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硬盘限制原因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硬盘限制原因

发布时间: 2022-06-05 06:47:53

1. 怎样解决 硬盘受限

请补充下问题:不懂你说的是使用受限制,还是识别受限。
1:使用受限,是权限问题。想用,可以拿权限。也可以用pe系统偷偷看,保护的可以用工具破。WIN7的可以格了再恢复,但要选择性。(这个危险)
2:识别受限:很大层度是芯片本来就无法识别到比设置更高的设备。可以直接用DM用百份率格式。工具一大堆可以做到。
3:现在有种扩容技术。意思就是假的空间。U盘比较多。硬盘少见。

2. 固态硬盘限制速度是怎么回事啊

如果不定制SONY的SSD,那么SATA3是被限制在SATA2的 查看原帖>>

3. 硬盘容量限制问题

没有,可以放心使用

4. ssd固态硬盘 为什么有擦写次数的限制原理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也在网上查了好久,综合多个文章,大概是这样的:
单元存储颗粒,你用多了,可能就消磁了,或者介质疲劳损坏了[可以理解为,就像是轮胎那样磨损了]。

一个单元颗粒,可以擦写1000次; 利用这些个单元颗粒,组成了100G的硬盘;
当你正好写入100G的数据的时候,这个100G的硬盘,正好每个颗粒 被擦写了1次。
个人的SSD硬盘,如果每天能写满100G,那1000次的颗粒硬盘,可以用1000天。
平时我们的SSD,写入是非常少的,为了保证每个颗粒的使用频度;SSD有一套均衡机制,保证每个颗粒都能被使用到,而且尽可能的使用的平均。 如果100G硬盘,平时只有10G数据,不会只往那10G上写【与机械硬盘的区别】,否则的话,那10G写报废了,岂不是整个硬盘也跟着报废。
即使硬盘有些数据是始终只读的,在其它颗粒被频繁使用后,调度也会做出数据迁移,保证每个颗粒的 平均使用度。
就是,100G的硬盘,一天写100G,如果是1000次擦写的,基本上用3年没任何问题【理论上的,没有其它故障原因】。
但是,一天写100G,基本不可能,所以呢,一个固态硬盘,用个5、6年基本没问题,跟机械硬盘差不了多谢; 反而是,机械硬盘频繁擦写固定的位置,反而容易坏道。

5. 硬盘容量限制的容量限制的症状和解决方法

528 MB
症状:无论硬盘容量有多大,操作系统识别不超过528MB。
解决方法:LBA模式设置硬盘,不过当时很多硬盘和BIOS都不支持这种设置,因此只能更换主板
2.1 GB
硬件问题
症状:在加电自检时当机
解决方法:升级BIOS、强制硬盘跳线、LBA模式设置硬盘
软件问题
症状:分区的时候发现主分区划分2.1GB的容量
解决方法:更换FAT 32文件分配(不过早先的一些软件就无法使用了,并且不支持这个文件格式的操作系统也无法使用)划分多个分区
3.2GB
症状:在加电自检时当机
解决方法:升级BIOS、LBA模式设置硬盘
4.2GB
症状:在硬盘上创建分区后,再启动机器时当机。
解决方法:升级BIOS、LBA模式设置硬盘
8.4GB
症状:系统报告硬盘容量不超过8.4GB,在BIOS自检的时候可能会报硬盘参数错误并当机
解决方法:升级BIOS、采用专用的分区软件
33.8GB
症状:系统自检的时候当机
解决方法:升级BIOS,使用专用的硬盘管理软件、强制硬盘跳线、使用LBA模式管理硬盘
137GB
症状:无法识别硬盘或者系统自检的时候当机
解决方法:需要硬盘和主板(可以用ATA 133控制卡来支持)都支持最新的ATA 133规范(ATA 133规范是刚刚由Maxtor提出的一种新的硬盘传输规范,其把目前最高的28位可用的寄存器空间提高到48位,从而支持更大的硬盘)
2.1TB
症状:不能识别2.1TB外的磁盘容量
解决方法:使用GPT分区表和EFI BIOS的主板,windows7或windows xp 64bit 。如使用传统的BIOS则硬盘只能当从盘使用,不能启动操作系统

6. 硬盘容量限制的容量限制问题的成因

要明白这个原因我们需要对IDE接口硬盘的工作方式做一个介绍,即使到现在我们今天的IDE硬盘驱动依旧使用早先的DOS-BIOS(磁盘操作系统-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分层结构上。它的基本工作模式就是:程序调用;DOS功能调用; 文件管理设备; INT 13中断管理(读/写; BIOS磁盘服务;IDE(ATA)界面;磁盘控制器,也就是说我们如果需要对硬盘进行操作必须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步骤才能完成,那么我们以下一起来看看这一系列步骤的作用。
文件管理设备:其负责文件及其在磁盘上存储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不过需要通过磁盘读写中断INT13执行读写命令来存储、调入文件。当新文件被保存时,文件管理器决定它在当前目录里的存储位置,在文件分配表中为这个新文件添加文件目录项,并把文件写入磁盘。当读文件时,文件管理器在FAT中找到文件在磁盘上的位置,接着就调入文件。
IDE(ATA)界面:在介绍IDE(ATA)界面前,简单说说硬盘的结构:硬盘分为一定数量的柱面(以硬盘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磁迹),每个柱面都需要磁头来读写数据。另外,硬盘上的数据都是以每扇区512字节的格式存储的,所有的数据传输都是以扇区(柱面被等分的园弧磁迹)为单位的。IDE(ATA)界面是寄存器驱动式的并口总线。要传输数据,BIOS首先往IDE(ATA)里特定的寄存器写入数据的开始地址和数据传输的长度,再把有关的读/写命令往特定的寄存器里发送从而开始数据传输。
现在的硬盘一般都支持逻辑块寻址(LBA)和柱面磁头扇区寻址(CHS),我们以CHS寻址方式来举例:数据传输的开始地址是写到4个8位寄存器里的,分别是:
柱面低位寄存器
柱面高位寄存器
扇区寄存器
设备/磁头寄存器
因此,柱面地址是16位[柱面低位寄存器(8位),柱面高位寄存器(8位)]。扇区地址是8位(注意:扇区寄存器里第一个扇区是1扇区,而不是0扇区)。而磁头地址是4位(没有完全占用8位)。因此,硬盘柱面的最大数是65,536(2的16次方),磁头的最大数是16(2的4次方),扇区的最大数是255(2的8次方-1,注意刚刚我们提到的扇区寄存器问题)。所以,能寻址的最大扇区数是267,386,880 (65,536x16x255)。一扇区又是512字节,也就是说如果以CHS寻址方式,IDE硬盘的最大容量为136.9GB。LBA寻址方式,上述的总共28位可用的寄存器空间(16+8+4)被看作一个完整的LBA地址,因为包括位0(CHS里扇区不能从0开始计算),其能寻址的扇区数是268,435,456 (65,536x16x256),这时IDE硬盘的最大容量为137.4GB。
INT 13管理:INT 13管理其实也是按照寄存器的模式来设计的,它的高层即文件管理器层发布数据读写命令和有关的参数给CPU,然后触发INT 13中断的进行,激活BIOS的磁盘服务来执行数据传输。数据的开始地址被写到3个8位寄存器里,分别是:
柱面低位寄存器
柱面高位/扇区寄存器
磁头寄存器
柱面地址是10位(柱面低位寄存器占用8位、柱面高位寄存器占用2位),扇区地址为6位(8位-已经被计算过的高位寄存器的2位)。磁头寄存器为8位。因此如果这样的话:柱面的最大数是1024(2的10次方) ,磁头的最大数是256(2的8次方),扇区的最大数是63(2的6次方-1)。所以,通过INT 13管理能寻址的扇区数是16,515,072 (1,024x256x63)。一扇区是512字节,也就是说如果以CHS寻址方式,IDE硬盘的最大容量为8.456GB。LBA寻址方式能寻址的扇区数是16,777,216(1024x256x64),这时IDE硬盘的最大容量为8.601GB。

7. 硬盘常见问题

硬盘是负责存储我们的资料的软件的仓库,硬盘的故障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系统的无法启动和数据的丢失,那么,当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硬盘的常见故障呢?

常见故障一: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常见故障二: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辨认

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Auto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常见故障三:系统无法启动

造成这种故障通常是基于以下四种原因:

1.主引导程序损坏

2.分区表损坏

3.分区有效位错误

4.DOS引导文件损坏

其中,DOS引导文件损坏最简单,用启动盘引导后,向系统传输一个引导文件就可以了。主引导程序损坏和分区有效位损坏一般也可以用FDISK/MBR强制覆写解决。分区表损坏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无法识别分区,系统会把硬盘作为一个未分区的裸盘处理,因此造成一些软件无法工作。

分区表损坏还有一种形式,这里我姑且称之为“分区映射”,具体的表现是出现一个和活动分区一样的分区。一样包括文件结构,内容,分区容量。假如在任意区对分区内容作了变动,都会在另一处体现出来,好像是映射的影子一样。我曾遇上过,6.4G的硬盘变成8.4G(映射了2G的C区)。这种问题特别尴尬,这问题不影响使用,不修复的话也不会有事,但要修复时,NORTON的DISKDOCTOR和PQMAGIC却都变成了睁眼瞎,对分区总容量和硬盘实际大小不一致视而不见,满口没问题的敷衍你。对付这问题,只有GHOST覆盖和用NORTON的拯救盘恢复分区表。

常见故障四:硬盘出现坏道

这是个令人震惊,人见人怕的词。近来IBM口碑也因此江河曰下。当你用系统Windows 系统自带的磁盘扫描程序SCANDISK扫描硬盘的时候,系统提示说硬盘可能有坏道,随后闪过一片恐怖的蓝色,一个个小黄方块慢慢的伸展开,然后,在某个方块上被标上一个“B”……

其实,这些坏道大多是逻辑坏道,是可以修复的。根本用不着送修(据说厂商之所以开发自检工具就是因为受不了返修的硬盘中的一半根本就是好的这一“残酷的”事实)。

那么,当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一旦用“SCANDISK”扫描硬盘时如果程序提示有了坏道,首先我们应该重新使用各品牌硬盘自己的自检程序进行完全扫描。注意,别选快速扫描,因为它只能查出大约90%的问题。为了让自己放心,在这多花些时间是值得的。

如果检查的结果是“成功修复”,那可以确定是逻辑坏道,可以拍拍胸脯喘口气了;假如不是,那就没有什么修复的可能了,如果你的硬盘还在保质期,那赶快那去更换吧。

以上就是关于 硬盘故障排除及应对方法 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8. SATA 硬盘137G限制 是怎么回事

随着硬盘价格的一降再降,160GB等大硬盘成了很多人的选购对象。但137GB以上的硬盘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解决这种限制的话,会造成无法识别或不能完全使用其容量。137GB容量限制是指一些较早推出的主板不支持48bit LBA寻址模式,造成系统无法使用137GB以上的硬盘存储空间。要正常使用其全部容量

9. Win7系统本地磁盘打不开提示“限制”怎么办

Win7系统本地磁盘打不开提示“限制”怎么办?
一些用户反应自己有时候在Win7系统中,会遇到本地磁盘打不开的问题,弹出一个限制窗口,那么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呢?故障图如下。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解决方法。
原因分析:
原因可能是电脑禁止了这个功能。大家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来解决Win7系统本地磁盘打不开问题。
方法如下:
1、点击开始菜单,选择并打开运行,输入“gpedit.msc”,点击确定;
2、在打开的本地组策略编辑器窗口页面中,依次展开到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
3、找到并打开“防止从“我的电脑”访问驱动器”,修改为“已启用”,点击确定即可。
如果你不想让他人访问你的磁盘,可以将“防止从“我的电脑”访问驱动器”修改为“已禁止”;相反如果允许访问,则修改为“已启用”。

10. 硬盘容量限制的具体容量限制

硬盘容量限制问题很早就出现了,最初是528MB、2.1GB,后来是3.2GB、4.2GB,但引起人们注意当属8.4GB容量的硬盘。虽然LBA(Ligical Block Address)逻辑块寻址模式突破了DOS系统下8.4GB容量的限制,但由于自身的限制,柱面的最大数是65536(216),磁头的最大数是16(24),扇区的最大数是255(28-1),因此能寻址的最大扇区数是267,386,880 (65536×16×255),一扇区是512字节,也就是说如果以CHS寻址方式,IDE硬盘的最大容量为136.9GB,这就是137GB容量限制的由来。
1.528MB的容量限制:
由于早先的硬盘容量比较小,因此设计的BIOS的时候当把地址从Int 13的地址寄存器转换为IDE(ATA)的地址寄存器时,仅仅把INT 13管理中10位的柱面地址用来对应IDE(ATA)界面中的16位柱面寄存器,而把没有用到的6位(高位寄存器)地址都设定为0。并且也仅把6位的扇区地址来对应IDE(ATA)界面的8位扇区寄存器,其中没有用到的2位设置为0。并且INT 13管理的磁头寄存器4位(又去掉了4位)来对应IDE(ATA)。因此,此时的磁盘柱面最大数为1024(2的10次方),磁头的最大数是16(2的4次方),扇区的最大数是63(2的6次方-1)。因此能寻址的扇区数就成了1,032,192(1,024x16x63)。一个扇区的容量是512字节,也就是说如果以CHS寻址方式,IDE硬盘的最大容量为528.4MB。因此528MB的硬盘容量限制就出现了。
2.1GB的容量限制:
这里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磁盘服务的限制造成的,另外一个是由于磁盘格式造成的,通常我们把前者称为2.1GB的硬件容量限制,后一种称为2.1GB的软件容量限制。
硬件容量硬件
当时,为了528MB容量限制的问题,人们提出一些不同的办法,其中一个办法就是INT 13服务的磁头寄存器没有用到的4位中的2位(确切的说是高2位)保留给柱面数的第11、12位使用。这样,最大的磁头数就是64(2的6次方)。但是,当时的操作系统不使用这种转换方法,其认为磁头寄存器的所有位数只可能记录磁头数。比如,为了正确地转换柱面数为2,048、磁头数为64的硬盘,就需要操作系统把柱面数除以4(512个逻辑柱面数),磁头数乘以4(256个逻辑磁头数)。不过由于BIOS中并没有开放所有的磁头数寄存器,当然无法记录这样的磁头数。因此遇到这种运行机制的BIOS,在系统自检的时候就会造成系统当机。
软件容量限制
当时DOS分区的限制是由文件分配表(FAT)决定的。FAT处理存储空间是以簇为单位的,它处理一簇的最大长度是32,768字节,最多能处理65,536个簇,如果将两个数字相乘,就会得到DOS的最大分区界限值是2,147,483,648字节或2,048MB(2,147,483,648 /1,0242)。因此超过这个容量的硬盘,如果使用FAT格式,就最大只能识别2.048GB的硬盘容量。
3.2GB的容量限制:
一些版本的BIOS不能识别超过6322柱面的硬盘,不过这种BIOS比较少见,由于柱面有限制,其最高支持扇区数为6,372,576(6322x16x63),如果乘以512扇区容量的话,其最高支持容量为6,372,576x512=3,262,758,912/1024=3.18GB。
4.2GB的硬盘容量限制:
当时一些操作系统使用8位寄存器来存储磁头数,这样当BIOS报告硬盘的磁头数等于256(最高容量)时,只有磁头数的最先一位(即0)被系统保存,从而导致硬盘配置错误。一旦硬盘的磁头数是16,柱面数大于8,192(2的13次方,由于后三位寄存器已经被磁头寄存器借用,其实这里牵涉到一个突破528MB容量限制的转换做法的问题,由于这一段比较负责,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我们只要明白有这个限制就够了),系统就无法正常识别了,因此其最大的容量就被限制在了4.2GB=8192x16x63x512/1024。
8.4GB的容量限制
我们已经知道INT 13服务的寻址方式最高可以支持8.4GB以下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的最大值分别是16,383、16和63,而三者相乘就是8.456GB)。因此,这个容量限制出现是迟早的问题了。所以,这个限制是我们目前最常遇到的容量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厂商定义了新的扩展INT 13服务扩展标准。新的INT 13服务扩展标准不使用操作系统的寄存器传递硬盘的寻址参数,它使用存储在操作系统内存里的地址包。地址包里保存的是64位LBA地址,如果硬盘支持LBA寻址,就把低28位直接传递给ATA界面,如果不支持,操作系统就先把LBA地址转换为CHS地址,再传递给ATA界面。通过这种方式,能实现在ATA总线基础上CHS寻址最大容量是136.9 GB,而LBA寻址最大容量是137.4GB。
33.8GB的容量限制
在CHS寻址中,由于IDE(ATA)界面的限制,柱面数最高支持65,535(2的16次方-1),所以,当遇到柱面数大于65,535的时候,系统就无法识别这种硬盘了,不过LBA由于独特的寻址模式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容量限制具体为:65535x16x63x512/1024=33.8GB。
137GB的容量限制
相信这个问题就不用提了,目前的磁盘工作方式就注定IDE硬盘存在这个问题,前面介绍IDE(ATA)界面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出现了 那么遇到容量限制问题的时候,系统会出现什么状况呢?并且遇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呢?
2.1TB的容量限制
MBR,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也就是现有的硬盘分区模式。MBR分区的标准决定了MBR只支持在2TB以下的硬盘,超过2TB的硬盘只能管理2TB!为解决这个大问题,微软和英特尔在EFI方案中开发了GPT分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