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笔记本电脑外接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外置的方式可以接在笔记本电脑上光驱上,具体方法如下:
1、准备一个光驱位硬盘盒子,将固态硬盘对准光驱硬盘盒接口插进去。
2、卸下笔记本的光驱。
3、拆下光驱的螺丝后,用螺丝刀把固定的金属片往下顶,光驱就会很容易出来。
(1)外界硬盘扩展阅读:
固态硬盘的使用与保养
1、不要使用碎片整理
消费级固态硬盘的擦写次数是有限制,碎片整理会大大减少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其实,固态硬盘的垃圾回收机制就已经是一种很好的“磁盘整理”,再多的整理完全没必要。Windows的“磁盘整理”功能是机械硬盘时代的产物,并不适用于SSD。
2、小分区少分区
还是由于固态硬盘的“垃圾回收机制”。在固态硬盘上彻底删除文件,是将无效数据所在的整个区域摧毁,过程是这样的:先把区域内有效数据集中起来,转移到空闲的位置,然后把“问题区域”整个清除。
3、保留足够剩余空间
固态硬盘存储越多性能越慢。而如果某个分区长期处于使用量超过90%的状态,固态硬盘崩溃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所以及时清理无用的文件,设置合适的虚拟内存大小,将电影音乐等大文件存放到机械硬盘非常重要,必须让固态硬盘分区保留足够的剩余空间。
4、及时刷新固件
“固件”好比主板上的BIOS,控制固态硬盘一切内部操作,不仅直接影响固态硬盘的性能、稳定性,也会影响到寿命。优秀的固件包含先进的算法能减少固态硬盘不必要的写入,从而减少闪存芯片的磨损,维持性能的同时也延长了固态硬盘的寿命。
5、学会使用恢复指令
固态硬盘的Trim重置指令可以把性能完全恢复到出厂状态。但不建议过多使用,因为对固态硬盘来说,每做一次Trim重置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擦写操作,对磁盘寿命会有影响。
Ⅱ 笔记本电脑如何外接硬盘啊
摘要 笔记本可以加外接硬盘。购买移动硬盘,或者将台式机拆下的硬盘配上移动硬盘盒,都可以作为笔记本的外接硬盘。
Ⅲ 电脑外接一个移动固态硬盘,玩游戏会不会特别顺畅
电脑外接一个移动硬盘,玩游戏不会特别流畅。相反,玩游戏的流畅度反而不如本机硬盘好。
电脑外接一个移动硬盘,大多是通过USB接口拓展。虽说USB 3.0的接口传输速度很快了,理论可以达到400MB/s,实际上连续读取速度只有130MB/s左右。需要说明一点,USB 3.0接口的带宽很大,可以达到5Gbps,但这是接口带宽,与硬盘读取速度是两个单位。
再看一下电脑内置的硬盘,基本上是SATA接口了,老套的IDE接口已经淘汰了。从理论上来说,SATA1.0接口的读写速度就能达到130MB/s左右了。最近几年上市的主板,内置的硬盘接口都是SATA 2.0或SATA 3.0。其中,SATA 2.0的硬盘读写速度在300MB/s左右,SATA 3.0接口的硬盘读写速度在600MB/s左右。
显然,SATA接口的硬盘读写速度,要比USB 3.0接口的移动硬盘更快。而且,移动硬盘要经过USB进行数据传输的同时,还需要从USB接口转弯为SATA接口,速度传输速度会大幅下降。
考虑到电脑游戏对硬盘读写速度要求比较高,所以电脑主板内置的SATA接口硬盘完全可以满足要求了。要想游戏更流畅,建议换M.2接口的固态硬盘,读取速度快,外接移动硬盘效果更差。
Ⅳ “外接硬盘”是什么东西
摘要 硬盘外接盒是指移动硬盘盒,其作用就是对一块硬盘起到物理保护作用,同时使用便于移动的连接方式,实现移动硬盘的作用。硬盘盒在保护硬盘方面需要一定的坚固程度,并且有抗震和防滑的功效,体积不能太大。
Ⅳ 电脑如何外接硬盘
一般来说新的硬盘需要先格式化后才能使用〈分区和格式化后〉出现盘符后电脑才能被识别和使用。
Ⅵ 什么时候需要用外接硬盘
需要十分大的存储容量时可以用外接硬盘。
外接硬盘具有高速、大容量、轻巧便捷等特点
外接硬盘与笔记本电脑硬盘的结构类似,多采用硅氧盘片。这是一种比铝、磁更为坚固耐用的盘片材质,并且具有更大的存储量和更好的可靠性,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
Ⅶ mac外接固态硬盘作为启动盘
2015款27寸imac5k。4核i5 3.5GHz,8g内存,1t机械硬盘。
屏幕极致,内存偏小,硬盘搞不懂为什么要配个机械硬盘,同时代的MacBook pro 都是固态,不愧是买屏幕送电脑,内存和硬盘严重拖了这块屏幕的后腿。开机需要90s左右,打开各种app都很慢。有时候app打开的多了,直接卡死了,严重影响开发效率和心情。
后面就考虑给电脑升级,内存有4个插槽,原装的2个4g内存已经占用了两个,后面从公司申请了一条8g的内存,装进去之后打开多个app卡死的现象很少再出现了。但开机速度、打开app速度还是很慢。于是开始琢磨将内置硬盘升级成固态。
最好的方案肯定是用固态硬盘替换掉内置的机械硬盘。但是这样就要拆机,需要把屏幕拆下来,装上去的时候还要用胶粘,风险太大。如果找专业的人来装,安装费至少400也不便宜。如果外接硬盘的话需要考虑接口速度是否能发挥固态硬盘的速度(第3部分会说明),以及外接容易被碰掉等风险。但拆机的风险实在太大,而且是公司的电脑,所有最后我选择了外接方案。
在确定外接方案之后,发现外接也有两种方案。15款imac有雷电2,USB3.0接口,所以可以使用雷电接口外接雷电硬盘盒+固态硬盘,或者使用USB3.0接口外接移动固态硬盘(pssd)。雷电2速率10Gbps,也就是1.25GB每秒,USB3.0速率5Gbps,也就是625MB每秒。速度上雷电2接口占优势,但雷电2硬盘盒很贵,都快超过硬盘本身的价格了。另一方面,现在的固态硬盘读写速度普遍在500~600M之间(内置机械硬盘速度实测在90M左右),所以USB3.0就够了,而且雷电3协议已经出来了,使用的是type-c接口,雷电2协议使用的是mini-dp接口,苹果的新设备已经抛弃了雷电2采用的mini-dp接口,全面转入到type-c的怀抱(新ipad pro, 新mac)。所以我选择了USB type-c接口方案,虽然我很喜欢雷电2采用的mini-dp接口,但苹果已经放弃它了。最终硬盘选择了三星T5 500G 移动固态硬盘,这个硬盘自带两根线,一根是一头USB type-A,一头type-c,另一根是两头都是type-c,当下和以后的接口兼容性会更好(以后ipad pro和mac可以直接插,雷电2就不行了)。
⚠️在此之前请备份好原内置硬盘和外接硬盘的数据
使用mac自带的磁盘工具
打开磁盘工具之后要确保 “显示” 菜单下选中“显示所有设备”,而不是“仅显示卷宗”,不然格式化会出不来分区方案的选项,后面在装系统的时候会发现不能选外接的硬盘作为系统盘,会报“这个磁盘没有使用guid分区表方案”。
选择外置硬盘,点击抹掉(请提前备份好硬盘里的数据),格式选Mac OS拓展(日志式),方案选择 GUID分区图
格式化之后就可以在外接硬盘上装系统了。
硬盘格式化之后来到装系统步骤,在选磁盘是提示“这个磁盘没有使用guid分区表方案”。网络搜了一下,发现很多人都遇到了这个问题,解决方案看了很多都不靠谱。这个问题搞了好久,差点在这步放弃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请看第4部分。
这个时候抹掉是没有分区方案的选项的,这样的格式化就会在后面装系统是报:这个磁盘没有使用guid分区表方案 错误
将系统装到外置硬盘后,还可以将外置硬盘设为默认启动盘。这样就不用每次开机的时候按住option键去选择从那个磁盘启动。步骤:系统偏好设置-启动磁盘-选择你想要的默认启动磁盘。
由于通过USB连接硬盘,会有一点担心开着机硬盘被突然拔掉,这样不知道系统会不会挂掉。而且硬盘通过线连接电脑并直接暴露在外面记不美观也不安全,所以要做一些保护措施。
用上固态硬盘之后,实测硬盘读写速度在400M之间,比内置的机械硬盘快了4倍,USB3.0接口并没有限制固态的速度。开机速度15秒以内,以前可是要90秒左右的。现在各种app也是秒打开,用了一周左右,目前几乎见不到鼠标loading的状态,心情明显舒畅了很多。我已经用这台电脑快2年了,真后悔没有早一点外接固态。
在装系统时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全盘拷贝,即将内置的硬盘所有的数据都拷贝到外接的硬盘上,这样就不用重新装系统了。另一个方案也就是本文所讲的重新装一个系统。之所以重装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原因:1,全盘拷贝可能需要很久,2,我希望有一个干净的磁盘。
重装系统后需要配置各种环境,正好把我工作这两年学到一些东西复习了一遍。以前花了很久时间才配置好的东西,这次几分钟就配置好了,算是给了自己很大鼓励吧。
最后还是要吐槽一下公司,为什么不给开发配顶配的电脑,这是生产力工具,不是娱乐工具,多一分投入,多十分产出的工具,为什么要在生产力工具上省钱。我要是老板我肯定会给开发配顶配电脑,毕竟节约出来的开发的时间比低配和顶配之间的差价值钱多了。
Ⅷ 电脑如何外接硬盘
电脑外接硬盘,可以使用IDE/SATA转USB连接线。它的作用,就是通过转接,把IDE接口或者SATA接口的硬盘变成一个移动设备。如下图:
拓展资料: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盘片组成。盘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盘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磁头复位节能技术:通过在闲时对磁头的复位来节能。
多磁头技术:通过在同一盘片上增加多个磁头同时的读或写来为硬盘提速,或同时在多盘片同时利用磁头来读或写来为磁盘提速,多用于服务器和数据库中心。
Ⅸ 一台电脑最多能接多少个硬盘
一台电脑最多能接多少个硬盘,主要还是要看电脑主板硬盘接口的数量,由于m.2或msata接口会占用sata接口,一般电脑最多可以接多少块硬盘取决于电脑主板可独立使用的硬盘接口数。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电脑连接多个硬盘,需要机箱和电源的支持。
一台电脑的主板最多能接的硬盘数量,取决于电脑主板可独立使用的硬盘接口
由于很多主板的M.2接口和MSATA接口都会占用sata接口,所以电脑最多能接硬盘的数量并非电脑主板硬盘接口的数量,而是主板可独立使用的硬盘接口的数量。像华擎知名的妖板华擎Z87 Extreme 11/ac,采用了22个sata接口和两个msata接口,由于msata接口会占用sata接口,所以华擎Z87 Extreme 11/ac最多可以连接22个硬盘。
电脑外接硬盘的数量,需要电源和机箱支持
电脑最多连接硬盘数量除了和主板支持的独立硬盘接口数量有关,还需要机箱和电源的支持。一般电脑安装多个硬盘,需要使用具有相应硬盘位的机箱。一般一个硬盘的功率为8w左右,安装硬盘数量少,一般对电源要求不高,但如果安装硬盘较多,计算整机功率时一定将硬盘功率计算进去,尽量选择功率为整机估算功率一倍的大厂电源,才可以很好的支持多块硬盘。另外电源的硬盘供电接口也需要和硬盘的数量相匹配。
整体而言电脑最多能接多少个硬盘,主要取决于电脑主板可以独立使用硬盘接口的数量,另外电脑机箱的硬盘位以及电源的功率和硬盘供电接口都要和硬盘的数量相匹配。
这个问题就要看你是笔记本还是台式机了,笔记本的话就看机器模具留下多少个硬盘位,而台式机的话扩展性就大了,大家应该都知道SATA口就是用接硬盘的,其实主板上除了内存插槽之外其他的接口其实都可以用来扩展硬盘的。
SATA是硬盘接口的标准规范,SATA 6Gbps接口是目前最最常见的HDD/SSD硬盘接口,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每个口可以连接一个硬盘,现在的主流主板基本上都有6个原生的SATA口,低端主板有4个,旧的主板是SATA 6Gbps口和SATA 3Gbps口共存的,自从Intel 8系列之后的都全部变成SATA 6Gbps口了,另外还有个SATA-E口,就是上图左边那个,虽然很多主板上都有这个口,然而并没有硬盘使用这种接口,所以他基本上就可两个SATA 6Gbps口没区别。
此外一些高端主板上也会使用第三方芯片扩展出额外的SATA口出来,数量有多有少,曾经有块主板上10个SATA口……
一些旧主板上还会有mSATA口,mSATA口可以把它看作标准SATA接口的mini版,物理接口跟mini PCI-E接口一样,但mSATA走的是SATA通道而非PCI-E通道,所以需要SATA主控,速度也还是6Gbps,现在基本被M.2接口取代。
M.2接口可以同时支持SATA及PCI-E通道,目前走PCI-E的M.2 SSD是主流,早期的M.2接口使用的是PCI-E 2.0 x2通道,理论带宽10Gbps,不过在9系及100系芯片组之后,M.2接口现在全面转向PCI-E 3.0 x4通道,理论带宽达到了32Gbps,要注意的是主板上有些M.2接口和SATA口是共用通道的,使用了M.2口之后部分SATA接口会失效,具体怎么冲突发得看主板说明书了。
U.2接口和M.2同样走PCI-E通道,带宽同样是32Gbps,只是设备比较少,只有Intel的SSD在使用
最后要说的是其实PCI-E接口也是可以用来接硬盘的,最直接的就是连接PCI-E SSD,当然PCI-E接口也可以连接RAID卡和M.2转接卡,如果插RAID卡的话一张就可以扩展4到6个SATA口出来,所以说电脑是可以扩展相当多硬盘出来的。
超能网专注于优质内容创作,致力于有价值传播,欢迎点击关注。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对于笔记本来说,还是需要看你的硬盘的位置,通常就一个固态硬盘和一个机械硬盘就差不多了。
对于台式机来看,更多的是看主板支持多少的硬盘接口。最多的是SATA的接口,现在比较常见一些,因为大家都需要用到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
也有M.2的,M.2接口可以同时支持SATA及PCI-E通道,PCIe的真的不多,即使是非常高端的主板也不多。
但是,专业级的就不一样了。因为专业级的话,他们需要多少有多少了。一些大型的企业服务器会有上千个硬盘的呢。更不要说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这是世界级别的顶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由40个运算机柜和8个网络机柜组成,每个单个处理器有260个核心,主板为双节点设计,每个CPU固化的板载内存为32GBDDR3-2133。 硬盘数量到时没有说,但是估计不会太少,毕竟配置就放在这里了。
骚年,别想太多了,反正够用来装“老师们”就好了!
这种问题没有太大意义,家用计算机一般的情况下最多接四个硬盘。
2003年我们做了一个工商银行的项目,主要就是存储大家的银行账户信息。当时一个系统接入了1024块硬盘。对没看错就是一千零二十四块。
这样的规模实际上在商业系统级别的配置还算是一个低配。
利用了这样的设备接入硬盘。
这种设备叫做磁盘阵列柜,通过scsi卡或者scsi光纤通道卡和计算机连接,我们当时做的项目利用的是scsi卡,scsi卡可以有雏菊链连接,挂了慢慢的四个机柜的阵列柜。
不过当时的硬盘容量很小,只有73GB而已也就比现在的一个中等容量sd卡大一些。但要说明的问题就是计算机上接入硬盘的数量实际上是没有什么上限的。
我的机器目前就安装了14个硬盘。
这个不太懂,好像最多只能装23个,否则WINDOWS无法识别,因为WINDOWS识别硬盘是从C盘开始的,从C到Z共24个盘符,这中间还要分给光驱一个盘符位。所以只有23个盘符位可占。再多了系统就无法识别盘符。
一块硬盘可以分出几个区,但是两块硬盘绝对不能并成一个区。理论上能带那么多,但是实际上带动硬盘靠处理器,处理器性能上不去也不行。还有供电能力问题,散热问题。一般来说,一台电脑除了自身带的硬盘外,外插的USB接口插满外接硬盘,应该没有多大问题。还有,硬盘内存大小也影响处理器速度。举例:有五个外接USB接口,每个接口插一个1GB的U盘和每个插口插一个1TB的外接硬盘。处理器的工作量绝对不一样。
硬盘数量应该可以说是没限制,因为现在普遍的64位系统用的几乎都是GPT格式的硬盘,GPT只对最大卷做了限制即18EB(1EB=1024PB,1PB=1024TB)但是现在windows限制了最大为256TB,所以对磁盘数量没限制,限制的只是最大容量,因为通过磁盘阵列创建的磁盘分区几乎不受磁盘容量与数量限制。希望能帮到你。
笔记本电脑还是台式电脑啊?如果笔记本的话,那就只能装一个硬盘,但是台式电脑一般可以安装4个硬盘,不过要注意,4个硬盘里只有一个可以在里面安装系统,负责是无法开机的。
电脑能接多少硬盘,就好比一个 汽车 能有多少座位,这个形象毕竟好理解,请问一台车能有多少个座位,答案肯定是要多少有多少,关键看平台,对,平台很重要,小轿车相当于笔记本,标配1个硬盘,可以扩展至2-3个硬盘,台式机标配也是一个,但是随着固态硬盘的高速发展,大家已经不满足一个硬盘了,现在普遍2个硬盘,至多嘛,那就看个人需要了,还有就是主板和电源的参数,主板接口要多,才可以有更多接口去接硬盘,同时需要有更多的电源插口给予供电,所以说电脑到底能接多少个硬盘是一层窗户纸,你想要多少看平台即可,服务器一般都是4个起呢。
机箱内部十几个顶天,如果全用2.5,加上PCIE扩展,几十个也行,一光驱位可安6个2.5盘。如果是说外部,那就无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