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硬盘数据内部传输率是指什么
简单点说,就是硬盘内部机械部分读写硬盘的速度了。而不是外部,主控接口缓存到内存的速度。
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如察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察脊的数据传输率,简单的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内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败橡渗它是衡量硬盘性能的真正标准。有效地提高硬盘的内部传输率才能对磁盘子系统的性能有最直接、最明显的提升。
2. 其内部传输率是指什么
硬盘的磁头到硬盘的高速缓耐友橡存。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计算机从硬盘中准确找到相应数据并传送到内存的率,它分昌旁为内部和外告族部传输率。
3. 硬盘传输速率一般是多少MB
IDE接口硬盘在当前电脑中应用最为广泛,主流的规格包括ATA/66、ATA/100、ATA/133,这种命名方式也表明了它们在理论上的外部最大传输速率分别达到了66MB/s、100MB/s和133MB/s。这里需要说明:100MB/s、133MB/s是峰值速度,并不能表示硬盘能持续这个速度,也就是说这是理论上的最高峰值速度。
硬盘真正的传输速度由于受硬盘内部传输速率的影响,其稳定传输速率一般在30MB/s到45MB/s之间。这样随着CPU、内存等硬件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ATA硬盘的低速率渐渐成为影响整机运行速度的瓶颈。于是,一种新的硬盘接口方式,Serial ATA应运而生。
Serial ATA 硬盘就启让是我们常说的串口硬盘,它采用点对槐旅点的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分组传输从而带来更高的传输效率。Serial ATA 1.0版本铅旁凳硬盘的起始传输速率就达到150MB/s,而Serial ATA 3.0版本将实现硬盘峰值数据传输率为600MB/s,从而最终解决硬盘的系统瓶颈问题。
4. 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与什么无关
柱面。祥银租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在服务器系统中是和柱面无谨兆关的,电脑硬盘是计算机的最主要搏樱的存储设备。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5. 硬盘的内部传输速率和外部传输速率有什么区别
内部传输速度主要是由寻道时间冲仿培以及数据存储密度决定,外部主要是总线的速度以及硬盘接口类型决定的,目前的串口硬盘要比以前的并口硬散唯盘更快
硬盘数据传输率
数据传输率其实分为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两种,其中前者要比后者快很多,两者之间有一块缓冲区以缓解速度差距。通常称突发数据传输率为外部传输率,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度;内部传输率,也称最大持续传输率,是指硬盘将数据记录在盘片上的速度,反映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目前的主大念流硬盘在容量、平均访问时间、转速等方面都差不多,然而在内部传输率上的差别比较大,因而内部数据传输率成为硬盘的一个“硬”指标,它真实地反应了硬盘的作战能力。
6. 硬盘主要参数有什么
硬盘主要参数详解:
转速:硬盘通常是按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计算:该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该硬盘中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目前主流笔记本硬盘转速为5400RPM;台式机硬盘则为7200RPM。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档带闹,笔记本和台式机均有万转产品问世。
单碟容量: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盘片组合而成,而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单碟容量从之前80GB升级到250GB或者320GB,而三星则推出最高334GB单碟容量。硬盘单碟容量提高不仅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定性;而且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磁头到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当单碟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访问速行罩度。
缓存:缓存是硬盘与外部交换数据的临时场所。硬盘读/写数据时,通过缓存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就像一个中转仓库一样。目前大多数硬盘缓存已经达到16MB,而对于大容量产品则均为32MB容量。
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传输率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上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数桌面级硬盘基本都在70-90MB/S之间,笔记本硬盘行嫌则在55MB/S左右。
7. 硬盘的内部传输速率是什么意思
硬盘的内部传输速率
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的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内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它是衡量硬盘性能的真正标准。有效地提高硬盘的内部传输率才能对磁盘子系统的性能有最直接、最明显的提升。目前各硬盘生产厂家努力提高硬盘的内部传输率,除了改进信号处理技术、提高转速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不断的提高单碟容量以提高线性密度。由于单碟容量越大的硬盘线性密度越高,磁头的寻道频率与移动距离可以相应的减少,从而减少了平均寻道时间,内部传输速率也就提高了。虽然硬盘技术发展的很快,但内部数据传输率还是在一个比较低(相对)的层次上,内部数据传输率低已经成为硬盘性能的最大瓶颈。目前主流的家用级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基本还停留在60
mb/s左右,而且在连续工作时,这个数据会降到更低。
数据传输率的单位一般采用mb/s或mbit/s,尤其在内部数据传输率上官方数据中更多的采用mbit/s为单位。此处有必要讲解一下两个单位二者之间的差异:
mb/s的含义是兆字辩差节每秒,mbit/s的含义是兆比特每秒,前者是指每秒传输的字节数量,后者是指每秒传输的比特位数。mb/s中的b字母是byte的含义,虽然与mbit/s中的bit翻译一样,都是比特,也纳衫都是数据量度单位,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byte是字节数,bit是位数,在计算机中每八位为一字节,也就是1byte=8bit,是1:8的对应关系。因此1mb/s等于8mbit/s。因此在在书写单位时一定要注意b字母的大小写,尤其有些人还把mbit/s简写为mb/s,此时b字母的大小真可以称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上面这是一般情况下mb/s与mbit/s的对应关系,但在硬盘的数据传输率上二者就不能用一般的mb和mbit的换算关系(1b=8bit)来进行换算。比如某款产品官方标称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为683mbit/s,此时不能简单的认洞灶腔为683除以8得到85.375,就认为85mb/s是该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
8. 硬盘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硬盘的性能指标:
一、容量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二、转速
转速(Rotation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袭毁颂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
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三、平均访问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8ms到12ms之间,而SCSI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
硬盘的等待时间,又叫潜伏期(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一般应在4ms以下。
四、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数据传输率又包括了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称为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硬盘的旋转速度。
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它标称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
五、缓存
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接口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余氏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8)硬盘的内部传输率扩展阅读
硬盘保养注意事项
1、读写忌断电
硬盘的转速大都是5400转和7200转,SCSI硬盘更在10000到15000转,在进行读写时,整个盘片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中,如果忽然切断电源,将使得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从而导致硬盘出现坏道甚至损坏,也经常会造成数据流丢失。
所以在关机时,一定要注意机箱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没有闪烁,即硬盘已经完拍郑成读写操作之后才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关闭电脑。硬盘指示灯闪烁时,一定不可切断电源。如果是移动硬盘,最好要先执行硬件安全删除,成功后方可拔掉。
2、保持良好的环境
硬盘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有时候严重集尘或是空气湿度过大,都会造成电子元件短路或是接口氧化,从而引起硬盘性能的不稳定甚至损坏。
3、防止受震动
硬盘是十分精密的存储设备,进行读写操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即使在不工作的时候,磁头与盘片也是接触的。硬盘在工作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容易造成磁头与资料区相撞击,导致盘片资料区损坏或刮伤磁盘,丢失硬盘内所储存的文件数据。
因此,在工作时或关机后主轴电机尚未停顿之前,千万不要搬动电脑或移动硬盘,以免磁头与盘片产生撞击而擦伤盘片表面的磁层。此外,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也要加倍小心,防止过分摇晃或与机箱铁板剧烈碰撞。
4、减少频繁操作
如果长时间运行一个程序(如大型软件或玩游戏),或是长期使用BT等下载软件,这时就要注意了,这样磁头会长时间频繁读写同一个硬盘位置(即程序所在的扇区),而使硬盘产生坏道。
另外,如果长时间使用一个操作系统,也会使系统文件所在的硬盘扇区(不可移动)处于长期读取状态,从而加快该扇区的损坏速度。当然,最好是安装有两个或以上的操作系统交替使用,以避免对硬盘某个扇区做长期的读写操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硬盘的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