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官员接受采访问题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官员接受采访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5-08 20:46:14

‘壹’ 对部门领导采访应该提哪些问题

首先侧面了解其部门的业务职能及其主要业务成就
然后,根据采访的定调
提一些比较高调的问题,或者能够显示其领导艺术的问题
或者提一些有导向性的问题
这些是所有部门领导均乐于回答的问题
如果采访过程中发现采访对象很善于应对的话,就可以提出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
往往会有更大的收获的

‘贰’ 政府官员在什么时间什么状态下可以接受采访

政府官员不允许私自接受采访,如果想要采访,需要事前取得联系其本人,约定个时间,其本人也需要事前向上级汇报,获得批准后才可以接受采访。

‘叁’ 人民政府人员有义务接受记者采访吗

人民政府人员应该有义务接受记者采访。
政府部门应当接受舆论监督,除涉及国家安全、机要和保密工作外,政府部门必须主动接受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的采访和调查,如实介绍情况。各级领导干部、政府人员应以积极和理性的态度对待来自新闻媒体的批评和监督,配合新闻媒体把真实的情况传达给公众。
政府人员必须接受采访,是因为政府人员所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作为为公众服务的机构,有将除机密以外信息公之于众的法定义务。而记者采访政府官员时,所代表的也不仅仅是媒体,而是媒体背后的公众诉求。政府部门无权拒绝公众的咨询。
此外,采访内容偶尔也可能属于政府人员的个人生活范畴,那是由于政府人员个人生活的某一方面已经涉及到政府形象或公众信誉,引起了公众的不解、不满、关心和怀疑,政府人员有必要坦陈真相,为民众祛疑解惑,因为这是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官员必须尽的一种义务。

‘肆’ 在采访领导人物的时候,我要问些什么问题呢

记者在每次采访之前,一定要有准备,准备得越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越大。
首先,你应当弄清楚采访对象的事迹特点是什么,你报道的重点又是什么。
其次,你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也就是有关采访对象的材料。
再次,你可以了解一下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找出一些他(她)感兴趣的话题。这样,采访的时候,他(她)会觉得你很理解他(她),就愿意同你说心里话,这是很重要的。
你不妨试试看。做好了采访前的准备,就会有许多话问采访对象的。没有话问,那就是没有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任何一个人,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做不到这一点,你很难采访到最有价值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都在采访对象的心灵大门之内,他锁着呢,钥匙在他手里,是打开还是锁闭,要由他来决定,而他的决定往往是根据记者的态度做出的。

‘伍’ 采访领导问什么问题,高分急求答案!

你公司干哪行,就问领导对哪行的发展展望,还有问一些对你公司的期望,可以的话谈一谈领导的政绩
谈谈省对地产企业的期望,希望地产企业为经济做出什么贡献等等,最后请领导为公司作一下指导或留言,具体随机应变

‘陆’ 采访领导人时要注意什么

1、对采访事件要很熟悉,提前做好采访提纲;
2、认清采访人,不要张冠李戴;
3、采访前要提前给领导说一下采访内容,这是对被采访人的尊重;
4、如果记者要现场出境,要注意站位,把更好的镜头和画面留给被采访人;
5、空镜头画面也要注意构图,把大领导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上;
6、新闻稿件,最好注意用词,不要犯常识性错误。

‘柒’ 【两会冷知识】两会记者如何约访高官

关于省部级高官的采访(部长、省委书记、省长),之所以要单列一节,是因为上述官员本身既是媒体采访的重点,同时其采访方式也和大多数其他代表委员不同。

会前提早联系高官。上一章节讲到,对高级官员的采访,尤其是地方部长和地方省份党政一把手的采访,要在会前做足工作。南方周末在几次两会前就曾经成功约访了诸如卫生部部长高强、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对李的采访是李卸任前的最后一次采访)等热点部委高官,然后在两会期间将访问刊出。

对于地方高官同样如此,联系方式大多是通过省委宣传部,如果你之前和省政府办公厅秘书长之类的官员熟悉也可以通过他们直接约省长(注意党委和政府系统的不同)。一般情况下稍微热门一些的省部官员都会收到十几份几十分的约访申请,他们的秘书班子会从中挑选几个“够分量”的媒体进行沟通。

这些省部级官员每年总会“适当的”选择专访次数(一般两三次左右,电视、报纸和网络分别选择),如果在事先的约访中他没选择你(通常是对方决定此次会上低调行事或者觉得你的媒体不“达标”),那么会上基本上也不用在对其进行纠缠采访了——当然,这要在你确定你中间找的渠道确实跟领导本人传递了采访请求并被拒绝的情况下,而非是中间渠道本身的托词。

会上尽量躲开秘书。如果你决定在会上对省部级官员进行现场约访或者干脆就是围堵型采访,必须提醒你的是,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高官们的秘书在两会上基本不会对你的采访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事实上,找随行的宣传部的官员或者办公厅官员也比联系秘书来的靠谱。当然,试图通过递送采访提纲给代表团新闻联络员以图采访书记省长的的做法基本是无效的,因为他们大都是省人大系统的宣传官员,基本上也是把提纲转给领导秘书,而这些提纲基本会被秘书直接否掉,大都到不了领导眼前。

现场约访高官之种种。当所有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开全体会议的时候,对省部级高官的采访基本上只能是利用开会进场和会后散场的时机进行围堵式的采访。需要提醒的是,一些热门的省部大员自然是围堵重点,但是一些非热点的省部官员,因为面孔大多不为媒体熟知,往往不被注意,如果你事先有准备,能认出人来,到是可以有几分钟单独采访的可能。

而代表团单独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该省的书记省长基本上就是群访了,单独采访此时是最不可能的。

同其他代表相同,省部最好的约访方式是在各省代表团举行全团会议和分小组讨论的时候。

一般来说,全国人代会开幕前三天,书记省长们基本还在会场。约访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写纸条在讨论现场交给要约的高官,此时一般是会议中场时分,高官不发言的时候,要大胆但又低调的绕到他们身边(这个场合,一般不会有人拦阻你),低声简要介绍几句,然后放下纸条和采访提纲。等散会后,继续上前和该高官详细沟通解释。

有时你去某代表团旁听审议时,未能想到某书记或者省长在场,不用着急,他不会马上走,你还有机会让编辑部草拟一份采访提纲,然后到驻地宾馆的网络中心下载打印递给对方。

有时你会在驻地电梯里和省委书记们遇到,或者“故意”遇到,此时电梯间里空间狭小,秘书也无法把你拖走,而驻地宾馆高高的楼层也给你足够的时间,足够你陈述约访理由,或者问一俩个关键问题。

如果对方答应了你,那么记得赶紧跟他敲定具体时间,诸如“过几天再说吧”或者“我会联系你”这样的话是靠不住的。当然,更多的高官会拒绝你。这也没什么,传递采访之意,制造熟悉感,本身就是胜利,谁知道日后某个时刻,某个新闻事件中,他会因此想起你这个媒体,并接受采访呢?

和采访普通代表委员不同,对于这些地方大员,中午和晚上去敲门基本上是没有用的,首先是往往中午或者晚上这些地方大员都有会见应酬,主要是跑部,尤其是晚上,基本没人,当然你可以写个纸条塞入门缝,我们也曾以此获得过回音。至于中午是因为这些地方大员需要休息,此时的打扰会让对方颇为不爽。

事实上,关于纠缠高官的分寸问题,也需要把握,我曾经在中午时候追访过多位省委书记,但是基本上都无功而返,而且和秘书发生过一些并不愉快的讨论。

另外,对省部级高官现场即兴式的简短采访(比如在代表团驻地审议时单独的几句话式采访)成稿后无需让对方审看,但是对方确实答应的“专访”,稿件的审看则实属于必然。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采访两会要有早起、挨饿和熬夜的准备,你也要随时应对各种拒绝,请注意调节情绪,因为沮丧是经常的。另外,不要和警卫激烈冲突,并请保管好记者证,丢失后果自负。

最后替我所在的单位吆喝一声,有关两会和中国政治的更多常识内容,敬请关注《壹读》已经上摊的两会特刊《系统——中国政治权力的层级与传导》,同题材动画视频《三分钟弄懂中国官员制度》也将于近期上线。另外,壹读微信也将推出《大国官制:中国政治季常识解读》系列,在未来的十多天里,为你张姿势。

我们去年也曾推出两会封面《新鲜的中央政府》和同名动画视频,一样是讲常识,一样精彩,有兴趣可以搜来看,估计会成为很多同行报道两会和中国政治的助手。

(作者:马昌博,壹读执行主编)

‘捌’ 政府官员如何接受采访

对于政府来说,只有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交流,才能使媒体成为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应对媒体的态度,就是“善待”二字。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理解新闻。善待媒体的前提是正确地理解新闻的功能,遵循新闻工作的规律,特别是理解新闻和宣传的联系与区别。过去,新闻和宣传被视为一回事,而现在,新闻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多元化,除了作为影响舆论的主渠道,新闻也兼顾市场产业。因此,管理宣传和管理新闻是两码事。实际情况是,管宣传必然要管新闻,但是如果仍然用过去管宣传的方法来管现在的新闻,那无疑是刻舟求剑,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因此政府必须深刻理解新闻所担负的新的功能,理解新闻和宣传的差别,认识当代新闻媒体的联点,在新闻工作中认真遵循新闻规律。 2.尊重记者。善待媒体必须落实到尊重记者上。其实,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社会大众,对记者这个群体都存在着一些误解:有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觉得记者是“无冕之王”,把持着话语权,惹不起;有人一叶障目,因为一些个别的例子就把全体记者想象成为吃拿卡要的群体。实际上记者从事的是一种艰辛的职业。现在的记者既要当好喉舌,又要承担舆论监督;既要面对挑剔的受众,又要考虑广告收入。面对如此多的责任,生理心理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各级政府应该认识到,记者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记者既是挑战者,更是工作伙伴。尊重记者的报道权就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尊重记者的工作就是遵循公共管理的规律。 3.宽容舆论。宽容舆论,就是要支持舆论监督,容许媒体对政府工作的不足、缺漏进行批评。当媒体和政府的看法一致时,善待媒体并不难。当媒体发布了一些与政府部门的想法、看法不尽相同的新闻信息时,当媒体承担监督职能对政府的工作失误予以曝光时,特别是批评报道与事实不尽相同时,政府官员是否还能换位思考,遵循新闻的规律?是否还能尊重新闻媒体的报道权利?是否还能肯定他们的成绩,谅解他们的过失?这对各级政府、每个领导干部都是一种考验。要以理解的心态来面对那些进行舆论监督时有差错的记者,要以宽厚的心态来面对那些有过报道失误的媒体。因为工作的差错是难免的,舆论监督度的把握是有难度的。每个政府官员都必须有这样的雅量。

‘玖’ 记者采访官员 对话

记者:总书记你好。你能和大家谈谈明年我国对医疗改革的情况吗?是否要推行全民养老?
总书记:为保证全民医保,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对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的方案。全民医保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缓解了市民“看病贵问题。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国家还将把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范围。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视解决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2010年完成了从制度设计到实际操作的全部过程,进入‘深水区’。国家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重新进行框架设计,医保制度将覆盖全国13亿人口,真正实现全民医保。
全民就是包括全共和国的所有公民,上至国家元首,下到监狱囚犯,每个公民都必须强制参加。要保证全民,单强制还不行,必须有财政帮助没有努力交保险费的人,因为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个费用必须由中央财政出,属于福利开支。 必须做实每个公民的养老帐户;自己领自己的养老金。
记者:谢谢总书记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拾’ 【两会冷知识】两会记者如何打好采访战

在这场春天的盛事中,全媒体发展势不可挡!身着冲锋衣、脚踏运动鞋,左手稳定器、右手麦克风、腰别WI-FI盒,脖挂照相机、背上上网本……这是两会上,人民网全媒体记者的标准采访姿势。

带着对工作激情澎湃的记着团队,让我们看得热泪盈眶。他们的敬业和执着,衬托着两会的庄严和权威。虽然他们不是两会的代表,但承担着“喉舌”使命。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化作笔杆子里面的精华,将两会内容全面宣传,积极参与到了这场盛大的会议中来。


两会没有“老记者”,靠得是做足功课、现场应变、咬牙坚持。正因为这样扎实的准备,一边迅速接上电脑回传后方,一边整理文字出稿。然后就是我们看到的热乎乎的新闻稿,不由得让我们对他们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