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简述回源原理和CDN常见多级缓存
回源比分为回源请求数比例及回源流量比例两种
浏览器本地缓存失效后,浏览器会向CDN边缘节点发起请求。类似浏览器缓存,CDN边缘节点也存在着一套缓存机制。
CDN的分流作用不仅减少了用户的访问延时,也减少的源站的负载。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当网站更新时,如果CDN节点上数据没有及时更新,即便用户再浏览器使用Ctrl +F5的方式使浏览器端的缓存失效,也会因为CDN边缘节点没有同步最新数据而导致用户访问异常。
CDN边缘节点对开发者是透明的,相比于浏览器Ctrl+F5的强制刷新来使浏览器本地缓存失效,开发者可以通过CDN服务商提供的“刷新缓存”接口来达到清理CDN边缘节点缓存的目的。这样开发者在更新数据后,可以使用“刷新缓存”功能来强制CDN节点上的数据缓存过期,保证客户端在访问时,拉取到最新的数据。
参考文献: https://blog.csdn.net/mountains2001/article/details/52766431
https://blog.csdn.net/wangxin1982314/article/details/51050206/
https://blog.csdn.net/songchunmin_/article/details/69942991
B. 浏览器缓存是什么
问题一:IE缓存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IE缓存,它事实上相当于一个临时仓库。每次打开一个网页,IE会自动创建一份该网页文字和图像的缓存文件(一个银袭临时副本)。当再次打开该页时,IE会检查网站服务器上该页的变化。如果页面变化了,IE从网络上重新下载新的网页。如果该页面没有变化,IE就从内存或硬盘上使用缓存中的临时复本来显示它。
IE会在缓存中保留网页到硬盘,直到各自的缓存占满空间;IE则根据网页的时间和空间来向下取舍。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快地装载页面。
缓存不仅可以用来加快网页加载速度,而且当需要查看以前丹过的网页时,还可以无需驱动“小猫”,只需单击IE上的“文件→脱机工作”菜单命令,然后单击工具栏上的“历史”按钮,即可方便地进行浏览。
问题二:IE缓存是什么?谢谢! IE缓存是指你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站时,从浏览的网站上下载到本地的图片,js文件,css文件,视频、音乐以及网站在操作时候保存的cookie等文件!在你下次浏览该网站时,无需二次下载,直接从本地读取,节约了浏览器对网手蔽站的加载时间!
问题三:浏览器产生的缓存主要是什么 浏览网页图片文字,视频还有就是浏览器下载的东西所产生的
问题四:浏览器缓存的作用是什么? 关于缓存原理,帖个清楚点的给楼主:缓存的概念 浏览器缓存这个概念,对于经常用浏览器来浏览信息的用户来说并不十分陌生。用户也许在用浏览器浏览信息时,经常使用返回和后退的浏览功能,调用你以前阅读过的页面,这时,你会发现显示速度是很快的,其实这些你刚调出来的内容就放在计算机的缓存中,而不需要再次从Internet上重新传输数毕搏州据,这样就会给用户造成了一种访问速度被提高的错觉。 所以浏览器缓存其实就是指在本地使用的计算机中开辟一个内存区,同时也开辟一个硬盘区作为数据传输的缓冲区,然后用这个缓冲区来暂时保存用户以前访问过的信息。既然缓存存在于硬盘之中,那么它肯定是以文件夹的形式出现的。各个不同类型的浏览器都有各个不同的文件夹作为缓存使用,在系统的缺省状态下, IE3.0和IE4.0版本的浏览器缓存文件夹为 \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缓存的工作原理 缓存按照信息存放的位置可以分成 内存缓存 和 硬盘缓存 。 内存缓存是用于暂时存储本次上网所调用的数据资料的,从Internet上传来的每一个网页信息,在内存缓存中都相应地给予保存一个备份,返回和 向前实际上是将以前的页面从内存缓存中调出来并显示在用户的浏览器窗口中,在内存缓存中存放的网页信息量和内存缓存的大小有关,内存缓存越大,保存的网页信息量就越多。 硬盘缓存是用于保存用户前几次上网时所调用的信息资料,用户从历史记录中调出来的内容其实就是保存在硬盘缓存中的,只要用户开辟的硬盘缓存足够大,将可以保存用户前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前调用过的信息资料。 其它见2#
问题五:清除浏览器缓存和清除缓存有什么区别 不需要什么啊,直接在浏览器里面就有设置的啊,我现在用的手机QQ浏览器,基本上我就是一天清理一次,所以我用它上网啊,看小说和视频啊什么的时候,从来没卡过,还有,手机QQ浏览器可以设置自动清理缓存哦,你可以设置每天一次多方便。
问题六:IE缓存是什么意思? 就是 浏览器为了方便你再次快速访问你访问过的网页,而把你访问过的网页的元素(图片,文字等)暂时保存在硬盘里,你下次访问的时候他就不从远方服务器上下载了而直接从你的硬盘里打开,节省了处理时间。
问题七:网站后台缓存 浏览器缓存 服务器缓存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 网站后台缓存 是网站程序产生的一些临时文件,如PHP程序最喜欢。这个文件一般是在网站程序目录。
服务器缓存是服务器为了提升速度而产生的一些临时文件,如gzip的文件,一般是防在特定的目录。
浏览器缓存是用户本地浏览器缓存的网页文件,比如我们第一次打开一个网站速度会慢一些,第二次打开就很快,就是缓存在了本地。
问题八:浏览器缓存就是cookie吗? 5分 缓存是指网站站点的一些资源,比如图片,声音,文本等;而cookie只是网站的标识信息,有些网站把密码等信息加密后存在cookie中,方便下次访问可以快速识别,但也面临着被窃取的风险。
问题九:本地缓存和浏览器缓存有什么区别 本地存储(LocalStorage)是以数据库形式永久保存在浏览器的存储空间里,而浏览器缓存(Cache)是保存在指定的缓存目录,缓存过大可能影响浏览器检索速度,需要时常清理。
问题十:ie缓存是什么东西 我没有用ie浏览器怎么还是有ie缓存 为了提高访问网页的速度,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会采用累积式加速的方法,将你曾经访问的网页内容(包括图片以及cookie文件等)存放在电脑里。这个存放空间,我们就称它为IE缓存。以后我们每次访问网站时,IE会首先搜索这个目录,如果其中已经有访问过的内容,那IE就不必从网上下载,而直接从缓存中调出来,从而提高了访问网站的速度。
ps:ie缓存就是帮助你更快浏览网页的一个东西。
lz没用ie浏览器,但是有很多浏览器用的是ie内核,例如360安全浏览器就是基于ie内核改编的,说白了就是把ie浏览器的外观换的好看一点再加一些别的功能而已,其内核机制还是ie的,所以用它上网一样会产生ie缓存,类似于360安全浏览器的浏览器还有很多,所以没用ie却又ie缓存是可以解释的。
ps:不会产生ie缓存的浏览器比较有名的有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等,但不会产生ie缓存还会产生它自己独立的缓存。
C. 网站缓存功能什么意思
1.减少 HTTP 请求数:一个页面中包含的图片,JS,CSS等每一个资源都会生成一个 HTTP 下载请求,由浏览器发向网站服务器,如果减少这个请求数,会缩短网络传输的时间。
另外图片尽量采用压缩格式的,例如 jpg 就属于一种压缩图片格式,bmp属于无压缩无失真图片。这个需要网页/网站设计人员综合考虑这个因素。
优点:缩短网络传输事件,网络传输量小,减少服务器端负载;
缺点:减少HTTP请求,有时候无法满足网站发布信息的需求,盗链的出现也会增加HTTP请求;
2、采用缓存技术(webcache):这个是目前网站加速最主要的方式。如果利用代理/缓存加速服务器去实现的话,网站在不需要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就可实现大跨度的实现加速效果。实现的基本方式为:将指定的网站页面周期性的缓存起来,缓存时间可从几秒到几天,在缓存时间内,页面只需要生成一次,以后有用户访问这个页面的时候,网站服务器和数据库就不再需要重新生成相同的页面了,极大的减少了网站服务器和数据库负荷。我们做个简单的对比,假设一个新闻热点页面,在一个小时可被访问1万次,如果这个新闻页面每次被访问的时候,都会通过读取数据库后再一遍一遍的编译生成,在一个小时内将会重复性的生成1万次;如果这个页面被周期性的缓存10分钟,也就是每间隔10分钟才会被生成一次,一个小时内只会被生成6次,如果两种方式一对比,效果就超级明显,两种比较下服务器负荷的压力比差别1000倍以上,缓存技术将使得网站负载在高峰期游刃有余。Fikker网站加速软件实际上是一款代理服务器软件,通过Fikker网站加速服务器提供的页面缓存(webcache)功能,将需要缓存的网站URL配置到页面缓存中(支持正则表达式,通配符和精确地址匹配),并设定一定的缓存时间(几秒到几天),不需要重启Fikker立即生效,如果有重要页面变动,可通过清理缓存将指定的缓存页面清理出去。
优点:网站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大幅减少服务器和数据库的负荷。
3、使用gzip压缩:页面压缩主要是降低传输尺寸,提高传输效率。常用的 html,asp,php,jsp,txt,css,js等文本页面,通过gzip压缩可降低75%左右尺寸,也就是原来需要传输 100KB 的页面,gzip压缩后只需要 25KB 的传输数据了,加速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Fikker内置了gzip模块,自动对压缩的文件压面进行压缩传输。
4、使用非阻塞网络技术(non-block):提高网络响应速度,Linux 从 2.6 内核开始,专门引入 epoll 事件机制,相对于传统的 select 事件机制,效率大大的增强,尤其在高并发情况下越发的明显,几个线程即可并发支持上万并发连接,使用尽量少的线程除了减少内存开支还可减少频繁的线程切换的开销。Fikker软件的Linux版本全面支持epoll事件机制,支持从连接建立到连接结束,从域名解析开始到结束的全非阻塞网络设计。
5、提高带宽,加速页面传输:利用带宽加速方式常用是CDN,通过CDN运营商的网络将页面分发出去,用户访问时可就从最近的节点获取,达到加速目的。但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页面是静态的,或动态页面首先需要被生成出来,然后才能利用 CDN 的高速网络传输出去,从这个角度理解,CDN 与 缓存加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即利用缓存技术加快页面生成,利用CDN加快传输,缺一不可。
希望对你有事帮助。
D. 静态资源常用的一种缓存方式
http缓存分为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强缓存并不会请求服务器,同时响应码会返回200。比如使用的配置cache-control:max-age=1200
在项目中缓存图片等静态资源常用的是协商缓存。
在第一次请求静态资源的时候,服务器会根据资源内容生成etag, 在响应头里返回给浏览器,在下次请求的时候浏览器会在头部配置If-None-Match,携带etag来向服务器询问资源是否发生改变。若是没有发生改变会返回304,这样浏览器就不会从服务器重新获取资源而是直接使用本地缓存。采用etag可以解决文件名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文件内容被修改的问题。
通常会跟cache-control: no-cache 在一起配合使用。no-cache是指浏览器可以缓存响应,但是必须要向原始服务器提交验证请求。
参考:
https://www.imperva.com/learn/performance/cache-control/
https://blog.csdn.net/aimeimeiTS/article/details/105731709
https://www.zoo.team/article/http-cache
https://imweb.io/topic/5795dcb6fb312541492eda8c
https://aotu.io/notes/2016/09/22/http-caching/index.html
E. web开发中的网站缓存响应是什么
缓存和响应是两部分:
1.Web缓存游走于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这个服务器可能是源服务器(资源所驻留的服务器Add),数量可能是1个或多个;这个客户端也可能是1个或多个。Web缓存就在服务器-客户端之间搞监控,监控请求,并且把请求输出的内容(例如html页面、 图片和文件)(统称为副本)另存一份;然后,如果下一个请求是相同的URL,则直接请求保存的副本,而不是再次麻烦源服务器。
使用缓存的2个主要原因:
降低延迟:缓存离客户端更近,因此,从缓存请求内容比从源服务器所用时间更少,呈现速度更快,网站就显得更灵敏。
降低网络传输:副本被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带宽使用,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省钱(如果流量要付费的话),同时保证了带宽请求在一个低水平上,更容易维护了。
2.响应是指服务器对客户端请求的回应。
F. 网站缓存功能是什么意思
提前下载后储存在本地硬盘中
缓存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站性能,减轻频繁访问数据而给数据库带来的压力.再进一步,合理的缓存了某种数据形式,还会减轻程序运算时,对CPU带来的压力.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最基本的效率规则,操作内存中的数据比操作存放在硬盘上的数据是要快N个数量级的.操作简单的文本结构的数据比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快N个数量级.
目前缓存的做法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内存缓存,缓存数据存放在服务器的内存空间中,这种模式的效率是最高的.这里要注意的是:每一个服务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盲目的把所有数据都加在到内存中,将可能会导致服务器资源占用过多,而造成Web服务失败.
第二种模式就是文件缓存,缓存数据存放在服务器的硬盘空间中.存放格式有很多种类,如:文本格式,XML格式,二进制格式等等.这里要注意的是,服务器I/O的处理能力有限,当一次性读取过大数据时(>1M),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高效.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有一个合理的文件结构来解决了.但这已经不在我们本次要讲叙的内容范围内了.
G. 网站后台缓存 浏览器缓存 服务器缓存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
网站后台缓存 是网站程序产生的一些临时文件,如PHP程序最喜欢。这个文件一般是在网站程序目录。
服务器缓存是服务器为了提升速度而产生的一些临时文件,如gzip的文件,一般是防在特定的目录。
浏览器缓存是用户本地浏览器缓存的网页文件,比如我们第一次打开一个网站速度会慢一些,第二次打开就很快,就是缓存在了本地。
H. 网站缓存加速服务器用哪个
aiCache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依托引领世界时代潮流的互联老改网技术,持续为客户创造最 大价值。
基于cache技术的解伏神决方案可使网站加速100至1000倍,可节省服务器4倍以上,aiCache解决方案保证每个用户的应用实现安全、高速和高可用,帮助企业获得最大投资回报。不是很清楚你说的缓存加速设备具体是什么设备,如果是web缓存加速的原理,一般主要指的是将web内容暂存下来,其他人再去访问的时候,无需要从源站获取了,提高了用户相应的速度,节省了服务器消耗资源等。目前流行的缓存加速的软件有Fikker缓存加速服务器软件,CDN内容分发网缺含亏络等。
I. WebCache web的缓存机制
1.webcache的简单介绍
web缓存,是一种 缓存技术 ,用于临时存储(缓存)的网页文件,如HTML页面和图像等静态资源,减少带宽以及后端服务器的压力,通常一个WebCache也是一个 反向代理软件 ,既可以通过缓存响应用户的请求,当本地没有缓存时,可以代理用户请求至后端主机。
WebCache分为正向和反向之分,一般正向WebCache不常用,这次主要以反向WebCache为主。
2.webcache的由来
1)由于程序具有局部性,而局部性分为: 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A.时间局部性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大部分用户访问的数据只是热点数据(热点数据指经常被访问的数据)
B.空间局部性是指:某新闻网站突然出来一个重大新闻,此新闻会被被反复访问。
3.webcache的变化性
WebCache的新鲜度监测机制 :数据都是可变的,所以缓存中的内容要做新鲜度检测.
4.缓存相关的HTTP首部:
HTTP协议提供了多个首部用以实现 页面缓存及缓存失效 的相关功能,这其中最常用的有:
1)Expires:HTTP/1.0,用于指定某web对象的过期日期/时间,通常为GMT格式;一般不应该将此设定过长的时间,一年的长度对大多场景来说足矣;其常用于为 纯静态内容 如JavaScripts样式表或图片指定缓存周期;
(2)Cache-Control:为了解决HTTP/1.0中对于新鲜度控制的策略而生,通过相对时间来控制缓存使用期限;
(3)Etag:响应首部,用于在 响应报文中为某web资源定义版本标识符 ;
(4)Last-Mofified:响应首部,用于回应客户端关于Last-Modified-Since或If-None-Match首部的请求,以通知客户端其请求的web对象最近的修改时间;
(5)If-Modified-Since:条件式请求首部,基于 请求内容的时间戳作验正 ,如果后端服务器数据的时间戳未发生改变则继续使用,反之亦然.
(6)If-None-Match:条件式请求首部; 通过Etag来跟后端服务器进行匹配 ,如果数据的Etag未发生改变,既不匹配,则响应新数据,否则继续使用当前数据.
(7)Vary:响应首部,原始服务器根据请求来源的不同响应的可能会有所不同的首部,最常用的是 Vary: Accept-Encoding,用于通知缓存机制其内容看起来可能不同于用户请求时 Accept-Encoding-header首部标识的编码格式;
(8)Age:缓存服务器可以发送的一个额外的响应首部,用于指定响应的有效期限;浏览器通常根据此 首部决定内容的缓存时长;如果响应报文首部还使用了max-age指令,那么缓存的有效时长为 “max-age减去Age”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