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ssd固态硬盘为什么有擦写次数的限制原理是什么
固态硬盘的擦写次数就是写入和抹除的次数,一般固态硬盘的芯片有SLC、MLC、TLC三种。由于SSD盘由控制单元(主控芯片)和存储单元(闪存芯片)两部分组成。而影响写入寿命问题,就出在闪存器件上。因此有擦写次数的限制。主要原理也是用客观的减少擦写次数来防治损坏。
‘贰’ 三星ssd固态盘850evo 250g,官方说的终身写入数据75tb,相当于多少次完全擦写呢对比
完全擦写次数:大约326次。
具体的计算步骤:
1、单位换算75tb=75*1000G=75000G,T和G不是一个单位级别;
2、75000G/230G≈326次(假使每次固态盘提示盘满时实际存储的大小)。
(2)固态硬盘擦写次数扩展阅读
1、其实没有必要担心固态硬盘的寿命,硬盘使用次数对计算固态寿命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固态盘使用次数包括读、写,固态使用寿命只和写有关,在固态硬盘上写入数据的多少才是真正影响其寿命的因素。
2、固态盘的储存单元会平均的分配写入的数据。这大大地减慢了储存单元的老化速度。
3、在擦除方面,首先擦除是必要的,这是为写入做准备,250G的硬盘要写满230G才会擦除一次。
4、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由于厂家在不断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写入算法,固态盘的寿命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固态盘很有可能在坏掉之前就会被技术进步替换掉。
‘叁’ 一般的硬盘它的写入次数是多少
一般硬盘写入次数没有上限,其寿命就是内部光盘的寿命,无论是机械盘还是固态盘。机械硬盘的使用寿命按小时计算。一般50万小时。
ssd的生存期是由写入次数累积而成的,与写入次数无关。容量越大,ssd的使用寿命越长。
ssd使用nand闪存作为存储介质,因此会有一个写入时间上限。完整写入称为P/E,闪存的寿命以P/E为单位,34nm闪存芯片的寿命约为P/E的5000倍,25nm闪存芯片的寿命约为P/E的3000倍。
随着ssd固件算法的改进,新的ssd可以提供更少的不必要的写操作。120G固态硬盘只能在写入120G文件时用作P/E。
(3)固态硬盘擦写次数扩展阅读:
sd的每个扇区可以被重写100000次(slc),但某些应用程序(如操作系统的日志记录)可能会多次读写一个扇区。在这种情况下,固态硬盘的实际寿命尚未测试。
然而,通过对均衡算法的管理,存储单元的预期寿命将得到延长。SLC的写入寿命为10万次,低成本的MLC的写入寿命仅为1万次,而低成本的TLC闪存的写入寿命差500-1000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固态硬盘
‘肆’ 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可以到多长时间
固态硬盘寿命一般是10-20年左右。固态硬盘闪存具有擦写次数限制的问题,这也是许多人诟病其寿命短的所在。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闪存的寿命就以P/E作单位。34nm的闪存芯片寿命约是5000次P/E,而25nm的寿命约是3000次P/E。随着SSD固件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写入量。一款120G的固态硬盘,要写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写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3000个P/E能用20年(在实际使用中,用户更多的操作是随机写,而不是连续写,所以在使用寿命内,出现坏道的机率会更高)。另外,虽然固态硬盘的每个扇区可以重复擦写100000次(SLC),但某些应用,如操作系统的LOG记录等,可能会对某一扇区进行多次反复读写,而这种情况下,固态硬盘的实际寿命还未经考验。不过通过均衡算法对存储单元的管理,其预期寿命会延长。SLC有10万次的写入寿命,成本较低的MLC,写入寿命仅有1万次,而廉价的TLC闪存则更是只有可怜的500-1000次。(4)固态硬盘擦写次数扩展阅读TLC颗粒的固态硬盘,它的擦写次数大约为1000 P/E,如果我们每天给影驰ONE 120G SSD写入10GB的数据,那么SSD的寿命=120GB*1000/10/365=33年通常来说,在固态硬盘彻底坏掉之前,依然有机会进入到保护模式,以写保护的状态保全存储在盘内的数据完整,从而让用户有机会进行最后的备份。下图所示为东芝TR200的SMART信息,ID 167为SSD Protect Mode,正常原始值为零,可以读取和写入,当闪存寿命临近耗尽时数值变为1,只允许读取禁止写入。参考资料:网络 固态硬盘
‘伍’ 硬盘寿命与擦写次数
没有这种限制,硬盘的寿命主要看硬盘的型号和批次,还有就是平常的养护。
现在市面上的硬盘有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之分,两者寿命不同
1、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的寿命判断标准一般是写入次数或写入容量,计算写入容量单位不太直观,其中还有4K、8K的随机写容量。
固态硬盘由闪存介质存储数据以及主控芯片来控制工作,闪存介质的作用是让集成电路替代盘片,通过不断的充放电来写入和读取数据,
并通过主控芯片来完成数据交换。固态硬盘没有机械结构,也不需要寻道,因此读写速度较比机械硬盘快很多。
但由于闪存芯片的充放电次数有限,每一次读写,都是一次充放电的过程,因此影响固态硬盘的寿命主要是读写次数、容量。
根据闪存芯片类型的不同(SLC、MLC)固态硬盘读写可达到1-10万次,专业级可达百万次,使用寿命最短区间也可以达到5-10年。
2、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更像光驱的工作原理,有硬盘盘片(类似光盘)、带动盘片转动的电机、磁头,属于精密机械装置,
工作原理是通过磁头来寻找高速旋转盘片上的信息,来完成数据交换工作,完全就是封闭的光驱。而机械结构如果不保养也会“疲劳”,因此机械硬盘用久了就会出现噪声,寻道时间变长等问题,机械硬盘寿命一般是按年计算,一般在3年或5年以上,因此不少硬盘厂商都是质保3年或5年。当然超过3年也不代表硬盘不能用了。
(5)固态硬盘擦写次数扩展阅读:
在使用硬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硬盘高速运转时不要突然关机
硬盘高速运转时如果我们中途突然关闭电源,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因此要避免突然关机。
怎么判定硬盘是不是在运转可以看面板硬盘指示灯只有在其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读写结束后方可关闭计算机的电源开关。
关机后不要立即重新启动电脑
使用电脑的时候关闭计算机后不要立即又去开机,建议等待5s左右再去开机,因为硬盘关机的时候硬盘高速磁盘正在运行,
‘陆’ ssd固态硬盘 为什么有擦写次数的限制原理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也在网上查了好久,综合多个文章,大概是这样的:
单元存储颗粒,你用多了,可能就消磁了,或者介质疲劳损坏了[可以理解为,就像是轮胎那样磨损了]。
一个单元颗粒,可以擦写1000次; 利用这些个单元颗粒,组成了100G的硬盘;
当你正好写入100G的数据的时候,这个100G的硬盘,正好每个颗粒 被擦写了1次。
个人的SSD硬盘,如果每天能写满100G,那1000次的颗粒硬盘,可以用1000天。
平时我们的SSD,写入是非常少的,为了保证每个颗粒的使用频度;SSD有一套均衡机制,保证每个颗粒都能被使用到,而且尽可能的使用的平均。 如果100G硬盘,平时只有10G数据,不会只往那10G上写【与机械硬盘的区别】,否则的话,那10G写报废了,岂不是整个硬盘也跟着报废。
即使硬盘有些数据是始终只读的,在其它颗粒被频繁使用后,调度也会做出数据迁移,保证每个颗粒的 平均使用度。
就是,100G的硬盘,一天写100G,如果是1000次擦写的,基本上用3年没任何问题【理论上的,没有其它故障原因】。
但是,一天写100G,基本不可能,所以呢,一个固态硬盘,用个5、6年基本没问题,跟机械硬盘差不了多谢; 反而是,机械硬盘频繁擦写固定的位置,反而容易坏道。
‘柒’ SSD硬盘是否受擦写次数的限制
固态硬盘闪存具有擦写次数限制的问题,但是普通用户每问题的基本能报废电脑都没问题的。eg:一般的SSD基本可以接受3000次数据容量能力的数据,之后只能读不能写入了~~120X3000=36000G(120GSSD)简约算法就是这样呢·只要不超过这个容量就行
‘捌’ 请问MLC SSD硬盘的写入次数到底是3000-5000次,还是1万次哟
根据闪存芯片类型的不同(SLC、MLC)固态硬盘读写可达到1-10万次,专业级可达百万次,使用寿命最短区间也可以达到5-10年。
需要注意的是,固态硬盘的写入次数的意思不是固态硬盘使用1万次后就坏了,而是指其中的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可达1-10万次的写入次数。
由于一个闪存芯片里有很多存储单元,而且固态硬盘的主控芯片会自动给不同的存储单元分配数据,以便分担寿命风险,所以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完全可以达到5-10年。
(8)固态硬盘擦写次数扩展阅读
固态硬盘使用闪存芯片记录和存储数据,由东芝在1987年发明的NAND闪存拥有几乎无限的读取寿命,通常认为2D MLC/3D TLC拥有3000次擦写寿命。
但是固态硬盘厂商从来不直接标注闪存擦写次数,而是用TBW来衡量耐用度,即以TB为单位统计的主机写入量。
‘玖’ SSD擦写次数是怎么算的
按写入量算得,一般最少1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