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优化网络访问速度
你那问题应该是属于一个城域网的问题了。我给你找了一篇资料,你看有没有用。
城域网多业务承载的优化探讨
随着骨干网层面多业务承载的讨论尘埃落定,各大运营商采用了单独建网或者单,/多业务网承载方案解决了多业务在骨干网层面的承载问题。城域网作为骨干网络的延伸,是业务的接入和汇聚的平台,是下一代网络落地的关键点,是运营商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城域网的多业务承载将成为下一阶段各运营商网络优化和改造工作的重点。
城域网多业务承载也可以采用和骨干网多业务承载类似的策略,即单独建网业务或者单一的多业务网。但是相比骨干网,城域网建设有其独特的特点:城域网的投入大,变化快、技术多,设备杂,而且城域网的运维能力受限,基于以上考虑,城域网单独组网进行多业务的承载不会成为主流的城域网建设方式。
当前尸城域网按照组网的设备可分为以高速路由器为主的路由型城域网和以高速3层交换机为主的交换型城域网两类。现网中普遍存在问题有以下三点:
(1)二层交换网络大,网络结构复杂,层次过多,QOS支持能力较弱,网络故障恢复慢,不能满足将来的业务在QoS和可靠性方面的要求。
(2)城域网核心没有设置QoS策略,无法提供差异化服务,目前的城域网还是一个不可控制、不可管理、不能保障服务质量的网络。带宽的增长永远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和业务的要求,而且由于不具备对用户和业务的智能,往往不能提高用户和业务的服务质量差分,和精细化的控制,造成网络价值难以体现,带宽和收入不成比例。
(3)旁挂式BRAs带来的网络可靠性低、效率低、端口浪费、制约带宽等种种问题。
为了解决现在JP城域网的问题,必须对现有城域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化,制定合适多业务承载能力的下一代IP城域网。
城域网优化思路
总体思路
城域网优化改造应以业务为导向,充分满足未来语音、视频、数据和企业互联业务的发展需要,做好网络长远规划。在实施中,应结合网络实际情况,分布实施,平滑演进,做好远期和近期的结合,充分保护现有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城域网的优化可以从一下几个关键点入手:
1、城域网核心优化
2、城域网宽带优化
3、城域网安全优化
4、用户管理优化
5、认证/计费优化
优化目标
优化后的目标城域网,在功能上应达到:具备差异化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不同的服务等级;具备承载下一代语音网络(IMs或者软交换)的能力,具备商用规模的组播能力,支持组播类IPTV业务的开展;具备多种接入方式的二、三层VPN业务能力,能够实现物理或虚拟企业互联;具备网络层防攻击能力,实现城域网安全防护;具备业务的智能,实现对城域网业务的精细控制。
多业务城域网改造思路
城域网二三层网络分离后,网络层次划分为城域骨干网与宽带接入网两个层面。
城域骨干网是多业务网关及以上的城域网核心路由器组成的三层路由网络,划分为核心层和业务层两层。核心层由核心路由器组成,负责进行多业务网关汇接和城域网出口汇聚。业务层主要由BF~AS与多业务路由器(MSR)两种多业务网关组成。
宽带接入网是城域骨干网多业务网关以下、用户CPE以上的二层接入网络,结构上划分为汇聚层和接入层。汇聚层网络由以太汇聚交换机和MSTP/BPB设备组成,并可级联组网。接入层包含xDSL接入点(DSLAM)和LAN接入点(园区交换机),以及接入点到用户CPE之间的设备和线缆,包括楼道交换机、五类线等。
城域核心优化
城域骨干网核心层由核心路由器组成。大型以上城域网允许存在两级核心:出口核心和普通核心,并在两级核心重合处,由出口核心路由器兼做普通核心路由器,实现多业务网关的汇接功能。中、小型城域网可仅设单级核心,出口核心路由器同时兼做普通核心路由器。
多业务网关的布放应以综合成本最低为原则,综合考虑光纤、传输资源条件和宽带用户数量,相对集中布放BPAS和MSR,覆盖至有足够业务需求的端局。
城域宽带接入优化
宽带接入网建设应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所采用技术的成熟度和设备价格等方面的因素,采用以太网和MSTP/RPR作为宽带接入网汇聚层基本组网技术。
以太汇聚网由汇聚交换机或多级汇聚交换机级联组成,随着业务发展,交换机级联数应尽量减少。网络拓扑采用树形物理结构,原则上不启用生成树协议(sTP),可采用多链路绑定技术实现链路保护和容量扩容。
MSTP/RPR主要用于提供2M及2M以上大客户接入、高安全等级和独占带宽的VPN业务,以及在光纤资源缺乏,带宽需求不大的区域和节点,用于实现DSLAM或以太交换机FE链路的透传和汇聚。MSTP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先考虑在现有SDH设备上增加MSTP板卡实现。新建MSTP网络建议优先采用数据功能较强的设备。如有需要,可采用环形保护技术为重要的大客户提供保护。待技术成熟后,RPR可由MSTP设备内置实现,也可采用纯RPR设备组网。
DSLAM的布放应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地理结构、线缆情况等因素,尽量靠近用户设置,原则上不允许级联。新增DSLAM优先选择支持GE端口的设备;802,1p和组播IGMP snoopmg功能。ATM内核DSLAM原则上不再扩容。同时,加快ADSL2-t-等能提供更高带宽的xDSL接入技术的应用。
新增园区交换机必须实现基于VLAN的QoS控制功能。在园区交换机采用双链路上行的条件下,优先采用多链路绑定技术实现链路保护和容量扩容。
在具备光纤资源的地区,允许重要的大客户通过光纤直接接入MSR。
网络安全优化
在多业务网关上采用uRPF、ACL、SESSION数量控制等技术构筑网络安全边界,抵御各种攻击进入城域骨干网。
在多业务网关和接入点上针对用户的双向流量做上下行限速;多业务网关应具备支持基于标准五元组,接入点应具备支持MAC地址(包括目的和源地址)的访问控制策略手段。
用户管理优化
城域网的用户管理由多业务网关(BBAS和MSR)配合Radius完成。管理系统应具备:
(1)用户名、地址等属性的绑定;
(2)限制用户恶意申请,P地址;
(3)通过限制一个用户拨号的次数和拨号速度,防止用户恶意发起PPP扫描方式的拨号攻击;
(4)通过限制TCP连接Sessions数,防止用户作非法代理等功能。
认证/计费优化
多业务网关结合Radius Server、Portal Server、各种后台数据库共同实现拨号用户的集中认证。
两种认证方式并存—PPPoE、DHCP+WEB
(1)具备根据时长、流量(区分QoS等级)计费能力。
(2)具备通过用户预付费方式或与用户宽带上网账号绑定方式进行互联网应用计费。
(3)具备针对业务网计费能力一业务网是指用户在互联网连接之外的业务,如NGN、视频会议。
(4)具备与用户签订SLA能力。
QOS基本QoS
城域网应通过合理规划网络结构、配置网络带宽,保持网络稳定性,提供基本的QoS保证。
城域骨干网以基于Diffserv为主的QoS技术(业务分类、标记、流量控制等机制)提供突发拥塞时qoS保证。由城域网多业务网关根据物理端口、逻辑子端口(VLANID等)或CoS位完成对城域网接入用户的分类和三层QoS标记(DSCP或EX?),及上行流量的速率限制和下行流量的限速、整形。BRAS、 MSR多业务路由器和路由器采用带有优先队列的加权轮循,配合WRED丢弃机制实现基于QoS等级的JP包转发。
宽带接入网以基于802.1P为主的QoS技术提供突发拥塞时的Q。s保证,提供至少两个等级的服务。由DSLAM与园区交换机根据VLAN完成不同用户与业务的CoS分类和标记;汇聚交换机和MSTP接入设备再根据内层VLAN的CoS标记直接映射成外层VLAN的CoS。由DSLAM和汇聚交换机分别对xDSL和LAN接入用户的上行流量进行速率限制。
网络智能
除了基本的QoS保证外,城域网也应该具备一定的业务智能,这种业务智能通过深层分组检测,结合基于特征的分析,可以感知网络中的各种应用(BT,skype等),并具备对这些业务进行总量或者每用户带宽精细控制的能力。初期,这种网络智能可以在城域网出口实现,随着流量规模的增加,这种控制功能也可以分散到城域网的各业务控制点实现。
技术成熟后,可采用基于COPS协议的Portal业务管理和QoS策略管理,实现和基本QoS机制以及网络智能的联动,保证业务的快速开展和精细有效的控制。
多业务承载实现
互联网接入业务实现
互联网接入业务分为公众用户互联网接入业务和大客户互联网专线接入业务。
公众用户互联网接入业务包括拨号接入和中小企业客户专线接入两种类型。其中,拨号接入业务采用动态JP地址分配方式,专线接入业务采用固定尸地址分配方式。
大客户互联网专线接入业务只有专线接入一种接入形式,用户接入采用直接接入MSTP/BPR、以太汇聚网或光纤直接接入MSR实现。
企业互联业务实现
城域网提供MPLS VPN与MSTP专线/专网两种技术实现企业互联业务。
由城域骨干网承载的基于MPLS技术的企业互联业务,为普通企业提供二三层虚拟连接。MPLS VPN可采用LAN、XDSL、MSTP等多种方式接入PE,FE由多业务网关实现。
IPTV业务实现
城域网应具备承载IPTV业务的能力,包括为IPTV业务提供组播支持、网络带宽和Qos保证的能力。IPTV业务的实现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为少量用户阶段。优先为IPTV独立终端分配公有地址,通过划分专用逻辑通道,在接入点进行QoS标记,通过802.1P等技术提供接入层QoS保证。通过静态组加入配置将所有组播流量推送到BRAS,BRAS通过PPPoE对用户进行组播复制,BRAS必须支持IGMP快速离开机制(]GMP fast leave)和组播组访问控制功能。由于PPP是一个点对点的协议,组播流量会复制到每一个组播接收用户的PPP会话,因此对BRAS的下行端口以及用户PPP流量途径的汇接层交换机和DSLAM对会产生巨大的带宽压力。
第二阶段为密集用户阶段。IPTV可与其它业务共用一个逻辑通道,由用户CPE设备进行QoS标记,802.1P技术提供接入层QoS保证;也可继续采用专用逻辑逻辑通道方式。用户采用DHCP进行认证,由MSR作为多业务网关,负责对IPTV接入进行控制。MSR需要具备DHCPServer、PIM、]GMP。BRAS/MSR和DSLAM/园区交换机之间的二层汇聚网络为组播业务提供专用VLAN,组播包由BRAS向接入点逐级复制,并最终由接入点实现面向用户的组播复制。沿途的交换机和DSLAM设备上需要开启IGMP Snooping功能。
软交换业务实现
城域网应具备承载软交换业务的能力,包括为各种软交换设备(包括33、AG等)提供接入,以及为软交换网络提供QoS保证和安全防护的能力。
3S、AG、TG和大客户lAD通过专线直接接入城域网接入设备,组成封闭的MPLS VPN专网/或者其它形式的封闭网络,并根据物理或逻辑接入端口实现QoS的分类和标记。
散户lAD与软终端用户通过公网接入,需通过申请成为训P用户得到QoS保证。
为防止黑客利用散户lAD与Pc软终端对运营商的ss、AG、下G的攻击,可在城域网内放置SBC(会话边界控制)设备,主要作为软交换业务的信令防火墙、私网用户的穿越代理,同时作为软交换VPN网络与城域网的代理网关设备。考虑到SBC设备的处理能力,建议公网用户间的媒体流可以直接互通,SBC只承载软交换公网用户的所有信令流与公私网用户间互访的媒体流。
还有一篇文章,我给你个连接地址,你去看看。:http://www.lunwenba.com.cn/lunwen/71/131/2007031328720.html
还有一本书也是讲相关的内容的,你可以去看看。《宽带IP城域网的优化策略与实践 》
B. 无线网络优化的优化思路
建立在用户感知度上的网络优化面对的必然是对用户投诉问题的处理,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信令建立过程
在手机收到经PCH(寻呼信道)发出的pagingrequest(寻呼请求)消息后,因SDCCH拥塞无法将pagingresponse(寻呼响应)消息发回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可通过调整SDCCH与TCH的比例,增加载频,调整BCC(基站色码)等措施减少SDCCH的拥塞。
因手机退出服务造成不能分配占用SDCCH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对于盲区造成的脱网现象,可通过增加基站功率,增加天线高度来增加基站覆盖;对于BCCH频点受干扰造成的脱网现象,可通过改频、调整网络参数、天线下倾角等参数来排除干扰。
鉴权过程
因MSC与HLR、BSC间的信令问题,或MSC、HLR、BSC、手机在处理时失败等原因造成鉴权失败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由于在呼叫过程中鉴权并非必须的环节,且从安全角度考虑也不需要每次呼叫都鉴权,因此可以将经过多少次呼叫后鉴权一次的参数调大。
加密过程
因MSC、BSC或手机在加密处理时失败导致呼损。
对策:目前对呼叫一般不做加密处理。
从手机占上SDCCH后进而分配TCH前
因无线原因(如RadioLinkFailure、硬件故障)使SDCCH掉话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通过路测场强分析和实际拨打分析,对于无线原因造成的如信号差、存在干扰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对于硬件故障,采用更换相应的单元模块来解决。
话音信道分配过程
因无线分配TCH失败(如TCH拥塞,或手机已被MSC分配至某一TCH上,因某种原因占不上TCH而导致链路中断等原因)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对于TCH拥塞问题,可采用均衡话务量,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的参数,启用定向重试功能等措施减少TCH的拥塞;对于占不上TCH的情况,一般是硬件故障,可通过拨打测试或分析话务统计中的CALLHOLDINGTIME参数进行故障定位,如某载频CALLHOLDINGTIME值小于10秒,则可断定此载频有故障。另外严重的同频干扰(如其它基站的BCCH与TCH同频)也会造成占不上TCH信道,可通过改频等措施解决。 一般现象是较难占线、占线后很容易掉线等。这种情况首先应排除是否是TCH溢出的原因,如果TCH信道不足,则应增加信道板或通过增加微蜂窝或小区裂变的形式来解决。
排除以上原因后,一般可以考虑是否是有较强的干扰存在。可以是相邻小区的同邻频干扰或其它无线信号干扰源,或是基站本身的时钟同步不稳。这种问题较为隐蔽,需通过仔细分析层三信令和周围基站信息才能得出结论。 掉话的原因几乎涉及网络优化的所有方面内容,尤其是在路测时发生的掉话,需要仔细分析。在路测时,需要对发生掉话的地段做电平和切换参数等诸多方面的分析。如果电平足够,多半是因为切换参数有问题或切入的小区无空闲信道。对话务较忙小区,可以让周围小区分担部分话务量。采用在保证不存在盲区的情况下,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的参数,包括基站发射功率、天线参数(天线高度、方位角、俯仰角)、小区重选参数、切换参数及小区优先级设置的调整,以达到缩小拥塞小区的范围,并扩大周围一些相对较为空闲小区的服务范围。通过启用DirectedRetry(定向重试)功能,缓解小区的拥塞状况。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话,可通过实施紧急扩容载频的方法来解决。
对大多采用空分天线远郊或近郊的基站,如果主、分集天线俯仰角不一致,也极易造成掉话。如果参数设置无误,则可能是有些点信号质量较差。对这些信号质量较差而引起的掉话,应通过硬件调整的方式增加主用频点来解决。 在日常DT测试中,经常发现有很多微小的区域内,话音质量相当差、干扰大,信号弱或不稳定以及频繁切换和不断接入。这些地方往往是很多小区的交叠区、高山或湖面附近、许多高楼之间等。同样这种情况对全网的指标影响不明显,小区的话务统计报告也反映不出。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频带资源有限,基站分布相对集中,频点复用度高,覆盖要求严格,必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局部的频率干扰。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市区,手机接收的信号往往是基站发射信号经由不同的反射路径、散射路径、绕射路径的叠加,叠加的结果必然造成无线信号传播中的各种衰落及阴影效应,称之为多径干扰。此外,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造成上述现象。
在测试中RXQUAL的值反映了话音质量的好坏,信号质量实际是指信号误码率, RXQUAL=3(误码率:0.8%至1.6%),RXQUAL=4(误码率:1.6%至3.2%),当网络采用跳频技术时,由于跳频增益的原因,RXQUAL=3时,通话质量尚可,当RXQUAL≥6时,基本无法通话。
根据上述情况,通过对这些小区进行细致的场强覆盖测试和干扰测试,对场强覆盖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RXLEV/RXQUAL之间对照表,如果某个小区域RXQUAL为6和7的采样统计数高而RXLEV大于-85dBm的采样数较高,一般可以认为该区域存在干扰。并在Neighbor-List中可分析出同频、邻频干扰频点。 如果直达路径信号(主信号)的接收电平与反射、散射等信号的接收电平差小于15dB,而且反射、散射等信号比主信号的时延超过4~5个GSM比特周期(1个比特周期=3.69μs),则可判断此区域存在较强的多径干扰。
多径干扰造成的衰落与频点及所在位置有关。多径衰落可通过均衡器采用的纠错算法得以改善,但这种算法只在信号衰落时间小于纠错码字在交织中分布占用的时间时有效。
采用跳频技术可以抑制多径干扰,因为跳频技术具有频率分集和干扰分集的特性。频率分集可以避免慢速移动的接收设备长时间处于阴影效应区,改善接收质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均衡器的优点。干扰分集使所有的移动及基站接收设备所受干扰等级平均化。使产生干扰的几率大为减小,从而降低干扰程度。
采用天线分集和智能天线阵,对信号的选择性增强,也能降低多径干扰。
适当调整天线方位角,也可减小多径干扰。
若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影响通话质量。如在DT测试中常常发现切换前话音质量较差,即RXQUAL较大(如5、6、7),而切换后,话音质量变得很好,RXQUAL很小(如0、1),而反方向行驶通过此区域时话音质量可能很好(RXQUAL为0、1),因为占用的服务小区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是由于基于话音质量切换的门限值设置不合理。减小RXQUAL的切换门限值,如原先从RXQUAL≥4时才切换,改为RXQUAL≥3时就切换,可以提高许多区域的通话质量。因此,根据测试情况,找出最佳的切换地点,设置最佳切换参数,通过调整切换门限参数控制切换次数,通过修改相邻小区的切换关系提高通话质量。总之,根据场强测试可以优化系统参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竞争的激烈及各运营商的越来越深化的要求,某些地方的运营商为完成任务,达到所谓的优化指标,随意调整放大一些对网络统计指标有贡献的参数,使网络看起来“质量很高”。然而,用户感觉到的仍是网络质量不好,从而招致更多用户的不满,这是不符合网络优化的宗旨的。
总之,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进行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好在现在国内两大运营商都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网络质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同时网络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既符合用户的利益又满足了运营商的要求,毫无疑问将是持续的双赢局面。
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就是对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为扩容提供依据。
移动通信网络主要包括交换传输系统和无线基站系统两部分,其中无线部分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它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很大,其性能优劣常常成为决定移动通信网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当然,无线网络规划阶段考虑不到的问题如无线电波传播的不确定性(障碍物的阻碍等)、基础设施(新商业区、街道、城区的重新安排)变化、取决于地点和时间的话务负荷(如运动场)、话务要求、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的增加,都涉及到网络优化工作。
当网络运营商发现网络中存在诸如覆盖不好、话音质量差、掉话、网络拥塞、切换成功率、未开通某些新功能等问题时,也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通过不断的网络优化工作,使得呼叫建立时间减少、掉话次数减少、通话话音质量不断改善、网络拥有较高可用性和可靠性,改善小区覆盖、降低掉话率和拥塞率、提高接通率和切换率、减少用户投诉。
一、网络优化过程
网络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全过程。只有不断提高网络的质量,才能获得移动用户的满意,吸引和发展更多的用户。 在日常网络优化过程中,可以通过OMC和路测发现问题,当然最通常的还是用户的反映。在网络性能经常性的跟踪检查中发现话统指标达不到要求、网络质量明显下降或来自的用户反映、当用户群改变或发生突发事件并对网络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时、网络扩容时应对小区频率规划及容量进行核查等情形发生时,都要及时对网络做出优化。
进行网络优化的前提是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数据采集包括话统数据采集和路测数据采集两部分。 优化中评判网络性能的主要指标项包括网络接入性能数据、信道可用率、掉话率、接通率、拥塞率、话务量和切换成功率以及话统报告图表等,这些也是话统数据采集的重点。路测数据的采集主要通过路测设备,定性、定量、定位地测出网络无线下行的覆盖切换、质量现状等,通过对无线资源的地理化普查,确认网络现状与规划的差异,找出网络干扰、盲区地段,掉话和切换失败地段。然后,对路测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测试路线的地理位置信息、测试路线区域内各个基站的位置及基站间的距离等、各频点的场强分布、覆盖情况、接收信号电平和质量、6个邻小区状况、切换情况及Layer3消息的解码数据等,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解决方案。
网络优化的关键是进行网络分析与问题定位,网络问题主要从干扰、掉话、话务均衡和切换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干扰分析:GSM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干扰会使误码率增加,降低话音质量甚至发生掉话。一般规定误码率在3%左右,当误码率达8%~10%时话音质量就比较差了,如果误码率超出10%则话音质量不可容忍,无法听清。因此,通常对载波干扰设置了一定的门限,规定同频道载干比C/I≥9dB,邻频道载干比C/A≥-9dB(工程中另加3dB的余量)。 通话干扰的定位手段包括话统数据、话音质量差引起的掉话率、干扰带分布、用户反映、路测 ( RxQual )及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
掉话分析:掉话问题的定位主要通过话统数据、用户反映、路测 、无线场强测试、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等方法,然后通过分析信号场强、信号干扰、参数设置(设置不当,切换参数、话务不均衡)等,找出掉话原因。
话务均衡分析: 话务均衡是指各小区载频应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某些小区拥塞,而另一些小区基本无话务的现象。通过话务均衡可以减小拥塞率、提高接通率,减少由于话务不均引起的掉话,使通信质量进一步改善提高。话务均衡问题的定位手段包括话统数据、话务量、接通率、拥塞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路测和用户反映。话务不均衡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站天线挂高、俯仰角、发射功率设置不合理,小区覆盖范围较大,导致该小区话务量较高,造成与其它基站话务量不均衡;由于地理原因,小区处于商业中心或繁华地段,手机用户多而造成该小区相对其它小区话务量高:小区参数,如允许接入最小电平等设置不合理而导致话务量不均衡;小区优先级参数设置未综合考虑。
话务均衡方法1:改变定向天线的下倾角、挂高,调整相应小区参数如基站的发射功率等,改变覆盖面的大小,以达到调节话务量的目的;对临时话务量的增加,可通过临时增加载频或增大发射功率,改变信号覆盖范围。
话务均衡方法2:改变小区载频数是话务量调节的常用方法之一。从话务量少的小区抽调载频到话务量高的小区;采用OVERLAY/UNDERLAY层次小区结构或增设微蜂窝基站,降低每信道话务量。
话务均衡方法3:核查允许接入最小电平值ACCMIN,通过小区覆盖范围的变化间接调整话务量。注意此值调整过大可能造成盲区,过小可能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根据现场重选测试,调整小区重选参数CRO;调整切换偏移和滞后参数,改变切换边界和切换带来实现话务分流;启用定向重试、负荷切换。
话务均衡方法4:双频网话务调整,在GSM900和GSM1800系统上采用分层小区结构;考虑小区所在层、优先级、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等参数的设置,使GSM1800小区能成功吸收双频手机的用户。
二、网络优化分析工具
为了有效解决网络优化问题,各厂家开发出网络优化辅助分析工具,可以作为话统分析和诊断分析的工具。
话统台统计结果是以数据表格的形式输出的,记录每个统计周期的计数点累计值,具有一定的缺陷:表格形式数据离散,数据变化趋势不明显;不提供每天平均指标的计算,手工计算平均指标花费大量工时;不能体现各种指标项间的相关关系,不便于数据分析。话统分析工具的作用就是将用户从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对原始话统数据进行自动处理,以满足用户需要、以方便用户分析的形式呈现出来。华为话统分析工具可以实现对异常值的过滤、异常问题的辅助诊断、日常统计项的直观显示、相关统计项的组合显示及完善的报表等功能,是理想的网络优化辅助工具。
网络诊断分析工具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隐藏的问题,通过地理化显示小区分布状况、各小区覆盖状况、各小区服务质量和历史数据的回放、网络利用率等,也可以查看小区属性、覆盖范围、利用率等资料,通过动态回放历史数据,掌握服务质量,将存在问题的小区直观地显示出来,以便进一步查看问题的详细报告。诊断分析工具可对小区的覆盖做出计算和评估,计算切换尝试次数(信号质量、时间提前量)、切换尝试次数、小区间切换成功率、切换时接收电平、接收质量、出小区、入小区切换比率、平均接收电平、接收质量等,分析出小区覆盖水平。另外,也可对小区干扰进行计算和评估,包括TCH信道在各干扰带中所占比率、SDC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T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未定义邻近小区平均信号强度、定义邻近小区平均信号强度、接收电平与接收质量不匹配、上下行不平衡、掉话时的电平和质量等。
三、应用案例
应用案例一:内蒙伊克昭盟东胜市双频网网络优
网络背景:东胜市全网为华为GSM双频网。
优化项目:话务均衡。
通过普查测试、邻区关系调整、话务均衡调整等优化操作,使得GSM1800有效合理分担GSM900的话务,保证了话务均衡,图1为优化前后网络指标对比图。
应用案例二:福建漳州云霄双频网络优
网络背景: 华为1800MHz与Nokia 900MHz设备共站址异种机型组建的双频网,市区1800MHz与900MHz共同覆盖,形成多层网,平均站距为700m,达到密集连续覆盖,建筑物密集且无规则,无线环境复杂。
优化项目: 调整1800话务吸收、降低掉话率、优化切换指标。
网络优化后,网络质量大大提高,图2为网络优化前后话务吸收情况,切换成功率达到平均97.5%,消除了乒乓效应。优化前忙时平均掉话率为0.60%,全天平均为0.62%。优化后忙时平均掉话率为0.33%,全天平均:0.37%。
C. 如何优化网页性能
鲁迅曾经提到过,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为幼稚,当头加以件戕贼,也可以萎死的。这句话像一盏指引我进步的航标灯,处处照亮着我人生前进的道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对我个人而言,优化网页性能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既然如何,莎士比亚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什么地位!什么面子!多少愚人为了你这虚伪的外表而凛然而生畏。这句话像我生活旅途中的知心伴侣,不断激励着我前进。
既然如何,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优化网页性能似乎是一种巧合,但如果我们从一个更大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似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优化网页性能,发生了会如何,不发生又会如何。优化网页性能,到底应该如何实现。可是,即使是这样,优化网页性能的出现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义。总结的来说,佚名曾经提到过,行动要看时机,开船要趁涨潮。这句话像刺青一样,深深地刺在了我的心底。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优化网页性能似乎是一种巧合,但如果我们从一个更大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似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这种困难的抉择下,本人思来想去,寝食难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审视一下优化网页性能。一般来说,这样看来,在这种困难的抉择下,本人思来想去,寝食难安。奥维德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被禁止的事中自有一番不可言的乐。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中的阴郁不禁让人深思。优化网页性能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优化网页性能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优化网页性能,到底应该如何实现。优化网页性能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优化网页性能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既然如此,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既然如何,在这种困难的抉择下,本人思来想去,寝食难安。优化网页性能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优化网页性能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
D. 怎样做到网络优化
网站行业的定位 域名的选择:选择简短好记,以前没做过违法网站的域名。 空间选择:选择市场上主流的空间商。例如:万网、西部数据…… 网站的定位:明确自己的网站是要做什么内容,主要向用户展示什么,确定做几个栏目,也就内容的整体布局。步骤阅读网站内容优化网站标题:一定要仔细想好,以后尽量不要修改。栏目标题、内容标题要进行修改,用跟本页面相关的词再加上网站品牌词描述:每个页面的描述要单独写。内容:每个栏目发表5-10篇内容. 内链:首页的热门文章,最新文章,热门标签以及内容页的相关推荐,专业名词锚链接。外链:交换一些友情链接。步骤阅读网站基础优化 网站301的重定向设置:将不带www的地址跳转到带www的地址,网站集权操作。有利于网站关键词排名。网站404页面制作:增加用户体验,减少网站的跳出率。网站地图制作:方便搜索引擎良好的抓取网站内容。
网站URL跟路径的统一化:减少路径的层次,去掉死链接,首页的路径保持统一,尽量只有一个入口。网站robots.txt文件设置。禁止搜索引擎收录不想抓取的页面 nofollow属性应用:网站中的一些垃圾页面,低质量的链接可以在跳转标签上加上rel。“nofollow”,蜘蛛就不会去抓取了。还有网站标签的优化,网页中图片,视频,flash等的基础优化知识。步骤阅读 注意事项:没上线前,不要被蜘蛛抓取了,不要被收录。一旦被收录了,必须尽快去优化。没上线前不要增加网络站长平台、网络统计。可以先不解析域名,用临时域名避免被蜘蛛抓取,等调试好后再绑定域名。也可现在本地测试好后再上线。
E. 如何优化web服务器的访问速度
网站运营的任何时期,网站访问速度都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是网站友好体验中最基本的一项,如果访问体验都令人不满意,那么后期所做的营销推广模式都有可能徒劳无功,因为网络中客户的选择成本很低,加上普遍客户的耐心都不高,页面访问超过6秒客户就会选择离开,这对于一些流量本来就不高的企业网站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升级正在使用中的服务器
进行服务器升级工作之前,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是升级已有的服务器还是购置新的服务器设备须根据实际情况抉择。首先来说升级现有的服务器设备,一般来说网站运营到后期随着业务不断增加,多平台应用的开发对于服务器性能的要求也逐步提升,长而久之服务器遇到性能瓶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升级服务器(例如增加硬件设备或网络带宽)等相关配置来满足不断扩大的业务需求,那么服务器性能瓶颈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二、优化正在使用的服务器
不管是完成升级后的服务器,还是新购置的服务器,我们都要对其进行优化,从而提升服务器的性能以及利用率。如何优化服务器?作为在国互网工作到现在的资深IDC工作人员,小编认为大概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要点一:尽可能的减少HTTP请求数
从客户访问网站页面到整个页面内容完全展现出来,这其中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下载各种Scripts、CSS样式表、Flash以及图片,而每一类下载都相当于一次HTTP请求,这样的请求越多网站被完全加载出来所花的时间会越长,意味着客户端的访问会很慢,那么此时就需要尽可能的减少HTTP请求数,通常我们可以直接把css和js写入到页面中,避免了外部的调用;或者我们可以把CSS文件和JS文件分来,在后台再进行合并,这样客户端浏览器相当于一次请求。这是小编在国互网美女前端那学来的。
要点二:降低DNS查询时间
众所周知网络服务器端的域名和IP地址是相互对应的,当客户端发出请求时,计算机还需要通过域名和IP地址的相互转换来判断,而这个转换工作便是域名解析DNS,通常DNS的查询需要10~20毫秒时间,客户端浏览器也只会等待DNS查询结束之后才会加载此域名下的内容。因此,我们要加快页面的访问速度,就可以从降低DNS查询时间方面去做改善。
要点三:启用服务器Gzip压缩功能
对于大中型网站来说,页面的内容多且比较多样化,单个页面的大小可能是几百K以上了,客户端访问的时候下载会比较慢,此时我们可以采用服务器Gzip页面压缩功能,可以将一个大小为100K的页面文件压缩成25K以下,这样就可以减少网络传输的数量从而提高客户端访问速度。一般服务器都是可以使用Gzip压缩功能的,并且能够针对JS文件、CSS文件和Html进行压缩,多方面去进行优化网站访问速度。
要点四:推荐大中型网站使用CDN加速工具
CDN加速是目前大型网站普遍使用的页面加速方式,它对于网站优化几乎没有影响的,基本原理是将网站镜像备份到很多服务器节点上,使服务器节点周围的用户访问速度更快,从而提升客户端高速访问网站的体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站都适合使用CDN加速,一般对于小规模站点个人站的话,就不需要使用CDN加速,毕竟从长期来看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建议图片站以及多媒体站点可使用CDN加速。
希望以上知识能够帮到您
F. 如何进行网站性能优化
一、前端优化
网站性能优化是一个很综合的话题,涉及到服务器的配置和网站前后端程序等各个方面,我只是从实际经历出发,分享一下自己所尝试过的网站性能优化方法。之所以在标题上挂一个web2.0,是因为本文更偏重于中小网站的性能优化,我所使用的系统也是典型web2.0的LAMP架构。
首先讲讲前端的优化,用户访问网页的等待时间,有80%是发生在浏览器前端,特别是页面和页面中各种元素(图片、CSS、Javascript、 flash…)的下载之上。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相对于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艰苦而繁杂的程序改进上,前端的优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雅虎最近将内部使用的性能测试工具yslow向第三方公开,并发布了着名的网站性能优化的十三条规则,建议你下载并安装yslow,并作为测评网站优化效果的工具。下面我挑其中特别有价值的具体说明一下优化的方法:
对于第一次访问您网站,尚未在浏览器cache中缓存您网站内容的用户,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1)减少一个页面访问所产生的http连接次数
对于第一次访问你网站的用户,页面所产生的http连接次数是影响性能的一个关键瓶颈。
对策:
- 尽量简洁的页面设计,最大程度减少图片的使用,通过放弃一些不必要的页面特效来减少javascript的使用。
- 使用一些优化技巧,比如利用图片的背景位移减少图片的个数;image map技术;使用Inline images将css图片捆绑到网页中。
- 尽量合并js和css文件,减少独立文件个数。
2) 使用gzip压缩网页内容
使用gzip来压缩网页中的静态内容,能够显着减少用户访问网页时的等待时间(据说可达到60%)。主流的web服务器都支持或提供gzip压缩,如果使用apache服务器,只需要在配置文件中开启 mod_gzip(apache1.x)或mod_deflate(apache2.x)即可。凡是静态的页面,使用gzip压缩都能够显着提高服务器效率并减少带宽支出,注意图片内容本身已经是压缩格式了,务必不要再进行压缩。
3)将CSS放在页面顶端,JS文件放在页面底端
CSS的引用要放在html的头部header中,JS文件引用尽量放在页面底端标签的后面,主要的思路是让核心的页面内容尽早显示出来。不过要注意,一些大量使用js的页面,可能有一些js文件放在底端会引起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即可。
4)使JS文件内容最小化
具体来说就是使用一些javascript压缩工具对js脚本进行压缩,去除其中的空白字符、注释,最小化变量名等。在使用gzip压缩的基础上,对js内容的压缩能够将性能再提高5%。
5)尽量减少外部脚本的使用,减少DNS查询时间
不要在网页中引用太多的外部脚本,首先,一次dns的解析过程会消耗20-120毫秒的时间;其次,如果在页面中引用太多的外部文件(如各种广告、联盟等代码),可能会因为外部文件的响应速度而将你的网站拖得很慢。如果不得不用,那么就尽量将这些脚本放在页脚吧。不过有一点需要提及,就是浏览器一般只能并行处理同一域名下的两个请求,而对于不同子的域名则不受此限制,因此适当将本站静态内容(css,js)放在其他的子域名下(如 static.xxx.com)会有利于提高浏览器并行下载网页内容的能力。
对于您网站的经常性访问用户,主要的优化思路就是最大限度利用用户浏览器的cache来减少服务器的开销。
1)在header中添加过期时间(Expires Header)
在header中给静态内容添加一个较长的过期时间,这样可以使用户今后访问只读取缓存中的文件,而不会与服务器产生任何的交互。不过这样做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图片、CSS和js文件更新时,用户如果不刷新浏览器,就无法获得此更新。这样,我们在对图片、css和js文件修改时,必须要进行重命名,才能保证用户访问到最新的内容。这可能会给开发造成不小的麻烦,因为这些文件可能被站点中的许多文件所引用。flickr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通过url rewrite使不同版本号的URL事实上指向同一个文件,这是一个聪明的办法,因为url级别的操作效率是很高的,可以给开发过程提供不少便利。
要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必须要了解浏览器访问url时的工作机制:
a. 第一次访问url时,用户从服务器段获取页面内容,并把相关的文件(images,css,js…)放在高速缓存中,也会把文件头中的expired time,last modified, ETags等相关信息也一同保留下来。
b. 用户重复访问url时,浏览器首先看高速缓存中是否有本站同名的文件,如果有,则检查文件的过期时间;如果尚未过期,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文件,不再访问服务器。
c. 如果缓存中文件的过期时间不存在或已超出,则浏览器会访问服务器获取文件的头信息,检查last modifed和ETags等信息,如果发现本地缓存中的文件在上次访问后没被修改,则使用本地缓存中的文件;如果修改过,则从服务器上获取最新版本。
我的经验,如果可能,尽量遵循此原则给静态文件添加过期时间,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用户对服务器资源的重复访问。
2)将css和js文件放在独立外部文件中引用
将css和js文件放在独立文件中,这样它们会被单独缓存起来,在访问其他页面时可以从浏览器的高速缓存中直接读取。一些网站的首页可能是例外的,这些首页的自身浏览可能并不大,但却是用户访问网站的第一印象以及导向到其他页面的起点,也可能这些页面本身使用了大量的ajax局部刷新及技术,这时可以将 css和js文件直接写在页面中。
3)去掉重复的脚本
在IE中,包含重复的js脚本会导致浏览器的缓存不被使用,仔细检查一下你的程序,去掉重复引用的脚本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4)避免重定向的发生
除了在header中人为的重定向之外,网页重定向常在不经意间发生,被重定向的内容将不会使用浏览器的缓存。比如用户在访问,服务器会通过301转向到/,在后面加了一个“/”。如果服务器的配置不好,这也会给服务器带来额外的负担。通过配置apache的 alias或使用mod_rewrite模块等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定向。
还有一些,比如使用CDN分发机制、避免CSS表达式等、避免使用ETags等,因为不太常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做完了上述的优化,可以试着用yslow测试一下网页的性能评分,一般都可以达到70分以上了。
当然,除了浏览器前端和静态内容的优化之外,还有针对程序脚本、服务器、数据库、负载的优化,这些更深层次的优化方法对技术有更高的要求。本文的后半部分将重点探讨后端的优化。
二、后端优化
上次写完web2.0网站前端优化篇之后,一直想写写后端优化的方法,今天终于有时间将思路整理了出来。
前端优化可以避免我们造成无谓的服务器和带宽资源浪费,但随着网站访问量的增加,仅靠前端优化已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了,后端软件处理并行请求的能力、程序运 行的效率、硬件性能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将成为影响网站性能和稳定的关键瓶颈所在。优化系统和程序的性能可以从以下的方面来入手:
1)apache、mysql等软件的配置的优化
尽管apache和mysql等软件在安装后使用的默认设置足以使你的网站运行起来,但是通过调整mysql和apache的一些系统参数,还是可以追求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这个领域中有很多专业的文章和论坛(比如: ),要想掌握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这里就不重点讨论了。
2)应用程序环境加速
这里仅以我最常应用的php开发环境为例,有一些工具软件可以通过优化PHP运行环境来达到提速的目的,其基本原理大致是将PHP代码预编译并缓存起来,而不需要改变任何代码,所以比较简单,可以将php的运行效率提升50%以上。比较常用的php加速工具有:APC( http: //pecl.php.net/package-info.php?package=APC)、Turck MMCache( )、php accelebrator(),还有收费的Zend Performance Suite
3)将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分开处理
apache是一个功能完善但比较庞大的web server,它的资源占用基本上和同时运行的进程数呈正比,对服务器内存的消耗比较大,处理并行任务的效率也一般。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比较轻量级的web server来host静态的图片、样式表和javascript文件,这样可以大大提升静态文件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减少对内存占用。我使用的web server是来自俄罗斯的nginx,其他选择方案还包括lighttpd和thttpd等。
4)基于反向代理的前端访问负载均衡
当一台前端服务器不足以应付用户访问时,通过前端机实现web访问的负载均衡是最快速可行的方案。通过apache的mod_proxy可以实现基于反向代理的负载均衡,这里推荐使用nginx做代理服务器,处理速度较apache更快一些。
5)应用缓存技术提高数据库效能,文件缓存和分布式缓存
数据库访问处理并发访问的能力是很多网站应用的关键瓶颈,在想到使用主从结构和多farm的方式构建服务器集群之前,首先应该确保充分使用了数据库查询的缓存。一些数据库类型(如mysql的innoDB)自身内置对缓存的支持,此外,还可以利用程序方法将常用的查询通过文件或内存缓存起来。比如通过 php中的ob_start和文件读写函数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文件形式的缓存,而如果你拥有多台服务器,可以通过memcache技术通过分布式共享内存来对数据库查询进行缓存,不仅效率高而且扩展性好,memcache技术在livejournal和Craigslist.org等知名网站应用中都得到了检验。
6)服务器运行状态的检测,找到影响性能的瓶颈所在
系统优化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需要通过检测服务器的运行状态来及时发现影响性能的瓶颈,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因为网站的性能,永远取决于木桶中的短板。可以编写一些脚本来检测web服务的运行,也有一些开源的软件也提供了很好的功能
7)良好的扩展架构是稳定和性能的基础
一些技巧和窍门可以帮你度过眼前的难关,但要想使网站具备应付大规模访问的能力,则需要从系统架构上进行彻底的规划,好在很多前人无私的把他们架构
网站的经验分享给我们,使我们可以少走甚多弯路。我最近读到的两篇有启发的文章:
- 从LiveJournal后台发展看大规模网站性能优化方法
- Myspace的六次重构
最后不得不提到程序编码和数据库结构对性能的影响,一系列糟糕的循环语句,一个不合理的查询语句、一张设计不佳的数据表或索引表,都足以会使应用程序运行的速度成倍的降低。培养全局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并对数据库运行机制有所了解,是提高编程质量的基础。
G. 网站性能优化怎么办
一、前端优化
网站性能优化是一个很综合的话题,涉及到服务器的配置和网站前后端程序等各个方面,我只是从实际经历出发,分享一下自己所尝试过的网站性能优化方法。之所以在标题上挂一个web2.0,是因为本文更偏重于中小网站的性能优化,我所使用的系统也是典型web2.0的LAMP架构。
首先讲讲前端的优化,用户访问网页的等待时间,有80%是发生在浏览器前端,特别是页面和页面中各种元素(图片、CSS、Javascript、 flash…)的下载之上。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相对于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艰苦而繁杂的程序改进上,前端的优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雅虎最近将内部使用的性能测试工具yslow向第三方公开,并发布了着名的网站性能优化的十三条规则,建议你下载并安装yslow,并作为测评网站优化效果的工具。下面我挑其中特别有价值的具体说明一下优化的方法:
对于第一次访问您网站,尚未在浏览器cache中缓存您网站内容的用户,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1)减少一个页面访问所产生的http连接次数
对于第一次访问你网站的用户,页面所产生的http连接次数是影响性能的一个关键瓶颈。
对策:
- 尽量简洁的页面设计,最大程度减少图片的使用,通过放弃一些不必要的页面特效来减少javascript的使用。
- 使用一些优化技巧,比如利用图片的背景位移减少图片的个数;image map技术;使用Inline images将css图片捆绑到网页中。
- 尽量合并js和css文件,减少独立文件个数。
2) 使用gzip压缩网页内容
使用gzip来压缩网页中的静态内容,能够显着减少用户访问网页时的等待时间(据说可达到60%)。主流的web服务器都支持或提供gzip压缩,如果使用apache服务器,只需要在配置文件中开启 mod_gzip(apache1.x)或mod_deflate(apache2.x)即可。凡是静态的页面,使用gzip压缩都能够显着提高服务器效率并减少带宽支出,注意图片内容本身已经是压缩格式了,务必不要再进行压缩。
3)将CSS放在页面顶端,JS文件放在页面底端
CSS的引用要放在html的头部header中,JS文件引用尽量放在页面底端标签的后面,主要的思路是让核心的页面内容尽早显示出来。不过要注意,一些大量使用js的页面,可能有一些js文件放在底端会引起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即可。
4)使JS文件内容最小化
具体来说就是使用一些javascript压缩工具对js脚本进行压缩,去除其中的空白字符、注释,最小化变量名等。在使用gzip压缩的基础上,对js内容的压缩能够将性能再提高5%。
5)尽量减少外部脚本的使用,减少DNS查询时间
不要在网页中引用太多的外部脚本,首先,一次dns的解析过程会消耗20-120毫秒的时间;其次,如果在页面中引用太多的外部文件(如各种广告、联盟等代码),可能会因为外部文件的响应速度而将你的网站拖得很慢。如果不得不用,那么就尽量将这些脚本放在页脚吧。不过有一点需要提及,就是浏览器一般只能并行处理同一域名下的两个请求,而对于不同子的域名则不受此限制,因此适当将本站静态内容(css,js)放在其他的子域名下(如 static.xxx.com)会有利于提高浏览器并行下载网页内容的能力。
对于您网站的经常性访问用户,主要的优化思路就是最大限度利用用户浏览器的cache来减少服务器的开销。
1)在header中添加过期时间(Expires Header)
在header中给静态内容添加一个较长的过期时间,这样可以使用户今后访问只读取缓存中的文件,而不会与服务器产生任何的交互。不过这样做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图片、CSS和js文件更新时,用户如果不刷新浏览器,就无法获得此更新。这样,我们在对图片、css和js文件修改时,必须要进行重命名,才能保证用户访问到最新的内容。这可能会给开发造成不小的麻烦,因为这些文件可能被站点中的许多文件所引用。flickr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通过url rewrite使不同版本号的URL事实上指向同一个文件,这是一个聪明的办法,因为url级别的操作效率是很高的,可以给开发过程提供不少便利。
要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必须要了解浏览器访问url时的工作机制:
a. 第一次访问url时,用户从服务器段获取页面内容,并把相关的文件(images,css,js…)放在高速缓存中,也会把文件头中的expired time,last modified, ETags等相关信息也一同保留下来。
b. 用户重复访问url时,浏览器首先看高速缓存中是否有本站同名的文件,如果有,则检查文件的过期时间;如果尚未过期,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文件,不再访问服务器。
c. 如果缓存中文件的过期时间不存在或已超出,则浏览器会访问服务器获取文件的头信息,检查last modifed和ETags等信息,如果发现本地缓存中的文件在上次访问后没被修改,则使用本地缓存中的文件;如果修改过,则从服务器上获取最新版本。
我的经验,如果可能,尽量遵循此原则给静态文件添加过期时间,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用户对服务器资源的重复访问。
2)将css和js文件放在独立外部文件中引用
将css和js文件放在独立文件中,这样它们会被单独缓存起来,在访问其他页面时可以从浏览器的高速缓存中直接读取。一些网站的首页可能是例外的,这些首页的自身浏览可能并不大,但却是用户访问网站的第一印象以及导向到其他页面的起点,也可能这些页面本身使用了大量的ajax局部刷新及技术,这时可以将 css和js文件直接写在页面中。
3)去掉重复的脚本
在IE中,包含重复的js脚本会导致浏览器的缓存不被使用,仔细检查一下你的程序,去掉重复引用的脚本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4)避免重定向的发生
除了在header中人为的重定向之外,网页重定向常在不经意间发生,被重定向的内容将不会使用浏览器的缓存。比如用户在访问www.xxx.com,服务器会通过301转向到www.xxx.com/,在后面加了一个“/”。如果服务器的配置不好,这也会给服务器带来额外的负担。通过配置apache的 alias或使用mod_rewrite模块等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定向。
还有一些,比如使用CDN分发机制、避免CSS表达式等、避免使用ETags等,因为不太常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做完了上述的优化,可以试着用yslow测试一下网页的性能评分,一般都可以达到70分以上了。
当然,除了浏览器前端和静态内容的优化之外,还有针对程序脚本、服务器、数据库、负载的优化,这些更深层次的优化方法对技术有更高的要求。本文的后半部分将重点探讨后端的优化。
二、后端优化
上次写完web2.0网站前端优化篇之后,一直想写写后端优化的方法,今天终于有时间将思路整理了出来。
前端优化可以避免我们造成无谓的服务器和带宽资源浪费,但随着网站访问量的增加,仅靠前端优化已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了,后端软件处理并行请求的能力、程序运 行的效率、硬件性能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将成为影响网站性能和稳定的关键瓶颈所在。优化系统和程序的性能可以从以下的方面来入手:
1)apache、mysql等软件的配置的优化
尽管apache和mysql等软件在安装后使用的默认设置足以使你的网站运行起来,但是通过调整mysql和apache的一些系统参数,还是可以追求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这个领域中有很多专业的文章和论坛(比如: http://www.mysqlperformanceblog.com/),要想掌握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这里就不重点讨论了。
2)应用程序环境加速
这里仅以我最常应用的php开发环境为例,有一些工具软件可以通过优化PHP运行环境来达到提速的目的,其基本原理大致是将PHP代码预编译并缓存起来,而不需要改变任何代码,所以比较简单,可以将php的运行效率提升50%以上。比较常用的免费php加速工具有:APC( http: //pecl.php.net/package-info.php?package=APC)、Turck MMCache( http://turck-mmcache.sourceforge.net)、php accelebrator(www.php-accelerator.co.uk),还有收费的Zend Performance Suite
3)将静态内容和动态内容分开处理
apache是一个功能完善但比较庞大的web server,它的资源占用基本上和同时运行的进程数呈正比,对服务器内存的消耗比较大,处理并行任务的效率也一般。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比较轻量级的web server来host静态的图片、样式表和javascript文件,这样可以大大提升静态文件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减少对内存占用。我使用的web server是来自俄罗斯的nginx,其他选择方案还包括lighttpd和thttpd等。
4)基于反向代理的前端访问负载均衡
当一台前端服务器不足以应付用户访问时,通过前端机实现web访问的负载均衡是最快速可行的方案。通过apache的mod_proxy可以实现基于反向代理的负载均衡,这里推荐使用nginx做代理服务器,处理速度较apache更快一些。
5)应用缓存技术提高数据库效能,文件缓存和分布式缓存
数据库访问处理并发访问的能力是很多网站应用的关键瓶颈,在想到使用主从结构和多farm的方式构建服务器集群之前,首先应该确保充分使用了数据库查询的缓存。一些数据库类型(如mysql的innoDB)自身内置对缓存的支持,此外,还可以利用程序方法将常用的查询通过文件或内存缓存起来。比如通过 php中的ob_start和文件读写函数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文件形式的缓存,而如果你拥有多台服务器,可以通过memcache技术通过分布式共享内存来对数据库查询进行缓存,不仅效率高而且扩展性好,memcache技术在livejournal和Craigslist.org等知名网站应用中都得到了检验。
6)服务器运行状态的检测,找到影响性能的瓶颈所在
系统优化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需要通过检测服务器的运行状态来及时发现影响性能的瓶颈,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因为网站的性能,永远取决于木桶中的短板。可以编写一些脚本来检测web服务的运行,也有一些开源的软件也提供了很好的功能
7)良好的扩展架构是稳定和性能的基础
一些技巧和窍门可以帮你度过眼前的难关,但要想使网站具备应付大规模访问的能力,则需要从系统架构上进行彻底的规划,好在很多前人无私的把他们架构
网站的经验分享给我们,使我们可以少走甚多弯路。我最近读到的两篇有启发的文章:
- 从LiveJournal后台发展看大规模网站性能优化方法
- Myspace的六次重构
最后不得不提到程序编码和数据库结构对性能的影响,一系列糟糕的循环语句,一个不合理的查询语句、一张设计不佳的数据表或索引表,都足以会使应用程序运行的速度成倍的降低。培养全局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并对数据库运行机制有所了解,是提高编程质量的基础。
H. 网站性能优化方法
什么是网站优化?
网站优化可以从狭义或者广义两个方面来说明,网站优化是对网站进行程序、域名注册查询、内容、版块、布局等多方面的优化调整,也是网站设计时适合搜索引擎检索,满足搜索引擎排名的指标,从而在搜索引擎检索中获得流量排名靠前,增强搜索引擎营销的效果使网站的产品相关的关键词能有好的排位。指出网站优化使网站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提高用户体验(UE)和转化率进而创造价值。其实通俗的来讲,网站优化分为两个部分,是站内优化,二是站外优化。
网站优化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网站优化,可以是SEO搜索引擎优化,在网络等搜索引擎中获取更好的排名以及流量;也可以是网站程序优化,让用户在访问网站时页面加载更流畅;还可以是网站页面风格和画面感的优化,让页面给人的感觉更舒适;还可以是文字图片的优化,在心理学的角度,让人们更有兴趣继续在网站停留的更久,当然这意味着,网站的某种营销目的的转化率会随之提高。
网站优化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网站优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页面更精美;
2、提升企业在互联网的品牌形象;
3、用户停留时间更长;
4、网页打开速度更流畅;
5、获取从网络等搜索引擎的自然流量;
6、提高网站如购买商品等转化率。
网站优化的作用在选择的互联网时代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仅仅可以帮我们提高企业的形象,还可以为我们从互联网上获取定量的客户,增加我们的知名度,用心做好网站的优化是对企业百里无害的。
针对性的做网站性能优化,以上内容引用网站企顾营销《怎么做网站优化?》
I. 网络优化的优化建议
1.网络设计要适应技术和需求的发展, 既考虑到现实需求,又有长远的考虑, 同时有明确的阶段目标和对策, 使投资具可继承性, 网络具有可拓展性和业务升级的能力。
2.网络构架层次清晰, 具有高可靠性、 开放性和拓展性, 以光纤为骨干网, 并利用各种联接手段, 交换局数少, 局点少, 服务节点分散, 服务节点具备提供综合业务的能力, 网络联接方式透明。
3、在制订网络优化方案时,应致力于采用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同时注重综合成本/性能比,以避免以后重复投资。
现代电信网络构架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主干网、分支网、末端网。如图所示为一个较典型的现代电信网全方位一揽子解决方案:
J. 网站性能优化有哪些
一、提高服务器并发处理能力
我们总是希望一台服务器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请求越多越好,这也成了web服务器的能力高低的关键所在。服务器之所以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请求,在于操作系统通过多执行流体系设计,使得多个任务可以轮流使用系统资源,这些资源包括CPU、内存以及I/O等。这就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并发策略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从而提高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这些并发策略更多的应用在apache、nginx、lighttpd等底层web server软件中。
二、Web组件分离
这里所说的web组件是指web服务器提供的所有基于URL访问的资源,包括动态内容,静态网页,图片,样式表,脚本,视频等等。这些资源在文件大小,文件数量,内容更新频率,预计并发用户数,是否需要脚本解释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对不同特性资源采用能充分发挥其潜力的优化策略,能极大的提高web站点的性能。例如:将图片部署在独立的服务器上并为其分配独立的新域名,对静态网页使用epoll模型可以在大并发数情况下吞吐率保持稳定。
三、数据库性能优化和扩展。
Web服务器软件在数据库方面做的优化主要是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具体做法就是使用各种缓存方法。也可以从数据库本身入手提高其查询性能,这涉及到数据库性能优化方面的知识本文不作讨论。另外也可以通过主从复制,读写分离,使用反向代理,写操作分离等方式来扩展数据库规模,提升数据库服务能力。
四、Web负载均衡及相关技术
负载均衡是web站点规模水平扩展的一种手段,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有好几种包括基于HTTP重定向的负载均衡,DNS负载均衡,反向代理负载均衡,四层负载均衡等等。
对这些负载均衡方法做简单的介绍:基于HTTP重定向的负载均衡利用了HTTP重定向的请求转移和自动跳转功能来实现负载均衡,我们熟悉的镜像下载就使用这种负载均衡。DNS负载均衡是指在一个DNS服务器中为同一个主机名配置多个IP地址,在应答DNS查询时返回不同的解析结果将客户端的访问引到不同的机器上,使得不同的客户端访问不同的服务器,从而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反向代理负载均衡也叫七层负载均衡,这是因为反向代理服务器工作在TCP七层结构的第七层(应用层),它通过检查流经的HTTP报头,根据报头内的信息来执行负载均衡任务。四层负载均衡是基于NAT技术的负载均衡,它将一个Internet上合法注册的IP地址映射为多个内部服务器的IP地址,对每次TCP连接请求动态使用其中一个内部IP地址,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此外,还有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第二层)的直接路由方式下的负载均衡,它通过修改数据包目标MAC地址来实现。以及,基于IP隧道的负载均衡,在这种方式下可以将实际服务器根据需要部署在不同的地域,并根据就近访问的原则来转移请求,CDN服务便是基于IP隧道技术来实现的。
Web负载均衡在扩展web服务器规模的同时也给web站点性能优化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复杂也更灵活自由的平台,基于该平台性能优化的策略包括共享文件系统,内容分发与同步,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计算,分布式缓存等等。
五、web缓存技术
web缓存技术被认为是减轻服务器负载、降低网络拥塞、增强万维网可扩展性的有效途径,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客户访问的时间局部性(Temporal Locality)原理,将客户访问过的内容在Cache中存放一个副本,当该内容下次被访问时,不必连接到驻留网站或重新计算生成,而是由Cache中保留的副本提供。Web缓存可以带来如下的好处:
(1) 减少网络流量,从而减轻网络拥塞;这是因为缓存避免了一部分HTTP请求。
(2) 降低客户访问延迟,其主要原因有:①已缓存的内容,客户可以缓存获取而不是从服务器获取或重新计算生成,从而减小了传输延迟缩短了响应时间;②没有被缓存的内容由于网络拥塞及服务器负载的减轻而可以较快地被客户获取;
(3) 由于客户的部分或者全部请求内容可以从通过缓存获取,从而减轻了远程服务器负载。
(4) 如果由于服务器故障或网络故障造成服务器无法响应客户请求,客户可以从缓存中获取缓存的内容副本,使得web站点服务的鲁棒性(Robustness)得到了加强。
可以看出web缓存能给web站点带可观的性能提升。其实在用户发出请求到一幅完整的网页呈现在用户面前这一过程中缓存无处不在,下面是web性能优化时常用的缓存技术,你会发现缓存被广泛应用在各个环节。
浏览器缓存:浏览器一般会在用户文件系统中创建一个目录,用于存放缓存文件,并给每个缓存文件打上必要的标记,比如过期时间等。这些标记主要用于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缓存协商。
Web服务器缓存:一个URL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对应一个唯一的响应内容,比如静态内容或者更新不太频繁的动态内容,web服务器可将响应内容缓存起来,下次web服务器便可以在收到请求后立即拿出事先缓存好的响应内容并返回给浏览器。
代理服务器缓存:暴露在互联网中与后端的web服务器通过内部网络相连的前端服务器称为反向代理服务器,建立在反向代理服务器上的缓存称为反向代理缓存。暴露在互联网中与后端的web客户端通过内部网络相连的前端服务器称为正向代理服务器,建立在正向代理服务器上的缓存称为正向代理缓存。代理服务器缓存位于客户端和web服务器之间,可以将它看做二者之间的一个中继站。它的存在可以改善客户端的访问速度、提升web server的服务能力、安全性等等。
总共分析总结了五种技术,主要希望能够对web server性能优化这块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后续会专门就web缓存技术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