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美国总统访问火星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美国总统访问火星

发布时间: 2022-10-19 03:15:42

① 美国最早会在哪一年载人登陆火星

根据中新浙江网的消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曾公布载人登陆火星计划的详情,预计2031年初将派出一支宇航员队伍乘坐宇宙飞船登陆火星,估计这次载人登陆火星任务耗资将达200亿至450亿美元。

据此间媒体报道,NASA计划派出“最低数量”的宇航员,在2031年乘坐重达400吨的“火星船”展开为期30个月的往返火星之旅。

科研人员将利用3枚至4枚新一代重型货物运载火箭“大力神5号”把“火星船”运送到地球低轨道组装。组装完成后,由先进低温燃料推进系统提供动力,“火星船”开始向火星飞行,预计6个月至7个月后抵达火星。届时,宇航员会在火星表面逗留长达550天,进行各项科学研究。

“火星船”载人上火星前,NASA分别会在2028年和2029年先行发射火箭将物资和器材送到火星。当宇航员到达后将采用核能供电,宇航员生活将做到自给自足,包括在太空船上种植蔬果作为食物。而太空船亦配备了循环系统,以使空气和饮水可循环利用。

到2033年,NASA将派出第二支宇航员队伍出发上火星,他们同年12月到达后,将接替首批宇航员工作,首批宇航员则会重返地球。

② 世界上第一个登陆火星的人是谁

截止2019年10月,人类还没有人登上过火星。

2004年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载人火星任务为太空探索展望中的长期目标。NASA和洛克希德·马丁已开始研究猎户座太空船,计划于2020年以前送人类到月球,作为人类登陆火星的准备。2007年9月28日,NASA执行长麦可·D·格里芬声明NASA预计于2037年以前送人类到火星。

欧洲航天局希望于2030至2035年间送人类上火星。而在这之前有其他探测任务,包括ExoMars和火星样本取回任务。

(2)美国总统访问火星扩展阅读:

2004年,美国宇航局的“机遇”号火星车在“奋进”陨石坑附近发现弹珠形蓝色奇异物体,被形象地称之为“火星蓝莓”。

“科学家表示:“这些物体的外部似乎易碎,中部则较为柔软。它们的密度、结构和构成均存在差异,分布也不同。因此,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质学谜团。”一种理论认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了这些小球,而不是在水的作用下形成。

在“火星蓝莓”内,科学家发现大量赤铁矿,说明它们在地下水穿过多孔岩过程中形成。水流能够导致一系列化学反应,促使铁矿变成小球。不过,这一理论无法解释“蓝莓”的尺寸为何较小。

研究发现,“火星蓝莓”只是小陨石在穿过火星大气层过程中分裂后留下的残余,无法证明火星古代曾出现流水。陨石撞击是一种更令人信服的解释,能够解释“火星蓝莓”的外形和构成。

科学家称“这些小球的任何一种物理特性都与凝固模型不匹配,但陨石理论能够解释它们的所有特性。”

在火星赤铁矿石一致性方面,绝大多数“火星蓝莓”的直径都在0.16英寸(约合4毫米)左右,通常不超过0.24英寸(约合6.2毫米)。

米斯拉教授指出“火星蓝莓”的尺寸差异可以用陨石撞击解释。研究人员发现一颗直径1.6英寸(约合4厘米)的陨石能够产生1000颗直径0.16英寸(约合4毫米)的小球,分布在面积广阔的区域内。

③ 你能说说人类还有哪些探索太空的活动

1957年10月4日: 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5月15日: 苏联发射第一个宇宙飞船。
1961年4月12日: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绕地球一 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太空人。
1969年7月20日: 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布兹?阿尔德林登月成功。
1975年7月17日: 美国阿波罗号和苏联同盟号宇宙飞船在太空中对接。
1975年8月20日: 美国发射“海盗1”号首次成功软着陆,对火星大气进行 探测。
1975年9月9日: 美国发射“海盗2”号第2次软着陆,对火星地形进行探测。
1981年4月12日: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由此开始了第一次航天飞机太空之旅。
1986年1月28日: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约一分钟在空中爆炸,全部7名机组职员遇难。
1986年2月20日: 苏联发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使用至今。
1995年6月29日: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轨道空间站进行首次航天飞机—空间站对接。
1996年12月4日: 美国发射火星“探路者”与“旅居者”成功登陆火星,传送回很多火星环境、岩石和土壤的数据。
2003年6月10日: 美国发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现已成功到达火星。
2003年7月7日: 美国发射“机遇”号火星探测器,预计2004年1月24日到达。
2003年10月15日: 神船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2004年8月2日: 美国宇航局向水星发射 “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将环绕地球、金星、水星飞行7年, “信使号”要到2008年才会首次飞越水星,直到2011年,在飞行了79亿公里之后才开始其主要的探测使命。
2005年10月12日: 神船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将两名中国宇航员送上太空,绕地球飞行119小时,成功返回。
未完成或将进行的:
中国:中国科学院在其最新研究完成并公布的中国二0五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初步设想并提出中国未来三十到四十年的太阳系探测发展路线图,明确中国二0三0年左右实施首次载人登月、二0五0年左右实施载人登陆火星等多个战略目标。

这份太阳系探测路线图具体内容包括:二00九年,实施中俄联合探测火星工程;二0一二年左右,实施第一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二0一四年左右,实施第二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二0一五年左右,实施环绕火星探测并中途探测小行星的多任务多目标探测工程;二0一七年左右,实现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二0一八年左右,实现第二次月球采样返回。

二0二0年左右,发射行星科学实验室,开展行星就地探测;二0二五年左右,火星着陆探测和巡视探测;二0三0年左右,实施中国的首次载人登月;二0三三年左右,实施第一次火星采样返回;二0三五年左右,实现木星以远的行星、卫星及小天体探测;二0四0年左右,建立首个短期有人值守的月球基地;二0五0年左右,实施首次载人登陆火星。

中科院称,制定中国至二0五0年的太阳系探测发展路线图,旨在探索太阳系最初十亿年的历史记录,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历史,开展生命及相关物质的探测与研究,在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探索中取得突破,开展深空可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评估,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围绕太阳、行星、太阳风及其与地球的相互作用,中国还将建立太阳系探测卫星系列。
美国:美国总统奥巴马15日公布美国新太空探索计划,表示美国将放弃旨在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而将火星作为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目的地。

奥巴马当天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表示,美国将投资30亿美元研发新型大运载火箭,以便美国宇航员能向近地轨道之外的空间进发。他期待,到2025年,美国能对太阳系进行深入探索;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具有运送宇航员平安往返火星轨道的能力。

“我们将在历史上首次向小行星运送宇航员。到本世纪30年代,我相信我们可以将人类运往火星轨道,并可以让他们安全返回地球。随后,我们将开始登陆火星,”奥巴马告诉在场的近200位议员、科学家及太空专家。

“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切,”奥巴马说。

为缓解外界批评,奥巴马当天还宣布保留压缩版“奥赖恩”载人航天器,将这种原本用于登月的运输工具改造为宇航员的紧急逃生设备,并在今后几年内将它送至国际空间站。此举可确保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发生意外时不必依赖俄罗斯飞船逃生。

今年2月初提交新预算报告时,奥巴马政府曾建议完全放弃“星座计划”及其三大支柱——“战神”系列火箭、“奥赖恩”载人航天器及“牵牛星”月球登陆器的研发工作。

在谈及为何放弃重返月球计划时,奥巴马说,“我们以前已经到过那里,眼下有更广阔的太空等待探索”。

自建议放弃“星座计划”以来,奥巴马政府受到外界广泛批评,太空专家担心,此举将使美国丧失太空探索领先地位并严重影响相关就业。对此,奥巴马表示,美国应“面向未来”,而不能“因循守旧”,新太空计划将创造约2500个就业岗位。

根据奥巴马的计划,美国航天局今后5年的预算将增加60亿美元,用于鼓励私营企业开发运送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的飞船和火箭。

奥巴马公布的计划还有待国会批准。当天的访问是奥巴马上任以来首次造访美国航天飞机的母港——肯尼迪航天中心,也是12年来美国在任总统首次访问肯尼迪航天中心。

肯尼迪航天中心是美国航天局进行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重要场所,也是美国唯一可以进行载人航天发射的航天中心。
欧洲:欧空局18个成员国与加拿大部长们将于11月25日~26日聚会荷兰海牙,推行欧洲太空政策,确定未来启动的计划,以及确定现行计划的下阶段任务。为了完成前述目标采取的各种项目活动包括:

1.太空应用服务于欧洲的公共政策、企业及公民

“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项目中的太空段计划提供初始太空能力,提供有效的全球环境监视。GMES太空段计划的阶段2将跨时2009年~2018年,与正在进行的阶段1(2006年~2013年)交叉。阶段2将完成大部分首批专用卫星的建造(“哨兵(Sentinel)”系列,),持续提供可靠、有效地访问来自其它任务的地球观测数据,满足用户需求。 (左图为“哨兵”-4概念图)

阶段1与阶段2都是由欧空局与欧盟共同投资,为运行提供服务,包括应急反应、陆地监视、海事及大气成分。阶段2包括“哨兵”-1A、“哨兵”-2A、“哨兵”-3A的在轨验证阶段,以及“哨兵”5的初始阶段。阶段2还包括“哨兵”-1B、“哨兵”-2B、“哨兵”-3B的研发,使元件达到飞行就绪,研发两套“哨兵”-4仪器元件(将应用到第三代气象卫星上),一颗“哨兵”-5先导卫星。

气象领域内的这些计划是要研发技术和系统(可使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继续并加强欧洲气象服务),尤其是增加下一代欧洲气象卫星系统。第三代气象卫星(MTG)将提供更多的测量能力、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提供更及时的数据,从而增强预测的准确性。这一计划将继承“第二代气象卫星”(MSG)的研发。例如,欧空局研发为EUMETSAT提供固定服务的两颗初始样星。欧空局还将采购四颗现有卫星,为EUMETSAT服务。研发计划时间为2009年~2020年。

为了维持并提高工业与欧空局在导航技术(用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基础设施的发展)方面的竞争力,欧洲GNSS演进计划(EGFP)被提议扩展。议案涵盖的时间段为2009年~2011年,包括(1)系统定义、初步设计及支持研究;(2)研发GNSS相关技术;(3)附属活动。这些项目扩展的目的是准备“欧洲静地导航覆盖系统”(EGNOS)的第一次演进,借助于飞行系统验证新业务的潜能,并继续改进将来升级到“伽利略”系统的相关技术。

2.满足欧洲安全需求

太空理事会强调,安全部门与防御部门开展更多合作、加强相关行政部门的对话、制定适当的规划性活动是至关重要性。行政部门包括欧委会、欧盟理事会秘书长、欧洲防务局、欧空局及成员国。(左图为太空态势感知活动示意图)

太空态势感知活动的目的是保护欧洲太空系统,尤其是那些与运行服务、对抗太空碎片与太阳风(太空天气)相关的系统。该计划将有助于保证这些服务的可用性——提供及时、高质量的太空环境、威胁、及外层空间探测的信息。

这项计划议案将包括一个核心内容,包括管理、数据政策、数据安全、体系结构及太空监视和三个附加备选内容:太空天气与近地物体侦察、与“总体支持技术计划”(GSTP)联系密切的雷达组件、飞行数据中心。

3.具有竞争力与创造力的工业

欧空局电讯计划的主要目标包括:支持欧洲工业的技术竞争力,与用户、运行商及服务商合作实施系统演示项目以达到运行。这是通过“电信系统预研”(ARTES)计划实现。

ARTES计划扩展通过研发创新性卫星通信技术、系统及应用满足客户需求,继续支持欧洲航天工业。ARTES 1是研究这个项目的准备要素。ARTES 3-4以及ARTES 5则能实现对技术、设备及系统的通用开发,用于工业的目标市场;还能实现对现有产品的升级与改进。ARTES 8扩展项目将扩大Alphabus大型平台的能力,开发用户段并升级服务段以支持对Alphasat卫星性能的利用。ARTES 11扩展项目旨在建造小型静地轨道卫星平台,通过创新技术提高其竞争力,研发地面段与用户段,实现小静地轨道卫星上创新性有效载荷的全部商业利用。 (左图为小型静地卫星示意图)

欧洲数据中继卫星(EDRS)计划(ARTES 7)目的是与服务供应商/运营商一道,启动静地轨道运行能力,提供数据中继及相关服务,给予欧空局及第三方任务以有效支持。EDRS将取代欧空局的Artemis数据中继卫星。Artemis于2003年开始运行,将在2025年以前结束寿命。这项计划将以阶梯方式实施,第一步主要关注对GMES的服务,以及提供其它商业、行政及安全需求服务的可能性。

Iris阶段2(ARTES 10)将研发一套现代化的通信系统,实现人命安全空中交通管理的卫星通信。该计划要实现低成本、低复杂度的用户终端与天线。Iris计划还将定义卫星基础,用于欧洲的宇航事务中。在阶段1(2007年~2008年)的基础上,该计划将研发新型卫星通信标准、客户段、地面段、太空段、端对端卫星系统集成、运行前的测试及系统验证。预运行能力计划在2015年获得。

提交11月部长级会议的计划议案包括实施工业阶段B必要条款及相关的安全、商务案例分析。在批准进入并投资研发阶段与验证阶段之前,还要在2011年进行一次审查。综合应用促进(IAP)计划(欧空局称之为ARTES阶段1中的要素20)将促进对综合性太空系统及技术(电信、地球观测、气象……)的单独使用,或与多种地面系统一起使用,在社会与公共政策领域提供广泛的运行服务。

④ 美国为什么想探索火星

在“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20周年纪念大会上,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曾信心十足地宣布了美国远征火星的“三部曲”:第一步,在20世纪90年代建成“自由”号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第二步,在21世纪的头10年里,建成可供人居留的月球基地;第三步,于2011年开始,从月球基地出发对火星进行载人飞行,并在2016年~2020年期间登上这颗红色的星球。

九大行星之中,人们选择火星作为第一个访问对象是很自然的。因为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而且与地球最为相似,虽然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火星上有生命的迹象,但它具有足够的阳光,有冰水,有大气,显然是太阳系中环境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天体。

科学家们花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在调查这颗红色星球的秘密,而且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仍在不断升级。在近20年时间里,美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欧洲的所有空间机构都在不懈地努力着,竞争着,希望自己成为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国家。

近20多年来,各国科学家在对火星的探测研究方面还加快了节奏。

1976年,美国“海盗号”探测器在火星一面软着陆成功,深入探测行星的时代从此开始了。

7月20日,“海盗1号”降落在地势起伏、散缀有各种大小岩石的克星里舍盆地的西坡。“海盗2号”着陆地点靠近北极极冠的边缘,距离1号约4000英里。

计划中的“海盗号”探测器,主要目的在于探索火星表面是否存在生命,

结果是令人失望的,第一次样品中没有任何有机分子的迹象。当然,这种不存在,并不排斥火星有生命的可能性,但却增加了分析的困难。这至少使得那些鼓噪目睹过“火星人”的机构有成为江湖术士的可能,陷入了颇为尴尬的处境。

为了扩大探测地域,美国宇航局最近制定了一个名为“紫鸟”的火星探测计划。所谓“紫鸟计划”,就是把4辆无人驾驶的宇宙车送上火星表面。这种宇宙车和“海盗”号登陆器所不同的只是安装了履带式车轮,外形像个活动的大型办公室,内部装有核动力电池,车速为每天3~4公里。在一个火星年(约相当两个地球年)内,驱车数千里,它所能涉及的范围要比“海盗”号增加几万倍。

执行这一计划的科学家们满怀信心地说:通过“紫鸟”计划,火星将像月球那样,赤裸裸地向地球人暴露自己的秘密。他们相信,在火星上,很可能找到地球型或与之相仿的低等生物,或者与地球上完全不同的“火星型”的低等生物。如果幸运的话,说不定还能找到高等生物的遗物或遗迹。

美国的“火星观察者”是这一计划的先锋。这颗价值9.8亿美元的宇宙飞船以每圈118分钟的速度开始对这一星球进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详细的、时间长达2~6年的测绘工作。

水对于了解火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只要有水就意味着可能存在过生命形式。美国“火星观察者”号小组的宇宙地质学家迈克尔·卡尔说:“我们发现了许多水蚀的现象。”在火星具有30亿年历史的南半球曾拍下一些分岔河的照片,它们与地球上干涸的河床十分相似。卡尔说:“几乎可以肯定当这些河道形成时,火星上的气候要更为温暖,大气层也稠密得多。”一些科学家推测,在火星上甚至可能曾经有过海洋。

除了那些较小的分岔河道外,还有一些迹象表明,在火星的许多地区曾发生过洪水肆虐的情况。卡尔说,这些猛兽般的洪水似乎是在两三个星期的时间里就冲出了宽达90英里的巨大河谷。

这些大洪水在火星的历史上似乎时有发生,其原因不明。但卡尔推测,这些水可能一直由于巨大的压力而被禁锢在冰冻的地壳下面,一旦出现裂纹或遭受巨大陨石的撞击,这些水就会在高压下喷涌而出。

如果火星上曾经有过流水,那么它们现在在哪儿呢?一些科学家估计,水很可能被刮离了星球,但多数科学家却和卡尔一样认为它们还在星球上,被禁锢在地表的冰层下或粘土层中。“观察者”号及其后继飞行的一项任务就是找到水,以重现火星的历史真面目。

⑤ 美国登陆火星计划是谁提出的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1989年7月20日举行的“阿波罗”飞船登月20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要把月球作为人类飞往火星的基地,在21世纪初叶把人送上火星。因此,美国也有一个人登上火星的三阶段计划。

第一阶段:1992年9月16日~10月6日,用“大力神3”号运载火箭,发射名为“观察者”的火星飞行器,它以每天13圈的运行速度在火星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带有8种仪器设备,确定火星地形、火星引力场、表面元素和矿物特征、磁场以及大气环流结构;绘制火星的四季气候图,为未来载人和不载人飞行选择着陆区。

第二阶段:要解决火星上是否存在危害人类的有毒物质和敌对生物的问题,确定何处是人类安全着陆地方。计划从2001年起发射名为“漫游者”火星机器人取样返回飞行器。在2001~2011年,要发射几批机器人,每批1~2个。“漫游者”机器人将在2000年投入运行的“自由”号国际航天站上发射。

第三阶段:发射载人飞船到火星登陆,有几种实施方案。其中之一,2002年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居住基地作为前哨基地。2015年发射载5名航天员的宇宙飞船到火星,在那里停留30天;2018年再发射一次载人飞船,在火星工作更长时间。

在人类实现载人宇宙飞船登陆火星的目标中,美、俄两国的具体实施计划各有特色,在互相竞争的同时,必定会进行一些合作。既竞争又合作,是双方的需要。不仅如此,日本和欧盟凭借经济实力也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参与登陆火星的国际合作。我们中国也是一个有相当实力的航天国家,如果在21世纪初能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就完全有可能参与登陆火星的行动。

⑥ 一艘飞船降临地球找美国总统的电影

《火星人玩转地球》
剧情简介:
5月9日的傍晚,肯塔基州某地燃烧的牛群狂奔过农场,一架飞碟腾空而起……美国政府很快探知火星人的飞碟已集结在地球周围,经过一番思量,美国总统戴尔(杰克•尼科尔森 Jack Nicholson 饰)决定向世界发布火星人到来的消息。在白宫中,总统夫人玛莎(格伦•克洛斯 Glenn Close 饰)和女儿戴菲(娜塔丽•波曼 Natalie Portman 饰)面对火星人到来像谈论一场寻常的访问活动;在纽约,从事新闻业的史东与娜塔莉正在筹备采访唐纳博士(皮尔斯•布鲁斯南 Pierce Brosnan 饰);在堪萨斯,瑞奇的哥哥即将担任接见火星人的守卫军人;在拉斯维加斯,昔日拳王拜伦如今为家庭生计苦苦工作。终于到了火星人降临的时刻,他们发出了和平的信号,但之后却是大开杀戒,火星人一再的戏弄政府高层,人们束手无策,然而,真正能战胜火星人的武器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⑦ 什么是阿波罗13号历险记

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的“阿波罗11号”和“阿波罗12号”飞船两次载人登上了月球,实现了人类登月的伟大愿望。可是,人类在飞向月球的历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也经历过痛苦的牺牲,遇到了巨大的挫折。

1970年4月13日,美国休斯敦时间13点13分,登月飞船“阿波罗13号”点火升空,开始执行第三次载人登月飞行。“阿波罗13号”的任务是一次例行飞行,其目的是对月球的山脉进行一次地质调查。

13这个数学好像是不吉利的,这在西方传统文化中十分明显。那么,“阿波罗13号”是否将应验这个“劫数”呢?

登月飞船上共有三人:指令长詹姆斯·A.洛弗尔海军上校,登月舱驾驶员弗雷德·W.海斯和指令舱加强员约翰·L.斯维格特。16日凌晨,“阿波罗13号”顺利地飞行在通向月球的轨道上,离地球33万公里,飞船已达到无还点。也就是说,此时飞船如果失控,将会一直向茫茫太空纵深飞去,永无返回的可能了。整个飞行过程平淡无奇,所以播放的宇航员工作情况的电视节目并没有引起美国电视观众的注意。

然而,就在洛弗尔上校在电视节目中说完“祝地球上诸位晚间愉快”之后,没过几分钟,突然一声爆炸震动了整个飞船。地面指挥中心顿时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

起初,洛弗尔上校和斯维格特还以为这是海斯闹着玩的,因为当海斯在登月舱操纵阀门时,他们曾听见过那种响声。但从监视屏幕上发现,海斯也是满脸惊愕的表情,显然,这次爆炸是一次事故。他们遇到了大麻烦。

斯维格特检查了控制舱内的各种仪表,一切工作似乎都正常。但当海斯从登月舱检查完毕回来,斯维格特再次查看他面前的仪表时,发现出了问题。两个氧压计的指针正以惊人的速度下跌,一只燃料箱完全停止了工作,另一只的燃料也即将耗尽。三位宇航员心里都明白,指令舱马上就完蛋了。刚才的爆炸既毁坏了两个氧气箱,又造成了三个主燃料箱失去功能。

地面控制中心听到了飞船的报告后,决定立即放弃这次登月计划。但每个人都知道,要使三位宇航员返回地球并非易事。这次爆炸造成氧气供应量锐减,而且使供电系统出现故障,严重影响指令舱供电。这也意味着无水供应燃料箱了。

一个半小时后,地面控制中心通知他们说:“我们计算了一下,指令舱剩下的电量大约只能维持15分钟了,因此希望你们马上进入登月舱,开始充电。”这几乎是一个噩耗,海斯和洛弗尔上校立即进入登月舱。指令舱暂时被废弃了。

宇航员们和地面控制中心都意识到,防止飞船无限制地飞入太空的惟一希望便是把登月舱作为救生艇。登月舱的动力系统和供给能使这个发生故障的宇宙飞船绕月球轨道飞行,飞向狭窄的“空间走廊”,从而引导他们安全返回地球。

然而,他们仍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飞船还要飞行差不多4天,如果不尽一切努力节省电力、氧气和水,登月舱的供给要不了2天就要完了。地面控制中心的飞行模拟器里的数百名技术专家和宇航员都在竭尽全力地设法解决飞船这几天内面临的严峻挑战。

上午9点30分,洛弗尔上校接到地面控制中心的指示:“第一支火箭点火,改变飞船的航线。”“阿波罗13号”照办了。17日凌晨3点30分,飞船又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关键性的点火。此时飞船消失在月球的北面,无线电联系中断了,地面控制中心焦急万分地等待着无线电联系的恢复。

当飞船从月球背面又出现时,已准确地定位在飞向地球的轨道上了。大家松了口气。然而在一个半小时后,飞船又碰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空调系统工作不正常,有毒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正接近危险的程度。

地面控制中心的技术专家和宇航员们又立即着手解决这个危机。办法终于找到了,宇航员们可以用飞船上现成的器械装配成一个空气净化装置。然而,在这寒冷、光线微弱的太空环境中工作,真是太艰难了,进程相当缓慢。他们用登月服上备用的软管把氢氧化锂滤毒罐连接到空气供给装置上,终于装好了一个净化装置。

这个问题刚刚解决,地面控制中心又发现了更大的险情——飞船正在更远地偏离轨道!按目前的轨道继续飞行,“阿波罗13号”就会脱离地球,再度陷入失落太空的危险。

飞船需要再进行一次关键性的火箭点火。洛弗尔上校镇定自若,甚至在回到控制舱前他还设法睡了两个小时。18日早晨5点31分,在火箭点火改变航线之前,他向休斯敦幽默地说:“我希望你们在后方督战的家伙走对这步棋。”其实,洛弗尔上校的担心是多余了。在第三次火箭点火时,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技术专家已经搞出了一套复杂的操纵方法,以帮助“阿波罗13号”19日返回地球大气层。飞行模拟器里的“阿波罗14号”宇航员们已对这套方法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检查。

洛弗尔上校进行最后一枚23秒火箭点火后,出了故障的飞船终于被推入了重返大气层的正确位置。这时已是19日下午1点53分,遇到破坏的服务舱载有氧气箱和其他供应装置,现在它被弹弃了,露出了防热罩,这是用来保护飞船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免遭烧毁的。宇航员们这时才首次看到破坏的程度。洛弗尔上校向休斯敦控制中心报告说:“整个一侧都没有了,从底部到发动机差不多全没有了。”地球上的观众从电视里看到“阿波罗13号”被炸致残的情景,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

下午5点44分,救生登月舱也被弹弃了。洛弗尔上校最后一个离开登月舱进入指令舱。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后,指令舱闯入地球的大气层。突然,控制中心又有几分钟与它失去了联系。不过不要紧,“阿波罗13号”正平平安安地朝地球方向飞来。下午7点07分,指令舱顺利地溅落在太平洋温暖的水域里,距离等待它的救援船“硫磺”号还不到6公里。

尽管经历了四天的磨难,遭受了将被弃于太空的威胁,洛弗尔上校最后在向控制中心报告时仍说:“我们情况良好。”

“阿波罗13号”虽然失败了,但它的返航成功说明人在太空中并不是无能为力的,靠着勇敢和智慧,人类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这也使人们明白,13这个预示不吉利的数字,在人类的勇气和智慧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

在“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20周年纪念大会上,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曾信心十足地宣布了美国远征火星的“三部曲”:第一步,在20世纪90年代建成“自由”号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第二步,在21世纪的头10年里,建成可供人居留的月球基地;第三步,于2011年开始,从月球基地出发对火星进行载人飞行,并在2016年~2020年期间登上这颗红色的星球。

九大行星之中,人们选择火星作为第一个访问对象是很自然的。因为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而且与地球最为相似,虽然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火星上有生命的迹象,但它具有足够的阳光,有冰水,有大气,显然是太阳系中环境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天体。

科学家们花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在调查这颗红色星球的秘密,而且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仍在不断升级。在近20年时间里,美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欧洲的所有空间机构都在不懈地努力着,竞争着,希望自己成为第一个登上火星的国家。

近20多年来,各国科学家在对火星的探测研究方面还加快了节奏。

1976年,美国“海盗号”探测器在火星一面软着陆成功,深入探测行星的时代从此开始了。

7月20日,“海盗1号”降落在地势起伏、散缀有各种大小岩石的克星里舍盆地的西坡。“海盗2号”着陆地点靠近北极极冠的边缘,距离1号约4000英里。

计划中的“海盗号”探测器,主要目的在于探索火星表面是否存在生命,因此在着陆器内装有一系列探索生命的仪器。首先是两台电视摄像机能以立体、彩色、黑色、红外方式高、低分辨率成像,用来观察宏观的生命形式或生物的运动现象。

着陆器内装有质谱仪,直接从空气中取样,可以进行灵敏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火星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氧气只占0.3%~0.4%。着陆器内还有三个生物实验室,能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析土壤。7月28日,着陆器采样臂从火星表面采集了第一批土壤样品,随即送入生物学仪器,进行3个实验,观察火星土壤里有无微生物或者有机物质的原始生命形式。

结果是令人失望的,第一次样品中没有任何有机分子的迹象。当然,这种不存在,并不排斥火星有生命的可能性,但却增加了分析的困难。这至少使得那些鼓噪目睹过“火星人”的机构有成为江湖术士的可能,陷入了颇为尴尬的处境。

为了扩大探测地域,美国宇航局最近制定了一个名为“紫鸟”的火星探测计划。所谓“紫鸟计划”,就是把4辆无人驾驶的宇宙车送上火星表面。这种宇宙车和“海盗”号登陆器所不同的只是安装了履带式车轮,外形像个活动的大型办公室,内部装有核动力电池,车速为每天3~4公里。在一个火星年(约相当两个地球年)内,驱车数千里,它所能涉及的范围要比“海盗”号增加几万倍。

执行这一计划的科学家们满怀信心地说:通过“紫鸟”计划,火星将像月球那样,赤裸裸地向地球人暴露自己的秘密。他们相信,在火星上,很可能找到地球型或与之相仿的低等生物,或者与地球上完全不同的“火星型”的低等生物。如果幸运的话,说不定还能找到高等生物的遗物或遗迹。

美国的“火星观察者”是这一计划的先锋。这颗价值9.8亿美元的宇宙飞船以每圈118分钟的速度开始对这一星球进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详细的、时间长达2~6年的测绘工作。

水对于了解火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只要有水就意味着可能存在过生命形式。美国“火星观察者”号小组的宇宙地质学家迈克尔·卡尔说:“我们发现了许多水蚀的现象。”在火星具有30亿年历史的南半球曾拍下一些分岔河的照片,它们与地球上干涸的河床十分相似。卡尔说:“几乎可以肯定当这些河道形成时,火星上的气候要更为温暖,大气层也稠密得多。”一些科学家推测,在火星上甚至可能曾经有过海洋。

除了那些较小的分岔河道外,还有一些迹象表明,在火星的许多地区曾发生过洪水肆虐的情况。卡尔说,这些猛兽般的洪水似乎是在两三个星期的时间里就冲出了宽达90英里的巨大河谷。

这些大洪水在火星的历史上似乎时有发生,其原因不明。但卡尔推测,这些水可能一直由于巨大的压力而被禁锢在冰冻的地壳下面,一旦出现裂纹或遭受巨大陨石的撞击,这些水就会在高压下喷涌而出。

如果火星上曾经有过流水,那么它们现在在哪儿呢?一些科学家估计,水很可能被刮离了星球,但多数科学家却和卡尔一样认为它们还在星球上,被禁锢在地表的冰层下或粘土层中。“观察者”号及其后继飞行的一项任务就是找到水,以重现火星的历史真面目。

尽管人们可能梦想过有朝一日去访问火星甚至在火星上居住,但就地球的标准来看,那里却是一个人类的禁区。在夏季,赤道地区中午的温度倒是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华氏68度,可是由于火星二氧化碳大气层非常稀薄,一到夜间,温度就会急骤下降200多度。在火星的两极,冬季的平均温度为华氏零下220度左右。研究人员们希望,通过“火星观察者”号及以后的飞行计划,他们能够对火星的恶劣气候有进一步的了解,甚至或许还可掌握预测其天气的方法。

登上火星比登上月球还难吗?当然,而且不是难一点儿,是困难得多。月球离我们平均不过38万公里,火星同我们的平均距离却有228亿公里之遥,离我们最近时也有5500万到1亿多公里。火星上的重力几乎是月球上重力的3倍,从火星上起飞的航天器必须要比月球上起飞的航天器的功率大得多。飞往火星的载人飞船得有几百、上千吨重,飞行一次将持续1.5~3年,为此必须给飞船机组人员储备比考察月球多得多的食品、空气、水等。为了把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送往太空,需要利用航天飞机先把在地面上预制好的零部件分成好多批送到空间站上,在那里组装成飞船后再启动火箭把它送往火星或月球。

这还仅仅是诸多困难中的一小部分。至于要在火星建立基地,建造人工“生物圈”,开展火星旅行业务,改造火星的大气、土壤和气候,直到实现火星移民,使人类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另一个星球上,那恐怕就需要经过几代人乃至几个世纪的努力才能办到。

据估计,光是为了完成布什总统提出来的进军火星的三项任务,大约就需要耗资5000亿美元,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但是,如果世界继续沿着和平、发展的轨道前进,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那么,人类向火星进军的步伐就一定要快得多,前景也一定会变得更加乐观。

⑧ 老美登陆火星是假的吗如果是真的,那美国分别派了几个美国人登上过月球

首先,美国人登录的是月球,共12人登录月球。
我认为美国登陆月球是真的,对此《探索发现》有专门的节目,对反对观点进行了一一反驳。我仅说一点便足以说明美国登陆过月球:
在美国人拍的关于月球车的画面中,美国人驾驶着月球车在月表面行走,车轮子扬起了很多尘土,这些尘土都是呈抛物线落下,而要做到让尘土呈抛物线落下,必须是在象月球便面的那种高真空状态。如果美国登月是假的,则他制造出了一个高真空的环境,而这一点,即使是在现在也很难做到。

⑨ NASA称美国计划2040年将人类送上火星,此举具有哪些意义

此举可以更快地打造出人类的宜居环境。

将人类送上火星有哪些难点?

登陆火星并没有那么难。难的是地球和火星的距离至少有5500万公里,世界上现有的所有火箭都无法承担如此长距离的载人任务。美国和欧盟已经发射了多次火星着陆探测器,美国的猎奇号探测器获得了大量的火星数据资料,使得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越来越高,探测器着陆技术和载人着陆技术没有太大区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