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硬盘的两种寻址方式的特点
硬盘的第一种寻址模式是chs寻址模式,也称为三维地址模式。在老式硬盘中,由于每个迟到的扇区数相等,所以外资道的记录密度要远低于内次到,因此会浪费很多磁盘空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硬盘容量,人们改用等密度结构生产磁盘,也就是说,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迟到多,这时就是以改用以扇区为单位进行选址,这种寻址模式叫做LBA。集散区的逻辑块地址。为了能够与老式的chs模式兼容,在硬盘控制器内部安装了一个地址,翻译器由他负责,将chs参数翻译成lba地址
B. 硬盘的结构及组成
文件系统结构,理解文件系统,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硬盘结构:
C. 求硬盘的3种寻址模式 NORMAL LBA LARGE 详细介绍
硬盘的寻址模式,通俗地说,就是主板BIOS通过什么方式,查找硬盘低级格式化划分出来的扇区的位置。适应不同的硬盘的容量,有不同的寻址模式。
CHS(或称为Normal)模式: 适应容量≤504MB的硬盘
LARGE(或称LRG)模式: 适应504MB≤容量≤8.4GB的硬盘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模式: 适应容量≥504MB的硬盘,但BIOS需支持扩展INT13H,否则也只能适应≤8.4GB的硬盘
以上三种寻址模式,可在BIOS设置的“STANDARD CMOS SETUP"项目中的“MODE"选项中选择(以AWARD BIOS为例)。
由于LARGE、LBA寻址模式采用了逻辑变换算法,比CHS复杂。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资料、磁盘工具类软件中,采用的硬盘参数介绍和计算方法却还是按照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CHS寻址模式,因此,CHS寻址模式是硬盘寻址模式的基础,理解CHS寻址模式,对目前而言的硬盘使用和维护,还是很有用的。
CHS寻址模式:
① CHS寻址模式将硬盘划分为磁头(Heads)、柱面(Cylinder)、扇区(Sector)。
△磁头(Heads):如本文第一条“了解硬盘的物理结构"第2小点所提到的,每张磁片的正反两面各有一个磁头,一个磁头对应一张磁片的一个面。因此,用第几磁头就可以表示数据在哪个磁面。
△柱面(Cylinder):所有磁片中半径相同的同心磁道构成“柱面",意思是这一系列的磁道垂直叠在一起,就形成一个柱面的形状。简单地理解,柱面就是磁道。
△扇区(Sector):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小的区段,就是扇区。虽然很小,但实际是一个扇子的形状,故称为扇区。每个扇区的容量为512字节。
② 知道了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数据保存在硬盘的哪个位置。也很容易确定硬盘的容量,其计算公式是:
硬盘容量=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
LARGE寻址模式把柱面数除以整数倍、磁头数乘以整数倍而得到的逻辑磁头/柱面/扇区参数进行寻址,所以表示的已不是硬盘中的物理位置,而是逻辑位置。LBA寻址模式是直接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的,不再用磁头/柱面/扇区三种单位来进行寻址。但为了保持与CHS模式的兼容,通过逻辑变换算法,可以转换为磁头/柱面/扇区三种参数来表示,但表示的也和LARGE寻址模式一样,已不是硬盘中的物理位置,而是逻辑位置了。
D. rl a是什么寻址方式
磁盘寻址方式;
可以通过它将老式CHS参数翻译成新的线性参数。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逻辑块寻址模式。在 LBA 模式下,我们知道硬盘上的一个数据区域由它所在的磁头、柱面(也就是磁道)和扇区所唯一确定。
早期系统就是直接使用磁头柱面和扇区来对硬盘进行寻址(这称 为CHS寻址),这需要分别存储每个区域的三个参数(这称为3D参数),使用时再分别读取三个参数,然后在送到磁盘控制器去执行。
E. 硬盘的存储原理
硬盘是一种采用磁介质的数据存储设备,数据存储在密封于洁净的硬盘驱动器内腔的若干个磁盘片上。这些盘片一般是在以的片基表面涂上磁性介质所形成,在磁盘片的每一面上,以转动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的若干个同心圆就被划分成磁道(track),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sector),数据就按扇区存放在硬盘上。
硬盘的第一个扇区(0道0头1扇区)被保留为主引导扇区。在主引导区内主要有两项内容:主引导记录和硬盘分区表。主引导记录是一段程序代码,其作用主要是对硬盘上安装的操作系统进行引导;硬盘分区表则存储了硬盘的分区信息。
计算机启动时将读取该扇区的数据,并对其合法性进行判断(扇区最后两个字节是否为0x55AA或0xAA55 ),如合法则跳转执行该扇区的第一条指令。所以硬盘的主引导区常常成为病毒攻击的对象,从而被篡改甚至被破坏。可引导标志:0x80为可引导分区类型标志;0表示未知;1为FAT12;4为FAT16;5为扩展分区等等。
(5)硬盘的寻址方式扩展阅读:
数据存储原理
既然要进行数据的恢复,当然数据的存储原理我们不能不提,在这之中,我们还要介绍一下数据的删除和硬盘的格式化相关问题……
操作系统从目录区中读取文件信息(包括文件名、后缀名、文件大小、修改日期和文件在数据区保存的第一个簇的簇号),我们这里假设第一个簇号是0023。
操作系统从0023簇读取相应的数据,然后再找到FAT的0023单元,如果内容是文件结束标志(FF),则表示文件结束,否则内容保存数据的下一个簇的簇号,这样重复下去直到遇到文件结束标志。
F. 磁盘的寻址方式
通常是扇区与磁道,编程中不都是这么设计的吗
G. 电脑c盘是什么硬盘呢
电脑C盘是指电脑硬盘主分区之一,一般用于储存或安装系统使用。针对安装在本地硬盘的单操作系统来说,是默认的本地系统启动硬盘。
电脑的一个硬盘通常要分成若干个分区,以方便对硬盘的管理和使用。平时所说的“c盘”、“d盘”,实际上就是指硬盘的c分区、d分区。
电脑C盘的特点:
大部分c盘内文件主要由documents and settings、windows、programfiles等系统文件夹组成,programfiles文件夹一般都是安装软件的默认位置,但是也是病毒的位置,所以要对c盘进行严密保护。
c盘对于本地硬盘的单操作系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平时存放数据尽量不要放c盘。软盘驱动器按照顺序占据了a和b盘的位置,后来随着硬盘的应用,就出现了c盘及以后的盘符了。
H. 解释硬盘的lba模式和chs模式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1、lba模式:是描述计算机存储设备上数据所在区块的通用机制,用在像硬盘这样的辅助记忆设备。
2、chs模式:是FDISK在分区期间所需的磁盘信息。
二、方式不同
1、lba模式:从0开始编号来定位区块,第一区块LBA=0,第二区块LBA=1,依此类推。
2、chs模式:每张磁片的正反两面各有一个磁头,一个磁头对应一张磁片的一个面。因此,用第几磁 头就可以表示数据在哪个磁面。
三、作用不同
1、lba模式:可以意指某个数据区块的地址或是某个地址所指向的数据区块。
2、chs模式:可用于某些不能自动检测模式的BIOSCHS寻址模式。
I. 硬盘lba28和lba48寻址分别是什么,分别支持多大的容量,要准确
早些时候出产的主板大多使用28bit LBA硬盘寻址方式,而LBA方式是指以逻辑块方式使用硬盘的,其中每个逻辑块的大小是512字节。于是在28位LBA硬盘寻址方式下,逻辑块数目的理论极限是2的28次方即268435456块,每块乘以512字节,则硬盘的理论容量极限就是:268435456(块)*512(字节)=137,438,953,472字节=137GB。当然,这也是由于以前人们使用的硬盘的大小通常都较小,主板的发展脚步要落后于硬盘的发展,后来到了硬盘已经超过137GB大小的时候,主板生产规则还停留在采用28bit LBA硬盘寻址的时代,于是137GB容量限制的就来了! 显然,对于硬盘生产厂家来说,解决这个137G容量极限的方法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使用更高的硬盘寻址位数就可以了。目前所有容量超过137G的IDE/ATA硬盘,使用的都是48位LBA寻址方式,而48位LBA寻址方式的理论容量极限是144,115,188,075,855,872字节=144,000,000 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