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有关二战日本的纪录片
《黑太阳》
Ⅱ 求TVB配音过的关于英国BBC的纪录片的名字。在翡翠台或者高清翡翠台播放过的名字
《恒河》
《活力星球》
《地平线:超大质量黑洞》
《百慕达三角洲之谜》
《野性加勒比》
《星际漫游》
《探潜鲨鱼火山 》
《太空漫游》
《神秘的玛雅》
《冷血生命》
《俄罗斯音乐祭》
《地球的力量》
《透视动物》
《古代启示录》
《艺术精品全记录》
《地球》
《空中特勤组》
《制造新人类》
《消失的古文明》
《喜马拉雅壮丽之旅》
《与野人同行》
《艺术的力量》
《极地之旅》
《超自然力量》
《八十天环游地球》
《揭秘裕仁天皇》
《人类亲缘》
《人类本能》
《鬼盗船真面目》
《行星地球探索记》
《蓝色星球》
《世界自然奇观》
《神迹透视》
《埃及》
《白色星球》
《野性南美洲》
《彗星的故事》
《二战大突击》
《动物超感官》
《成吉思汗》
《微观世界》
《漂移的灾难冰山》
《寻找特洛依战争》
《北极传说》
《地平线》
《与恐龙同行》
《纳粹警示录》
《地球脉动》
《两性奥秘》
《霍金的宇宙》
《海洋奥德赛》
《动物战场》
《野生动物奇观》
《海明威冒险之旅》
《锦绣中华》
《长城》
《探索不列颠的高地》
《世界八十宝藏》
《超级风暴》
《维生素真相》
《观星指南》 《爱因斯坦的最大失误》
《时光机器》
《复活节岛上失落的众神》
《地图上的空白》
《大地之歌》
《野性印尼》
《亚马逊深渊》
《尼罗河》
《园丁鸟的魅力艺术》
《以色列的诞生》
《旷世杰作的秘密》
《文明的轨迹》
《环太平洋之旅》
《玛雅地底之谜》
《人脑漫游》
《死尸的价值》
《地球:气候战争》
《上帝之子》
《仰望夜空:大爆炸》
《人体世界》
《自然世界:鳄鱼谣》
《1929年大崩盘》
《抹香鲸:深渊归来》
《动物犯罪现场》
《惊世一刻》
《金字塔》
《宇宙行星探索记》
《宇宙无限》
《庞贝古城:最后的一天》
《罗马斗兽场》 《自然世界:驭风而归》
《自然世界:聪明的猴子》
《生命之源》
《爆破达人:前进赌场》
《印度的故事》
《自然生态精选》
《消逝的生物》
《神话与英雄大观》
《群体大自然》
《战栗东方》
《雌雄争霸战》
《挪亚方舟》
《诺曼底大登陆》
《广岛核爆》
《敦刻尔克大撤退》
《地球水之旅 》
《从诺曼底到柏林》
《大西洋之战》
《战争之路》
《地球形成的故事》
《丘吉尔的保镖》
《BBC 海底世界揭秘》
《光的故事》
《宇宙间的各种洞》
《野性非洲》
《未来景象》
《血战奥马哈海滩》
《最初的伊甸园》
《昆虫帝国》
《深蓝》
Ⅲ 记录广岛大爆炸的记录片叫什么名
1945年8月6日早晨,日本本州岛西部港口城市广岛,象往常一样热闹,人们在买菜,进早餐,准备上班。近来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不断遭到美国飞机的空袭,独广岛安然无事。这里是军事工业基地,当局预料到迟早要挨炸,...
Ⅳ 二战的罪魁祸首裕仁天皇,战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过着正常的生活,毕竟人家是天皇,不会怎么样的。
Ⅳ 裕仁天皇资料
裕仁 ,日本第124代天皇,昭和军阀集团的最高领袖,一个绑架日本国家而逃脱了审判的战犯。一个把自己打扮成和平天使的虚伪者。一个以海洋生物学者而闻名的科学家。以他的年号命名的昭和时代(1926-1945)充满了暗杀,血腥和暴力,以他名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
Ⅵ 日本赴欧美参观团出港和哪次历史事件有关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 中的“文明开化”
Ⅶ 关于裕仁天皇...
天皇裕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仅仅是架在强有力的政府统治之上的一个傀儡、受到一帮军事强人控制的一个帝国木偶?还是一个掌握实权、号令三军的总司令,甚至就是日本的希特勒?
现执教于东京一桥大学的哈佛历史学家郝伯特.比克斯同意第二种更黑暗的观点,在新近出版的《裕仁及现代日本的形成》()一书中,他用大量详尽有力的叙述描述了天皇的个性和生平,这本书堪称是有关日本前任国王的最具争议性的一本书。
战后不久,裕仁天皇交给美国官员一本长篇独白,这篇独白只是在他于1989年死后才公之于众,直到1997年才发现了一本缩写的英文版本,一个个性复杂而强烈的领袖展现于世人面前,他所拥有的聪明才智绝不逊色于他手下的司令官,他无所不在地影响着战争的每个方面。
比克斯所描述的裕仁是一个全新的裕仁,跟日本官方的版本截然相反。战后的日本从一个传统的顺从的社会迅速转变为一个共和国,作为惟一的候选人,裕仁被重新定位为一副忧国忧民、慈祥的形象,权力被剥夺了,军衔没有了,除了一国之主的象征外一无所有。
这种无害的存在就是他留在战后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但比克斯揭示了历史上的裕仁绝不是这样一朵枯萎的荷花,他承袭了他祖父、独裁天皇明治的勃勃野心,身上全然没有他多病而软弱的父亲大正天皇的影子。他的学校生活即便是相对于日本的标准来说都算得上严厉,这位年幼内向的小男孩从小从军事将领那里接受教育,他们专门负责让他通晓小型武器、战壕战术和阅读地图,对诗书和王朝的神权也了如指掌。他们给他灌输成为伟大的军事领导者的思想———这与他安静的性情并不适合。在裕仁天皇的鼎盛时期,他不断地考虑自己的传承问题,他常常沉思,认为自己“比一个纸玩偶强不了多少”。
20岁出头的时候,裕仁已经具备了独裁君主所具有的一切素质,极度崇尚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他通过大臣们“极其隐密地”进行着统治,大臣们在做重要决定前都要与他协商。裕仁支持日本的军国主义和领土扩张。日军在1931年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后,裕仁催促他们向前推进。1937年,日本在中国扩大战争时,这位君王向他的将领们建议:“在要塞地区集中大量兵力实施压倒性的打击不更好些吗?”几个月后,日本“皇军”攻陷南京,开始了疯狂的烧杀奸淫。
裕仁有能力挽回战争的灾难吗?比克斯相信他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一点,但他没有。当战争后来对日本转为不利的时候,为了保住君主地位、抓住权力做出最后的一搏,裕仁顽固抵抗拖延投降,无谓地牺牲了数以百万计的臣民和士兵的生命。最后两颗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的上空爆炸了,前苏联的参战更使裕仁不得不接受了战败的现实。
惟一令人费解的是,如果说裕仁崇尚武士道精神,那日本投降后他为什么不剖腹自杀,像他忠诚的首相、东条英机试图要做的一样呢?裕仁不需要麦克阿瑟、一个外国征服者来强迫他不要自杀。作为日本帝国的荣誉象征,自杀是正当的理由,但他选择了重新生活,当了一个宠爱孩子的父亲、一个善良的君主和热衷于收集海洋标本的怪老头。如果裕仁真的是日本的希特勒,那么德国的独裁者比他更有出息。
东京仍在试图掩饰历史。当被问到裕仁在战争年代时的作用时,日本外务部引述1988年的首相的说法,称这位君王“从心底祈求世界和平,力图避免那一次全面战争”。比克斯的传记应该能够唤起人们一些压抑已久的记忆。
书中典型一幕:
坐在皇宫宝座上,裕仁默默看着他的大臣们做战争计划。下面内务部领导和军方将领们也在估量他们的方案。于是首相说:“只要陛下您一声令下,我们都将努力为国效忠。”天皇点头表示同意。
那次会议之后,日本便进入“X日”(日本太平洋战争的代字)的倒计时。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裕仁不断地和参谋机构的首脑们会晤,不断地接到“关于部队在各个入侵前线进入阵地的报告”。1941年12月8日,日军轰炸了珍珠港并入侵新加坡。胜利的消息不断飞传回东京,天皇的一位助手在日记上写道:“天皇穿上了他的海军军服,他看上去心情特别好。”
裕仁天皇
裕仁天皇生于1901年4月29日,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长子。1926年,患脑膜炎的大正天皇病逝以后裕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昭和”,成为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天皇在位63年,是日本历史上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代天皇,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位去世的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君主。
裕仁自幼受到陆军大将乃木希典和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的熏陶,形成了强烈的武士道精神。他上台以后,在军国主义分子的策动下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1931年9月18日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37年7月7日又以“卢沟桥事变”为开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8日又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侵略亚洲许多国家。在“义勇奉公”、“发扬皇威”的口号下,许多日本人为侵略战争效劳,为天皇卖命。侵略战争不仅使亚洲各国人民遭受沉重的灾难,也使日本人民忍受痛苦,日本面临崩溃的边缘。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历史上称之为“玉音放送”。
战后,他仅是日本的一个“象征”,权力受到极大限制,直至其于1989年1月7日病死。
日本的战争遗忘艺术
茂夫佐佐木记得日本开始忘掉过去的时刻。那是在1945年8月15日,当时裕仁天皇下令他的臣民“忍受无法忍受的”,无条件地向驻太平洋的盟军投降,“老师们教我们撕掉我们课本里的部分书页,”他回忆道。
“头一天美国人还是洪水猛兽,第二天他们就变成了好人,”佐佐木当年14岁,但他的国家“180度的大转弯”以及随后对战争的简单描述至今仍令他记忆犹新。事实上,这位68岁的退休银行家已经着手重建日本的战争史,他打算以毕生的心血让这段历史重见天日。
上周,佐佐木的首次战后战争艺术展览悄无声息地在东京开张了,展览展出了1931年到1945年间日本美化其侵略行为的油画、海报、书籍和杂志,这些战时宣传画是日本领袖想隐瞒的东西,战争结束后,日本政府开始检查书籍、销毁了相关文件,企图抹掉日本最血腥的秘密,最初,官员们的理由是国民应当把精力都投入到国家的重建中,但他们的真实目的是转移注意力,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少数几个将军的身上。“我们这代人是日本被洗脑的一代人,对战争的了解完全是错误的,我们决心揭示真相。”佐佐木说。
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对真相几乎一无所知,课本里只是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几名法西斯分子的头上,丝毫都不问及为什么整个社会当时都是如此地军事化,佐佐木的展览揭示了一切,展示墙上的招贴画上,步兵侵占了香港、伞兵向东飘到了苏门答腊,画展中心的一张桌子上放着当年出版的一本“圣战图片集”,书中极力美化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那是把盖子盖在发臭的东西上,”上周参观展览的嘉明法师说,“年轻人对那场战争的印象等于空白。”
Ⅷ 哪里有专门网站可以看英国bbc纪录片
《恒河》
《活力星球》
《地平线:超大质量黑洞》
《百慕达三角洲之谜》
《野性加勒比》
《星际漫游》
《探潜鲨鱼火山 》
《太空漫游》
《神秘的玛雅》
《冷血生命》
《俄罗斯音乐祭》
《地球的力量》
《透视动物》
《古代启示录》
《艺术精品全记录》
《地球》
《空中特勤组》
《制造新人类》
《消失的古文明》
《喜马拉雅壮丽之旅》
《与野人同行》
《艺术的力量》
《极地之旅》
《超自然力量》
《八十天环游地球》
《揭秘裕仁天皇》
《人类亲缘》
《人类本能》
《鬼盗船真面目》
《行星地球探索记》
《蓝色星球》
《世界自然奇观》
《神迹透视》
《埃及》
《白色星球》
《野性南美洲》
《彗星的故事》
《二战大突击》
《动物超感官》
《成吉思汗》
《微观世界》
《漂移的灾难冰山》
《寻找特洛依战争》
《北极传说》
《地平线》
《与恐龙同行》
《纳粹警示录》
《地球脉动》
《两性奥秘》
《霍金的宇宙》
《海洋奥德赛》
《动物战场》
《野生动物奇观》
《海明威冒险之旅》
《锦绣中华》
《长城》
《探索不列颠的高地》
《世界八十宝藏》
《超级风暴》
《维生素真相》
《观星指南》 《爱因斯坦的最大失误》
《时光机器》
《复活节岛上失落的众神》
《地图上的空白》
《大地之歌》
《野性印尼》
《亚马逊深渊》
《尼罗河》
《园丁鸟的魅力艺术》
《以色列的诞生》
《旷世杰作的秘密》
《文明的轨迹》
《环太平洋之旅》
《玛雅地底之谜》
《人脑漫游》
《死尸的价值》
《地球:气候战争》
《上帝之子》
《仰望夜空:大爆炸》
《人体世界》
《自然世界:鳄鱼谣》
《1929年大崩盘》
《抹香鲸:深渊归来》
《动物犯罪现场》
《惊世一刻》
《金字塔》
《宇宙行星探索记》
《宇宙无限》
《庞贝古城:最后的一天》
《罗马斗兽场》 《自然世界:驭风而归》
《自然世界:聪明的猴子》
《生命之源》
《爆破达人:前进赌场》
《印度的故事》
《自然生态精选》
《消逝的生物》
《神话与英雄大观》
《群体大自然》
《战栗东方》
《雌雄争霸战》
《挪亚方舟》
《诺曼底大登陆》
《广岛核爆》
《敦刻尔克大撤退》
《地球水之旅 》
《从诺曼底到柏林》
《大西洋之战》
《战争之路》
《地球形成的故事》
《丘吉尔的保镖》
《BBC 海底世界揭秘》
《光的故事》
《宇宙间的各种洞》
《野性非洲》
《未来景象》
《血战奥马哈海滩》
《最初的伊甸园》
《昆虫帝国》
《深蓝》
Ⅸ 最全最好的二战纪录片
世界大战100年和世纪战争是比较不错的,网上可以很容易找到.
Ⅹ 裕仁天皇
昭和天皇
名裕仁,谥号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今上天皇明仁(年号平成)的父亲。裕仁在任皇太子期间曾访问欧洲。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继位,以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一句改元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日本国民的象征。
生平
1901年4月29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立为皇太孙,受乃木希典的严格教育。
1916年立为皇太子。
1921年访问欧洲。
1921年11月开始摄政。
1924年和良子女王结婚。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病逝后即位。
1928年11月10日在京都举行即位大礼。
1933年12月23日继宫明仁亲王(今天皇)出生。
1945年8月15日代表日本国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条件投降。
1946年1月1日公布“人间宣言”,公开放弃神权。
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肠癌病逝于东京,享年87岁。
1989年2月24日新宿御苑内举行葬礼。后葬于东京都八王子市长房町。
家庭
大正十三年(1924年)与久迩宫邦彦王的长女良子女王(香淳皇后)结婚,生下今上天皇明仁、常陆宫正仁亲王以及数个女儿。
早期统治
登基时的裕仁1926年裕仁登上皇位。当时日本正日益民主化,于是裕仁采用昭和作为年号。尽管年号中包含和平的含义,但日本却很快地走上了军事扩张之路。随着1927年一场银行大危机,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开始在中国东北扩张日本的军事势力。裕仁致力于履行自己立宪君主的职责,很少过问内阁的政策,但他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扩张主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鼓吹对天皇要绝对服从,反对立宪民主制。但他对军国主义分子十分赞赏,为日后战争爆发埋下了隐患.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进一步促进了日本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的政策。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后,在那里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 30年代,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制造了一系列政治暗杀事件。 1932年5月15日犬养毅首相遭暗杀,标志着政党领导的内阁的结束和日益为军队控制的官僚内阁的开始。这个独裁体制要求学校讲授绝对的爱国主义,他们强迫大学开除具有民主思想的教授。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极端狂热的法西斯主义少壮派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在裕仁的严令下被严酷镇压,结果是日本军部内部的“北上派”和“南进派”内斗最终以裕仁支持的“南进派”获胜而结束,军部控制了政府,裕仁借此也绝对掌控了日本中央政府过去难以控制的日本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统治
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日本很快吞并了大部分东亚地区,使其加入“共荣圈”。裕仁被指责同意导致这场战争的对外政策,并批准东条英机与纳粹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结成法西斯主义轴心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战争,侵略中国等国家。有些人认为,在政府决定加入战争这件事上,裕仁作了正式的批示。根据他对宪法的理解,他有义务支持内阁通过的政策。
1945年8月14日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致使美国及其盟国加入对日本的战争。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裕仁被要求参加战时最高国务会议的特别会议,以考虑和讨论美国及其盟国提出的投降条件,他和当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主张日本投降。由于委员会中的政治和军事成员就是否投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首相要求天皇做出最后的决定。裕仁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其中“无条件投降”暗含一个条件:即不废除天皇。 8月15日,裕仁通过无线电广播史无前例地向日本民众解释了投降的原因。此段广播被称为玉音放送,使用大量汉语文言的《终战诏书》使很多日本平民无法具体理解广播的内容。
1946年以后的统治
战后,包括苏联在内的国家要求废除天皇,但是美国为防共产主义在亚洲散布,故需要在亚洲建立一个非共产的经济犟国,如果没有天皇,日本国内社会必然动汤,因为之前日本长期推行神话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经成为多数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因美国策略上需要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其他官员共同表示,裕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负主要责任。这一观点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极大欢迎。
1946年元旦,昭和天皇发布人间宣言,否定天皇的神圣地位,承认自己与平民百姓一样也是人,并不是神。
美国占领日本后,最高负责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实际上掌控有日本统治权的人。在他的干预下,1947年通过新的日本国宪法,使天皇这一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变为了一个国家的象征,而提出最高统治权归人民所有,真正实行立宪民主。
昭和天皇的晚年:会晤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为了与宪法的变化相一致,战后裕仁把自己打扮为一位民主的君主:与平民会面,允许皇族成员被拍照。他还访问过灾区,视察日本的战后建设。他的皇位继承人明仁亲王也打破了传统,和一位普通女性结婚而不是贵族家庭成员。 1971年裕仁访问西欧,1975年访问美国,这是第一次以天皇的身份访问外国。
昭和天皇与靖国神社
昭和天皇于战后曾八度参拜靖国神社,在1978年靖国神社合祀甲级战犯之后,就不再去参拜。日本经济新闻报导(2006年7月20日)从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的遗物笔记中发现,昭和天皇曾向富田表示,他因为对合祀作法不悦,因此停止参拜。
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的遗物中,发现留有昭和天皇语录的二十多本笔记,其中于昭和天皇逝世的前一年,1988年4月28日的笔记中,记载有关昭和对靖国神社的看法。
昭和天皇当时曾说“靖国神社的筑波宫司(祭司)处理合祀问题很慎重,但是换上松平庆民宫内大臣的长子松平永芳担任宫司之后,他完全不了解他父亲爱好和平的想法,随即决定合祀,所以从那之后就不再去靖国参拜,那是我的信念”。
笔记中也记载昭和天皇于当年4月29日的生日记者会上,被询问到对大战的看法,昭和说,怎么说大战都是最不好的回忆。会后昭和对富田表示,被问到对战争的感想时,我一心想表现出厌恶战争的心情。
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
裕仁天皇在位的62年时有史以来日本天皇统治最长的时期,也是一段经历了几大动乱和变化的时期。
对于昭和天皇的争议很多,有人认为他是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也有人认为他只是军部的傀儡,并无实权。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他对军部的日益壮大视至不见,而且他是有权力去制裁不听指示的军人的,但他并没有去做,而是乐观其成。
裕仁有一句名言:“问题不在我们干了什么,而在于全世界对我们所干的事情有什么反应”,表示他最顾及的是自己的名声和责任。
日本投降后,苏联、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将裕仁列为日本头号战犯。英国首相艾德礼、苏联统帅斯大林分别致电麦克阿瑟,要求严惩战争罪犯裕仁天皇,建议经公审后绞死。
麦克阿瑟考虑到为了在远东扶植与苏联进行冷战的盟友,一个因审判处决天皇而陷入混乱的日本不利于美国的利益,而天皇制能起到凝聚日本保守反共势力的作用,因此麦克阿瑟本人支持放弃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就此给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急电报告:
日本国民……对日本天皇崇敬备至,已达百余年之久。在太平洋战争中,少数军国主义分子曾以此作为煽动民族主义的狂热手段,号召为天皇而自我牺牲。而战后日本国民对裕仁天皇的崇拜有增无减,视如国神。我认为,如果对裕仁天皇公审处决,必将使全日本国民信仰的支柱彻底崩溃,甚至在日本全国引起反对盟国的疯狂骚乱和暴动。处决裕仁为日本举国所不容,我们重建和改造日本的前途则不堪设想,结果可能是历史的悲剧。
因而,我本人作为盟国驻日本国的全权代表,出于对日本国未来命运的考虑,决定对裕仁天皇免予战争责任的起诉。
如果盟国决定逮捕和作为战犯处决天皇,那么驻日盟军统帅部将需要增援100万作战部队……
华盛顿很快回电同意麦克阿瑟的意见,于是麦克阿瑟颁布了盟军总司令部第一号令:
出于对日本前途和国民信仰的考虑,盟国决定对日本天皇裕仁不予追究发动战争的责任,不予起诉和逮捕。今后裕仁的人身地位和人身自由,应与其他日本国民同样受到宪法的保护。
裕仁天皇: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
1931年,日军侵占了中国的东山省,裕仁天皇在给侵华日军的密电中下令他们“向前推进”。侵华日军在中国扩大他们所谓的“圣战”,裕仁天皇亲自向日本将领们说:“在要害地区集中大量兵力实施压倒性的打击不是更好吗?”几个月后,心领神会的侵华日军制造了导致中国30万人遇害的南京大屠杀,1938年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按照裕仁天皇的昭示,侵华日军“视所有年龄在15岁以上60负以下的中国男子为敌人”,因此这些中国平民都应该杀掉。另外,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成千上万的中国士兵被日军俘虏,但到1945年日军投降的时候,只发现了56名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