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硬盘增量锁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硬盘增量锁

发布时间: 2022-10-16 23:31:31

㈠ 如何给电脑硬盘上锁比如我想不让别人打开D、E盘。

以下用Windows7系统电脑为例,给大家演示一下。

1、首先点击电脑桌面中的计算机。

㈡ 如何解开笔记本硬盘锁

找专业解锁人员或是数据恢复人员用工具解锁吧,有工具很简单的。一般软件很难解锁,因为密码已经已经锁到硬盘或磁道中了。。。在专业就回答不上来了

㈢ 怎样把电脑里的C盘上锁

假设你的系统是winxp的话:
其实现步骤:

1,打开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然后把简单的文件共享不要钩上。
2.右击c盘,属性--安全--把完全控制的权限设为拒绝就可以了,保证可以实现!你现在双击C盘就进不去了,也下载不了东西进去了!


假设你的系统是win7系统的话:

运行里输入gpedit.msc

㈣ 怎样给移动硬盘加锁

1、首先将移动硬盘或者U盘插入电脑的USB接口。然后打开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器,即打开我的电脑。在你的移动硬盘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启用bitlocker。如图所示;

㈤ 硬盘被加锁,怎么办才行

厂家说忘记密码无药可9 叫厂家去死
现在是看你要不要里面的资料,如果要,那就麻烦了,,外面有破解硬盘密码的,如果要资料会很贵,至于要多少,他们会先帮你解密,然后他们看你里面的资料有多重要来收费.最高有收过几拾W的.
如果你不要里面的资料,那就简单了,他们会看你的硬盘多大来收费.我上次一个40G的硬盘去解,收了我30元(广州)

㈥ 怎样解除硬盘锁

解除硬盘锁方法如下:

1、有被加密的硬盘上会有一个锁的图标,如图所示:

㈦ 数据恢复急!!!!!!!!!!!!

本人一向认为单纯为了维修而维修的硬盘维修实在没有太大意义,除非是那些一门心思要当二手商人的批发和零售商(不过请不要受到我主观观念的影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硬盘的用途,对是否值得维修独立作出判断)。毕竟,硬盘维修的“维修”跟普通意义上的维修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我们坏了一块主板,经检查发现是一个三极管烧了,我们可以更换一个新的三极管,这样,这个三极管仍然可以实现原来三极管的功能,主板没有受任何影响,坏的地方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可以说——这块主板修好了。但是硬盘不一样,所谓的“维修”,只是把盘片上的坏道、硬盘内部的缺陷等等问题掩盖起来,不让硬盘的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发觉而已,那些缺陷仍然实实在在地躺在硬盘里面,成为随时可以再爆发的定时炸弹。

因此,单纯的维修,只能使硬盘暂时恢复可用性,我认为意义不大。而如果维修是为了让硬盘可以暂时使用,使用户可以重新读取盘里面的数据并备份到其他地方,那么这应该是值得的,毕竟用户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无价的。

(PS:比较讽刺的是,当一些二手商通过简单地隐藏分区来隐藏坏道的时候,不少硬盘维修商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人是利用了部分消费者的无知来坑人,是奸商;而他们才是真正的维修,所以他们的工作是如何复杂、技术要求如何高,他们人是如何正直等等。现在,我们发现原来他们也只不过是把缺陷藏起来而已,只不过藏得非常隐蔽,让人无从发现,不知道他们现在应该如何自处?还是说奸商如果能不让人发现,就可以摇身一变变得不奸了?我觉得至少那些隐藏分区的人还算比较正直,因为他们毕竟还为消费者保留了发现作假的权利。在这方面,我接触过一个硬盘维修商,他是PC-3000在南方新增加的一个国内代理,这人算是比较坦白的,能够明确告诉客户硬盘修复后和原盘的差别,让客户自己决定是否维修。这在硬盘维修界中算是另类了。)

数据恢复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对于一些具体的理论、还原算法、涉及的仪器和具体操作的细节,都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不能详细作出描述。这里只能根据需要,尽量完整地让大家对数据恢复有一个大概的整体印象就已经足够了。数据恢复可以分为纯软件的恢复和软硬件结合的恢复。

硬盘内部是有一定的校验公式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的,根据每一个扇区内数据的内容、扇区的伺服信息,再根据一定的校验公式经过运算,会产生一个唯一的校验和,这个值每一个扇区都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扇区储存不同数据的时候校验和固然不一样,不同的扇区储存相同的数据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校验和(SCSI硬盘在这方面的机制会更加完善)。数据恢复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原理,通过逆向运算,在某一方面的信息因为错误操作而丢失或者被改变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根据其余的原始信息,把数据尽可能完整地还原出来。

其实在实际操作中,删除文件、重新分区并快速格式化(format不要加U参数)、快速低格、重整硬盘缺陷列表等等,都不会把数据从物理扇区中实际抹去。删除文件只是把文件的地址信息在列表中抹去,而文件的数据本身还是在原来的地方静静躺着,除非拷贝新的数据进去那些扇区,才会把原来的数据真正抹去。重新分区和快速格式化只不过是重新构造新的分区表和扇区信息,同样不会影响原来的数据在扇区中的物理存在,直到有新的数据去覆盖他们为止。

快速低格一般只有原厂的DM才可以实现,是用DM软件快速重写盘面、磁头、柱面、扇区等等初始化信息,仍然不会把数据从原来的扇区中抹去。重整硬盘缺陷列表也只不过是把新的缺陷扇区加入到G列表或者P列表中去,对于那些本来储存在缺陷扇区中的数据那是没有办法了,因为扇区已经出现物理损坏,即使不加入缺陷列表,也很难恢复;但对于其他数据,其实还是没有实质性影响的。

对这样的硬盘进行数据恢复,算是数据恢复里面比较简单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在错误操作出现后,不要再对硬盘作任何自己都不知道目的的无意义操作和不要再往硬盘里面写入任何东西。

恢复这种硬盘的数据,可以通过纯粹的软件操作来完成。目前大家能够找到的数据恢复软件还是非常多的,大致有EasyRecovery、Recover、Lost&Found、FinalData、Disk Recover等等,还有其他很多,就不逐一列举了。这些软件有的在DOS模式下面运行,有的可以在Windows模式下面运行,甚至可以在NT/2000下面运行,处理NTFS格式分区里面丢失的数据。

对于误删除、错误格式化,但又没有用其他数据覆盖这些形式的数据恢复,上面说的这些软件还是有相当好的效果的。当然,如果让一个菜鸟和一个老鸟来运用这些软件的话,恢复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要提高数据恢复的成功率,关键是要掌握每一个软件的特性和每一个操作的参数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配合使用,这是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才可以做到的。目前国内的数据恢复公司对这种级数的数据恢复报价是每个硬盘350~1000元人民币。

(被认为是数据恢复至尊的FinalData)

(EasyRecovery操作界面)

纯粹软件的恢复当然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前提条件是必须要硬盘还能够正常使用才行。因此,对于一些有轻微缺陷的硬盘,稍微修理一下,让硬盘可以正常使用后,再进行软件的数据恢复是明智的,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数据恢复成本。毕竟,对于那些无论如何不能动的硬盘,软件是无能为力的,这时候就需要使用成本比较高的软硬件结合的恢复方式。

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数据恢复方式,关键在于恢复用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都需要放置在超净无尘工作间里面,而且这些设备内部的工作台也是级别非常高的超净空间。这些设备的恢复原理也是大同小异,都是把硬盘拆开,把磁盘放进机器的超净工作台上,然后用激光束对盘片表面进行扫描,因为盘面上的磁信号其实是数字信号(0和1),所以相应地,反映到激光束发射的信号上也是不同的。

这些仪器就是通过这样的扫描,一丝不漏地把整个硬盘的原始信号记录在仪器附带的电脑里面,然后再通过专门的软件分析来进行数据恢复。可以说,这种设备的数据恢复率是相当惊人的,即使是位于物理坏道上面的数据,由于多种信息的缺失而无法找出准确的数据值,也可以通过大量的运算,在多种可能的数据值之间进行逐一代入,结合其他相关扇区的数据信息,进行逻辑合理性校验,从而找出逻辑上最符合的真值。

对于上面说到的设备和方式,目前国内拥有数据恢复设备,能够做到软硬结合的恢复方式的公司,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暂时只有两家,分别位于北京和广东(资料有效期是今年4月,或许还有别的公司说自己有这样的设备,不过我觉得炒作的可能性比我漏查的可能性要大)。现在很多数据恢复公司都吹嘘说他们有多先进的设备,多高超的技术,但其实多半都是停留在纯软件级别的恢复而已。

真的碰到难缠的盘,他们会快递到这两地的公司,让他们去用机器恢复,而这两家公司也认可这样的操作方式,因为这样他们就不需要花费打广告的钱,也保证了机器能够有足够的工作负荷,缩短投资回收期。这样级别的数据恢复,目前国内市场价格大约是每个硬盘3000~5000人民币甚至更多。当然,那两家公司接收从其他数据恢复公司转手过来的硬盘的时候,收的是行内批发价,这中间大概有数百到一千元左右的差价,当然是让那些数据恢复公司当仁不让当作中介费吃掉了。

不过这仍旧不是数据恢复的终极方式。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数据没有被覆盖。对于已经被覆盖的数据、完全低格、全盘清零、强磁场破坏的硬盘,仍然有最终极的数据恢复方式,老美管这个叫“深层信号还原”。具体的原理比较复杂,但是可以通过一个相关的例子来说明。譬如一个人开车撞了人,跑掉了,为了逃避公安的侦查,他把汽车撞过凹陷的地方重新鼓起拉直,并喷上了新的油漆。那么,这样处理过的车子,在肉眼的观察下是看不出碰撞过的痕迹的。

但是鉴证科的人只需要用弧光灯照射汽车,戴上专门的偏光镜去看,碰撞过的痕迹就马上一目了然。“深层信号还原”应用了与此类似的原理。从硬盘磁头的角度来看,同样的数据,拷贝进原来没有数据的新盘和拷贝进旧盘去覆盖掉原有数据,是没有分别的,因为这时候磁头所读取到的数字信号都是一样的。

但是对于磁介质晶体来说,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以前的数据虽然被覆盖了,但在介质的深层,仍然会留存着原有数据的“残影”,通过使用不同波长、不同强度的射线对这个晶体进行照射,可以产生不同的反射、折射和衍射信号,这就是说,用这些设备发出不同的射线去照射磁盘盘面,然后通过分析各种反射、折射和衍射信号,就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在不同深度下这个磁介质晶体的残影。

根据目前的资料,大概可以观察到4~5层,也就是说,即使一个数据被不同的其他数据重复覆盖4次,仍然有被“深层信号还原”设备读出来的可能性。当然,这样的操作成本无疑是非常高的,也只能用在国家安全级别的用途上,目前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几个国家可以拥有这样的技术,只有极少数规模庞大的计算机公司和不计成本的政府机关能拥有这样级别的数据恢复设备,而且主要都是由美国人掌握。

看到这里,不知道我们的读者会有什么感想。在数据恢复领域,别人很早就已经能达到这样的技术高度了,而且现在,所有实质意义上的硬盘公司也全部都是别人的,但他们并没有大大咧咧到处炫耀。相反,我们国内的一些技术人员,数据恢复软件水平离日本还有十万八千里(被认为是“数据恢复软件之王”的FinalData是日本的产品),更不要说美国了;连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硬盘厂家都没有,算是小半桶水都不到了,但是摇晃起来倒是咣咣咣咣震天响。

譬如某个南方的数据恢复公司设计了一个数据恢复软件(他们保密得很,我只看到了界面,没有真正看过工作方式和源码,不知道是不是“Banana软件”【注】,暂且算是他们设计的吧),10月23号的时候做了一次演示,把一个被PC-3000清空了缺陷列表的硬盘数据恢复出来,就认为效果很好了。

可是,这本来就只是一个数据恢复软件应该做到的事情,国外的产品可以做到比这个更多,实在没有什么好炒作的。还有国内一个硬盘维修企业出了一个称为“国防版”的硬盘数据操作软件,但通过一些朋友在内部渠道了解过以后,不禁觉得有点失望——如果中国现在的国防级别软件也只能达到这个水平的话,未免太让人心灰意冷了吧。衷心希望这个“国防版”只是一句广告词而已。

[注]:Banana——香蕉。老美专指那些在美国出生的华裔,他们有中国人的黄皮肤,但是骨子里接受的却是美国白人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用香蕉来比喻,取其“黄皮白心”之义。

现在,有一些中国的软件公司,他们好一点的,购买外国软件的核心算法和引擎自己重新开发,但是付了2年的使用许可费,第3、4年照样使用;差一点的,反汇编出外国软件的算法、流程和指令,自己编写一个同类软件;或者再恶劣一点,只是对外国的软件进行脱壳,只是换上自己写的一个中文界面,就堂而皇之地拿出来卖,美其名曰“民族软件”。

对于这些软件,国外程序员比较无奈地,其中比较有幽默感的人就把这些软件统称“Banana软件”。这类软件在国内是令人难以置信地超大量存在,无论出品自大公司小公司,你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几乎毫无例外地有着“香蕉”的影子。

几种硬盘问题的菜鸟处理方法

相信很多读者都会对这个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非常不好写。毕竟,绝大部分读者都不是专家,一些在操作中被我们认为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别人却未必能很好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对于这样的问题,确实也不方便说得太多太详细,于是,就写成了下面这部分不伦不类的文字。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通过在这里的一些描述,让绝大部分使用者都可以自如地解决一些比较常见、而且大家也比较关心的硬盘问题。这样,大家在碰到一些常见问题的时候就不需要出去找那些搞硬盘维修的,让人狠宰了。其实,很多常见硬盘问题的处理方法在网上都登得滥了,非常容易找到一大堆解决的方法,因此这里不打算对一些网上有详细说明,而且可操作性很高的硬盘问题处理方法作描述。

我这里想要说的,是一些也比较容易碰到,但是网上的说明却都是那些枪手们你抄我抄大家抄,毫无可操作性甚至根本不符合逻辑的那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不过我必须提醒大家,既然我说的这些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那你也别指望有太高的成功率,现代硬盘的结构和运行机理已经远比从前复杂很多很多了,我不可能每一个牌子每一个型号的硬盘都那样去试,这些方法的原理都是符合现代硬盘的结构和控制、运行机制的,但是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看操作者是否能够对硬盘故障的原因作出正确把握并能否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工具软件。

1.硬盘分区表损毁

造成这个问题的最通常原因,是在电脑使用过程中突然停电。如果电脑在进行磁盘整理或者其他需要大量磁盘读写过程的操作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停电有很大可能会产生这种错误。大家不要认为这是很初级的硬盘问题,设身处地想一下,要是一些老鸟自己碰到这个问题,也会彷徨一下子的。问题主要是如果不需要数据的话,那么这个根本就不算是一个硬盘问题,只要重新分区格式化就搞定了;但是,如果里面有比较重要的数据的话怎么办?

或者你比较懒,不想重装系统,能不能在保存系统和数据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呢?对于这个要求,网上很多文章的介绍是用DiskMan这个软件去自动修复分区表。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方法倒是有点过于傻瓜化了,想靠软件去自动修复分区表,靠的其实是软件的算法,但是算法是死的,人却是活的,每个人自己硬盘的分区都不可能一样。

跟据实际的操作证实,这样的恢复方法大概只有90%的修复率,就是说,能100%完全修复分区表的机会并不是很高。不过用DiskMan这个软件,主分区的恢复倒是一般不成问题,只要你的主分区恢复了,系统可以启动了,剩下的不能恢复的分区里面的数据可以试着用FinalData来恢复,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可以完全恢复过来。这个方法最大的优势是DiskMan支持的文件格式非常多,所以即使在NTFS、EXT等等其他格式的分区里,也能比较有效地恢复分区表。

(DiskMan界面)

不过,如果你的硬盘是FAT或者FAT32的话,我觉得上面的方法还是太复杂了,而且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两个软件的算法上面,没有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太浪费人力资源了^_^。估计绝大部分人对自己用的计算机里面的硬盘分区大小还是心中有数的吧,如果能记得每一个分区的大小,这样就可以了。

你原来用什么软件分区的,现在还是用它,一摸一样按照原来每个分区的大小重新分区,不过记住不要格式化。不要格式化这个非常关键,有一些分区软件如Partition Magic等等,通常在默认情况下都是分区连格式化的,在设置里面取消分区连格式化的选项。

重新分区之后,用软盘、光盘启动或者把这块硬盘接到另外一台计算机上面,运行NDD(Norton Disk Doctor,不要告诉我你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执行扫描,很快,它就会发现硬盘分区错误和一些很专业的“莫名其妙”看不懂的错误,不知道说什么也没关系,接下来当然是修复这些问题啦。全部修复完以后,重新启动,你会惊奇地发现整个硬盘又已经可读了,所有分区跟原来都一模一样,所有原来的文件也完好无损,一个字节也没有少。

这种方法的恢复成功率非常高,过程非常傻瓜但是又可以调动大家主观能动性。不需要运行专门的数据恢复软件,又能让大家真正去动手,使菜鸟也能拥有妙手回春的满足感,特能满足人们的虚荣心,哈哈。当然,最保险的办法还是在软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上备份一个分区表,这样可以令硬盘的安全系数得到大大提高。

(Norton Disk Doctor的DOS版界面)

2.硬盘逻辑锁

网上对于解除硬盘逻辑锁方法的文章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仔细看了,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每一篇都大同小异。其实,硬盘逻辑锁大体上可以分成逻辑死循环和增量偏移两种方式。再复杂的方式如全盘算法加密等等就不是普通的用户可以解决的了,因此这里也就不提也罢。

逻辑死循环也有很多种,从比较简单的0-1扇区死循环到比较烦人的C-D分区死循环,无非都是在分区表上作文章,人为地造成分区表的逻辑错误,使硬盘在启动的时候陷入死循环而不能启动,必须经过一些验证手段才能重新得到正确的分区表信息。

网上很多文章都长篇大论,介绍了通过PCTools、DE(Disk Editor)甚至Debug命令来恢复的方法,这些恢复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不过都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因为他们都忽略了,在他们长篇大论的时候,用户硬盘里面的磁头还在0-1扇区或者C-D分区之间不断地作往复运动。

硬盘都启动不起来,还怎么去读取分区表信息?怎么把正确的信息写进去?磁头是没空做这个事情了,不知道他们是打算用铅笔写还是用圆珠笔写?

0-1扇区死循环还比较简单,软盘启动、光驱启动或者把硬盘挂在别的机器上还是可以动起来的,而如果是恼人的C-D分区死循环,则不论是软盘启动、光驱启动还是把硬盘挂在别的机器上,都不能启动机器。可笑的是,破除这个死循环的方法也是无比地简单,因为这种方式的逻辑锁其实是利用了MS-DOS里面IO.SYS的漏洞。

IO.SYS文件是输入输出管理文件(Input and Output),它包含LOADER、IO1、IO2、IO3四个模块,其中IO1中包含有一个很关键的程序SysInt_I,它在启动中很固执,非要去读分区表,而且不把分区表读完誓不罢休。如果碰上分区表是循环的,它就只有死机了。

同时, DOS为了获得硬盘使用权必须读分区表参数,而且DOS还约定驱动器号不能超过26,这是系统的设计者没有考虑到此等循环分区表的严重后果,这就是MS-DOS的脆弱性和不完备性。回过头来,如果不想陷入这样的逻辑死循环,只要不使用微软基于DOS(从DOS3.0到Windows Me)的操作系统就可以了。

有很多系统可供选择:如PC-DOS 、DR-DOS、ROM-DOS等(建议大家去看看新DOS时代,里面有很多很有用的DOS方面的信息:http://newdos.yginfo.net/dosmain.htm),另外,微软的NT/2000/XP系列也是可以的。硬盘动起来后,大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不过我始终还是推荐大家用原厂的DM,毕竟是原厂的东西,对自己牌子的硬盘操作总是比较有把握的,而且,那些PCTools之类因为比较老,对FAT32、NTFS以及大硬盘等等的操作总有一些问题。

也有热心的人把恢复正常分区表的指令编写成一个小程序,叫Unlock.com(有很多不同的人编写的不同版本,大家可以挑一些日期比较近的,太古老十八代的东西就不要用了),大家可以试用一下,效果还是有的。

现在,一家叫Acronis的公司也来凑热闹,发布了一个叫AcronisUnlock的小程序,运行它可以创建一张软盘,用来为硬盘解锁。毕竟是一个商业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作用谁敢拿出来?试了一下,虽然不是能治百病,但对一般的硬盘锁还是很有效的。

(Seagate的原厂DM)

增量偏移法当初其实不是用来制造逻辑锁,而是用来制作硬盘保护卡的,联想的“宙斯盾”和捷波的“恢复精灵”等硬盘保护软件也是采用了相似的技术。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在硬盘里面划出一个特别的区域,把整个硬盘的所有写入全部操作映射到这个区域中,这样,原来设置了受保护的系统和数据区域就不会受到新增加的写入信息的影响,甚至是文件的修改,其实也是映射到特定区域的操作。

因此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崩溃,只要一个按钮,就可以把原来受到保护的系统和数据恢复过来。不过对硬盘的保护好是好了,但如果换了一块主板,或者主板、保护卡坏了,要处理这个硬盘也真的十分头痛。因为上面说的方法对这个硬盘已经没有用了,你通过软件从硬盘里面读出硬盘分区表的数据,然后修改、写进去,可惜,这些正确的信息并没有真正写入分区表,而是都映射到那个特殊的区域去了,硬盘仍然不行。

这样的硬盘,无论做重新分区、格式化甚至低格,完了你还是发现里面的数据纹丝不动。如果你运气好,知道硬盘是被“宙斯盾”或“恢复精灵”,又或者是什么其他硬盘保护卡保护过的,那么你只要找到相应的主板或硬盘卡,执行一次卸载过程就可以了;如果运气不好,不知道,那么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经过一些实践,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除。找一块没有“宙斯盾”或者“恢复精灵”主板的机器,把这个硬盘作为从盘挂上,COMS设置里面把这个硬盘设成None(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就已经能够解除映射信息对BIOS的欺骗,恢复软件对硬盘的实模式操作),然后运行fdisk /mbr,应该就可以恢复这个硬盘了。

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干脆不要用微软的系统。在PC-DOS或者ROM-DOS下面运行原厂DM,把硬盘内部现有的分区表信息不管对错,全部推倒,重新使用该硬盘的默认盘面、磁头、柱面、扇区信息进行快速初始化并按照原来的分区大小和方式重新分区。

如果阁下对数据的完整性十分在意,不想丢掉数据,那么完了以后试着用FinalData、EasyRecovery之类的软件吧,只能祝你好运(对这些数据恢复软件运用越纯熟,了解越多,数据恢复的成功率越高,建议大家平时有事没事多试试,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嘛)。

要解决被增量偏移这种方法锁了的硬盘真的比较麻烦,就算非常有经验的人,恢复的成功率也是不高的。现在,我对“宙斯盾”和“恢复精灵”开始有点莫名地憎恨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想,呵呵。

3.零磁道损坏

这样的文章网上太多太多了,遗憾的是很多都是几百年前的资料,都是在网上你抄我我抄你的。要命的是根据他们所说的用DE或者PCTools将硬盘的起始扇区从0面0柱1扇区改为0面1柱1扇区的方法,却根本没有一个人真正修好过零磁道。

想来,大概是写这些文章的人自己也没有零磁道损坏的硬盘,没有真正看到过这样的硬盘是不是真的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还可以动起来;或者,就是把修复软盘零磁道损坏的方法照样套在硬盘上去了。硬盘和软盘的结构和机制区别非常大,特别是现代硬盘,已经完全没有软盘原理的影子了。

零磁道损坏分为物理零磁道损坏和逻辑零磁道损坏。逻辑零磁道其实就是引导扇区(请注意,不是网上众多文章所说的主引导扇区,主引导扇区坏了的话是神仙也难救的),物理零磁道是主引导扇区。在老式的老爷硬盘里面,主引导扇区的信息通常是做在硬盘的Firmware上面的,所以硬盘没有物理零和逻辑零的区别,主引导扇区和引导扇区的称呼没有任何区别,其实都是指逻辑零。

而现代硬盘,初始化信息的起点就是硬盘的物理零,如果物理零损坏了的话,硬盘根本无法完成初始化过程,通过软件方法根本没有成功恢复的可能性。通常,现代的硬盘启动的过程是这样的,通电后,磁头接收到从硬盘控制芯片上传来的第一个启动指令,然后开始读主引导扇区(物理零)的初始信息,确定硬盘保留区的位置,然后读硬盘保留区,确定缺陷列表、调入校验算法公式、读入内部操作指令等等。所有这些完成了,硬盘才算完成了初始化,正式进入工作状态。然后,硬盘开始读取引导扇区(逻辑零),确定硬盘的起点和分区表位置,读入分区表等等。

从这个过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逻辑零磁道损坏的硬盘还是可以完成整个初始化过程,被系统认出来的,因此,也就存在着被软件修复的可能性。就不要用什么DE和PCTools了,这些都是很老的软件,基于老式硬盘的CHS结构体系以及相应的3D寻址方式,跟现代硬盘的模块化结构和线性寻址方式是有很大差距的。

按照网上文章的说明修改以后,对现代硬盘根本不会起作用,不信的话大家可以自己试一下(也会有起作用的时候,但那必须是你的主板BIOS里面有3D寻址-线性寻址翻译模块,并且恰好能够支持你想要修的那个硬盘,不过你要是觉得可以碰上这样的可能性的话,我劝你不如去买彩票算了)。

用一个原厂的DM吧,DM用的人多了,但是我可以说估计没有几个人会有这个好奇心把里面所有的选项和功能都试一遍的。某些厂商的DM里面有一个项目,叫“高级选项”,进入后,选“自定义”选项,有一个项目的选项中,它会首先问你是否愿意按照硬盘参数默认的磁头、柱面和扇区参数来对硬盘分区和格式化,既然你的硬盘逻辑零磁道坏了,当然是选择“否”,然后DM会让你自己输入相应的磁头、柱面和扇区信息,这时候你应该知道如何做了吧?

如果不幸你的硬盘品牌的相应DM没有这样的选项和功能,那么就试试用Acronis DiskEditor吧(要在Windows 2000/XP下面运行),试着用这个最新最强的扇区编辑软件封闭硬盘的逻辑零磁道,也可以达到相似的效果。不过无论是DM还是Acronis DiskEditor,这样的操作因为受到很多其他条件的约束,先决条件是必须能把硬盘认出来并且能够进行实模式操作,否则成功率不会高。而且对普通用户来说这些操作还是比较复杂,要多试几遍,多研究几次才可以提高成功率。

(Acronis DiskEditor)

对于物理零损坏,根据上面的硬盘初始化过程,我们可以知道,这样的硬盘根本连初始化都不能开始进行,无论什么系统什么软件都不可能对它进行操作,真正的软硬不吃。不过,这么久以来,我还没有真正碰到过物理零损坏的硬盘,所以也不知道像PC-3000这样的软件有没有这个能力修复。

比较能确定的方法只能是回原厂用机器设备重新扫描定位,重写伺服信息,然

㈧ 什么是硬盘锁如何解开

解除硬盘逻辑锁的方法!
“硬盘逻辑锁”是一种很常见的恶作剧手段。中了逻辑锁之后,无论使用什么设 备都不能正常引导系统,甚至是软盘、光驱、挂双硬盘都一样没有任何作用。 “逻辑 锁”的上锁原理:计算机在引导DOS系统时将会搜索所有逻辑盘的顺序, 当DOS被引导时,首先要去找主引导扇区的分区表信息,然后查找各扩展分区的逻辑盘。 “逻辑锁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导分区记录,将扩展分区的第一个逻辑盘指向自己,使得DOS在启动时查找到第一个逻辑盘后,查找下个逻辑盘总是找到自己,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死循环。给“逻辑锁”解锁比较容易的方法是“热拔插”硬盘电源。 就是在当系统启动时,先不给被锁的硬盘加电,启动完成后再给硬盘“热插”上电源线, 这样系统就可以正常控制硬盘了。为了降低危险程度,碰到“逻辑锁”后, 大家最好依照下面两种比较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处理。
★UltraEdit★ 首先准备一张启动盘, 然后在其他正常的机器上使用二进制编辑工具(推荐UltraEdit)修改软盘上的IO.SYS文件(修改前记住先将该文件的属性改为正常),具体是在这个文件里面搜索第一个“55AA”字符串, 找到以后修改为任何其他数值即可。用这张修改过的系统软盘你就可以顺利地带着被锁的硬盘启动了。 不过这时由于该硬盘正常的分区表已经被破坏,你无法用“Fdisk”来删除和修改分区。
★DM★ 因为DM是不依赖于主板BIOS来识别硬盘的硬盘工具,就算在主板BIOS中将硬盘设为“NONE”,DM也可识别硬盘并进行分区和格式化等操作, 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DM软件为硬盘解锁。首先将DM拷到一张系统盘上,接上被锁硬盘后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将所有IDE接口设为“NONE”并保存后退出,然后用软盘启动系统,系统即可“带锁”启动,因为此时系统根本就等于没有硬盘。启动后运行DM, 你会发现DM
可以识别出硬盘,选中该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就可以了。

㈨ 谁能告诉我“硬盘锁”的工作原理,

硬盘锁.是一种逻辑锁.一般用于恶作剧的.就像你从A点到B点.然后B点转到A点.不停的转.这样硬盘就无法工作.

㈩ 推荐一个给一个硬盘加锁的工具,就是用密码访问硬盘

高强度U盘文件夹加密 9000 V5.0
是一款专门针对本地硬盘、移动硬盘(或U盘)文件夹进行加密的软件,软件采用了独到安全的加密算法,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着很多使用移动硬盘同时急需对U盘文件夹进行加密的用户,其主要功能如下:

(1)加快速移动加密:该方式对文件夹加密速度快、安全可靠性高,加密10G的资料仅需要不到3秒钟。经过加密后的文件夹可以防止复制、拷贝和删除,加密成功之后,会在该文件夹的根目录下生成一个“解密.exe”文件,当你把移动硬盘或U盘拿到其他电脑上使用时,只需要运行这个“解密.exe”文件,输入正确的密码后即可进入该文件夹操作,操作完毕退出后文件夹会自动加密。

(2)强度压缩加密:强度压缩加密相对快速移动加密而言,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把一个文件夹压缩加密成一个EXE文件,只要把该可执行文件拷贝到其他电脑,运行后输入正确的密码即可解密,安全性极高,同时不受操作系统版本的限制,可移植性好。如果你把重要机密的文件发给朋友,可以使用本功能(提示:强度压缩加密的弱点在于加密大于100M的文件夹速度慢一些,因此加密大文件夹建议使用快速移动加密)。加解密操作很简单,和快速移动加密一样,只要在以下窗口中选择“强度压缩加密”即可。

3)硬盘加密和系统安全设置:该功能可以对硬盘进行锁定保护,加上系统安全的相关设置,为你的电脑提供了双保险,解了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