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ata硬盘数据线2.0和3.0有区别吗
数据线没有什么区别,所谓2.0和3.0是指硬盘和主板接口的外部连接速度,受普通机械硬盘内部传输速度的限制,.2.0接口和3.0接口的硬盘实际使用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B. 硬盘线有几种
硬盘线有并口的和串口的
新的都只要5块钱左右
并口硬盘线和光驱线是一样的大部分都是那种排线不过要注意老的光驱线是40线的ATA33的线虽然也可以用但是速度慢,硬盘的ATA100数据线是80线的
SATA的线很细两边的接头也比较小
另外并口线一般可以连接两个设备,串口线智能连接一个
C. 怎么分辨硬盘线材是否是sata3数据线
这个问题有点让人纠结,SATA数据线的线体上,无标识与有标识文字的情况都有,实际情况较混乱,即从标识上并不容易识别出其是否3.0标准线。
1、部分SATA数据线,产品线体上无标识字样的,即便是有些随品牌主板附带的SATA数据线,也是有此类情况;
3、最可靠的测试方法: 实际使用中,用一块读写速度在500MB/s的SSD硬盘,接主板SATA6G接口,若错用3G线缆,实测速度会下降较多。此时,只要用CrystaldiskMark工具,测试一下SSD硬盘的顺序读写速度高低,即可间接判知线缆的规格。
D. 硬盘有分等级吗
希捷硬盘在硬盘型号里标明不同类型及使用级别。
比如,希望硬盘的型号为ST2000DM…数字后面的两个英文字母,说明硬盘的类型。这个是普通家用型。
希捷分普通级(家用级)(DM)、监控级(VX)和SSHD混合硬盘(DX)以及企业级(NM)。
企业级还有多款:CS是Constellation CS的缩写,被希捷称为“企业价值硬盘”。企业价值硬盘的意义就是其拥有很好的性价比,适合企业大规模部署。而事实上它的定位也正是以规模而着称的云存储服务器、云存储阵列、云备份存储、DAS外置存储、NAS网络存储等领域。其中,不支持即时安全擦除技术的标准版本代号为NC。
另一款企业级ES,即Constellation ES.2,性能更强,价格要贵近一倍。ES适用于磁盘阵列、RAID保护、数据快照(Snapshot)、NAS,或是各种需要大容量的储存设备中。 ES提供了120万小时的MTBF(Mean Time Before Failure,平均故障时间)。MTBF是一个衡量硬盘可靠性的标准,数字越大,出现故障的几率越低,硬盘也就越可靠。通常桌面硬盘的MTBF指标为60万小时。
SV35系列硬盘机的特点是专门为视频和数据定制的不同读写模式,不但确保了视频的流畅可靠和数据的高度完整性,还能有效提升录象的时间或者质量。
希捷企业级硬盘具有三大特点:优化降低寻道功耗(IntelliSeek)、闲置时将磁头撤出降低功耗(IntelliPark)、工作负载智能调节硬盘转速(IntelliPower)。
一般用户使用,推荐家用级,即普通级硬盘即可。
E. 硬盘SATA线分2.0和3.0吗,如何区分
有关系,特别是双硬盘。主硬盘是固态更明显。遇到几次系统启动不了。主机开机不能启动,bios又能识别,每次都需要重新设置顺序才能启动,后来才知道启动的时候估计sata1识别慢了一拍,导致从第二个盘启动,害我跑了好几趟客服!后来换了一条就好了!!!!!!单硬盘也遇到过能识别但是启动不了。直接进bios去了!给别人加固态也遇到过,加好之后识别重盘很慢基本卡死,有时候又正常!可见最新的硬盘对线要求很高的!建议用好的。别用一块钱的线,简直自己找事情!
F. 请看我的硬盘线是几代的或者教我怎么看
你说硬盘线? 还是硬盘,如果是硬盘的话,上面写了sataIII,是目前平民能用到的最好的接口,平时都是sataII的。你的是固态硬盘,说白了和普通机械的架构都不一样,至于数据传输率,写的是600,是一个理论值,实际会有不少的减损。
如果是硬盘线的话,现在的接口都是sataIII的。早年的台式都是ide的。至于光纤以及其他种类,不常用,想知道可参考硬盘接口类型的网络。另外,线路通常都是大排线,线路损耗的话,不管什么材料都是无法避免的。
G. 如何辨认硬盘线是80线还是40线的
80芯硬盘线和40芯的接口完全一样,在外观上从排线可以区分出来,如有对比可以看到80芯的比40芯的线要细一些,密一些。也可以直接数排线的单根线数:40芯的为40根,80芯的为80根。
补充:光驱线一般是40芯的,你可以对比一下,比他细密的就是80芯的。
H. 电脑硬盘的数据线中80线和40线是怎么区分的
很简单的,你拿条排线大致看一下就看出来了,80线的要比40线的细密很多,而且简单数数就能确定了。
一般现在的硬盘都使用80线的才能正常启用DMA功能,IDE接口的DVD刻录机也需要使用80线排线才能保证正常刻录。而一般的光驱使用40线的排线即可。
I. 硬盘线区分2.0 3.0吗
SATA3.0线材屏蔽做得好些,抗干扰能力强,误码小。在普通硬盘使用下一般是没区别的,互相通用,接口一样。但是在固态硬盘下有一些差距,可以提高10%。外型上上看 ,很多厂家的 SATA3的线应该是双股的, 即中间有一条明显的凹槽把一根线分为两半,因为每根信号线都做了屏蔽(可以剪断看到),分成两组,所以看到两股线。另外SATA3.0?插头上有SATA3.0 6Gb/S的标记。 纯手工打的,没有抄袭呀。
SATA2.0和SATA3.0的线缆的外观上面看不出什么太大的差别,不同厂家生产的线缆可能在颜色和线缆上面的标识上面明确了线缆的规格支持的是SATA2.0或SATA3.0,不过无论是SATA2.0的线缆用在SATA3.0硬盘和主板之间,还是SATA3.0的线缆用在SATA2.0的硬盘和主板之间都是可以通用的,不会有任何规格上的兼容问题。
只不过,如果硬盘和主板都是支持SATA3.0的设备标准,而是用的却是SATA2.0的线缆则实际的效果可能也就是SATA2.0的标准了,因此如果使用的主板上的SATA3.0的接口和SATA3.0的硬盘,那么建议线缆也要使用SATA3.0的线缆,一般支持SATA3.0的主板的配件中都会有SATA3.0的线缆的。
硬盘SATA2和SATA3图例对比区别:
SATA2.0与SATA3.0的区别在于全新的接口传输标准,并非是不同的接口规格,两种接口互相兼容,主要是逻辑上的区别,对于性能的提升,还是要取决于硬盘本身和主板的性能来决定,理论上提升不少,但是实际应用一般没有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那么明显的差异。
因此从两个方面考虑,价格的差异与性能的差距时候成正比,WD 500GB 7200转 16MB SATA2(WD5001ABYS)、WD 500GB 7200转 16MB SATA3 蓝盘(WD5000AAKX)在价格上考虑大约差价在50元,后者相对前者涨价大约10%,性能上提升取决于平台和软件的综合,大约也就是10~15%的提升吧(非权威数据,仅供参考)。
考虑到西数的噪音控制,综合性能较稳定的特点,和作为综合应用的系统及软件盘使用建议考虑WD 500GB 7200转 16MB SATA3 蓝盘(WD5000AAKX),综合性能较WD 500GB 7200转 16MB SATA2 (WD5001ABYS)在不同的应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是必然的。
理论SATA2.0接口速率是150MB/s ,而SATA3.0的接口速率:300MB/s ,另外衡量一块硬盘性能的参数还有缓存容量。一般有8MB、16MB、32MB和64MB之分。 但是理论上标明的接口速率在实际使用当中是没有明显的感觉的。
SATA2.0硬盘最高读取速度可达到125.0MB/秒,最高写入速度为99.1MB/秒。SATA3.0硬盘平均读取和写入速度分别为118MB/S和99.4MB/S。通过测试我们可以看出SATA2.0硬盘与SATA3.0硬盘,在读取和写入速度上差别并不明显,只有突发速度上SATA3.0硬盘领先较多,在实际数据拷贝上SATA3.0更为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