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教:在网络传输中,音视频是如何同步传输的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前者传输的每个字符内有附加的起位与停位,收发双方时钟不同步;
后者以若干个字符构成的数据块为单位,每块前后特设保留字符作为数据块的边界.收发双方时钟同步(发方时钟载入信号).
Ⅱ A2DP的蓝牙耳机,能把手机的所有声音传到手机里吗
认识A2DP
A2DP全名是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 蓝牙音频传输模型协定! A2DP是能够采用耳机内的芯片来堆栈数据,达到声音的高清晰度。有A2DP的耳机就是蓝牙立体声耳机。声音能达到44.1kHz,一般的耳机只能达到8kHz。如果手机支持蓝牙,只要装载A2DP协议,就能使用A2DP耳机了。还有消费者看到技术参数提到蓝牙V1.0 V1.1 V1.2 V2.0——这些是指蓝牙的技术版本,是指通过蓝牙传输的速度,他们是否支持A2DP具体要看蓝牙产品制造商是否使用这个技术。
A2DP定义了ACL(Asynchronous Connectionless 异步无连接)信道上传送单声道或立体声等高质量音频信息的协议和过程.
A2DP取决于GAP(Generic Access Profile 通用接入协议)和GAVDP(Generic Audio /Video Distribution Profile 通用音视频分布协议).后者定义音频,视频流等建立所需要的过程.A2DP则定义建立音视频流所需要的参数和流程.
A2DP的应用一:蓝牙立体声耳机 + 手机
蓝牙立体声耳机+手机,除了具有一般的语音通话功能外,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直接通过蓝牙立体声耳机听手机中所播放的音乐。而市面上内置
A2DP模式的手机,目前有HP h6315(6365)及Motorola E680i两款智能手机,搭配蓝牙立体声耳机后(例如:I.Tech.Clip.S,I.Tech.Clip.S35等
),都可以直接聆听手机中的音乐!
除了手机内置A2DP之外,采用Symn Series 60操作系统的手机,如Nokia 7610、6670、3230、6680、6630、N-Gage、QD等等NOKIA S60手
机及 Panasonic X700、X800...等,知名蓝牙厂商iTec特别附赠BluePlayer程序(目前有三个版本,1、对应6630、6680等,2、对应QD、N-Gage
,3、对应其他S60界面的手机),可以使Series 60手机支持 A2DP模式,同样享受音乐的“无线”快感。
A2DP的应用二:蓝牙立体声耳机+个人电脑
随着蓝牙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个人及笔记本电脑,也开始内置蓝牙装置。而电脑端上的蓝牙应用,可以说是类型最多的,无论是打印机、
鼠标键盘的连接,甚至是PDA和手机的同步,都可以透过蓝牙装置进行。目前在个人电脑上最Hot的应用就属用蓝牙耳机讲Skype,只要将电脑安装
上蓝芽接收器,并安装驱动程式后,就可以进行蓝牙的配对使用,解决有线装置线路繁乱的困扰。
蓝牙立体声耳机推出后,除了可以用来进行Skype通话外,还可以用耳机来听电脑中的音乐,无论电脑中的蓝牙接收器规格是1.1版本或是1.2
版,只要更新到支持A2DP模式的驱动程序后 (WIDCOMM 需要4.0版本以上才支持,IVT需要1.4版本以上), 就可以支持蓝牙耳机提供的立体声音
效输出,让使用者能体验“声”临其境的感觉,也不用担心喇叭会干扰到其他人。
A2DP的应用三:蓝牙立体声耳机+音乐播放器
如果你的手机没有支持蓝牙A2DP,但是你又想利用蓝牙耳机听取音乐,也有厂商推出了适用于3.5 mm耳机插头的HiFi蓝牙传输装置(Blue Con35)。只要有3.5 mm耳机接头的音乐播放装置,如iPod、MP3 Player、家用音响或是收音机,都可以直接转换为蓝牙无线传输的装置,使用起来也
不必经过繁复的设定,只要开启发送端及蓝牙立体声耳机的电源后,就会自行配对,让你直接感受无线应用的神奇
Ⅲ 异步传输是以什么为单位的数据传输,同步传输是以什么为单位的数据
异步传输是以字符为单位,同步传输是以帧为单位。
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
同步传输该方式是在一块数据的前面加入1个或2个以上的同步字符SYN。SYN 字符是从ASCII码中精选出来供通信用的同步控制字符。同步字符后面的数据字符不需任何附加位,同步字符表示字符传送的开始,发送端和接收端应先约定同步字符的个数。
(3)音频异步上传扩展阅读: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主要区别:
1、同步传输方式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是统一的、字符与字符间的传输是同步无间隔的。异步传输方式并不要求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完全一样,字符与字符间的传输是异步的。
2、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传输,而同步传输是面向比特的传输。
3、异步传输的单位是字符而同步传输的单位是帧。
4、异步传输通过字符起始和停止码抓住再同步的机会,而同步传输则是在数据中抽取同步信息。
5、异步传输对时序的要求较低,同步传输往往通过特定的时钟线路协调时序。
6、异步传输相对于同步传输效率较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异步传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同步传输
Ⅳ 怎么样把一台电脑里的文件传到另一台里
网络基础教程全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
知识精讲
一、 计算机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用通信设备和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数据通信)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二、 发展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实质上是以主机为中心的星型网。
第二代:分组交换网,以通信子网为中心,多台计算机和终端构成外围的资源子网,数据交换方式采用分组交换。
第三代:以“开放系统互连为参考模型”为标准框架,80年人中期,Internet的出现(TCP/IP)。
第四代: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93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特征是广域、高速和交互。
三、 系统组成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也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从网络拓扑结构来看,计算机网络是由一些网络节点和连接这些网络节点的通信链路构成。
从逻辑功能上讲,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计算机之间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组成;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是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主机系统负责本地或全网的数据处理,运行各种应用程序或大型数据库,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软硬件资源和网络服务,终端控制器把一组终端连入通信子网,并负责对终端的控制及终端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从系统组成来看,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
1、 网络硬件系统
网络硬件系统一般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设备。
(1) 主机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主体,根据在网络中的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服务器和工作站。
服务器是通过网络操作系统为网上工作站提供服务及共享资源的计算机设备;网络工作站是连接到网络上的计算机,又称客户机,它是网络数据主要的发生场所和使用场所除保持原有功能为用户服务之外,同时又可以按照被授予的权限去访问服务器,用户主要是通过使用工作站为利用网络资源并完成自己的工作。工作站又可分为无盘工作站和带盘工作站两种,带盘工作站是带有硬盘的微机,本身具有独立的功能,具有本地处理能力。而无盘工作是不带硬盘的微机,其引导程序存放在网络适配器EPROM中,加电后自动执行,与网络中的服务器进行相连。这种工作站不仅能防止计算机病毒通过工作站感染服务器,还可以防止非法用户拷贝网络中的数据。
(2) 终端:本身不具备处理能力,不能直接在连接到网络上,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主机与网络相连而发挥作用,常见的有显示终端、打印终端、图形终端等。
(3) 传输介质:在网络设备之间构成物理通路,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最常见的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4) 网络互联设备:用于实现网络之间的互连,主要有中继器、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等。
(5) 网络接入设备: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进行连接的设备,常见的有网卡、调制解调器等。
2、 网络软件系统
网络软件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和各种网络应用系统。
操作系统: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与工作站操作系统。
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为多任务、多用户的,它装在服务器上,主要承担网络范围内的资源管理与分配,对网络设备进行存取访问,支持网络用户间的通信。常见的windowsNT/windows server2000/netware/unix/linux等。
工作站操作系统:是本机处理能力的有力支撑,负责对本机资源的正常管理。常见的有window98/windows2000/dos等。
通信协议: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网络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双方所要遵循的通信规则的约定。常见的有包交换协议IPX、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以太网协议等。
网络管理软件:用来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信息统计、报告、警告、监控的软件系统。TCP/IP协议簇中提供管理功能的协议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四、 分类
1、 按网络覆盖的范围分: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三种网络比较如下表:
表 三种网络的比较
类型 分布范围 传输速率 应用场合
局域网 1KM左右 1M以上 一个单位
城域网 5-50KM 1M 一个城市
广域网 几十-几千KM 几M以上 一个国家或洲际网
2、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网状型、混合型。
3、 按传输介质分:同轴电缆网、双绞线网、光纤网、卫星网、无线网。
4、 按带宽和传输能力分:基带网(窄带网)和宽带网(多媒体)。
5、 按网络的使用性质分:公用网、专用网。
6、 按网络的交换功能分: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
7、 按控制方式分:集中式、分散式、分布式。
注:intranet又称内联网,服务于企业网,集LAN、WAN和数据服务为一体,采用internet的相关技术,同样使用TCP/IP通信协议进行数据通信。
五、 功能
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其主要功能有:
1、 数据通信
传真、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公告牌(BBS)、视频点播(VOD)、远程登录和信息浏览等。
2、 资源共享
共享的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和数据;共享是指网内用户均能享受网络中各个计算机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资源,且用户不需要知道资源所处的物理位置。
3、 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可通过网络相互成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它的任务就可由其他计算机代完成;均衡负荷,从而提高每台计算机的可用性。
4、 支持分布式的信息处理
通过算法将大型的综合问题、交给不同的计算机分别同时进行处理用户可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网络资源,就近快速地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技术将多台计算机连成具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来解决大型的问题,也比用同样性能的大中型计算机节省费用。
知识精讲
一、 基本概念
1、 数据通信:指通过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来实现信息的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
2、 数据:在网络中可用的有两类数据即取连续值的模拟数据和取离散值的数字数据。
3、 信号:数据的电磁波或电编码,是数据的具体表示形式。
根据电信号的形式分为取值为连续值的模拟信号和妈值为离散值的数字信号两类。
4、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可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传输介质一般称为物理信道,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又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通常所讲的信道更侧重逻辑上的含义即指逻辑信道。
5、 数据传输速率:通常用比特率来衡量,即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制数据位数,通常用b/s。 数字信号经调制后的传输速率,即单位时间内传送的电信号的个数,又称波特率,它也作为物理信道性能的好坏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为波特。
6、 信道容量:信道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7、 吞吐量:是单位时间内整个网络能够处理的信息总量,单位是字节/秒或位/秒。
8、 信道带宽:是指信道所能传送的信号频率宽度,它的值为信道上可传送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带宽越大,所能达到的传输速度就越大。
9、 误码率:指数据传输中出错数据占被传输数据总数的比例。
信道的性能指标主要有信道容量、信道带宽、吞吐量、误码率等。
二、 物理信道分类
1、 按传输介质分:有线信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信道(微波、红外线、激光)。
2、 按传输信号的形式分:模拟信道、数字信道。
3、 按使用方式分:专用信道、公用信道。
三、 传输技术
1、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1) 基带传输
基带指电信号固有的基本频带。
基带传输是指将数字设备发出的数字信号原封不动地送入信道上去传输。
(2) 频带传输
把数字设备上发出的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后再发送、传输,到达接收端时再把模拟信号解调成原来的数字信号来进行传输。
(3) 宽带传输
将多路基带信号、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经调制后放到同一条电缆的不同频段处进行传输。宽带传输系统可实现文字、声音和图像的一体化传输。
2、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1) 异步传输
发送字符时发送端在每个字符的首尾分别加上一个起始位和2个停止位,以表示字符的开始和结束,一次只能收发一个字符。有数据需要发送的终端设备可以在任何时刻向信道发送信号,而不管接收方是否知道它已开始发送操作,且由于各字符的发送时间间隔是任意的,因此各字符之间是异步的,故称之为异步传输。
(2) 同步传输
在同步方式中,发送端连续发送一串字符(或数据块)一个字符紧接在另一个字符之后,只在每个数据块的前后各附加一个字节的同步字符SYN,接收端仅靠该字符来识别所要接收的数据。同步传输是一个接收与发送速度保持一致的过程,也就是接收端根据发磅端所发送的信号频率和起止时间来接收信号,接收端校准自己的接收时间和重复频率,以求同发送端信号相一致的过程。
表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比较
传输方式 传输单位 优 点 缺 点
异步传输 字符 控制简单、价格便宜 效率低、速率慢
同步传输 报文或分组 传输效率高 误码率较高、控制复杂
3、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三种通信方式的比较
表 三种通信方式的比较
通信方式 传输方向 信道个数 收、发方限制 优、缺点 应 用
单工 固定单向 1 一方只能发送,另一方只能接收 结构简单、效率低、只能单向传输信息 广播、电视
半双工 限时双向 2 通信双方在不同时刻可分别发送或接收信息 效率低 对讲机等
全双工 双向 2 通信双方在同一时刻既可发送信息又可接收信息 结构复杂、成本高、性能最好 计算机之间
单工:只允许数据按指定的一个方向传输,只需一个信道,结构简单。
半双工:在任何时刻信道上只有一个方向的数据传输,而在另一个时刻有反方向的传输。在要求不太高的场合,多采用此通信方式,如航空和航海的无线电台和对讲机及多数的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等,需两个信道。
全双工:允许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数据。此方式效率最高,使用方便,常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通信,它需要两个信道分别传送两个方向上的信号,每一端在发送信息的同时也在接收信息。
全双工需要两个独立的信道,这两个独立信道可以采用两组传输线路实现,也可以用多路复用技术实现。此通信方式的性能最好,所需用的设备最复杂,实现的成本也最高。
四、 数据交换技术
在计算机通信中,两台计算机利用通信线路,通过多个中间节点或中转节点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送,中间节点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在传送信息时并不关心信息的具体内容,仅负责将信息从一个节点计算机传送到另一个节点计算机上,直到信息被传送到目的地,我们将这种由中间节点参与的通信称为“数据交换”。传统的数据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和存储交换,存储交换又可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目前常用的帧中继、异步传输模式(ATM)均属于快速的分组交换技术。
1、 电路交换技术
又称线路交换技术,它是基于信道的共享方式,类似于电话,必须经过建立连接(信道建立)、传输数据、拆除连接(释放信道)三个通信过程,适合远距离成批传输数据。
表 数据交换技术的比较
交换技术 特 点 工作位置 优 点 缺 点
电路交换 通信前先建立一条物理信道或子信道,通信结束后再释放信道,以比特为单位 物理层 设备及操作简单实时性好 静态分配信道线路利用率低
存储交换 报文交换 存储转发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传输,且长度无限制 网络层 信道利用率高可靠性高双方可不同时工作 实时性差,分组交换中结点必须有较高的处理能力
分组交换 以分组为单位,长度一般为1~nKbit 网络层 线路利用率高、速率快(64Kbps)、吞吐量大、误码低、灵活性好
表 两种典型的分组交换技术的比较
交换技术 工作位置 特点 缺点
帧中继 链路层 以帧为单位、边接收边转发 具有路由功能传输速率高2.048Mbps
异步传输模式(ATM) 链路层 以信元为单位、信元定长为53B、发送端不独占时间片 实时性好误码率低传速率高2.2Mbps时延小
2、 存储交换技术
通信双方不必完整地占用一个物理信道,被传输的数据单元中含有目的地址,中间结点总是先将传输到本结点的数据单元暂存于本结点中,后寻找空闲的通路再转发给下一结点。
存储交换又可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传输的数据单位不同,报文交换的数据单元是一个长度没有任何限制的报文,而分组交换对数据单元的长度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为1千至几千个比特位,所以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长报文要先分割为多个短分组,然后再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送。
知识精讲
一、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体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采用的一种通信语言,它是一组有关信息传输顺序、信息格式和信息内容等的约定或规则。网络协议含有三个要素即语义、语法和时序。
语义:指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的含义,不同类型的协议元素规定了通信双方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而协议元素是指控制信息或命令及应答。
语法:指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形式或格式。
时序:也称规则,即事件的执行顺序。
2、 网络层次式结构
对于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议,通常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采用分层式网络结构,有采用分层方式的做法,可以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从而将一个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而且每一层都是向它的上一层提供服务。采用分层结构的好处主要有: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2) 灵活性好
(3) 容易标准化
(4) 各层可以选择最合适的实现技术
3、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
4、网络拓朴结构:也称网络结构,是指网络结点和链路的几何位置。结点是指组成网络的网络单元,如:主机、集线器、路由器等,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端点和转接点,端结点指通信的源或宿结点,又称访问接点,如主机或终端;转接结噗指网络通信过程中起控制和转发信息作用的结点,如集线器、交换机等。
5、链路:两个节点之间的线路。
二、 常见的网络拓朴结构
网络拓朴结构的选择与传输出介质的选择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紧密相关。常见的拓朴结构有:
1、 星型
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上,该中心节点一般为主机或集线器。中心接点负责接收工作站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的工作站,它具有中继和数据处理功能。
2、 环型
由连接成封闭回路的网络节点组成,每一节点与它左右相邻的节点连接并最终形成一个“环状”,信息单向逐点进行传输,各节点入网的计算机通过中继器连接到这个环型的信号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方向传向下一节点。
在该类型的网络中,用令牌传递方式解决对环路的访问控制,令牌是一种通行征,它可以是一位或多位二进数组成的编码,只有获得令牌的站点才能发送数据,因令牌只有一个,所以不会发生碰撞。较典型的是IBM的令牌环网。
3、 总线型
使用同一媒体或电缆连接所有用户节点的一种方式。总线型拓朴用一条无源通信线路作主干,入网计算机通过相应接口(如T型头)连接到线路上,该主干电缆即被称为总线。
因为所有站点共用一条电缆,所以一次只能有一个设备传输信息,易发生碰撞,为防止信号反射,所有连接到一条通信传输线路上的计算机在线路两端必须加装防止信号反射的装置即端接器。常用的以太网即是采用总线型的网络拓朴结构,为防止发生碰撞,采用IEEE802.3的的CSMA/CD进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以上三种是最基本的网络拓朴结构类型,也是局域网中常用的三种网络拓朴结构,除此之外还有树型、网状型。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它们的某种组合。几种网络结构比较如下表:
表 几种网络结构的比较
网络类型 特 点 优 点 缺 点 应用场合
星型 从结点之间必须经过中心结点才可进行通信 结构简单协议简单易检测和隔离故障 费用高中心结点故障会造成整个网络瘫痪 智能大厦从结点之间较少交换数据的网络
总线型 只有一条信道,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结点发送数据 费用低易布线易维护 故障检测困难争用总线 局域网或分布处理,如以太网
环型 沿环路单向传输 结构简单,性能好,适合用光纤连接 可靠性差重新配置较难 局域网,如FDDI、IBM令牌环网
树型 星型的扩展,根结点和子树结点均可作为转接结点 性能同星型,费较星型低 时延大 分层管理的网络
网状型 每个结点至少两条链路与其他结点相连 性能好,可靠性高 结构复杂控制繁琐 大型广域网
网络的性能好坏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由网络的拓朴结构所决定的,选择网络拓朴结构时,一般应考虑可靠性、扩充性及费用高低三个主要因素。(待续)
Ⅳ 异步传输模式(ATM)采用短的固定长度(53字节)的信元,有什么优缺点
摘要 您好
Ⅵ usb的传输速率是否影响dsd的音质
产生的原因应该如下:
音频内容的传输不同于其他数据内容,是要求实时性的,传过来的东西不能中间有中断或者延迟,否者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听到的声音感受。这应该比较易理解,比如在线视频,如果网络状况不好,虽然看到的内容肯定是相同的,但断断续续的缓冲与停止,无疑是难以令人正常欣赏下去的。对于吹毛求疵的HiFi设备对于实时的要求更是苛刻,如果传输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即便是有纠错机制,但是重新传输的话势必会带来延迟,影响时钟频率,增大jitter,从而影响听音感受。所以如果说USB数字信号线会影响音质,那么主要原因应该在于它的实时性,不同于往U盘复制文件,早复制完一毫秒和晚复制完一毫秒都没有什么影响。而PC-HiFi之所以认为还不能与传统CD机音质相提并论的原因,笔者认为与电脑功能太多,干扰太多,系统同时运行的线程太多,容易更多的产生传输错误,不太容易保证信号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有关。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解码器的USB模块。既然是传输自然有一套标准的USB音频规范,它的作用是规范USB接口实时传输音频信号的问题,是直接集成在操作系统内的,也就是说,只要符合这个规范的USB音频产品,系统内的集成驱动就能直接支持,而不用厂商另外开发驱动程序。但这个规范的标准不高,所以一些功能强大一些的解码器,往往要高于规范标准,需要专用的驱动程序才能工作。
在这个标准USB音频规范下,有三种传输模式:同步、自适应,和异步。
同步:标准的同步模式其实很少见,基本不太用到的,这里省略。
自适应:早期解码器基本都是用的自适应传输模式,主要的USB芯片方案有TI PCM270X与PCM290X系列等等。
异步:目前比较新的解码器大都采用异步方式,有很多优点。目前主要的异步USB方案有XMOS与CM6631A,基本都需要专用的驱动才能工作。
那么自适应传输模式和异步传输模式到底有何区别呢?这里先要了解一下USB音频处理的大致流程。电脑通过USB接口将音频数据流传递给DAC上的USB接收芯片,USB接收芯片一边接收数据,一边合成时钟信号,然后转化为标准的I2S或者SPDIF信号,再传递给后面的数据接收芯片,再之后的流程与一般的DAC就没有分别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影响USB音质的关键,就是USB接收芯片所合成的时钟信号。
在自适应模式下,USB接收芯片,在合成时钟信号的过程中,会根据USB传输速率的变化,对时钟信号进行实时的调整。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USB传输速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合成的时钟信号。
举个夸张点的例子:比如现在播放一段44.1K的音频,当然就要求USB接收芯片合成一个44.1K的时钟。而这个44.1K的时钟,对应于USB传输的速率,比如是200个数据包每秒。也就是说,如果要让USB接收芯片稳定的合成44.1K 的时钟,USB传输速率,也必须稳定在200个数据包每秒。但现在的问题是,USB传输的速度不可能这么稳定,也许这一秒传递了200个数据包,而下一秒,突然增加到了400个。而这个时候,USB接收芯片会怎么做?它会把实际合成的时钟,提高到88.2K。如果再下一秒的USB速率又变为100个数据包每秒,那么相应的合成时钟就变成了22.05K。当然,这是一个极端夸张的例子。可是为什么USB接收芯片要这么做?很简单。因为如果USB接收芯片只是单纯的合成44.1K的时钟,每秒处理200个数据包,那么一旦真的收到了400个或者100个数据包,缓存就会溢出,或者断流。所以,在自适应模式下,USB接收芯片所合成的时钟信号,是随USB口的传输速率实时变化的,传输速率是主,时钟信号为从,USB传输速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合成的时钟信号。那么可想而知,这个时钟信号的jitter有多大。从而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自适应下通常不支持规格较高的音频传输(比如24bit/192KHz),还有为什么有人会说,换质量好的USB线能提高音质,因为质量好的线更能保证传输速率的稳定性。
那么异步传输是怎么工作的呢?说起来更简单,USB接收芯片现在只需要稳定的合成44.1K的时钟,也就是说,现在这个时钟与USB传输速率无关了。可是如果这样的话,缓存的问题怎么解决?答案是,软件控制。通过一套软件,根据缓存的负载情况,实时的控制USB口的传输速率,从而保证缓存不会溢出或者断流。在这种情况下,时钟信号为主,传输速率为从,时钟信号不受传输速率变化的影响,理论上这时的jitter源,就只有工作晶振本身的误差了。
所以异步USB模式有自己的时钟,更大的缓存以及软件上的换成控制方案,所以数据传输要稳定与可靠很多,同时可以支持更大的数据量传输,更高码率甚至DSD音频的传输,同时对于USB线材的质量依赖变得小了。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如果解码器的USB模块足够的好,那么USB数据线的影响应该也会变得小的多。
当然,以上只是以USB传输对音质有影响为前提,笔者找到的一些理论说法,实际具体有没有影响,也必须通过实践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