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缓存机制代理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缓存机制代理

发布时间: 2023-03-24 19:28:49

Ⅰ 浏览器缓存机制

有dns的地方,就有缓存。浏览器、操作系统、Local DNS、根域名服务器,它们都会对DNS结果做一定程度的缓存。

DNS查询过程如下:

首先搜索浏览器自身的DNS缓存,如果存在,则域名解析到此完成。
如果浏览器自身的缓存里面没有找到对应的条目,那么会尝试读取操作系统的hosts文件看是否存在对应的映射关系,如果存在,则域名解析到此完成。
如果本地hosts文件不存在映射关系,则查找本地DNS服务器(ISP服务器,或者自己手动设置的DNS服务器),如果存在,域名到此解析完成。
如果本地DNS服务器还没找到的话,它就会向根服务器发出请求,进行递归查询。

浏览器本地缓存失效后,浏览器会向CDN边缘节点发起请求。类似浏览器缓存,CDN边缘节点也存在着一套缓存机制。CDN边缘节点缓存策略因服务商不同而不同,但一般都会遵循http标准协议,通过http响应头中的
Cache-control: max-age 的字段来设置CDN边缘节点数据缓存时间。

当浏览器向CDN节点请求数据时,CDN节点会判断缓存数据是否过期,若缓存数据并没有过期,则直接将缓存数据返回给客户端;否则,CDN节点就会向服务器发出回源请求,从服务器拉取最新数据,更新本地缓存,并将最新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CDN服务商一般会提供基于文件后缀、目录多个维度来指定CDN缓存时间,为用户提供更精细化的缓存管理。

CDN 优势
CDN节点解决了跨运营商和跨地域访问的问题,访问延时大大降低。
大部分请求在CDN边缘节点完成,CDN起到了分流作用,减轻了源服务器的负载。

http请求报文(request)
请求行
请求方法  空格  URL 空格  协议版本 回车符 换行符
请求头(通用信息头、请求头、实体头)
头部字段名 冒号  值  回车键 换行符
...
头部字段名 冒号  值  回车键 换行符
空行
回车符   换行符
实体主体(只有post请求有)
主体

http响应报文(response)
状态行
协议版本  空格  状态码 空格  状态码描述 回车符 换行符
响应头部
头部字段名 冒号  值   回车符 换行符
...
头部字段名 冒号  值   回车符 换行符
空行
回车符   换行符
响应正文
正文

浏览器初次向服务器发起请求后拿到请求结果,会根据响应报文中HTTP头的缓存标识,决定是否缓存返回的结果,是则将请求结果和缓存标识存入浏览器缓存中

浏览器每次发起请求,都会现在浏览器缓存中查找该请求的结果以及缓存标识
浏览器                浏览器缓存        服务器

——————第一次发起http请求——————>

<——没有该请求的缓存结果和缓存标识————

——————————————发起http请求——————————————>

<——————————返回该请求结果和缓存规则————————————

——将请求结果和缓存标识存入浏览器缓存——>

强制缓存就是向浏览器缓存查找结果,并根据该结果的缓存规则来决定是否使用该缓存结果的过程

强制缓存的情况分为三种:
1、不存在该缓存结果和缓存标识,强制缓存失效,直接向服务器发起请求
2、存在该缓存结果和缓存标识,但结果已经失效,强制缓存失效,使用协商缓存
3、存在该缓存结果和缓存标识,且该结果没有失效,强制缓存生效,直接返回该结果

控制强制缓存的字段:Expires,Cache-Control

Expires 是 HTTP/1.0 控制缓存的字段,值为服务器返回该请求的结果缓存时间
即再次发送请求是,客户端时间 小于 Expires的值,直接使用缓存结果

Cache-Control 是HTTP/1.1的规则,主要用于控制网页缓存,主要取值为:
public:所有的内容都缓存(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以缓存)
private:所有内容只有客户端可以缓存(默认值)
no-cache:客户端缓存内容,但是是否使用缓存则需要经过协商缓存来验证决定
no-store:即不使用强制缓存,也不使用协商缓存
max-age=xxx:缓存内容将在xxx秒后失效

Expires 是一个绝对值
Cache-Control 中 max-age 是相对值,解决了 Expires时期 服务端与客户端 可能出现时间差的问题

注:Expires和Cache-Control同时存在时,只有Cache-Control生效

协商缓存就是强制缓存失效后,浏览器携带缓存标识向服务器发起请求,由服务器根据缓存标识决定是否使用缓存的过程

协商缓存的两种情况:
1、协商缓存生效,返回304,继续使用缓存
过程:
浏览器                 浏览器缓存     服务器

————————发起http请求————————>

<——该请求的缓存结果失效,只返回缓存标识——

————————携带该资源的缓存标识,发起http请求————————>

<—————————————304,该资源无更新————————————

——————获取该请求的缓存结果——————>

<——————返回该请求的缓存结果——————

2、协商缓存失败,返回200和请求结果
过程:
浏览器                 浏览器缓存     服务器

————————发起http请求————————>

<——该请求的缓存结果失效,只返回缓存标识——

————————携带该资源的缓存标识,发起http请求————————>

<————————200,资源已更新,重新返回请求和结果———————

——将该请求结果和缓存标识存入浏览器缓存中—>

协商缓存的标识也是在响应报文的HTTP头中和请求结果一起返回给浏览器的

控制协商缓存的字段:
(1)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Last-Modified是服务器响应请求是,返回该资源文件在服务器最后被修改的时间;If-Modified-Since再次发起请求时,携带上次返回的Last-Modified的值,服务器将该字段值与该资源最后修改时间对比,决定是否用缓存
(2)Etag/If-None-Match:Etag服务器响应请求时,返回当前资源文件的一个唯一标识,由服务器生成之;If-None-Match是再次发起请求时,携带上次返回的唯一标识Etag的值,服务器收到后,将该字段值与该资源在服务器上的Etag对比,一致 则返回304,否则返回200

注:Etag/If-None-Match优先级高于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同时存在时只有Etag/If-None-Match生效

浏览器缓存分为:内存缓存 和 硬盘缓存

内存缓存特性:
(1)快速读取:内存缓存会将编译解析后的文件,存入该进程的内存中,便于下次运行时快速读取
(2)时效性:一旦关闭进程,进程内存清空

硬盘缓存特性:
永久性:直接写入硬盘文件中
复杂、缓慢:读取缓存对该缓存存放的硬盘文件进行I/O操作,重新解析

from memory cache:使用内存中的缓存

from disk cache:使用硬盘中的缓存

浏览器读取顺序:memory ——> disk

浏览器将js和图片等文件解析执行后直接存入内存缓存中,F5刷新页面时,from memory cache(使用内存中的缓存)
css文件存入硬盘中,F5刷新页面时,from disk cache(使用硬盘中的缓存)

参考文章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7962411
https://www.cnblogs.com/chengxs/p/10396066.html

Ⅱ HTTP缓存机制 渡一教育

我们经常说这个页面有缓存~!这个Css有缓存~!我们如果打开控制台,也经常看到有个叫做Cache-Control的字段,但是这个字段里有很多种类的值,有很多同学不明白这些值都是什么意思~

这些值不但在实际中会经常用到,而且在面试中也会经常被提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这些值的含义吧~

其实cache-control里的字段分为两类,一类是RequestHeader中使用的,另一类是ResponseHeader中使用的,我们最常见的或者说和前端最相关的就是ResponseHeader中使用的cache-control。

我们今天来用邓哥吃药的例子,来为大家解释ResponseHeader中的Cache-Control的各种值~

邓哥的近况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浪多人变傻”。有一天邓哥忽然发现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于是决定买点药,不能让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下去~

于是邓哥去了药店,药店的医生见了邓哥,顿时大喜道:“呀~!邓哥来啦~!今天想吃点啥?”邓哥向药店医生描述了自己的情况之后,药店的医生推荐给邓哥本店的招牌【脑残片】。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开始的~

这时我们可以把邓哥比作浏览器,药店比作服务器,药店医生比作服务器的代理,脑残片就是要请求的资源,比如一个图片之类的~

1.max-age:

邓哥有个怪癖,买回来超过七天就不吃了,就得买新的。(就算没过期也不吃了~如果过期那更不吃了~)

这就是max-age的作用,缓存的资源,超过一定时间就不要了,就要重新请求。如果买回来的时间是1号,脑残片的过期时间是5号,虽然邓哥能接受药在自己家放7天,但是因为5号就过期了,所以邓哥5号之后还是要重新去买的。max-age后面通常跟着一串数字,表示缓存的秒数。

2.max-stale:

有时邓哥也是很节俭的,有的东西过期几天也是会吃的。

这就是max-stale的作用,过期一点时间无所谓,也能用。max-stale后面也跟着秒数,表示过期多长时间的东西也可以继续使用。

max-stale多数的时候会跟着max-age一起使用。如果脑残片是1号买的,邓哥最多保留7天(到7号),但是脑残片5号过期,如果max-stale=4的话,就意味着邓哥可以接受过期4天之内的脑残片。

也就是相当于邓哥认为脑残片9号之后才不能吃。但是邓哥最多只能容忍药放在家里7天,所以8号的时候邓哥会去重新买药(重新请求资源)。

3.no-cache

邓哥有时候谨慎起来也是很抽风的,每次吃药之前都要先去药店,让医生看一下药还能不能吃。万一哪批药有问题被召回了呢~(Ps:你懂的)

这就是no-cache的作用,no-cache不会直接使用缓存,而是每次使用资源之前,都要先向服务器询问一下这个资源还能不能用,如果能用就继续用,如果不能用就重新请求。

4.no-store

有时候邓哥也是很土豪的,每次吃药都要新买一瓶。每次都吃新的。(最早的时候,邓哥的手机也是,每次没电都买个新的,后来才知道手机居然可以充电。。。)

这就是很no-store,很土豪的做法,每次都要向服务器请求资源。如果所有的资源都这样会对服务器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对于那种对数据时效很敏感的数据,才会做这样的操作。

5.public

邓哥家里有好多脑残片,由于邓哥经常去买脑残片,所以一进药店医生就会开玩笑道:“又来买脑残片啦?”

public表示缓存可以被任何地方缓存,药店是服务器,医生相当于是代理服务器,药店的医生都能知道邓哥要买脑残片,证明代理服务器已经缓存了邓哥要买的东西。所以public表示任何地方都可以缓存资源。

6.private

有的医生也是很严肃的,不会每次都和邓哥开玩笑。所以有的时候邓哥去药店,医生会很有礼貌并面带微笑的问邓哥:“今天想买什么~?”

private的意思就是只指允许客户端进行缓存,代理服务器不能缓存这个资源。

7.must-revalidation

有的时候,邓哥比较忙,邓嫂也会给邓哥备着点药。当邓嫂手里的药过期的时候,邓嫂也会去药店买药。

邓哥和邓嫂相当于同一个浏览器中的两个窗口。max-age和must-revalidation都是本地过期之后去服务器端重新请求资源。但是区别在于,如果用max-age,那么如果资源没过期,新开的窗口也会使用这个资源。如果是must-revalidation,每次新打开窗口,都会向服务器去请求资源。

8.no-transform

邓哥的脑残片是进口的,标签上都是英文,有时药店医生担心病人不认识药瓶上的字,会把字翻译过来写在标签上,然后贴上去。但是如果生产厂家要求,不能在中途对资源做任何修改操作,药店医生就不会给药瓶贴标签了~。

通常当传输图片或者资源时,有时代理服务器为了有更好的性能,会对图片或者资源进行压缩,或者格式的转换。但是如果在响应头中带有这个字段,就表示这不允许在传输的中途对资源做任何修改。

除了以上这些参数的作用会被经常问到之外,还会经常问到浏览器对于这些参数的相关响应,不同的参数加上不同的操作会产生不同的动作。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看到具体会发生什么动作。

以上故事内容纯属虚构,感谢邓哥对《邓哥奇遇记》系列的大力支持。最后对邓哥补充一句:“药不能停~!”

Ⅲ nginx 缓存机制

Nginx缓存的基本思路
基本思想是利用客户访问的时间局部性原理,对客户已经访问过的内容在Nginx服务器本地建立副本,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再次访问该数据,就不需要通过Nginx服务器再次向后端服务器发出请求,所以能够减少Nginx服务器与后端服务器之间的网络流量,减轻网络拥塞,同时还能减小数据传输延迟,提高用户访问速度。同时,当后端服务器宕机时,Nginx服务器上的副本资源还能够回应相关的用户请求,这样能够提高后端服务器的鲁棒性。

对于缓存,我们大概会有以下问题:
(1)缓存文件放在哪儿?
(2)缓存的空间大小是否可以限定?
(3)如何指定哪些请求被缓存?
(4)缓存的有效期是多久?
(5)对于某些请求,是否可以不走缓存?

解决这些问题后,nginx的缓存也就基本配置完成了,下面看详细配置过程
开启缓存

要使用缓存,首先要使用 proxy_cache_path 这个指令(必须放在 http 上下文的顶层位置),然后在目标上下文中使用 proxy_cache 指令

配置示例

proxy_cache_path 有两个必填参数,第一个参数为 缓存目录,第二个参数keys_zone指定缓存名称和占用内存空间的大小(注:示例中的10m是对内存中缓存内容元数据信息大小的限制,如果想限制缓存总量大小,需要用 max_size 参数)

proxy_cache 的参数为之前指定的缓存名称

缓存管理的相关进程
在缓存工作中有两个附加进程:
(1)缓存管理器
定期检查缓存状态,看缓存总量是否超出限制,如果超出,就移除其中最少使用的部分
(2)缓存加载器
加载器只在nginx启动后运行一次,把缓存内容的元数据信息加载到内存空间,如果一次性加载全部缓存信息,会大量消耗资源,使nginx在启动后的几分钟里变慢,为避免此问题,有3种加载策略:
loader_threshold – 指定每次加载执行的时间
loader_files – 每次最多加载的数量
loader_sleeps – 每次加载的延时
例如:
proxy_cache_path /data/nginx/cache keys_zone=one:10m loader_threshold=300 loader_files=200;
指定缓存哪些请求
nginx默认会缓存所有 get 和 head 方法的请求结果,缓存的key默认使用请求字符串
(1)自定义key
例如 proxy_cache_key " request_uri cookie_nocache arg_comment;
如果任何一个参数值不为空,或者不等于0,nginx就不会查找缓存,直接进行代理转发
综合示例

nginx 缓存机制
三分钟看懂Nginx服务器的缓存原理和机制

Ⅳ 北大青鸟java培训:web服务器缓存基本定义

为了能够给用户一个良好的上网体验,大部分的网页和浏览器都配置了预加载以及缓存功能。
今天甘肃电脑培训http://www.kmbdqn.cn/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关于web缓存的基本定义与类型介绍。
Web缓存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缓存?Web缓存处于服务器(也称为源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监视请求并保存响应的副本,比如HTML页面,图片和文件等(统称为表述)。
如果之后有对同一个URL的新请求,它会使用自己保存的内容来响应,而不是再次请求源服务器来获取内容。
使用Web缓存主要有下面两个原因:减少延迟——因为响应请求的内容来自缓存(距客户端较近)而不是源服务器,它会花较少的时间来获得表述并将他们呈现出来。
这使得Web看起来具有良好的响应速度。
减少网络传输——由于复用了表述,它可以减少客户端使用的带宽总量。
如果客户需要为流量付费,这就意味着省钱。
缓存会降低对带宽的要求,也降低处理难度。
Web缓存的种类浏览器缓存你在查看现代Web浏览器(比如IE、Safari或Mazilla)选项的时候,可能会看到“缓存”设置。
这个选项让你配置一部分硬盘空间来保存你看过的表述。
浏览器缓存的规则相当简单。
它通常会在一次会话(即当前浏览器中一次调用)中检查表述是否新。
这个缓存在用户使用“回退”按钮或者点击一个浏览过的链接时会特别有用。
而且,如果你在网站缓悔数的各个页面中浏览相同的图片,他们几乎能马上从缓存中加载出来。
代理缓存Web代理缓存的工作原理相同,但规模更大。
代理以同样的方式为成百上千的用户服务;大公司和ISP常常把代码缓存建立在防火墙之上,也可能是以独立设备的形式存在(也称为中间设备)。
代理缓存即不是客户端的一部分,也不是服务器的一部分,而是在网络之外,必须以某种方式把请求路由过去。
其中一种方式是手工修改浏览器代理设备,指定要使用的代码;另一种方式是拦截。
拦截式代理会根据其自身的基础网络重定向Web请求,不需要前袜在客户端配置,客户端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代理缓存是一种共享缓存,通常不只是一个用户,而是大量用扰首户在使用代理缓存。
正因为如此,他们特别擅长降低延迟和网络传输量。
这是因为众人都需要的表述会被多次重复使用。
网关缓存网关缓存又名“反向代理缓存”或“替代缓存”。
网关缓存也是一种中介,它他们不是由网络管理员部署以节约带宽,而是由网站管理员自己部署,使其站点更具伸缩性、可靠性以及拥有更好的性能。
很多方法都可以把请求路由到网关缓存,但常见的方法是使用负载均衡器让他们对于客户来说,看起来就跟源服务器一样。
内容分发网络(CDN)在整个Internet(或它的一部分)中分发网关缓存,并将其出售给对此感兴趣的网站。
Web缓存对我有坏处么?我为什么要帮助它们?Web缓存是互联网中误解深的技术之一。
因为代理缓存可以隐藏使用网站的用户,所以网站管理员特别害怕失去对他们的站点的控制,这会使得他们很难去知道是谁在使用他们的站点。
然而不幸的是,即使没有Web缓存,网络上也有非常多的因素可以保证管理员精确的知道一个用户如何使用他们的站点。
如果这是你非常关注的问题的话,这篇手册将会指导你如何在站点没有不友好的缓存机制的情况下获取你需要的统计信息。

Ⅳ WebCache web的缓存机制

1.webcache的简单介绍

 web缓存,是一种 缓存技术 ,用于临时存储(缓存)的网页文件,如HTML页面和图像等静态资源,减少带宽以及后端服务器的压力,通常一个WebCache也是一个 反向代理软件 ,既可以通过缓存响应用户的请求,当本地没有缓存时,可以代理用户请求至后端主机。

WebCache分为正向和反向之分,一般正向WebCache不常用,这次主要以反向WebCache为主。

2.webcache的由来

 1)由于程序具有局部性,而局部性分为: 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A.时间局部性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大部分用户访问的数据只是热点数据(热点数据指经常被访问的数据)

B.空间局部性是指:某新闻网站突然出来一个重大新闻,此新闻会被被反复访问。

3.webcache的变化性

  WebCache的新鲜度监测机制 :数据都是可变的,所以缓存中的内容要做新鲜度检测.

4.缓存相关的HTTP首部:

HTTP协议提供了多个首部用以实现 页面缓存及缓存失效 的相关功能,这其中最常用的有:

1)Expires:HTTP/1.0,用于指定某web对象的过期日期/时间,通常为GMT格式;一般不应该将此设定过长的时间,一年的长度对大多场景来说足矣;其常用于为 纯静态内容 如JavaScripts样式表或图片指定缓存周期;

(2)Cache-Control:为了解决HTTP/1.0中对于新鲜度控制的策略而生,通过相对时间来控制缓存使用期限;

(3)Etag:响应首部,用于在 响应报文中为某web资源定义版本标识符 ;

(4)Last-Mofified:响应首部,用于回应客户端关于Last-Modified-Since或If-None-Match首部的请求,以通知客户端其请求的web对象最近的修改时间;

(5)If-Modified-Since:条件式请求首部,基于 请求内容的时间戳作验正 ,如果后端服务器数据的时间戳未发生改变则继续使用,反之亦然.

(6)If-None-Match:条件式请求首部; 通过Etag来跟后端服务器进行匹配 ,如果数据的Etag未发生改变,既不匹配,则响应新数据,否则继续使用当前数据.

(7)Vary:响应首部,原始服务器根据请求来源的不同响应的可能会有所不同的首部,最常用的是 Vary: Accept-Encoding,用于通知缓存机制其内容看起来可能不同于用户请求时 Accept-Encoding-header首部标识的编码格式;

(8)Age:缓存服务器可以发送的一个额外的响应首部,用于指定响应的有效期限;浏览器通常根据此 首部决定内容的缓存时长;如果响应报文首部还使用了max-age指令,那么缓存的有效时长为 “max-age减去Age”的结果;

Ⅵ 谈一谈NSCache

NSCache介绍

NSCache是苹果提供的一套缓存机制,与NSMutableDictionary可变字典的用法类似,常见于一些第三方库,比如AFNetworking,SDWebImage。

使用场景:通常用使用缓存来临时存储短时间使用但创建昂贵的对象,优化性能,避免这些对象的多次创建 。

NSCache和NSMutableDictionary的区别

1、NSCache是线程安全的,不需要加线程锁,而NSMutableDictionary线程不安全,多线程访问和操作,需要我们自己设置管理。

2、NSCache的内存由系统管理,当内存不足时,NSCache会自动释放内存。

3、NSCache可以设置缓存对象数量和占用的内存大小,当缓存超出了设置,会自动释放内存。

4、NSCache是Key-Value的数据结构,其中key是强引用,不实现NSCoping协议,作为key的对象不会被拷贝。

下面介绍NSCache的属性、方法、代理

属性

countLimit: 能够缓存对象的最大数量,默认值是0,没有限制(限制是不精/不严格的)。 totalCostLimit: 设置缓存占用的内存大小(限制是不精/不严格的)。

: 是否回收废弃内容,默认YES。

方法

setObject: forKey: 缓存对象。

setObject: forKey: cost: 缓存对象,并指定key值对应的成本,用于计算缓存中所有对象的总成本。

objectForKey: 通过key获得缓存对象。

removeObjectForKey: 删除指定对象removeAllObjects: 删除所有缓存对象

代理(NSCacheDelegate)

willEvictObject: 缓存对象即将被清理时调用,一般开发者用来调试,不能在此方法中修改缓存

以下场景会被调用:

1、 removeObjectForKey

2、缓存对象超过NSCache的countLimit和otalCostLimit属性设置的限制

3、App进入后台

4、系统发出内存警告

5、cache这个实例的生命周期结束前

NSCache注意点

1、当收到内存警告,而我们又调用removeAllObjects,则无法再继续往缓存中添加数据。

-(void)didReceiveMemoryWarning{

[super didReceiveMemoryWarning];

// 当收到内存警告,在这里清除缓存

[self.cache removeAllObjects];

// 如果再继续添加数据的话 会直接被删除

}

2、不提供缓存总的大小,想知道NSCache占用的内存大小,只有通过添加缓存的cost自己计算。

3、NSCache自动释放内存的算法是不确定的, 有时是按照LRU(最近最久未使用)释放,有时随机释放。

4、NSCache中的数据在APP重启后会消失,因为NSCache只是将数据保存在内存。

Ⅶ 【NGINX入门】3.Nginx的缓存服务器proxy_cache配置

本文介绍NGINX缓存机制,配置和参数说明。

如图所示,nginx缓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源服务器的处理请求压力。因为静态文件(比如css,js, 图片)中,很多都是不经常更新的。nginx使用proxy_cache将用户的请求缓存到本地一个目录。下一个相同请求可以直接调取缓存文件,就不用去请求服务器了。毕竟,IO密集型服务的处理是nginx的强项。

Nginx的缓存加速功能是由proxy_cache(用于反向代理和静态缓存)和fastcgi_cache(PHP动态缓存)两个功能模块完成。

Nginx缓存特点:

先上个例子:

因为我是在一台服务器上做试验,所以用了两个端口 80 和 90 进行模拟两台服务器之间的交互。

接下来讲一下配置项:

这里我设置了 图片 、 css 、 js 静态资源进行缓存。
当用户输入 http://wangxiaokai.vip 域名时,解析得到 ip:port 的访问地址。 port 默认为80。所以页面请求会被当前server截取到,进行请求处理。
当解析到上述文件名结尾的静态资源,会到缓存区获取静态资源。
如果获取到对应资源,则直接返回数据。
如果获取不到,则将请求转发给 proxy_pass 指向的地址进行处理。

这里直接处理 90 端口接受到的请求,到服务器本地目录 /mnt/blog 下抓取资源进行响应。

细心的读者应该发现,我在第二段例子里,留了个彩蛋 add_header wall "hey!guys!give me a star." 。
add_header 是用于在报头设置自定义的信息。
所以,如果缓存有效的话,那么静态资源返回的报头,一定会带上这个信息。

(1)Nginx系列教程(3)nginx缓存服务器上的静态文件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52967

(2)proxy_cache
nginx 反向代理之 proxy_cache https://www.cnblogs.com/yyxianren/p/10832172.html

(3)Nginx使用upstream负载均衡和proxy_cache缓存实现反向代理
https://blog.51cto.com/13770206/2163952

Ⅷ web前端缓存机制

前端缓存机制有多种,如浏览器缓存、CDN缓存、DNS缓存、代理服务器缓存等。

CDN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CDN的原理是将资源存放在各地的缓存服务器上,当用户请求资源时,从就近的服务器上返回缓存的资源,而不需要每次都从源服务器获取,减轻源服务器的压力,又能提升用户的访问速度。

浏览器可以将用户请求的资源进行缓存,存放在本地。浏览器缓存一般通过请求头来设置。
与浏览器缓存有关的头部有:

浏览器会将服务器的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缓存在本地,这样用户在访问网站时,不用每次都去查询DNS映射表。

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架设的一个服务器 ,这个代理服务器会帮助浏览器去请求页面,然后将页面进行处理和压缩(例如压缩图片和文件),使页面变小,再传输给浏览器。大部分代理服务器都有缓存的功能,如果浏览器所请求的文件在它本机中存在且是最新的,就不需要再从源服务器请求数据,提高了浏览速度。

在浏览某个页面时,浏览器会判断页面的关联内容,进行预加载。用户在浏览A页面时,就加载好B页面,这样当用户去访问B页面时,B页面很快就出来,提升了用户体验。但这个机制有一定的缺陷,就是预判不一定准确,可能会造成流量和资源的浪费。

Ⅸ php的缓存机制有哪些

主要有:
①普遍缓存技术②页面缓存③时间触发缓存④内容触发缓存⑤静态缓存(就生成html文件)
⑥内存缓存⑦php的缓冲器⑧MYSQL缓存⑨基于反向代理的Web缓存,DNS轮询
但是一般常用的就 ①②④,其他的是网站数据量大,交互多,为减小服务器压力才用到
参考资料:http://blog.163.com/yuzhongfeiyan338@126/blog/static/38688323200981604944905/

Ⅹ 协商缓存和强缓存的区别

协商缓存和强缓存的区别
(1)强缓存
使用强缓存策略时,如果缓存资源有效,则直接使用缓存资源,不必再向服务器发起请求。
强缓存策略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设置,分别是 http 头信息中的 Expires 属性和 Cache-Control 属性。
(1)服务器通过在响应头中添加 Expires 属性,来指定资源的过期时间。在过期时间以内,该资源可以被缓存使用,不必再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这个时间是一个绝对时间,它是服务器的时间,因此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客户端的时间和服务器端的时间不一致,或者用户可以对客户端时间进行修改的情况,这样就可能会影响缓存命中的结果。
(2)Expires 是 http1.0 中的方式,因为它的一些缺点,在 HTTP 1.1 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头部属性就是 Cache-Control 属性,它提供了对资源的缓存的更精确的控制。它有很多不同的值,
Cache-Control可设置的字段:

public:设置了该字段值的资源表示可以被任何对象(包括:发送请求的客户端、代理服务器等等)缓存。这个字段值不常用,一般还是使用max-age=来精确控制;
private:设置了该字段值的资源只能被用户浏览器缓存,不允许任何代理服务器缓存。在实际开发当中,对于一些含有用户信息的HTML,通常都要设置这个字段值,避免代理服务器(CDN)缓存;
no-cache:设置了该字段需要先和服务端确认返回的资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资源未发生变化,则直接使用缓存好的资源;
no-store:设置了该字段表示禁止任何缓存,每次都会向服务端发起新的请求,拉取最新的资源;
max-age=:设置缓存的最大有效期,单位为秒;
s-maxage=:优先级高于max-age=,仅适用于共享缓存(CDN),优先级高于max-age或者Expires头;
max-stale[=]:设置了该字段表明客户端愿意接收已经过期的资源,但是不能超过给定的时间限制。

一般来说只需要设置其中一种方式就可以实现强缓存策略,当两种方式一起使用时,Cache-Control 的优先级要高于 Expires。
no-cache和no-store很容易混淆:

no-cache 是指先要和服务器确认是否有资源更新,在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没有强缓存,但是会有协商缓存;
no-store 是指不使用任何缓存,每次请求都直接从服务器获取资源。

(2)协商缓存
如果命中强制缓存,我们无需发起新的请求,直接使用缓存内容,如果没有命中强制缓存,如果设置了协商缓存,这个时候协商缓存就会发挥作用了。
上面已经说到了,命中协商缓存的条件有两个:

max-age=xxx 过期了
值为no-store

使用协商缓存策略时,会先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如果资源没有发生修改,则返回一个 304 状态,让浏览器使用本地的缓存副本。如果资源发生了修改,则返回修改后的资源。
协商缓存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设置,分别是 http 头信息中的Etag 和Last-Modified属性。
(1)服务器通过在响应头中添加 Last-Modified 属性来指出资源最后一次修改的时间,当浏览器下一次发起请求时,会在请求头中添加一个 If-Modified-Since 的属性,属性值为上一次资源返回时的 Last-Modified 的值。当请求发送到服务器后服务器会通过这个属性来和资源的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来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资源是否做了修改。如果资源没有修改,那么返回 304 状态,让客户端使用本地的缓存。如果资源已经被修改了,则返回修改后的资源。使用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 Last-Modified 标注的最后修改时间只能精确到秒级,如果某些文件在1秒钟以内,被修改多次的话,那么文件已将改变了但是 Last-Modified 却没有改变,这样会造成缓存命中的不准确。
(2)因为 Last-Modified 的这种可能发生的不准确性,http 中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 Etag 属性。服务器在返回资源的时候,在头信息中添加了 Etag 属性,这个属性是资源生成的唯一标识符,当资源发生改变的时候,这个值也会发生改变。在下一次资源请求时,浏览器会在请求头中添加一个 If-None-Match 属性,这个属性的值就是上次返回的资源的 Etag 的值。服务接收到请求后会根据这个值来和资源当前的 Etag 的值来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资源是否发生改变,是否需要返回资源。通过这种方式,比 Last-Modified 的方式更加精确。
当 Last-Modified 和 Etag 属性同时出现的时候,Etag 的优先级更高。使用协商缓存的时候,服务器需要考虑负载平衡的问题,因此多个服务器上资源的 Last-Modified 应该保持一致,因为每个服务器上 Etag 的值都不一样,因此在考虑负载平衡时,最好不要设置 Etag 属性。
总结:
强缓存策略和协商缓存策略在缓存命中时都会直接使用本地的缓存副本,区别只在于协商缓存会向服务器发送一次请求。它们缓存不命中时,都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来获取资源。在实际的缓存机制中,强缓存策略和协商缓存策略是一起合作使用的。浏览器首先会根据请求的信息判断,强缓存是否命中,如果命中则直接使用资源。如果不命中则根据头信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使用协商缓存,如果协商缓存命中的话,则服务器不返回资源,浏览器直接使用本地资源的副本,如果协商缓存不命中,则浏览器返回最新的资源给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