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linux 中缓存怎样清除
1、先清除dns缓存,再清除浏览器缓存
2、清除dns缓存,可重新启动nscd服务来达成清除dns
cache的效果。命令如下:
#
service
nscd
restart
或是
#/etc/init.d/nscd
restart
3、清除浏览器缓存,有的在工具里面,有的在设置里面,根据浏览器的不同找一下,应该能找到;清除缓存之后重新打开浏览器即可。
4、如果是清除bind服务器上的cache,命令:
#
rndc
flush
㈡ linux 清除缓存 释放内存
这里的默认显示单位是kb,我的服务器是128G内存,所以数字显得比较大。这个命令几乎是每一个使用过Linux的人必会的命令,但越是这样的命令,似乎真正明白的人越少(我是说比例越少)。一般情况下,对此命令输出的理解可以分这几个层次:
1.不了解。这样的人的第一反应是:天啊,内存用了好多,70个多G,可是我几乎没有运行什么大程序啊?为什么会这样?Linux好占内存!
2.自以为很了解。这样的人一般评估过会说:嗯,根据我专业的眼光看的出来,内存才用了17G左右,还有很多剩余内存可用。buffers/cache占用的较多,说明系统中有进程曾经读写过文件,但是不要紧,这部分内存是当空闲来用的。
3.真的很了解。这种人的反应反而让人感觉最不懂Linux,他们的反应是:free显示的是这样,好吧我知道了。神马?你问我这些内存够不够,我当然不知道啦!我特么怎么知道你程序怎么写的?
根据目前网络上技术文档的内容,我相信绝大多数了解一点Linux的人应该处在第二种层次。大家普遍认为,buffers和cached所占用的内存空间是可以在内存压力较大的时候被释放当做空闲空间用的。但真的是这样么?在论证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先简要介绍一下buffers和cached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buffer/cache?
buffer和cache是两个在计算机技术中被用滥的名词,放在不通语境下会有不同的意义。在Linux的内存管理中,这里的buffer指Linux内存的:Buffer cache。这里的cache指Linux内存中的:Page cache。翻译成中文可以叫做缓冲区缓存和页面缓存。在历史上,它们一个(buffer)被用来当成对io设备写的缓存,而另一个(cache)被用来当作对io设备的读缓存,这里的io设备,主要指的是块设备文件和文件系统上的普通文件。但是现在,它们的意义已经不一样了。在当前的内核中,page cache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内存页的缓存,说白了就是,如果有内存是以page进行分配管理的,都可以使用page cache作为其缓存来管理使用。当然,不是所有的内存都是以页(page)进行管理的,也有很多是针对块(block)进行管理的,这部分内存使用如果要用到cache功能,则都集中到buffer cache中来使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是不是buffer cache改名叫做block cache更好?)然而,也不是所有块(block)都有固定长度,系统上块的长度主要是根据所使用的块设备决定的,而页长度在X86上无论是32位还是64位都是4k。
明白了这两套缓存系统的区别,就可以理解它们究竟都可以用来做什么了。
什么是page cache?
Page cache主要用来作为文件系统上的文件数据的缓存来用,尤其是针对当进程对文件有read/write操作的时候。如果你仔细想想的话,作为可以映射文件到内存的系统调用:mmap是不是很自然的也应该用到page cache?在当前的系统实现里,page cache也被作为其它文件类型的缓存设备来用,所以事实上page cache也负责了大部分的块设备文件的缓存工作。
什么是buffer cache?
Buffer cache则主要是设计用来在系统对块设备进行读写的时候,对块进行数据缓存的系统来使用。这意味着某些对块的操作会使用buffer cache进行缓存,比如我们在格式化文件系统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两个缓存系统是一起配合使用的,比如当我们对一个文件进行写操作的时候,page cache的内容会被改变,而buffer cache则可以用来将page标记为不同的缓冲区,并记录是哪一个缓冲区被修改了。这样,内核在后续执行脏数据的回写(writeback)时,就不用将整个page写回,而只需要写回修改的部分即可。
如何回收cache?
Linux内核会在内存将要耗尽的时候,触发内存回收的工作,以便释放出内存给急需内存的进程使用。一般情况下,这个操作中主要的内存释放都来自于对buffer/cache的释放。尤其是被使用更多的cache空间。既然它主要用来做缓存,只是在内存够用的时候加快进程对文件的读写速度,那么在内存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当然有必要清空释放cache,作为free空间分给相关进程使用。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buffer/cache空间可以被释放,这个理解是正确的。
㈢ 如何手动释放Linux内存的方法
1、首先打开Linux命令窗口,可使用快捷键Ctrl+Alt+T打开。
㈣ linux宝塔上传图片为什么还会显示以前的图片
图片属于缓存,先清理浏览器缓存,再访问即可
㈤ 如何为linux释放缓存
在Linux系统下,我们一般不需要去释放内存,因为系统已经将内存管理的很好。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有的时候内存会被缓存占用掉,导致系统使用SWAP空间影响性能,此时就需要执行释放内存(清理缓存)的操作了。
Linux系统的缓存机制是相当先进的,他会针对dentry(用于VFS,加速文件路径名到inode的转换)、Buffer Cache(针对磁盘块的读写)和Page Cache(针对文件inode的读写)进行缓存操作。但是在进行了大量文件操作之后,缓存会把内存资源基本用光。但实际上我们文件操作已经完成,这部分 缓存已经用不到了。这个时候,我们难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缓存把内存空间占据掉么?
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来手动进行Linux下释放内存的操作,其实也就是释放缓存的操作了。
要达到释放缓存的目的,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下关键的配置文件/proc/sys/vm/drop_caches。这个文件中记录了缓存释放的参数,默认值为0,也就是不释放缓存。他的值可以为0~3之间的任意数字,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㈥ 如何在linux命令中删除缓存
#清理Linux系统缓存
1
[root@oracle ~]#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注:1>. /proc是一个虚拟文件系统,可以通过对它的读写操作作为与kernel实体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修改/proc中的文件,来对当前kernel的行为做出调整。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调整/proc/sys/vm/drop_caches来释放内存。
0 – 不释放
1 – 释放页缓存
2 – 释放文件节点缓存和目录项缓存
3 – 释放所有缓存
[root@oracle ~]# sysctl -p
#查看剩余内存
[root@oracle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383 1952 1431 0 1 1136
-/+ buffers/cache: 814 2568
Swap: 1983 195 1788
㈦ Linux如何清理ARP缓存
命令红色字体标记
系统初始arp环境
[root@esx ~]# arp -n
Address HWtype HWaddress Flags Mask Iface
192.168.1.175 ether 00:24:1D:97:B6:7F C vswif0
192.168.1.120 ether 00:1F:C6:3A:DC:81 C vswif0
192.168.1.51 (incomplete) vswif0
执行清除所有arp 缓存命令
[root@esx ~]# arp -n|awk '/^[1-9]/{print "arp -d " $1}'|sh -x
+ arp -d 192.168.1.175
+ arp -d 192.168.1.120
+ arp -d 192.168.1.51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㈧ linux如何清理内存
1、使用free命令查看一下当前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em:
-/+buffers/cache:37832416243572
Swap:10241428010241428
#针对free命令后出现的信息解释
#total:总计物理内存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
#Buffers/cached:磁盘缓存的大小
2、执行sync同步数据
sync
#该命令将未写的系统缓冲区写到磁盘中
#包含已修改的i-node、已延迟的块I/O和读写映射文件。
3、清理cache(缓存)
echo3>/proc/sys/vm/drop_caches
free
Mem:
-/+buffers/cache:27061616351280
Swap:10241428010241428
4、对比步骤1和3的free命令,used(减少)、free(增大)对应Mem部分就清楚了,cache(缓存)被清理掉了。
㈨ linux清除缓存步骤是怎样的
Linux系统是没有清缓存这个说法的,一般做完系统设置级别变更都有相应的命令使设置生效:例如:sysctl -p; source .bash_profile等。
在Linux下有部分应用软件有缓存概念,例如:tomcat,再代码重新发布后需要到tamcat路径下work路径中删除对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