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PU,段描述符,页表,物理内存。这么说CPU一次访问数据要3次访问内存
不是,段表和页表式硬件实现有地址加法器,不访问内存,地址加法器算出来直接送入地址线访问内存,要是读一个数据访问3次,那谁受得了啊,慢死
B. 段页式管理每一次数据要访问几次内存
一般需要访问三次以上的内存:
第一次是由段表地址寄存器得段表始址后访问段表,由此取出对应段的页表在内存中的地址。 第二次则是访问页表得到所要访问的物理地址。 第三次才能访问真正需要访问的物理单元。
分别为2、2、3次,因为他的检索方法不同,段页式访问次数多,但是效率高。
三 段页式管理的实现原理
1 虚地址的构成
一个进程中所包含的具有独立逻辑功能的程序或数据仍被划分为段,并有各自的段号s。这反映相继承了段式管理的特征。其次,对于段s中的程序或数据,则按照一定的大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页。和页式系统一样,最后不足一页的部分仍占一页。这反映了段页式管理中的页式特征。从而,段页式管理时的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的虚拟地址由三部分组成:即段号s,页号P和页内相对地址d。虚拟空间的最小单位是页而不是段,从而内存可用区也就被划分成为着干个大小相等的页面,且每段所拥有的程序和数据在内存中可以分开存放。分段的大小也不再受内存可用区的限制。
2 段表和页表
为了实现段页式管理,系统必须为每个作业或进程建立一张段表以管理内存分配与释放、缺段处理、存储保护相地址变换等。另外,由于一个段又被划分成了若干页,每个段又必须建立一张页表以把段中的虚页变换成内存中的实际页面。显然,与页式管理时相同,页表中也要有相应的实现缺页中断处理和页面保护等功能的表项。另外,由于在段页式管理中,页表不再是属于进程而是属于某个段,因此,段表中应有专项指出该段所对应页表的页表始址和页表长度。
3 动态地址变换过程
在一般使用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的计算机系统中,都在内存中辟出一块固定的区域存放进程的段表和页表。因此,在段页式管理系统中,要对内存中指令或数据进行一次存取的话,至少需要访问三次以上的内存:
第一次是由段表地址寄存器得段表始址后访问段表,由此取出对应段的页表在内存中的地址。
第二次则是访问页表得到所要访问的物理地址。
第三次才能访问真正需要访问的物理单元。
C. 计算机如何读取计算机指令
在上面的两个步骤中,还要加一个分析指令的过程 。也就是取指->分析->执行的过程 。
D. 计算机执行指令过程图
计算机指令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网络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审阅专家 李华青
计算机指令就是指挥机器工作的指示和命令,程序就是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指令,执行程序的过程就是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控制器靠指令指挥机器工作,人们用指令表达自己的意图,并交给控制器执行。
中文名
计算机指令
外文名
computer instruction
概述
指挥机器工作的指示和命令
原理
控制器靠指令指挥机器工作
内容
操作码和操作数
快速
导航
内容执行程序JSP指令其他
原理
控制器靠指令指挥机器工作,人们用指令表达自己的意图,并交给控制器执行。一台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各种不同指令的全体,叫做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每一台计算机均有自己的特定的指令系统,其指令内容和格式有所不同。
内容
通常一条指令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操作码和操作数,操作码决定要完成的操作,操作数指参加运算的数据及其所在的单元地址。
在计算机中,操作要求和操作数地址都由二进制数码表示,分别称作操作码和地址码,整条指令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
指令的种类和多少与具体的机型有关,在此不详述,请参见具体的机器资料手册。
E. 在无快表的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为获得一条指令需要访问内存多少次每次取出什么内容
两次,第一次访问内存中的页表,找到指定页的物理块号,将块号与页内偏移量拼接,形成物理地址,第二次访问,取得数据
F. 段页式储存系统中,为了获得一条指令或数据,需几次访问内存
至少需要访问三次以上的内存:
第一次是由段表地址寄存器得段表始址后访问段表,由此取出对应段的页表在内存中的地址。
第二次则是访问页表得到所要访问的物理地址。
第三次才能访问真正需要访问的物理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