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非slc缓存的固态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非slc缓存的固态

发布时间: 2022-04-30 05:19:48

㈠ 固态硬盘的闪存类型:SLC MLC TLC 各指的是什么哪种比较好

除了主控芯片和缓存芯片以外,PCB板上其余的大部分位置都是NAND
Flash闪存芯片了。NAND
Flash闪存芯片又分为SLC(单层单元)和MLC(多层单元)NAND闪存:
1.SLC全称是单层式储存
(Single
Level
Cell),因为结构简单,在写入数据时电压变化的区间小,所以寿命较长,传统的SLC
NAND闪存可以经受10万次的读写。而且因为一组电压即可驱动,所以
英特尔固态硬盘(15张)
其速度表现更好,目前很多高端固态硬盘都是都采用该类型的Flash闪存芯片。
2.MLC全称是多层式储存(Multi
Leveled
Cell),它采用较高的电压驱动,通过不同级别的电压在一个块中记录两组位信息,这样就可以将原本SLC的记录密度理论提升一倍。作为目前在固态硬盘中应用最为广泛的MLC
NAND闪存,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更高的存储密度换取更低的存储成本,从而可以获得进入更多终端领域的契机。不过,MLC的缺点也很明显,其写入寿命较短,读写方面的能力也比SLC低,官方给出的可擦写次数仅为1万次。
3.TLC即Triple-cell-per-bit,由于采用三层存储单元,因此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更大的容量。具体来讲,SLC只有两个电平状态,MLC则为4个,TLC则多达8个,同容量下TLC的Die的尺寸比MLC小33%,因此价格也便宜了33%。当然良品率等因素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由于TLC拥有多达8个电平状态,因此在电位控制上更加复杂,特别是写入速度会大受影响,延迟增加。加之如此多的电平状态,电子一旦溢出变会非常容易导致出错,难以控制,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更强ECC纠错能力的原因,否则TLC闪存的寿命将会不堪一击。

㈡ 为什么很多牌子固态硬盘都没有缓存,有缓存好还是没有好

intel的srt技术可以,主板要支持srt(intel芯片组的板子,低端板子可能没有)。sata控制器设定在raid模式下。然后可以用ssd作为hdd的srt缓存盘,可以是读写缓存(一般建议小容量slc),也可以只做读缓存(大容量的mlc,也可以用淘汰下来的老ssd)。
做了srt,ssd在逻辑上就不可见了,等于ssd的空间就没了、做缓存掉了。所以一般人会选择ssd装系统,hdd做仓库,灵活性高一点,也不用纠结自己的系统支持不支持srt。

㈢ 什么是slc缓存

固态有slc,mlc,tlc等几种,tlc最差,速度寿命都一般,slc最好,寿命和性能都非常强,但是价格非常贵,一般都是企业级上用。很多固态为了让4k速度更快就用slc来当作固态的缓存,这样固态读写一部分小而多的数据就因为slc的高速度而整体性能获得提升,所以很多固态跑分非常高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缓存的原因。要是没有缓存,那么固态的速度就只有原先的速度了,虽然也非常快,但是和slc那种速度比还是差不少,不过一般用是感觉不到的。

㈣ 固态硬盘五个坑

一、不要买容量小的固态硬盘

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尽量选取大容量的固态硬盘。不同于机械硬盘的随读随写,固态硬盘在写入数据的时候,需要先擦除原有的数据块,全新的固态当然不存在旧数据块了,随便写都行。

但当你固态硬盘所剩余的空间越来越小以后,每次写入都要擦除一次数据,就像教室的黑板一下,每次写板书都要擦干净。

二、不要迷信跑分

大多数的固态硬盘厂商会拿出一部分的TLC空间,来模拟成SLC的工作方式,这就是所谓的SLC Cache,一般在1G~30G不等。甚至半盘,全盘模拟SLC的都有,大多数的跑分软件的读写数据量都是在这个SLC 缓存里进行的,但当你跑个大一点的数据量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这才是固态的真正水平。

三、不要迷信MLC,主控好才是真的好

固态硬盘是按照一次全盘擦写次数( P/E)来算命的,就算是128G的TLC固态,也有至少500次的写入寿命,80%固态寿终正寝更多的是因为主控挂掉了,所以选择一个优秀的主控比颗粒更为重要。

四、远离黑片和不知名厂商

黑片,拆机边角料,不知名的SSD厂商,为了你的数据安全,碰都不要碰。质量上乘完全OJBK的原厂颗粒肯定是你最好的选择。原厂颗粒大多是出现在有自主生产颗粒能力的品牌上,比如说intel啊,三星啊,闪迪啊镁光东芝啊。

五、不一定非得NVME

NVME固态的跑分真的是吊着SATA 固态打,但是日常的实际使用体验上,差距并不会那么大。

㈤ 固态硬盘的缓存

在固态硬盘界提起“缓存”这个词的时候很容易一头雾水,存储极客简单给大家盘点下:外置DRAM缓存、SRAM缓存、SLC缓存。显然,这些名词说的并不是一回事儿,承担的作用也不相同。

有两种东西,都被叫做缓存:Cache和Buffer,前者在港台地区也被称为快取,后者则还有一个缓冲的名字。很多时候Cache和Buffer被混在一起说,也没有权威和统一的区分方式。小编简单地把Cache快取表述成为了加速应用而提前载入到快速存储区的数据,Buffer则是为了提高写入完成速度而设立的数据“暂存区”。

一旦有机会,Buffer的数据会被写入到闪存并清空。而Cache中的数据则有可能长期保存和维护。

DRAM芯片里装了些什么?

固态硬盘工作时,DRAM芯片中既有属于Cache快取的部分,也有属于Buffer缓冲的部分。

跟很多朋友想象的不同,固态硬盘的Cache快取的内容并不是电脑读写的“用户数据”,而是固态硬盘为了兼容机械硬盘的工作方式而设立的FTL闪存转换层,简单来说FTL就是为了让固态硬盘能跟现有的操作系统所兼容。

固态硬盘也的确需要数据缓冲,但并不是单纯为了提高写入速度。闪存的最小写入单位是Page页,包括东芝BiCS闪存在内的当前大多数闪存页大小是16KB。在DRAM芯片中凑齐至少16KB数据然后再执行实际向闪存的写入,将零碎写入请求合并的操作使得固态硬盘更高效、更长寿。

SLC缓存是干嘛的?

SLC缓存是MLC、TLC或者QLC固态硬盘利用部分闪存空间模拟SLC的方式工作,以达到提速和延寿的效果。如果按照前文中的定义,SLC缓存的正确叫法应该是SLC缓冲。

为什么固态硬盘一定要有SLC缓冲?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为了加速写入,尤其是顺序写入速度。其实这只是SLC缓冲的作用之一,毕竟固态硬盘用作移动硬盘的机会还是很低的,系统盘的读写是以随机读写为主。

引入SLC缓冲主要是为了降低闪存的写入难度。TLC闪存的一个单元拥有8种数据状态(表达3比特数据)、QLC闪存的一个单元拥有16种数据状态(表达4个比特数据)。要把数据一次性“刷”到TLC/QLC闪存单元中是比较困难的。模拟SLC可以简单快速的将写入数据先接纳下来,然后利用空闲时间释放到TLC/QLC形态。

㈥ 固态硬盘参数

参数一:总线
什么是总线,总线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在固态硬盘这边呢说人话就是数据从硬盘拿出到CPU中的路

有两条路,一条叫SATA,是个乡间的小路,一条叫这个PCI-E,是个高速公路,SATA最快也只有550M每秒的传输速度,而PCI-E这条高速路上最快能达到3000M每秒左右,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就是两条路上的行驶规则不一样,SATA小路上用的是AHCI协议,而PCI-E大路上用的是NVME协议,AHCI最多只能同时处理1个队列32个指令,而PCI-E能同时处理65000个队列65000个指令,你可以这样理解

SATA是单行道,数据即使都到了,但是路窄,通行缓慢,而PCI-E是多行道,同样多的数据,人家走的就快,这就是总线与总线协议;
参数二:物理接口
我们平常见的固态硬盘总结来说,有两种,一种大的,一种小的,大的这个接口叫SATA,长得和普通的2.5寸机械硬盘差不多,小的这个叫M.2 ,大的这个SATA的啊,只能走这个SATA的乡间小路,速度最大也就550M每秒

而M.2这个接口啊,他又分为三种

一种是走SATA路的,即使你的接口再高级,没用,和我这大的固态硬盘速度一样,而另外两种呢都是PCIE,但是分为PCIE 3.0×2和PCIE 3.0×4, PCIE 3.0×2速度可以达到1000M每秒,而PCIE 3.0×4呢又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支持NVME协议的,速度最快能达到3000M每秒,一个是不支持的,速度最快1500M每秒,虽然都是M.2接口,但是形状却不一样,PCIE 3.0×2和SATA的硬盘三个金手指,对应的插槽叫socket 2接口,而PCIE 3.0×4的硬盘接口两个金手指,对应插槽叫socket 3接口,

当然这些速度只是理论最大速度,实际上还有不小的差距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结,说一下如果想给电脑加装固态,选购产品的类型

首先判断你的台式机主板或者笔记本主板是否预留有m.2接口的位置,网络一查都有,如果没有m.2插槽的话,只能用SATA接口的SATA盘,台式机主板有多余的SATA口可以直接接上去,笔记本的话就需要把你的原有机械硬盘拔下再换上固态来替代原有的机械,如果有M.2的插槽的话也要看看是支持什么协议,查一下这个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的主板是否支持NVME协议,支持的话就是socket 3接口,就要买PCIE 3.0×4,金手指长这样的盘,如果硬盘同时支持NVME协议的话就更快,但是只支持PCIE 3.0×4的盘也能用,就是速度慢一点,如果主板不支持NVME盘的话,那就是socket 2接口,你可以选购支持SATA的M.2盘,速度慢一点,也可以购买支持PCIE 3.0×2的盘,速度快一点,他们的金手指都长这样;好了,说了这么多的大家肯定会选购了,但还是很多人会好奇我的实际速度为什么和理论速度差这么多,这就是我们下半部分要讨论的问题
参数三:顺序读写速度与4k随机读写速度
前面说了那么多都是纸上谈兵的最大理论速度,我们还得回归到硬盘的实际表现上来,我们通常都会看到卖家会发出一款软件的速度截图,

这就是这块硬盘的实际表现,两个关键的值,在第一行和第二行,顺序读写速度与4k随机读写速度,第一行就是这个顺序读写速度,速度非常快,卖家也常把这个作为读写速度来宣传,但是对我们影响较大的却是第二行的4k随机读写速度,两个速度有什么区别呢?顺序读写就是对一个大文件的读写,就好比我们要拷贝一部100G的大电影,这个速度就是顺序读写速度,但是我们要是同时拷贝100部1G的小电影就不是这样了,速度会慢很多,这是用到的就是4k随机读写速度,可以理解为我只写一个文件就是第一行的速度,而我要同时弄多个文件则是第二行的速度,而4k随机读写速度更贴近我们的日常使用习惯;所以购买时主要看这个4k随机读写速度;
参数四:闪存颗粒
这应该是大家听的最多的东西了,TLC MLC 与SLC

tlc寿命最短速度最慢,SLC速度最快寿命最长,MLC适中,价格呢也是由低到高,为什么造成这种差距就比较繁琐了,有兴趣的自己去搜索,TLC的硬盘使用的最多,MLC的硬盘使用的也不少,而SLC的硬盘非常少,相较于总线与协议对速度的影响,颗粒对速度也有影响,这都不是最重要的,他们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寿命,对你没有听错,固态硬盘有寿命的,虽然说最差的TLC,正常使用有1000次左右的完全读取,日常使用基本上能用个5年左右,但是保险起见还是不建议把重要数据保存在固态硬盘,及时往光盘或者机械硬盘里备份,而且选购时尽量购买保修时间长的硬盘,万一坏了还能换一块,还有很多卖家呢会说原片,白片与黑片,差距呢和他们说的一样,但是只要你从官方的店里买大品牌的固态都是原片,而一些小牌子的低价固态很多都是黑片,速度就是个大号U盘;
参数五:缓存
缓存分为两种,一种是DDR缓存,就是内存条上的那种颗粒,速度非常快,我们写入数据时数据首先写入到缓存里。那么在操作系统层面,就会认为数据已经写入了,用户就可以干其他的事儿了。随后硬盘自己再从缓存写入到盘片,这个过程无需用户干预了。但这种缓存因为空间小,对于SSD的速度提升十分有限,对于机械硬盘提升比较大,还有一种缓存叫做SLC缓存,很多时候我们传输文件发现速度一开始很快,但是这个速度突然一下就降下去了

这是因为绝大部分的固态硬盘是MLC或者TLC,但是他会拿出一部分模拟SLC工作,而SLC的读写非常快,所以在读写一些小文件或者大文件的一小部分时,速度会非常快,但是在这个SLC缓存用完之后,速度又会恢复到你硬盘的正常速度,所以比较推荐购买带SLC缓存的硬盘,对日常小文件读写有很大的提升
参数六:主控
主控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硬盘的CPU,数据不会自己动,需要有一个东西控制他们,这就是主控,主控芯片的技术门槛较高,所以主控品牌比较少,目前主流主控品牌有慧荣、群联、Marvell、三星、瑞昱。
慧荣/群联:慧荣和群联是两家台湾主控公司,其主控成本低廉,受到很多国产SSD的欢迎,优点就是价格便宜,
Marvell主控:Marvell隶属于高端系列,早期产品只用于企业级,技术实非常力雄厚,主控质量稳定,但是相应的固态硬盘的价格也比较昂贵。
三星主控:三星主控只用在自家的SSD产品中,技术实力也很强悍在SATA接口的860PRO与NVMe960PRO读写速度超级快,但是他自产自销,只有自家的固态才会用;
瑞昱主控:同样是台系品牌,是一家新晋主控品牌,性能平平,没什么亮眼的地方,不是很推荐购买

㈦ TLC固态硬盘就不能不用SLC cache吗

SLC cache是硬盘厂家为解决TLC速度慢的问题强行加入到主控算法里的,是更改不了的。
再者如果硬盘厂家不加入slc cache,用tlc做出的硬盘速度将十分不堪,持续读写可能都无法突破100m/S,小文件就更差了,所以现在用tlc做的硬盘肯定必须都是用slc cache的。

㈧ 固态硬盘有缓存和没有缓存有什么区别

有外部缓存优势是性能一致性更好,也就是空盘和满盘性能差距不会太大,缺点是掉电容易丢数据,需要额外的掉电保护电路和在固件中加入掉电保护逻辑。


无缓存优势是掉电相对不容易丢失数据,以及更好的成本控制,缺点就是4k性能会比较难看,而且性能一致性不够好,不适合高负载的场合,比如数据库服务器等。


不过总之日常家用没有任何区别就是了,东芝Q系列无缓存设计只是东芝对自家颗粒性能的自信以及节约成本的表现而已,家用不用纠结这些。

SSD的缓存分为两种,一种是DRAM缓存,另一种是SLC缓存。

DRAM缓存是使用DRAM芯片(也就是内存颗粒)作为缓存,固态硬盘上的DRAM芯片一般不会用来直接缓存数据,DRAM主要是用来储存FTL缓存映射表,这个映射表表达了闪存单元物理地址同文件系统逻辑地址之间的关系。

所有固态硬盘都有FTL映射表,不同之处在于无DRAM的SSD通常把表的主体放在闪存中,随用随取,效率较低。

高端固态硬盘会把FTL映射表完整地放入DRAM缓存中,通常需要按照1GB:1MB的比例配置DRAM缓存。

有些固态硬盘为了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可以把DRAM缓存作为宣传筹码,选择了不管何种容量都只配备256MB缓存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只能直接管理256GB的闪存空间,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除了观察固态硬盘是否搭载DRAM缓存芯片之外,大家还应通过芯片表面的编号查询它的具体容量,确保买到的是按照1GB:1MB完整配备DRAM缓存的高性能产品。

目前SLC缓存基本所有TLC固态硬盘都有。目前大部分固态硬盘的SLC缓存,并不是真的使用了SLC颗粒作为缓存,而是使用TLC模拟SLC来提升连续读写速度。

TLC的读写速度较慢,为了提升连续写入时固态硬盘的表现,主控会先将数据写入SLC缓存中,当缓存写满后,才会像TLC闪存中写入,这样就会造成写入速度的断崖式下跌,此时的速度被称为缓外速度,缓外速度的高低也是衡量SSD性能的重要指标。

假设一块SSD配备10GB的SLC缓存,我向固态硬盘中写入20GB的文件时,前10GB的数据先被写入到缓存中,后10GB的数据则会直接写入到TLC中。速度会呈现出下图这种形式:

虽然日常不会经常向SSD中反复写入大文件,但是缓存外写入性能直接反映了NAND颗粒的品质以及GC策略的优劣。缓外速度高的SSD比速度低的盘质量要好。

㈨ 固态硬盘(SSD)有缓存和没有缓存有什么区别

有外部缓存优势是性能一致性更好,也就是空盘和满盘性能差距不会太大,缺点是掉电容易丢数据,需要额外的掉电保护电路和在固件中加入掉电保护逻辑。

无缓存优势是掉电相对不容易丢失数据,以及更好的成本控制,缺点就是4k性能会比较难看,而且性能一致性不够好,不适合高负载的场合,比如数据库服务器等。

SSD的缓存分为两种,一种是DRAM缓存,另一种是SLC缓存。

有些固态硬盘为了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可以把DRAM缓存作为宣传筹码,选择了不管何种容量都只配备256MB缓存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只能直接管理256GB的闪存空间,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除了观察固态硬盘是否搭载DRAM缓存芯片之外,大家还应通过芯片表面的编号查询它的具体容量,确保买到的是按照1GB:1MB完整配备DRAM缓存的高性能产品。

目前SLC缓存基本所有TLC固态硬盘都有。目前大部分固态硬盘的SLC缓存,并不是真的使用了SLC颗粒作为缓存,而是使用TLC模拟SLC来提升连续读写速度。

㈩ 固态硬盘是不是选没有SLC缓存的比较好

SLC缓存,个人用不起!密度低容量小,一般用于企业固态!个人用M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