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性丹麦ftp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性丹麦ftp

发布时间: 2022-05-31 02:28:14

㈠ 丹麦是什么国家

丹麦王国(丹麦文:Kongeriget Danmark)是斯堪地纳维亚里面积最小的一个国家,位于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上及附近岛屿。南部就是德国,北部濒临大西洋北海和波罗的海。瑞典和挪威分别位于丹麦以北及西北方向,与丹麦隔海相望

㈡ 丹麦有什么着名的景点

丹麦十大最受欢迎旅游景点

首都哥本哈根是丹麦人口最多的城市,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蒂沃利公园:蒂沃利公园位于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世界上最古老的游乐园之一。在丹麦你会看到许许多多的新奇!

伊埃斯科城堡

博物馆藏品丰富

伊埃斯科城堡位于丹麦第二大岛菲英岛南部,是欧洲保存最好的文艺复兴风格的水边城堡,建于1554年。位于菲英岛南部,周围湖泊环绕,这里的博物馆藏品丰富,比如古轿车。城堡采用橡树桩基,建造在一个小湖边上,湖最深处达5米。城堡由两座长建筑组成,通过一道厚的双层墙连接在一起。双层墙的厚度超过1米,里面藏有秘密的楼梯和一座水井。

㈢ 丹麦的特色有哪些

丹麦三明治(Smoerrebroed)是具有代表性的丹麦食物,这是一种开口三明治,从最简单的到复杂得像雕塑品的都有。丹麦是世界上食用猪肉最多的国家。举世闻名的“丹麦酥”(Danish),在丹麦叫做Wienerbroed,几乎每隔一个街角就有面包店陈列着许多令人流口水的不同种类。典型的丹麦菜包括猪肉丸(Frikadeller)、水煮鳕鱼配芥末酱(Kogt Torsk)、脆皮烤猪肉(Flaeskesteg)、马铃薯炖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汉堡配洋葱(Hakkeboef),还有一种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鲱鱼、沙拉、各式冷肉片和奶酪。丹麦的嘉士伯和杜伯两厂都生产极佳的啤酒,购买酒精类饮料的法定最低年龄是16岁。丹麦人对面包感情极深,他们可以制出各式单层、双层和多层的面包夹700多种.若您将各层分别夹上熏肉片、西红柿片、肝泥酱、水萝卜片等,那真堪称得上一顿美餐;他们喜欢吃桔汁拌鸭块,据说这道菜通常是作为他们宴会席上“压轴儿”的佳肴;习惯吃西餐,对中餐也颇感兴趣。丹麦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 讲究菜肴香、脆,注意菜肴多样质精;
②口味 一般不喜太咸,爱微酸带甜味;
③主食 以面食为主,爱吃面包等食品;
④副食 爱吃鱼类、鸡、鸭、蛋类、猪肉、牛肉、羊肉、冻肉、干肉、奶酪等;蔬菜喜欢薯仔、西红柿、葱头、洋白菜等;调料爱用丁香、莞荽子、番茄酱、醋、糖等;
⑤制法 对凉拌、炒、烤、炸、烧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粤菜;
⑦菜谱 很欣赏冷拼盘、茄汁煎鸭腿、脆炸肉丸、滑蛋牛肉、杏仁水鱼、果汁鱼块、脆皮鸡、干烧大虾、玉兰炒肉丝、草菇鱼片汤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喜欢喝啤酒;爱喝桔子汁、矿泉水、酸牛奶、咖啡、可可;也乐于品尝香片花茶;
⑨果品 爱吃柑、桔、苹果、葡萄等;干果爱吃杏仁、葡萄干等。
丹麦与瑞典、瑞士、芬兰、挪威、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丹麦也被称为欧洲的奶酪市场。

㈣ 最着名的有丹麦的什么

以下为丹麦着名建筑:
美人鱼铜像
美人鱼(Den Lille havfrue, 英文名叫: The Little Mermaid)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海滨。它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美人鱼铜像。远望这个人身鱼尾的美人鱼,她恬静娴雅地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近观她神情忧郁,若有所思。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是丹麦雕刻家爱德华.埃利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的。这座铜像是由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创始人卡尔.雅可布森出资建造的。美人鱼铜像从1913年在长堤海滨落成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人们流传着这种说法:不看美人鱼,不算到过哥本哈根。美人鱼铜像已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但美人鱼也曾先后在1964年和1984年遭受过被“砍头”或“断臂”的破坏。1998年2月再次被“砍头”,不久又被找回。丹麦人称,美人鱼遭到砍头或断臂,多为恶作剧者所为,其主要动机是寻求刺激,引起媒体注意。丹麦人以美人鱼为自豪,制作了水晶美人鱼和美人鱼铜像等纪念品。它如今已经成了哥本哈根的标志性建筑。




安徒生铜像
安徒生于1805年出生在丹麦奥斯丹,一生写过《美人鱼》、《卖火柴的女孩》、《丑小鸭》等150篇不朽童话故事,为世界上千万儿童编织了美丽的童年。这尊以铜打造、约3米高的安徒生塑像,座落在人潮熙攘的大街旁,每天都有不少游客经过他身边,认识他的会抬起头瞻仰大师的面容,或者把手按在他的膝盖头拍照留念。这位把童话作为献给全世界儿童最好礼物的大师,自己始终不曾有过孩子,他几度情场失意,甚至被人传说同性恋。他在15岁那年来到哥本哈根,曾经因失恋在运河边的小房子住过,晚年时相当消沉,70岁时因肝癌在朋友乡间的屋子去世。如今他的塑像,左手拿拐杖,右手握着一本书,还以食指隔开书页,头部朝左微微抬高,仰望着“梦的工厂”蒂沃里游园,脸上有一种“时不我予”的错愕神情。



阿美琳堡宫(Amalienborg Castle)
位于哥本哈根市区东部的厄勒海峡之滨,是王室的主要宫殿。丹麦女王伉俪每年多半时光在这里度过。宫殿由最着名的建筑师尼古拉·伊格维德设计,并要为国王塑制一座骑马铜像。经过紧张施工,四座宫殿在1754年至1760年间相继建成。根据设计,这四座宫殿的前面形成了一个八边形广场。1768年,请法国雕塑家萨利制作的菲特烈五世骑马铜像被安放在广场中央。当时,宝隆洋行还用对华贸易赚取的钱款,为铜像修建了围栏。后来,这四座宫殿曾几易其主,但一直由贵族居住着。1794年,克里斯钦堡宫被大火焚毁,王室决定移驾阿美琳堡四宫殿。自那以后,此处一直是王室所在地。现在,每当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身在王宫时,其所在的建筑物上便会升起丹麦国旗。在
阿美琳堡王宫广场东西轴线的西端是“大理石教堂”。建造这座大教堂的初衷是为了纪念奥尔登堡皇族统治丹麦300周年(1479-1749),然而,这项工程1749年奠基后,因资金不足,拖至一百多年后的1894年才得以竣工。每天,丹麦国家的皇家卫队都会在这里中午时分进行换岗仪式,形成了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议会大厦又称克里斯钦堡宫(Christiansborg Slot)
最早建于1773-1775年间。当时的克里斯钦六世国王为了享乐,将旧王宫(哥本哈根宫)夷为平地,在此基础上建造了一座显赫、华丽、舒适的新宫。由于此宫是克里斯钦六世国王的寝宫,故名克里斯钦堡宫。克里斯钦堡宫具有欧洲十八世纪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纤巧繁琐,白灰色调。宫内内部的天花板装饰非常豪华,房间采用大理石或者木制地板。墙上挂着厚厚的挂毯或者油画。所有的房间都装饰着水晶吊灯、镜子、法国家具和各种艺术品。宫堡的后院修建了一所王家驯马场,马场两边盖有两排具有中世纪建筑特色的边房。马场出口处的左右两边还建起两座洛可可式的穹形石亭。石亭两侧建有楼房,与驯马场的边房相连。两座石亭之间为车马道,道端和一座大理石桥相接。自1849年起,克里斯钦堡宫开始用作国会场所。现在的克里斯钦堡宫是丹麦议会所在地,因此也称为议会大厦。此处,首相办公室、女王接受晋见用的大厅、丹麦最高法院都设在宫内,丹麦政府各部大臣在此也设有一间办公室。现在克里斯钦堡中一部分是丹麦皇家迎宾室。顾名思义,丹麦皇家迎宾室是丹麦的皇族成员用来进行接待活动用的。在这些房间中,女王接见各国驻丹麦大使、在新年时接受皇家新年致词并在此会见来访的重要外国领导人。皇家迎宾室的装修非常豪华讲究,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其中包括许多20世纪初世界上着名的艺术家的作品。皇家迎宾室分为许多小房间,包括巨人厅、国王阶梯、皇冠室、弗雷德里克室、悬挂着巨型挂毯的大厅、皇家宴会厅及女王私人藏书馆等。



水晶宫
菲特烈堡宫(Frederiksborg Slot)(水晶宫)位于西兰岛北部小城西勒洛德(Hillerod),哥本哈根市西北约45公里处。其建筑群坐落在湖水中的三个小岛上,四面湖光涟漪,景色美不胜收。此宫始建于菲特烈二世国王(
1559-1588)时期的1560年。其子克里斯钦四世(1588-1648)继位后拆除原有的部分建筑,于1600年在最东部的小岛增建了新的建筑物。这座宫殿有60个厅堂,采用了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北欧现存的最显赫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有“丹麦的凡尔赛宫”之称。有人把它简称为“水晶宫”。菲宫为三边型建筑。正面和右翼是宫殿,左翼是教堂。宫殿以铜板铺顶,四个尖塔装饰其间,给这座建筑平添了俏丽。在东北角有一长廊,它跨越湖水,把人们引入国王的接见大厅。自1671年至1840年间,历代国王都在菲宫教堂举行加冕典礼。1859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宫内的大部分家俱,宫顶和尖塔全部被毁,仅教堂幸免于难。1876年,热心于文化事业的嘉士伯啤酒厂创始人雅可布森为修复菲宫捐赠了全部修缮费,并提出把菲宫辟为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他的建议得到采纳。在修复过程中,骑士大厅等重要厅堂恢复了原貌,其它的房间则根据博物馆的需要进行了修建。1878年,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在菲宫建立,雅可布森聘请的一些着名油画家为博物馆绘制了以丹麦历史为题材的油画。目前,该博物馆收藏了丹麦16世纪以来历代着名画家的作品,其中还包括大量着名人物的肖像画。



克隆堡宫(Kronborg Slot)(又称哈姆雷特堡)
坐落在西兰岛北部赫耳辛格(Helsingor)市的海边,与瑞典的赫尔辛堡市隔海相望,地处波罗的海出海口之一的厄勒海峡最窄的出口处,在哥本哈根市东北45公里。克隆堡宫意为“皇冠之宫”,始建于1574年,1585年竣工。此堡由荷兰建筑师设计建造。宫殿用岩石砌成,褐色的铜屋顶,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北欧最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宫殿。
克隆堡宫历史上曾两度被毁。在1629年和1658年—1660年两次被毁或洗劫,后经过多年修复才逐步形成现在的样子。到菲特烈四世国王(1699-1730)时,加强了克隆堡宫周围的防御工事,宫殿也不断得到修复。从1785年到 1922年,克隆堡曾被用作兵营。宫堡外围的火炮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宫内现收藏了大量古代挂毯和油画。在克隆堡宫外院的墙上,有一块莎士比亚的纪念浮雕像。游人参观克隆堡宫时,必在莎翁像前留影。相传,当年莎士比亚就是以这个城堡为背景写下了着名的悲剧《哈姆雷特》。目前,宫内正在修建。游客踏访丹麦时,除参观克隆堡宫外,也可参观外面的厄勒海峡。厄勒海峡是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主要通道(船只从波罗的海驶往北海,也可通过丹麦南部洛兰岛以南的费马海峡经大贝尔特海峡或小贝尔特海峡,然后经厄勒海峡以北的卡特加特海峡、丹麦与挪威之间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因此,厄勒海峡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游客站在克隆堡宫前的海堤上,举目东望,便是瑞典的赫尔辛堡市。是厄勒海峡的最狭窄处。据一位丹麦海军上校介绍,这里宽约4公里,最深处水深20米。丹麦规定,任何外国潜艇经过厄勒海峡时,都必须浮出水面。此外,在西兰岛上还有一座弗雷德里克堡(又称夏宫),与克隆堡宫、菲特烈堡宫并称为西兰岛三堡。该堡也是风格独特,与其余两堡交相辉映。也是非常值得您好好看看。

以下为其他饮食风俗:
美食特产
丹麦特色美食有嘉士伯及特波嘉啤酒、甜酒布甸、丹麦烧腿及特式三文治等。最有名的“丹麦酥”,在丹麦又叫Wienerbroed,每个面包店都陈列各种口味的丹麦酥。典型的丹麦菜包括猪肉丸(Frikadeller)、水煮鳕鱼配芥末酱、脆皮烤猪肉(Flaeskesteg)、马铃薯炖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汉堡配炸洋葱(Hakkeboef)。还有一种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鲱鱼、沙拉、各式冷肉片、熏鱼和奶酪等。
丹麦三明治(Smoerrebroed)是具有代表性的丹麦食物,这是一种开口三明治,从最简单的到复杂得像雕塑品的都有。丹麦是世界上食用猪肉最多的国家。举世闻名的“丹麦酥”(Danish),在丹麦叫做Wienerbroed,几乎每隔一个街角就有面包店陈列着许多令人流口水的不同种类。典型的丹麦菜包括猪肉丸(Frikadeller)、水煮鳕鱼配芥末酱(Kogt Torsk)、脆皮烤猪肉(Flaeskesteg)、马铃薯炖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汉堡配洋葱(Hakkeboef),还有一种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鲱鱼、沙拉、各式冷肉片和奶酪。丹麦的嘉士伯和杜伯两厂都生产极佳的啤酒,购买酒精类饮料的法定最低年龄是16岁。丹麦人对面包感情极深,他们可以制出各式单层、双层和多层的面包夹700多种.若您将各层分别夹上熏肉片、西红柿片、肝泥酱、水萝卜片等,那真堪称得上一顿美餐;他们喜欢吃桔汁拌鸭块,据说这道菜通常是作为他们宴会席上“压轴儿”的佳肴;习惯吃西餐,对中餐也颇感兴趣。
饮食
丹麦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①讲究菜肴香、脆,注意菜肴多样质精;②口味一般不喜太咸,爱微酸带甜味;③主食以面食为主,爱吃面包等食品;④副食爱吃鱼类、鸡、鸭、蛋类、猪肉、牛肉、羊肉、冻肉、干肉、奶酪等;蔬菜喜欢薯仔、西红柿、葱头、洋白菜等;调料爱用丁香、莞荽子、番茄酱、醋、糖等;⑤制法:对凉拌、炒、烤、炸、烧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⑥中餐:喜爱中国的粤菜;⑦菜谱:很欣赏冷拼盘、茄汁煎鸭腿、脆炸肉丸、滑蛋牛肉、杏仁水鱼、果汁鱼块、脆皮鸡、干烧大虾、玉兰炒肉丝、草菇鱼片汤等风味菜肴;⑧水酒:喜欢喝啤酒;爱喝桔子汁、矿泉水、酸牛奶、咖啡、可可;也乐于品尝香片花茶;⑨果品:爱吃柑、桔、苹果、葡萄等;干果爱吃杏仁、葡萄干等。
丹麦与瑞典、瑞士、芬兰、挪威、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丹麦也被称为欧洲的奶酪市场。
娱乐
早年北欧素以“开放”闻名于世,哥本哈根尤为一着名的观光都市,电影及剧院林立,每周皆有不同的观光节目任人选择参加,夜生活的场所,如酒吧Pub、Bodega之类,为正当消遣聊天之处所,收费尚合理,但夜总会(Night Club)宜结伴前往,问清费额或由熟识此道的当地人士陪同前往较宜。
每年5月1日,哥本哈根游乐场Tivoli Garden开幕,丹麦正式进入观光季节。9月第二星期日为该游乐场关闭之日,至此时,观光季也告结束。
地方特色
童话王国
因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衣》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安徒生使丹麦冠上了“童话王国”的美誉。
1913,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了一座美人鱼铜像。铜像坐落在哥本哈根的长堤公园(Langelinie)内,已成为丹麦的象征。此外,在哥本哈根的市政厅广场,伫立着一座安徒生的全身铜像。路过的每个游客,都要上去与“童话之父”握握手,捧着安徒生的书籍与其留影。在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建有安徒生故居博物馆,无数对安徒生童话着迷的人前往那里瞻仰、参观。
古老皇族
丹麦王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从有史可考的哈拉尔国王(公元940~986年在位)到现任君主玛格丽特二世女王,王室的血脉已继承了千年之久。
丹麦的历史相当于一部丹麦王族史。千年以来,丹麦王族中出现不少叱咤风云、建树颇多的君主,流传下众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最为杰出的君主是玛格丽特一世女王(1387~1397年在位)和克里斯钦四世国王(1588~1648年在位)。
自1849年立宪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丹麦王室虽然放弃了国家统治权,但作为国家的代表,王族一直得到丹麦人民的支持与敬仰。王族已经成为丹麦王国根深蒂固一条历史纽带,一种不可放弃的重要传统。
皇宫林立
作为皇族的象征,丹麦这斯堪的维亚地区(丹麦、瑞典、挪威)最小的国家,却拥有着众多的皇宫城堡。千年的皇族历史,使皇宫的建造一直未曾停怠过。
由于城堡众多,名字繁琐,丹麦的皇宫又有一个个别称。例如,菲登斯堡宫(Fredensborg)被称为“和平宫”、菲德烈堡宫(Frederiksborg Slot)又称“水晶宫”、克隆堡宫(Kronborg Slot)因被莎士比亚作为《哈姆莱特》的创作背景,又叫做“哈姆莱特堡”。
这些宫殿建筑都由当时着名的建筑师来建筑设计,从古典式样,到融合了新世纪的建筑风格,姿态各异。每一座宫殿都是一件传世的艺术品。
格陵兰岛
作为丹麦的一个自治领,世界第一大岛屿——格陵兰岛(面积2175600平方公里)上,居住着5万多居民,其中90%为爱斯基摩人。长久以来,他们用冰雪来堆砌房子,称为“冰屋”;穿着经过妇女的咀嚼后的驯鹿皮特制而成的衣服——“阿奴拉古”;吃着打猎来的生肉以便获取足够的热量。如今,与其他地区的过着土着生活、受到歧视和屠杀的爱斯基摩人不同,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受丹麦政府的帮助,搬出世代居住的“冰屋”,建立自己的议会、电视台,与丹麦人通婚。
由于地处北极圈内,每到冬季,格陵兰岛就会出现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隅尔还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而在夏季,太阳终日悬挂头顶,格陵兰便成为极昼下的日不落岛。

㈤ 关于"丹麦

海的女儿

来源:
世界各地有着许多关于美人鱼的传说,十分美丽动人,其中要算文徒生童话里的“海的女儿”,最为感人。它不但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也给飘泊在海洋中的海员以美好的憬憧与祝愿。1912年,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并加上自己的想象力,用紫铜雕塑了“海姑娘”的塑像,置放在哥本哈根港口海滨公园的沙滩上。

在航海史上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一天,一艘威尼斯商船正从印度返航,当天夜晚,皓月似银,海平如镜,水手们忽然看见水面远处出现一个人身尾鱼的美人,裸着胸怀,抱着恬静吸奶的婴儿,但等到他们驶近,却什么也不见了。

这些遥远的传说和童话里的故事,相信的人毕竟不多。70年代,流传着在阿拉伯西洋岸曾发现一种上半身是鱼,下半身像人体的鱼的说法,而且拍下了照片。有人却不信,认为这是凭传说和想象绘制后拍摄的伪造品。

于美人鱼的古老传说,跨越了文化、地域和世纪,在世界上广泛传播。美人鱼的离奇故事曾激发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按传统说法,美人鱼以腰部为界,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是披着鳞片的漂亮的鱼尾,整个躯体,既富有诱惑力,又便于迅速逃遁。她们没有灵魂,像海水一样无情;声音通常像其外表一样,具有欺骗性;一身兼有诱惑、虚荣、美丽、残忍和绝望的爱情等多种特性。

历史上,有不少自然历史学家和探险家都深信她的存在。博物学家普利尼是最早对美人鱼作出详细记录的人,他在公元1世纪所着的不朽名着《自然史》中写道:“人们称作‘海中仙女’的美人鱼,决非寓言故事,她们同画家笔下的美人鱼完全相符,只是皮肤格外粗糙,全身上下长满了鳞片,连那极像妇人的上半身也不例外。”1492年,哥伦布航海归来,也提到美人鱼。他描述了他的一个海员的故事:他看到了3个美人鱼高高地挺立在海面上。不过,她们不像画中那么漂亮,她们的脸有某些同人相似的方面。

但到18世纪初,人们对美人鱼的传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博物学家们开始重新估价自己的见解。埃利克·蓬托皮丹在《挪威自然史》中认为,大多数关于美人鱼的传说纯属无稽之谈。他指责一些人把虚构的故事同历史混为一谈:“显然,稍有头脑的人绝不会对这类奇谈怪论感兴趣,甚至会怀疑这种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然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美人鱼的民间传说,它那持久的生命力说明,美人鱼的故事很可能以某种事实为依据。事实上,远远看去像美人鱼的动物大概有这样几种:海牛、儒艮及各种海豹等海牛目动物,虽然它们其貌不扬,但同传说中的美人鱼却有几分相近。

海牛的躯体几乎无毛,比人体略大,雌海牛突出的胸乳在某种程度上同女性的乳房相似。海牛没有其它肢体,多脂肪的躯干末端有一个由两个水平鳍组成的尾巴。儒艮的体形类似海牛,突出的口鼻上生着粗糙的胡须。据说它在哺乳时常常把上身探出海面,用一只鳍把幼仔抱在胸前。海豹不仅有类似海牛的前鳍和桶状身体,而且它的眼睛格外温柔,富有吸引力。海豹的跳跃和惯常姿态也很像传说中的美人鱼。

今天,美人鱼仍以她那古老而又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在世界一些遥远的地区,还不时传来发现美人鱼的报道。但总的说来,当今的美人鱼主要存在于民间传说、艺术和神秘动物学的范畴之内。诚如美国“史密森学会”的自然博物馆脊椎动物馆主任乔治·朱克所说的:“没有一个真实的美人鱼标本,一切结论都只能是猜想。

有关美人鱼的传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跨越了文化、地域和世纪,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着,许多国家都铸有美人鱼雕像。不过,丹麦这尊小美人鱼雕像是历史之最。

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王子乘船经过哥本哈根,因遇到风暴,船沉没,王子被一位美人鱼冒险救起,两人一见钟情,坠人爱河,并立誓永远相爱。王子离别时答应有朝一日乘船来迎接美人鱼姑娘进宫。自那以后,痴心的姑娘每天都坐在海边的岩石上等候王子归来:岁月流逝,好梦难圆,王子最终没有归来,可怜的美人鱼姑娘就像长江边上的望夫石那样,变成了一尊雕像。

哥本哈根的美人鱼雕像是丹麦的艺术珍品,名扬世界。据报道,每天有上万名游客来游览观光,每天给人拍照多达5万张,数目之大,可谓世界之最。由于世人爱她,常有人悄悄地给她戴上花环桂冠,有关部门收藏起来的花环桂冠就多达数万件。

每当天气转冷时,人们怕她冻着,总是给她披上各种毛衣花衫,尽管有关部门为了保持她婀娜的身姿,一千次地收掉衣衫,但还是一万次地发现她身上披红挂绿。为了满足国内外游客的心愿,她被仿制成由各种材料制成的纪念品,被带到世界各个角落。

1983年,当她70岁大庆时,哥本哈根市长特意授给她一枚银制荣誉勋章,表彰她对丹麦旅游业带来的巨大贡献。所以每当她遭到歹徒伤害时,消息一传开,人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她,忍不住流下眼泪。

瑞士慕名美人鱼的“引力”,于1965年在日内瓦城北的蕾梦湖畔,仿造了一尊美人鱼雕像,作者大胆创新,美人鱼姑娘居然拾起头,瞪眼回顾,好像是刚跃出水面爬上岩石,惊奇所见到的一切,并随时准备再跃回水中。这种具有异域风情的美人鱼雕塑,使得到过哥本哈根的游客无不想一睹日内瓦美人鱼姑娘的风采为快。

在波兰,出海口在彼罗的海的维斯瓦河,传说也有美人鱼。当时有一个名叫华尔的男青年和一个名叫沙娃的女青年结伴,顺流乘舟来到现在的波兰首都华沙开拓家园,当时河中的美人鱼是他们的见证人和庇护者。这里逐渐发展成一座城市,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把他俩人的名字合称“华沙”作为该城的名称。同时,把美人鱼形象作为华沙的城徽。

1936年波兰着名雕刻家鲁德维卡·克拉科夫斯卡一一尼茨霍娃女士开始雕塑美人鱼雕像,这尊雕像与其他美人鱼一样,上身为裸体妙龄女郎,下身为鱼尾。不同的是华沙美人鱼雕像高大,姑娘昂首挺胸,左手紧握盾牌右手高举利剑。原来,当时欧洲战争风云密布。作者忧虑祖国命运,才决心塑造一个保护祖国的英雄形象。现在美人鱼雕像前,终年花束不断,表现了波兰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泰国南部滨海名城宋卡府,也有一尊美人鱼雕像,这里濒临暹罗湾,不仅气候宜人,风光特别旖旎,在玄黄锦缎般的金黄沙滩右侧上的这尊美人鱼雕像,双手撩着飘逸的长发,娇娜多姿的体型特征,显示出东方姑娘的风采,远近看去很令人倾心。慕名来宋卡的游客,大都醉心于这尊美人鱼的魅力,有的游客为了能坐在美人鱼姑娘的膝盖上拍张合影,不惜排长队等候。她显示了宋卡的特色,也成了该府的标志。

老普利尼是一位记述过“人鱼”生物的自然科学家,在他的不朽着作《自然历史》中写到:“至于美人鱼,也叫做尼厄丽德,这并非难以置信.她们是真实的,只不过身体粗糙,遍体有鳞,甚至象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鳞片。”

一些科学家正在竭力设法找到这一当今考古学最惊人的发现,一个3000年前美人鱼的木乃伊遗体的由来。一队建筑工人,在索契城外的黑海岸边附近的一个放置宝物的坟墓里,发现了这一难以相信的生物。这一发现的消息是由俄罗斯考古学家耶里米亚博士在最近透露给西方的。她看起来像一个美丽的黑皮肤公主,下面有一条鱼尾巴。这一惊人的生物从头顶到带鳞的尾巴,计长有173厘米。科学家相信她死时约有100多岁的年龄。

新加坡《联合日报》发表了题为《南斯拉夫海岸发现1.2万年前美人鱼化石》的报道:科学家们最近发掘到世界首具完整的美人鱼化石,证实了这种以往只在童话中出现的动物,的确曾在真实世界里存在过。化石是在南斯拉夫海岸发现的。化石保存得很完整,能够清楚见到这种动物拥有锋利的牙齿,还有强壮的双颚,足以撕肉碎骨,将猎物杀死。“这只动物是雌性的。大概1.2万年前在附近海岸出现。”柏列·奥干尼博士说。奥干尼博士是一名来自美国加州的考古学家,在美人鱼出现的海域工作了4年。奥干尼博士说:“它在一次水底山泥倾泻时活埋,然后被周围的石灰石所保护,而慢慢转为化石。化石显示,美人鱼高160厘米,腰部以上像人类,头部发达,脑体积相当大,双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鱼类一样,无有眼帘.

关于对活人鱼的发现也是有的。1962年曾发生过一起科学家活捉小人鱼的事件。英国的《太阳报》,中国哈尔滨的《新晚报》及其它许多家报刊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前苏联列宁科学院维诺葛雷德博士讲述了经过:1962年,一艘载有科学家和军事专家的探测船,在古巴外海捕获一个能讲人语的小孩,皮肤呈鳞状,有鳃,头似人,尾似鱼。小人鱼称自己来自亚特兰蒂斯市,还告诉研究人员在几百万年前,亚特兰蒂斯大陆横跨非洲和南美,后来沉入海底.现在留存下来的人居于海底,寿命达300岁。后来小人鱼被送往黑海一处秘密研究机构里,供科学家们深入研究。

1958年,美国国家海洋学会的罗坦博士,在大西洋5公里深的海底,摄到一些类似人的海底足迹。1963年,在波多黎各东南海底,美国海军潜艇演习时,发现了一条怪船,时速280公里,无法追踪,人类现代科技望尘莫及。1968年,美国摄影师穆尼,在海底附近发现怪物,脸像猴子,脖子比人长四倍,眼睛像人但要大得多,腿部有快速“推进器”。

诸如“人鱼”这类海底奇异生物的存在由于有了实物作证,那么它也就由人们所谓的“荒诞”、“迷信”、“神话”的东西转变为当前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课题了。

在阅读有关海洋文化的典籍时,经常会碰到一个典故——鲛人,它是地球上绝无仅有的两栖类形体--鱼尾人身,与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不同,欧洲人们称她为人鱼或美人鱼。如果从我们的习惯思维来想人鱼,当是一种海陆两栖的海洋动物,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上,这种动物与与人类有过接触。于是也就留下了千奇百怪的人鱼与人的传说故事。

神话传说中的人鱼大多是女性,它们个性和蔼可亲,不仅姿容优美,而且性情温顺。再深入一层,那就是与人竟能相爱,情意缠绵地鱼水交欢了。据清•;任昉《述异记》载:“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则出珠。”这可能就是中国人鱼典故的较完整的出处了。我们可以设想这位鲛人,她那万顷碧波下的居室何等的美丽,但她不知是思念那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情哥哥没有衣衫,日日夜夜地忙碌在织机旁不得清闲,还是在痛恨着硬逼她回到龙宫里父亲,边织衣时边流下了眼泪,而那眼泪颗颗晶晶莹剔透,落下来就变成了珍珠。

明•;野枵子《平山草堂笔记》记载:“太祖十三年,洞庭焦郡,一士子过海遇大风,没于浪。数日尸浮于岸,有渔人见其口噙一珠,如鸽卵,华光煜煜,触之则灼痛难忍,以为不祥。俄顷生醒,自云入龙宫与龙女缱绻,突觉水波翻涌,而不知身在何处也.”在这个故事中,美人鱼换了空间,她不在是南海的水下,而是洞庭湖龙王的小女。并具有救人于水灾厄运侠义心肠和温柔情浓的女性角色本位了。一位潇洒旷达温文儒雅的士子乘船于海上,被遇上的风暴颠簸,被摇落于船下,沉没于波涛之中。

正巧落入鲛人怀中,这位美丽的水下女子,轻展玉臂一把将其接住,然后鱼尾轻摆,游入湛蓝的深处,带他入了金壁辉煌的鲛室,接下来鲛人与之燕好,告诉他说,你可这样在行宫住上三天。士子自然免不了吃惊又感激,无奈他是凡人思陆心切,鲛人颇为通情达理,只几天的与士子缠绵,也了却了她在水下自由世界偏思人间的心愿,这三天的人鱼与士子的交欢,似乎满足了她千年的等待,于是鲛人答应三天充他返回陆上。眨眼之间三天就过去了,到了临别前夕,鲛人递给了士子一颗鸽子蛋大小般的鲛珠。士子不解这东西何用?鲛人告诉他说,这鲛珠乃是水下龙宫之国宝,你只有靠它才能跨过水陆两界。

她就慷慨地将国宝借于了心爱的情郎,临别时她还教与了他衔珠之法与要领,这样,士子就将一颗海底最好的珍珠叼住,眠后被鲛人驱水送到岸边。三天后,士子飘到了海岸边上,口衔着光彩夺目的鲛珠,如死人一般,有胆大的人上前去摸那珠子,被着实地烫了一下,就再也不敢贸然去触它,过了一小会,士子渐渐地有了呼吸,并醒了过来。围观的人询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士子只记得落水与龙女缠绵之事,然后就是波浪翻涌,至于与鲛珠相关之事,他一概都不记得了。

关于人鱼最美丽的传说,还属丹麦着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海的女儿》。

《海的女儿》讲述了善良与执着的人鱼公玉救了英俊的王子后自己变成了泡沫的故事。一个小人鱼向往人间生活,到了15岁生日的那天,她终于如愿以偿浮出了水面,她看见了有太白金星点缀的夜空,听见了美妙的歌声,也看见了美丽的烟火,还有英俊的王子,并在暴风雨中救了落水的王子一命后,竟执着地爱上了这位人类的王子,为追求爱情和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终于获得了一个人类的灵魂。她用舌头换来巫婆的一剂药,以便脱去鱼身变成人形。

在一个月夜,她毅然离开海底珊瑚宫,向岸上心爱的王子的宫殿走去。她慢慢走上王宫的台阶,同时服了从巫婆那里换来的烈性药。片刻间,她觉得好像一把双面快刀剪开了她那纤细的身体,她昏倒在地,不省人事。第二天,她醒来时,她拥有比任何人都曼妙的身材,动人的眼眸.一位英俊的男子,也就是她心爱的王子,已经站在她的面前,用深黑的眼睛望着她。可是王子却误认为是另一位公主救了他而爱上了公主。

可是王子却误认为是另一位公主救了他而爱上了公主。小人鱼是多么伤心,她为了能再一次见到王子,用交出了自己美丽的声音和巫婆交换了人类的双腿,还谢绝了姐姐们牺牲头发换来的重返大海的匕首,终没有让她心爱着的人类的血溅到她身上一滴,就在第二天日出的瞬间,她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和他的新娘的脸庞,慢慢地变成水上的泡沫. 这个凄婉动人的悲剧故事,真不知道催出了这个世界上多少女孩子的眼泪啊。

这类传说故事的存在还可以证明一点,即古老的海洋自然生态的丰富——那时的这一带的海域也存在着人鱼之类的海洋生物。这就是说那时的大海里的海洋动物的富足,而人又与这些奇特的海洋动物有过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他们解释不了的现象,于是掺和着他们那有限的思维与想象,就留下了那么多人鱼的美妙动人的传说。而今,当大海里的珍稀的海洋动物越来越少了起来的时候,人类的高科技术已经勘破了那片孕大涵深、动荡不安的湛蓝色深处的一切的时候,特别是那些往来如梭的船只、林立的桅墙涌荡其上,而采掘海底油藏气藏的井架的无限制地延伸其间,还有人类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全倾倒在这里以后,赤潮千里,恶臭的气味早熏没了蔚蓝色的雅致与浪漫。

当死虾死鱼漂起来无无数的时候,当成群的鲸鱼唱着哀歌抢滩救助的人拽都拽不回去的时候,当粘着海滩上泄露的石油的螃蟹爬出两三米就毙命的时候,别说是珍稀人鱼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一些珍贵的海洋生物也日趋衰竭,就连大宗的鱼虾品种也难成汛了,哪里还会再产生出人与人鱼的故事了呢?于是,大海也就变得不再充满了神秘与诱惑了,于是,我们的形象思维也就日渐枯竭了起来。我是真的从心里向往那个产生了人鱼故事的年代

假如安徒生铜像真的站起来走走,他最想做的事,应该是到附近的新港运河边,看看他的小美人鱼。

从市政厅广场沿岸边往东走,经过着名的徒步购物大街和新国王广场,以及泊满船艇、充满浪漫风情的新港,便来到有美人鱼铜像的海滨公园。

美人鱼铜像是丹麦卡士伯啤酒厂创办人出资,邀请丹麦着名雕刻家爱德华·埃里克森于1912年根据安徒生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中的主人翁雕铸而成,1913年8月23日移到现在的哥本哈根港入口处。

姿态优雅的美人鱼孤独地坐在海边一块巨石上,鱼尾人身,羞怯安详,以若有所思的神情望着大海,显露出少女纯真的美,深受人们喜爱。它是哥本哈根最吸引游客的景点,既是丹麦文化艺术的杰作,也是哥本哈根城市的象征,因此在丹麦人民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

正因为名气太响,美人鱼铜像三度遭人“解体”,1964年4月24日第一次被人切下头部,1985年其胳膊又被锯掉,1998年1月5日美人鱼头部第二次被盗窃,幸好雕刻家的模具还保存着,才使雕像得以复原。

铜像不大,但是要拍到好照片,还真不容易!原因是美人鱼侧着身对着岸边,身体一半转向丹麦海湾,双目凝视波光鳞鳞的海面,因此一定要站在铜像左边斜45度,才能拍到美人鱼的脸庞;此外,早上阳光在铜像背后,背光的结果使到铜像一片漆黑.

如果你将要乘搭下午5时开航的DFS游轮离开丹麦前往挪威的奥斯陆,建议你在乘船前两小时来看美人鱼像,一来游人不多,二来阳光正中或偏西,拍照比较理想。此外,游轮驶出海港时,从甲板上看金光灿烂的波光陪伴着美人鱼铜像,别有味道.

㈥ 丹麦的特点是什么

1、丹麦是北欧五国之一,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拥有两个自治领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北部隔北海和波罗的海与瑞典和挪威相望,并与之合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南部与德国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

2、约公元985年形成统一王国,8~11世纪进入维京时代的北欧海盗全盛时期。14世纪成为欧洲强国之一,1397年6月在女王玛格丽特一世的主导下与瑞典、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 并成为联盟的领导者。世界上第一面国旗便是1219诞生的丹麦国旗,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

3、丹麦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北约创始国和欧盟成员国之一。该国拥有极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经济高度发达,贫富差距极小,国民享受极高的生活品质。 2019年2月,2018年全球幸福指数出炉,丹麦排名第三。

(6)性丹麦ftp扩展阅读:

行政区划:

2007年1月1日,丹麦实行新的行政区划。全国设5个大区、98个市和格陵兰、法罗群岛2个自治领地。

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也是丹麦王国的领土,但拥有自治权并且享有高度自治,在议会各拥有2席。法罗群岛自行划分为7个郡30个县;格陵兰人口少,没有再划分行政区域。

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 ,Koebenhavn),原意为“商人港口”,有自由港和航空港,是世界交通的枢纽,由于统治欧洲时间最久的皇族玛格丽特女皇二世皇族居住于此。

因此它还有一个别称——“女皇之城”,人口50.1万(2006年1月),这个城市因丰富的艺术与文化本质而在1996年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其他主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包括:奥胡斯、欧登塞和奥尔堡等。

㈦ 谁有!丹麦性喜剧!的观看方式

有,网络搜索 电影下载,就有了。

㈧ 关于丹麦的资料

丹麦王国(丹麦语:Kongeriget Danmark),简称丹麦,为北欧五国之一,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拥有两个自治领地,一个是法罗群岛,另外一个是格陵兰岛。丹麦本土则包括日德兰半岛、菲因岛、西兰岛及附近岛屿,北部隔北海和波罗的海与瑞典和挪威相望,南部与德国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

1397年6月与瑞典、挪威组建卡尔马联盟,并成为联盟的领导者,世界上第一面国旗便是1219诞生的丹麦国旗,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

丹麦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国民享受极高的生活品质,还是欧盟成员国,和北约创始国之一。

中文名称:丹麦王国

英文名称:The Kingdom of Denmark

简称:丹麦

所属洲:欧洲

首都:哥本哈根

国庆日:4月16日

国歌:《有一处好地方》

官方语言:丹麦语

货币:丹麦克朗

政治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领袖: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首相: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

人口数量:562.8万(2013年)

人口密度:129.4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丹麦人

主要宗教:基督教路德宗

国土面积:4.2959万平方公里

水域率:1.6%

GDP总计:3306亿美元(2013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58889美元(2013年,国际汇率)

国鸟:天鹅

国花:冬青

最大城市:哥本哈根

㈨ 丹麦人的私生活

丹麦人的性开放似乎颇具有国际知名度,在丹麦大学里,新生入学都要举办一个大聚会,一般这类聚会都会玩得很疯狂,让新生们一开始就能很快拉近距离。有一种形式是这样的:新生分成二个组,各自把身上的衣物脱下来,连接在一起,看哪个组的衣物能够连到最长?最后的结果是所有身上的身外之物,包括胸衣、裤头等等全部派上用场。这种玩法的效果的确很好,再也没有比赤裸裸相见更能让新生们迅速地认识对方了,至于是否牺牲了性方面的神秘感似乎不是考虑的范围。
那时候我们楼里还有二位中国男生,其中一位不知为什么很受丹麦女生的亲睐,时不时就会被女生主动地“骚扰”。据他自述:丹麦女生十分主动热情、善解人衣,喜欢主导全过程,绝没有中国女生那样的忸忸怩怩、半推半就。丹麦人喜欢自己灌自己,喝得大醉或半醉之后,看对眼的俩人就该干嘛干嘛了。。。
有一年夏天,一位50来岁的女同事请我们一家去她家在小岛上的别墅同住几天,我们一家高高兴兴的就去了。那一年的夏天特别暖和,人们都纷纷享受这难得的好天气,女同事很舒服地穿着三点比基尼,她丈夫套了条花裤衩,虽然和平时上班大相径庭但还算正常。可问题是她那20多岁的儿子和儿媳也来了,儿媳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一流的身材吧,全身只有一点儿很环保的丁字裤头,几乎是全光着在屋子里走来走去,那线条的确是很漂亮的说。我老公立刻就遮掩不住地眼热心跳起来,做公公的倒是一副久经沙场的样子,无动于衷,真是令人佩服。
直到我更深入地融入他们的内部之后,才发现丹麦人的性开放果然是名不虚传,那些看上去很温馨和谐的家庭背后,男女出轨的现象几乎可以用“普及”二字来形容,仅仅是有过同事之间一夜情的就超出了全丹麦有工一族的50%。但是,出乎人们预料的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红灯区却很萧条很黯淡,得到的回答多半是:真抱歉,丹麦人太开放了,所以他们对红灯区的需求不旺盛了!!

㈩ 丹麦和荷兰对性开放吗想办这两国家的签证

丹麦不是很开放,荷兰是绝对的开放!性行业是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