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好音乐专业学生合唱指挥前的准备工作
一、组织合唱队员
人们常说:“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艺术指导者和舞台上的艺术表演者”。要想成为优秀的领导者、艺术指导者和艺术表演者,那么指挥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组织者,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指挥组织合唱队员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自愿报名;对于在犹豫的人可进行劝说和引导;宣传合唱,让大家了解合唱的魅力;在已有的人员中进行挑选。合唱队员的选择一般要求节奏感强,听音能力强,声音圆润明亮,对合唱感兴趣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等。
只有组织、建立好了合唱团后,指挥才能对其进行领导、指导合唱团进行艺术表现。
二、了解合唱队员
组织好了合唱队,指挥要对队员有所了解,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分为老年合唱团、中年合唱团、青少年合唱团。根据合唱团的水平可分为专业合唱和非专业合唱。根据合唱团的音色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其中,同声合唱又包括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混声合唱有四个声部,即男高、男低、女高、女低。根据合唱团是否有伴奏分为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其中,有伴奏合唱可分为钢琴伴奏、手风琴伴奏、交响乐伴奏、民乐伴奏等。
三、确定主题
指挥应明确演出的主题是什么,如庆祝建党、国庆、六一、教师节等节日的演出还是联欢会这种娱乐性质的演出。如果是比赛,要明确比赛的要求是什么,如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时间、合唱队人数、服装等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选择合唱作品
选择合唱作品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合唱作品选择的不好,很容易消磨合唱队员演唱的积极性,失去自信心。作品的选择即要内容贴切,又要有艺术效果,合唱作品选择的好,可激发合唱队员的兴趣,提高合唱队的积极性,可发挥合唱团的优点,隐藏合唱团的缺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唱作品的选择可根据以下几点:合唱团的水平;合唱团的年龄特征;声音特征;演出或比赛的主题与要求;指挥和合唱团的喜好。
以上几点可分开运用,也可结合起来运用。
五、分析与处理作品
分析与处理作品是指挥所有工作中可谓主要的部分。选定作品后,指挥应该首先要熟读总谱,深入地了解作品,包括作者和主题思想、内容表现、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等,并分析作品的速度、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织体、曲式结构等。
一个合唱团水平的高低,预示着这个合唱团整体的音乐功底、修养和文学水平。俗话说:“只有不好的指挥,没有不好的合唱团”。 因此,合唱指挥在合唱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指挥的排练能给合唱团留下最有价值的音乐知识和对音乐的感受力。最后,合唱团和指挥通过演出更能给观众留下最有价值的艺术享受,使观众产生共鸣。
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合唱指挥要提前、深入的分析与处理好作品,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语言艺术、文学修养等,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更好地进行排练。
六、设计图示与指挥动作
指挥是合唱队演唱的提示者,指挥的动作应包含作品的内容、速度、力度、作品风格以及起拍、收拍、声部进止、两手分工、强弱变化、情感等方面,在音乐进行中,指挥的图示与动作是一个指挥的语言,指挥应该准确地传递给合唱团,切忌矫揉造作、单纯的打拍子、没有情感的指挥动作,所以指挥图示与动作要预先设计想好。
七、制定排练计划
在排练之前,指挥应根据活动时间和合唱团的自身情况做好详细的排练计划。这其中包含练声的内容及时间、排练各个阶段中的重难点及要求、歌曲处理的过程(切忌遍遍过,句句扣这种容易使合唱队员厌烦且效果不好的这种形式)、合唱队的精神状态及制定相应的措施、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等。并结合以上诸多方面来制定排练计划,排练计划的制定要循序渐进,目标明确,训练过程和内容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有效地利用已有条件,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水平,使合唱团达到理想的效果。
每次排练结束后,指挥还应及时反思,对原有计划进行修整,确定下次的排练内容和步骤,并总结此次排练的不足之处,思考解决方法。并让合唱队员参与排练效果的思考总结,提升自己的参与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使指挥和合唱队员都得到不断地提高,最终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八、结语
合唱指挥排练前的准备工作对合唱排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组织合唱队员、了解合唱队员、确定主题、选择合唱作品、分析与处理作品、设计图示与指挥动作、指定排练计划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使合唱团取得良好地艺术效果。
② 你会指挥保卫黄河吗
会啊
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艺术的指导者,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歌唱指挥的基本技能。指挥不仅是合唱团、乐队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艺术的指导者。首先提出指挥的要求,可用“准”“省”“美”三个字概括;指挥的基本动作与姿势:(1)指挥的身体(2)脚和腿,指挥的双 手(3) 手腕与大小臂的运用(4)指挥的眼睛与面部表情;掌握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指挥图式并能指挥齐唱歌曲,做到姿势均力敌正确、拍点清楚,起拍、收拍准确。训练同学们对指挥不同情绪、由于作品表现的艺术手法千变万化需要指挥在作品的速度、节奏、力度、句尖、旋律、音乐发展式高潮,以及音乐风格、感情表现、呼吸、唱法等方面进行统一。节奏相同的二声部合唱曲、节奏不同的二声部合唱曲、的伴奏及领唱的指挥。朗诵词: 但是,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 保卫黄河 !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③ 你为什么选择了重庆大学
为庆祝重庆直辖二十周年,经曲作家段婧作曲编曲的《重庆歌》是一首将在大艺展上首演的原创歌曲,歌曲的原创性能带给评委及观众耳目一新的观感。词改编自重庆城门民谣,极具地方特色。融入了重庆本土原着的音乐色彩,包含了长江流域的船工号子、山城吆喝等风格技巧。凸显了典型的西南长江流域的音乐特色,并反映了重庆人民耿直、热情与豪迈的性格特点。一方面能够以重庆特有的“九开八闭”城门特色引起老重庆人的共鸣,另一方面能够为重庆年轻人及来自各地的游客普及重庆源远流长的城门历史文化。
段婧: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毕业
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毕业
现在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音乐学院任教
Q&A
以下是对合唱队分别对程老师、董老师、段老师的采访。
记者:程老师您好,就是我们都知道,您现在对于我们合唱团来说是个很特别的存在了啊,然后今天很荣幸地能够采访您,一起聊聊您和合唱团的故事。首先想八卦一下,您和董老师是怎么认识的?
程老师: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因为都是搞音乐的(音乐这个领域的)
记者:在董老师来我们队之前对这个队的了解是怎样的啥的?
程老师:董老师来之前,一直是我带的,我大概从98、99年就开始带合唱团,但是后来由于我实在没有精力了,课程太多,学校也有安排我训练其他的演出比赛,所以合唱团训练中间大概中断了7年,后来学校这边觉得合唱团还是需要办起来,我说好,但是我可能还是没有时间所以我就介绍了董老师来指导,而且董老师本来就在专业团体担任指挥,现在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攻读硕士研究生,所以这样同学们也能学到更先进的知识,拿到更先进的谱子。
记者:那老师您这次来合唱队感觉我们和上次专场前的训练表现有什么区别?这些年来您看到的合唱队有什么变化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程老师:有变化,专场前,我觉得你们还是不自信,放不开,感觉很僵硬,但现在好了很多。
以前的合唱团是没有像这样固定训练的,都是有比赛、演出了才临时又聚集起来排练,所以不能长期、连续的排练。自然声音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因为每年都有新的血液注入吗,正常来说,我觉得合唱团如果从大一至大三都能训练的话,应该效果就很好了。
而且以前我们训练地点先是从A区活动中心,到风雨操场再到现在的活动中心。
记者:您对我们这次比赛有什么期望吗或者说您觉得我们应该是个怎样的水平呢?
程老师:其实比赛这种,成绩我自己是觉得真的不重要,而是大家一起训练的这种过程,会成为你们人生中很珍贵的回忆。你看以前的一些团员现在出到社会不管在哪都是能够很出众的,很自信的。去年的大艺展,很多电影学院那边的学生都很想参加,坚持跑回来训练,真的很难得,虽然去年被莫须有的理由扣了我们的分,没能拿到第一名,但我还是觉得没什么。我对合唱团现在的发展情况很满意了,因为你也看到董老师在这里真的付出了很多时间、心血,每周从上海飞过来。
记者:董老师您好,非常开心一起排练了这么久终于有跟您对谈的机会了。比较关心的第一个问题还是,您跟合唱队接触了这么久,觉得合唱队有什么变化,或者说这届跟往届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董老师:当然,从14年第一次接触艺术团的合唱队,当时的合唱团的状态近乎散架。也是因为大艺展想要参赛才开始的排练。但是当时整个队都没有什么合唱的意识。但是经过一届届队长队委的传承,我觉得整个团队已经变得越来越团结,很有集体感,能感受到大家对合唱艺术的喜爱也在增强。我觉得这个非常好。
记者:同学们都觉得董老师来了以后,合唱队在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那老师您给合唱队选歌的标准是什么呢?
董老师:我的标准可能跟其他指挥刚好相反,其他指挥可能考虑得比较多的是歌曲的难度,但我是反的,我第一个考虑的是什么样的歌适合我们大学生唱。大多在风格上面。我觉得大家现在接触的文化非常多元,音乐流派也比较多。所以也应该接触不同风格的合唱。这样也是希望能驾驭不同的风格,把我们这个很少很少有声乐专业同学的团队打造成一个专业的团队。包括这次唱的原创《重庆歌》。也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养分”。让大家有机会好好的“玩耍”音乐。如何从音乐中发掘乐趣和共鸣才是更重要的东西。
记者:那这次是怎么拿到这首原创《重庆歌》的授权的呢?
董老师:我跟段老师(《重庆歌》的创作者)是非常非常好的朋友。她也是从伯明翰音乐学院留学回来的。这首歌我们两个商量了很久,段老师也是从作曲到跟词的结合,付出了很多心血。当这首歌写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妨拿来给我们的大学生试一下。
记者:那这首歌刚写出来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是什么感觉?
董老师:当时特别激动,因为我觉得,第一个,首歌完全写出了重庆人的性格,第二个,词里唱到了重庆所有的门,我觉得段老师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记者:那您排重庆歌觉得跟之前的作品有不同吗?
董老师:会有不同,因为我们之前接触到比较多的外国作品,中文作品也大部分都是以西方的旋律调式和声方式完成的,而《重庆歌》中段老师采用了中国的五声调式。这个在非“原生态”的合唱作品里是非常少见的。更新鲜的是,段老师在五声调式中还融合了现代和声,所以这一点也算是打破了很多合唱的传统,很有创新精神。
记者:那说了这么多,老师您对这次大艺展和合唱队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呢?
董老师:其实很感激我们合唱队的这帮孩子,兼顾学业和强度不低的排练蛮不容易的。但他们都坚持过来了,而且合唱队也越来越好。其实说不上期待,就是希望孩子们在每一次的新作品的学习中能拓宽自己对音乐的了解,也希望他们能把这种团结凝聚的精神传递下去。其实所有的“百年乐团”都需要这种精神,每个合唱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但只要我们一起冲过去,就会越来越好。希望在这些凝聚和传承之中我们的合唱队能成为重庆地区的精粹吧。
记者:好的,谢谢老师。

记者:段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给我们《重庆歌》的演唱授权。我们都特别好奇,您这首歌的灵感来自于哪里呢?给城市写歌,而且是一首合唱作品感觉非常特别。
段老师:因为有《北京北京》、《成都》还有南京啊好多城市都有自己的歌,所以董老师说你给重庆写首歌吧。正好我自己也在想这个,因为好像各地都有自己的合唱民歌,提到云南就想到《小河淌水》,提到陕北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四川也有《康定情歌》,提到我们重庆呢?没了。能说出来的只有《太阳出来喜洋洋》而这首好像没有合唱的版本,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合唱,一个专属于重庆的音乐。
记者:所以一开始想写的就是一首合唱?
段老师:对,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歌词。这些歌词里码头文化、耿直直爽的东西很多,但是太接地气了,我们需要把它提炼到一个艺术高度。我们希望词里既有重庆的个性又有艺术高度。还有关于重庆的个性,我不希望别人一提到重庆人,就是耿直直爽,不是这样的。重庆也有很柔情的东西,毕竟有两条江在。有江有山,有阳刚有柔情,我希望能把他融合在作品里面。所以当我找到歌词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体现(重庆歌歌词来源于老城门口诀)。
歌词里提到了很多“门”。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门”可能都已经说不全了。那作为歌词就是一个很好的记载,而它恰好又是从前开关城门的口诀,我觉得很有趣,可以代表重庆,有深度和历史意义,但同时又兼顾了通俗易懂。
记者:那在创作过程中您有遇到什么有趣或者棘手的事情吗?
段老师:哈哈,我跟董老师今天还在聊,创作的过程中基本只会遇到棘手的事情。棘手的地方也是关于歌词,这个歌词每一段的字数一模一样,全部是“三三四”的字数结构。所以这会让创作陷入一个很呆板的节奏。但它又是词语本身所带的律动,我们需要保留,所以我保留了一部分用在快节奏上,其他的部分进行重新组合,用一种更流畅的方法来体现。
还有就是我们调式的安排,用了重庆的“羽”调式。“宫商角徵羽”的羽,这是在川渝地带比较常见的调式,但是如果只用羽调式,可能艺术欣赏性不会这么强,所以我还融入了一些现代音乐的手法,让这个曲子亲切而又回味悠长。
记者:那这首歌的最后,有一个蛮有特色的重庆话念白,是怎么想到的呢?
段老师:首先是本身就有这样一句歌词,独立成段。另外我觉得重庆话很有特色,它有自己的语调发音,加在这里,让这首歌有那么一些叙述感。更能体现重庆女人的一种娓娓讲述的感觉。在最后给人留一点遐想。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是为什么选择了我们合唱队来做这首个的首唱呢?
段老师:我知道咱们合唱队当然是通过董老师,你们之前的专场音乐会是我第一次来听,在业余合唱队之中还是不错的。选择你们的原因另外一个就是董老师,不是说感情,而是我相信董老师对作品的把控能力,她可以让我的作品最终达到一个想要的效果,这其实是一个双选。
④ 斥资千万,好声音迎来新导师,周杰伦的大旗,李克勤抗的住吗
知名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在曾官宣周杰伦(周董)将回归担任导师,同样被传在名单内的张惠妹亦因疫情割舍不下家人,决定要不去了。
不过,据港媒报道,李克勤将会出任《中国好声音》的导师,成为继谢霆锋和陈奕迅后,第3位获“钦点”加盟《中国好声音》的香港天王级歌手!
传出的名单包括有汪峰、李荣浩、刘欢、邓紫棋、袁娅维等人李克勤在音乐界的影响力还是相当高的。虽然与周杰伦,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对于《好声音》的舞台来说,可能真的足够了。重要的是要知道,一开始参加好声音的导师都是老一辈的歌手。
比如庾澄庆和杨坤,他们在新一代年轻人心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但他们仍然是称职的。相信李克勤在新的《好声音》中真的能大放异彩。李克勤有自己的风格和演唱风格。这足以向观众展示他不同的特点。
为了充分的准备《中国好声音》,李克勤不得不与《声梦传奇》的学员告别,举行总决赛时,将会以“遥控”的形式现身。
⑤ 歌唱比赛采访观众可以问到哪些问题
1.歌唱比赛可以采访观众关于有哪些喜欢的歌手,哪位歌手让你印象最深刻,哪个歌手最厉害,哪些歌曲唱得好听,歌唱比赛的气氛是否满意,整场比赛的战况你怎么看,以后是否会参加这样的唱歌比赛,你会推荐给朋友也来观看嘛。
2.毕竟一般采访观众最好就是围绕歌唱比赛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得到观众对比赛的反馈,也知道观众的观点,并且也可以让观众参与到比赛当中,所以这样的采访问题一定需要注意贴合主题了。
⑥ 如何成为一名指导者而不是评判者
首先要能对事物有一个客观具体的的认知,无论是对指导者还是批判者来说这都是必须的,其次,指导者和批判者的本质区别就是在对一个问题有了客观具体的认知之后,是否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如果具备这种能力,那就是一个指导者,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最多就只能是一个批判者,能指出问题所在,却无能为力,所以成为一名指导者的关键就在于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以及足够的能力,所以,提高自身能力才是王道
⑦ 河北师范大学合唱《可惜不是你》为何走红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你想起了谁?最近,一首合唱版的《可惜不是你》在微博走红,网友纷纷点赞:感动,听哭了!
合唱宛如天籁!又是别人家的大学课堂?
近日,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可惜不是你》的排练视频走红网络,引得网友纷纷转发、留言“听哭了,感动”。
很多网友在感叹光阴易逝,时光匆匆,最后陪在自己身边的不是当初那个你。但那个教会你爱与被爱的人,那些关于青春的点点滴滴,都值得你铭记在心底。愿每一个人都好好把握当下,珍惜眼前人。
学生时代,总有一首歌难以忘怀。
你有没有学校合唱团的经历?
哪首歌最让你难忘呢?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青年报
⑧ 北洋合唱团的指导教师
首席指挥 艺术总监:任宝平
任宝平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校合唱委员会主席,亚洲合唱协会副主席,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指挥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北洋合唱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任宝平教授从师于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马革顺教授,从1983年开始从事合唱团艺术及合唱教学工作,并将多年的实践成果融入到中国合唱领域之中,应用于中国合唱的创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北洋合唱音响”,是中国当代合唱艺术发展的代表人物之一,推动了高雅艺术在高等学府中的普及。他的名字已收录在2007年出版的《世界合唱名人录》中。
任宝平教授带领北洋合唱团排练了千余部合唱作品,如亨德尔《弥赛亚》、马勒《第二交响曲》、海顿《四季》、莫扎特《安魂曲》等,足迹遍布三十余个国家与地区,获得了数十个国内外大型合唱比赛奖项。此外,任宝平教授还受邀在国内三十余个省市进行合唱讲学,并于2010年3月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UPUI、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为当地高校师生讲授了中国民族音乐,得到美国观众们和音乐界专业人士的一致赞许。
任宝平教授不仅是一位既能站讲台也能登舞台的合唱指挥,还编写了十余部音乐着作。多年来,任宝平教授在天津大学开设《合唱欣赏》、《合唱与指挥》等十余门艺术选修课。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倡导并多次举办“中国合唱指挥高级研修班”,教学成果获国家级奖励。任宝平教授先后担任了全国二十余支合唱团队的艺术指导和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并且多次担任国内国际合唱比赛评委,为推动中国合唱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客座指导:唐少伟
唐少伟,国际合唱联盟副主席/董事,香港童声合唱协会会长。1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合唱艺术工作,并屡受世界各地重要的音乐节邀请,带领中国内地及香港童声合唱团到各地演出,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世界合唱乐队。
客座指导:陈乐昌
陈乐昌,1949年5月出生,南京人,汉族。 1959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小,1962年升入附中,从郑世昌教授,陈继续教授学小提琴。1969年附中毕业,分配到天津市京剧团(现天津京剧院)管弦乐队,担任乐队演奏员和指挥、作曲。1978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专业,从廖胜京教授学作曲,从丘天龙、林青教授学指挥。1984年调天津乐团(现天津交响乐团)任演奏员、指挥、作曲。1991年调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担任配器、曲式、音乐名作和作曲主科教学。1998-2001年兼任院青年交响乐团指挥。主要作品有清唱剧《大风歌》(于2011年在美国首演)、交响曲《塘沽》、交响诗《赛乃姆狂想曲》、《敕勒歌》、交响序曲《春满海河》和两部钢琴协奏曲。另有普及交响音乐知识专着《走进圣殿》和传记《肖邦》出版。现为作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民盟天津音乐学院支部副主委,民盟市委委员、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客座指导:Ann Dybdal Eriksen
Ann Dybdal Eriksen女士1994年毕业于北日德兰音乐学院,获合唱指挥硕士学位。1998年,在瑞典哥德堡音乐戏剧学院完成高级合唱指挥的学习。 2008年在丹麦欧登塞的卡尔尼尔森音乐学院通过合唱和交响指挥毕业考试,提升专业水平。曾受到安德斯·伊比,埃里克·埃里克森,贡纳尔·埃里克森,斯特凡·帕克曼和保罗·禧利等着名指挥的指导。
Eriksen女士不仅是一名合唱指挥,也是一名教授合唱指挥知识的老师。曾担任丹麦业余合唱协会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为丹麦合唱指挥举办有关合唱指挥的课程。
客座指导:毛涌
毛涌,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助理指挥及艺术指导。自幼学习音乐及美术,200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获学士学位。从2003年开始研究合唱,并先后得到了任宝平教授、吴灵芬教授、伍贻平博士及国际合唱联盟副主席唐少伟教授等专家的悉心指导。自2006年起担任北洋合唱团助理指挥,负责主要的日常排练工作,并将国内外先进的合唱理念融入其中。在此期间,北洋合唱团多次在重要的国内、国际合唱比赛中荣获第一名。2007年被国际合唱联盟推选为“世界最有潜力的青年合唱指挥家”。
助理指挥:牟文昊
牟文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硕士,天津大学第十九届十佳杰出青年,中国高等学校合唱委员会指挥部理事。现就职于天津富力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院。自幼酷爱古典音乐并学习手风琴与西洋打击乐。2012年7月协助任宝平教授率北洋合唱团夺得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合唱节金奖。2012年8月赴厦门参加第三届中国(厦门)郑小瑛教授指挥班,并作为唯一一名非音乐专业学员获评优秀学员并指挥厦门爱乐乐团演奏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2013年3月,随中国合唱指挥家赴美参访团参加美国合唱指挥全国大会。2013年7月,任全国合唱指挥高级研修班讲座教师。2013年8月,指挥北洋合唱团获布拉格国际青少年合唱节“混声组金奖”、“女生组金奖”及“评委会特别大奖”,个人获“最佳指挥奖”。2014年3月,协助郑小瑛教授指挥天津爱乐乐团排练莫扎特《安魂曲》。2014年7月,于拉脱维亚指挥北洋合唱团获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室内女生组金奖。2014年8月,受邀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青少年合唱教育大会并作大会发言。曾得到国际合唱联盟第一副主席唐少伟教授、美国杨百翰大学音乐学院指挥系斯塔赫利教授及中国音乐学院吴灵芬教授的高度赞赏。作为一个“乐迷型指挥”,其指挥充满激情,节拍清楚,富有较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驻团作曲:崔薇
崔薇,女,1981年8月生于天津, 2007年获天津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文学硕士学位。她长期受到作曲家姚盛昌教授、陈乐昌教授和张以达教授的悉心指导,其作曲技术不断提高。现为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教师,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驻团作曲。
作为80后青年作曲家,崔薇是新一代文艺工作者中的佼佼者。她尝试将中国各民族各地区音乐与现代音乐作曲技术相结合,其作品底蕴深厚,独具匠心。她打破旧的束缚,大胆谱写中国新音乐,将传统文化与新手法相结合,碰撞出缤纷的火花。她的作品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奥地利、日本、法国、西班牙等地区和国家演出,更是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夺得大奖,得到了国内外众多业界专业人士的一致赞誉。
2013年5月18日,“青年作曲家崔薇合唱作品音乐会”在天津音乐厅举办。此次音乐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校合唱委员会隆重推出的品牌活动,得到了中国合唱界专家学者的支持和肯定。音乐会由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全程演唱 。
钢琴艺术指导:温雨川
温雨川,青年钢琴演奏家,北洋合唱团钢琴艺术指导,北洋合唱团助理指挥,天津音乐学院指挥系钢琴艺术指导教师。出生于辽宁沈阳,自幼学习钢琴,师从于沈阳音乐学院冯韶华教授、柯恩信教授、天津音乐学院陈云仙教授,曾得到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瓦连金教授的悉心指导。温雨川曾先后就读于天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天津音乐学院并跟随陈云仙教授学习钢琴演奏专业。作为天津大学北洋艺术团合唱团指挥和钢琴艺术指导,他随团出访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立陶宛、拉托维亚、芬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广州、台湾、山东、山西、长春、武汉、南京等城市及地区;举办了多场独奏及室内乐音乐会,演出曲目包括巴赫、贝多芬、门德尔松、格里格、布拉姆斯、肖邦、舒伯特、舒曼、弗兰克、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拉威尔、普朗克、柯达依、布里顿、施尼特克等独奏与室内乐作品。2011年获长春国际钢琴艺术节比赛第三名;2012年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合唱暨国际合唱联赛世界合唱峰会最佳钢琴艺术指导奖;2013年获布拉格国际合唱节最佳伴奏奖;同年在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与弦乐重奏比赛获优秀奖;2014年在京津沪渝四直辖市钢琴比赛中获金奖第一名;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天津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文凭。他的演奏风格敏感投入,具有完美的平衡感,对音乐的诠释独特而深入,得到了包括朱莉亚音乐学院教授YohevedKaplinsky、Andrey Ponochevny、Alessio Bax、刘诗昆、陈撒等国内外着名演奏家的高度评价。另外,他创作的合唱作品也多次在国内外合唱比赛中获奖,女声合唱作品相见欢获得2014拉脱维亚国际合唱节女生组金奖;混声合唱作品“夏日素描”在2013香港国际青少年国际合唱节当代作品组获奖。
舞台艺术指导:朱金明
朱金明,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青年指挥,表演合唱编导。现任世界青少年合唱艺术家协会表演合唱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合唱协会表演合唱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助理指挥、表演合唱编导。自幼学习声乐、舞蹈,师从天津大学任宝平教授学习合唱指挥,擅长于有表演合唱的排演,注重“唱、演一体”的表演合唱理论研究,近年来排演了大量中国表演合唱作品,为增强中国合唱的可视性做出了贡献。其排演的作品先后在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公演,排演团队多次在世界着名合唱大赛荣获金奖及最佳表演奖。
⑨ 蓝色动力合唱团的指导老师
邹琳,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硕士,现任华北电力大学合唱团常任指导、华北电力大学艺术团音乐指导教师。邹琳老师在硕士毕业前夕成功举办了硕士毕业独唱音乐会。2005年7月—8月赴意大利参加中国音协组织的“国际歌剧演唱大师班”中三场音乐会的演出,受到意大利声乐专家的好评。2005年中国德艺双馨大赛中获得美声唱法组银奖获得者。2006年7月,邹琳老师代表全国总工会参加cctv杯全国歌手大赛,成绩斐然。同年9月,邹琳老师凭借原创歌曲《爱无界》荣获国家级声乐大赛“2006年金号观众喜爱的创新歌手”奖。邹老师的出色技艺获得了众多专家的肯定,被专业人士称赞为“优秀的女花腔歌唱家”。
2012年获得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曾连续两届获得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