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根据机器生成特征码,然后按照自己的算法,结合特征码生成出验证码,特征码和验证码应该是一一对应。
一下以E语言为例:
1:提取硬盘特征码做为你的特征码,(每台电脑的硬盘特征码不一样,所以你的特征码也是独一无二的)
2:提取硬盘特征码的前两位和后两位合凑一个4位的验证码,不过这样有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每次生成的验证码都是一样的,你可以提取硬盘特征码的第一位和最后一位,中间的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提取,不过还是有缺点,每次的验证码首尾都是一样的,我只是提供个思路,你可以自己设置提取方式,直到找到一个完美的方式,这样表达是表达不清除的,有不懂的继续群里问吧。
⑵ 计算机的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计算机硬盘容量大小=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2*2*10000*1000*512)/(1024*1024*1024) =20GB。
但是硬盘实际容量总小于规格量,
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运算,且2的10次方等于1024,很接近1000,为方便起见,在和计算机有关的数值上,往往使用1024来代替上面的1000,即:1k=10241M=1024k1G=1024M
但是硬盘厂家往往采用更简便的算法,即:1GB=1000MB, 1MB=1000KB,这样的话,硬盘的标识80G的实际容量只有80×1000×1000×1000/1024/1024/1024=74.51G左右,也就是76300M左右。
(2)硬盘码算法扩展阅读:
单位
在PC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所需要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多,硬盘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硬盘的容量也是越来越大。
硬盘的容量通常以MB(兆)和GB(千兆)为单位的,早期的硬盘容量低下,大多以MB(兆)为单位,1956年9月IBM公司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只有区区的5MB,而随着硬盘技术飞速的发展,数百GB容量的硬盘也已进入到普通家庭用户的手中。
常见的硬盘的容量有8GB、16GB、32GB、40GB、60GB、64GB、80GB、100GB、120GB、160GB、200GB、240GB、250GB、300GB、320GB、400GB、480GB、500GB、512GB。
640GB、750GB、800GB、880GB、960GB、1TB、1.5TB、2TB、3TB、4TB、5TB、6TB、8TB、10TB、12TB等。硬盘技术还在继续向前发展,更大容量的硬盘还将不断推出。
⑶ 硬盘的算法,帮忙算一下
坏道扇区位置337074300
坏道扇区位置337074045
硬盘容量=柱面数×磁头数× 扇区数×512字节
500GB硬盘
柱面数 60800
磁头数 255
扇区数 63
总扇区数 976768064
你的坏道在172GB附近的位置(硬盘厂家标注容量)
进一步换算成系统识别的容量,大概是155-165GB的位置,不要利用了
你也可以下载直接显示坏道容量位置的 HD Tune
知道扇区数位置,转换成容量位置(GB)的算法也很简单
扇区数x512字节 = xxxxxx 字节
1GB=1,000,000,000字节
厂商标记容量 172 GB
总字节数 172,000,000,000 字节
计算机单位容量 160.19 GB
⑷ 按硬盘厂商算法,一个字节等于多少位
这是厂商算法和我们常识中也就是系统中的算法不同造成的。厂商是按1000进制,系统是按1024进制。
一个字节等于八位
⑸ 如何算硬盘特征码的注册码
这个有些难度,一般自己写工具算的,我们现在不知道他编程时写的算法到底是什么,到很多才可以算出来的
⑹ 硬盘算法
正解~~
厂商出厂容量采用1000的阶,系统下是二进制处理所以是1024阶
⑺ 硬盘容量算法
你可以算一下,工厂里的计算方式1TB=1000GB,而计算机里的算法是1TB=1024GB。所以理论计算值是94.7TB。但实际一般是做不到理论值的,你的好像是少了一点。但是还是正常的。 比如8G的U盘,实现可用的只有7.2。90%左右,你的也差不多是这个吧。
⑻ 硬盘序列号是纯数字吗几位数
不是,由12个数字或者字母所组成。在12个编号中,前6个编号为主编号,后面的6个编号为附加编号。其桌面市场的主打系列鱼子酱的标注方式为“厂商代号+容量+转速,缓存+接口类型”。
简单的表示为WD“XXXX,X,X-XX,X,X,XX”,可以分为七个部分。“WD”是“Western Digital”的简称,表示其为西部数据公司的产品。
(8)硬盘码算法扩展阅读
硬盘与U盘区别
一、存储的原理不同 :
U盘是以半导体材料(芯片)作为存储单元,又叫固体存储器,没有机械部分。 移动硬盘则是以磁性介质作为存储器,有机械部分。
二、主控算法不同:
硬盘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算法,这个算法每个厂家都不一样,而且是封装在主控芯片里的。而U盘不是这样。
三、容量不同 :
目前U盘常见的在1G-32G,现在最大的有128G的,但比较移动硬盘小了很多,但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U盘的容量将会突飞猛进出现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