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的手机优酷只要有wifi就会自动缓存,请问怎么设置他不缓存
我们在使用优酷看电视剧的时候有时候会存在没有WiFi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我们都是不能够去缓存视频,那要怎么才能够设置在非WiFi的情况下去缓存视频呢?那么关于生活中我们总有会在没有WIFI的环境下生活的时候,有些小伙伴会发现在这样的环境,自己的手机无法缓存视频。那么小编今天就来告诉大家优酷视频的非wifi缓存设置在哪里,快来一起看看吧。
优酷非wifi缓存设置方法
首先,点击手机中安装好的优酷视频app界面中,点击右下角中的“我的”选项。
然后点击右上角中的“设置”的选项
是否允许非wifi下缓存都在用户的点击间即可控制了。
软件帝小波为您解析,希望我的分享对您有所帮助。
❷ 浏览器缓存机制
有dns的地方,就有缓存。浏览器、操作系统、Local DNS、根域名服务器,它们都会对DNS结果做一定程度的缓存。
DNS查询过程如下:
首先搜索浏览器自身的DNS缓存,如果存在,则域名解析到此完成。
如果浏览器自身的缓存里面没有找到对应的条目,那么会尝试读取操作系统的hosts文件看是否存在对应的映射关系,如果存在,则域名解析到此完成。
如果本地hosts文件不存在映射关系,则查找本地DNS服务器(ISP服务器,或者自己手动设置的DNS服务器),如果存在,域名到此解析完成。
如果本地DNS服务器还没找到的话,它就会向根服务器发出请求,进行递归查询。
浏览器本地缓存失效后,浏览器会向CDN边缘节点发起请求。类似浏览器缓存,CDN边缘节点也存在着一套缓存机制。CDN边缘节点缓存策略因服务商不同而不同,但一般都会遵循http标准协议,通过http响应头中的
Cache-control: max-age 的字段来设置CDN边缘节点数据缓存时间。
当浏览器向CDN节点请求数据时,CDN节点会判断缓存数据是否过期,若缓存数据并没有过期,则直接将缓存数据返回给客户端;否则,CDN节点就会向服务器发出回源请求,从服务器拉取最新数据,更新本地缓存,并将最新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CDN服务商一般会提供基于文件后缀、目录多个维度来指定CDN缓存时间,为用户提供更精细化的缓存管理。
CDN 优势
CDN节点解决了跨运营商和跨地域访问的问题,访问延时大大降低。
大部分请求在CDN边缘节点完成,CDN起到了分流作用,减轻了源服务器的负载。
http请求报文(request)
请求行
请求方法 空格 URL 空格 协议版本 回车符 换行符
请求头(通用信息头、请求头、实体头)
头部字段名 冒号 值 回车键 换行符
...
头部字段名 冒号 值 回车键 换行符
空行
回车符 换行符
实体主体(只有post请求有)
主体
http响应报文(response)
状态行
协议版本 空格 状态码 空格 状态码描述 回车符 换行符
响应头部
头部字段名 冒号 值 回车符 换行符
...
头部字段名 冒号 值 回车符 换行符
空行
回车符 换行符
响应正文
正文
浏览器初次向服务器发起请求后拿到请求结果,会根据响应报文中HTTP头的缓存标识,决定是否缓存返回的结果,是则将请求结果和缓存标识存入浏览器缓存中
浏览器每次发起请求,都会现在浏览器缓存中查找该请求的结果以及缓存标识
浏览器 浏览器缓存 服务器
——————第一次发起http请求——————>
<——没有该请求的缓存结果和缓存标识————
——————————————发起http请求——————————————>
<——————————返回该请求结果和缓存规则————————————
——将请求结果和缓存标识存入浏览器缓存——>
强制缓存就是向浏览器缓存查找结果,并根据该结果的缓存规则来决定是否使用该缓存结果的过程
强制缓存的情况分为三种:
1、不存在该缓存结果和缓存标识,强制缓存失效,直接向服务器发起请求
2、存在该缓存结果和缓存标识,但结果已经失效,强制缓存失效,使用协商缓存
3、存在该缓存结果和缓存标识,且该结果没有失效,强制缓存生效,直接返回该结果
控制强制缓存的字段:Expires,Cache-Control
Expires 是 HTTP/1.0 控制缓存的字段,值为服务器返回该请求的结果缓存时间
即再次发送请求是,客户端时间 小于 Expires的值,直接使用缓存结果
Cache-Control 是HTTP/1.1的规则,主要用于控制网页缓存,主要取值为:
public:所有的内容都缓存(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以缓存)
private:所有内容只有客户端可以缓存(默认值)
no-cache:客户端缓存内容,但是是否使用缓存则需要经过协商缓存来验证决定
no-store:即不使用强制缓存,也不使用协商缓存
max-age=xxx:缓存内容将在xxx秒后失效
Expires 是一个绝对值
Cache-Control 中 max-age 是相对值,解决了 Expires时期 服务端与客户端 可能出现时间差的问题
注:Expires和Cache-Control同时存在时,只有Cache-Control生效
协商缓存就是强制缓存失效后,浏览器携带缓存标识向服务器发起请求,由服务器根据缓存标识决定是否使用缓存的过程
协商缓存的两种情况:
1、协商缓存生效,返回304,继续使用缓存
过程:
浏览器 浏览器缓存 服务器
————————发起http请求————————>
<——该请求的缓存结果失效,只返回缓存标识——
————————携带该资源的缓存标识,发起http请求————————>
<—————————————304,该资源无更新————————————
——————获取该请求的缓存结果——————>
<——————返回该请求的缓存结果——————
2、协商缓存失败,返回200和请求结果
过程:
浏览器 浏览器缓存 服务器
————————发起http请求————————>
<——该请求的缓存结果失效,只返回缓存标识——
————————携带该资源的缓存标识,发起http请求————————>
<————————200,资源已更新,重新返回请求和结果———————
——将该请求结果和缓存标识存入浏览器缓存中—>
协商缓存的标识也是在响应报文的HTTP头中和请求结果一起返回给浏览器的
控制协商缓存的字段:
(1)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Last-Modified是服务器响应请求是,返回该资源文件在服务器最后被修改的时间;If-Modified-Since再次发起请求时,携带上次返回的Last-Modified的值,服务器将该字段值与该资源最后修改时间对比,决定是否用缓存
(2)Etag/If-None-Match:Etag服务器响应请求时,返回当前资源文件的一个唯一标识,由服务器生成之;If-None-Match是再次发起请求时,携带上次返回的唯一标识Etag的值,服务器收到后,将该字段值与该资源在服务器上的Etag对比,一致 则返回304,否则返回200
注:Etag/If-None-Match优先级高于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同时存在时只有Etag/If-None-Match生效
浏览器缓存分为:内存缓存 和 硬盘缓存
内存缓存特性:
(1)快速读取:内存缓存会将编译解析后的文件,存入该进程的内存中,便于下次运行时快速读取
(2)时效性:一旦关闭进程,进程内存清空
硬盘缓存特性:
永久性:直接写入硬盘文件中
复杂、缓慢:读取缓存对该缓存存放的硬盘文件进行I/O操作,重新解析
from memory cache:使用内存中的缓存
from disk cache:使用硬盘中的缓存
浏览器读取顺序:memory ——> disk
浏览器将js和图片等文件解析执行后直接存入内存缓存中,F5刷新页面时,from memory cache(使用内存中的缓存)
css文件存入硬盘中,F5刷新页面时,from disk cache(使用硬盘中的缓存)
参考文章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7962411
https://www.cnblogs.com/chengxs/p/10396066.html
❸ 浏览器缓存和服务器缓存
一、浏览器缓存
浏览器缓存即http缓存;浏览器缓存根据是否需要向服务器重新发起HTTP请求将缓存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 强制缓存 和 协商缓存 。
浏览器第一次请求资源的时候服务器会告诉客户端是否应该缓存资源,根据响应报文中HTTP头的缓存标识,决定是否缓存结果,是则将请求结果和缓存标识存入浏览器缓存中。如下图:
1.强制缓存 :浏览器会对缓存进行查找,并根据一定的规则确定是否使用缓存。
强制缓存的缓存规则?
HTTP/1.0 Expires 这个字段是绝对时间,比如2018年6月30日12:30,然后在这个时间点之前的请求都会使用浏览器缓存,除非清除了缓存。
这个字段的缺点就是只会同步客户端的时间,这就有可能修改客户端时间导致缓存失效。
HTTP/1.1 cache-Control 这个是1.1的时候替换Expires的,它会有几种取值:
public :所有内容都将被缓存(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缓存)
private :所有内容只有客户端可以缓存, Cache-Control的默认取值
no-cache :客户端缓存内容,但是是否使用缓存则需要经过协商缓存来验证决定
no-store :所有内容都不会被缓存,即不使用强制缓存,也不使用协商缓存
max-age=xxx (xxx is numeric) :缓存内容将在xxx秒后失效
比如max-age=500,则在500秒内再次请求会直接只用缓存。
优先性:cache-Control > Expires
如果同时存在,cache-Control会覆盖Expires。
这个字段的缺点就是:
如果资源更新的速度是秒以下单位,那么该缓存是不能被使用的,因为它的时间单位最低是秒。
如果文件是通过服务器动态生成的,那么该方法的更新时间永远是生成的时间,尽管文件可能没有变化,所以起不到缓存的作用。
上图中浏览器缓存中存在该资源的缓存结果,并且没有失效,就会直接使用缓存的内容。
上图中浏览器缓存中没有该资源的缓存结果和标识,就会直接向服务器发起HTTP请求。
2.协商缓存: 浏览器的强制缓存失效后(时间过期),浏览器携带缓存标识请求服务器,由服务器决定是否使用缓存。
服务器决定的规则?
控制协商缓存的字段有 Last-Modified / If-Modified-Since 和 Etag / If-None-Match。
①Last-Modified 是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的本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当下次再次请求的时候,浏览器会在请求头中带 If-Modified-Since ,即上次请求下来的 Last-Modified 的值,
然后服务器会用这个值和该资源最后修改的时间比较,如果最后修改时间大于这个值,则会重新请求该资源,返回状态码200。
如果这个值和最后修改时间相等,则会返回304,告诉浏览器继续使用缓存。
② Etag 是服务器返回的一个hash值。
当下次再次请求的时候,浏览器会在请求头中带 If-None-Match ,即上次请求下来的 Etag 值,
然后服务器会用这个值和该资源在服务器的 Etag 值比较,如果一致则会返回304,继续使用缓存;如果不一致,则会重新请求,返回200。
二、服务器缓存
上面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图:
用户1访问A页面,服务器解析A页面返回给用户1,同时在服务器内存上做一定映射,把A页面缓存在硬盘上面
用户2访问A页面,服务器直接根据内存上的映射找到对应的页面缓存,直接返回给用户2,这样就减少了服务器对同一页面的重复解析
服务器缓存和浏览器缓存的区别:
服务器缓存是把页面缓存到服务器上的硬盘里,而浏览器缓存是把页面缓存到用户自己的电脑里
Nginx服务器
Nginx是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具有非常多的优越性:
在连接高并发的情况下,Nginx是Apache服务器不错的替代品,Nginx在美国是做虚拟主机生意的老板们经常选择的软件平台之一。
Nginx提供了expires、etag、if-modified-since指令来实现浏览器缓存控制。
nginx -s reload#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nginx -s reopen#重新打开log文件
nginx -s stop#快速关闭nginx服务
nginx -s quit #优雅的关闭nginx服务,等待工作进程处理完所有的请求
Nginx设置静态文件的缓存过期时间
location ~.*\.(js|css|html|png|jpg)$ {
expires 3d;
}
expires 3d;//表示缓存3天
expires 3h;//表示缓存3小时
expires max;//表示缓存10年
expires -1;//表示永远过期。
如果设置为-1在js、css等静态文件在没有修改的情况下返回的是http 304,如果修改返回http 200
对于静态资源会自动添加ETag,可以通过添加etag off指令禁止生成ETag。如果是静态文件,那么Last-Modified值为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在开发调试web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因浏览器缓存(cache)而经常要去清空缓存或者强制刷新来测试的烦恼,提供下apache不缓存配置和nginx不缓存配置的设置。在常用的缓存设置里面有两种方式,都是使用add_header来设置:分别为Cache-Control和Pragma。
location ~ .*\.(css|js|swf|php|htm|html )$ {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no-store;
add_header Pragma no-cache;
}
nginx gzip压缩
使用 gzip 压缩可以降低网站带宽消耗,同时提升访问速度。
主要在nginx服务端将页面进行压缩,然后在浏览器端进行解压和解析,
目前大多数流行的浏览器都迟滞gzip格式的压缩,所以不用担心。
默认情况下,Nginx的gzip压缩是关闭的,同时,Nginx默认只对text/html进行压缩
gzip on;
ersio #开启gzip压缩输出
gzip_http_vn 1.0 ;#默认1.1
#其中的gzip_http_version的设置,它的默认值是1.1,就是说对HTTP/1.1协议的请求才会进行gzip压缩
#如果我们使用了proxy_pass进行反向代理,那么nginx和后端的upstream server之间是用HTTP/1.0协议通信的。
gzip_vary on ;
#和http头有关系,加个vary头,给代理服务器用的,有的浏览器支持压缩,有的不支持,
#所以避免浪费不支持的也压缩,所以根据客户端的HTTP头来判断,是否需要压缩
gzip_comp_level 6;
#设置gzip压缩等级,等级越底压缩速度越快文件压缩比越小,反之速度越慢文件压缩比越大 1-9
gzip_proxied any;
#Ngnix作为反向代理的时候启用
#expample:gzip_proxied no-cache;
# off – 关闭所有的代理结果数据压缩
# expired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Expires”头信息
# no-cache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Cache-Control:no-cache”头信息
# no-store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Cache-Control:no-store”头信息
# private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Cache-Control:private”头信息
# no_last_modified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Last_Modified”头信息
# no_etag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ETag”头信息
# auth – 启用压缩,如果header中包含“Authorization”头信息
# any – 无条件压缩所有结果数据
gzip_types text/html ;#压缩的文件类型
#设置需要压缩的MIME类型,非设置值不进行压缩
#param:text/html|application/x-javascript|text/css|application/xml
gzip_buffers 16 8k; #设置gzip申请内存的大小,其作用是按块大小的倍数申请内存空间设置gzip申请内存的大小,其作用是按块大小的倍数申请内存空间
#设置gzip申请内存的大小,其作用是按块大小的倍数申请内存空间
# param1:int 增加的倍数
# param2:int(k) 后面单位是k
# example: gzip_buffers 4 8k;
# Disable gzip for certain browsers.
gzip_disable “MSIE [1-6].(?!.*SV1)”; #ie6不支持gzip,需要禁用掉ie6
❹ iphone中视频缓存非wi-fi情况下怎么设置
非wifi情况就是使用蜂窝移动数据的情况。
有两种方法来设置:
1、通过iphone本身的设置菜单来设置,打开蜂窝移动数据开关,进入蜂窝移动数据菜单以后可以看到下面列了很多软件,可以设置是否允许这些软件使用蜂窝数据流量,也就是是否允许使用流量,如果选择的是否的话,在打开这些视频软件的时候就不会耗流量。
2、第二种就是直接打开视频软件,在视频软件里面设置,在软件里都有设置选项,可以直接设置是否在非WiFi下缓存视频。可以选择是或者否。
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手机“设置”,选择“蜂窝移动网络”
(4)设置是否使用缓存扩展阅读:
iphone秘密功能
1输入关键字,就会把你记事本,短信里的相关条目全都搜出来,不管你删了没!解法:进入设置→通用→spotlight搜索→把不想搜到的勾选→去除。
2你可以设置你的iPhone输入法,将词组或缩写成任何你想要的单词。打开设置→通用→键盘→添加新的快键盘,但没有九宫格输入法
ps:从iOS7 Beta4起,国行iPhone可以在简体中文输入法中选择“九宫格”来开启九宫格输入。
3如果你想把一个网站的图像保存到你的手机中,点击并按住图片,直到弹出菜单,然后点击“保存图像”储存至手机。
4在“设置”中可以切换免打扰功能。当你睡觉时将手机锁定,这意味着你不会得到信息或电话通知。
5使用声音撰写文本消息,即在键盘界面点击麦克风图标,只是对着说话你的iPhone就能键入对应文字,这一功能非常准确。
6可以启用Emoji键盘,设置→通用→键盘→选择“添加新键盘”→滚动页面寻找新添加的输入法→点击添加。如果要使用表情符号,则点击键盘上一个看起来像地球的按钮。
7如果你想快速关闭一个应用程序,则可以双击iPhone的Home键,应用程序会退出桌面,或者按住一个应用程序的图标,直到其震动一下,然后点击红色的圆圈来关闭应用程序。
8手机每次添加新联系人、电子邮件等,可以连接到WiFi将其备份到iCloud。前往设置→iCloud储存与备份→启用此功能。
9如果你正在读一个长长的清单,但想跳回到页面顶部,点击显示在屏幕顶部的时间即可。
10使用iPhone的时钟程序,这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设置。其实有更容易的方法,按住Home键→直到Siri图标弹出→说“我的闹钟设置为任何时候”。
11你可以控制你的音乐,而无需打开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双击Home键→扫描桌面文件→打开音乐。最左边的按钮,可以锁定手机屏幕的横纵方向。
12使用摄像应用程序时,按音量“+”按钮,打开抓拍照片模式。同时按下中间按钮和开关键即可截屏。
安全漏洞:
iPhone 4S2014年2月24日上周五苹果iOS曝出重大安全bug,该漏洞的危害已经延伸到苹果浏览器以外,危及到包括Mail、Twitter、Facetime、iMessage在内的其他应用程序,甚至苹果的软件更新机制。尽管该公司声明将很快修复,但恐怕还需要一些时日。
继苹果上周五发布声明,称黑客可能会利用iOS操作系统存在的一个严重安全漏洞拦截用户电子邮件和其它加密通讯信息之后,苹果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采用的OS X操作系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不过苹果目前尚未就此做出任何反应。
2014年7月10日,央视曝光称,苹果手机定位服务默认记录用户“行踪”,虽然可以关闭,但后台仍能记录相关数据。
iPhone手机的定位功能可以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精确到几点去哪、待了多长时间,甚至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出哪里是用户的家以及工作单位等。
苹果手机记录用户信息的方式主要有:通过APP程序,即程序开发软件未向苹果申请定位信息权限,但苹果自行定位后,再使用APP时,系统就可知道你在哪里使用了软件;Wifi连接等也能记录用户的位置信息。
所谓的用户信息加密文件,也能通过手机连接USB查询到,用户只需查询手机系统文件夹 第6层文件夹下 .db的文件就能看到自己的信息记录。
多名技术人士称,只要是智能手机,连接过WiFi、有运营商网络,打开过有位置记录功能的APP软件,就都有可能被自动跟踪。除了使用一些手机安全软件的位置清除和粉碎功能,用户暂无法通过常规手段对地点记录功能进行卸载。现在厂商出的安全软件,还不适用苹果手机,除非苹果手机越狱,否则不可能删除这些记录。目前只有安卓手机可以删除。
❺ php thinkphp3.2设置缓存与使用缓存的问题
我先声明本人没有使用过ThinkPHP3.2。对thinkphp逻辑不是很懂
缓存的作用是减轻数据库压力和加快数据读取速度。
首先,第一次进页面缓存中肯定没有数据,进入页面后先判断缓存中是否有数据,若有:则从缓存中获取数据,若无:从数据库获取数据,并写入缓存。第二次进来判断的时候,缓存中就有数据了,直接从缓存中返回数据,不进行数据库操作。
代码:
functionindex(){
if(cache('user_list')){//缓存中有数据
$data=cache('user_list');
}else{//缓存中没有数据
$data=db('user')->select();//数据库查询
cache('user_list',$data,3600);//存入缓存
}
$this->assign('data',$data);
return$this->display();
}
❻ 如何设置缓存
分类: 电脑/网络
问题描述:
听说把缓存设置的大一些,可以减少对硬盘的消耗。请问,缓存是什么?虚拟内存又是什么?在哪里设置他们?设置过大有什么后果?
解析:
在选项-磁盘缓存中,最好把磁盘缓存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设成一样,你内存较小,为给其他程序多留点内存,设成16M就够了,“减少缓存当空闲物理内存低于多少”是为了在可用物理内存较少时,把分给磁盘缓存的内存拿出来给其他程序用,而不影响其他程序的运行。
------------------
虚拟缓存的设置方法可以在system.ini中设置。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如何在 system.ini中操作。首先在“开始”中“运行”system.ini。然后在文件中查找“[vcache]”,然后键入以下信息:
MinFileCache=...
MaxFileCache=...
Chunksize=...
NameCache=...
DirectoryCache=...
第1行和第2行是设置了最大的和最小的磁盘缓存的大小,它会直接影响到用于转换用途的内存。“Chunksize”设置的是块的大小,就好像是FAT16与FAT32一样,它是磁盘缓存的最小单位,如果设得过大就会浪费空间,而过小又会使占用的块过多,降低工作效率,所以最好取个适合的值一般推荐512。“NameCache”设定了一个Windows系统所能跟踪的文件数上限。“DirectoryCache”设定了一个Windows系统所能跟踪的目录数上限。
❼ 怎么设置电脑缓存
CPU的缓存CPU的缓存分二级:L1(一级缓存)和L2(二级缓存),当处理器要读取数据时,首先要在L1缓存中查找,其次才是L2缓存,最后才是系统内存。如果有一天你发觉自己的电脑慢了很多,进入到Windows桌面也要几分钟,这时候就要检查一下CPU的一、二级缓存有没有打开。在BIOS设置中的Standard CMOS Setup(标准CMOS设定)有两项是用来打开或关闭缓存的:CPUInternal Cache设为Enable时开启CPU内部的一级缓冲区,若设置为Disabl则为关闭,这时系统性能将大大降低;ExternalCache选项是控制主板上二级缓冲区,如果主板上有二级缓存则应设成Enable。 硬盘的缓存点击电脑桌面上的“开始”/“运行”,键入“Msconfig”启动“系统配置实用程序”,跟着选中“system.ini”标签下的“Vcache”项,就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来调节硬盘的缓存了。在该选项中一般会有三行内容:ChunkSize=1024、MaxFileCache=10240和MinFileCache=10240;其中第一行是缓冲区读写单元值,第二、三行是硬盘的最大和最小缓冲值,等号后的数值都是可以修改的,只要右键单击选中任一行就可以进行修改了。如果你的内存是128MB的话,上面这三行的取值就比较合理了,当然也可以自定。如果不知道该如何设置合适的缓冲值,请“Windows优化大师”帮忙吧,这个软件中有一个“磁盘缓存优化”项,用鼠标就可以方便地设置好缓存;又或者让“Windows优化大师”自动帮你进行优化设置。当硬盘的缓存值足够大时,硬盘就不用频繁地读写磁盘,一来可以延长硬盘的寿命,二来也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 另外,将硬盘的“文件系统缓存”设置为“网络服务器”,可以加快系统对硬盘的访问速度,因为文件系统缓存里存放了硬盘最近被访问过的文件名和路径,缓存越大所能储存的内容也就越多。如果点击“控制面板”/“系统”/“性能”/“文件系统”/“硬盘”,将“此计算机的主要用途”由“台式机”改为“网络服务器”,可以将原来10K左右的缓存增加至近50K左右。 软驱和光驱的缓存 一般来说,软驱读写数据的速度都比较慢,这是因为盘片的转速不能太高,但是,我们可以提高软驱的读写缓存,让软驱一次读写更多的数据。方法是:在桌面上的“开始”/“运行”框中键入“Regedit”运行注册表编辑器,依次进入HKEY-LOCAL-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Class\FDC\0000,新建一个为ForeFifo的“DWORD值”,将其值设为“0”,这样就对软驱进行了软提速。 很多人都知道右键单击桌面“我的电脑”图标,选“属性”/“性能”/“文件系统”/“CD-ROM”,将最佳的访问方式设为“四倍速或更高速”,将追加的高速缓存大小滑块拖到最大处,可以明显提高光驱的读盘速度。除了这种方式,我们还可以在注册表中设置缓冲值,方法是:进入到注册表,在HKEY-LOCAL-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FileSystem\CDFS下,将CacheSize(缓存值的大小)和Prefetch(预读文件大小)两项进行手工调整,只要右键单击要选的项就可以进行修改了。 IE浏览器的缓存 IE的缓存默认存放位置在c:\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Files,调节缓存的大小办法是:依次点击IE中的“工具”/“Internet选项”/“Internet临时文件”中的“设置”选项,将“使用磁盘的空间”滑块向右拖动来调节缓存的大小。应该说明的是,加大IE的缓存对提高上网速度并无帮助,它只可以将用来存放临时网页文件的硬盘空间增大,使IE出错的机会相对减少。一般windows XP默认情况下是利用C盘的剩余空间来做虚拟内存的,因此,C盘的剩余空间越大,对系统运行就越好,虚拟内存是随着你的使用而动态地变化的,这样C盘就容易产生磁盘碎片,影响系统运行速度,所以,最好将虚拟内存设置在其它分区,如D盘中。查看虚拟内存设置情况如下: 右键点“我的电脑”,左键点“属性”,点选“高级”选项卡,点“性能”里的“设置”按钮,再选“高级”选项卡,点下面的“更改”按钮,所弹出的窗口就是虚拟内存设置窗口,一般默认的虚拟内存是从小到大的一段取值范围,这就是虚拟内存变化大小的范围,最好给它一个固定值,这样就不容易产生磁盘碎片了,具体数值根据你的物理内存大小来定,一般为物理内存的1.5到2倍,如内存为256M,那么应该设置256*1.5=384M,或者干脆512M,设置方法如下:
❽ wps怎么设置缓存
缓存是软件在使用过程中自动产生的,人为无法设置,如果要清除其缓存的话,在应用运老管理中操作就可以了。下面我就演示一下详细的操作步骤,想了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ゝω・✿ฺ)
演示设备:一加11,软件版本:WPS11.4.1
1、手机打开设置,旁运升进入设置后,点击【应用】进入;
以上就是WPS清除缓存的教程了,学会了的小伙伴快去试试吧✧*。٩(ˊᗜˋ*)و✧*。
❾ ☆前端优化:浏览器缓存技术介绍
在前端开发中,性能一直都是被大家所重视的一点,然而判断一个网站的性能最直观的就是看网页打开的速度。 其中提高网页反应速度的一个方式就是使用缓存 。缓存技术一直一来在WEB技术体系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是快速且有效地提升性能的手段。
一个优秀的缓存策略可以缩短网页请求资源的距离,减少延迟,并且由于缓存文件可以重复利用,还可以减少带宽,降低网络负荷。
所以,缓存技术是无数WEB开发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大问题。 在产品开发的时候我们总是想办法避免缓存产生,而在产品发布之时又在想策略管理缓存提升网页的访问速度 。了解浏览器的缓存命中原理,是开发WEB应用的基础,本文着眼于此,学习浏览器缓存的相关知识,总结缓存避免和缓存管理的方法,结合具体的场景说明缓存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对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在实际WEB开发过程中,缓存技术会涉及到不同层、不同端,比如:用户层、系统层、代理层、前端、后端、服务端等, 每一层的缓存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尽快返回请求数据、减少延迟 ,但每层使用的技术实现是各有不同,面对不同层、不同端的优劣,选用不同的技术来提升系统响应效率。所以,我们首先看下各层的缓存都有哪些技术,都缓存哪些数据,从整体上,对WEB的缓存技术进行了解,如下图所示:
本篇文章重点讲的就是上面红色框部分缓存内容。
当浏览器请求一个网站的时候,会加载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HTML文档、图片、CSS和JS等文件。对于一些不经常变的内容,浏览器会将他们保存在本地的文件中,下次访问相同网站的时候,直接加载这些资源,加速访问。
那么如何知晓浏览器是读取了缓存还是直接请求服务器?如下图网站来做个示例:
第一次打开该网站后,如果再次刷新页面。会发现浏览器加载的众多资源中,有一部分size有具体数值,然而还有一部分请求,比如图片、css和js等文件并没有显示文件大小,而是显示了 from dis cache 或者 from memory cache 字样。这就说明了,该资源直接从本地硬盘或者浏览器内存读取,而并没有请求服务器。
浏览器启用缓存至少有两点显而易见的好处: (1)减少页面加载时间;(2)减少服务器负载;
浏览器是否使用缓存、缓存多久,是由服务器控制的 。准确来说,当浏览器请求一个网页(或者其他资源)时, 服务器发回的响应的“响应头”部分的某些字段指明了有关缓存的关键信息 。下面看下,HTTP报文中与缓存相关的首部字段:
根据上面四种类型的首部字段不同使用策略, 浏览器中缓存可分为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
当浏览器对某个资源的请求命中了强缓存时, 返回的HTTP状态为200 ,在chrome的开发者工具的network里面 size会显示为from cache ,比如:京东的首页里就有很多静态资源配置了强缓存,用chrome打开几次,再用f12查看network,可以看到有不少请求就是从缓存中加载的:
Expires是HTTP 1.0提出的一个表示资源过期时间的header,它描述的是一个绝对时间,由服务器返回,用GMT格式的字符串表示 ,如:Expires:Thu, 31 Dec 2037 23:55:55 GMT,包含了Expires头标签的文件,就说明浏览器对于该文件缓存具有非常大的控制权。
例如,一个文件的Expires值是2020年的1月1日,那么就代表,在2020年1月1日之前,浏览器都可以直接使用该文件的本地缓存文件,而不必去服务器再次请求该文件,哪怕服务器文件发生了变化。
所以, Expires是优化中最理想的情况,因为它根本不会产生请求 ,所以后端也就无需考虑查询快慢。它的缓存原理,如下:
Expires是较老的强缓存管理header, 由于它是服务器返回的一个绝对时间 ,在服务器时间与客户端时间相差较大时,缓存管理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随意修改下客户端时间,就能影响缓存命中的结果 。所以在HTTP 1.1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新的header, 就是Cache-Control,这是一个相对时间,在配置缓存的时候,以秒为单位,用数值表示 ,如:Cache-Control:max-age=315360000,它的缓存原理是:
Cache-Control描述的是一个相对时间 ,在进行缓存命中的时候, 都是利用客户端时间进行判断 ,所以相比较Expires,Cache-Control的缓存管理更有效,安全一些。
这两个header可以只启用一个,也可以同时启用, 当response header中,Expires和Cache-Control同时存在时,Cache-Control优先级高于Expires :
此外,还可以为 Cache-Control 指定 public 或 private 标记。 如果使用 private,则表示该资源仅仅属于发出请求的最终用户,这将禁止中间服务器(如代理服务器)缓存此类资源 。对于包含用户个人信息的文件(如一个包含用户名的 HTML 文档),可以设置 private,一方面由于这些缓存对其他用户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用户可能不希望相关文件储存在不受信任的服务器上。需要指出的是,private 并不会使得缓存更加安全,它同样会传给中间服务器(如果网站对于传输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应该使用传输层安全措施)。 对于 public,则允许所有服务器缓存该资源 。通常情况下,对于所有人都可以访问的资源(例如网站的 logo、图片、脚本等), Cache-Control 默认设为 public 是合理的 。
当浏览器对某个资源的请求没有命中强缓存, 就会发一个请求到服务器,验证协商缓存是否命中,如果协商缓存命中,请求响应返回的http状态为304并且会显示一个Not Modified的字符串 ,比如你打开京东的首页,按f12打开开发者工具,再按f5刷新页面,查看network,可以看到有不少请求就是命中了协商缓存的:
查看单个请求的Response Header, 也能看到304的状态码和Not Modified的字符串,只要看到这个就可说明这个资源是命中了协商缓存,然后从客户端缓存中加载的 ,而不是服务器最新的资源: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的控制缓存的原理,如下 :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都是根据服务器时间返回的header,一般来说, 在没有调整服务器时间和篡改客户端缓存的情况下,这两个header配合起来管理协商缓存是非常可靠的,但是有时候也会服务器上资源其实有变化,但是最后修改时间却没有变化的情况 ,而这种问题又很不容易被定位出来,而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就会影响协商缓存的可靠性。 所以就有了另外一对header来管理协商缓存,这对header就是【ETag、If-None-Match】 。它们的缓存管理的方式是:
Etag和Last-Modified非常相似,都是用来判断一个参数,从而决定是否启用缓存。 但是ETag相对于Last-Modified也有其优势,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文件内容是否被修改 ,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实用程度也更高。
协商缓存跟强缓存不一样,强缓存不发请求到服务器, 所以有时候资源更新了浏览器还不知道,但是协商缓存会发请求到服务器 ,所以资源是否更新,服务器肯定知道。大部分web服务器都默认开启协商缓存,而且是同时启用【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和【ETag、If-None-Match】,比如apache:
如果没有协商缓存,每个到服务器的请求,就都得返回资源内容,这样服务器的性能会极差。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和【ETag、If-None-Match】一般都是同时启用,这是为了处理Last-Modified不可靠的情况。有一种场景需要注意:
比如,京东页面的资源请求,返回的repsonse header就只有Last-Modified,没有ETag:
协商缓存需要配合强缓存使用,上面这个截图中,除了Last-Modified这个header,还有强缓存的相关header, 因为如果不启用强缓存的话,协商缓存根本没有意义 。
如果资源已经被浏览器缓存下来,在缓存失效之前,再次请求时,默认会先检查是否命中强缓存,如果强缓存命中则直接读取缓存,如果强缓存没有命中则发请求到服务器检查是否命中协商缓存,如果协商缓存命中,则告诉浏览器还是可以从缓存读取,否则才从服务器返回最新的资源。其浏览器判断缓存的详细流程图,如下:
❿ Mysql缓存
mysql 开启查询缓存可以有两种方法来开启一种是使用set命令来进行开启,另一种是直接修改my.ini文件来直接设置都是非常的简单的哦。
开启缓存,设置缓存大小,具体实施如下:
windows下是my.ini,linux下是my.cnf;
在配置文件的最后追加上:
需要重启mysql生效;
b) 开启缓存,两种方式:
a)使用mysql命令:
如果报错:
Query cache is disabled; restart the server with query_cache_type=1 to enable it,还是老老实实的该配置文件,然后重启吧,原因如下:
查看是否设置成功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 查看是否设置成功:
当然如果你的数据表有更新怎么办,没关系mysql默认会和这个表有关系的缓存删掉,下次查询的时候会直接读表然后再缓存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以上的相关内容就是对mysql缓存查询和设置的介绍,望你能有所收获。
一般,我们会把 query_cache_type 设置为 ON,默认情况下应该是ON
query_cache_type有3个值 0代表关闭查询缓存OFF,1代表开启ON,2(DEMAND)代表当sql语句中有SQL_CACHE关键词时才缓存,如:
这样 当我们执行 select id,name from tableName; 这样就会用到查询缓存。
①在 query_cache_type 打开的情况下,如果你不想使用缓存,需要指明
select sql_no_cache id,name from tableName;
②当sql中用到mysql函数,也不会缓存
当然也可以禁用查询缓存: mysql> set session query_cache_type=off;
上面的显示,表示设置查询缓存是可用的。
表示查询缓存大小,也就是分配内存大小给查询缓存,如果你分配大小为0,
那么 第一步 和 第二步 起不到作用,还是没有任何效果。
上面是 mysql6.0设置默认的,之前的版本好像默认是0的,那么就要自己设置下。
设置
这里是设置1M左右,900多K。
再次查看下:
显示我们设置新的大小,表示设置成功。
例如: 如果查询结果很大, 也缓存????这个明显是不可能的。
MySql 可以设置一个最大的缓存值,当你查询缓存数结果数据超过这个值就不会
进行缓存。缺省为1M,也就是超过了1M查询结果就不会缓存。
这个是默认的数值,如果需要修改,就像设置缓存大小一样设置,使用set
重新指定大小。
好了,通过4个步骤就可以 打开了查询缓存,具体值的大小和查询的方式 这个因不同
的情况来指定了。
mysql查询缓存相关变量
MySQL 提供了一系列的 Global Status 来记录 Query Cache 的当前状态,具体如下:
Qcache_free_blocks:目前还处于空闲状态的 Query Cache 中内存 Block 数目
Qcache_free_memory:目前还处于空闲状态的 Query Cache 内存总量
Qcache_hits:Query Cache 命中次数
Qcache_inserts:向 Query Cache 中插入新的 Query Cache 的次数,也就是没有命中的次数
Qcache_lowmem_prunes:当 Query Cache 内存容量不够,需要从中删除老的 Query Cache 以给新的 Cache 对象使用的次数
Qcache_not_cached:没有被 Cache 的 SQL 数,包括无法被 Cache 的 SQL 以及由于 query_cache_type 设置的不会被 Cache 的 SQL
Qcache_queries_in_cache:目前在 Query Cache 中的 SQL 数量
Qcache_total_blocks:Query Cache 中总的 Block 数量
检查是否从查询缓存中受益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检查缓存命中率
当服务器收到SELECT 语句的时候,Qcache_hits 和Com_select 这两个变量会根据查询缓存
的情况进行递增
查询缓存命中率的计算公式是:Qcache_hits/(Qcache_hits + Com_select)。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的配置是一柄”双刃剑”,默认是4KB,设置值大对大数据查询有好处,但如果你的查询都是小数据 查询,就容易造成内存碎片和浪费。
查询缓存碎片率 = Qcache_free_blocks / Qcache_total_blocks * 100%
如果查询缓存碎片率超过20%,可以用FLUSH QUERY CACHE整理缓存碎片,或者试试减小query_cache_min_res_unit,如果你的查询都是小数据量的话。
查询缓存利用率 = (query_cache_size - Qcache_free_memory) / query_cache_size * 100%
查询缓存利用率在25%以下的话说明query_cache_size设置的过大,可适当减小;查询缓存利用率在80%以上而且 Qcache_lowmem_prunes > 50的话说明query_cache_size可能有点小,要不就是碎片太多。
查询缓存命中率 = (Qcache_hits - Qcache_inserts) / Qcache_hits * 100%
示例服务器 查询缓存碎片率 = 20.46%,查询缓存利用率 = 62.26%,查询缓存命中率 = 1.94%,命中率很差,可能写操作比较频繁吧,而且可能有些碎片。
查询缓存可以看做是SQL文本和查询结果的映射。如果第二次查询的SQL和第一次查询的SQL完全相同(注意必须是完全相同,即使多一个空格或者大小写不同都认为不同)且开启了查询缓存,那么第二次查询就直接从查询缓存中取结果,可以通过下面的SQL来查看缓存命中次数(是个累加值):
另外即使完全相同的SQL,如果使用不同的字符集、不同的协议等也会被认为是不同的查询而分别进行缓存。
在表的结构或数据发生改变时,查询缓存中的数据不再有效。有这些INSERT、UPDATE、 DELETE、TRUNCATE、ALTER TABLE、DROP TABLE或DROP DATABASE会导致缓存数据失效。所以查询缓存适合有大量相同查询的应用,不适合有大量数据更新的应用。
可以使用下面三个SQL来清理查询缓存:
1、FLUSH QUERY CACHE; // 清理查询缓存内存碎片。
2、RESET QUERY CACHE; // 从查询缓存中移出所有查询。
3、FLUSH TABLES; //关闭所有打开的表,同时该操作将会清空查询缓存中的内容。
Query Cache是MySQL Server层的一个非常好的特性,对于小数据集或访问量非常集中的应用场景,有非常好的性能提升,但是Query Cache引入了一些新的问题,而且大部分场景下比较鸡肋,官方打算弃用了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wangzhuxing/p/5223881.html
https://www.cnblogs.com/lixiuran/archive/2014/03/08/358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