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台式电脑160G硬盘坏了,换250G或320G,能通用吗
第一次看到这么小白的提问,原谅我忍不住笑了。
用大容量的硬盘取代坏的小容量硬盘,完全可以,有什么不行的?
只要硬盘的接口一样,就完全没有问题。考虑到古老的160G硬盘(这种容量的硬盘早已停产)可能是并口(IDE接口)的也可能是串口的,因此更换时注意,只要主板有SATA接口(串口硬盘接口,即使是10年前的老主板应该都是有的),就一定不要选择并口硬盘,一定选择串口硬盘,因为,串口硬盘的性能远比并口硬盘强。
至于容量,直接选择500GB或者1000GB(1TB)的吧,320GB以及更小容量的都是二手的,不靠谱。现在机械硬盘很便宜,500GB的也就100多元(全新)。如果对容量要求不高,直接选择一块240~512GB的SATA固态硬盘更好,速度快,可以让老电脑焕发青春,极大地提升运行的流畅性。
⑵ 机械硬盘的盘片可以通用吗
同型号可以。但是首先需要你是无尘空间操作。可以达到吗?
在做数据恢复的时候,开盘处理,有时候就会用到挪移盘片的情况。
⑶ 固体硬盘与机械硬盘可以通用吗
不存在通用不通用,主要取决于你的主板接口,通常SATA接口硬盘或SSD固态都通用,M.2接口都是近2年的SSD接口,所以只要能支持固态硬盘的主板,机械硬盘肯定是留有有接口的。
⑷ 机械硬盘的作用是什么
作为数据存储器。
机械硬盘是电脑上使用坚硬的旋转盘片为基础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数据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的方式被写入到磁盘上,数据可以通过盘片被读取,原理是磁头经过盘片的上方时盘片本身的磁场导致读取线圈中电气信号改变。
硬盘的读写是采用半随机存取的方式,可以以任意顺序读取硬盘中的资料,但读取不同位置的资料速度不相同。硬盘包括一至数片高速转动的盘片以及放在执行器悬臂上的磁头。
早期的硬盘存储介质是可替换的,不过现在硬盘的存储介质一般不能更换,盘片与磁头是一起被密封在硬盘驱动器内。硬盘有一个有着过滤措施的气孔,用来平衡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导致的硬盘内外的气压差。
硬盘是由IBM在1956年开始使用,在1960年代初成为通用式电脑中主要的辅助存放设备,随着技术的进步,硬盘也成为服务器及个人电脑的主要组件。
电源接口
3.5寸台式机硬盘:ATA接口的硬盘一般使用D形4针电源接口(俗称“大4pin”),由Molex公司设计并持有专利;SATA硬盘则使用SATA电源线。
2.5寸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可直接由数据口供电,不需要额外的电源接口。在插上外接的便携式硬盘盒之后,由计算机外部的USB接口提供电力来源,而单个USB接口供电约为4~5V 500mA,若移动硬盘盒用电需求较高,有时需要接上两个USB接口才能使用,否则,需要外接电源供电。
但如今多数新型硬盘盒(使用2.5寸或以下硬盘)已可方便地使用单个USB口供电。
⑸ 硬盘都通用吗
硬盘大多数情况下是通用的,硬盘认电脑主板上的接口,主板的硬盘接口基本都遵循统一的标准。
⑹ 所有机械的硬盘接口都一样吗
基本可以这样说。
只讨论民用硬盘的前提下,机械硬盘出到现在,只有两种接口,一种是并口,一种是串口。
并口硬盘也叫做IDE硬盘,是老旧的接口,数据带宽太小,已经淘汰。
串口硬盘也就是现在主流的SATA硬盘,是机械硬盘绝对的主流。
服务器硬盘接口不一样,但是也不过是高级版本的IDE硬盘和SATA硬盘罢了。
⑺ 笔记本电脑机械硬盘接口一样通用吗
笔记本电脑上的SSD与机械硬盘接口(SATA接口)是一样的
SATA接口负责在主板和主要用于计算机的大容量存储设备(如硬盘和cd-rom驱动器)之间传输数据
用于串行连接的串行ATA和SCSI(SAS:用于串行连接的SCSI)对于电缆放置是兼容的,并且SAS接口可以连接到SATA硬盘驱动器
SATA支持热插拔,因此可以在计算机运行时插入或拔出硬件
另一方面,在SATA总线中使用了嵌入式时钟频率信号,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它可以检查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纠正,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7)机械硬盘通用扩展阅读:
STAT接口的特色:
1、该串行接口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传输速度快,执行效率高。串行ATA硬盘又称串行硬盘,是未来PC硬盘的发展趋势。串行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采用嵌入式时钟信号
2、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与过去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可以检查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如果发现错误,它会自动纠错,这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串行硬盘是一种与并行ATA完全不同的新型硬盘接口。它以串行数据传输而闻名。与并行ATA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
4、串行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输数据,一次只传输1比特的数据。这样可以减少SATA接口的引脚数量,减少连接电缆的数量,提高效率
5、串行ATA只需要4个引脚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源、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体系结构还可以降低系统的能耗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