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固态硬盘复制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固态硬盘复制

发布时间: 2023-03-30 01:13:09

㈠ 外接固态硬盘里的文件复制到我的电脑上面有显示吗

有。更换固态硬盘后,原先的数据还在原先的硬盘中。所以如镇升果电脑里只有新换的固态硬盘,那么就看不到以前的数据,但是数据并没有丢,只需要购买一个转接器拿旅基就可以外接使用,相当于一个移动硬盘。并且以前的数据也消谨都在这个移动硬盘中。

㈡ 固态硬盘克隆要多久

固态拿碧硬盘克隆如果是插在usb3.0的插口上传输速率最好可达物兆60-80M/S算消蚂举下来应该需要10多分钟

㈢ 电脑升级固态硬盘,全盘拷贝数据,不用重装系统

有一天,老板把我叫过去,和我说他的电脑反应慢了,又不想重装系统,问我有没有办法。我说有,就是有点费时间,然后就把方案给他说了,他说,你着手办吧。

晚上回去我在网上下单买了一个容量480G的固态硬盘,第二天下午收到就开始转移数据。这里有多种方法,比较简单地推荐三种,一个是用分区助手,第二个是用max工具箱里的ghost,第三种是用DiskGenius。

把新买的硬盘插到电脑上,利用U盘系统进入pe系统,打开桌面上的DiskGenius软件,可以看到有三个盘,一个是已经分区好的老的硬盘,一个是新买的固态硬盘(还没有分区),另一个就是自己的u盘。点击工具,下拉菜单里选择克隆磁盘,然后按要求选择源,再接着会让你选择目的盘,我们选择新的硬盘,会有三种复制方式,我们选择第三种,因为这里可以手动调节每个盘的容量大小,调整完成以后直接点击确定,等待数据转移完成就可以了。

完成好以后关机,把老硬盘数据线给拔掉,再次进去U盘系统,做下引导修复,然后重启电脑,测试可以进入电脑,老早的软件不用重新安装,一切运行正常。

老板还想把原来的硬盘也放在里面,我直接把老的硬盘数据线给插上,然后开始,进入系统可以看到多了好几个分区,那就是老硬盘原来的分区,数据也一直都在。有的需要设置主从盘,这里就不说怎么设置了,网上可以搜一下,很简单。

㈣ 机械硬盘能和固态硬盘对拷吗

可以的。

若是直接复制或者移动到固态盘上,只要容量够,都没问题的,若是把机械盘的文件先做ghost镜像,再把镜像还原到固态盘上的话,要考虑机械盘可能会因为读写次数很多了,有很多文件碎片,还原到固态盘上会影响速度和寿命,最好先给机械盘做个磁盘整理。

若机械盘的格式是FAT32的话,那就不适合镜像复制过去,因为固态盘NTFS格式单元大小为4K性能发挥最好,ghos复制的话就直接把格式都还原成机械盘的格式了,不建议那样做。

(4)固态硬盘复制扩展阅读

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混搭组合一起使用,是目前纳棚装机最佳搭配方案,固态硬盘的优点主要早仔在于速度比机械硬盘快几倍,将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能够非常明显提升电脑开关机速度、大型应用以及大型游戏在打开时候的载入速度,不过都需要安装入固态硬盘中。

而固态硬盘容量普遍较小,而500G或者500G以上容量的固态硬盘价位过于昂贵,绝大数都是120G或者240G左右容量,如果只使用固态硬盘的话,那么存储容量就非常有限了。而再增加一款大容量机械硬陆茄汪盘作为存储,就可以互补固态硬盘不足之处,因此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一起使用,无疑是兼顾速度与大容量存储。

㈤ 如何把pcie固态硬盘拷出来

可悄拆悔以利用启正傲梅分区助手进行克隆拷贝。
步骤1:傲梅分区助手→克隆硬盘。
步骤2:确定源硬盘盒和目御岩标硬盘。
步骤3:提交即将执行的操作,重启进入PE自动完成克隆拷贝。

㈥ 固态硬盘可以用dd命令复制吗

固态硬盘可以用dd命令复制。固态硬盘是固态硬盘的主要类别,其内埋租部构造十分简单,固态弯族兆硬盘内主体其实就是一块穗镇PCB板

㈦ 如何实现SSD到SSD整盘对拷固态硬盘极简克隆法

不装了!我说的是“不用费劲装系统了”!

以后,哥们有新固态的时候,不但不用因为换SSD而新装一遍系统了,更不用费劲把我的主板M.2 SSD散热铠甲卸下来了测跑分了!而且新旧硬盘更换,也不用费劲儿折腾了什么文件备份转移了,直接傻瓜软件给安排上(这里卖个关子),再整一个绿联的PCIe转M.2扩展卡,轻松实现SSD对SSD的整个硬盘完整克隆。

我一直琢磨的、并最终达成的这个SSD对拷方案,好处有二:

一,链稿简单!只要经过一次练习,小白也能轻松搞定SSD对拷。

而且,你不必顾虑SSD1(源硬盘)和SSD2(目标硬盘)谁大谁小,连C盘系统都可以直接按照一个模子刻下来,然后这个新SSD就可以像孪生做铅兄弟一样,放在任何新旧电脑上都能立刻开机进一个相同的系统,文件资料也都是和原来一模一样的。这样一来,像我这种经常拆装电脑的,就可以方便的在多台电脑之间迁移SSD,而保持完全相同的系统文件环境;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更换新旧SSD简直易如反掌,完全不必再考虑“重装Windows”,或者使用Ghost、DiskGenuis操作繁琐(没错,这个方法比Ghost、DG还快,关键是学习成本极低)。

二,主板安装、拆卸M.2 SSD时的大动干戈,终于可以绕过了!

尤其是高级主板,先要把挡着散热铠甲的显卡拆下,然后再拆散热片,接着才能更换SSD后,用完之后,还要反向操作一番……每次要多花大半个小时在这些拆拆装装上面,费劲不说,还容易增加出错概率。现在用转接卡的方案,直接绕过拆装,在主板闲置的PCIe插槽好了,而且我的ROG Strix X570-e还不会限速,PCIe4x4的SSD在转接卡上依然可以跑满速!

研究明白了这个方案,真正的棚胡孝快捷的电脑复刻时代,至少对我来说,真的真的到来了。

下面这个,就是该方法需要准备的一款硬件。绿联PCIe 4.0x16 转M.2 NVMe扩展卡(附带SSD散热铠甲和导热硅胶,下图未装)只需七七四十九块大洋。而上面的固态硬盘,是读取速度超过7400MB/s的 PCIe 4.0 SSD——雷克沙NM800,这个新卡花了我1100。

拆下来给个特写:雷克沙Professional NM800 1TB 固态硬盘,NVMe1.4的协议,M.2 2280 的规格,7400MB/s的读速,5800MB/s的写速,旗舰性能,智能温控,3000TB的TBW,比我上一次测试的铠侠SE10 7200MB/s还要快,寿命也更长,待会一定要好好测试一下!

Tips:如果你跟我一样,打算往PCIe Gen4x4的新SSD上克隆旧硬盘的话,那么也要像我一样选这个支持PCIe Gen 4.0x16的扩展卡(下图左)。当然,主板也要支持Gen4才有用,如果你的SSD和主板有一个是PCIe 3.0的,那么只支持到PCIe 3.0的转接卡也可以(比如下图右这款ORICO),但是啊,这俩款其实相差没几块钱,所以,建议直接一步到位,首选Gen4。

平心而论,只要不差钱,无论主板还是SSD,无论转接卡还是硬盘盒,你都往新一代PCIe 4上冲是没错的。经费不够?那就躺平3.0。不过,3.0的速写最高三千上下,还是4代更爽。

文章接下来的部分分为两块儿,先给SSD开个箱,再来介绍SSD克隆(对拷)的实际操作方法。

NM800包装内除SSD外,附送主板固定螺丝一枚。SSD正面贴纸附有导热设计,标签黑+金范儿,下面盖着的就是所有存储单元、主控芯片、功能控制电路的PCB基板。说明书写明质保五年,1TB版本的TBW达到了3000TB,旗舰型号无疑。

由于采用单面颗粒设计,更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扩容。背面一马平窗,只有标明序列号、1TB容量、PCIe G4x4传输协议支持等等的贴纸。

移除正面导热贴纸,可以看到三个主要区域。

下图左,靠近金手指的是主控芯片,搭载的是InnoGrit IG5236控制器,IG5236拥有8个NAND通道,支持8TB容量,能够提供高达7400MB/s的顺序读取性能和高达6.4GB/s的顺序写入性能,配合NVMe协议M.2接口的高带宽、低延迟数据传输支持,可以让SSD发挥出更强的读写性能。

稍微靠下的缓存电路有一个1GB的DRAM缓存芯片;再向下就是2枚512GB容量的存储芯片,可以看到型号为NC66THA1884512G,二者组成1TB容量,PCB基板整体布局简洁周整,与其旗舰定位相符,做工非常出色。

由于之前试过不装散热片测试PCIe 4的SSD,测试雷克沙NM800时我也没给转接卡装散热铠甲,顺便看一下它的温控效果是与官方所述相同。

注意安装时先断电,不要因为插卡方便就带电操作。插好后开机,直接在磁盘管理器中弹出窗口初始化(我指定其为T盘,名称L-NM800)。随后打开CrystalDiskInfo,NM800的参数性能就全出来了。

让我想不到的是,即使未加导热+散热片,雷克沙NM800的闲置温度也非常低,保持在29℃~31℃,比之前同一个位置插卡的铠侠SE10(32℃~35℃)更凉快,索性此后的测试、跑分、拷贝过程,我完全没再考虑加上散热片。

CrystalDiskMark跑分: 1GB基准下,连续读取速度7459MB/s,连续写入速度5668MB/s;32GB基准下,连续读取速度7464MB/s,连续写入速度5666MB/s;

AS SSD Benchmark跑分: 1GB基准下,读取5813MB/s,写入5111MB/s,数值上相比之前少了一些。4K-64Thrd多线程的IOPS成绩为35.2万(读),38.7万(写)。

在空盘状态下使用HD Tune Pro做文件基准测试,选择200GB依然没到用光缓存。改用TxBENCH SLC Cache测试,速度在320GB左右跌落,可以估计其SLC在300GB以上,可以说这么大的缓存,完全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日常使用。

实测从主SSD拷贝文件到NM800,23GB多文件平均写入速度为1.5GB/s,3GB单文件平均写入为3.29GB/s。

由于以上测试均为借助绿联扩展卡转接,如果改为插入主板M.2 SSD硬盘插槽,外加X570-E的SSD导热硅胶+散热鳍片+南桥风扇散热,实际读写速度将有更好的表现。这款雷克沙NM800,无论从做工品质,还是读写性能、温控表现,在PCIe4.0协议的NVMe SSD中都很出彩,非常适合有条件的台式机、笔记本用户扩容、升级。

下面终于来到大家更关注的主题,如何借助软件实现快速SSD对拷。首先,你需要安装由傲梅出品的一款软件:(傲梅)分区助手,注意选择专业版,该软件无收费项目,通过我的多次测试验证,比我去年给大家推荐的ATI还要便利,如果说ATI2021是四星级,分区助手我给五星。

【第1步】启动分区助手,点击左侧或上方图标栏的“克隆硬盘”,弹出下图窗口,第一步选择列表中的“源硬盘”,接着选择“目标硬盘”,大家注意看引导文字,看清盘符对应的SSD名称就不会出错。像我之前给雷克沙NM800做初始化时,特意给他命名也是为了方便准确选择。

【第2步】在接下来的选项中可以自定义硬盘分区,默认“让分去适应整个硬盘的大小”这一项,这时,即使目标SSD和源SSD大小不一致,也可以“等比例缩放”分区容量;而选择右侧的“调整此硬盘上的分区”,则可以给你更多目标硬盘的自由度,前提是自定义分区容量要大于已有文件容量。

可以看到,无论目标硬盘的容量比源硬盘大还是小,只要最终各分区的数据占用小于分区容量,都可以轻松实现“自适应”克隆。比如1TB对拷到2TB,2TB对拷到512GB等等。

【第3步】上一步设置好之后,基本只需几步“确认性质”的步骤,即可完成全部设置。文字部分大家可以在实际操作时自己确认。如下图所示,点击“完成”(1),就可以选择软件界面的“提交”(2),准备好执行“硬盘克隆”了。

【第4步】点击提交后,弹出“等待执行的操作”体式狂,这一步也是让用户再次核实源硬盘与目标硬盘,要知道你万一选错了,那就是血的代价啊,一定不要马虎,再检查一下。

【第5步】点击执行,弹出最后一个提示,一般选默认的“重启进入PE模式”即可,点击确认之后,系统将会自动重启。

【第6步】之后系统将会自动进入Windows PE界面,并打开分区助手提示操作进度。像我的1TB SSD to 1TB SSD对拷进程,只持续了15~18分钟左右,就已经提示完成了,无需有人值守,倒数读秒后自动重启,随后就会正常进入Windows10系统。

此时,SSD对拷就已经大功告成,此时SSD1的C盘(系统盘)、D盘两个分区,已经被完整克隆到雷克沙NM800 1TB SSD分出的G盘(系统盘)、L盘两个分区(图中其他分区也是从源SSD克隆出来的ESP、MSR分区,ESP涉及到UEFI分区引导,二者在文件管理夹中不显示,小白无视即可)。

不止是形式上被克隆,而且是功能上被克隆,如此克隆完成之后的雷克沙NM800 1TB,已经成为源SSD铠侠SE10的“孪生兄弟”,除了整盘容量有那么几十GB的差别,其余如系统数据、软件数据、文件数据全部相同。此时将雷克沙NM800和扩展卡插入另一台电脑的主板PCIe插槽(如下图的微星X470凭条),就可以直接通过该SSD启动一个和源电脑完全一样的系统了!

只需一块PCIe扩展卡,再安装一个一个傲梅分区助手,在windows10界面(目前还未测试win11是否可行)简单点几下,等它进入PE界面自动运行十几分钟,就能轻松完成SSD对拷/克隆,一个SSD变成2个功能数据完全一样的SSD(SSD总容量可以不同)。

SSD读写越快,克隆过程也就越快,所以当然是7400MB/s读速的雷克沙Professional NM800更好用。能选PCIe 4.0,谁还退而求其次哟。

总之,一个奇妙的提高装机效率的装机方法就这样诞生了,你还不牢牢地把握它?

我是笔点酷玩,如果你对这一种克隆方法还有疑问,可以写在评论区哦。希望这种方法可以实实在在的帮到大家。

㈧ 为什么固态硬盘复制文件机械盘也在运转

没有改启动顺序。固态硬盘复制文件机械盘也在运转是因为,没有改迟尺启动顺序,引导也在机械硬盘里面,就会启动机械硬盘了。解决办法:
1、首先取消HDD中C盘的活动分区,活动分区是计算机启动分区,操作系统的启尘滑动文件都装在这个分区,windows系统下被默认为C盘。(需用到DiskGenius软件)。
2、其次打派旦腊开DiskGenius,会看到SSD和HDD,选中HDD中的C盘,右击选择取消分区激活状态,保存关闭软件,重启电脑。
3、最后重启之后就会看见固态硬盘就会成为系统启动盘,就可以删除原C盘中的文件夹了。

㈨ 直接把系统复制到固态硬盘有用吗

是有用的。将系统复制到固态硬盘可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响应渗差岩速度,因为固态硬盘比传统的机械硬盘更庆和快,更可靠。此外,固态硬盘也丛御更耐用,因为它们没有移动部件,所以不容易受到物理损坏。

㈩ 新买固态硬盘,如何实现完整克隆旧盘、SSD快速对拷手把手速通教程

有钱鼓捣PC了,没考虑显卡?哦,换了一块新SSD,你很明智呀!

以我为例,比起将能再战三年的1066显卡换成肾部剧痛的智商价3060,当然还是我PCIe3.0的SSD升级到成PCIe4.0更快乐,而且更省银子。

不过,一旦考虑换硬盘,重装系统就要提上议程。如果你需要以新替旧,而不是新旧共用,那么新SSD可能不裂数止装系统这么简单——日常工作需要的软件,平时早已习惯的设置,各种记不清当初怎么费劲儿优化的注册表,都在这一次“搬家”过程中折磨死个人儿。

不,我不想重装系统!我就想让SSD1,完美无缺地、无人值守地克隆到SSD2,而且克隆完成之后,拆掉SSD1,SSD2就能顶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用若干次身体力行,研究出来这么一个新旧SSD快速完整拷贝的方法。如果你不是十几年如一日ghost上瘾,三五年DiskGenius用着肆嫌首舒服的同学,那么这篇教程,将会手把手教会你“无痛苦完成新旧SSD克隆对拷”。

废话不多说,图文教程开始。

下面这个实际案例,我的目标是,将读速5600MB/s的PNY CS3040换成的读速7300MB/s的铠侠SE10,也就是说,我要把PNY CS3040这块老SSD的数据,全盘克隆到新的SSD 铠侠SE10。

首先,安装好这个软件:“傲梅分区助手”,打开界面如下所示。虽然软件名为“分区助手”,我们要用到的却是红圈圈出的“克隆硬盘”。下图蓝色方框圈出的,便是我的“源SSD”和“目标SSD”。

点击”克隆硬盘“,弹出下方对话框,请新手注意每一步的文字提示,建议完全理解到位者弊再点下一步。熟手可以直接选择”快速克隆硬盘“,然后点下一步。

这两步只需分别选好源硬盘盒(硬盘2:PNY CS3040 2TB)和目标硬盘(硬盘4:铠侠KIOXIA SE10)。

确定目标硬盘时,保持下方选项打钩。

点击下一步后将会有抹除数据警告,选择“是”。

这一步需要根据新旧SSD的实际情况选择,如下图第一个选项“克隆时保持分区大小不变”是灰色的,这是因为我是从2TB的SSD1克隆到1TB的SSD2,无法满足。中间的选项“适应硬盘大小”,意思是“等比例缩放分区”,举个例子,2TB源硬盘分了2个区,C盘500GB,D盘1500GB,那么克隆到1TB容量的目标硬盘,分区将会分别占用250GB和750GB。

如果上图选择右侧选项“调整此硬盘上的分区”,那么你可以自由调整目标硬盘的分区大小。最简单的就是选中间项,点击下一步,这样就完成了所有基本设置。

步骤3完成后,点击软件左上角的对号“提交”,在弹出对话框中确认执行。

分区助手会提示即将重启,选默认的模式1,PC重启后会自动进入PE系统的分区助手界面。

下图就是我的PC进入PE时的状态,继续点击执行,即可进入无人值守自动进行的安全克隆进程。等进度条走完,新旧两块SSD就完成了克隆。

全部完成后,如未手动重启,倒数若干秒后系统也会自动重启。

由于步骤4完成后,主板上同时接入了两块占用数据(几乎)完全一致的SSD,虽然傲梅分区助手会默认从新SSD上启动,但经过我多次实践SSD克隆后发现,有时会有启动失败的情况,所以建议大家直接在重启后按Del*(华硕主板,其他主板大家自行学习如何进入BIOS)进入BIOS,在启动页面指定从目标SSD启动。

从目标SSD进入系统之后,大家可以检查一下各种程序软件游戏是否运行正常,一般到这一步基本没什么问题的。但留在主板上的旧SSD还需要你做进一步处理,比如直接在Windows界面将旧SSD格式化,比如以后当做仓库盘,这样就不用拆除了。如果你打算留着这块旧SSD、并保持上面的内容(可以当做一个备份SSD),那么可以关机后直接移除。

下图就是我完成PNY CS3040 2TB→铠侠SE10整盘克隆之后,从铠侠SE10启动系统后,在“我的电脑→管理→磁盘管理”中看到的新旧硬盘情况,可以看到隐藏分区也被完美“复刻”。这两块SSD除了总热量/空闲容量不同之外,其余数据部分几乎完全一致,可以互相替代(但有可能无法同时读取,必须向前面所述,必须拔掉一块留另一块)。

以上就是“新换固态硬盘,如何快速实现完整克隆旧盘,实现SSD快速对拷”的手把手教学,希望笔点酷玩的这篇攻略可以帮到有需要的朋友。有疑问可以在评论区at我,这里是笔点酷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