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朝鲜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李氏王朝 1910年,日本强行吞并朝鲜半岛,朝鲜王朝灭亡,李拓成了末代皇帝。 朝鲜王朝。。 最后一位君主 李坧 朝鲜纯宗(1874年2月8日-1926年4月25日)讳李坧,字君邦,号正轩, 谥号文温武宁敦仁诚敬孝皇帝,是朝鲜高宗皇帝李熙的儿子、大韩帝国第2代皇帝、李氏朝鲜第27代(末代)君主,于1907年7月20日-1910年8月22日期间在位。他是因为高宗皇帝被日本强逼退位而即位,年号隆熙,所以又名隆熙皇帝。日韩合并在他任内发生。他其后被日本废为昌德宫李王,安葬在京畿道近郊南杨州市金谷的裕陵。
⑵ 寻求关于韩国历史,日本历史的完整资料!
朝鲜半岛约从七十万年前开始已有人类定居。大约三千年前传入的青铜器文化就是今日朝鲜半岛文明的起源。
三国时代(-676年)
公元前2333年,檀君王俭创建了古朝鲜之后,从中国东部到朝鲜半岛先后建立了许多部落王国。约公元前一百年左右,半岛上形成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到公元676年,新罗定都于庆州并统一了三国。而高句丽后裔在新罗无法统治的中国大陆东北部地区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与统一的新罗(676-935年)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邻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州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州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人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达到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也开始衰落。此外,贵族之间产生了冲突,一些反叛势力的领袖声称对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有统治的权力。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高丽时代(918-1392年)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668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一1910年),它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人。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乐浪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Korea”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丽王朝末能实现收复失地的心。但却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其青瓷的发明和佛教的兴盛则广为人知。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年,即比德国谷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便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版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块之多,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这些称为人《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土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丽王朝衰败。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一个世纪之久。
朝鲜时代(1392-1910)
1392年,李成佳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为了抵销在高丽时间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用儒教代替了佛教。
朝鲜统治者以老成持重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利用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社会运动状态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因素。当时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而鄙视工商业。
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鼓励下创制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年青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他通过崇尚儒教来提高他的统治地位。此后,儒教便支配了韩国人的生活方式。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李舜臣将军(1545-1598)——一位在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1598年,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终于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盛兴起来。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巨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中庸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他还推动了其他一系列政治与文化改革。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一些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改革的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日本侵略及独立运动(1910-1945)
19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与西方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1910年,日本强占了韩国,开始对韩国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语授课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1919年的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牺牲了生命。
尽管“三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在中国上海成立了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州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国家假日。
在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以前,韩国人民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一直过着悲惨的生活。在殖民统治期间,日本统治者对韩国和其人民实施经济掠夺。当日本靠从韩国掠夺的财富暴富起来时,韩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日趋恶化。
大韩民国的诞生(1945)
韩国人民欢欣鼓舞地迎来了日本人在二战中的失败,但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光复所带来的并不是韩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的国家独立。
相反,出现了一个意识形态冲突的分裂国家。美国占领韩半岛南方和苏联占领韩半岛北方,使韩国人民为建立一个独立政府所作出的努力付之东流。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国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大选。
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韩国北方。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个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韩国首次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这条线终于将韩半岛分成南方与北方。
1948年,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总统。与此同时,北方成立了在已故的斯大林式独裁者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
在李承晚政府领导下的韩国继续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骚乱问题。当时韩国民主制度尚不成熟,国家经历了巨大磨难。李总统于196O年4月下台。1960年8月,民主党成立了第二共和国,标志着张勉政府开始执政。
但这届政府寿命不长, 1961年5月 16日,朴正熙发动了军事政变。由朴正熙领导的国家再建最高会议接管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
社会与经济方面的飞速变化使朴正熙总统选择了建立强大中央集权政府的道路。朴正熙政府的目标是要在总统强有力的领导下,通过社会经济进步来实现政治稳定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朴正熙当时领导了被称之为“汉江奇迹”的经济发展。
在1979年10月朴总统遇刺身亡后,出现了以崔圭夏总统为首的实行戒严的过渡时期。崔总统于1980年8月辞职。全斗焕于1980年8月由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选举团)选为总统。在1987年12月的总统大选中,卢泰愚当选为总统。全斗焕与卢泰愚均为将军出身的总统。
卢泰愚政府执政期间,韩国的民主有了长足发展,这为在大韩民国32年来选举出第一位非军人出身的总统打下了基础。金泳三于1992年被选举为总统,他称他的政府是“文人政府”。
1997年12月,韩国第一大反对党——新政治国民会议(NCNP)总裁金大中当选为总统。他于1998年2月25日宣誓就职。金大中称他的政府为“国民政府”。它是韩国宪法史上第一个由执政党向反对党和平移交政权而产生的政府
blog.sina.com.cn/u/4a5d2442010005rp 25K 2006 -10-22
据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与《日本书纪》记载,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实际上,直到公元1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到了公元4世纪,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在关西地方建立了大和王朝。按日本官方的说法,当今的明仁天皇是大和王朝“万世一系”的第125代天皇。此时中国已进入两晋时期。
5世纪初,大和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势力曾扩大到朝鲜半岛南部。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公元645年发生大化革新,建立起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7世纪时,推古女皇的侄子圣德太子仿效隋唐,锐意政治革新,实行“大化改新”,试图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一个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只可惜圣德太子壮志未酬身先死,其革新大业也因之付诸东流。传说圣德太子曾派遣特使小野妹子远赴中国,捎去一封“东天皇敬白西天皇”的国书,结果让天下独尊的隋炀帝大怒,不过小野妹子成了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驾桥铺路的先驱。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市及近郊),标志着日本皇室开始从古坟时代进入了奈良时代,同时也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奈良时代与此前的古坟时代,基本上是男女天皇分掌天下,18位天皇中女性占了8位,而在此之后900年中,都是男性天皇,直到1633年德川幕府时期明正女皇登基。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了在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平安时代。10—11世纪时,皇室的外戚藤原氏垄断政权长达200年,皇权开始旁落。几位天皇禅位后被迫退隐寺院,与青灯古佛相伴。这一时期被史学家们称为“院政时代”。
12世纪末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应仁元年(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日本进入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日本群雄四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乱世争雄,最终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建立德川政权。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了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日本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
1868年1月3日,维新强国的“倒幕派”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揭开了近代史的帷幕。
明治维新后,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但也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要与西方列强争夺东亚资源控制权。日本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打败了中国北洋舰队,侵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1904年进行了日俄战争,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1910年侵占朝鲜半岛,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机对德宣战,将德国在青岛和山东的权益攫为己有。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走上了通往军国主义的道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8月9日,苏联红军正式参战,迅速击溃日本关东军;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签字无条件投降。
战后日本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实行“国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福利的增长”的“新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末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1972年9月25日,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和外务大臣大平正芳访问中国。9月29日,中日两国总理和外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友好关系,结束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正式恢复邦交。
日本经济在1973年受到国际性石油危机的冲击,增长速度放慢,转入“稳定增长”时期,但增长率仍然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泡沫经济,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进入长达十几年的经济低迷和停滞期。2003年,日本经济出现明显复苏势头。
⑶ 各国首脑的资料
阿里埃勒·沙龙(Ariel Sharon)于1928年生于特拉维夫附近的马拉勒村。他14岁参加巴勒斯坦犹太防卫组织“哈加纳”的活动,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时,沙龙任连长。1950年至1952年任以色列中部和北部军区情报官。1952年,沙龙进入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学习历史。
1956年沙龙任伞兵旅旅长,同年10月参加英、法、以侵略埃及的战争。1967年参加“六·五”战争。1969年12月任南部军区司令。1973年7月从军队退役,竞选议员。但10月赎罪日战争爆发后,被紧急征召出任装甲师师长,战后当选为议员。
1974年12月,沙龙担任议员一年后,被重新召入以国防军,出任“紧急部队”高级指挥官。1975年至1976年出任总理拉宾的的高级安全事务顾问。1977年沙龙再次蝉联议员,后加入执政的利库德集团,任农业部长。1981年8月转任国防部长。1982年6月策划和指挥了侵略黎巴嫩的战争。1983年3月因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事件的牵连,被迫辞去国防部长一职,任不管部长。1984年至1992年,先后出任工商部长和住房建设部长。1996年利库德集团重新上台执政后,在内塔尼亚胡政府任国家基础设施部长,1998年以外长利维因与内塔尼亚胡政见分歧而辞职后,沙龙兼任外交部长直到1999年大选。1999年9月8日正式当选利库德集团领导人。2001年2月以利库德集团领导人身份参加了以色列总理竞选并获胜,当选以色列总理, 2001年3月7日宣誓就职。同时兼任移民部长。2002年11月,沙龙在利库德集团选举中战胜内塔尼亚胡连任利库德集团主席。2003年1月,沙龙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获胜,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2003年2月宣誓就职。
1998年7月应邀访问中国。 沙龙这个人是相当具有人格魅力的!曾经着名的战地记者唐施曾就非常喜欢他。他是农民出身很朴实,性格直爽果敢,但同时也固执强硬。沙龙的突出功绩是他在作为军人的时候所完成的,可以说他在中东地区是出了名的捍将,他所组建的以色列总参特种部队曾经让阿拉伯人闻风丧胆。他的战绩与独眼达扬和塔尔等以色列着名将领相比也毫不逊色。曾经,为了交换会己方的被俘人员,他带领手下开着吉普车直接到敌人阵地上抓了几个人,然后扬长而去,弄得阿拉伯人目瞪口呆,可见他的果敢勇猛。
⑷ 为什么中国参加裕仁天皇葬礼
因为两国建交的关系要搞好中日关系所以出于礼貌我们中国才派出代表参加裕仁天皇的葬礼的
⑸ 朝鲜历史上有皇帝吗
朝鲜表面上有过,实际上从来没有过皇帝。
因为朝鲜自第一次由新罗统一以来都是中国的附属国,最多只能够称王。朝鲜时代因为是中国的明朝从政治上支持朝鲜太祖李成桂才有了朝鲜王朝,所以其实还是明朝的附属国而已。清朝时期朝鲜更惨,错误的以为明朝可以继续保护它反而被满清消灭,又成了中国的附属国。
朝鲜唯一次有“皇帝”这个称号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朝鲜变成日本的属国。日本人为了收买人心和稳住西方国家,不公开承认消灭朝鲜而成立了一个 “大韩帝国”,国家元首称为“朝鲜皇帝”实际上由日本控制。1910年朝鲜并入日本而从此结束了朝鲜有“皇帝”的历史。
(5)韩总理访问天皇扩展阅读
朝鲜建国
14世纪末,高丽王朝经过长年战争和蒙古帝国的入侵已经岌岌可危。1388年,中国明朝派特使要求高丽归还开元路。高丽重臣崔莹借此准备与明开战,并派李成桂出兵入侵辽东半岛。李成桂出身新罗贵族。父李子春为地方豪族,任双城总管府千户。
1356年,高丽攻其地,李子春投降。1362年,李成桂袭父职,在图们江、鸭绿江方面参与抵御女真族和蒙古残余势力入侵的军事行动。不久,他调京任职,后到南方抵御倭寇。1380年、1385年大破倭寇,威名日盛,参与军机中枢。
在威化岛,李成桂以江水泛滥渡江困难、粮食不足为由,再次要求祸王撤军。但是,撤军要求再次被拒绝,李成桂于5月22日自行决定开始撤退。这就是威化岛回军事件。
李成桂发动兵变,推翻了高丽禑王的统治,崔莹被处死,禑王被驱逐流放到黄丽府,立王禑之子王昌为王。李成桂发现王昌复辟企图后,将王禑和王昌处死并立王瑶为王。
1392年,李成桂清除了高丽宫廷反对派首领郑梦周。在流放王瑶到原州后,登基建立朝鲜王朝,确立了对明朝事大的基本国策,结束了高丽王朝近500年的历史。推行科田法,奖励农业。
李成桂还通过招抚、武力征服中国在朝鲜半岛东北的女真部落,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辖,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倭寇在李成桂当政期间基本不敢再骚扰朝鲜。李成桂去世后,倭患再度兴起。
⑹ 那些韩国、日本现在还有的皇室是干嘛的为什么有
日本有皇室,韩国没有皇室。
依照《日本国宪法》,天皇主要职责为任命内阁总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外交事务活动和国家仪典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后,麦克阿瑟飞抵日本,决定其投降细节问题。美国从政治、文化、教育、法律、经济等各方面,按照美国的方式对小日本进行改造。
允许天皇作为象征性国家元首保留下来。并迫使其发表人间宣言,否定其人间“神”的地位,承认不再具有神性。
(6)韩总理访问天皇扩展阅读
2017年5月19日,日本内阁通过仅适用于明仁天皇的退位特别法决议。此后法案内容将提交国会审议。
此次内阁通过的“关于天皇退位等的皇室典范特例法案”的决议中,规定退位之后的天皇将被称为“上皇”,同时限定决议获得国会通过后予以公示并于3年内实施。法案规定退位仅限明仁天皇一代,但也将成为将来参照的先例。
2017年6月16日日本政府,颁布了实现天皇退位的特例法。特例法规定自颁布日起3年内通过政令指定作为退位日的实施日,为此天皇在2020年6月15日退位,皇太子立即即位。特例法颁布后,政府将以宫内厅为中心加速退位的准备工作。
⑺ 在新闻报道上经常出现的国家总统
欧洲
阿尔巴尼亚
总统:阿尔弗雷德·莫伊休(Alfred Moisiu)(2002年– )
总理:萨利·贝里沙(Sali Berisha)(2005年– )
安道尔
大公:
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1995年– )
西班牙乌赫尔地方主教:霍安·恩里克·比韦斯·西西利亚(Joan Enric Vives Sicília)(2003年– )
首相:阿尔韦特·平塔特(Albert Pintat)(2005年– )
亚美尼亚
总统:罗伯特·科恰良(Robert Kocharyan)(1998年– )
总理:安德拉尼克·马尔卡良(Andranik Markaryan)(2000年– )
奥地利
总统:海因茨·菲舍尔(Heinz Fischer)(2004年– )
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Wolfgang Schüssel)(2000年– )
阿塞拜疆
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Ilham Aliyev)(2003年– )
总理:阿尔图尔·拉西扎德(Artur Rasizade)(2003年– )
白俄罗斯
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Aleksandr Lukashenko)(1994年- )
总理:谢尔盖·西多尔斯基(Sergey Sidorsky)(2003年– )
比利时
国王:阿尔贝二世(Albert II)(1993年– )
首相:居伊·费尔霍夫施塔特(Guy Verhofstadt)(1999年–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主席团:
塞族成员:鲍里斯拉夫·帕拉瓦茨(Borislav Paravac)(2003年– )
波族成员:苏莱曼·蒂希奇(Sulejman Tihić)(2002年– )
克族成员:伊沃·米罗·约维奇(Ivo Miro Jović)(2005年– )
部长会议主席:阿德南·泰尔齐奇(Adnan Terzić)(2003年– )
保加利亚
总统:格奥尔基·珀尔瓦诺夫(Georgi Parvanov)(2002年– )
部长会议主席:塞尔盖伊·斯塔尼舍夫(Sergey Stanishev)(2005年– )
克罗地亚
总统:斯捷潘·梅西奇(Stjepan Mesić)(2000年– )
总理:伊沃·萨纳德(Ivo Sanader)(2003年- )
捷克
总统:
亚洲国家政要: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
印度总统:卡拉姆
印度总理:辛格
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
文莱苏丹:哈桑纳尔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
韩国总统 :卢武铉
韩国总理:韩明淑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
朝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赵明录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
朝鲜总理:朴凤柱
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
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
越南国会主席:阮富仲
越南总理:阮晋勇
新加坡总统:纳丹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孟加拉国总统:艾哈迈德
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齐亚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
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
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
缅甸国家领导人:丹瑞
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
柬埔寨国民议会议长:拉那烈
柬埔寨参议院议长:谢辛
柬埔寨首相:洪森
泰国国王:普密蓬
泰国临时总理:素拉育
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伊朗总统:内贾德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西拉杰丁
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
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
日本明仁天皇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不丹国王旺楚克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塔吉克斯坦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
亚美尼亚总统:科恰良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
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
土耳其总统:塞泽尔
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
也门总统:萨利赫
塞浦路斯总统:帕帕佐普洛斯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
以色列总统:卡察夫
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
以色列代总理奥尔默特
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
巴勒斯坦前总理库赖
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
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
巴林国王:哈马德
阿曼苏丹:卡布斯
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
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
东帝汶总统:古斯芒
蒙古国总统:恩赫巴亚尔
蒙古国总理:恩赫包勒德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哈尼亚
美国,伊朗,俄罗斯,法国总统,德国,澳大利亚总理,日本首相等出现较多
美国(布什) 德国(默克尔)伊朗(爱哈麦迪内贾德) 委内瑞拉(查韦斯) 韩国(卢武铉) 俄罗斯(普京) 法国(萨科奇) 巴基斯坦(穆沙拉夫) 古巴(卡斯特罗)
布什、普京、萨科齐、爱哈麦迪.内贾德、卢武铉、查韦斯、穆沙拉夫、卡尔扎伊,等
都是新闻热点地区的总统。
呵呵,综合下
⑻ 有人说韩国的王室后裔还存在,为何韩国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
如果没有日本入侵,韩国可能就是施行君主立宪了,根据韩国民调显示,现在半数以上韩国人都同意恢复君主
公元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废除了高丽末代国王王瑶,自己则取而代之成为国王。此后李成桂派人入明,他将自己拟定的两个国号“和宁”和“朝鲜”交给朱元璋,请求明太祖朱元璋为其选定国号。
经过挑选,朱元璋认为“朝鲜”是古国名,更为雅致和有内涵,因此选定“朝鲜”为新国号,韩国 历史 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朝鲜王朝就此诞生了,李氏家族也从此开启了对半岛长达五百年的统治。
朝鲜建国后一直奉行“事大主义”,长期臣服于明王朝。明末后金崛起后,清太宗皇太极通过两次对朝鲜的战争彻底征服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放弃于明朝的关系,转而向清朝称臣,此后朝鲜作为清朝的属国一直持续到1895年。
由于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清帝国在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承认了朝鲜完全独立,此后朝鲜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朝鲜国王也升格为皇帝。
到1902年时,朝鲜王国已经建国500年了,李氏家族也已经统治半岛500年了,这个时间已经是非常长了。做个对比,中国自秦朝以后就没有一个朝代寿命超过300年,当然两汉和两宋加起来是超过300年了,但北宋和南宋加起来只有300年,东汉和西汉加起来也不过才400多年,相比之下,朝鲜王朝真的算是长寿了。
不过到1910年了,李氏家族的统治终于迎来了终结的那一刻。1910年8月22日,韩国总理李完用与日本代表寺内正毅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当月29日条约生效,大韩帝国亡于大日本帝国,朝鲜半岛成为日本国领土的一部分,朝鲜末代国王,也是大韩帝国第二代皇帝李坧退位。
为了拉动人心,李坧退位后被日本天皇封为“昌德宫李王”,李氏王族也被并入日本皇族行列。
由于李坧无子,在继位之初曾将当时年仅10岁的弟弟李垠立为“皇太子”,之后李垠被送往日本学习。在日韩合并之时,李垠年仅13岁,鉴于国家都没了,他的皇太子头衔也就作废了,日本政府将他降封为“昌德宫李王世子”,并为他娶日本皇族女子梨本宫方子为妻。1926年李坧去世,李垠袭昌德宫李王爵位。 (韩国末代皇太子李垠和其夫人)
在日本统治时期,李垠和李氏家族的生活还算是不错,李垠所在的昌德宫是日本皇族12宫之一,也是唯一的一个异姓皇族成员。作为皇族,李垠按惯例被安排到军队任职,到日本战败前期,李垠已经官至第一航空军的司令官。 (在军中的李垠)
1945年日本战败,李垠作为皇族成员参加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但他没有发表言论。对于日本的战败,他的内心更加复杂。
出于种种考虑,美军进驻日本后保留了日本天皇,但日本“皇族阶级”却被美军取消,李垠因此沦为平民。而战争的结束也使得朝鲜半岛恢复了独立,李垠的身份也变得模糊起来。
经过再三的思量,李垠最后选择重新成为韩国人,他前往美军驻日司令部将自己登记为“在日韩国人”,之后他准备携家人返回韩国。
作为末代皇太子,李垠在韩国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非常让当时的韩国当权者忌惮。时任韩国总统李承晚非常惧怕李垠回国争权,因此坚决不同意授予李垠韩国国籍,始终不让李垠回国,直到朴正熙上台后,李垠才以普通国民的身份返回韩国。
李垠返回国内后受到了许多韩国民众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朴正熙政府的礼遇,毕竟作为末代皇太子,如果不是日韩兼并,李垠或许早已经成为韩国的君主了。
1970年5月9日李垠在汉城的医院过世,韩国政府以“懿愍皇太子英亲王李垠殿下”的称号为李垠举行了国葬。李垠下葬之时有数十万汉城市民在道路两旁为他送行,在灵车所到之处,人群中常有人大声哭喊道:“英亲王殿下离去了!朝鲜时代终结了!”。
李垠去世后,为了凝聚王族团结,李氏家族成立了“全州李氏大同宗约院”,李垠之子李玖成为李氏家族首领。
2005年7月16日李玖过世,李氏家族为其上谥号“怀隐皇帝”,庙号“哀宗”。 (李玖是李垠和梨本宫方子的长子,他出生于日本,二战后随父母返回韩国,他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只是一个恰巧叫李玖的人,如果有来世,我不愿意再重复这种身份和这种生活”)
由于李玖膝下无子,在他去世后,李氏家族推举李玖族侄李源为家族首领。但是李源的继任却遭到了姑母李海瑗和叔父李锡的坚决反对。
2006年9月29日,李海瑗在50多名族人的支持下自封为李氏朝鲜家族首领,并登基自称“文化大韩帝国女皇”。 (李海源)
对于李氏家族的行为,韩国政府和国民都保持了高度的宽容,对于李海瑗的“称帝”举动,韩国政府也没有进行干涉。而根据《韩民族报》在2008年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54.4%的受访民众同意恢复君主,认为这样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对此韩国政府并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并非还有王室后裔就要施行君主立宪制,即便是二战以后,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推翻了君主制,比如尼泊尔、老挝,甚至是西方的希腊也是1974年才结束君主制度 ,希腊王室至今在欧洲都相当有知名度。
韩国 历史 上最后一个王室就是朝鲜王朝的李氏宗室。当年日本入侵以后, 朝鲜王朝改号“大韩帝国”,但李朝宗室凋零几乎断绝,《日韩合并条约》签订以后,李朝被日本降格为藩,而本来就不多的李朝后嗣也都差不多被赶尽杀绝 。
2005年,李朝宗室嫡裔李玖离世,当年 高宗的儿子李堈的子孙——二女儿李海瑗自称李朝正统,号“大韩帝国女皇”,宣布朝鲜王朝复辟 。并且还从电视台借了道具,在首尔的旅馆进行了一场“加冕登基仪式”。
李朝宗室后裔在韩国是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历史 上李朝王室的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强大, 一直受制于外戚与两班贵族,近代又深受日本凌辱,所以韩国民众对宗室后裔还是非常同情尊重的。超过54%的韩国人也希望恢复君主制,不过前提是象征性的君主,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
如今世界上仍旧施行君主制的国家,都是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比较早,本身就提前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资产阶级与封建王室互相妥协,使得君主得以保留;或者就类似于中东、东南亚众多王室,在近代服务于殖民统治,又有宗教文化影响而得以保留 。
虽然君主王室等的确利于传统文化继承,然而韩国的君主已经被推翻了很多年,就算不反对,实际恢复也不太现实——可有可无的话那就没有绝对的必要。
在国家还没有新思想、新政体的时候,很多国家实行的是独裁的帝制,可是随着民众思想的开化,随着民众寻求自由、富强和权利的渴望慢慢提升,于是一种新的思想便在这个群体中发酵,这种思想便是民主和共和。有的国家对于自己过去的 历史 很是决绝,直接推翻了以往的帝制,开始实行民主、自由且共和的国家,可有的国家却没有那么的果断,只是将原来的帝制,稍稍进行的改变,则变成了现代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其本意便是约束了君主的权力,从而使得国家变成了理想上的非独裁体。
朝鲜王朝的覆灭
在朝鲜半岛上曾经有一个延续了27代君主的王朝、2任国王的帝国,这便是统治了该地几百年的李氏王朝。在这样的一个王朝中,它的最后一个统治者叫做李拓。他是朝鲜王朝的最后一代皇帝,是朝鲜王朝的亡国之君,而此人的下台便是该国的老邻居在捣鬼,这个邻居便是后来企图吞并我中华大地的日本。朝鲜高宗是朝鲜王朝第26代的统治者,是纯宗的父亲,他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从朝鲜王族李氏后裔的偏支中继承的王位,成为了这个国家,这个半岛的君主;要知道,他的政治野心是非常大的,这从后来他改的国号和国家名称中,我们就能看出来;其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也就是在他继位的三十多年后,将国家的国号和名称改为了“大韩帝国”,也正是这个国号的改变,使得他成为了“大韩帝国”的第一任国王,也正是这样的张扬,使得他这个“大韩帝国”的国运只绵延了两代,等传到他儿子手里后,这个所谓的帝国便开始走了下坡路。
与此同时在十九世纪九十年末的时候,这个本来只是王太子的李拓,却因为父亲改年号的关系,成为了这个帝国的皇太子,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高宗退位,这位曾经的皇太子李拓摇身一变,成为了帝国的皇帝,成为了半岛的皇帝。
可是在三年后,日本侵略者强迫这位皇太子签订了一份不平等的条约,这个条约便是 历史 上较为有名的《日韩合并条约》,也正是因为条约,使得这个只是生存了两朝的帝国轰然倒塌。
为何韩国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
这是因为多种多样的关系和原因。日本在纯宗在位的时候,就已经积极加强了对于朝鲜的文化控制,以及渗透。在纯宗在位期间,日本开始对大韩帝国不断施压,在加上当时一系列的原因,使得当时的韩纯宗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高宗的第三个儿子送到了日本进行学习,在那个时候这位弟弟的年龄不过只有十岁,虽然朝鲜对日本来说不足恐惧,但因为他是朝鲜皇室的贵族,为了能够从这位皇子开始,对大韩帝国人民进行亲日思想的培养,使得李垠在日本学习期间很是关照,他不仅在这里成为了日本的军官,还娶下了日本皇室的一个公主,正是如此,使得他在日本军界扶摇直上,只是在年纪轻轻的年纪便已经成为了日本的中将。
纯宗的死爆发了一系列影响颇大的爱国运动,但是因为日本人血腥的镇压,使得该独立运动破产,当时的日本人就想从皇室中将朝鲜人奴役,将他们吸收。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当时韩国皇室,成为了名义上的“日本的皇室”。
在二战结束后,朝鲜民众的心中已经种上了共和的种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国家,再加上当时的政体已经在韩国运转了一段时间,猛然的改变成“君主立宪制”,会使得很多高位者吃不到蛋糕,也正如此,才使得君主立宪在韩国实现不了。
王室后裔存在和实现君主立宪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这个问题无从谈起,不过单纯回答韩国为何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还是可以的。
从政治学的意义上,实现君主立宪制其实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君主要么具有该国民众普遍尊奉、信仰的传统或宗教赋予的一定的神圣性,要么被民主程序法理推举,又或者具有特殊的人格魅力,我们来看韩国,这些都不具备。
1、李朝王室缺乏必要的神圣性,王室后裔纷争不断使得其更加闹剧化:
2005年7月16日,朝鲜王室家族首领怀隐皇太孙李玖去世——李玖是高宗李熙的孙子、纯宗李坧的侄儿、懿愍皇太子英亲王李垠(高宗第三子)和李方子的儿子——李玖的堂侄兼养子(高宗第五子义亲王李堈的第九子李钾的长子,过继给了李玖)李源称嗣皇孙,成为李氏朝鲜王室后裔的族长,但是这个族长身份没有受到公认,2006年9月29日,义亲王李堈的第二个女儿李海瑗以王室近支中在世最年长者的身份被不认同李源的家族成员推举为‘女皇’,还搞了一个‘加冕仪式’,坐上了从电视台借来的道具‘龙椅’。义亲王李堈第十子李锡也一直保持着君主情结,梦想恢复王室,搞过百万人签名,给现存君主制国家王室写信等诸多活动。
也就是说,李海瑗和李源血缘上是姑侄,但在争名分上是对头。李锡号称只是为了恢复对 旅游 业有利的因素,没有复辟想法,但也是搅局者。
2、韩国的 历史 进程已经走到了现在的状态,重起炉灶打造王室不现实。
韩国已然采取了目前的政统法统,重新恢复君主立宪制在制度设计上也不现实。事实上,李锡自称只是为了恢复对 旅游 业有利的因素,李海瑗和李源虽然有‘复辟’的动作或想法,但说到底也是因为所谓的‘王位’或者‘王室回归’背后是价值巨大的文化、 旅游 、地产等利益,改变现状和既得利益格局,让这一帮子戏精各个变身亿万富翁,韩国大众这里估计也通不过——说到底,或许还是没有神圣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有点牵强了,如果说有王室后裔存在就要实行君主立宪的话,中国的满清后裔貌似也没有灭绝吧
韩国本是中国的属国,那时候的朝鲜半岛上没有韩国朝鲜之分,只有一个统一的朝鲜王国。从明朝开始,朝鲜臣服中国。清朝末年,满清腐败无能,不能震慑东亚,朝鲜被日益强大的日本帝国占领。
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韩国独立,支持韩国独立的,是美国。
其实君主立宪制仅仅英,日等少量发达国家实施的,他们刚开始就是靠这个准则发展起来的,那时候很多国家还是封建制呢,就像韩国,我国,等二战完毕了,又由于美国的支撑,天然要和美国相同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韩国王室确实还有后裔,但经过一个世纪,早已经与平民无异,后来弄出来一些复辟、登基也都是跳梁小丑,沦为笑柄。
虽然朝鲜(高丽)自古以来是中国的藩属国,但是朝鲜王室的覆灭却与日本人有莫大的关系。日本帝国对朝鲜王室的政策很明确:要么被同化,要么被杀害。同化就是把继承人弄到日本,强迫接受日式教育洗脑;如果反抗就要被杀害,而且杀害通常是下毒。
朝鲜王宫
大韩帝国的末代皇帝纯宗李坧于1910年退位,但是在1905年高宗李熙签署《日韩议定书》时国家就已经失去了主权。在条约签署时,数十名日本士兵全副武装盯着高宗和官员,韩国外交部的印章被抢走盖在日本人早就准备好的文件上。
根据该条约,韩国成了日本的“保护国”,实际上已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失去了外交权。日本政府后来成立了韩国统监府来统治韩国,当时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为第一任统监。
高宗李熙
高宗不甘受制,派了三位使臣去参加海牙的第二次国际和平大会,不但无功而返还惹恼了日本人。伊藤博文早就想废掉高宗,海牙密使事件正好给了他机会。他于是逼迫高宗退位,让高宗和明成皇后所生的儿子李坧继位。李坧也就是末代皇帝纯宗。
三位特使
高宗后来于1919年去世,据说是被毒死的。
纯宗继位后,高宗最年幼的儿子李垠被立为皇太子,10岁就被当成人质送到日本“学习”,成为日本军队的军官,后来与日本皇族公主方子结婚。日本人对他的同化做得非常彻底。1922年,李垠夫妇带着半岁的长子回到韩国,结果儿子被毒死,10年后他和妻子才再次生了次子。
年幼的李垠与伊藤博文
1910年,日本强迫韩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纯宗在日本胁迫下退位,结束了李氏家族600年的统治。纯宗被降为昌德宫李王,李垠由皇太子降为昌德宫李王世子。韩国王室整体成为日本贵族。
二战日本战败后,李垠和所有日本贵族一起被废除贵族身份。但他身份尴尬,在日本他又不是真正的日本公民,想回韩国,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承晚碍于他皇太子的身份禁止他回国。于是,他成了一个没有国籍的人。
韩国为李垠举行国葬。
直到李承晚倒台,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上台,病弱的李垠才回到韩国。1970年,末代皇太子李垠病逝,韩国为他举行了国葬,李氏王朝彻底结束了。
题目中所说的韩国王室指的是 “李氏朝鲜” 王室,为李姓。
李氏朝鲜建国于1392年,在很长的时间内为明朝和清朝的属国,因受到宗主国的保护,李氏朝鲜才得以延续近500多年 历史 。
甲午战争后朝鲜脱离清朝独立,朝鲜高宗李熙于1896年改国号为 “大韩帝国” ,但实际上却是日本的保护国。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其王室成员被纳入日本皇族之列。
为进一步控制朝鲜,日本将皇室之女方子嫁给了朝鲜王世子李垠,两人育有一子 李玖。 日本战败后,李垠虽然逃过了战争处罚,但却从皇族变成了平民,受到日本人的歧视。李垠本想回到祖国,但李承晚政府却担心李垠回国后影响他的权力地位,所以极力阻止,甚至不承认李垠一家子是韩国人。
李垠无奈之下去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因病重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回到日本。韩国总统朴正熙得到消息后将他们接回了韩国,李垠最终在韩国去世,朴正熙还给他举行了“国葬”,以示尊崇。
不过对于王室继承人李玖,韩国人并不认同。因为李玖是个韩日混血,所以他在韩国处处受到歧视,无奈之下的他返回日本居住,并于2005年在日去世,庙号哀宗。
其实李玖对于韩国是没有什么感情的,他更像是个日本人。
由于李玖没有留下后代,所以韩国王室嫡系一脉就此中断。不过韩国王室还有旁支后裔,李玖死后,部分韩国王室成员选择李玖的侄子李源为族长。但李源的姑姑李海瑗和叔叔李锡却极力反对,李海瑗甚至自封为 “大韩帝国女皇帝”, 上演了一幕家族内部闹剧。
由于韩国王室在近代史上并没有为国家独立解放做出贡献(一度被定性为韩奸),再加上现在的韩国王室内部如此混乱,所以他们在韩国人心目中并没有多少存在感。
这样一个威严扫地的王室,是根本没资格被君主立宪的。不过在影视作品中,这种情况倒是出现过。
认真的讲,是日本的殖民统治终结了韩国的君主立宪制。
朝鲜半岛上的最后一个统一封建王朝朝鲜王朝,于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而建国。传至第26代国王 朝鲜高宗李熙 (1864年即位),朝鲜王朝已经整整走过了四个多世纪。1897年10月12日,朝鲜高宗李熙在祭天坛的祭天仪式上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 “大韩帝国”, 这是朝鲜半岛 历史 上建立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帝国,但由于高宗李熙是李朝宗室的身份,因此大韩帝国普遍被认为是朝鲜王朝 历史 的一部分。在大韩帝国成立前,朝鲜王朝结束了与中国清朝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藩关系。
大韩帝国的成立,使得朝鲜上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得到空前满足。自古以来,朝鲜半岛的各个政权都长期称臣于中原王朝,其历代君主的头衔都是王。历朝历代从未有人敢于公开自称皇帝,明清以来,朝鲜与中原政权的宗藩体系更加稳固,朝鲜历代王也恪守外藩郡王之道。朝鲜高宗以解除与清朝的宗藩关系,建立一个独立的帝国,使得朝鲜半岛掀起了一股狂热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临朝称帝,建立一个新兴的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让 开化党和闵妃集团都兴奋不已。
但是,在封建王朝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韩帝国,却并没有向西方看齐行君主立宪制。大韩帝国的前身朝鲜王朝的 历史 已达505年,高宗李熙对于已经衰弱了上百年的君主权利,必欲使其重新成为自己的“家天下”。因此,高宗李熙从称帝之初,即大权独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不仅废除成立不久的内阁责任制,还恢复了李朝时期的议政制,试图重新把大韩帝国变成一个君主专制国家。光武三年(1899年)8月17日,大韩帝国政府颁布宪法《大韩国国制》,确立大韩帝国是君主制国家,明确规定了君主的“无限君权”。至此标志着韩国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显然与西方新兴的君主立宪制是背道而驰的。
朝鲜王朝的 历史 确实很长,开国五百多年,对于当时的普通的朝鲜王朝臣民来说,且不说君主专制有多厉害,但单纯的从一个藩国变成与清朝及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帝国,这已经是一个足以名垂青史的 历史 性跨越。从藩国变成帝国,从藩王成为皇帝,这种身份地位的大大提高,使得当时的朝鲜王朝百姓民族自豪感空前膨胀,尽管大韩帝国的建立,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不断的基础上,但高宗李熙的这一 历史 性改变,却反而使君主制在朝鲜半岛更加稳固。
大韩帝国的最大外患就是日本。早在高宗李熙称帝之时,日本的势力已经在朝鲜王朝耕植多年,大韩帝国的建立本身就是危机重重。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本先后打败强大的清朝和沙俄,使得日本在朝鲜的话语权大大加重,吞并朝鲜的野心越发明显。1910年8月22日,韩国总理李完用与日本代表寺内正毅(后出任首相)签订《日韩合并条约》,规定大韩帝国将朝鲜半岛的主权永久让与日本,朝鲜半岛遂沦为日本殖民地。一周后,《条约》正式生效,存在了13年的大韩帝国宣告灭亡。
大韩帝国从1910年灭亡到1945年日本彻底结束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日本所实行的高压统治和奴化教育,都使得君主制在半岛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但是,李氏朝鲜毕竟在半岛统治了长达五个多世纪,影响了十几二十代的朝鲜人民。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韩国人民希望能恢复君主制,而不少散居世界各地的韩国王室后裔也在努力恢复李家的故国河山,其中最着名的就是自称 “大韩帝国女皇”的李海瑗。
李海瑗是朝鲜高宗,大韩帝国首位皇帝光武帝李熙的孙女,义亲王李堈的第二个女儿,目前是朝鲜王朝王室近支中在世最年长者。她被部份朝鲜王朝王室成员推举为第三十任李氏朝鲜家族首领。2006年9月29日,李海瑗被义亲王李堈的大约50名后人推举为女皇,在首尔的一家旅馆举行了加冕仪式, 自称“大韩帝国女皇”,并宣布李氏朝鲜复辟,当然这在今天看来只能算是一场闹剧。因为自日本对朝鲜半岛进行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以来,君主制早已经是强弩之末,难成气候。
他要恢复君主立宪制,也得来中国给他册封。
韩国的王室虽然还在,但那是一伙韩奸,角色跟伪满洲国的溥仪一样,属于助纣为虐的存在,没有拉回来枪毙就算好的了,还试图君主立宪?怕不是欺负韩国没人?
(1)不大的大韩帝国
自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击败了朝鲜的宗主国大清之后,就开始怂恿朝鲜那嘎达称帝。于是朝鲜高宗在1897年从朝鲜驻俄公使馆回到德寿宫称帝,宣布不大的大韩帝国成立了。然后这个韩国高宗还把年号叫做光武,这个名字就太德不配位了,然后朝鲜还开始了改革,这个时候朝鲜是受到了俄罗斯和日本的影响,谁也没有能够彻底掌控朝鲜,于是朝鲜就在两个国家之间摇摆。
不过好景不长,到了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惨胜俄罗斯,导致日本最终掌握了东北亚,朝鲜也落入了日本的手中,于是在1905年11月17日,朝鲜被迫承认日本是朝鲜的保护国,伊藤博文成为日本在朝鲜的第一任统监。
(2)日本人手中的傀儡
李氏朝鲜自然不愿意成为日本的附庸,于是韩国高宗就派人去海牙国际法庭告日本,不过强权就是公理,谁也不愿意为李氏朝鲜出头,还给日本打小报告,于是伊藤博文就让韩国高宗做了太上皇,让纯宗继位。后来朝鲜义士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把伊藤博文给宰了,不过伊藤博文的死丝毫不影响日本吞并韩国这件事,在1910年,朝鲜被迫签订《日韩合并条约》。这份条约中说,“韩国皇帝陛下将关于韩国之一切统治权,完全永久让与日本国皇帝陛下。日本国皇帝陛下允受前条所举之让与,且允韩国全然合并于日本帝国。”
既然朝鲜被日本吞并了,这个时候的韩国皇帝就不是皇帝,改名叫做李王了,而原来的朝鲜高宗叫做李太王,这伙人就成为了日本的华族了,然后每个月可以从日本政府那里领钱过日子,不过日子过得也不是很宽裕就是了。
而且这伙人还得跟日本的贵族的联姻,当然有些李氏皇族觉得还行,毕竟他们在朝鲜当皇帝的时候也不是过得很爽,反正都是受气。后来这些李氏王族越混越差,一度每月就只有几十日元来打发叫花子。不过有些人为了谋个出身,挣点小钱,就去参加日军,还混得不错。在日本统治朝鲜期间,日本甚至要求这伙人去参拜靖国神社。
(3)落难凤凰不如鸡
在日本人手中原本伏低做小还能混个温饱,结果日本这玩意自不量力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结果战败了,朝鲜也被分为两半。自顾不暇的日本人在战败后的第一年,也就是1946年废除了王公族制度,第二年李氏王族一家就被开除皇室籍贯,顺便还被开除日本国籍。
这个时候李氏王族打算溜回韩国,当时韩国的执政是李承晚,但是这个李承晚跟王族关系太远了,攀不上。李承晚非但不欢迎这伙李氏王族回来,甚至害怕这伙人阴谋复辟,试图推翻老李的政权,于是老李就开始整这伙李氏王族,在1954年出台了一部叫做《旧王室财产处置法》,把韩国王室的财产通通划归国有,顺便把王室赶出王宫,王室成员顶多给点小钱打发,甚至王室遗孀一度流落街头,根本没了气候,这就是落难凤凰不如鸡。不过朴正熙上台之后,多少给了点待遇,虽然没多好,但是好歹混得下去。
(4)结语
朝鲜王室在朝鲜被日本统治期间的表现是跟溥仪差不多的,当然他们的主观恶意比溥仪轻,但是带来的影响确实非常糟糕,所以他们在韩国重建之后的悲惨也实属正常,没啥值得同情的,毕竟无情自是帝王家。
⑼ 日韩合并的介绍
日韩合并(朝语:한일 병합,日语:日韩并合),指1910年大日本帝国基于《日韩合并条约》,将大韩帝国(朝鲜王国“升级”)并合之事。也被称为“韩国并合”、“朝鲜合并”。韩国方面的说法是“韩日并合”,又因1910年为庚戌年又称”庚戌国耻“。1910年8月22日,韩国总理李完用与日本代表寺内正毅签订条约,规定大韩帝国将朝鲜半岛的主权永久让与日本。29日,随着《日韩合并条约》的生效,大韩帝国亡于大日本帝国,朝鲜半岛成为日本国领土的一部分,日本韩国统监府改制为朝鲜总督府,成为统治朝鲜半岛的机关。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后日本失去对朝鲜半岛实效统治,9月2日,日本签署厉行投降文件,日本正式结束对朝鲜半岛的统治。
⑽ 日本的相关
国名释义:日出之国
誉称:樱花之国
国旗:日章旗(にっしょうき),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白色。旗面上一轮红日居中,辉映着白色的旗面。日本国一词意即“日出之国”。传说日本是天照大神创造的,而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子孙。
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 (右图)
国歌:《君之代》
国花:樱花
国鸟:绿雉
国石:水晶
现任天皇:明仁(年号“平成”)1989年即位,日本人有部分人用天皇年号记年的习惯
皇后:美智子(婚前名:正田美智子,日本有婚后夫妻合为一姓的习惯,但多为女性改为夫姓)
内阁总理大臣(首相):福田康夫
日本国于1956年12月18日加入联合国
旧名:倭国(《山海经》倭属燕,古代代称)、东洋(东灜)、扶桑
人口:1.2777亿人(截至日本总务省2008年1月1日估计),其中男性为6233万人;女性为6542万人。日本出现严重少子化及老龄化现象。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日本总人口21%。
民族与宗教:
主要民族为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语,北海道地区有少量人会阿伊努语。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首都:
东京(とうきょう)(Tokyo),人口约1229万(截至2003年2月)。东京为日本最大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3℃,8月气温为25℃。
国名由来:
日本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 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倒幕运动: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家。1853年,美国军舰来到日本,强迫日本“开国”。此后,美国和其他国家先后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面对民族危机,日本国内爆发了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并于1868年建立了改革派的新政权,年号“明治”,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明治维新”。
【概述】
[编辑本段]
1、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延伸。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2、面积和地区划分
根据1998年的最新测量,包括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群岛,现已被俄占)在内,日本国土总面积377880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俄罗斯的1/45,中国和美国的1/25。 日本的国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4个大岛和6848个小岛组成,东西宽300公里,南北长3500公里。 日本的国土习惯上自北向南分为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8个地区,不是行政上的划分。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俄方名为“南千岛群岛”)领土争端,与韩国存在竹岛(韩方名为“独岛”)领土争端。
3、地形、地势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活动频繁,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全国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因此才有火山地震之邦之说.富士山是全国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在火山分布地区,景色优美,温泉资源丰富,成为着名的观光疗养地。
4、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向东西两侧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于日本东西狭窄,加之山势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风季节,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为此,日本修筑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库,用于防洪。河水广泛用于生活用水、农业和工业用水、水力发电。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关东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
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
5、海岸线和海洋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 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近年,导致海水升温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对日本产生影响,主要是梅雨持续时间延长,容易形成冷夏和暖冬。
6、地貌地质
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着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于平原较少,日本很多山上都种植农作物,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近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新潟县中越地震都是芮氏地震规模6级以上的强震,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日本的温泉很多,并且已经发展成为旅游景点。
由于日本的岛屿呈北东向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有许多种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大部分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的九州岛、四国、琉球群岛(归属存在争议)有副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的岛屿夏天温暖,冬天则十分漫长、寒冷,还时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区则冬天比较干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湿。
日本是岛国,又深受黑潮影响,海洋性气候显着,樱花很美。
【简史】
[编辑本段]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差别,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飞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中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及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着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及人民的强而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战国时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制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明治初期,日本重视轻工业,19世纪90年代,生丝和棉花纺织业已经为典型工业。生丝全国出口量第一,棉花和纱代替了茶叶,出口量仅次于生丝。渐渐地,日本成了生丝和棉的出口大国。但与此相对照的是,日本的重工业在此时期发展缓慢。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时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1912—1926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不久后侵占中国满洲。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还有好多,粘不下来了!!你直接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