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何最近固态硬盘涨价涨的这么厉害普遍贵了一百来块
大部分缺货,膨胀,最近一两年内是很难降价的,需求量多自然会涨价.
⑵ 固态硬盘为什么还涨价
供需关系。需求量大,产量跟不上,自然涨价了。
现在大多数人认识到了固态的优秀的性能可以说固态是电脑的标配了。
并且手机很多存储芯片也是固态的芯片。不光电脑上用。所以就涨价了。
⑶ 最近固态硬盘是不是涨价了
早涨价了,最近半年一直都在涨价,自从4g内存从一年前的75元最低点开始,价格现在已经涨到200元了,而固态硬盘内部大部分成本就是由存储器组成的,存储器涨价,固态硬盘也就提高了价格。
像一年前,240g固态价格最低的是289元,现在也要489元了。
⑷ 固态硬盘 为什么涨价
1、各大闪存原厂开始从闪存技术方面进行革新,先是大量采用TLC替代MLC闪存颗粒,提高量产的同时还能提高利润率,然而这一招并不能从根基上解决产能不足问题。
2、供不应求,则必然导致的结果是存储厂商采购成本的提高,从而引发终端产品的价格一路飞涨。
⑸ 最近固态硬盘涨价没
你好
LTC的固态涨了 涨到基本上跟MLC一样的
之前买的三星840 120G 465元
现在几乎跟MLC的120G价格差不多了 接近600块了
MLC的没有涨 但也没有跌
另外 补充:LTC的比MLC的理论使用寿命少一半 建议目前入手MLC的固态硬盘
⑹ 为什么今年下半年固态硬盘价格疯涨
固态硬盘大部分都是SATA3.0接口的,而且速度已达到SATA3.0的极限,PCIE接口盘价格较贵,尚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另外还有msata、NGFF和M.2等接口,因为是小众使用产品,价格相对SATA的高。
就目前的趋势,一段时期内仍以SATA3.0接口为主流,厂家通过开发低成本的闪存颗粒来降低SSD价格,所以从SSD开始民用开始,闪存制程(我接触SSD是2011年,当时是34nm,然后是25nm、20nm、19nm,现在已推出16nm)不断变小,成本越来越低,同时闪存颗粒的写入寿命也在降低(但足够一般使用),这样带来了容量变大,价格降低。以后继续这个趋势,同时质保也成为关注点,例如三星的850PRO和闪迪至尊超极速保修10年,浦科特M6P、intel大部分盘都是5年。
价格降价情况:就intel的SSD来说,2011年 120G盘 1400,2014年120G的440左右(而且性能也提高很多),感觉更新换代的情况下每年应该有20%的降价(同一型号的降价不是很多,基本2-3年就停产了)。
短期内仍以SATA接口为主,并且价格逐渐降低,估计明年下半年主流品牌一般性能的SSD 480-500的容量能够降到700以下。长期发展,PCIE接口的盘会逐渐增多。
所以这种东西只要买到手就只能看着不停地降价,然后更便宜的容量大的又出来了。原则够用就好,没必要买性能极致的高端货,如目前的浦科特M6E、三星850pro、闪迪至尊超极速等盘。
⑺ 固态硬盘2020年会不会涨价你怎么看
从目前市场上来看略有上涨,但从科技发展来看肯定要降价,直到淘汰。尤其是量子计算机的出现,与之配套的量子存储器也随之诞生和使用,其存储的容量和速度将是目前固态硬盘的N倍,体积缩到 手机 大小,存储将不再难题。就像二十多年前计算机刚上市,用的1.44mb软盘一样,历经700MB到如今的16TB,都是一个发展过程。
⑻ 固态硬盘是不是涨价了呢
是的,今年电子产品基本都涨了.机械硬盘价格也比去年高了.
⑼ 固态硬盘为什么涨价了
13D NAND替代2D NAND,量产不足
近段时间以来,固态硬盘市场最大的新闻可能就是各品牌固态硬盘产品的市场报价步调一致的大幅上涨,不仅是固态硬盘市场,此轮大幅涨价潮还波及到了内存条市场,内存的涨幅也是相当恐怖。
同时,不同于此前或天灾或人祸(天灾指的是数年前因泰国洪水,引发的机械盘上涨;人祸指的是年前三星位于西安的晶圆厂起火,引发的固态盘上涨),引发的小范围的硬盘市场的价格波动,此轮价格上涨是一种行业内部的规模性上涨,是整个存储行业的整体性上扬。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随着技术升级,制作工艺的不断换代,存储产品的价格应当是不断下降的,为何到了2016年最后一个季度,突然强势上涨?特别是固态硬盘市场,前三季度一直都是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为何在年末又重回高点了呢?此轮价格上涨的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下面,笔者就从产业的角度出发,简单分析此轮固态硬盘乃至整个存储行业价格上涨的背后原因,同样的,以下观点仅能代表笔者个人的见解。
3D NAND替代2D NAND,量产不足
在分析固态硬盘价格上涨的原因之前,我们先得明确一个观点,即固态硬盘产品,乃至整个存储产品中,刨去技术、营销等其他支出,整个产品线上采购成本最高的核心元件,是存储单元,而存储单元原材料便是晶圆,更加接地气的说便是闪存颗粒了。
可以说,闪存颗粒的出厂价格是否稳定,直接决定了固态硬盘产品的实际价格。
正是由于闪存颗粒的重要性,全球各大科技企业都在制造自己的晶圆厂,以及研发更加先进的闪存颗粒产品,然而作为全球最为尖端和复杂的工业,闪存颗粒的制造一直被几家全球性的公司所垄断,具体来说,全球几乎九成以上的闪存颗粒市场,被三星、英特尔、东芝、闪迪、海力士、美光等六家半导体制造商所垄断。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当都能总结出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固态硬盘等存储产品的价格,直接和闪存颗粒的出厂价格挂钩,而闪存颗粒的制造又被以上六家公司所垄断,那么此轮固态价格的上涨,必然就和以上六家公司有关了。
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说说,此轮固态硬盘等存储产品价格上涨的第一大原因,即2D NAND(NAND可以简单理解为闪存颗粒)生产线被3D NAND代替,而3D NAND的量产严重不足,导致整体上闪存颗粒的总出厂量不足,供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各大厂商都在争夺本就不够的闪存颗粒,在竞争中抬高了闪存颗粒的出厂价,反映到消费环节便是零售价格猛涨不止。
那么2D NAND到底是什么鬼?3D NAND又是什么鬼?鉴于篇幅有限和文章重点,在此笔者就不在展开2D NAND技术和3D NAND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了,各位只需明白,3D NAND技术在制造成本上远低于2D NAND技术,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即使是具有垄断性质的6大闪存制造商也没有能够完全掌握这种高端工艺,目前消费级市场仅有三星、美光等少数厂商的产品进行了量产和问世。
在上文中,我们曾经说过影响固态硬盘等存储产品价格的,是闪存颗粒的出厂价格。然而,我们还需要知道,手机等数码设备的内部存储器,也是由闪存颗粒制造而成。
更重要的是这些用于手机等数码设备的闪存颗粒也是由上述几家半导体公司提供和生产,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闪存颗粒和固态硬盘的闪存颗粒是出自同一生产线的。
说了这么多,笔者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大容量手机的出货量不断猛增,极大的消耗了产能本就不足的闪存颗粒,在这种僧多肉少的情况下,能够用于制作固态硬盘的闪存颗粒就更加稀缺了。
所谓物以稀为贵,在各大存储厂商的激烈竞争中,闪存颗粒的出厂价格一升再升,反馈到消费端,便是各类存储产品的规模性上涨。
特别是在从今年年中开始到第三季度,全球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大容量的手机新品,三星Galaxy S7、华为Mate 8、小米5、vivo Xplay 5、OPPO R9 Plus、苹果iPhone7等出货量都在千万级的产品,更加剧了闪存颗粒的稀缺。
更加戏剧性的是,三星、东芝/闪迪等几家闪存颗粒原厂,都是苹果公司的闪存颗粒独家供应商,几乎大部分的闪存现货和优质颗粒,都会第一时间供应给苹果公司的新品。
同时在第四季度苹果公司还将发布新品笔记本电脑甚至平板电脑,而这些设备依旧还得消耗相当比重的闪存颗粒,这就更加剧了闪存颗粒的稀缺,引发固态硬盘等存储市场的涨价。
那么,固态硬盘市场的价格上扬如此厉害,什么时候才能回归到正常水准呢?
根据笔者了解,刚刚提到掌握全球闪存颗粒制造权的几大厂商,都已经在加班加点研发更加稳定和成熟的3D NAND技术。
首先是最早推出3D NAND技术的三星,据悉三星最新的基于64层的3D NAND产品已经量产,并将在今年年底前开始全面供货;
接下来是日本大厂东芝,作为最为低调的闪存原厂,东芝一直很少透露关于3D NAND技术的进展情况,只是不久前笔者参加东芝的产品见面会的时候,询问关于东芝的3D NAND的进展时,东芝模糊的表示2017年将全面量产64层的3D NAND产品。
作为韩国另一家闪存制造商,SK海力士研发的48层3D NAND已送样并进入了量产阶段,而在2017年将跨过64层 NAND技术而是大胆挑战72层 NAND。
美光半导体,在3D NAND技术上,选择了跨过48层 NAND闪存,计划在2017年直接量产64层 NAND颗粒。
最后是半导体大佬英特尔,在3D闪存颗粒上,独辟蹊径的将在2017年推出基于3D Xpoint技术的Optane系列产品。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各大厂商几乎都选择了2017年作为量产64层3D NAND闪存颗粒的关键之年。因此可以预计,此轮固态硬盘市场价格上涨会持续到年底,至于价格回归正常,只有等到各大厂商的3D NADN闪存颗粒的全面供货了,至于那个时间点什么时候到来,相信不会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