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战云笼罩叙利亚什么意思
4月11日,在大马士革东古塔地区,一名叙利亚政府军士兵和一名当地女子交谈。 新华社发
围绕叙利亚东古塔地区化武袭击疑云,各方角力趋于白热化。11日,继拉拢英法盟友酝酿对叙采取联合行动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喊话俄罗斯,称即将对叙“动手”,而俄罗斯则一边同美隔空斗嘴,一边加紧相关军事部署。
日前,中方对叙利亚局势紧张升级的可能性感到担忧,呼吁有关方面保持冷静克制
A 西方
对叙军事打击似乎已经“箭在弦上”
美国总统特朗普取消原定出访拉美行程后,11日发推文警告俄罗斯“准备好迎接发向叙利亚的导弹”。同一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向媒体暗示,华盛顿及盟友已经决定对叙采取军事行动,只是在商讨更多行动细节。西方对叙军事打击似乎已经“箭在弦上”。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回应:我们不搞“推特外交”,坚信不应采取任何可能加剧动荡局势的行为。俄军方一名发言人斥责所谓“化武袭击”是叙反政府武装在“演戏”。
美俄一边“舌战”,一边加紧军事部署。美国海军10日说,“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打击群11日起将前往中东和欧洲地区。预计美军在中东的相关部署将在5月初到位。
俄罗斯军方11日说,俄军正密切关注叙利亚局势进展,注意到美国海军打击力量前往海湾的动向。俄罗斯此前警告,如果美国空袭叙利亚,俄方将以“报复举措”回应危及俄驻叙军事人员生命安全的导弹和发射源头。俄卫星通讯社报道,卫星图像显示,在叙塔尔图斯海军基地的大部分俄军舰已离开港口,部署到海上。
对于美方意图,叙利亚总统政治和新闻顾问布赛纳·沙班11日说,美国意在通过施压获取更多利益。叙利亚及其盟友正在就此协商,不会“任由事态按美国想要的方式发展”。
B 叙利亚
美威胁发动军事打击是鲁莽的升级行为
叙利亚外交部11日发表声明,批评美国威胁对叙发动军事打击是鲁莽、令局势升级的行径,指出没有证据支撑的“化学武器袭击”是美国采取行动的“毫无说服力的借口”。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1日发表声明,敦促安理会采取行动,避免叙利亚局势失控。古特雷斯说,他11日分别给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驻联合国代表打电话,重申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强调必须避免局势失控。
东古塔地区是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在叙首都大马士革周边的最后据点。叙反政府武装先前多次指责政府军在这一地区使用化学武器,均遭叙政府方面否认。
C 中方
反对在国际关系中动辄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2日表示,中方对叙利亚局势紧张升级的可能性感到担忧,呼吁有关方面保持冷静克制,使紧张局势尽快缓和下来。
耿爽说,几天前,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会见来华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就当前叙利亚紧张局势深入交换了意见。这两天,中方一直就叙利亚局势的最新变化同包括美国、俄罗斯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其他成员以及地区国家保持接触。
“中方对叙利亚局势紧张升级的可能性感到担忧。我们一贯坚持和平解决争端,一贯反对在国际关系中动辄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一贯主张按照联合国宪章行事。据中方了解,禁化武组织即将派专家赴叙利亚实地调查。我们呼吁有关方面保持冷静克制,使紧张局势尽快缓和下来。”耿爽说。
㈡ 中国领人前脚到法国,法国佬后脚就跑到非洲去了,说中国的坏话,简直不是东西
法国(La France),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法国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法国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因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法国亦是欧盟和北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700公里,陆地线为2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
㈢ 马克龙突访沙特有什么意图
主要是为了处理前几天曝出的黎巴嫩总理滞留沙特一事。
黎巴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国家,它与传统的中东国家不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这里平分秋色,21世纪以后更是基督教长期主导政坛。该国的宗教环境非常复杂。
法国曾经是黎巴嫩的殖民国,在这里有很大的影响力;而黎巴嫩的什叶派势力比较大,和伊朗的关系也很亲密。
这个国家既是法国在中东维持影响力的根基,也是什叶派领袖伊朗与逊尼派领袖沙特争夺中东主导权的前沿阵地。
过去几年,在沙特扶持ISIS入侵叙利亚试图推翻什叶派巴沙尔政权的同时,伊朗也在支持也门胡塞武装和黎巴嫩真主党,对沙特进行打击。
就在11月4日,访问沙特的黎巴嫩总理突然宣布辞职,职责伊朗干涉黎巴嫩内务,并至今滞留沙特。甚至有传言称是沙特羁押了对方。
此事发生后,黎巴嫩政府对沙特发出严厉警告,沙特海湾大臣6日声称黎巴嫩政府此举等同于宣战。随后也门胡塞武装于当日晚袭击了沙特首都利雅得,沙特也再次轰炸也门首都萨那作为报复,沙特、伊朗、也门和黎巴嫩四国关系迅速恶化。
而此时正是沙特王权交接的关键时刻,国内正在对异见人士甚至王室成员进行大规模逮捕,政局不稳。此事若继续发酵,往后会演变出什么局面,谁都无法预料。
此次法国总统马克龙紧急访问沙特,就是为了此事而来,希望调解双方的矛盾,尽力阻止未来可能的战争。据媒体报道,马克龙还计划访问伊朗,做进一步的努力。
毕竟黎巴嫩是法国在中东最后的“据点”,一旦黎巴嫩的基督教政权倒台,法国将彻底失去它在中东的立足之地。
而且法国为了伊朗核问题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美国特朗普政府最近表现出了单方面违反六方会谈决议的意向,此举也极大地激怒了伊朗政府。法国此时不愿意看到伊朗核问题受到更多不可控的干扰和破坏。
此外,如果这次能够圆满化解黎巴嫩总理滞留沙特的事件,也是法国重回中东的一大胜利,将成功地在中东地区塑造法国的影响力。
㈣ 德意法三国领导人访乌有什么意义
德意法三国领导人访乌具有以示“对乌支持和团结”的意义。
据路透社6月16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与意大利总理德拉吉或于今日到访乌克兰,以示“对乌克兰的支持和团结”。此次访问计划了数周,目的是为了回应乌克兰方面对三国的批评。
报道称,乌克兰方面曾称法德意三国在为乌克兰提供支持的问题上“拖了后腿”,三国在提供军援时“行动迟缓”,并把本国的繁荣福祉置于乌克兰的自由和安全之上。
报道指出,出于安全原因,此次行程的具体计划尚未公布。此次访问的后一天,即17日,欧盟委员会将就是否建议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进行讨论。央视新闻援引乌克兰媒体报道称,此次访问与欧盟委员会是否授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的关键决定有关。
俄方回应或无助于解决当前局势
据央视新闻16日报道,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科萨切夫15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德国、意大利和法国领导人访问基辅的目的,是向乌克兰进一步提供相关军事等物资,允许乌克兰粮食等欧洲所需的商品向西方出口,讨论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前景。如果此次访问“按照这一事先写好的剧本”进行,那么将无助于解决当前局势。
另外在1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乌克兰总统应该与俄罗斯谈判,欧洲人也将出现在谈判桌上以提供安全保障。
同一天,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同美国及欧盟之间的沟通是必要的,并将继续下去。但这种沟通必须建立在顾及彼此关切和互利的基础上,并遵循相互尊重和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则。
以上内容参考 潇湘晨报-外媒:法德意三国领导人或今天访乌,以示“对乌支持和团结”
㈤ 克龙要让法语成世界第一语言,汉语怎么办
马克龙说法语将成世界第一语言,英国网民坐不住了,汉语也莫名“躺枪”。
布基纳法索曾是法国殖民地。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非洲问题专家阿兰·安蒂尔说,在以法语为母语的西非地区,法国仅同当地政要相处融洽,而同这一地区的年轻人或社会完全脱节,让人觉得不接地气。因此,马克龙在访非期间为法语打call也不足为奇。
马克龙在上任伊始就誓言要重振法国的影响力。为此,他积极“搅动”欧盟改革,与特朗普上演“握手杀”,力图掌握欧盟领导权,与德国“平起平坐”。
我国人民爱好和平,谦虚谨慎,汉语也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越来越大,引起国际人民的重视和热爱,相比较法语,汉语在世界上将会影响更加广泛,更加强有力,因而,法语吹的有点过头了,汉语影响力越来越大是不争的事实。
㈥ 马克龙对卡塔尔外交危机有何回应
6月5日,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沙特阿拉伯以及埃及等国,先后宣布与石油蕴藏丰富的卡塔尔断交。沙特指控卡塔尔支持“以破坏地区稳定为目标”的极端团体。
据法国媒体6月6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于当天,与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通电话,呼吁海湾国家团结,并表示将支持所有有助于化解这场外交危机的建议。
此外,根据报道,卡塔尔表示,愿意与断交的海湾邻国对话,解决这次外交危机。该国首相阿勒萨尼称,卡塔尔相信外交途径,希望可以促进中东地区和平,并且打击恐怖主义。他指出,卡塔尔不是超级强国,不认为对峙可以解决问题。
㈦ 马克龙称乌克兰必须战胜俄罗斯,此次战争何时会结束
这次的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而且大家的精力也不是特别大了,应该不会继续战争了。
㈧ 马克龙访问非洲两国目的何在
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访问突尼斯和塞内加尔两个非洲国家,分别与两国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并作出多项援助承诺。分析人士认为,马克龙此访意在扩大法国在非影响力,希望强化与非洲国家传统关系。
访突期间,马克龙宣布了一系列与突尼斯的经济合作决定,包括实现法国在突尼斯投资增长翻倍、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和青年人发展等。他还宣布,2020年法语国家峰会将在突尼斯举办。
塞内加尔国际关系专家学者迪奥认为,作为前宗主国,法国积极同非洲国家进行合作,是希望摆脱殖民者形象,增进法国在西部非洲影响力。通过共赢合作可以实现法塞关系正常化,但法国不应该在像以前一样干涉非洲国家内政,而应该给予非洲国家应有的“尊重”。
突尼斯时政评论员阿卜杜勒-瓦哈卜·哈尼说,马克龙的这些政策将有助于突尼斯经济、安全、教育等领域发展。但法国曾长期殖民统治突尼斯,他担心两国恐怕难以完全平等合作。
㈨ 戴高乐航母开赴中东,海湾战力是要再次洗牌了吗
中东地区的权力结构并不会因为法国军队的介入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是因为中东地区的主要权力斗争集结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而法国的军事力量远远不能和美国以及俄罗斯相比较,这也使得法国的军队虽然前往了中东地区,但是并不会使中东地区的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不过我们希望法国这次只是展示自己的军事武器装备,而不是挑起地区的争端,也希望法国能发挥出自己的大国责任,因为法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理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上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千万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使自己的国家责任感丢失。
㈩ 伊朗外长“意外”现身G7峰会举办地 ,会晤马克龙,此举有何深意
伊朗意外现身G7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见面,有可能是伊朗向法国表示友好并且寻求帮助的,众所周知美国现在对伊朗在实行制裁,所以伊朗现在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约束,最近法国和美国也在闹矛盾,那么这时候伊朗和法国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美国,伊朗外交法国一方面是表示友好寻求帮助,一方面是想和法国结盟。
法国总统和其他七国集团领导讨论伊朗问题,可惜的是没有迹象显示特朗普打算放松针对伊朗原油出口的制裁。一名熟悉情况的欧洲外交官告诉记着,欧洲国家领导人没有说服特朗普。美国政府自从去年退出伊核协议,就恢复对伊制裁。现在,美方加强在海湾的军力部署,并且已经开始增强对伊朗的制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