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访问寄存器delay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访问寄存器delay

发布时间: 2022-05-11 10:26:40

❶ 数码管动态扫描中的delay 函数有什么作用

该实验用到实验板的资源电路图如下:

其中P0口是段码,低电平有效。P2口是位码,高电平有效。P2.0口控制第1个数码管,一直到P2.7口控制第8个。该板的段码表如下:

各个数码管的段码都是p0口的输出,即各个数码管输入的段码都是一样的, 为了使其分别显示不同的数字, 可采用动态显示的方式,即先只让最低位显示0(含点),经过一段延时,再只让次低位显示1,如此类推。由视觉暂留,只要我们的延时时间足够短,就能够使得数码的显示看起来非常的稳定清楚。过程如下图。

采用上述方法思路编写如下:

org 0000h

start: mov a,#08h ;0 ;段码
mov p0,a
mov p2,#01h ;位码
lcall delay_1ms

mov a,#0abh ;1
mov p0,a
mov p2,#02h
lcall delay_1ms

mov a,#12h ;2
mov p0,a
mov p2,#04h
lcall delay_1ms

mov a,#22h ;3
mov p0,a
mov p2,#08h
lcall delay_1ms

mov a,#0a1h ;4
mov p0,a
mov p2,#10h
lcall delay_1ms

mov a,#24h ;5
mov p0,a
mov p2,#20h
lcall delay_1ms

mov a,#04h ;6
mov p0,a
mov p2,#40h
lcall delay_1ms

; mov a,#0aah ;7
; mov p0,a
mov p0,#0aah ;感觉用这句和上面两句实现一样,可能这种习惯以后会有用吧
mov p2,#80h
lcall delay_1ms

ljmp start

delay_1ms: mov r6,#2
temp: mov r5,#0ffh
djnz r5,$
djnz r6,temp
ret
end

下载到板上得到测结果为从低到高八位分别显示0到7(含点)。

★ 上述方法逐次给P0或者P2赋值,一方面程序的复杂程度增加,另外一方面会使得程序的灵活性降低。如果要改变显示的数字,程序改动起来很麻烦。 所以要用51单片机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查表法。例如P0口输出段码时,我们可以把要显示的段码放在一个表格中,然后每次从这个表格里面取数,送到P0口即可。P2口输出位码时,可以把要用的位码放在另一个表格里,每次从此表中取数,送入P2口。这样,如果要改变显示的数字,只需要改变表格里面的数。

org 0000h

start: mov r7,#0ffh ;r7,r6查表时送入变址寄存器a (因自加1后为0,所以预置ffh)
mov r6,#0ffh
loop: lcall play1 ;调用显示段码子程序
lcall play2 ;调用显示位码子程序
lcall delay_1ms
cjne a,#80h,loop ;判断是否到了最左边的数,即第8个位码
ajmp start

play1: ;查表求段码子程序
; mov a,r7
; inc a
; mov r7,a

inc r7 ;这2句和上面三条语句实现功能相同
mov a,r7 ;a在这里做变址寄存器

mov dptr,#table1 ;表首址送dptr,dptr做基址寄存器
movc a,@a+dptr ;基址寄存器加变址寄存器寻址
mov p0,a
ret

play2: ;查表求位码子程序(原理同play1)
mov a,r6
inc a
mov r6,a
mov dptr,#table2
movc a,@a+dptr
mov p2,a
ret

table1: db 08h,0abh,12h,22h,0a1h,24h,04h,0aah ;段码表
table2: db 01h,02h,04h,08h,10h,20h,40h,80h ;位码表

delay_1ms: mov r5,#02h ;延时1ms子程序
temp: mov r4,#0ffh
djnz r4,$
djnz r5,temp
ret
end

下载到板上验证得到预想结果。

--------------------------------------------------------------------------------
C51实现如下(参考了AS的例程):

#include <reg51.h>
#include <intrins.h> // 包含了左移函数_crol_()

void delayms(unsigned char ms); // 延时子程序

unsigned char data dis_digit; // 位选通值, 传送到P2口用于选通当前数码管的数值,
// 如等于0x01时,选通P2.0口数码管

unsigned char code dis_code[11]={0x08,0xab,0x12,0x22,0xa1, // 0,1,2,3, 4
0x24,0x04,0xaa,0x00,0x20, 0xff}; // 5,6,7,8,9, off

unsigned char data dis_buf[8]; // dis_buf 显于缓冲区基地址

unsigned char data dis_index; // 显示索引, 用于标识当前显示的数码管和缓冲区的偏移量

void main()
{
P0 = 0xff; // 关闭所有数码管
P2 = 0x00;

dis_buf[0] = dis_code[0];
dis_buf[1] = dis_code[1];
dis_buf[2] = dis_code[2];
dis_buf[3] = dis_code[3];
dis_buf[4] = dis_code[4];
dis_buf[5] = dis_code[5];
dis_buf[6] = dis_code[6];
dis_buf[7] = dis_code[7];

dis_digit = 0x01; // 首先选通P2.0
dis_index = 0; // 当前偏移量为0

while(1)
{
P0 = dis_buf[dis_index]; // 段码送P0口
P2 = dis_digit; // 选能位(即位码)
delayms(1); // 延时
dis_digit = _crol_(dis_digit, 1); // 位选通左移, 下次选通下一位
dis_index++; // 下一个段码

dis_index &= 0x07; // 见注释
}

}
void delayms(unsigned char ms) // 延时子程序(晶振12M)
{
unsigned char i;
while(ms--)
{
for(i = 0; i < 120; i++);
}
}

★ 注释: 此句作用是8个数码管全部扫描完一遍之后,再回到第一个开始下一次扫描。写回一般形式:dis_index = dis_index & 0x07 。这种方法挺新,第一次见到,十六进制的07就是二进制的00000111,这样通过与操作可能控制循环了。比如dis_index 经第一次循环后值为00000001,和0x07与操作后值不变仍为0x01,第二次循环时,其值为0为0x02,与0x07后仍为0x02,一直到其值增为0x07时还是不变的,但再次循环后其值为0x80,再与0x07后就变成0x00了,这样又从初始循环了。此句可用 if (dis_index == 8) dis_index = 0 代替,效果一样。

★ 通过C51用上述方法实现时,其段码放在了数组dis_code[11]中,再通过缓冲区数组dis_buf[]将程序中要调用的值装入,这样就可以用下标(偏移量)访问了。这样看上去有些繁锁,但其思路比较清楚,结构上也很明了,具有通用性,便于扩展。

★ 另外只要把程序中的延时加长,如delayms(1000),下载到板上就可以看到实际上数码管是由低位到高位逐位显示的。

--------------------------------------------------------------------------------
若单单就实现这个功能而言,可以直接调入段码数组dis_code[11]中下标从0到7的值,而不必再设置缓冲数组dis_buf[],实现如下:

#include <reg51.h>
#include <intrins.h> //_crol_()用

void delayms(unsigned char ms); //延时子程序

unsigned char data dis_digit; //位选通值, 传送到P2口用于选通当前数码管的数值,
//如等于0x01时,选通P2.0口数码管

unsigned char code dis_code[11]={0x08,0xab,0x12,0x22,0xa1, // 0,1,2,3,4
0x24,0x04,0xaa,0x00,0x20, 0xff}; // 5,6,7,8,9,off

unsigned char data dis_index; //显示索引, 用于标识当前显示的数码管和缓冲区的偏移量

void main()
{
P0 = 0xff; // 关闭所有数码管
P2 = 0x00;

dis_index = 0; // 当前偏移量为0
dis_digit = 0x01; // 选通P2.0

while(1)
{
P0 = dis_code[dis_index]; // 段码送P0口
P2 = dis_digit; // 位码送P2口
delayms(1);

dis_digit = _crol_(dis_digit, 1); // 位选通左移, 下次选通下一位

dis_index++;
dis_index &= 0x07;
}
}
void delayms(unsigned char ms) // 延时子程序(晶振12M)
{
unsigned char i;
while(ms--)
{
for(i = 0; i < 120; i++);
}
}

★ 通本来是想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次循环的:

for (dis_index = 0; dis_index < 8; dis_index++)
{
P0 = dis_code[dis_index]; // 段码送P0口
P2 = dis_index+1; // 位码送P2口
delayms(1);
}

可得到的总是错误的结果:第0位到第2位这三位显示的是三个8,第3位显示的是7,高四位没有显示。加长延时逐位观察也没有发现错误的规律,对Keil的调试也不熟悉,先把问题留到这,待找出原因后再补上。

[2006.5.2] 找出原因啦,补上:

今天又看了一下,找到上面的错误出在哪了。当时是想用dis_index的值做为位码的,即第一位显示0时,段码为dis_code[0], 即dis_index值为0, 此时位码值为1。第二位显示1时,段码为dis_code[1],即dis_index值为1,此时位码值为2。所以就简单用了个加1运算,将P0口的偏移值与P2口的位码联系起来。但仔细想一下位码的原理,上述方法显然是错的,只要再验证一步就明白了,即当第3位显示2时,段码为dis_code[2], dis_index值为2,加1后为3,按上述方法时就将这个3作为了位码,而正确的位码应该是4 (00000100B)。所以出错。实际上这个对应关系是有的,但不是简简单单的加1,位码应该是2的dis_index次幂。即:
0--1
1--2
2--4
3--8
4--16 ……
幂次运算函数flaot pow(float x, float y)包含在math.h中, 返回值为xy (float型):

for (dis_index = 0; dis_index < 8; dis_index++)
{
P0 = dis_code[dis_index]; // 段码送P0口
P2 = (char) pow(2, dis_index); // 位码送P2口
delayms(255);
}

再次下载到板上发现仍有问题, 即延时很小的时候显示混乱,但加大延时时间(如程序中的值)可以观查到数码管是按位正确显示的。另外用这种方法产生的代码量也很大(从写入速度看,很明显)。这里仅提出了一个思路,只在此实验中适用,意义不大,到此为止。

[补充结束]

--------------------------------------------------------------------------------

AS中绐出的例程是利用定时中断做的延时,参考修改到我的板上,程序如下:

#include <reg51.h>
#include <intrins.h> // 包含了左移函数_crol_()

unsigned char data dis_digit; // 位选通值, 传送到P2口用于选通当前数码管的数值,
// 如等于0x01时,选通P2.0口数码管

unsigned char code dis_code[11]={0x08,0xab,0x12,0x22,0xa1, // 0,1,2,3,4
0x24,0x04,0xaa,0x00,0x20, 0xff}; // 5,6,7,8,9,off

unsigned char data dis_buf[8]; // dis_buf 显于缓冲区基地址

unsigned char data dis_index; // 显示索引, 用于标识当前显示的数码管和缓冲区的偏移量

void main()
{
P0 = 0xff; //关闭所有数码管
P2 = 0x00;

TMOD = 0x01; // 00000001B 定时计数器0工作在方式1,16位定时器/计数器
TH0 = 0xFC;
TL0 = 0x17; // 预置初值 FC17H=64535D, 216-64535=1001us=1ms

IE = 0x82; // 10000010B T0溢出中断允许

dis_buf[0] = dis_code[0x0];
dis_buf[1] = dis_code[0x1];
dis_buf[2] = dis_code[0x2];
dis_buf[3] = dis_code[0x3];
dis_buf[4] = dis_code[0x4];
dis_buf[5] = dis_code[0x5];
dis_buf[6] = dis_code[0x6];
dis_buf[7] = dis_code[0x7];

dis_digit = 0x01; // 选通第0位数码管
dis_index = 0; // 偏移初值为0

TR0 = 1; // 启动T0
while(1); // 循环等待中断

}

void timer0() interrupt 1 // 定时器0中断服务程序, 用于数码管的动态扫描

{
TH0 = 0xFC; // 发生中断定时/计数器重装初值
TL0 = 0x17; // 感觉此处(及上)应该是0x18,而不是17,分析如下

P2 = 0x00; // 先关闭所有数码管
P0 = dis_buf[dis_index]; // 段码送P0口
P2 = dis_digit; // 位码送P2口

dis_digit = _crol_(dis_digit,1); // 位选通值左移, 下次中断时选通下一位数码管
dis_index++;

dis_index &= 0x07; // 8个数码管全部扫描完一遍之后,再回到第一个开始下一次扫描
}

★ 定时器/计数器的输入脉冲周期与机器周期一样, 为时钟振荡频率的1/12。晶振用12M时,输入脉冲周期间隔为1us。机器周期为 1us。设T0的初值为X,计算初值的方法:本例中定时器用方式1,是16位的定时器,即最大值为216=65536,超过此值将发生溢出,引起中断,进入中断处理程序。这里要让其延时1ms,即1000us, 则有式216-X=1000,可得X=64536,换算为16进制为FC18,即初值TH0=0xFC,TL0=0x18。即定时器由64536开始计数,经1000次计数后值为65536,将发生定时中断,再进入中断处理子程序后,重新装和初值,如此循环下去。
而在上例中其装入的初值并非FC18(64536),而是FC17(64535)。我想大概认为其计数范围在0~65565的原因吧,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是用216-计数初值=中断间隔 呢,还是用(216-1)-计数初值=中断间隔呢? 随手查了几本书, 说法不一,不过用前者的较多, 我自己也认为前者比较合理, 因为在计算机中16位的二进制不能表示65536, 在各位均为1时表示的值为65535, 即65535H=1111111111111111B, 也可以说65536是溢出得到的。而何时响应中断就成了关键,拿上例来说,如设初值为64535(FC17),则计数到65535时,已经计数为1000个,即1ms,但此时并未发生溢出,因此也没有触发中断。而是在下一个计数后才发生。确切值应为1001us。若初值为64536(FC18),则恰好为所需值,所以上例中的初值应该用FC18而不是FC17。这仅仅是我自己的一点看法,至于是不是这样,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
最终下载到实验板上结果:

######################################补充########################################

用Proteus仿真结果如下(某一状态的截图):

★ 该电路段码是按与板上接法对应的,即按前面的段码表次序连接。另外这个八位的仿真数码管最左端是第一位,最右端是第八位,与板上的顺序相反,所以接为了统一,该图以板为准连接。上图不加上拉电阻也可仿真出结果,只是P0口高电平显示为灰,即高阻。

c语言访问寄存器的问题

C语言在X86下没有直接操作寄存器的代码,虽然可以使用register关键字声明寄存器变量,但无法指定使用哪一个寄存器;
使用嵌入式汇编可以达到如题所述目的。例如
__asm(mov eax,#01);

❸ 网络分析中Delay是指信号经过DUT的输入输出时间差吗

你好,不是。Delay是指通过DUT的信号的各个频率分量之间的时延差,对应相频特性,两个不一样的,希望能帮到你!

❹ stm32中Delay()函数延时的时间是怎么计算的

单片机编程过程中经常用到延时函数,最常用的莫过于微秒级延时delay_us(

)和毫秒级delay_ms(

)。1.普通延时法这个比较简单,让单片机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来打发时间,经常用循环来实现,不过要做的比较精准还是要下一番功夫。下面的代码是在网上搜到的,经测试延时比较精准。//粗延时函数,微秒

void delay_us(u16 time)

{

u16 i=0;

while(time--)

{

i=10; //自己定义

while(i--) ;

}

}

//毫秒级的延时

void delay_ms(u16 time)

{

u16 i=0;

while(time--)

{

i=12000; //自己定义

while(i--) ;

}

}2.SysTick 定时器延时CM3 内核的处理器,内部包含了一个SysTick

定时器,SysTick 是一个24 位的倒计数定时器,当计到0 时,将从RELOAD

寄存器中自动重装载定时初值。只要不把它在SysTick

控制及状态寄存器中的使能位清除,就永不停息。SysTick 在STM32

的参考手册里面介绍的很简单,其详细介绍,请参阅《Cortex-M3 权威指南》。

这里面也有两种方式实现:a.中断方式

如下,定义延时时间time_delay,SysTick_Config()定义中断时间段,在中断中递减time_delay,从而实现延时。

volatile unsigned long time_delay; //

延时时间,注意定义为全局变量

//延时n_ms

void delay_ms(volatile unsigned long nms)

{

//SYSTICK分频--1ms的系统时钟中断

if (SysTick_Config(SystemFrequency/1000))

{

while (1);

}

time_delay=nms;//读取定时时间

while(time_delay);

SysTick->CTRL=0x00; //关闭计数器

SysTick->VAL =0X00; //清空计数器

}

//延时nus

void delay_us(volatile unsigned long nus)

{

//SYSTICK分频--1us的系统时钟中断

if (SysTick_Config(SystemFrequency/1000000))

{

while (1);

}

time_delay=nus;//读取定时时间

while(time_delay);

SysTick->CTRL=0x00; //关闭计数器

SysTick->VAL =0X00; //清空计数器

} //在中断中将time_delay递减。实现延时void

SysTick_Handler(void)

{

if(time_delay)

time_delay--;

❺ 51单片机C语言程序中延时函数delay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只是执行一些所谓的“无实际意义的指令”,如缩放或执行一个int自加,简单地说,就像高中数学中的“乘法原理”一样,很容易迅速增加上面提到的“无意义指令”的数量

关于大小的值:如果是在C语言中,该值不仅与水晶振动、单片机本身的速度,但也与C的编译器,所以,虽然这个值可以精确计算,但大多数情况下,程序员是经验值。

当然,如果你在汇编中编程,情况就不同了,因为每条指令使用一定数量的机器周期,你当然可以根据所有指令使用的总时间来计算特定延迟的总时间。

(5)访问寄存器delay扩展阅读:

定义延迟XMS毫秒的延迟函数

Voiddelay(unsignedintXMS)//XMS表示需要延迟的毫秒数

无符号intx,y;

For(x=XMS;X0;X-)

For(y=110;Y”0;Y-);

使用:

VoidDelay10us(ucharMs)

Uchar数据我;

(;女士“0;------Ms)

对于(I = 26)我> 0;我-);

I=[(延迟值-1.75)*12/ms-15]/4

❻ 用户态如何访问寄存器空间

一般而言,访问寄存器需要在内核态完成。两种方式:一种是IO端口,一种是内存映射。如果内核把寄存器空间映射的到了内核地址空间,进而又把内核地址空间映射到了进程地址空间的话,应用程序就可以在用户态通过访问自己进程空间的映射来访问寄存器了。要做到这一点,一般需要驱动程序和内核的配合。

❼ 在i2c总线中delay有什么用

在一个写数据的操作之后需要delay,因为芯片需要一点时间来将数据从缓冲区写入寄存器,具体的时间在芯片的datasheet中一般有规定

❽ 组态王6.55寄存器DELAY是什么

****地址。建议使用Modscan先测试一下。40001 I/O整型 BYTE。智能电表读char的话,可能是读不到的

❾ 单片机中C语言中断怎么求

interrupt 后面的点是中断号。重点我给你解释下using。

这是C51编译器扩展的关键字。用来选择80c51单片机中不同的寄存器组,你也知道R0-R7总共有4组,那么using 后面的数字也就是0-3范围里的一个数了。如果不需要using的话,编译器会自动选择一组寄存器作为绝对寄存器访问的。
using对代码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给你说个简单的例子,你可以想下,
如果定义
void time0() interrupt 1 using 1
假设,我们又在中断里调用了一个delay();这个delay是起延时作用。
那么,我们就需要确保我们使用的寄存器组是同一组,否则,就会出现混乱。

❿ DELAY是什么寄存器

DELAY?字面上看是延时的意思...组太软件的话,可能是通讯超时或者通讯响应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