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高速采集不带缓存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高速采集不带缓存

发布时间: 2022-08-07 04:08:42

Ⅰ 阿尔泰科技的数据采集卡的AD或DA带缓存和不带缓存有什么区别

AD是模数转换,采集卡里就是模拟量输入的意思,AD带缓存,采集的数据会比较连续,若原始信号频率不是很高,那么缓存在这里的意义也就不大;DA带缓存,说的是模拟量的输出,如果要输出连续波形,那么DA一定要带缓存,输出只需要高低电平的话就没关系了。

Ⅱ 请问一下要想在上位机上绘制曲线,所使用的数据采集板卡或采集模块必须要带有缓存吗

是啊,不然你速度根不上,可以不用太大

Ⅲ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为什么要对数据流采用缓冲处理

因为
采集卡
的采集的能力要比处理器的能力强,采用缓冲处理减少或防止数据的掉失,保证完整性。

Ⅳ 数据采集卡的缓存的作用是什么

缓存在数据采集方面起一个数据暂存的一个功能。如果木有缓存,CPU只能以查询的方式读取数据,这样的方式效率低,CPU占用率高,如果数据传输要求高速的话可能还会丢失数据。

Ⅳ 在高速采集数据代码中,高速采集网页代码有效优化方法

抓取相当于访问,其实主要有3点,快速地址定位,快速读取数据,快速解析内容。最后还有一个是快速存储
由于不太清楚你要采集业务具体是啥(比如:采集范围,采集量等吧),说说我知道的几点你看看对你有帮助吧。
抓取网页的瓶颈主要有这么几点:
1、DNS解析(访问过一次后,一般这个路由器中都有缓存)
2,、由于http连接是基于tcp的所以每次建立连接是要有消耗的,可以再抓取一个连接的同时去创建其它连接,几个线程交替抓取。
3、一般,网络IO的速度小于本地硬盘IO,本地硬盘IO小于内存读取IO,这就会出现在读取中,硬盘和内存都是空闲等待状态,这也是个浪费时间地方,可以借助无阻塞的缓冲缓存,这样尽量达到系统最大化利用
4、再就是一些超时或其他异常的处理。比如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异常连接的缓存队列等。
总之尽量减少各种IO,尽量最大化利用内存、cpu和网络,合理的处理出现异常是的状况。

Ⅵ 想要在上位机上绘制曲线,所使用的数据采集板卡或数据采集模块必须要有缓存吗

怎么回答你这问题。。
首先,数据采集卡带有内存(缓存),但是容量很小,属于单片机(小型计算机), 数据被采集来后首先放入到单片机的缓存中,不断的在更新刷新
其次,上位机也就是通常的PC机也带有内存,容量很大,通过PC与单片机的交互,PC机取得单片机的内存中的数据,存储到PC机自己的内存中。
就是这么个流程。
所以:
1. 数据采集卡采集的数据可以传送的PC机中,在PC机中绘制曲线
2. PC机可以自己绘制曲线, 俗称仿真曲线

Ⅶ 数据采集卡怎么用

USB数据采集卡分带缓存和不带缓存的。不带缓存的和带缓存的FIFO存储机制的需要在线传输。带缓存的大容量(相对采集速率来说)RAM存储机制的可以采集之后再转存,不过前提是要有控制信号控制采集。一般数据采集卡的应用是在线传输。
具体操作请看用户手册,应该提供很多软件编程接口。

数据采集(DAQ)
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通常,必须在数据采集设备采集之前调制传感器信号,包括对其进行增益或衰减和隔离,放大,滤波等.对待某些传感器,还需要提供激励信号.

数据采集卡
即实现数据采集(DAQ)功能的计算机扩展卡,可以通过USB、PXI、PCI、PCI Express、火线(1394)、PCMCIA、ISA、Compact Flash等总线接入个人计算机。

Ⅷ 固态硬盘带缓存和不带缓存的区别

有缓存掉电容易掉数据,但跑分会在4k上加成。
没缓存有利于保护数据,但对颗粒要求高,垃圾颗粒没缓存不行。
两者在实际使用体验速度没区别。

Ⅸ 数据采集卡如何运用

视频采集卡是将视频采集卡是将模拟摄像机、录像机、LD视盘机、电视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等输出的视频数据或者视频音频的混合数据输入电脑,并转换成电脑可辨别的数字数据,存储在电脑中,成为可编辑处理的视频数据文件。1394卡是连接数码摄像机、高速外接硬盘、打印机和扫描仪等多种设备的连接卡,两者的用途不同.

两者都上安装在插显卡所在的插槽中,驱动程序在购买的时候都会携带安装光盘.

视频采集卡作为一个PC的内部硬件设备,以前除了专业人员外,使用视频采集卡的电脑玩家也是屈指可数。但现在视频会议的大力发展,对视频会议的图象质量有了高要求,因为其功能较USB摄像头的多样性,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也开始使用视频采集卡。视频采集卡是将模拟摄像机、录像机、LD视盘机、电视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等输出的视频数据或者视频音频的混合数据输入电脑,并转换成电脑可辨别的数字数据,存储在电脑中,成为可编辑处理的视频数据文件。
按照其用途可分为广播级视频采集卡,专业级视频采集卡,民用级视频采集卡,它们档次的高低主要是采集图像的质量不同。 专业级视频采集卡的档次比广播级的性能稍微低一些,分辨率两者是相同的,但压缩比稍微大一些,其最小的压缩比一般在6:1以内,输入输出接口为AV复合端子与S端子。民用级视频采集卡的动态分辨率一般较低,绝大多数不具有视频输出功能。

一、特 点

电脑上通过视频采集卡可以接收来自视频输入端的模拟视频信号,对该信号进行采集、量化成数字信号,然后压缩编码成数字视频。大多数视频卡都具备硬件压缩的功能,在采集视频信号时首先在卡上对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然后再通过PCI接口把压缩的视频数据传送到主机上。一般的PC视频采集卡采用帧内压缩的算法把数字化的视频存储成AVI文件,高档一些的视频采集卡还能直接把采集到的数字视频数据实时压缩成MPEG-1格式的文件。

由于模拟视频输入端可以提供不间断的信息源,视频采集卡要采集模拟视频序列中的每帧图像,并在采集下一帧图像之前把这些数据传入PC系统。因此,实现实时采集的关键是每一帧所需的处理时间。如果每帧视频图像的处理时间超过相邻两帧之间的相隔时间,则要出现数据的丢失,也即丢帧现象。采集卡都是把获取的视频序列先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再存入硬盘,也就是说视频序列的获取和压缩是在一起完成的,免除了再次进行压缩处理的不便。不同档次的采集卡具有不同质量的采集压缩性能。

二、系统要求

目前的视频采集卡是视频采集和压缩同步进行,也就是说视频流在进入电脑的同时就被压缩成MPG格式文件,这个过程就要求电脑有高速的CPU、足够大的内存、高速的硬盘、通畅的系统总线……

内存现在的价格已经基本狂跌到底层,购买一个DDR333的256M的品牌内存就可以提供足够的内存带宽和容量大小,对捕捉图像和转换数据足以应付。硬盘是这套配置的关键,它不仅需要大容量的,而且存储速度要快。建议选择10000转的SCSI硬盘,缓存最低需要2M,一般的这种SCSI硬盘都可以达到这个缓存,容量当然是越大越好。另外,也可以购买现在的DMA100以上7200转的高速硬盘,不过它们速度虽然慢点但也可以基本满足采集时的要求。

显卡在视频采集中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选择一般的32M以上的AGP卡即可。显示器方面建议选择大尺寸,用珑管的Sony设备。不建议选择液晶的,因为采集显示在屏幕上的效果可能会失真。声卡一般买一个普通家庭用Vibra 128也够了,如果想追求很高的音质也可以选择SB LIVE!等级别的,不过一般没那个必要。

1394卡的全称是IEEE1394 Interface Card。这一接口技术是由老牌的电脑厂商苹果公司率先创立的,苹果公司称之为Firewire,所以很多人也习惯叫1394卡为火线卡。其初衷是把它作为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界面。1995年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把它作为正式新标准,编号1394,这就是IEEE1394这个名字的由来。不同的公司对1394接口技术也有不同的叫法,源于各自厂商注册的商标名称不同而已,例如Sony 称之为 i.Link,Texas Instruments 称之为 Lynx等,实际上都是一种东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IEEE1394是一种外部串行总线标准,它可以达到400MB/s的数据传输速率,十分适合视频影像的传输。作为一种数据传输的开放式技术标准,IEEE-1394被应用在众多的领域,包括数码摄像机、高速外接硬盘、打印机和扫描仪等多种设备。标准的1394接口可以同时传送数字视频信号以及数字音频信号,相对于模拟视频接口,1394技术在采集和回录过程中没有任何信号的损失,正是由于这个优势,1394卡更多地是被人们当做视频采集卡来使用,它的其他功能反而被忽视了。最初的1394卡动辄就要数千元,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的下降,最便宜的卡只要几十元,1394卡正迅速普及到更多的普通家庭。
目前市场上的1394卡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带有硬解码功能的1394卡和用软件实现压缩编码的1394卡。前一种的价格较贵,而后一种的价格很便宜,只要100元左右,老虎的1394卡就是只花了70元就买到的,用着一直挺好的:)
第一种是带有硬解码功能的1394卡,如EZDV采集卡,它不仅能将电视机或者录像机的视频信号传输入电脑,还具备了硬件压缩功能,可以将视频数据实时压缩成MPEG-1 格式的视频据流并保存为.MPEG 文件或者.DAT 文件,从而可以方便地制作视频光盘,比较有名的品牌有Pinnacle(品尼高)、Snazzi等,这类产品性能一般都是不错的,所搭配的软件也较为专业且功能丰富,使用起来的效果也比较理想,但是价格相对来说就贵了一些,一般要在数百至千元以上不等,最贵的要上万元!

另一种物美价廉的用软件实现压缩编码的1394卡,它的功能是将视频信号输入电脑,成为电脑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在电脑中利用软件进行视频编辑。通俗的说,1394卡所要起的作用就是把数码摄像带中的视频内容传输到硬盘里,1394卡这是就仅是一个数据传输接口,并不象视频捕捉卡一样,需要有视频压缩的硬件。通过1394卡传输到硬盘里的AVI文件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后期加工,其实,即使1394卡上有压缩编码的硬件,也只是在编辑生成MPEG文件的时候起作用,在传输数据的时候是不起作用的。这种1394卡的最大特点就是价格便宜,适合初学者使用。缺点就是由于1394卡采用软件进行编辑,数据量极大(1小时视频13-17GB,也就是说一盘60分钟的DV带要占用13-17GB的硬盘空间),因此对硬盘和CPU的要求较高,如果你的计算机比较老,那么最好还是先升级计算机,再进行视频编辑制作吧:)如果你不想升级计算机,那么你就可以选择第一种带硬件编码功能的1394卡,因为它的工作方式是边采集边压缩,所以占用的硬盘空间较小(1小时视频大约占用650-700MB的硬盘空间),压缩后的图像质量还是比较好的,就是价钱贵了一些。

Ⅹ 数据采集时,如何动态创建缓冲区存数据

第二节 数据传输与数据处理的独立性
为了提高数据吞吐率以及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如随时取数、随时暂停设备、随时开始传输、随时存盘、随时显示波形、随时设备控制输出等功能), 我们采用一种最新、最灵活的设计思想,即数据采集传输和数据处理相独立的思想。即用我们所创建的设备对象在Windows系统空间管理一个一级强制性缓冲队列,该缓冲队列可支持128K字(即256K字节)的系统内存空间Buffer,该队列采用先进先出策略和动态链表等技术来更高效地管理这个Buffer。这个队列缓冲与用户数据缓冲区相独立,设备对象在后台负责数据采集和传输,将其数据映射到相应的队列缓冲单元,且维持一个动态链表,并向用户发送相应的通知消息。而用户则不必知道内部的任何复杂操作,而只须在这个消息到来时,使用ReadDeviceIntAD函数读一批AD数据或几批即可。重要的是,在这个消息没有到来时,用户代码不必花任何CPU时间去轮询等待,而用户正好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去处理更多的任务。即轻松实现了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的同步并发进行。这将是最高效的。这个队列缓冲跟先进先出存储器FIFO芯片功能基本一致,只不过这个缓冲是一个被软件仿真的FIFO存储器。使用这项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完全解决了在多任务环境中实现高速连续采集数据难的问题。特别是整个系统突然繁忙的时候,比如用户在高速采集数据或实时存盘时,偶而移动窗口或改变窗口大小或弹出对话框时,这项技术足以保证所采集的数据完整无缺。如果用户希望应用程序有更好的处理能力和克服操作系统的陡然忙碌对连续数据采集的影响,可以考虑在用户模式中再使用二级缓冲队列和相应的缓冲区链表技术。具体细节请参考NT下的中断演示程序。(目前在Window NT中完全支持此项技术,在以后的Win2000和WinXP版本中应该会进一步提供)。
第三节 连续不间断大容量采集存盘
在虚拟仪器、实验室数据分析、医疗设备、记录仪等诸多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对数据的要求很高,一方面数据容量较大,如几百兆甚至几仟兆,另一方面采样速度都较高,如200KHz,300KHz等,更重要是要求在高速长时间的采集数据过程中,不能丢掉一个点,必须全部存入硬盘,同时还要进行一些点的抽样分析,这在DOS环境中实现起来就有较大的难度,就更别说在Windows这样的多任务环境中(对于Windows多任务机制请参阅有关Windows手册)。大家知道Windows的各应用程序总是不断地被任务调度器调度,循环处在睡眠、排队、就绪、触发运行等状态中。Win95任务之间的切换密度至少大于1毫秒,那么如果要以300KHz频率采样(即每3.3微秒就得传输一个数据),很显然有大量的数据在传输中由于任务之间的切换而被丢失掉。这就是基于Windows客户程序在传统模式下,高速连续采集传输数据时所具有的局限性。为了突破这种局限性,就得采用别的办法,如非客户程序、内核程序、驱动程序(如VxD、微代码)等,再加上我们所掌握的新技术,如内存映射、直接写盘技术以及独有的设计思想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从1998年9月开始,已有部分用户实际使用,反映良好。我们自己也经过全面测试,比如在Windows95下使用无FIFO芯片的BH5104模板,实际结果是:以200KHz频率,双通道采集正弦波且存盘,写满整个硬盘近4000兆数据,其时间长达6个小时左右,随后再读盘回放磁盘数据,整个波形没有发现任何串道、断点和畸形状。当然PCI2303等PCI设备同样具这样的性能。它不仅具有一级硬件缓冲FIFO(其缓冲深度可调1KB、2KB、4KB、8KB、16KB等),同样具有第二节中叙述的二级强制队列缓冲,这个软件防真的缓冲比一级缓冲要大几十倍。如果用户需要的话,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再建立循环式用户缓冲,即可实现高速不间断大容量采集存盘功能。

第四节 后台工作方式
我们的驱动程序为用户提供了后台工作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可以保证您的前台应用程序能实时高效的进行数据处理。后台方式的特点是在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中不占用客户程序的任何时间,当采集的数据长度达到客户指定的值时便触发客户事件,客户程序接受该事件便开始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的同时,驱动程序依然在进行下一批数据的传输,即实现了并行操作,极大的提高了数据的吞吐量和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
第五节 与设备无关性
通过总结各数据采集卡的的共同特点,设计了基本一致的接口方式,可以让您的应用程序不仅能适应您所购买的我公司第一种产品,同时也能不经修改地适应我公司的其他同类产品(只有极少数设备需要极少的修改,其修改的比例基本不超过5%)。所以可以保证您的应用程序在我们的硬件产品基础上极为容易地进行功能和应用扩展,节省您的大部分软件投资,极大的缩短工程开发周期。
第六节 驱动程序的坚固性
我们的驱动程序都是经过严密彻底的测试和验证,并经部分用户试用之后,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才予以正式发行的,所以当您使用起来应该有十足的安全感。
第七节 驱动程序特点
由于我们的驱动程序均采用动态虚拟技术(Windows 95),微内核代码(Windows NT)因此可动态装载和卸载,而且可以重入,即可实现多道任务同时访问硬件设备的功能。这样可以保证您的软硬件资源可以被充分有效的利用。特别是在Windows NT下,采用队列突发机制,可以实现几十道线程序同时访问一设备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