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硬盘大全 » 数据库怎么修改缓存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数据库怎么修改缓存

发布时间: 2022-06-28 00:00:37

‘壹’ 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怎么改变缓存

写一个缓存类,将数据写到缓存中时把缓存时间设置为1年或者更久
然后当你数据库更新后清除这个缓存或者将缓存时间改成0,这样再次进入这个页面的时候就会被新数据重新缓存进来了~

‘贰’ 如何清理mysql数据库缓存数据

1、打开mysql的客户端 这里使用navicat,连接数据库,等到navicat主页面,双击需要操作的数据库连接。

‘叁’ 如何Android数据库缓存进行管理

无论大型或小型应用,灵活的缓存可以说不仅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而且因为更快速的用户体验而方便了用户。
Android的apk可以说是作为小型应用,其中99%的应用并不是需要实时更新的,而且诟病于蜗牛般的移动网速,与服务器的数据交互是能少则少,这样用户体验才更好,这也是我们有时舍弃webview而采用json传输数据的原因之一。
采用缓存,可以进一步大大缓解数据交互的压力,特此,我们简略列举一下缓存管理的适用环境:
1. 提供网络服务的应用
2. 数据更新不需要实时更新,但是哪怕是3-5分钟的延迟也是可以采用缓存机制。
3. 缓存的过期时间是可以接受的(不会因为缓存带来的好处,导致某些数据因为更新不及时而影响产品的形象等)
带来的好处:
1. 服务器的压力大大减小
2. 客户端的响应速度大大变快(用户体验)
3. 客户端的数据加载出错情况大大较少,大大提高了应有的稳定性(用户体验)
4. 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离线浏览(或者说为离线浏览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缓存管理的方法
这里的缓存管理的原理很简:通过时间的设置来判断是否读取缓存还是重新下载。
里面会有一些细节的处理,后面会详细阐述。
基于这个原理,目前鄙人见过的两种比较常见的缓存管理方法是:数据库法和文件法。
二、数据库法缓存管理
这种方法是在下载完数据文件后,把文件的相关信息如url,路经,下载时间,过期时间等存放到数据库,下次下载的时候根据url先从数据库中查询,如果查询到当前时间并未过期,就根据路径读取本地文件,从而实现缓存的效果。
从实现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方法可以灵活存放文件的属性,进而提供了很大的扩展性,可以为其它的功能提供一定的支持;
从操作上需要创建数据库,每次查询数据库,如果过期还需要更新数据库,清理缓存的时候还需要删除数据库数据,稍显麻烦,而数据库操作不当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性能,ANR问题,实现的时候要谨慎,具体作的话,但也只是增加一个工具类或方法的事情。
还有一个问题,缓存的数据库是存放在/data/data/<package>/databases/目录下,是占用内存空间的,如果缓存累计,容易浪费内存,需要及时清理缓存。
当然这种方法从目前一些应用的实用上看,我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本文我侧重强调第二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的实现,就此掠过。
三、文件法缓存管理
这种方法,使用File.lastModified()方法得到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与当前时间判断是否过期,从而实现缓存效果。
实现上只能使用这一个属性,没有为其它的功能提供技术支持的可能。
操作上倒是简单,比较时间即可。本身处理也不容易带来其它问题,代价低廉。
四、文件法缓存管理的两点说明
1. 不同类型的文件的缓存时间不一样。
笼统的说,不变文件的缓存时间是永久,变化文件的缓存时间是最大忍受不变时间。
说白点,图片文件内容是不变的,直到清理,我们是可以永远读取缓存的。
配置文件内容是可能更新的,需要设置一个可接受的缓存时间。
2. 不同环境下的缓存时间标准不一样。
无网络环境下,我们只能读取缓存文件,哪怕缓存早就过期。
wifi网络环境下,缓存时间可以设置短一点,一是网速较快,而是流量不要钱。
移动数据流量环境下,缓存时间可以设置长一点,节省流量,就是节省金钱,而且用户体验也更好。
举个例子吧,最近本人在做的一个应用在wifi环境下的缓存时间设置为5分钟,移动数据流量下的缓存时间设置为1小时。
这个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数据的更新频率,数据的重要性等。
五、何时刷新
开发者一方面希望尽量读取缓存,用户一方面希望实时刷新,但是成都网站制作响应速度越快越好,流量消耗越少越好,是一个矛盾。
其实何时刷新我也不知道,这里我提供两点建议:
1. 数据的最长多长时间不变,对应用无大的影响。
比如,你的数据更新时间为1天,则缓存时间设置为4~8小时比较合适,一天他总会看到更新,如果你觉得你是资讯类应用,再减少,2~4小时,如果你觉得数据比较重要或者比较受欢迎,用户会经常把玩,再减少,1~2小时,依次类推。
为了保险起见,你可能需要毫无理由的再次缩减一下。
2. 提供刷新按钮。
上面说的保险起见不一定保险,最保险的方法使在相关界面提供一个刷新按钮,为缓存,为加载失败提供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有了这个刷新按钮,我们的心也才真的放下来。

‘肆’ Oracle数据库缓存大小怎么设置,比如要设置一个缓存为8G的。这个数值是怎么计算的

10g之前可以设置db_cache_size 来指定缓存大小
10g开始可以使用sga_target(当然你也可以不用,但是推荐用),来设定整个共享内存区域大小,包括缓存和共享池等。不需要再单独设置db cache
11g可以设置memory_target,不光包括了sga,还包括了pga,是所有给oracle的内存的总和,就更方便了。
如果你使用了sga_target或者memory_target,还同时设置了db_cache_size的话,那么你设置的db_cache_size成为了缓存的最小值。
需要分配给数据库多大内存取决于你的业务需要,你可以通过db cache advisor的视图,来估计是否需要更大的缓存。

‘伍’ 如何更修改线上数据库

待那个队列对应的工作线程完成了上一个操作的数据库的修改之后,才会去执行下一个操作,也就是缓存更新的操作,此时会从数据库中读取最新的值,然后写入缓存中。

----仅供参考

‘陆’ 怎样更改SP的默认缓存

进入 浏览器缓存当前访问的JSP动态页面 进行更改即可。
缓存的思想可以应用在软件分层的各个层面。它是一种内部机制,对外界而言,是不可感知的。 数据库本身有缓存,持久层也可以缓存。(比如:hibernate,还分1级和2级缓存) 业务层也可以有缓存(但一般来说,这是一个过程域,不会设缓存)。 表现层/数据服务层(传统web的表现层)也可以设置缓存(jsp cache 就是这一层,实现在appserver上的缓存机制) 另外Browser也有缓存(如IE)这个大家也都知道(实现在 web server 上的缓存机制)。越上层的缓存效果越好,越底层的缓存影响越深远。

‘柒’ 如何对数据库进行预处理及数据库缓存处理

修改环境变量,右击“我的电脑”,选择“高级”,点击“环境变量”按钮,修改temp和tmp路径即可,用户变量和系统变量都要改。

‘捌’ 如何修改db2数据库日志缓冲区大小设置

,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更改该参数的值:
db2 -v update database cfg for DB_NAME using LOGBUFSZ 256 db2 -v terminate

2. 调优步骤
通过查看下面代码中所示各行,使用数据库快照来确定 LOGBUFSZ参数的值是否为最佳值:
Log pages read = 0 Log pages written = 12644

对于OLTP,一开始以至少256页为佳;对于OLAP,则以 128 页为佳。如果常常看到"Log pages read"大于0,那么可能需要增加这个值。如果发生了回滚,也可能要读取日志页。一般而言,"log pages read"和"log pages written"之比应当尽可能小。理想情况下,"log pages read"的值应为0,而"log pages written"的值应很大。当 log pages read 太多时,意味着需要一个较大的LOGBUFSZ。

‘玖’ 如何设置数据库缓存

内存数据库有现成的redis,高效存取键值对,键设为你的查询条件,值设为你的查询结果转为字符串
查询时先从redis取,没有再查数据库,并且设置redis的过期时间,这种方式需要项目对实时性要求不高,这样你才能用缓存,而且如果你的项目没有明显的热点,即没有某些内容确定会多次被查到,那你缓存就不会命中,添加缓存反而影响你得速度
redis是一种nosql的内存数据库,感兴趣你可以了解一下,优点就是性能强劲
数据查询请求多就把结果缓存下来,你查数据库再快也没有直接把结果从内存读出来快
同样的sql请求只有第一次查数据库,之后通通读内存
或者你干脆借助这种思想,创建一个全局的map对象,然后查询条件作key
,结果作value,就省去了了解redis的过程,把整个数据库装内存不太科学,你有多少条数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