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硬盘覆写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硬盘覆写

发布时间: 2023-04-16 09:18:26

1. 怎样才能彻底销毁硬盘上面的数据

美国电视剧《越狱》里有一个情节,迈克尔·斯科菲尔德将包含数据资料的硬盘扔到河里,想用这种方法销毁硬盘数据,最后,丢到河中的硬盘最终却被警察找到并恢复了数据,有数据取证专家表示,如果硬盘只是泡了水,数据恢复工作其实并不难,最终硬盘的数据被恢复了大部分。

要销毁硬盘数据,主要有以下三种思路:

第一种方法:物理销毁

原理:通过强力锤击,粉碎,爆炸,刮花硬盘表面等等破坏数据。

简介:第一种是比较简单暴力,但摧毁还不算彻底的方式。

具体实施:拆开硬盘后,用刀在磁片上划出一道道半径的直线,然后再将盘片用锤子砸粉碎,丢弃在不同地方。

第二种方法:化学销毁

原理:使用强化学剂溶解(比如各种酸)。

简介:第二种是比较彻底的方式,但是受限于化学反应的速度,比较慢。

具体实施:拆开硬盘后将硬盘泡水,并且注意尽量使用能腐蚀金属的脏水。

第三种方法:电磁特性改变

原理:强力通电或者磁场改变,加热烧灼,熔化。

简介:第三种最简单快速和彻底,只要电流磁场或者热量足够强,摧毁可以说是一瞬间的事。

具体实施:火烧法,拆开硬盘后火烧磁片,注意不要整个烧,拆散了均匀火烤。

2. 关于硬盘

电脑硬盘在早期都是LMR的磁记录方式,但是这种水平磁记录方式导致硬盘的容量是个瓶颈,很难突破。所以有了后来的PMR垂直磁记录,PMR出现后,硬盘的容量出现了突破,PMR逐渐替代了LMR成为主流。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PMR的磁记录方式里,又细分出了两种形式:

CMR和SMR (这两者是相互的一对概念)。

CMR称为传统磁记录方式,这种方式保留了最早PMR替代LMR时的传统技术,即:磁道间留有保护间距,数据不会被重复叠写。而SMR则被称为叠瓦式磁记录,是有重叠的磁记录方式,在长时间写入数据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速度急剧下降的情况。以下是情况说明:

总结:SMR硬盘,在修改某一区域数据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区域,需要在覆写时,需要先将被影响的数据转移。所以导致SMR硬盘需要大的缓存。这也导致了为什么越用越慢。

关于缓存:缓存是CPU的一部分,它存在于CPU中

CPU 存取 数据的速度非常的 快 ,一秒钟能够存取、处理十亿条指令和数据(术语:CPU主频1G), 而内存就慢很多 ,快的内存能够达到几十兆就不错了,可见两者的速度差异是多么的大

缓存是为了解决CPU速度和内存速度的速度差异问题(存取速度:CPU>缓存>内存>硬盘)

内存中被CPU访问最频繁的数据和指令被复制入CPU中的缓存,这样CPU就可以不经常到象“蜗牛”一样慢的内存中去取数据了,CPU只要到缓存中去取就行了,而缓存的速度要比内存快很多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

1.因为缓存只是内存中少部分数据的复制品,所以CPU到缓存中寻找数据时,也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因为这些数据没有从内存复制到缓存中去),这时CPU还是会到内存中去找数据,这样系统的速度就慢下来了,不过CPU会把这些数据复制到缓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内存中去取。

2.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被访问得最频繁的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刚才还不频繁的数据,此时已经需要被频繁的访问,刚才还是最频繁的数据,现在又不频繁了,所以说缓存中的数据要经常按照一定的算法来更换,这样才能保证缓存中的数据是被访问最频繁的。

固态硬盘SSD(Solid State Disk)VS 机械硬盘HDD(Hard Disk Drive)

M.2接口的固态硬盘跟3.5英寸的机械硬盘比起来,小太多了。传统的机械硬盘哪怕是笔记本上装的mini版本也有2.5英寸,像小搬砖一样,装在笔记本上自然很笨重。

SSD固态硬盘的SATA接口产品,最大的是2.5英寸,M.2小巧灵活。

SSD固态硬盘推动了轻薄笔记本的发展,SSD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两者体积对台式电脑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对笔记本来说差别就很大了。

另外,m2接口只能接固态硬盘,而SATA口可以接固态或机械盘均可

首先,先了解固态硬盘的总线和协议

SATA总线速度最大不超过550MB/S

PCI-E总线速度在1000MB/S以上

1)普及度最高的SATA3.0接口

SATA是硬盘接口的标准规范,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从最初的SATA1.0进化如今的 SATA3.0,普通2.5英寸SSD以及HDD硬盘都使用这种接口 ,理论传输带宽6Gbps,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成熟, 兼容的设备多,普及程度也比较高 。

2)老笔记本中常见的mSATA(主要是为了超薄本,本质与SATA接口并无区别)

mSATA接口的诞生,是为了 更适应于超极本这类超薄设备 的使用环境。你可以把它看作标准SATA接口的mini版,依然执行的是SATA协议,使用着SATA通道,速度也还是6Gbps。可随着更具有升级潜力的M.2 接口的出现,mSATA面临了被淘汰命运。

3)m2接口

M.2接口,最初叫做NGFF,是为超极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具有 体积更小巧,接口传输性能更快 的特点,主要是用来取代原来的mSATA接口。

M.2接口又分为 B key(Socket 2) 和 M key(Socket 3) 两种,其中Socket 2走SATA通道、PCI-E 2.0 x 4通道(这里指的是接口速率4GB/s),最大理论读写速度分别达到700MB/s、550MB/s。而Socket 3专为高性能存储设计, PCI-E 3.0 x 4通道 ,速度可达到32Gbps,接近4GB/S的带宽,比SATA快5倍之多, 目前的M.2接口已全面转向PCI-E 3.0 x4通道 。

4)PCI-E接口:

早在SATA接口SSD发展之初,就已经出现了PCI-E接口的SSD。其是直接插到主板上的PCI-E接口上,由于 其和CPU是直通 的传输方式, 传输带宽上的优势很大 , 速度远远快于SATA的接口方式。

5)不怎么常见的U2接口

U.2接口别称SFF-8639,U.2 兼容SAS、SATA 等规范,其最大特色就是 支持NVMe 标准协议, 高速低延迟低功耗,带宽走PCI-E 3.0 x4,理论传输速度高达4GB/S 。但在消费级领域U.2目前普及率也非常差。

读写速度是两者的主要差别,固态硬盘相比机械硬盘有质的飞跃:

SSD(固态硬盘)最为主流的传输协议有两种。一种是AHCI协议,另一种是NVMe协议。

1)AHCI协议

AHCI,全称为 串行ATA高级主控接口/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 ,是在Intel的指导下,由多家公司联合研发的接口标准,它允许存储驱动程序 启用高级串行ATA功能 。

我们在使用SATA SSD的时候,一定要在 主板设置中开启AHCI模式 。

这是因为,开启AHCI模式后,能够大幅缩短SSD无用的寻道次数和缩短数据查找时间,这样能让多任务下的SSD能够发挥全部的性能和效应。根据相关性能测试,在AHCI模式开启后,大约增加30%的SSD读写性能。

2)NVMe协议(代表未来性能的走向)

所谓NVMe协议,是一种 基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传输规范 ,NVMe规范由包含90多家公司在内的工作小组所定制,Intel是主要领头人,小组成员包括美光、戴尔、三星、Marvell、NetAPP、EMC、IDT等公司。

此规范目的在于 充分利用PCI-E通道的低延时以及并行性 ,还有当代处理器、平台与应用的并行性,在可控制的存储成本下, 极大的提升SSD的读写性能 , 降低 由于AHCI接口带来的 高延时 , 彻底解放SATA时代SSD的极致性能。

换言之,NVMe协议的诞生就是为了从传输协议出发,进一步提升SSD的实际读写性能,提高产品传输效率。

一般来说,基于NVMe协议的SSD在读写性能上都远远超过了SATA接口极限的6Gbps,接近 1000MB/S。

除此之外,目前支持NVMe协议的SSD在接口类型上,也几乎都是M.2接口,走PCI-E通道的,也就是说所有基于SATA接口的SSD都无法支持NVMe协议传输协议,无法享受全新协议带来的极限性能。( 所以一般还是选择m2接口 )。

目前情况是:SSD固态硬盘寿命不如机械硬盘,但是正常使用情况下,你的电脑淘汰了,你的SSD固态硬盘依然可以用!

工作原理的差异:

1)机械硬盘的写入方式是覆盖

2)固态硬盘的写入方式则是擦除后重新写入

读取并不会导致SSD固态硬盘寿命的减少,只有写入才会!!!

比如:一块256GB的SSD固态硬盘,只要你不是暴力把他弄坏了,他是可以写入760TB的文件才会因为过多写入损坏,如果你每天写200G的数据进去,这块硬盘能够正常使用10多年,如果你每天暴力写入数据2TB,也可以正常使用一年,但是我们用户,正常情况下是写不下那么多数据的。

所以,寿命这个问题,可以忽略

SSD的唯一缺点就是贵,但是性能全面碾压HDD,这点也就无所谓了。。。

颗粒是固态硬盘存储数据的东西

存储颗粒分为四种类型:

S(single)LC颗粒: 每个存储单元只存1bit数据

M(multi)LC颗粒: 每个存储单元存储2bit数据

T(triple)LC颗粒: 每个存储单元存储3bit数据

Q( quad )LC颗粒: 每个存储单元存储4bit数据

一个硬盘上有很多颗粒(货架)

SLC货架上只有一个货物,所以找货物的速度块,不容易出错。

TLC货架上有三个货物,所以要 按顺序查找 ,寻找需要的货物,同时需要确认是否正确,需要时间,速度就慢了下来,同时由于使用频率高,所以 寿命也就比SLC和MLC短 很多。用上三五年没问题,正常情况下也该换了。同时价格也便宜,所以目前市面上 很多都是采用的TLC颗粒 。

可以自主生产内存颗粒的厂商有:

intel(太贵了)

三星(可)

镁光(英睿达) (可)

海力士 (可)

东芝(可)

闪迪(可)

长江存储(2020)

不能自主生产内存颗粒的厂商,但是用的是以上厂商生产合格颗粒的品牌有:

建兴

浦科特

一般建议选自可以自主生产内存颗粒的厂商

市面上还有很多“白片”“黑片”的固态硬盘:

这个一张图就很清晰明了了,还是要选原片,不要被卖家骗了,没有性价比,跟别觉得高性价比。

阿斯加特一类的是白片,华强北的都是黑片

主控负责硬盘所有数据的管理,相当于仓库的管理员,负责将对应的数据(货物)编号并放到合适的存储颗粒(货架)上。

对于TLC固态硬盘来说,每个货架上三个货物,对管理员来说是不小的压力。在高负荷的情况下,差的主控会比存储颗粒早先停止工作,所以对主控的要求就比较高,要求硬件要好的同时固件(系统)也要好。

比较好的主控有:

马牌

三星

英特尔

还有做的不错的有东芝、慧荣、群联

固态硬盘的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主控芯片、闪存颗粒和其他 。 主控芯片是固态硬盘的大脑 ,地位作用与电脑中的CPU相似,是整个固态硬盘的核心器件。其作用一是 合理调配数据 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 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 。

不同的主控之间能力相差非常大,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上,对闪存芯片的读取写入控制上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会导致固态硬盘产品在性能上产生很大的差距。劣质主控不单单会影响产品性能,更有可能比颗粒坏的更早,影响产品使用寿命。

缓存有两种:

DDR:速度很快,跟内存条差不多

slc-cache:SLC缓存,因为大多数是TLC的硬盘,所以优先使用SLC缓存,模拟SLC颗粒进行工作。所以在传输大文件的时候,会有明显的掉速现象。

3. 固态硬盘的TRIM和GC的区别和关系

Trim技术 什么是Trim呢?Trim指令也叫disable delete notify(禁用删除通知),是微软联合各大ssd厂商所开发的一项技术。对于传统机械硬盘来说,在windows下对磁盘上的文件进行删除操作时,系统只会在该文件所在的磁道上作标记,将该磁道标记为没有数据记录,而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删除”,所以使得数据恢复成为可能。而固态硬盘进行的读写动作却与机械硬盘完全不同,这就是固态硬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性能直线下降的原因:在全部闪存被写满一遍后,没有从未被写过的快可以使用的情况下,闪存不会直接覆写区域,而是必须进行擦除之后,才能再次被用于写入。在固态硬盘闪存内,数据存储一般以页(Page)为最小单位存储的(典型的为4KB),而128个页组成了一个块(block),数据可以以4KB大小的页来读取和写入,但却只能以512KB(128页)的块大小来删除。当读取数据或者写入到一个没有被使用过得页山时,固态硬盘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覆写数据的话,只能覆写数据到之前被操作系统标记为删除的区域:首先要把整个521KB块复制进缓存里,然后在缓存里删除整个4KB页,替换成新的数据,接着清空整个闪存内的整个512KB区域,并从缓存里把新的数据写回去。如果需要同时覆写很多的块,写入速度就会直线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Trim技术就被开发了出来,通过Trim指令,操作系统在进行删除动作后,会通知固态硬盘的控制芯片该资料区块已可删除,固态硬盘便会在系统空闲时进行数据擦除动作,不让无用资料一直占用NAND Flash,这样在下一次写入数据时就不用再等待数据块擦除,而是能够直接进行写操作了,磁盘写入性能能够大幅提高。 图一展示了这个过程。第一列展示了页面A-D被写入到块X内。但是后来数据产生了变化,数据A"-D"被写入,因此数据A-D现在被标记成无用的数据。与此同时,其他新的数据E-H被写入到原来空白的页面里。(第二列)现在块X已经写满,但是包含着无用的数据(A-D),但是要想获得无用数据占用的页面,我们必须要先把整个块X删除掉。要实现删除无用数据A"-D"的目标,块X中的有用数据首先需要被移动到新的块中,这样才能够确保块X被删除。第三列展示了这一过程:数据E-H和A"-D"首先要被移动到一个新块Y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块X数据删除,从而获得一整块X的新空间。这个过程中的数据写入到新块的过程并不受电脑主控管理,而是固态硬盘为了实现加快写入速度的一种内部解决方案。这同时也意味着闪存的写入次数要比电脑主控实际写入的次数多。由于闪存的擦写次数是有限的,这样的操作应该越少越好。但是基于固态硬盘速度的考虑,这项技术仍然是固态硬盘工作的一部分。加入对Trim指令的支持。这可以让操作系统在删除逻辑表中删除逻辑扇区地址的同时通知固态硬盘某些数据已经无用了。TRIM的先进性在于它可以让固态硬盘在进行垃圾回收的时候跳过移动无用数据的过程,从而不再用重新写入这些无用的数据,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这也会减少闪存删除数据的次数,从而在写入过程中实现高性能。固态硬盘也不需要立即删除或者“垃圾回收”这些TRIM指令告知的位置了,它只是先标记这些位置的数据为“无用”即可。在表二的第一列中,固态硬盘用户写入了四个新的文件。操作系统在逻辑表中能够识别这四个新文件。固态硬盘既有逻辑表也有物理位置,因此它也能够识别这些新文件。在物理模式下,固态硬盘还能够识别预留空间(OP),这部分预留空间并没有计算在固态硬盘的标示的容量之内。在第二列中,用户删除了文件C,但是由于系统不支持TRIM指令,因此固态硬盘并不知道文件C已经被删除了。如果此时,固态硬盘要执行垃圾回收的话,那么它也会移动文件C,因为硬盘并不知道这个数据已经被删除了。在第三列中,操作系统让固态硬盘在原来存储文件C的位置写入新的文件E。固态硬盘把新文件写入到空余的空间内,同时把文件C的位置标记为“无用”,随后进行的垃圾回收就可以清理了无用文件了。支持TRIM的系统,在用户写入数据时并没有不同。但是当用户删除文件C的时候,因为系统支持了TRIM指令,固态硬盘立刻就把数据标记为“无用”,从而为接下来的垃圾回收做准备。原来存放文件C的空间,固态硬盘把其看做是可用空间。“动态预留空间”意味着固态硬盘在执行垃圾回收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可用空间,从而整体提高性能。在第三列中,用户写入新的文件E。尽管现在固态硬盘与不支持TRIM的硬盘闲置空间相同。区别就在于:TRIM支持的固态硬盘知道哪些数据是无用的,在垃圾回收的时候,这些无用数据可以被看成是空闲空间,从而避免把无用数据移动到其他块中。这将会产生三大优点:1.降低写入放大。更少的数据被重写,更多的空闲空间为垃圾回收所利用。更多的空间可用也意味着不需要重新写入更多的数据。2.更高的吞吐量。支持了TRIM指令,就意味着在垃圾回收阶段需要移动的数据表少,固态硬盘性能就会提升。固态硬盘吞吐量的瓶颈在于闪存。固态硬盘的最快写入速度就是闪存所能支持的最快写入速度。在执行垃圾回收过程中,由于涉及到数据的移动和写入,固态硬盘不得不要停止一些主控的数据传输。这也是为什么固态硬盘知道无用数据的优点所在,至少在垃圾回收阶段,它这些数据不在需要移动,从而节省带宽。3.改善耐用性。由于不在需要重新写入无用数据,这样可以减少固态硬盘的实际写入次数。在苹果的官方网站上有这么一句话,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你在有Trim技术的SSD硬盘上删除了文件,你找回这样文件的概率极小。即便找回了,可能也只是些乱码之类的东西。当然,关于SSD的数据恢复问题一直没有一个明确解释,不过可以猜测,如果陈老师早点用有Trim的SSD硬盘,估计就不会有那种事发生了。
Garbage collection技术 Garbage collection(垃圾回收技术),是固态硬盘专用的磁盘碎片整理技术,由于传统的磁盘碎片整理对固态硬盘来说完全没有用处,如果对固态硬盘进行了磁盘碎片整理反而会降低固态硬盘的性能,只有微软的Windows8才支持对固态硬盘的磁盘碎片进行整理。因为读写机制与机械硬盘不同,对于目前的操作系统来说固态硬盘必须使用自己的磁盘碎片整理技术。Garbage collection技术的原理是在SSD空闲时,全盘扫描有效的页并合并整理起来变为一个包含全部有效页的块,而那些无效的页和块都将被完全清除。Garbage collection技术本身并不能大幅度改善固态硬盘性能,但与Trim相结合之后,就能事半功倍,让固态硬盘能够长时间保持良好的性能状态。Garbage collection技术经常被厂商用来“忽悠”用户,因为所有的固态硬盘都支持被动GC技术,而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闲置Garbage collection技术(IGC),就是在固态硬盘闲置的时候进行碎片整理,和Trim结合就能让固态硬盘尽量保持最佳性能状态。

4. 用了半年的固态硬盘掉速很严重了,要怎么样才能恢复如初,求详细的操作方法

遇到固态硬盘掉速严重的问题,可以下载相关辅助软件来解决问题,例如cclear等软件,作用相当于恢复出厂设置,因此,操作完以后,硬盘的运行速度会提升,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

5. 处理磁盘(硬盘)销毁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覆写法
由于磁带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当前面的数据被后面一笔数据覆写过去时,就算可以透过软件进行数据还原,随着被覆写次数的增多,非结构性数据被复原,需要解读的时间也越久,企业就可以评估数据被复原的风险是否能够承担。其中,低程度的就是将磁带或磁盘完全覆写;高程度则需符合美国国防部DoD 5220-22-M 保安认证程序,结合数种清除与覆写程序,让硬盘每一个空间都被重复清除与覆写。
方法二:消磁法
磁盘或是磁带等储存媒体的磁带,都是磁性技术,若能破坏其磁性结构,既有的数据便不复存在。一般企业可以购买小型消磁机做单卷消磁,但消磁机磁波高,小型企业不能帮助你的保密指标是以国家的标准设置的,
方法三:捣碎法
一些磁盘破坏实体的储存媒体,让数据无法被系统读出,也是确保数据机密性与安全性的方法之一。除了进行磁盘、磁带的低阶格式化外,更采用实体捣碎的方式,让数据储存媒体残骸,无法被有心人士利用。捣碎程度已经是国家的保密标准进行处理。

6. 如何格式化硬盘 然后用0或1覆写硬盘数据

Disk Genius
这个软件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进入DOS后使用,里面有一个全盘数据清零的工具项,连清3遍,除了极端专业的数据恢复硬体,基本没救了

7. ssd 每ghost一次就整盘覆写一次吗

可以,只有ssd分区4k对齐即可。方法如下:1、首先在其他电脑上制作安装U盘,方法如下:双击运行下载好的老毛桃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将用来u盘装系统的u盘插入注意大小在4GB以上。然后选择u盘,然后再点击【一纤胡键制作成u盘启动盘】;2、然后弹出警告,格式化u盘,单击毁李拦【确定】继续。然后就慢慢等待下面的进度条读完,u盘启动盘制作成功为止;3、u盘启动盘一键制作成功,扰升点击【是】进行模拟u盘启动测试;4、可以看到u盘启动电脑后的模拟状态显示。显示正常说明制作成功。继续下一步;5、使用U盘启动计算机,输入5,进入diskgenuis;6、选择要安装系统的硬盘,点击快速分区,点击mbr,选择需要的分区数,可调整各分区大小,可勾选对齐分区到此扇区数的整数倍(ssd硬盘一定要勾选),点击确定,等待完成后重启计算机。

8. 删除硬盘数据,可以无限反复覆写吗

现在硬盘对数据的删除和重新写入没有次数的限制。楼主的问题应当有确定的答案,是可以无限次反复覆写的。

9. 监控录像设置中有个硬盘覆写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当视频文件把硬盘写满了以后,再录像再生成新的视频文件,就把原来的覆蔽圆盖替换庆并蔽掉。一般是把硬盘里存储的最早誉州的视频文件替换掉。

10. 想转手一个旧硬盘,数据需要全部擦写多少次才比较安全

把硬盘丢发射机里物理销毁,快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