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多个页面引用同一个js或css文件的话,浏览器是会缓存还是重新加载
你把后面要加载的js与Css文件引用到主页面才会加载!多个页面引用同一个js或css文件的话,浏览器会缓存!
❷ svn如何怎么拉分支,然后将代码放到该分支下
命令行的话,拉分支就是svn
。
TortoiseSVN客户端的话,你在源文件夹点右键,右键菜单中选择TortoiseSVN——“分支/标记”,在弹出窗口的“至URL”栏中填入分支存放路径,然后确定就是了。
TortoiseSVN客户端拉分支还有一个简单办法,就是右键点中源文件夹,不要放开鼠标,拖动到存放分支的文件夹处,放开鼠标,这时会出现菜单,在菜单中选择“SVN复制版本控制的条目到当前位置”。
拉完分支后,你只要有该分支的读写权限,就可以在该分支文件夹下进行后续的文件增删改操作了。
可以看看我的网络文库,里面有篇在Windows下使用SVN的PPT,里面对拉分支有详细描述。
❸ git怎么把主分支代码合并到我的分支
1.git checkout xxx(切换到你要将其他分支合并到的主分支上,xxx是分支名) 2.git merge xxx (合并操作) 3.git branch -d xxx(删除已经合并的分支,可选择不删除) git clone url #克隆新的版本库 02 git init 03 git pull repo_name #有关联的
❹ git如何把远程分支的代码同步到本地
可以用 git pull 命令:
git pull <远程主机名> <远程分支名>:<本地分支名>
实例
更新操作:
$ git pull
$ git pull origin
❺ git 主干分支代码能merge到开发分支代码
1.git checkout xxx(切换到你要将其他分支合并到的主分支上,xxx是分支名)
2.git merge xxx (合并操作)
3.git branch -d xxx(删除已经合并的分支,可选择不删除)
git clone url #克隆新的版本库
02 git init
03 git pull repo_name #有关联的远程库,抽取并和本地合并
04 git fetch remote_repo_name #抽取并新建分支
05
06
07
08 #在当前commit对象上新建分支 指针head
09 #head指向正在工作中的本地分支的指针(别名)
10 #不会切换到新建的分支上
11 git branch branch1
12
13 #切换分支将head指向branch1
14 git checkout branch1
15
16 #工作流程卡
17 #在不同的分支里反复切换,并在时机成熟时把他们合并到一起
18 #git的分支实际是一个包含所指向对象校验和的文件(40个字符长度SHA-1字串)
19
20 #分支的新建和合并
21 #0、自己工作分支mybranch,工作的好好的
22
23 #1、突然有新需求,先切换到生产环境分支proct;
24 git checkout proct
25
26 #2、为新需求新建分支branch_pack,切到其中,并在其中编码,直到通过测试用例
27 # -b 新建分支并切换到其上
28 git checkout -b issueXXXX
29
30 #3、切换到生产环境分支proct,将2中的开发工作分支branch_pack合并进来,然后推送到生产服务器上
31 git checkout proct
32 # 合并
33 git merge branch_pach
34 #冲突解决,merge失败时很可能因对同一文件的同时更改,所以必须手动人工解决 取舍代码,确认冲突解决后需要把冲突文件 git add到staged area,运行git status查看所有状态确保无误后再git commit提交,注释好冲突为什么这么解决
35
36 git push 远程仓库名 本地仓库名
37
38 #分支删除
39 git branch -d branch_pach
40
41 4、切换到mybranch继续自己的工作
42 git checkout mybranch
43
44 #切换分支最好没有待提交的文件,即stage area是清洁的
45 #查看各个分支最后一个提交对象的信息
46 git branch -v
47 git branch --merge/no-merged
48 #查看哪些分支已被并入当前分支(译注:也就是说哪些分支是当前分支的直接上游
49
50
51
52 #给分支生成patch文件可以给
53 git format-patch
54
55
56 #把本地名为serverfix的分支推送到远程origin库的awesomebranch分支
57 git push origin serverfix:awesomebranch
58
59 #跟踪远程分支 从远程分支checkout出的本地分支成为 跟踪分支
60 git checkout -b sf origin/serverfix
61 git checkout --track origin/serverfix
62
63 #删除远程分支
64 git push origin :serverfix
65
66 git两种开发分支方法
67 长期分支:一个主分支保持稳定代码,其余多个开放分支
68 特性topic分支:多个短期单一功能的分支
69
70 #给当前文件 打特定版本标签
71 git tag -a beta0.1 -m "some 注释"
72
73 #回退到某个tag
74 git tag beta0.1
❻ 怎样将git中一个分支的代码暂存
如果是储藏未提交的内容,用git stash
如果是已提交的内容,则无需操作,本地库已经保存了
❼ 缓存的主要意义
缓存工作的原则,就是“引用的局部性”,这可以分为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空间局部性是指CPU在某一时刻需要某个数据,那么很可能下一步就需要其附近的数据;时间局部性是指当某个数据被访问过一次之后,过不了多久时间就会被再一次访问。对于应用程序而言,不管是指令流还是数据流都会出现引用的局部性现象。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播放DVD影片的时候,DVD数据由一系列字节组成,这个时候CPU会依次从头处理到尾地调用DVD数据,如果CPU这次读取DVD数据为1分30秒,那么下次读取的时候就会从1分31秒开始,因此这种情况下有序排列的数据都是依次被读入CPU进行处理。从数据上来看,对于Word一类的应用程序通常都有着较好的空间局部性。用户在使用中不会一次打开7、8个文档,不会在其中某一个文档中打上几个词就换另一个。大多数用户都是打开一两个文档,然后就是长时间对它们进行处理而不会做其他事情。这样在内存中的数据都会集中在一个区域中,也就可以被CPU集中处理。
从程序代码上来考虑,设计者通常也会尽量避免出现程序的跳跃和分支,让CPU可以不中断地处理大块连续数据。游戏、模拟和多媒体处理程序通常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以小段代码连续处理大块数据。不过在办公运用程序中,情况就不一样了。改动字体,改变格式,保存文档,都需要程序代码不同部分起作用,而用到的指令通常都不会在一个连续的区域中。于是CPU就不得不在内存中不断跳来跳去寻找需要的代码。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办公程序而言,需要较大的缓存来读入大多数经常使用的代码,把它们放在一个连续的区域中。如果缓存不够,就需要缓存中的数据,而如果缓存足够大的话,所有的代码都可以放入,也就可以获得最高的效率。同理,高端的数据应用以及游戏应用则需要更高容量的缓存。
❽ 请教关于branch target buffer的问题
当分支预测器选定一条分支时,分支目标缓冲(branch target buffer,BTB)就负责预测目标地址。Nehalem使用了2级BTB结构。作为参考,K10使用了一个有2K 项(entry)的BTB用于直接分支,和一个有512项的间接分支目标阵列(indirect branch target array)。Nehalem的两级BTB设计,非常适用于有大量指令代码的任务,例如数据库、ERP和其它的商业应用,通过提高分支预测准确度而提升性能和能效。INTEL没有发布详细的内部结构。下面作出一些有依据的猜测。
有两种可能。一是两个BTB使用同样的预测算法,而一个存取更小一点的历史文件,包含最近时间内所使用的分支RIP和目标RIP。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关系就象L1缓存和L2缓存一样(因为分支目标也具有相当好的地址相关性)。举个例子,比如L1 BTB有256-512项,而更大的L2 BTB则有2K-8K项。如果分支RIP在L1 BTB中没有找到,然后就到L2 BTB中去找,以作出目标预测。
另一种可能(RWT认为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则是两级BTB使用不同的预测算法和不同的历史文件。比如L1 BTB使用简单而快速的算法和相对较小的历史文件,而L2 BTB则使用更慢但更准确的算法,而且被配置成是具有优先权的预测器。如果L2 BTB不同意L1 BTB的预测,则它可以撤消(override)L1 BTB的预测,去除掉流水线中错误拾取的指令,而从新预测的RIP处重新拾取指令。这种结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的能效比较低下。对于这种预测器架构,通常的情况是L1和L2 BTB都独立的得出正确的分支目标——这就意味着在大多数的时间里,L2 BTB都是在浪费能源。而L1 BTB错误,L2 BTB是正确的情况,只占非常小的比例。
http://www-ee.eng.hawaii.e/~tep/EE461/Notes/ILP/buffer.html
❾ 从代码考虑添加缓存的话要考虑什么
CPU里面有一级缓存,二级缓存,甚至三级缓存
CPU要计算数据,先发出指令,从硬盘到内存,到二级缓存到一级缓存
不过CPU要计算的时候,是先一级缓存里面找,没有就到二级缓存里面找,再没有就到内存找,还是没有,就到硬盘找,
因为CPU的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速度非常快,但是容量很下,CPU就只把他认为可能经常用到的数据放在里面。所以二级缓存越大,速度就会越快(使用的数据,可能二级缓存就能找到)
至于CPU为啥有的二级缓存大,有的小,这个和价格定位有关。当然,自从AMD在CPU中实现了内存直接读取,所以他的二级缓存太大也没有意义,所以AMD的CPU的二级缓存要小于intel的CPU
至于你说的程序开多了,速度就慢,这个我想最大的原因不是二级缓存,而是内存太小
❿ 有关多个程序共用同一个数据库的问题
把7个程序放在一个网站根目录下,把数据路连接文件conn也放在根目录下,然后把各个数据库的表合并成为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文件放在根目录的一个文件夹里,然后修改每个程序的conn文件,使它们都是指向合并后的数据库地址,这样就可以了。如果出现表名相同的就比较麻烦,除了合并时候修改access的之外,程序的也要修改,那种工程就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