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1970年代,曾推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体育运动是
B乒乓球
因为有一个历史事件叫乒乓外交.
60年代后期起,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开始为改善和缓和关系而进行试探和秘密接触。事件起于同年3-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赛前夕,周恩来召集有关人士开会时要求这次参赛“接触许多国家的代表队”,“我们也可以请他们来比赛”。同时他要在座的人“动动脑筋”。比赛开始第一天,中国队乘巴士从住地去体育馆时,美国运动员科恩上来搭车,于是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寒暄,并送他一块中国杭州织锦留作纪念。这个细节被在场记者抓住,成为爆炸性新闻。4月3日中国外交部以及国家体委就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问题向中央请示。经过3天的反复考虑,毛泽东在比赛闭幕前夕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次日,美国国务院接到驻日本大使馆《关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立即向白宫报告。尼克松在深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发电报给美国驻日大使,同意中方的邀请。事后尼克松说:“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北京的形式得到实现。”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成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新中国境内的美国人。4月14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的成员,并对他们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
在周恩来总理讲话几小时后,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了一系列对华开禁措施。作为回报,美国乒乓球队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访问美国,这个邀请立即被接受。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首先抵达底特律。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乒乓外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
② 七十年代末 中国八一篮球队如何搞定来访问的梦之美国队的,据说有两场!中国男蓝何时再显神威呀
那是一九七九年,美国梦之队来中国访问。先大败我国三个地方队,都是大比分赢下的。然后在北京,与中国的八一队开战了。
当时的八一队就五个主力,其中就有穆铁柱,他当时已经三十一岁。赛前,没有一个人看好中国的八一队。有人认为八一队只要把球发出来就可以了。有人认为只要八一队不要输得太难看就行了。当时队里也是这样议定的,输在二十分以内就算好。
可是一上场,八一队就一点儿也忘记了害怕是什么。外线的后卫突破能力非凡,一对一的时候总是能过过去。美国人只好亲联防。而我们的内线又有穆大叔。上半场结束的时候,八一队居然以一分领先。
下半场,八一队没有给美国队更多的机会,最后以8分胜了美国的梦之队。这个队还从来没有败过,在国际比赛中已经是68连胜。他们当时就不服,提出两天后再赛一场。我们八一队答应了。
两天后,再战,我们八一队又胜了。他们心服口服。并回去说:中国的篮球在八十年代就称霸世界。
而且当时中国队的条件极其艰苦,两场比赛上的都是同样的5个主力,基本是靠顽强的意志拼下来的这两场比赛。据说穆大叔两场打完以后两腿肿了好久。。。。
③ 来华访问的美国梦七队主教练是谁
Mike Krzyzewski——麦克.薛修夫斯基
2001年进入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不但率领杜克大学队在NCAA联盟中获得了骄人战绩,同时他也拥有丰富的国际大赛的执教经历。
回顾在杜克大学长达25年(1980-81赛季至2004-05赛季)的执教历程,他12次当选年度最佳大学教练,率领杜克大学赛季平均胜场超过25场,其中8次超过30场,在最近的8个赛季中,有5年超过30场胜利,他8个赛季超过30场胜利的成绩也创造了NCAA的执教纪录。
在2005-06赛季, Krzyzewski已经达到了721胜246负的辉煌战绩,在他30年的大学执教经历中,胜率为74.5%,在杜克大学的25个赛季中,为648胜187负,胜率更是达到了77.6%。
在他的率领下,杜克大学在1991年,1992年和2001年三次夺得NCAA总冠军,曾10次进四强,这 个成绩排在NCAA历史上第三。从1985年以来,他获得了创纪录的66场NCAA锦标赛胜利,领先第二名25场之多。从1986级至2005级的杜克大学男子篮球队队员只有1998级没有进过NCAA的四强。不可思议的是,在60名打过四强赛并至少打过一次NCAA锦标赛的队员中,有56名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他率领杜克大学获得了10次ACC常规赛季的冠军和ACC锦标赛的冠军,获得648场胜利,250场ACC的胜利和66场NCAA锦标赛的胜利,这使得杜克大学在全美大学排名榜上曾持续354周名列前茅,这包括305周排名前十和78周排名第一。他的队员曾8次当选全美大学最佳篮球运动员,31次当选全美大学全明星阵容,36名队员曾被NBADraft选中,最终有18名队员被第一轮选中,12名第二轮入选。他在91年和92年的两连冠是继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伍登教练后唯一的一次NCAA球队的成功卫冕。
他毕业于西点军校陆军军官学校,在那里他学习了三年篮球(1967年-1969年),而且作为队长率队闯入1969年军校篮球联赛四强。随后他执教了三年军队球队,然后又在美国陆军军官学院预备学校作为主教练执教两年。
1974年当他26岁还是一名陆军上尉时,他辞职跟随恩师鲍比.奈特成为印第安那州立大学的助理教练,1975年他们就获得了18胜0负的Big Ten Conference战绩和31胜1负的总战绩。在1975-76 赛季至1979-80赛季,他作为主教练率领西点军校篮球队获得1次 NIT berth,闯入了ECAC 季后赛并且获得了5年73胜59负的战绩。
同时,他也有很丰富的国际篮球执教经验。作为9届美国国家篮球队的教练组成员,8届国际比赛教练组的成员,他50胜6负(胜率89.3%),夺得了5枚金牌,2枚银牌和1枚铜牌。1979年他作为奈特的助理教练执教泛美篮球锦标赛最终9战全胜夺得冠军,1983年执教美国奥林匹克节日南方队3胜1负夺得冠军,在1984年奥运会上他作为奥运集训队的助理教练和奥运代表队的特别助理教练以8战全胜的战绩夺得金牌,作为1987年美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国家队的主教练7胜1负夺得银牌,1990年美国友好运动会和世界锦标赛国家队的主教练最终获得友好运动会的银牌(3胜2负)和世界锦标赛的铜牌(6胜2负) ,作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美国梦之一队的助理教练率队在资格赛中6战全胜,在奥运会中8战全胜夺得金牌。
他担任美国1989-92年男子篮球运动委员会,男子篮球奥运选拔委员会以及男子国家队选拔委员会的委员,担任美国1993-1996年篮球选拔委员会的主席和美国1997-2000年男子篮球成年国家队委员会委员。
另外科比曾说过当年他如果不是直接加入NBA的话一定会去杜克大学接受老K的培养,04年“O.K”风波时科比曾邀请过老K来接替PHIL.JAKSON,但因种种原因未实现,也算一大憾事。
④ 最早来中国比赛的NBA球队是哪支
第一支来中国的NBA球队
NBA与中国篮坛的关系最早始于1979年,当时韦斯.昂塞尔德(Wes Unseld)及其NBA总冠军球队华盛顿子弹队远赴中国,与中国国家篮球队进行了两场表演赛。
央视第一次播放NBA
1986年中央电视台首次播放NBA录像,当时播放的比赛是1985年总决赛第六场湖人队凯尔特人。
第一位访华的NBA球星
1997年8月25日马刺队中锋“海军上尉”罗宾逊和乔-史密斯访问中国,罗宾逊还对王治郅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尽管大卫-罗宾逊不是最早访华的NBA球员,但他却是最高来中国的NBA球星。
央视第一次直播NBA
中央电视台在1994年直播了在美国明尼苏达阿波利斯举行的全明星赛,当时皮彭获得了全明星赛MVP。同年6月8日央视直播当年总决赛第一场(休斯顿对纽约),同时也转播总决赛所有6场球赛,这标志着NBA总决赛首次在中国进行直播。
央视第一次采访NBA
1994年美国明尼苏达阿波利斯举行的全明星赛,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派转播组前往美国采访NBA全明星赛。
第一次直播常规赛
1996年央视第一次直播常规赛,那个赛季乔丹第一次复出,每周直播一场比赛。
第一位解说NBA的人
孙正平解说了1986年湖人对凯尔特人队的比萨录像,是中国第一位解说NBA的人。
第一位进入NBA的球员
2001年王治郅登陆NBA的达拉斯,成为中国登陆NBA的第一人。
第一次NBA中国赛
2004年10月14日和10月17日,休斯顿
火箭和萨克拉门托国王在上海和北京进行两场季前赛。这是历史上第一次NBA将季前赛移师中国。
⑤ 1977年美国宇宙队访华,球王贝利说的中国队的11号也是一位世界级球星指的是谁
李惠堂,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着名的足球运动员。从17岁开始足球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被球迷和香港媒体亲切的评为“亚洲球王”。他不但是战前罕见的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也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1979年7月4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74岁。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⑥ 1979年中国八一队和美国国家队的篮球比赛
1979年4月7日至16日,由全美大学生篮球明星组成的美国国家男子篮球队来华访问。自视天下无敌的美国队派出了由全美大学明星组建的国家队(平均身高达到了当时让中国球员赞叹的2.01米)出访中国。要在这个有着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度里彰显一下美国篮球的强大无敌。要知道,当时NBA球员从不参加国际篮联组织的比赛,代表美国参赛的球队,即便是获得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男篮冠军的美国队,也都是由大学生球员组成。赛前,许多观看了美国队训练的人都说:“八一队至少要输30分。” 可是比赛结果却出人意料。 面对平均身高2.01米、9名队员在两米以上的美国队,时任八一体工大队大队长的鲁挺在准备会上问八一男篮全体同志:“有没有战胜他们的信心?”没有人接茬。鲁大队长等不及了,便指着队长吴忻水:“小吴,你说。”吴忻水望着全队投向自己的目光,斩钉截铁地表示:“拼了,拼了!” “我也拼了!”身高2.28米,被誉为“中国巨人”的穆铁柱跟着说。 “还有我。”“还有我,我和他们一样。”匡鲁彬、郭永林等也不甘落后地接上。 4月9日晚,八一队和美国队交上了手。一开场,八一男篮就打得很顺利。全队在吴忻水的组织下,穆铁柱在内线强攻,邢伟宁、李玉林交替上场,在二中锋位置上策应,神投手郭永林、匡鲁彬在外线开花,八一队开局不错,一路领先。美国队发现八一队的关键都在吴忻水这个小个子身上,便派专人对吴忻水进行压迫式的防守,对他进行重点“关照”。当时已经35岁、且浑身是伤的吴忻水,在场上十分活跃,他拼命摆脱防守,左突右冲。但毕竟年龄不饶人,耗费了大量体力的吴昕水,下半时比赛刚开始不久就在一次抢断中扭伤了脚。吴昕水已经记不起自己到底是第十几次在比赛中扭伤脚了,更记不起自己到底是几十几次在比赛中受伤了。他的头、鼻子、眼睛、腰、腿、膝盖、脚,直到小手指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负过伤,右锁骨还曾经在比赛进行中被摔成粉碎性骨折。 受伤以后,吴忻水给自己加油,“只要还能坚持,就绝不离开球场。” 他下场打了一针麻药,告诉教练:“我还能打。”就一瘸一拐地再度上场。没过多大一会儿,麻药渐渐失去了作用,他强忍着伤痛,经受着超出自己体能可以承受的负荷,一直坚持到终场的锣声敲响。这场球,八一男篮以104比96战胜对手,其中吴忻水、穆铁柱各得25分,郭永林得了23分,匡鲁彬得了14分,邢伟宁得了11分。美国队当然不服气,提出再打一场?中国人给了客人这个要回面子的机会。 六天后,八一男篮与美国队再度对垒,教练组分析,由于上一场球吴忻水的上乘表现,美国队必然要对吴忻水实施重点盯防,如果吴忻水不能上场,这场球不好打。根据教练的意图,受伤的吴忻水被再度首发出场,以吸引对手的注意力。果然不出所料,美国队把吴忻水作为防守的重点,正好落入八一队教练设下的用吴忻水吸引、钳制对手防守力量的圈套,为八一男篮的内线进攻创造了条件。只是苦了吴忻水,他拖着肿大的伤脚一直坚持到比赛结束,又一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场球虽然他自己一分未得,但八一队却以72比69再次战胜美国队。八一男篮两胜美国大学生明星组成的国家队,成为中国篮坛的一段佳话。 让全场18000名观众大饱眼福。同时,也为中国篮球争足了面子。这场比赛受到了当时各界的极大重视,当时惟一的体育专业报纸《体育报》(现《中国体育报》)更是将八一队战胜美国国家队的新闻放在了头版头条,以极大的篇幅报道这条消息。 只有战胜对手才能赢的对方的尊敬! 在那支以大学生为班底的美国国家队接连输给八一队两场比赛的四个月后,美国人回来“寻仇”了。他们竟然派出了77-78赛季的NBA总冠军,以联盟MVP昂塞尔德领衔的华盛顿子弹队访问中国,指明要与八一队再进行一场比赛。这场比赛八一队输了,85:96,输了11分。上半场结束时,八一队还领先1分,但下半场20分钟以后,明显体力跟不上了,漏洞百出,最后输了。
⑦ 第一支正式访问中国的NBA球队是哪支球队
华盛顿奇才队的前身子弹队是第一支访问中国的NBA球队。1979年8月24日及26日,作为1978年总冠军的子弹队在北京和上海分别与八一队、上海队进行了一场比赛。
那时还没有多少中国人了解他们的真正名字叫华盛顿子弹,当时他们的官方身份是美友好篮球队。
在和八一队比赛完后的第二天,《人民日报》仅仅刊登了一条小消息,宣布“华盛顿布莱特队”(实际上布赖特是球队英文名Bullet的音译,而不是直译的子弹)赢得了比赛。美国人当时也并不了解中国篮球的具体情况,NBA官方网站在提起子弹和八一的这场比赛时,错误地认为是子弹同中国国家队对垒。
和1979年的很多事情一样,在说起那段特殊日子的那支特殊球队时,不能不提及当时的政治背景。那一年的1月1日,美国正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不久后,苏联一直支持的越南在广西边境线上挑起了一场后来被很多中国人铭记的战争。中苏的交恶使美国需要迅速拉拢中国这个未来的巨人,从官方的大规模访华到各种民间团体的友好联谊成了那个时期中美关系的主旋律。华盛顿子弹的到来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美体育组织间的友好关系,这一关系的延续以及中美外交的持续升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年后的一件体育界大事成为必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中国和美国均采取了抵制行动。
华盛顿子弹成为第一支访华的NBA球队也是出于巧合。当时美方原本是想安排1979年总冠军西雅图超音速出访的,后因访华一事与超音速的行程安排撞车,才由子弹顶替其来华。
另外,当时和子弹队交手的那支上海队中还有一个内线球员,名叫姚志源,不过他显然没有他的儿子名气大。时间真是一个会开玩笑的大师,1979年,姚志源满怀信心地走上场去打算击败来自美国的NBA球队;而25年后,即2004年NBA中国赛上,他的儿子带领一支NBA球队杀回上海,这支球队名叫火箭,他的儿子名叫姚明。
⑧ 第一支访问中国的NBA球队是哪一个
1979年,一件在篮球领域影响深远的大事随之发生,应中国的邀请,华盛顿子弹队(奇才队前身)前往北京、上海和广东进行访问,在中国前后待了13天,同八一队和上海队打了两场友谊赛,就此载入史册。
中美之间曾经有过一次非常着名的“乒乓外交”,而子弹队在近40年前的那次访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称为是“篮球外交”,进一步促进了中美两国之间的体育和文化交流。
⑨ 1979年华盛顿子弹队访华与八一和上海进行的两场比赛的比分是多少啊
当火箭队和国王队在上海滩引发轰动时,四五十岁乃至更年长的篮球迷们却怀念起了那支曾经给中国篮坛带来巨大震动的NBA冠军访华团。25年前,华盛顿奇才队的前身—————华盛顿子弹队在获得1978~1979年度NBA总冠军后,踏上了中国大地。那年夏末秋初,他们和当时的中国国家队以及上海队各进行了一场友谊比赛,并且都获得了胜利。
那时那支上海队有一个内线球员,名叫姚志源,不过他显然没有他的儿子名气大。1979年,姚志源满怀信心地走上场去打算击败来自美国的NBA球队;而25年后的今天,他的儿子带领一支NBA球队杀回上海,这支球队名叫火箭,他的儿子名叫姚明。
中国人说
在上海和子弹队进行比赛的是上海队,虽然美国人穿得花里胡哨让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吃惊,可是他们并不觉得该自惭形秽,而且还信心满满地讨论过:万一领先客人很多该怎么办,毕竟那是国际友人啊。他们穿得花里胡哨
美国人的到来在当时让刚刚走上开放之路的中国人大吃一惊,现在担任奇才总经理的昂塞尔德承认,“从我们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几乎每个遇见我们的中国人都停下来打量我们,开始我以为是NBA球员的身份才使我们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后来我才发现错了,实际上,围观我们的中国人中没有多少知道NBA或者子弹,他们只是奇怪我们的穿着为什么如此怪异。”
的确有点怪异,包屁股短球裤,一行“Bullets”和匡威的五角星,这就是25年前华盛顿子弹队来华访问时留给中国人的第一印象。虽然这身行头在现在看来简直土得掉渣,但在1979年的中国,NBA的这群大个子简直就是潮流的代言人。这也让当时只穿回力的中国篮球运动员惊奇,不过中国人却没有对他们的花里胡哨表示艳羡,反而会觉得奇怪和不理解。原来我们的水平落后那么多
但让中国篮球选手们真正大吃一惊却是篮球水平上的差距。“以前我们只知道是有差距,但谁都不清楚差距到底有多大。”当时的上海队小前锋张国强这样回忆说,而特别让他觉得好笑的是,在不清楚对方实力的情况下,比赛之前体育局和上海队还非常认真地讨论对比赛中将会出现的情况采取什么措施,比如万一上海队大比分领先的时候该怎么办。谁知道一上赛场,上海队众将才知道和子弹队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而赛前商量的进攻和防守的对策根本派不上用场,一句话,美国人的篮球太强了!好在张国强仍然有可以自豪的地方:在那场比赛中,上海队所得的前12分都是他一人包办的。“大姚(姚明父亲)那时也在队里,他打得可真好,半截篮跟长了眼睛似的,可准了。”张国强夸奖着曾经的队友,但谈起结果却有点沮丧,“虽然我们曾领先过他们6分,但他们很快就赶了上来。最后我们好像输80多比100多,反正输了20多分。”
美国人说
夏洛特黄蜂队现任教练鲍伯卡茨和球队总经理比克尔斯塔夫是当年华盛顿子弹队的助理教练。在这两人的回忆里,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体育根基都令他们充满好奇。满街都是自行车
“那次访华真的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经历,”鲍伯卡茨说:“街道上到处可见骑着自行车的人,真是壮观。我们还爬了长城,我无法想象长城是如何建造起来的,这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比克尔斯塔夫也对中国的古老文化赞叹不已:“我们见识了针灸疗法,简直匪夷所思!当时医生给一个肺结核病人做开胸手术,有个医师往他脚底心上的穴道扎了一针。我们就看到在手术过程中,那个病人没有任何疼痛反应,并且意识清醒还能咬苹果,太惊人了。”比克尔斯塔夫毫不掩饰他的赞叹:“这是我见过最惊异的事了。”
此外他还发现了中国运动员能称雄世界乒坛的奥秘,“他们带我们去乒乓球、排球、篮球体校参观并与各个项目最优秀的选手会面。他们曾把我们带到一间摆满乒乓球台的屋子里,里面大概放着50到60张球台。由此可见中国的‘国球’是这样诞生的。”穆铁柱没有姚明灵活
在提到当年的中国篮球时,比克尔斯塔夫还能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问题:“那个时候的中国队实在不怎么样。那会他们队里确实有个大高个(穆铁柱),但他却缺乏现在姚明所拥有的速度和灵巧性。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强壮,但那个大高个最大的问题还是在速度上,他的脚步移动跟不上,完全丧失了速度,充其量就是个身高异常的奇人,没有别的特点。”
在比克尔斯塔夫看来,今日的中国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中国的变化很大,篮球方面也是,现在那些身高超过两米的中国球员身体都比较灵巧,比以前的大高个灵活快速得多。”
这就是比较详细的有关这场比赛的报道,具体的数据统计在那个年代也不很具体,只能这样了,呵呵
⑩ 70年代好像有个叫布莱克的美国蓝球队来过中国,在首都体育馆和中国国家队打过比赛。有知道具体情况的吗
1979年NBA的华盛顿子弹队(The Washington Bullets)访华。
“美国“布莱特”职业男子篮球队,于1979年8月24日至29日来华访问。在访问期间,共进行了二场友谊比赛,分别以96比85胜八一队,以113比80胜上海队,除表演比赛外,由该队教练约翰·莫塔和几名优秀运动员做了四次讲学。”
————
《体育科技资料》 1980年10期
观察美国“布莱特”职业男子篮球队访华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