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CPU处理器频率和缓存是什么
CPU频率是有外频×倍频得来的,比如说一款CPU外频133MHZ,倍频是20,那么他的频率就是2.66GHZ。倍频一般都是锁定不变的,但当初AMD超火的黑盒就是没有锁定倍频,导致很容易超频,卖的很火。
CPU的缓存就是CPU和内存之间的桥梁,比如你玩游戏,游戏的地图等资料存在内存当中,当你频繁进出同一张地图时,CPU就会记住这张地图认为这是常用的地图,那么就会把他存在CPU的缓存中,从而读取速度加快。缓存的速度比内存的速度要快上很多倍,所以缓存越大的CPU越好。就有了123级缓存。
❷ cpu,二级缓存,内存,硬盘之间的关系
没有蔑视你的意思,只是觉得这样给你解释可能会让你更能够理解:
CPU是个处理单元,其中就包括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AMD系列的还有三级缓存=====等同于你的大脑,不同的脑组织区域负责不同的东西....
二级缓存(其实你应该问缓存,而不是单单的问二级缓存)相当于你大脑的短期记忆和运算存储,比如突然闪过一串临时要用的数字,就马上记住了,用了就忘掉,或者心算得出99X99等于多少....
内存,就相当于你考试的时候用的草稿纸,放一些要用的东西,绝对不能不爽就扔了,但是没有也很要命....
硬盘,相当于你的书柜(或者什么柜子都可以),你长期存档东西的地方....
生成的数据存储的过程:CPU==》一级缓存==》二级缓存==》内存==》硬盘
读取:CPU=指令=》硬盘==》内存==》二级缓存==》一级缓存(开始运算)
了解了吧?
❸ cpu的1 2 3 级缓存是什么关系三者哪一个对CPU的性能最重要请说详细点
CPU缓存(Cache
Memory)是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内存小的多但是交换速度却比内存要快得多。缓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CPU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为CPU运算速度要比内存读写速度快很多,这样会使CPU花费很长时间等待数据到来或把数据写入内存。在缓存中的数据是内存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CPU即将访问的,当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内存直接从缓存中调用,从而加快读取速度.
1级缓存速度最快,容量最小,二级次之,三级缓存速度是三种缓存里面最慢的,也是容量最大的。
一般的CPU,比如AMD方面速龙和艺龙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三级缓存从而区分CPU的地位是高端还是低端,所以说缓存的大小也决定了CPU的定价,定位,高端的CPU都是配备大缓存的,这样就能使CPU性能更高
❹ CPU与cache有啥联系
高速缓存Cache是位于CPU和主存储器之间规模较小、存取速度快捷的静态存储器。Cache一般由高速RAM
(例如双极型存储器或静态MOs存储器)构成,采用的映射方式有直接映像方式、全相联映像和组相联映像方式。可以使程序和数据共享一个Cache,也可以按程序和数据分别设置。还可以把Cache存储器分成若干个体,采用多体N路相联映像。
Cache在CPU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借助Cache,
CPU可以以较快的速度存取静态存储器中的数据,而且系统成本上升不大。它是微机系统在不大幅度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使性能提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技术。
❺ 关于cpu的寄存器与缓存的关系
cpu中的寄存器分为好多类吧!比如通用寄存器,cs,ds,ss等等,还有ip这些专用寄存器,各有各的用处啊!cpu中的缓存是用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寄存器是必须的而缓存有大小之分,越大速度越快!
❻ cpu,二级缓存,内存,硬盘之间的关系
二级缓存是CPU里面,CPU寻找数据的时候,先在一级缓存里寻找(这个具体intel和AMD的不一样,intel里的存储的是地址,二级才是真正的数据,AMD和二级一样主要为实际数据),再到二级里寻找,找不到,最后到内存里寻找,内存又叫RAM,随便存储器,你断电后消失,随取随用,你想真正保存数据得把内存里的数据放到硬盘里保存,硬盘是可读可写的具有长期保存数据的一个容器,只要硬盘不坏,数据就会一直被保存下去,
❼ 高速缓存与CPU有什么关系
简单的说说。
在电脑的运行中,cpu处理后的数据传导给内存,但 cpu的运算速度和传导速度远超出内存。于是就有了情况,就像是在排人墙递东西,你一秒只能传递一个东西,但你前面那个人他一秒递给你10件东西,你忙得过来吗?
所以有了缓存,他有存储空间,传递速度没cpu运算的快,但是比内存快。相当于在你和他之间,加一个人,这个人把他给的东西都搂着,一件一件按比你快一点的速度递给你,你就舒服了。
高速缓存是cpu的数据传递更加流畅,平滑,提高了内存的效率。
发展到今天,cpu有 1 2 3 级缓存(相当于在你和他之间多加几个人),缓存级数越多,空间越大的cpu越好。现在的cpu的缓存大都集成在cpu中,更方便有效。
个人理解,不太书面。
❽ 计算机高速缓存与CPU和内存是什么关系
CPU负责运算,内存负责暂时存储运算所涉及的东西,高速缓存是CPU内部集成的小容量高速内存,高速缓存和内存的区别是,缓存容量极小,但是与CPU关系密切,所以传输速度比内存快得多。
❾ 高速缓存与CPU有什么关系
二级缓存又叫L2 CACHE,它是处理器内部的一些缓冲存储器,其作用跟内存一样。 它是怎么出现的呢? 要上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处理器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慢慢地,处理器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数据的速度需求就越来越高了。然而内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却很缓慢,而能高速读写数据的内存价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采用。从性能价格比的角度出发,英特尔等处理器设计生产公司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内存和大量的低速内存结合使用,共同为处理器提供数据。这样就兼顾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优。而那些高速的内存因为是处于CPU和内存之间的位置,又是临时存放数据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缓冲存储器了,简称“缓存”。它的作用就像仓库中临时堆放货物的地方一样,货物从运输车辆上放下时临时堆放在缓存区中,然后再搬到内部存储区中长时间存放。货物在这段区域中存放的时间很短,就是一个临时货场。 最初缓存只有一级,后来处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级缓存不够用了,于是就添加了二级缓存。二级缓存是比一级缓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内存,主要就是做一级缓存和内存之间数据临时交换的地方用。现在,为了适应速度更快的处理器P4EE,已经出现了三级缓存了,它的容量更大,速度相对二级缓存也要慢一些,但是比内存可快多了。 缓存的出现使得CPU处理器的运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个区域中存放的都是CPU频繁要使用的数据,所以缓存越大处理器效率就越高,同时由于缓存的物理结构比内存复杂很多,所以其成本也很高。
大量使用二级缓存带来的结果是处理器运行效率的提升和成本价格的大幅度不等比提升。举个例子,服务器上用的至强处理器和普通的P4处理器其内核基本上是一样的,就是二级缓存不同。至强的二级缓存是2MB~16MB,P4的二级缓存是512KB,于是最便宜的至强也比最贵的P4贵,原因就在二级缓存不同。
即L2 Cache。由于L1级高速缓存容量的限制,为了再次提高CPU的运算速度,在CPU外部放置一高速存储器,即二级缓存。工作主频比较灵活,可与CPU同频,也可不同。CPU在读取数据时,先在L1中寻找,再从L2寻找,然后是内存,在后是外存储器。所以L2对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CPU缓存(Cache Memory)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内存小但交换速度快。在缓存中的数据是内存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CPU即将访问的,当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内存直接从缓存中调用,从而加快读取速度。由此可见,在CPU中加入缓存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这样整个内存储器(缓存+内存)就变成了既有缓存的高速度,又有内存的大容量的存储系统了。缓存对CPU的性能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CPU的数据交换顺序和CPU与缓存间的带宽引起的。
缓存的工作原理是当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
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CPU读取缓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数CPU可达90%左右),也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都在缓存中,只有大约10%需要从内存读取。这大大节省了CPU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CPU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总的来说,CPU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缓存后内存。
最早先的CPU缓存是个整体的,而且容量很低,英特尔公司从Pentium时代开始把缓存进行了分类。当时集成在CPU内核中的缓存已不足以满足CPU的需求,而制造工艺上的限制又不能大幅度提高缓存的容量。因此出现了集成在与CPU同一块电路板上或主板上的缓存,此时就把 CPU内核集成的缓存称为一级缓存,而外部的称为二级缓存。一级缓存中还分数据缓存(Data Cache,D-Cache)和指令缓存(Instruction Cache,I-Cache)。二者分别用来存放数据和执行这些数据的指令,而且两者可以同时被CPU访问,减少了争用Cache所造成的冲突,提高了处理器效能。英特尔公司在推出Pentium 4处理器时,用新增的一种一级追踪缓存替代指令缓存,容量为12KμOps,表示能存储12K条微指令。
随着CPU制造工艺的发展,二级缓存也能轻易的集成在CPU内核中,容量也在逐年提升。现在再用集成在CPU内部与否来定义一、二级缓存,已不确切。而且随着二级缓存被集成入CPU内核中,以往二级缓存与CPU大差距分频的情况也被改变,此时其以相同于主频的速度工作,可以为CPU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
二级缓存是CPU性能表现的关键之一,在CPU核心不变化的情况下,增加二级缓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而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级缓存上有差异,由此可见二级缓存对于CPU的重要性。
CPU在缓存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被称为命中,当缓存中没有CPU所需的数据时(这时称为未命中),CPU才访问内存。从理论上讲,在一颗拥有二级缓存的CPU中,读取一级缓存的命中率为80%。也就是说CPU一级缓存中找到的有用数据占数据总量的80%,剩下的20%从二级缓存中读取。由于不能准确预测将要执行的数据,读取二级缓存的命中率也在80%左右(从二级缓存读到有用的数据占总数据的16%)。那么还有的数据就不得不从内存调用,但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小的比例了。目前的较高端的CPU中,还会带有三级缓存,它是为读取二级缓存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缓存,在拥有三级缓存的CPU中,只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这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为了保证CPU访问时有较高的命中率,缓存中的内容应该按一定的算法替换。一种较常用的算法是“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算法),它是将最近一段时间内最少被访问过的行淘汰出局。因此需要为每行设置一个计数器,LRU算法是把命中行的计数器清零,其他各行计数器加1。当需要替换时淘汰行计数器计数值最大的数据行出局。这是一种高效、科学的算法,其计数器清零过程可以把一些频繁调用后再不需要的数据淘汰出缓存,提高缓存的利用率。
CPU产品中,一级缓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间,二级缓存的容量则分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级缓存容量各产品之间相差不大,而二级缓存容量则是提高CPU性能的关键。二级缓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制造工艺所决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导致CPU内部晶体管数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积上集成更大的缓存,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就越高
缓存(Cache)大小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结构与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简单地讲,缓存就是用来存储一些常用或即将用到的数据或指令,当需要这些数据或指令的时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这样比到内存甚至硬盘中读取要快得多,能够大幅度提升CPU的处理速度。
所谓处理器缓存,通常指的是二级高速缓存,或外部高速缓存。即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位于CPU和主存储器DRAM(Dynamic RAM)之间的规模较小的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通常由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组成。用来存放那些被CPU频繁使用的数据,以便使CPU不必依赖于速度较慢的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L2高速缓存一直都属于速度极快而价格也相当昂贵的一类内存,称为SRAM(静态RAM),SRAM(Static RAM)是静态存储器的英文缩写。由于SRAM采用了与制作CPU相同的半导体工艺,因此与动态存储器DRAM比较,SRAM的存取速度快,但体积较大,价格很高。
处理器缓存的基本思想是用少量的SRAM作为CPU与DRAM存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即Cache系统。80486以及更高档微处理器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处理器芯片内集成了SRAM作为Cache,由于这些Cache装在芯片内,因此称为片内Cache。486芯片内Cache的容量通常为8K。高档芯片如Pentium为16KB,Power PC可达32KB。Pentium微处理器进一步改进片内Cache,采用数据和双通道Cache技术,相对而言,片内Cache的容量不大,但是非常灵活、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微处理器的性能。片内Cache也称为一级Cache。由于486,586等高档处理器的时钟频率很高,一旦出现一级Cache未命中的情况,性能将明显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的办法是在处理器芯片之外再加Cache,称为二级Cache。二级Cache实际上是CPU和主存之间的真正缓冲。由于系统板上的响应时间远低于CPU的速度,如果没有二级Cache就不可能达到486,586等高档处理器的理想速度。二级Cache的容量通常应比一级Cache大一个数量级以上。在系统设置中,常要求用户确定二级Cache是否安装及尺寸大小等。二级Cache的大小一般为128KB、256KB或512KB。在486以上档次的微机中,普遍采用256KB或512KB同步Cache。所谓同步是指Cache和CPU采用了相同的时钟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相对于异步Cache,性能可提高30%以上。
目前,PC及其服务器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CPU主频越做越高,系统架构越做越先进,而主存DRAM的结构和存取时间改进较慢。因此,缓存(Cache)技术愈显重要,在PC系统中Cache越做越大。广大用户已把Cache做为评价和选购PC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
现在的CPU普遍有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一般来说,一级缓存的数量比较少,而二级企业缓存的数量一般比一级缓存大几倍。为什么要缓存呢,这主要是CPU厂家为了提高CPU的使用效率。因为,随着CPU的速度的快速发展,目前的CPU速度已经达到一个令人惊讶的速度,据个例子来说,一个奔腾3-1G的CPU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能够完成10亿次二进制计算,而一个奔腾4-3G则意味着每秒钟能够完成30亿次二进制运算。当然由于CPU还要介入浮点数据转换和介入控制主板上的其他设备资源,实际真正用于数据处理的资源会受到较大影响,但总体来说,CPU的速度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由于其他硬件在数据传输方面未能跟上,因此,CPU厂家就在CPU内封装了缓存,其中,一级缓存主要将CPU的硬指令长期存储,以便CPU在调用指令时不必再通过与内存交换数据来取得,另外,还将最近处理的进程数据(中间数据)存放在一级缓存;而二级缓存则是完全存放最近处理的进程数据(中间数据)和即将调用的数据。通过这样一来设置,就可以避免CPU运算过程中要频繁与内存交换数据,减少CPU的等待时间,提高CPU的利用效率。
❿ 简述CPU、内存和高速缓存的关系。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的物理器件,用于存储信息。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 ①内存是半导体存储器(主存): 它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ROM:只能读,不能用普通方法写入,通常由厂家生产时写入,写入后数据不容易丢失,也可以用特殊方法(如紫外线擦除(EPROM)或电擦除(EEPROM_)存储器); RAM:可读可写,断电后内容全部丢失; Cache:因为CPU读写RAM的时间需要等待,为了减少等待时间,在RAM和CPU间需要设置高速缓存Cache,断电后其内容丢失。 ②外存:磁性存储器——软盘和硬盘;光电存储器——光盘,它们可以作为永久存器; ③存储器的两个重要技术指标:存取速度和存储容量。内存的存取速度最快(与CPU速 度相匹配),软盘存取速度最慢。存储容量是指存储的信息量,它用字节(Byte)作为基本单位, 1字节用8位二进制数表示,1KB=1024B,1MB=1024KB,lGB=102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