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陕西商洛投300多万建大桥成啥样了
投资300多万元,建成近一年的孝义丹江大桥,因为引线工程无法施工,建成的大桥成了断头桥,丹江两岸4个行政村数千人出行受阻。对此,商州区交通局称,因大桥引线建设缺资金,又加之引线征地未谈妥,致大桥建成后无法正式投用。
“建桥的目标就是连接南北,方便群众出行,原来连接两岸没有大桥,群众出行只能绕行。”4月10日下午,商州区交通运输局叶姓副局长称,桥的主体建设由专项投资,但引线部分建设资金需要地方财政配套,初步估计约需40万元,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又加之引线征地拆迁没谈妥,才导致现在的状况。叶局长表态称,对于大桥引线工程他们局已经与夜村镇政府协商研究,建设资金由他们想办法筹集,夜村镇具体负责征地拆迁,计划近期动工,月底前就能完全建成通车。
2. 关于桥的资料与图片
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石拱桥的创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石梁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的,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背诵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创建的。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革命。
桥的类型,若以建桥的主要材料分,便有木、石、砖、竹、藤、铁、盐、冰桥等之别。
木桥是最早的桥梁形式,我国秦汉以前的桥几乎都是木桥。如最早出现的独木桥、木柱梁桥。约商周时便出现浮桥,战国前后又出现排柱式木梁桥和伸臂式木梁桥。但因木材本身的特性,如质松易腐以及受材料强度和长度支配等,不仅不易在河面较宽的河流上架设桥梁,而且也难以造出牢固耐久的桥梁来,因此,南北朝始遂为木石混合或石构桥梁所取代。
石桥和砖桥。一般是指桥面结构也是用石或砖料来做的桥,但纯砖构造的桥极少见,一般是砖木或砖石混合构建,而石桥则较多见。到春秋战国之际便出现了石墩木梁跨空式桥,西汉进一步发展为石柱式石梁桥,东汉则又出现了单跨石拱桥,隋代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单孔弧形石拱桥,唐代李昭得造出了船形墩多孔石梁桥。宋代是大型石桥蓬勃发展的时期,创造出像泉州洛阳桥和平安桥那样的长达数里横跨江海交汇处的石梁桥,以及像北京芦沟桥和苏州宝带桥那样的大型石拱桥。
竹桥和藤桥。主要见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一般只用于河面较狭的河流上,或作为临时性架渡之用。早期的主要是一种索桥,南北朝时称竹质的溜索桥为“笮桥”。后来出现了竹索桥、竹浮桥和竹板桥等。铁桥,在古代包括铁索桥和铁柱桥两种。前者属于索桥类,较多见,约在唐代便出现;后者属于梁桥类,实为木铁混合桥,极少见,在江西见一例。
盐桥和冰桥。主要见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前者主要见于青海盐湖地区,后者主要见于北方寒冷地区。
若以桥梁的结构及外观形式分,则主要有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种基本类型。
梁桥。又称平桥、跨空梁桥,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面的桥。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桥,在历史上也较其它桥形出现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先秦时梁桥都是用木柱做桥墩,但这种木柱木梁结构,很早就显出其弱点,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起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梁桥,如秦汉时建成的多跨长桥:渭桥、灞桥等。约在汉代时桩基技术发明,于是出现了石桥墩,标志着木石组合的桥梁能够越跨较宽大的河道能经受住汹涌洪浪的冲击。但由于石墩上的木梁不耐风雨侵蚀,于是便在桥上建起了桥屋,保护桥身,此桥型(廊桥)后多见于南方,但最早都见于黄河流域。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桥,构造方便,材料耐久,维修省力,是民间最为喜用的一种桥形,尤其是南宋后,在福建泉州地区十分盛行,创造了许多长大的石梁桥。梁桥若中间无桥墩者,称单跨梁桥;若水中有一桥墩,使桥身形成两孔者,便称双跨梁桥;若两墩以上者,便称多跨梁桥。
浮桥。又称舟桥、浮航、浮桁,因其架设便易,常用于军事目的,故也称“战桥”--一种用于数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连横于水上的)连锁起来并列于水面,船上铺木板供人马往来通行的桥。若按严格意义上的桥:是以跨空和有柱墩为标志的话,那它还不是十足意义上的桥。浮桥主要建于河面过宽及河水过深或涨落起伏大,非一般木石柱梁桥所能济事的地方。浮桥两岸多设柱桩或铁牛、铁山、石囷、石狮等以系缆。隋大业元年在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是第一次用铁链连接船只的浮桥。浮桥目前在我国南方如江西、浙江、广西等地方仍常见用。
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始见于秦汉,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桥,又名"夷里桥",便是座竹索桥。现存着名的有建于明清时的泸定铁索桥、灌县竹索桥等。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正如古人形容过索桥的那样:“人悬半空,度彼决壑,顷刻不戒,陨无底谷。”唐代和尚智猛称:“窥不见底,影战影栗。”其实真正渡之还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纪》对贵州盘江桥评价的那样:“望之飘然,践之则屹然不动。”
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桥结构一经采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砖拱桥极少见,只在庙宇或园林里偶见使用。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来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别高大,两边的拱要略小。依拱的形状,又有五边、半圆、尖拱、坦拱等之分。桥面一般铺石板,桥边做石栏杆。拱桥的形象最早见于东汉画像砖上,是由伸臂木石梁桥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墓拱、水管等形状影响而产生的。文献记载见于南北朝时的《水经注》中,现存最早的实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石拱桥的发券,明以后,尤其在清代,则盛行用整券,即“桶状发券”。
此外,其它特种造型尚有飞阁和栈道、渠道桥和纤道桥,以及曲桥、鱼沼飞梁和风水桥。
“飞阁”,又称阁道、复道,即天桥。古代宫殿楼阁间的跨通道。《三辅黄图》:“乃于宫(指汉末央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秦汉皇宫楼殿间联以阁道通行,因上下有道,故称复道。秦始皇筑阁道由阿房宫通骊山,人行桥上,车行桥下,堪称中国最早的立交桥。“栈道”,又称栈阁、桥阁,单臂式木梁桥。在山区陡峭的地方,架木铺成的道路。
“渠道桥”,既是引水渠道又作行人用的桥梁。也即在桥上砌水渠以引水。如建于金代的山西洪洞县惠远桥。故今山西民间尚有“水上桥、桥上水”的俚语。“纤道桥”,一种为便于拉纤而建造的、与河流平行的带状长桥。多见于浙江境内的运河地区。有的长达一二公里乃至五六公里,如绍兴阮社有一座“百孔官塘”纤道桥,建于清同治年间,桥长380余米,115个跨,桥面用三块条石拼成,底平接水面。
“曲桥”,园林中特有的桥式,故也称园林桥。桥与径、廊均为园林中游人赏景的通道。“景莫妙于曲”,故园林中桥多做成折角者,如九曲桥,以形成一条来回摆动,左顾右盼的折线,达到延长风景线,扩大景观画面的效果。曲桥一般由石板、栏板构成,石板略高出水面,栏杆低矮,造成与水面似分非分、空间似隔非隔,尤有含蓄无尽之意。
3. 钱塘江大桥(图片)
钱塘江大桥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但极大地方便了钱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与六和塔一起构成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宏伟壮丽的景观。大桥全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下层铁路桥长1322.1米,单线行车;上层公路桥长1453米、宽6.1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点五米,雄伟壮观。大桥如虹飞架南北,铮铮铁骨肩负重任。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掘泥打桩获得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钱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桥”的预言。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终于被当局采纳。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
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39岁的茅以升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践踏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对华北乃至整个中国虎视眈眈,妄图亡我中华。茅以升尽管不是政治家,但他热爱祖国,对时局的忧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作出了惊醒世人的重大决定——他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的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茅以升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终于爆发,整个9月、10月,淞沪抗战异常激烈。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杭州上空,钱塘江大桥的施工也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单线铁路桥率先通车。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阻挡住日军进攻的脚步,然而,持续了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杭州也危在旦夕。筋疲力尽的茅以升已经明显地感到他已无力把握这座大桥的命运。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茅以升在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型大洞,其实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精准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怀着亲手掐死亲生婴儿一样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历经艰险建造起来的大桥,址到亲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线接好。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难忘、最难受、最难捱的一天,在事后来对家人的回忆诉说中,那种痛苦,那种无奈,真使他欲哭无泪。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么渴望却又没敢指望的大桥全面通车的第一天,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两岸数十万群众使劲鼓掌,掌声经久不息。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十多万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5点,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人群被强行拦阻,所有的引线都点燃了。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日军士兵友永河夫在硝烟弥漫中,拍下了炸毁后的钱塘江大桥。几十年后,友永河夫来到北京,带着对战争的忏悔,将他拍摄的这张照片亲手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透过苍茫暮色,茅以升先生凝视着由他一手炸毁的大桥残影,看着江北岸愈来愈亮的火光,茅以升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他的愿望直到全国解放之后的1953年才得以实现。如今,杭州段的钱塘江上耸立着六座大桥,钱江二桥、钱江三桥、钱江四桥……,唯独钱塘江大桥桥名不改,巍然屹立在月轮山前。大桥北堍,竖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铜像,人们永远怀念这位中国杰出的桥梁专家、深沉的爱国主义者,人们也不会忘记钱塘江大桥的这一段惨痛的传奇历史。
4. 着名的桥
国外的有,英国的伦敦塔桥,美国的金门大桥,马来西亚的布彻扎亚大桥,
悉尼大桥
悉尼大桥自1930年建成以来,一直是悉尼市的地标之一,亦是世界着名的建筑物。在从前的日子里,攀爬悉尼大桥的钢桥拱是大学生们的胆大妄为之举,不知道是否受了他们的启发,从1998年开始,悉尼大桥开放给公众攀爬,普通人都有机会一尝当冒险家的滋味了。爬上桥顶是什么感觉?胆战心惊?险象环生?都不是。事实上,整个攀桥过程非常安全,但“攀桥观悉尼”提供有导游陪伴到大桥拱顶距离水面134米,疯狂的高空体验绝对让你暂时停止呼吸。但当到达悉尼大桥的顶端时,那种成就感言语无法形容。
在登桥之前,必须通过肺活量测验、酒精测验以及通过金属探测器,还必须请你在健康状况证明和合约表上签名才可以获准攀爬。开始前全部的人都会拿到一套攀登服。另外,如果是晚间攀登还会有轻型的攀桥专用灯。整个攀桥旅程历时3小时。
成功攀上悉尼大桥顶端的游客都会收到一份纪念照片以及成功攀登大桥的证书,可以拿给你的朋友炫耀一下。
大桥身世:悉尼大桥,号称世界第一单孔拱桥,早期悉尼的代表建筑。这座大桥从“怀胎”到“出世”,前后花费了100多年。在经过了40多年的酝酿之后,1857年,悉尼工程师彼得·翰德逊绘成了第一张设计图,直至1932年竣工通车。
在上世纪30年代的条件下,能在大海上凌空架桥,实为罕见。万吨巨轮可以从桥下通过,桥面宽49米,可通行各种汽车,中间铺设有双轨铁路,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澳大利亚人形容悉尼大桥的造型像一个“老式的大衣架”。今日的悉尼大桥,北端弯成一个大弧形,连接北上的高速公路,南端一直伸入悉尼市区。每当夜幕降临,大桥的钢架上就亮起了万盏灯火,远远望去,五彩缤纷,灿烂夺目。
美丽视觉:悉尼大桥和悉尼歌剧院相邻,将歌剧院和大桥连成一体欣赏时,雄伟和婀娜、深色和浅色、直线和曲线构成了一副反差强烈又协调一体的美丽图画。
最美的观赏角度是在靠马林郡那边的山头,一座废弃的碉堡之上。游客坐在那里居高临下,无论是金门大桥、太平洋、旧金山湾,或是市区中所有的摩天大楼皆尽收眼底。黄晓蕴摄
闪闪发光旧金山金门大桥
每当人们进人旧金山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飞架于海湾之上的巨型吊桥,这就是遐迩闻名的金门桥。金门大桥是旧金山的重要地标之一。大桥上车来车往。移步桥上,你会明显地感到桥身的抖动。据介绍,大桥平时上下震动幅度在1米左右。因为桥很高,水平摇晃也很大。当你走在桥上会明显地感觉出来。在桥梁建筑学上,金门大桥是一个创举。这座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桥只有两大支柱,因此它不是利用桥墩支撑桥身,而是利用桥两侧的弧形吊带产生的巨大拉力,把沉重的桥身高高吊起。金门桥的设计者是工程师史特劳斯,人们把他的铜像安放在桥畔,用以纪念他对美国作出的贡献。
大桥身世:从1937年正式启用以来,金门大桥之于旧金山,正如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都是城市灵魂的象征。金门大桥横跨于太平洋岸之上,是连接旧金山市与马林郡(MarinCounty)的交通枢纽。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金门大桥是金色的,其实它是朱红色的。这个名字是十九世纪的美国作家兼探险家约翰傅里蒙(JohnFremont)为它取的。因为当他最初抵达旧金山,由太平洋进入旧金山湾时,但见整个港口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有如“金色之门”(GoldenGate)一般的灿烂,所以后来这道横跨港湾的大桥,当然也被称为“金门大桥”了!
美丽视觉:金门大桥的造型绝美,以纯钢索打造,桥墩有六十五层楼高,外观却轻灵飘逸,丝毫不显笨重。它无论在什么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感:阳光普照时,全桥清晰可见,如同一弯朱色长虹,悬挂在碧蓝的海上;起雾时,大桥在雾气氤氲中若隐若现。
折射历史泰国桂河大桥
堪称史上最出色的战争片之一的《桂河大桥》,大卫·里恩执导的反战电影经典作让那座二战中的桂河大桥闻名。
在曼谷西北122公里的北碧府(Kan-chanaburi),这座横跨桂河的大桥———桂河大桥,折射了二战期间的一段历史:当年日军占领泰境期间,强迫盟军战俘建造铁路连接缅甸及暹罗,这条铁路在牺牲了无数宝贵性命后才得以完成,故有“死亡铁路”之称。桂河大桥就是其中的一段,被称为“死亡铁路”的咽喉。大桥的一边地势较为平缓,但一过河便是险峻的群峰,有的路段甚至就开凿在悬崖绝壁之上。当年,很多劳工都是在修建桂河大桥时,变成孤魂野鬼的。
大桥身世:桂河大桥原为木桥,几经飞机轰炸,早已毁坏,只有在河水很浅时才能看到残迹,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后来修建的铁桥,它今天还在通车。重建后的桂河大桥,在原来桥的两侧圆弧铁架多出了两段不协调的方形铁架,没有原先圆弧铁架的优美,很多看过的人觉得不伦不类、不搭调。桂河大桥大约10分钟就可以走完,过了桥就是一般的死亡铁路,一直前行可以通到缅甸。站在桂河大桥的桥头,看着夕阳下静静流淌的美丽桂河,使人难以想象这里发生过的悲惨故事,只有安放在桥头的美军投下未爆炸的炸弹提示着我们当年那场惨烈的战争。
美丽视觉:过桥后不久就有一面中文告示牌,告诉大家从旁边的铁楼梯下去,就会有一大堆缅甸商品摊贩。现在的桂河大桥,没有什么肃杀之气了,与电影中的蛮荒世界全然不同,倒是附近商店林立,两旁河岸多出许多水上餐厅,这些餐厅的布置与景观都十分优美,地道的泰国菜也十分迷人。或是选择泛舟桂河观赏这座充满历史故事的大桥,或是吃着“虾兵蟹将”,喝着略苦的曼谷啤酒,看着船夫一如既往的脸……
世界着名的桥
明石海峡大桥:全长1780米,连接日本的本洲与四国,1997年建成。
享伯湾大桥:全长1410米,位于英国享伯湾,1980年建成。
韦拉扎诺海峡大桥:全长1298米,位于美国纽约,1964年建成。
麦基诺海峡大桥:全长1158米,位于美国密歇根州,1957年建成。
博斯普鲁斯大桥:全长1074米,
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973年建成。
乔治·华盛顿大桥:全长1067米,位于美国纽约市,1931年建成。
塔古斯河大桥:全长1013米,位于葡萄牙里斯本,1966年建成。
福斯洛大桥:全长1006米,位于苏格兰福斯湾,1964年建成。
塞文桥:全长988米,位于英国塞文湾,1966年建成。
巴林-沙特阿拉伯跨海大桥:位于波斯湾,全长25公里,一度为世界最长。
大贝尔特桥: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全长17.5公里,1998年竣工通车。
厄尔松海峡桥:连接瑞典和丹麦,总长16公里,世界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斜拉桥,2000年通车。
联邦桥:位于加拿大,总长12.9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穿过冰覆盖水域的桥,1997年通车。
奥克兰港湾大桥:全长1079米,有8条平行车道,是新西兰唯一的港口桥。
澳凼大桥:澳门半岛与凼仔岛间的第一座跨海大桥,全长2569.8米,引桥长2090米,桥面宽9.2米,由6个桥墩支撑,最大跨度为73米,高度35米,1974年通车,为澳门八景之一
5. “大桥未久”用日文怎么写
日文翻译为:おおはし みく。
6. 长江大桥的资料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严格意义上仅指宜宾岷江口以下长江段上的桥梁,但通常也泛指长江干流上的所有桥梁。
目前长江上已建和在建桥梁共100座,其中沱沱河上2座、通天河上2座、金沙江上41座、长江上55座。宜宾岷江口以下55座桥梁全部为大型或特大型桥梁,并且桥名中均含有“长江”二字,宜宾岷江口以上45座桥梁大多为小型或中型桥梁,并且桥名中均不含有“长江”二字。
新中国成立以前,长江上没有一座大桥,只能通过轮渡过江,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国成立以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了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它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连接了京汉铁路和武广铁路,意义特殊。1968年,第一座由中国独立自主建造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5年以来,随着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原均为国家拨款,建后不收过桥费;大量的高投入、高技术、大跨径的长江大桥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修建起来。通常把横跨长江及其较大支流具有较大工程性的桥梁统称为长江大桥。
溯江长江干流而上的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有已建成或在建的大桥共46座(由于金沙江以上河段的桥梁建设规模较小,资金需求量少,省、市、县级地方政府都可能有各自的建桥计划,难以准确统计,因此设计中或规划中但未正式开工的桥梁未计入)。因此,长江及其正源流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上的大桥已达105座(含隧道)。
长江上海至宜宾江段还有规划中或设计中但尚未正式开工的越江通道14座:南京长江五桥、芜湖长江二桥、望江长江大桥、九江长江三桥、武汉武湖长江大桥、武汉三阳路过江隧道(公路、地铁7号线两用)、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武汉黄家湖长江大桥、赤壁长江大桥、嘉鱼长江大桥、宜昌香溪长江公路大桥、万州长江三桥、丰都长江二桥、重庆市寸滩长江大桥(铁路桥)。
7. 武汉14座长江大桥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长江大桥,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天心洲长江大桥(在建),二七长江大桥(在建);江汉一桥(江汉桥),江汉二桥(知音桥),江汉三桥(月湖桥),江汉四桥(晴川桥),江汉五桥(长丰桥),江汉六桥(古田桥,在建)。
长江大桥,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上仅指宜宾岷江口以下长江段上的桥梁,广义上则泛指长江干流上的所有桥梁。
截至2019年11月,中国已在长江干流上建成各类长江大桥115座,按桥型分,有梁桥27座,斜拉桥57座,悬索桥22座,拱桥9座;按功能分,共有公铁两用桥9座,铁路桥9座,公轨两用桥4座,人行桥2座,管道桥1座,其余均为公路桥。
新中国成立以前,长江上没有一座大桥,只能通过轮渡过江,交通十分不便。新中国成立以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了武汉长江大桥,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它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连接了京汉铁路和武广铁路。
1968年,第一座由中国独立自主建造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5年以来,随着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原均为国家拨款,建后不收过桥费;大量的高投入、高技术、大跨径的长江大桥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修建起来。通常把横跨长江及其较大支流具有较大工程性的桥梁统称为长江大桥。
溯江长江干流而上的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有已建成或在建的大桥共46座(由于金沙江以上河段的桥梁建设规模较小,资金需求量少,省、市、县级地方政府都可能有各自的建桥计划,难以准确统计,因此设计中或规划中但未正式开工的桥梁未计入)。因此,长江及其正源流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上的大桥已达105座(含隧道)。
8. 国内外着名的桥
悉尼大桥
悉尼大桥自1930年建成以来,一直是悉尼市的地标之一,亦是世界着名的建筑物。在从前的日子里,攀爬悉尼大桥的钢桥拱是大学生们的胆大妄为之举,不知道是否受了他们的启发,从1998年开始,悉尼大桥开放给公众攀爬,普通人都有机会一尝当冒险家的滋味了。爬上桥顶是什么感觉?胆战心惊?险象环生?都不是。事实上,整个攀桥过程非常安全,但“攀桥观悉尼”提供有导游陪伴到大桥拱顶距离水面134米,疯狂的高空体验绝对让你暂时停止呼吸。但当到达悉尼大桥的顶端时,那种成就感言语无法形容。
在登桥之前,必须通过肺活量测验、酒精测验以及通过金属探测器,还必须请你在健康状况证明和合约表上签名才可以获准攀爬。开始前全部的人都会拿到一套攀登服。另外,如果是晚间攀登还会有轻型的攀桥专用灯。整个攀桥旅程历时3小时。
成功攀上悉尼大桥顶端的游客都会收到一份纪念照片以及成功攀登大桥的证书,可以拿给你的朋友炫耀一下。
大桥身世:悉尼大桥,号称世界第一单孔拱桥,早期悉尼的代表建筑。这座大桥从“怀胎”到“出世”,前后花费了100多年。在经过了40多年的酝酿之后,1857年,悉尼工程师彼得·翰德逊绘成了第一张设计图,直至1932年竣工通车。
在上世纪30年代的条件下,能在大海上凌空架桥,实为罕见。万吨巨轮可以从桥下通过,桥面宽49米,可通行各种汽车,中间铺设有双轨铁路,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澳大利亚人形容悉尼大桥的造型像一个“老式的大衣架”。今日的悉尼大桥,北端弯成一个大弧形,连接北上的高速公路,南端一直伸入悉尼市区。每当夜幕降临,大桥的钢架上就亮起了万盏灯火,远远望去,五彩缤纷,灿烂夺目。
美丽视觉:悉尼大桥和悉尼歌剧院相邻,将歌剧院和大桥连成一体欣赏时,雄伟和婀娜、深色和浅色、直线和曲线构成了一副反差强烈又协调一体的美丽图画。
最美的观赏角度是在靠马林郡那边的山头,一座废弃的碉堡之上。游客坐在那里居高临下,无论是金门大桥、太平洋、旧金山湾,或是市区中所有的摩天大楼皆尽收眼底。黄晓蕴摄
闪闪发光旧金山金门大桥
每当人们进人旧金山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飞架于海湾之上的巨型吊桥,这就是遐迩闻名的金门桥。金门大桥是旧金山的重要地标之一。大桥上车来车往。移步桥上,你会明显地感到桥身的抖动。据介绍,大桥平时上下震动幅度在1米左右。因为桥很高,水平摇晃也很大。当你走在桥上会明显地感觉出来。在桥梁建筑学上,金门大桥是一个创举。这座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桥只有两大支柱,因此它不是利用桥墩支撑桥身,而是利用桥两侧的弧形吊带产生的巨大拉力,把沉重的桥身高高吊起。金门桥的设计者是工程师史特劳斯,人们把他的铜像安放在桥畔,用以纪念他对美国作出的贡献。
大桥身世:从1937年正式启用以来,金门大桥之于旧金山,正如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都是城市灵魂的象征。金门大桥横跨于太平洋岸之上,是连接旧金山市与马林郡(MarinCounty)的交通枢纽。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金门大桥是金色的,其实它是朱红色的。这个名字是十九世纪的美国作家兼探险家约翰傅里蒙(JohnFremont)为它取的。因为当他最初抵达旧金山,由太平洋进入旧金山湾时,但见整个港口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有如“金色之门”(GoldenGate)一般的灿烂,所以后来这道横跨港湾的大桥,当然也被称为“金门大桥”了!
美丽视觉:金门大桥的造型绝美,以纯钢索打造,桥墩有六十五层楼高,外观却轻灵飘逸,丝毫不显笨重。它无论在什么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感:阳光普照时,全桥清晰可见,如同一弯朱色长虹,悬挂在碧蓝的海上;起雾时,大桥在雾气氤氲中若隐若现。
折射历史泰国桂河大桥
堪称史上最出色的战争片之一的《桂河大桥》,大卫·里恩执导的反战电影经典作让那座二战中的桂河大桥闻名。
在曼谷西北122公里的北碧府(Kan-chanaburi),这座横跨桂河的大桥———桂河大桥,折射了二战期间的一段历史:当年日军占领泰境期间,强迫盟军战俘建造铁路连接缅甸及暹罗,这条铁路在牺牲了无数宝贵性命后才得以完成,故有“死亡铁路”之称。桂河大桥就是其中的一段,被称为“死亡铁路”的咽喉。大桥的一边地势较为平缓,但一过河便是险峻的群峰,有的路段甚至就开凿在悬崖绝壁之上。当年,很多劳工都是在修建桂河大桥时,变成孤魂野鬼的。
大桥身世:桂河大桥原为木桥,几经飞机轰炸,早已毁坏,只有在河水很浅时才能看到残迹,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后来修建的铁桥,它今天还在通车。重建后的桂河大桥,在原来桥的两侧圆弧铁架多出了两段不协调的方形铁架,没有原先圆弧铁架的优美,很多看过的人觉得不伦不类、不搭调。桂河大桥大约10分钟就可以走完,过了桥就是一般的死亡铁路,一直前行可以通到缅甸。站在桂河大桥的桥头,看着夕阳下静静流淌的美丽桂河,使人难以想象这里发生过的悲惨故事,只有安放在桥头的美军投下未爆炸的炸弹提示着我们当年那场惨烈的战争。
美丽视觉:过桥后不久就有一面中文告示牌,告诉大家从旁边的铁楼梯下去,就会有一大堆缅甸商品摊贩。现在的桂河大桥,没有什么肃杀之气了,与电影中的蛮荒世界全然不同,倒是附近商店林立,两旁河岸多出许多水上餐厅,这些餐厅的布置与景观都十分优美,地道的泰国菜也十分迷人。或是选择泛舟桂河观赏这座充满历史故事的大桥,或是吃着“虾兵蟹将”,喝着略苦的曼谷啤酒,看着船夫一如既往的脸……
世界着名的桥
明石海峡大桥:全长1780米,连接日本的本洲与四国,1997年建成。
享伯湾大桥:全长1410米,位于英国享伯湾,1980年建成。
韦拉扎诺海峡大桥:全长1298米,位于美国纽约,1964年建成。
麦基诺海峡大桥:全长1158米,位于美国密歇根州,1957年建成。
博斯普鲁斯大桥:全长1074米,
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973年建成。
乔治·华盛顿大桥:全长1067米,位于美国纽约市,1931年建成。
塔古斯河大桥:全长1013米,位于葡萄牙里斯本,1966年建成。
福斯洛大桥:全长1006米,位于苏格兰福斯湾,1964年建成。
塞文桥:全长988米,位于英国塞文湾,1966年建成。
巴林-沙特阿拉伯跨海大桥:位于波斯湾,全长25公里,一度为世界最长。
大贝尔特桥: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全长17.5公里,1998年竣工通车。
厄尔松海峡桥:连接瑞典和丹麦,总长16公里,世界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斜拉桥,2000年通车。
联邦桥:位于加拿大,总长12.9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穿过冰覆盖水域的桥,1997年通车。
奥克兰港湾大桥:全长1079米,有8条平行车道,是新西兰唯一的港口桥。
澳凼大桥:澳门半岛与凼仔岛间的第一座跨海大桥,全长2569.8米,引桥长2090米,桥面宽9.2米,由6个桥墩支撑,最大跨度为73米,高度35米,1974年通车,为澳门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