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使用16M缓存,足够日常文件的读取写入。
即使是服务器,也要看目地选用缓存大小。
文件服务器,肯定需要大的缓存。而其它,比如邮件服务器,根本用不着那么大的、
平常家庭使用,16M很足够。
另外,速度不仅是靠缓存的,也靠CPU,主板,以及内存。
这三个相互的。
㈡ 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是多少
计算机的基本奥妙就在缓存(cache)上。在整个系统中,速度最快的是cpu,然后是内存,最后是硬盘。它们之间的速度差别非常大,所以数据流量大的时候会堵塞。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缓存减少堵塞的几率。可以这么理解:cache是和速度有关的,同样道理,硬盘上cache也是用来减少硬盘传输速度瓶颈的。而虚拟内存正相反,是通过降低速度来增加容量的办法。硬盘虽然很慢,但是容量充裕,在处理大流量数据时用虚拟内存暂时代替内存,虽然牺牲了速度,但还能保证正常运作。
各个级别的cache出现在不同级别的硬件上,但是容量都很小。这是因为它太贵了。如果设计系统可以不计算成本,设计师首先会增加的就是cache。高档的服务器、工作站等在个各级别都采用了大容量的cache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㈢ 现在的移动硬盘缓存一般是多大的
最常见的8M
还有16M,32M和64M,每一档如果硬盘容量相同,价位每档能差个100元左右
㈣ 我应该设置多少的硬盘缓存
对于你的机子来说设置默认就可以了.
如果内存在512MB以下,可以保留软件的默认值不用修改。如果大于512MB,可点击“选项→设置向导”,进入“性能设置”页面,推荐选择“优化为较少的磁盘操作”,或选择“自定义缓存区块数和缓存失效时间”。以512MB为例,将“每个任务的最大缓存区块数”设置为“128”,“缓存区块失效时间” 设置为“300”。如果内存更多,可考虑以512MB为标准,用这个公式去计算:内存数÷512×128=最大缓存区块。而失效时间为=内存数÷512 × 300。
同时,还要勾选“在开始下载前预先分配磁盘空间”
小知识
缓存区块:默认一个缓存区块的大小是256KB,因此整体缓存数应该是设置的缓存区块数×256KB。
失效时间:指多长时间这个缓存区块没有被使用(没有被别人请求)就清空其占用的内存,从而将宝贵的内存让给其他有需要的区块。
如果系统内存比较大,可以把缓存区块数和失效时间都设得比较大,这样即使长时间不用某个已经缓存到内存中的区块,比特精灵也会把它一直缓存在内存中,下次需要时不必从硬盘读取。
另外,右击某个下载任务并选择“编辑属性”,也可以直接在“常规”选项卡下的“缓存区块”中修改单个任务所使用的缓存区块,比如:你的电脑不再进行其他操作,就可以将下载任务缓存区块设得大一些。
㈤ 硬盘上 有的是64缓存,有的是128缓存,有什么区别,哪个快
同样转速情况下,机械硬盘的缓存容量越大,读写速度越快。
关于部分硬盘参数可以这么理解:硬盘本体相当于一个大型仓库(示意图如下):
分区则表示把整个仓库划分为几个库位(盘符);总线带宽相当于仓库连接外部的道路,缓存则相当于仓库的装卸区(黄色部分)。硬盘容量相当于仓库的大小,决定了我们能够存储多少东西;总线带宽决定了硬盘数据吞吐量的大小;而缓存就是用来平衡硬盘读写速度和总线数据吞吐之间的差异的,相当于装卸货的作业区。因为总线带宽很大,而硬盘的相对读写速度较慢,而且磁头的读和写是两种动作,此时写入的数据就需要等待磁头完成当前读取动作,这个时候写入数据就会先暂存在缓存里,相当于货物堆放在装卸作业区等待货位,等待磁头完成当前对盘片的读写动作之后再把缓存里的数据写入磁盘。这时候拥有较大缓存的硬盘,就相当于拥有更大装卸作业区的仓库,对于数据的交换当然更有优势。
㈥ 硬盘缓存指的是现在硬盘缓存一般都是多少缓存2M跟8M有什么分别
目前最常用的硬盘缓存一般为2M或者8M
2M在IDE硬盘上居多,不过也有8M的IDE硬盘。
8M的SATA硬盘现在基本是市场主流,普遍存在于120G以上容量的产品,一般产品都有特别说明缓存的大小。
目前市场上也有高达16M的民用硬盘产品,一般集中在200G以上的产品线上。属高端用户产品。
理论上缓存越大越好,但据评测来看8M与2M比,磁盘性能有所飞跃,但16M因为限于硬盘工艺本身的瓶颈,性能提升不高。
㈦ 硬盘的缓存应为多少
硬盘的缓存主要起三种作用:一是预读取。当硬盘受到CPU指令控制开始读取数据时,硬盘上的控制芯片会控制磁头把正在读取的簇的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读到缓存中(由于硬盘上数据存储时是比较连续的,所以读取命中率较高),当需要读取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的时候,硬盘则不需要再次读取数据,直接把缓存中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就可以了,由于缓存的速度远远高于磁头读写的速度,所以能够达到明显改善性能的目的;二是对写入动作进行缓存。当硬盘接到写入数据的指令之后,并不会马上将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而是先暂时存储在缓存里,然后发送一个“数据已写入”的信号给系统,这时系统就会认为数据已经写入,并继续执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盘则在空闲(不进行读取或写入的时候)时再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虽然对于写入数据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数据还在缓存里的时候突然掉电,那么这些数据就会丢失。对于这个问题,硬盘厂商们自然也有解决办法:掉电时,磁头会借助惯性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零磁道以外的暂存区域,等到下次启动时再将这些数据写入目的地;第三个作用就是临时存储最近访问过的数据。有时候,某些数据是会经常需要访问的,硬盘内部的缓存会将读取比较频繁的一些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再次读取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直接传输。
硬盘有声音的话 估计是坏道 跟缓存没什么关系 缓存只是起上面那几种作用的
㈧ 电脑硬盘缓存越大越好吗
在其他参数系统的情况下硬盘缓存越大越好。但是如果硬盘本身转数比较低,比如笔记本硬盘或者台式机的静音的硬盘转速一般都只有5400转左右,过大的缓存并不能提高性能了。一般1T以下的7200转硬盘16M或者32M缓存就基本够用了。
㈨ 请问500G的硬盘为什么缓存就大,一般为16M或是32M的.
500G的硬盘容量比较大,可以存储的数据更多,如果还是设置8M的缓存,CPU命中缓存数据的概率就会降低,会增加CPU通过I/O读取磁盘的次数,降低运行速度,所以需要增加硬盘缓存容量来提高缓存命中率,缓存由之前的8M提高的16M和32M。
硬盘缓存的大小取决于硬盘的容量和读写速度,和盘片容量没有关系。
如果500G的硬盘缓存为8M,CPU从缓存读取数据的命中率就会降低,会增加I/O读取磁盘的次数,降低CPU的运行速度,降低硬盘的使用寿命。
因为CPU运行速度极快,硬盘的寻道时间也是毫米级别,所以500G的16M硬盘与500G的32M的硬盘在其使用过程中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差距。
(9)一般硬盘的缓存多少扩展阅读
硬盘的缓存大小:
1、缓存为机械硬盘的读写提供高速的数据缓冲,更大的高速缓存容量可以大幅提高机械硬盘的突发读写速度,特别是当机械硬盘需要频繁修改数据时,可以使其性能发挥到最大,又可以大幅提高机械硬盘的寿命。
2、实际上缓存的大小和硬盘的速度有直接关系,机械硬盘的最大写入速度目前保持在220MB/s以内,持续读写速度在170MB/秒以内,硬盘使用64MB缓存已满足向南/北桥芯片以及内存传输数据。如果硬盘采用容量更大的缓存,性能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会降低硬盘提取数据的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