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sata硬盘接口定义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sata硬盘接口定义

发布时间: 2022-05-07 05:37:56

① 电脑硬盘接口

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SAS和光纤通道五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用于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主要应用于家用市场,有SATA、SATAⅡ、SATAⅢ,是现在的主流。

SCSI接口

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CF(Compact Flash)接口主要应用在移动等小型设备里面,CF接口遵循ATA标准制造,不过它的接口是50针而不是68针,分成两排,每排25个针脚。

CE接口是东芝公司出的1.8寸硬盘接口,与CF接口类似。

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常见的2.5英寸IDE硬盘接口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SI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② 电脑硬盘接口

SATA/MSATA
SATA是个常青树,已经存在许多年了,它替代了老式的IDE接口,安装更方便,性能也提升很多。不过SATA一共分成两种形态,三种速度规格,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是老规格的主板,甚至换个机械硬盘都有性能瓶颈哦!
先说SATA 1代,这是最早版本的SATA硬盘接口,带宽为1.5Gb/s,实际速度是150MB/S,线缆最大程度不允许超过1.5米(一般主板附赠的都是30厘米)。这种接口的性能大家也看到了,虽然当时比较先进,但是性能终究有限,现在随便买一块3TB的机械硬盘(3.5英寸)性能都无法满足。好在还在用SATA 1代的电脑已经少之又少了,也不必过于纠结。
SATA 2代的推出直接将性能翻倍,带宽达到了3Gb/s,实际传输速度为300MB/S,看起来确实强了不少。不过300MB/S的传输速度对于时下的固态硬盘来说实在是不够看,性能制约严重。小编建议如果是这种老机升级(10年前的一些古董级还在运行的电脑),不妨考虑买容量小于120GB的固态硬盘,性能匹配刚刚好,价格也比较便宜。
接下来就是现在最常见的SATA 3接口了,SATA 3的带宽又翻了一倍,达到了6Gb/s,实际传输速度达到了600MB/S,应对绝大多数SATA接口的硬盘毫无问题,而且SATA 3应该说是现在通用性最好的接口了,可以通吃全部SATA接口的硬盘。
SATA其实还有个孪生兄弟MSATA,其实它的定义和技术规范完全等同于SATA接口,不同的是它的外形发生了变化,基本和mini PCI-E没有区别(但是不通用!),作用就是小型化。目前这种接口的固态硬盘比较少了,主要都是工业设备使用,属于被淘汰的边缘——因为有了更好的接口。
某宝上有不少SAS接口的硬盘,价格超级便宜。这种接口外形和SATA接口一致,但是电压不同,SAS接口可以向下兼容SATA硬盘,但是SATA接口却用不了SAS硬盘,所以千万不要买!
M.2
MSATA接口个头确实比SATA小了,但是超极本的出现让小型化需求更进一步,于是M.2接口出现了,最初这种接口叫NGFF,后来改名成为M.2。不过需要注意,M.2接口分为B key和M key两种规格,也是不通用的哦!B key采用SATA一样的规格界面,速度最高也就是6Gbps(同SATA 3),而M Key则是用更快的PCI-E ×4通道,
U.2
M.2接口又要被淘汰?不是没可能哦,最新的接口就是U.2,它之前叫做SFF-8639,2016年改名。U.2的设备端接口融合了SATA及SAS接口的特点,接口带宽达到了惊人的32Gbps,支持NVMe协议,甚至供电能力也提高了,这都有助于提高SSD性能。不过这种接口至今也没多少硬盘产品采用。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硬盘接口必须提一下,从100系列芯片组开始还有一个SATA E接口,这种接口外形有点像SATA接口,但也是直接用了PCI-E通道,不再用SATA通道,性能自然很好。不过呢,同U.2类似的是这种规格的硬盘产品至今都没几个,但是个头又很大,不像U.2一样具备小型化的能力,所以小编并不看好。就可见的一段时间来说,SATA 6Gb/s接口将长期存在,毕竟机械硬盘距离这种接口的理论极限还差很远,完全可以应对;M.2规格可能在三至五年内被U.2接口取代,毕竟M.2接口还要区分两种规格实在有点麻烦,现在看起来更像过度产品;最后就是U.2接口,未来高性能的固态硬盘很可能全面导向U.2,但至少目前还不会。

③ 主板的SATA1,SATA2,SATA3,SATA4硬盘接口分别是什么意思插什么硬盘,怎么设置不同的接口都是什么性能

1、硬盘可以直接插SATA1接口的,主板上标示的SATA1-4接口表示此主板同时支持4个SATA设备接入,固态硬盘,DVD光驱等。1-4号标记是SATA接口的顺序,开机时BIOS会依次检查这些接口,其顺序是从1到4依次进行。应将其接入SATA1接口,其他SATA接口可以接其他SATA设备。

2、理论上性能是完全一样的。如果区分sata3.0 sata2.0,建议插在sata3.0上速度快一些。如果全是2.0或者3.0的,就插第一个接口上。

(3)sata硬盘接口定义扩展阅读:

SATA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

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

④ 主板硬盘接口什么是SATA硬盘

主板的硬盘接口发展了很多代,目前主流是的SATA硬盘接口,与之对应的是已经淘汰的IDE接口,下图黄色的就是IDE接口线:

其它接口还有M.2接口等,一般用于板卡状固态硬盘使用在此不做介绍。

⑤ SATA是什么意思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是一种基于行业标准的串行硬件驱动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

目前主流硬盘多采用IDE接口,即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TA)所制定的标准,所以也称IDE/ATA接口,最初速度为33MB/s,现在已经发展到133MB/s。

SATA以连续串行方式传送数据,使连接电缆数目减少,效率提高,同时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减小系统复杂性,S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ATA 1.0 数据传输率是150MB/s,SATA 2.0数据传输率是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传输率

发展历程

SATA是Intel公司在IDF2000大会上推出的,该技术可以让用户拥有高效能的硬盘,却不必牺牲资料的完整性。SATA最大的优势是传输速率高。

SATA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采用连续串行的方式来实现数据传输从而获得较高传输速率。2003年发布SATA1.0规格提供的传输率就已经达到了150MB/s,不但已经高出普通IDE硬盘所提供的100MB/s(ATA100)甚至超过了133MB/s(ATA133)的最高传输速率。

SATA在数据可靠性方面也有了大幅度提高。SATA可同时对指令及数据封包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不仅可检测出所有单bit和双bit的错误,而且根据统计学的原理,这样还能够检测出99.998%可能出现的错误。

相比之下,PATA只能对来回传输的数据进行校验,而无法对指令进行校验,加之高频率下干扰甚大,因此数据传输稳定性很差。

除了传输速度、传输数据更可靠外,节省空间是SATA最具吸引力之处,更有利于机箱内部的散热,线缆间的串扰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不过SATA 1.0规范存在不少缺点,特别是缺乏对于服务器和网络存储应用所需的一些先进特性的支持。比如在多任务、多请求的典型服务器环境里面SATA1.0硬盘的确会有性能大幅度下降、可维护性不强、可连接性不好等等缺点。这时,SATA2.0的出现在这方面却得到了很好的补充。

(5)sata硬盘接口定义扩展阅读:

SATA的优势

串行接口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传输速度快,执行效率高。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

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⑥ 2.5寸SATA硬盘电源接口定义是什么

2.5寸和3.5寸的sata硬盘接口应该是一样的,只是12V电源的接口是跳空的。

⑦ 什么是SATA接口

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与并行ATA相比,SATA具有比较大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可以在较少的位宽下使用较高的工作频率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带宽。Serial ATA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ec,这比目前最块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已经发布的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ec,最终Serial ATA 3.0将实现600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在此有必要对Serial ATA的数据传输率作一下说明。就串行通讯而言,数据传输率是指串行接口数据传输的实际比特率,Serial ATA 1.0的传输率是1.5Gbps,Serial ATA 2.0的传输率是3.0Gbps。与其它高速串行接口一样,Serial ATA接口也采用了一套用来确保数据流特性的编码机制,这套编码机制将原本每字节所包含的8位数据(即1Byte=8bit)编码成10位数据(即1Byte=10bit),这样一来,Serial ATA接口的每字节串行数据流就包含了10位数据,经过编码后的Serial ATA传输速率就相应地变为Serial ATA实际传输速率的十分之一,所以1.5Gbps=150MB/sec,而3.0Gbps=300MB/sec。

SATA的物理设计,可说是以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作为蓝本,所以采用四芯接线;需求的电压则大幅度减低至250mV(最高500mV),较传统并行ATA接口的5V少上200倍!因此,厂商可以给Serial ATA硬盘附加上高级的硬盘功能,如热插拔(Hot Swapping)等。更重要的是,在连接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点对点(Point-to-Point)形式外,SATA还支持“星形”连接,这样就可以给RAID这样的高级应用提供设计上的便利;在实际的使用中,SATA的主机总线适配器(HBA,Host Bus Adapter)就好像网络上的交换机一样,可以实现以通道的形式和单独的每个硬盘通讯,即每个SATA硬盘都独占一个传输通道,所以不存在象并行ATA那样的主/从控制的问题。

Serial ATA规范不仅立足于未来,而且还保留了多种向后兼容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在硬件方面,Serial ATA标准中允许使用转换器提供同并行ATA设备的兼容性,转换器能把来自主板的并行ATA信号转换成Serial ATA硬盘能够使用的串行信号,目前已经有多种此类转接卡/转接头上市,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我们的原有投资,减小了升级成本;在软件方面,Serial ATA和并行ATA保持了软件兼容性,这意味着厂商丝毫也不必为使用Serial ATA而重写任何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代码。

另外,Serial ATA接线较传统的并行ATA(Paralle ATA)接线要简单得多,而且容易收放,对机箱内的气流及散热有明显改善。而且,SATA硬盘与始终被困在机箱之内的并行ATA不同,扩充性很强,即可以外置,外置式的机柜(JBOD)不单可提供更好的散热及插拔功能,而且更可以多重连接来防止单点故障;由于SATA和光纤通道的设计如出一辙,所以传输速度可用不同的通道来做保证,这在服务器和网络存储上具有重要意义。

Serial ATA相较并行ATA可谓优点多多,将成为并行ATA的廉价替代方案。并且从并行ATA过渡到Serial ATA也是大势所趋,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相关厂商也在大力推广SATA接口,例如Intel的ICH6系列南桥芯片相较于ICH5系列南桥芯片,所支持的SATA接口从2个增加到了4个,而并行ATA接口则从2个减少到了1个;nVidia的nForce4系列芯片组已经支持SATA II即Serial ATA 2.0,而且三星已经采用Marvell 88i6525 SOC芯片开发新一代的SATA II接口硬盘.

⑧ 固态硬盘m2sata接口是什么意思

m2是接口,你可以理解为形状,并非本质,m2分多种,m key,b key,简单说,m2分pcie x4控制器和sata3的控制器,如果是sata3的控制器,那么这个m2和sata3的固态就是同等性能,比如三星的850evo,就有2.5的sata3和m2的,两者性能一致。

一.SATA3硬盘接口:

拓展资料: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简称固盘,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

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传统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传统硬盘一致,但I/O性能相对于传统硬盘大大提升。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领域。

其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很宽,商规产品(0~70℃)工规产品(-40~85℃)。虽然成本较高,但也正在逐渐普及到DIY市场。由于固态硬盘技术与传统硬盘技术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少新兴的存储器厂商。厂商只需购买NAND存储器,再配合适当的控制芯片,就可以制造固态硬盘了。新一代的固态硬盘普遍采用SATA-3接口、M.2接口、MSATA接口、PCI-E接口、SAS接口、CFast接口和SFF-8639接口。

但是当固态硬盘长时间断电并在高温环境下放置将会面临数据丢失的风险。因此使用固态硬盘来备份数据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数据信息的存储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现在多家存储厂商推出了自己的便携式固态硬盘,更有支持Type-C接口的移动固态硬盘和支持指纹识别的固态硬盘推出。

⑨ 硬盘接口类型SATA2.0和SATA3.0有什么区别

区别:SATA2.0和SATA3.0传输速率不同。

想要让硬盘获得最佳的读取速度,不仅取决于硬盘,还取决于硬盘接口。也就是说,只要当硬盘支持SATA3.0接口,并连接在支持SATA3.0接口的主板上这台电脑的硬盘才会发挥出最佳性能。

(9)sata硬盘接口定义扩展阅读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和现在PC机硬盘的主流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⑩ "SATA接口"是指什么呢

什么是SATA硬盘

SATA的全称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盘接口规范,在IDF Fall 2001大会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标准,正式宣告了SATA规范的确立。SATA规范将硬盘的外部传输速率理论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标准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约13%,而随着未来后续版本的发展,SATA接口的速率还可扩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从其发展计划来看,未来的SATA也将通过提升时钟频率来提高接口传输速率,让硬盘也能够超频。

SATA接口需要硬件芯片的支持,例如Intel ICH5(R)、VIA VT8237、nVIDIA的MCP RAID和SiS964,如果主板南桥芯片不能直接支持的话,就需要选择第三方的芯片,例如Silicon Image 3112A芯片等,不过这样也就会产生一些硬件性能的差异,并且驱动程序也比较繁杂。

SATA的优势:支持热插拔 ,传输速度快,执行效率高

安装SATA硬盘

1.固定SATA硬盘,这点与传统并行硬盘没有什么不同。

2.为硬盘连接上数据线和电源线。SATA硬盘与传统硬盘在接口上有很大差异,SATA硬盘采用7针细线缆而不是大家常见的40/80针扁平硬盘线作为传输数据的通道(图1)。细线缆的优点在于它很细,因此弯曲起来非常容易。而传统的硬盘线弯曲起来就非常困难,由于很宽,还经常会造成某个局部散热不良。而细线缆就不存在这些缺点,它不会妨碍机箱内部的空气流动,这样就避免了热区的产生,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接下来用细线缆将SATA硬盘连接到接口卡或主板上的SATA接口上。由于SATA采用了点对点的连接方式,每个SATA接口只能连接一块硬盘,因此不必像并行硬盘那样设置跳线了,系统自动会将SATA硬盘设定为主盘

3.为硬盘连接上电源线。与数据线一样,SATA硬盘也没有使用传统的4针的“D型”电源接口,而采用了更易于插拔的15针扁平接口(图2),使用的电压为+12V、+5V和+3.3V,如果你的电源没有提供这种接口,则需要购买专门的支持SATA硬盘的电源或者转换器接头(图3)。有些SATA硬盘提供了4针的“D型”和15针扁平两种接口,这样就可以直接使用原有的电源了。所有这些完成之后需要再仔细检查一遍,确信准确无误之后就可以盖上机箱了。

4.安装驱动程序。SATA硬盘在使用上完全兼容传统的并行硬盘,因此在驱动程序的安装使用上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你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9x/ME,那么只需进入BIOS,在里面的SATA选项下简单地设置一下就可以了。不过SATA硬盘在安装Windows XP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Windows XP无法辨认出连接在接口卡上的SATA硬盘,所以用户必须手工安装SATA硬盘的驱动程序。在安装过程中,当Windows XP寻找SCSI设备时按下F6键,然后插入随SATA接口卡附送的驱动软盘。

如何在windows XP中安装SATA硬盘

WindowsXP顺利安装在你的SATA硬盘上。

1.因为WindowsXP本身不直接支持串行ATA控制器,安装Windows XP的时候必须从软驱中搜索第三方的SATA驱动,若没有主板附带的软盘驱动时,必须将光盘中的驱动拷贝到软盘中。所以,首先须要有软驱才行。如果你安装Windows 98系统的话,只需要在BIOS中把启动选择为SCSI/SATA就可以像普通IDE硬盘一样正常安装了。

2.在首次安装WindowsXP寻找SCSI设备时,按下F6键(此时屏幕下方会有文字提示)来加载第三方驱动程序。但请注意,出现提示后大约只有2秒的时间让你按键,错过的话又得重启再来一次。按下F6后,稍等一会儿系统提示按S键,会自动搜索软驱中的驱动,选择主板提供的驱动软盘中合适的驱动。然后会显示你所选择的驱动已经加载,按回车继续,下面就是正常的WindowsXP安装步骤了。

注意:有的主板(如硕泰克的KT600-R)提供的驱动软盘中,其INF文件是放在文件夹里的,需要将它拷贝到软盘的根目录才能被自动搜索到。

3.如果你的主板板载Silicon Image SATA RAID的话,Windows XP安装完成后,可能还要再安装一次SATA RAID驱动程序,对于这一点,不同主板的要求稍有不同,在其主板说明书中都会有详细说明,请多加注意。如硕泰克的KT600-R,系统启动后在硬件设备管理器中的其他设备会显示黄色问号RAID设备,需要为它重新安装驱动。放入主板提供的软盘或光盘,让系统自动搜索,如提示搜索不到,则手动指定INF文件即可。

注意:Windows2000也与WindowsXP一样,本身没有串行ATA控制器的驱动,安装方法与WindowsXP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