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访问郑强教授女主持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访问郑强教授女主持

发布时间: 2022-04-26 15:32:51

⑴ 谁能告诉我浙大教授郑强的详细情况

郑强

1960年9月出生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下。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到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研究。1988在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在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从事聚烯烃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1990年至1994年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4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到日本京都大学学习,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 Masuda教授;1994年获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10月至1995年3月以客座研究员身份在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从事多组分体系动态流变学研究。 现任浙江大学求是学院院长、副教务长,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兼任教育部高分子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成就:
(1) 将动态流变学方法引入两类最典型的排斥效应(Repulsion effect)导致相容的共混体系,对其相分离和相行为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长时区域特征流变响应以及时温叠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温度概念,丰富了多组分复杂体系流变学理论。
(2) 将流变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导电复合材料体系,探索了小应变、大应变及体积膨胀与导电结构网络的变化及导电机制的关联,发现了非浓度唯一的动态逾渗现象形成的转变的微观机制。
(3) 建立动态流变光散射组合方法,为获得真实Spinodal温度开辟了新途径。
近年来负责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骨干教师基金各1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Chinese J. Polym. Sci.,《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材料研究学报》、《复合材料学报》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3篇,EI收录论文17篇。主讲研究生课程4门,培养硕士、博士各8人。
曾荣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基金优秀教师奖”(1998年),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999年),“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2004年再次获得浙江大学学生心中最喜爱的老师。
被称为“最牛愤青教授”的郑强在浙江大学、江苏大学等地进行了多场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之道与历史责任”的演讲。演讲中,个性张扬的郑强敢怒敢言,痛陈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不是,锋芒直指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等,深受当代大学生热爱。
浙江大学知名教授郑强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学校有些女生不自重,我们的女生见到垃圾一般的外国男人都要讨好。”
此言一出,一位自称有美国黑人男友的浙大女生(姑且称之为“浙大女”)在网上进行了猛烈回击:“在浙大,象我这样有外国男友的女生很多,我漂亮年轻,而且成绩优秀,追求我的人很多,但是我就是看不上中国男人……今天我必须站到网上来挑战权威,痛骂你一场。”
近日名为《女大学生狂骂浙大知名教授——郑强》的帖子在网上迅速转载,跟帖者多是痛骂发帖女子,一旦有人顶贴,立马被网友骂个狗血淋头。
“浙大女”:“宁愿嫁给美国黑人,可以早拿绿卡”
“浙大女”称自己才貌双全,有一个美国黑人男友,她说“那些垃圾般的中国男人甚至来攻击我的父母,男生们都骂我骚。”
“浙大女”在帖子里大篇幅地挖苦了中国的男生:“事实上男生们才是精神被老外强奸到高潮屡出。”
“在浙大一等女生睡豪宅别墅,二等女生睡酒店公寓,三等的就只能陪这帮猥琐中国男睡睡寝室的小床……中国男生连竞争的欲望都没有,就直接败了下来。”
“浙大女”针对郑强教授的“有些女生不自重”进行了抨击:“我宁愿嫁给美国黑人,可以早拿绿卡,嫁给美国黑人精神上是平等的,嫁给美国黑人肉体上高潮是真实的,所以嫁给美国黑人是我们自重的结果。”
“浙大女”还给女同胞打起了预防针“我几个学姐的男友考到美国立马就将她们甩了,下场那个惨:四年洗衣、贴钱,陪睡,这才是真贱。”
帖子的最后把矛头对准了郑强教授:“这是个负责任的教授讲的话吗?你不想办法让现在的大学男生学会责任,只是给他们找推责任的借口。啥教授啊?你也就一个酸秀才罢了,充其量也就算还有丁点血性的秀才。典型的意淫教授。真是什么样老师教什么样的学生。”
网友骂声一片 “大学教会了你什么?”
如此“好黄好暴力”的帖子,哪能不惹得网友们拍砖,该帖子迅速被雅虎、西祠、MOP等网站和论坛转载,大部分网友都立场一致地把矛头对准了“浙大女”。
网友“bolater”说,看了这贴,无语。年轻人啊,说出来的话想想是不是有意义!
网友“大学生”说:大学教会了你什么?没有祖国,没有你说的“民族魂”,你能上大学吗?你能找到你所谓的优秀外国男友吗?郑教授只是说“有些女生”,而你却张口把国人否定了,敢问你父母是中国人吗?世上总有好的也有坏的,外国人也不见得都是好人。我们都理智点,客观点,我们的祖国一直在努力,相信中国一定会强大。
也有网友强烈要求人肉这个“欠抽”的女生。
在网友骂声一片下,也有网友顶“浙大女”,“支持该女生对某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男生无情的攻击,支持该女生对某些想搞对象却因才能实力不强搞不到对象而因此痛恨老外并且迁怒于女生的猥琐男生的痛骂。”
不过这样的回帖只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也有网友理性地说,在一个问题上意见不同,可以当面提出来,也可以大家来讨论,没有必要对一个教授进行人身攻击。
浙大学生称郑强为“最牛愤青教授”
记者了解到,郑强教授是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的教授,在今年年初被任命为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在浙江大学,郑强教授以激情的演讲被学子们称为“最牛愤青教授”,演讲中,个性张扬的郑强敢怒敢言,痛陈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不是,锋芒直指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等,先后在浙江大学、江苏大学等地进行了多场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之道与历史责任”的演讲。
一个听过他演讲的学生透露,尽管郑教授的有些言辞比较偏激,但是很有警示意义。
他的同事也说,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郑教授一直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浙江在线记者试图联系上郑强教授的助理,未果。
记者在网上搜索,找不到原帖,今年3月28日转载在校内网上的一个帖子是记者所能找到的最早的。
郑强教授相关语录
1.我们漠视历史的价值,总以为楼宇越新越好,但你到法国市中心看看,几乎没有什么新建筑,他们以历史积淀为自豪,而我们以不断地拆楼建楼来折腾自己。
2.教育的本职不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靠教育来谋生和发达也是可以的,却被我们过度重视了。
3.大家都在嘲笑俄罗斯,但我知道俄罗斯将来一定会发达,因为那里的人2天没吃饭了饿着肚子还排队,而我们有2个人也要挤的不可开交。
4.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外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5.读书是为了承担责任。但现在的教育让女人承担了太多责任,让男人逃避了太多责任。
6.人类历史,实际就是一连串冲动。所以大家不要鄙视冲动,因为冲动都是可爱的。
7.中国的篮球不缺乏技术,不缺乏金钱,但他们缺乏责任感,哪怕是对消费者的责任感。
8.会唱歌的人用气息发音,所以不累。当我看到你们说话时喉头是动的,我就知道你唱歌肯定不好。
9.未来20年,中国人崇拜的将是知识而不是官员。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这个民族对知识的尊重,无以复加。但现在在中国有点钱的人,有点小权的人——哪怕是个科长,也可以照样把大学教授弄得没有尊严。这种貌似聪明的聪明,洋洋自得的市侩,是多么肤浅啊。
10.一个男人,只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下跪,只可以对自己的老师鞠躬,绝对不应当对权贵与金钱低头。但如今,大多数人正好反了。
11.教育应该让中国懂得自尊。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外国人就低头,女生看到外国垃圾一般的男人都想讨好。同志们,在外国人面前我们多么地没有尊严。在留学的日本东京大学的人当中,我是唯一回来的,但日本人反而敬重我,因为我活得有灵魂,活得有骨气。

⑵ 如何邀请郑强演讲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1-01

⑶ 郑强教授经典语录

郑强,别名强哥,在一次演讲会中,戏称自己是全国数万名为郑强的人中,最有名的那一个。毕业于四川大学,现浙江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专家,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4年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先,2005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青年报2015年学生最喜欢的大学校长(最高票当选者)。2012年至2016年曾任贵州大学校长,现为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这个教授不一般,唱歌的功夫达到专业水准,演讲的水平可用超燃来形容,每次演讲掌声不超过一百次不算成功,据说听他的演讲,女生要少打点粉,因为放声大笑会让粉掉。

郑强

这段时间听了郑强教授的演讲视频,汇集了一些超燃金句,一起来欣赏一下:

金句一:浙江大学不能老谈向清华北大学习,走向新时代,浙大就要争第一!下面有没有卧底啊,我跟你们说,凡是我在场的时候,清华北大的校长都不敢说话,凡是我在场的时候,清华北大的校长都不敢唱歌!

(论说话和唱歌水平,强哥真的很牛,当然强哥也是真材实料的学者)

金句二:青春不能虚心,青春一虚心,青春就流逝了!

金句三:不要以为什么于丹啦,易中天啦,我这个人比较低调(学生笑),百家讲坛请了我很多次我都没有去,我去了别的同志还怎么吃饭啦,开个玩笑。

郑强的讲座

金句四:我们必须搞明白了,大学吃什么,你为什么称为大学教授,是因为我们的人民把孩子送到这儿来,办了学校,才有你的饭吃!

金句五:要明白你为什么是教授,要教书才是教授!不能说你有了项目就是教授,你只搞科研就是教授,你得认真教书,大学的本是教书!

(郑教授的演讲不只是幽默搞笑,还充满正能量。他说有些研究生一年都看不到自己的导师,导师每天在各个企业晃荡,这些都不是合格的教授)

金句六:(在一所大学演讲)你们哪个同学给那个女教师让个位置,女老师站在那里多不好,让一让。为啥呀,这个女教师长得比较漂亮,她一个人站在那里看着我,我怕我的精力不够集中!

⑷ 如何看待浙江大学郑强教授呢

哗众取宠的网红,知道怎么切中需求人群的要害,从而大谈其谈,获得哗啦啦的掌声。

就像所谓的英语占据了中国孩子大量时间,他是在什么样的场合说的这句话?演讲不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现场活跃气氛,再来大量的掌声呗。如果那真是他内心的表达,他就不要在事态扩大的时候在网上进行辟谣,不承认自己说过这些话,而且还说自己的演讲内容是不允许外传的。

他既然觉得他的说法很好,他就应该直接承认而且还应该把“将英语踢出高考”、“取肖英语的主科地位”作为议题在各级会议上进行提交、呼吁,这样才对将英语踢出高考,将英语降为副科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不是在某个场合为了赢得掌声说出这样的话。

三、讲座

郑教授的讲座经常爆满,能现场听他的讲座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

郑教授的讲座既风趣幽默又对时下的风气痛批,其语言犀利,一针见血,听其讲座有一种豁然开朗,酣畅淋漓又十分痛快的感觉。

郑教授极具个性,被学生称为“强哥”,封其为最牛“愤青教授”,是一位网红校长。

四、言论

郑教授认为在我国,教育的本质太过于物质,它不应该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犹如鲁迅先生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选择弃医从文,唤起人们战斗的精神。

⑸ 浙大网红教授郑强,“没出息”的儿子被开除两次,现状如何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而今,上一秒发生的事,下一秒就有可能见诸互联网,然后引起成千上万的阅读和转发。其中有真事,有谣言,有断章取义,有刻意引导,它们使得几乎每天都有新网红诞生。有的网红昙花一现,很快被大众摒弃。有的却能凭借真本事长盛不衰,频繁出现在大众眼中。

浙大的网红教授郑强就是其中一棵常青树,他以敢怒敢言,敢作敢当的特质,吸得一大批粉,也因此成了媒体的宠儿。不过,网上那些使他走红的视频大多是没有经他授权便被人盗拍和偷录的,令他深受困扰。其中便有视频讲他的儿子两次被开除的事,他在其中表示,两个儿子没出息,就是中学教师害的。

而考上中科大之后,孙天昌脱离父母管教之后,果然显得有些贪玩,他从中科大顺利毕业了不假,可成绩却不够保研的资格,也算是种对郑强教授“小时候没玩够,长大就很可能贪玩”观点的应验。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在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好是通力合作,至少也要有其中一方。郑强儿子的“父子共同写检讨”的班规恰恰表示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当学校不太好管教孩子时,他们希望家长能负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来。郑强儿子之所以屡教不改,未尝没有郑强教授放任他玩的因素在。

但对于普罗大众,他们没有孙天昌全家都是教师的条件,没有郑强是教授的资本。若断章取义,忽略一句话的背景条件,信孩子小时候要好好玩。老师管不住时,他们不想承担起作为父母的教育职责,认为是老师害了孩子,自己也觉得自家孩子调皮得废了,可以打工了。那这样的后果也是自找的,怨不得旁人。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不得

回到最初,郑强教授被人误解的不光是“中学教师害了孩子”这点,他的网红观点中还有很多。但是很多都是一些人对他主旨的歪曲,甚至是恶意编造的。比如“郑强教授倡导将英语踢出高考”、“郑强教授表示把孩子送出国上中小学,就完蛋了”……这些耸动的标题其实旨在争取流量或者挑起纷争。

关于英语,郑强教授原话只是认为,我国过度夸大外语在孩子成长中的分量,是民族极度不自信的显着表现。但是这显然不如“将英语踢出高考”来得引人注目。

关于留学学生,郑强教授的原话是“那么小的学生送到国外留学,不了解中国历史,长大后怎么会爱国呢?”这话感情色彩比较鲜明,却并非没有道理。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孩子爱国精神的重要时期,这个时间段将孩子送出国,很可能影响孩子长大后对中国的归属感。

这样的歪曲和曲解还有很多,一些无良媒体宛如看见肉的秃鹫,挖空心思歪曲郑强教授的主旨,想赚取更多眼球,也因此将他捧到了网红的位置上。

其实,这种现象很不健康。2013年,郑强参加两会时,曾与领导人对话教育改革。他表示西部的人才流失使得他们心中流血,别的地方“营养过剩”,西部却严重营养不足。他求助于领导人,表示了想让国家把西部高校建好,给西部孩子更多教育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

郑强不认为自己是个“网红”,也曾多次辟谣。他只觉得自己是个老师,老师这种职业,一定要有饱满的激情、充满活力的眼神、高亢明亮的语言,才能让听众受益。低调确实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是这却是不对的,需要改变。

遗憾的是,疯狂的网络传媒却硬生生地将这个愤青老师捧成了网红,诸多读者观众因为耸动的标题、断章取义的表述、乃至恶意的剪辑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被煽动、被鼓噪、被利用。这不得不说是种很让人叹惋的现象。

总之,郑强教授除了被捧起来的“网红”身份外,更是一个敢于直言,说大家不敢说的真话的教授,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希望大众能擦亮眼,能分辨出那些真真假假的信息,更不要轻信“教授认为老师会害得孩子没出息”的标题。

现在网红教授一茬接一茬,陈果、于丹……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高楼塌,笔者却希望郑强不会成为其中一员,毕竟,郑强是直言君子,而有些常人不敢说的话,总需要人说的。

⑹ 郑强:高校校长圈里的网红,这位学者为何被人们称为愤青教授

如今,涌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词中,网红一词绝对可以算得上是独领风骚,而在这个各式各样的行业都能出现网红的时代,郑强就是在高校校长圈里的那个网红。

郑强出生于重庆,祖籍在福建武夷山。生长于重庆的他,带着重庆人特有的耿直。在浙江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入了成都科技大学硕士,在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读博之后又在日本读博五年归来。回国后郑强努力搞学术研究,攻读专业,28岁就成为了教授。他不仅参与国家几十项科研项目,还获得38项国家专利。多项荣誉加身,只是为他走红网络锦上添花,真正走进大众视野还他的演讲。

郑强酷爱演讲,以其独特的演讲风格,对各种问题精辟的见解,以及他敢怒敢言行事作风在网上吸引了一大批粉丝。2013年在贵州省委礼堂演讲3个多小时,响起了128次次掌声,2015年在云南中医学院演讲4个小时,现场掌声200多次,他的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演讲,对各种社会现象,教育问题独到的见解,让他迅速走红网络。

在郑强到贵州大学任校长前,他是在浙江大学任职,因为贵州大学是浙江大学对口的帮助学校,所以把他调到了贵州大学任校长。在离开浙江大学的时候,课上郑强告诉学生们说“最不愿看到课题组掉队,不想看到孩子们流眼泪。”然后便赶往贵州,赴任贵州大学校长职位。他2012年到贵州大学,任职五年,把贵州大学改造得真正像一个211大学了。现在又回到浙江大学任党委副书记。兜兜转转了一圈,回到了当初的地方。

他也曾表示过,“我很孤独,为什么我为学校做了那么多还是有人看不满”。“不为我鼓掌,也不能整我啊”。有一次在学校的一次民主选举会上,他的票数垫底,西装革履的他,悄悄低下头把领带取了下来,表示出他并不关心,一个人落寞。其实我们抛开对他的一些偏见,我们不能否定他为贵州大学带来的改头换面,不能否定他的付出。感谢郑教授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郑强教授可以在他探索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⑺ 浙大女事件是什么回事

“浙大女”是虚构的!这是纯属无中生有。有关内容:

---------------------------------------

那个帖子的作者已经道歉了。

道歉信 如下

尊敬的郑强教授与全体浙大同学们:

您们好!我是一个浙大罪人,请给予我一个认错与道歉的机会。

第一,因为“浙大女”这篇网络文章给浙大与郑强教授带来恶意抹黑行为,在此表示真诚的道歉。虽然道歉没有什么实质作用,但需要还浙大一个清白。

第二,因为本人的网络失德,给浙大抹了黑,再次表示诚恳的道歉。同时也因为自己的失德,对网民的愚弄,在此表示万分歉意。

申明:对于“浙大女”一文系本人一手泡(炮)制,绝对无中生有,对于自己一时的奋(愤)青冲动,从而丧失道德底线的行为感到万分羞愧。

首先,“浙大女”是虚构的。

其次,郑强教授的演讲也只是从网上视频中观看。

今天,有很多网友在电话里问,我写这篇文章是什么目的?在这里允许我做一些申辩,对于我的错误,至少在道德的审判庭,我内心深处已经判了无期徒刑。同时这件事,不仅是对大众,对我的家庭与朋友也同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伤害,我的一些要好网友在金华论坛中已经公开鄙视我。

由于我的愤青行为,以及一时头脑发热,丧失网络道德导致了“浙大女”这篇文章产生。原因有三点。

第一,去年整个受金融风暴的影响,本人业务受到极大的冲击,本人没有在工作方面找自身的原因,反而到网络上寻求发泄、撒泼,以求缓解压力。

第二,在一次杭州的出行过程中,连续看到十多对情侣,都是由国外男青年与大学生模样中国女孩组成,深受刺激(也许是有部分女孩的素质不是很高,所以当时特反感)。

第三,平时原本很有些民族情绪,在得知了小部分在校大学生省吃俭用存钱,却用省下来的钱去买耐克、斯伯丁这些美国产品时,真是又窝火又痛心。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所以在网上写篇文章刺激一下青年,同时也要刺激一下自己要振作的想法。(注:本人写了另外一篇带民族情绪的文章,但是没有在网上发,因为觉得不够刺激。)

正是由于当时一味追求刺激,所以泡(炮)制“浙大女”这篇文章,用了相当多的不道德言论。为什么选择写浙大女呢?实在是本人弱智行为,因为当时在杭州看到的,就理所当然地想成了浙大。为什么用郑强教授作靶子呢,因为平时很崇拜郑强教授,估计郑教授会非常厌恶、憎恨我这种崇拜(这里再次道歉),在我内心深处,郑强教授是中国教育界的希望与标志性人物,是浙大前沿思想的代表。我看了很多关于郑强教授的言论,甚至把几年前郑强教授在浙大内对同学讲话的视频看了多遍。所以就写出了那篇现在令我感到羞耻的文章。当然,用浙大女与郑强教授能吸引更多的眼球,是我当时的险恶用心,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与错误。唉!当时糊涂真的没有考虑到影响会如此恶劣。

允许我再辩解一次,事实上,整篇文章除去“浙大”与“郑强”的恶意攻击外,应该看出本来的出发点是好的。而这个恶意攻击,的的确确是在网上迷失了自我,丧失了道德,这是我有生以来犯的最大一个错误。

再次向浙大全体师生道歉,作为一个浙江本省人给浙大抹黑,为此感到万分悔恨与羞愧。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亲自来浙大,向浙大全体师生当面表示道歉。我的手机原本应该开着,24小时内都可以向网友表达歉意,但是因为我的女儿才十个月需要足够的睡眠,所以我只能在上班时间内开着手机。

希望众多网友以我为戒,不要因为在网络上,就随意造谣生事,触及道德底线。往后,我一定会投身到网络道德议论规范宣传中,以此去弥补我的错误行为。

⑻ 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的简介为什么他能成为最被学生喜爱的老师

  • 姓名:郑 强,性别:男,名族:汉族,出生年月:1960年9月 出生地:福建武夷山,职称:教授,博士,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现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 简历: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力学会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地区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功能材料》、《高分子学报》、《高分子通报》、《应用化学》、《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编委。


  • 近年来负责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三级子课题、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骨干教师基金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Carbon,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Chinese J. Polym.Sci., J. Mater. R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9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60余篇。主讲研究生课程4门,培养硕士、博士30余人。

  • 主要学术成就:将动态流变学方法引入两类最典型的"排斥效应(Repulsion effect)"导致相容的共混体系,对其相分离和相行为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长时区域特征流变响应以及时温叠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温度概念,丰富了多组分复杂体系流变学理论。将流变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导电复合材料体系,探索小应变、大应变及体积膨胀与导电结构网络的变化及导电机制的关联,发现非浓度唯一的动态逾渗现象形成的转变的微观机制。 建立动态流变光散射组合方法,为获得真实Spinodal温度开辟了新途径。

  •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
    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师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
    1988年8月至1990年9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师
    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四川联合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生
    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国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预备学校学员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
    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客座研究员
    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师,先后任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兼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
    2007年6月至今任副教务长
    2008年7月至今兼任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求是学院院长
    2009 年3月任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常委、副书记
    九届、十届浙江省政协委员。
    2012年6月任贵州大学校长

  • 所获荣誉: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支持西部建设先进个人“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获得者“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