荷。若查找网段路由表也没有找到匹配表项,则交换芯片会把包送给CPU处理,进行软路由。由于站点B属于交换机的直连网段之一,CPU收到这个IP报文以后,会直接以B的IP为索引检查ARP缓存,若没有站点B的MAC地址,则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ARP请求,B站得到此ARP请求后向交换机回复其MAC地址,CPU在收到这个ARP回复报文的同时,同样可以通过软件把站点B的IP地址、MAC地址、进入交换机的端口号等信息设置到交换芯片的三层硬件表项中,然后把由站点A发来的IP报文转发给站点B,这样就完成了站点A到站点B的第一次单向通信。由于芯片内部的三层引擎中已经保存站点A、B的路由信息,以后站点A、B之间进行通信或其它网段的站点想要与A、B进行通信,交换芯片则会直接把包从三层硬件表项中指定的端口转发出去,而不必再把包交给CPU处理。这种通过“一次路由,多次交换”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转发速度。需要说明的是,三层引擎中的路由表项大都是通过软件设置的。至于何时设置、怎么设置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标准,我们在此也不详细讨论。一个单波IP报文从进入三层交换机到转发出去一般来说走以下流程:
通过以上流程我们可以了解报文在交换机中的执行过程,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出三层交换机是如何充分把传统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优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在实际应用的网络环境中,对于跨网段通信的需求不断提高,过去的网络在一般情况下按“80/20分配”规则,即只有20%的流量是通过骨干路由器与中央服务器或企业网的其他部分通信,而80%的网络流量主要仍集中在不同的部门子网内。而今天,这个比例已经提高到了50%,甚至80%(倒二八,20/80),这是因为今天的网络正在经历着诸多应用的集合影响。网络应用已经超越了组件和电子信函,新型应用已经如此迅速和深刻地冲击着网络,比如,任何人通过任何一个浏览器便可进行访问设定的网页,支持诸如销售、服务和财务之类商业功能的数据仓库。这种变化对传统路由器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因为传统的路由器更注重对多种介质类型和多种传输速度的支持,而目前数据缓冲和转换能力比线速吞吐能力和低时延更为重要。处于网络核心位置的路由器的高费用、低性能使其成为网络的瓶颈,但由于网络间互连的需求,它又是不可缺少的。虽然也开发了高速路由器,但是由于其成本太高,所以仅用于Internet主干部分。三层交换机将二层交换机和三层路由器两者的优势有机而智能化的结合在一起,在各个层次上提供线速性能,从而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在没有广域网连接需求的场合,用于连接不同子网的传统路由器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被三层交换机所代替。
4.小结
三层交换从概念的提出到今天的普及应用,虽然只历经了几年的时间,但其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骨干层、中间的汇聚层一直渗透到边缘的接入层。三层交换机以其速度快、性能好、价格低等众多的优势已经把路由器排挤到网络的“边缘”。凡是没有广域网连接需求,同时又需要路由器的地方,都可以用三层交换机代替。随着ASIC硬件芯片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推广,三层交换的技术与产品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I. 思科三层交换机3560的问题:VLAN(dhcp)的一个口不获取IP地址(还有地址),求怎么去缓存或增加地址池。
这种情况应该是你的DHCP地址池设置的地址范围不能完全满足你的所有主机一起开机时使用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将你的地址池的地址段加大一点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在3560上启用的DHCP,只需要使用以下命令增加地址池范围就可以:
ip dhcp excluded-address 192.168.0.1 192.168.0.10
!
ip dhcp pool test
network 192.168.0.0 255.255.255.0
default-router 192.168.0.1
如果是在服务器上,那么你就在服务器上面增加地址范围就可以!
J. 思科三层交换机3750清除所有配置命令
1、查看配置的命令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直接输入简化的命令dis cur 。
注意事项:
随着通信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进,网络交换机市场呈稳步上升态势。它具有性价比高、高度灵活、相对简单和易于实现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