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初醉酒的赫鲁晓夫在英国演讲,破口大骂英国人,为何台下却掌声一片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赫鲁晓夫和英国之间有着非常多的矛盾以及问题,再加上当时英国的老百姓根本没有看到过像这样的情况才会选择鼓掌。赫鲁晓夫经常会在喝醉酒以后发表一些令人惊讶的言论,这也使得苏联经常会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再加上双方之间因为冷战的原因导致一直处在一个相对敌对的状态。
不过后来由于苏联的解体使得冷战结束,而苏联解体以后的大部分遗产都被俄罗斯继承,这也使得俄罗斯继承了美苏之间的恩怨。而且现在欧洲各国还有美国都在全力的制裁俄罗斯。
2. 醉酒的赫鲁晓夫在英国演讲,破口大骂英国人,为何台下却掌声一片
作为20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赫鲁晓夫,他的一生事迹影响着当时很多世界重大政治事件,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个资产阶级代理人,甚至到今日然仍影响着中国的思维.在当时, 赫鲁晓夫作为政治名人经常受邀到别的国家进行演讲.
赫鲁晓夫继续痛骂对方,翻译官不管这些,仍照着原稿翻译。庆幸的是,英国代表中没人懂俄语,而赫鲁晓夫的训骂被“翻译”后,竟引来阵阵赞许的掌声。与其说赫鲁晓夫的破口大骂引来英国人的掌声,不如说是翻译官的才智挽救了这场闹剧.
3. 醉酒的赫鲁晓夫在英国演讲,为何台下掌声一片
身份放在那边
4. 赫鲁晓夫醉酒破口大骂英国人,为什么台下英国人掌声一片
因为他在演讲的时候说的是俄语,而台下都是英国人,没有人能听懂俄语。赫鲁晓夫的翻译官看到他醉酒,所以根本没把他的话翻译成英语,而是按照正常的演讲稿翻译的,所以大家听到的和赫鲁晓夫说的根本就是两个版本。
后来他知道了他在台上的失误,重重的表扬了这位翻译官,因为如果当时翻译官按照他的词语翻译,很有可能会引起两国之间的战争。也会影影响他身为领导人人的威信,他的这次失误过后,他的翻译官已经成为了当地非常优秀的外交官。
5. 赫鲁晓夫醉酒演讲大骂英国人,为何英国人还鼓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你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小平民,还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难免都会犯错,而且犯错误的场合也不是由自己能决定的。就比如当时赫鲁晓夫在演讲的时候,由于喝醉了酒就开始脱离定好的演讲稿放飞自我,而且说了一些辱骂英国人的话,但是台下却给予一片掌声,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归功于翻译官的机制。
第三,翻译官的智慧。
同样的,如果这件事情放在其他翻译官的身上,那么即使有原稿在手上,或者说即使他听懂了这些话是不适合说出来的,他也不一定能够反应过来,或许就脱口翻译出来了。所以说此次的翻译官是机智的,他深知作为苏联的领导人,赫鲁晓夫是万万不能在英国人面前骂英国人的,这无疑就是制造国家之间的矛盾,后果是没有人可以承担的,所以他按照原稿读。这样的翻译官是十分机智的,而赫鲁晓夫在清醒之后也很庆幸可以拥有这样一位翻译官。
6. 赫鲁晓夫一生中,共访问过几次中国
赫鲁晓夫三次访华:
1、1954年9月29日参加国庆庆典赫鲁晓夫第一次访华
7. 当初醉酒的赫鲁晓夫在英国演讲,破口大骂英国人,为何台下却掌声一片
大家可能都从书本上听说过赫鲁晓夫这个名字,他就是苏联的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但是这个人在私生活上面是特别喜欢饮酒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是喜欢饮酒,而是特别爱喝酒一喝就醉的那一种,但是不管怎样他也算是历史上的一个奇人。竟然敢醉酒再外交场合上面进行演讲演讲也就算了,竟然还敢破口大骂英国人。可能觉得在这么重要的外交场合上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不应该在演讲的时候进行喝酒啊。
所以虽然喝醉酒之后大骂了英国人,但是却赢得了他们的掌声,这都要归功于身边的翻译官。
8. 007是被谁杀死的
苏联人,真实的007之死:欲炸死赫鲁晓夫 被克格勃击毙
随着007系列电影的火爆,007的原型也越来越为人关注,多年来,大家认为英国皇家海军最着名的蛙人、王牌特工莱昂内尔•克莱伯就是007的原型。克莱伯在1956年4月神秘失踪,近来,有人称是苏联神枪手射杀了克莱伯,还有人声称是俄罗斯蛙人割断了他的喉咙。
赫鲁晓夫访问英国 苏军舰下出现蛙人
英国皇家海军前王牌特工莱昂内尔•克莱伯被很多人认为是伊恩•弗莱明“007”系列小说主角詹姆斯•邦德的原型,克莱伯是英国最着名的蛙人,二战期间,他因为在直布罗陀海峡拆除了被安装在英国商船上的德国水雷而获得了乔治十字勋章;二战结束后,克莱伯继续在英国海军服役,并升至上校军衔。
007原型克莱伯
克莱伯46岁时就从海军退役,然而1956年4月,已经退休的克莱伯又被军情六处招募。 1956年4月17日,47岁的克莱伯和军情六处海军联络官史密斯开始入住朴茨茅斯港的一家旅馆;4月19日,两人一起外出,但从那以后,克莱伯就失了踪,后来史密斯一个人返回,付了旅馆账单后也消失了。
克莱伯的失踪后来证实与赫鲁晓夫访问英国有关。1956年4月,赫鲁晓夫率领苏联代表团乘坐大型巡洋舰“奥尔忠尼启则”号访问英国。军舰抵达英国后停泊在朴茨茅斯港。当晚,赫鲁晓夫在军舰甲板上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英国的着名政治家、银行家、企业家和其他实业界人士。
服务员托着放满各种冷热饮料的托盘,轻盈地走在甲板上,把饮料一一送到客人手上。宾主的寒暄声、清脆的碰杯声和室内乐队的悠扬乐曲声不绝于耳。海风习习,涛声阵阵,灯火通明的巡洋舰的影子倒映在深色的水面上,使美丽的夜色更加迷人。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沉醉其中。苏联警卫人员和特工们警觉地留意每一个值得注意的声音,注视着巡洋舰周围方圆数海里的海面,巡洋舰上各种保安技术设备也在紧张地工作。
当招待会的气氛达到高潮时,一直监视着新型水声显示仪的特工发现,在离巡洋舰不远的地方有拍水声,还有深水潜泳的种种迹象。
警惕的特工随即发出了约定的信号,立即行动起来。这时,监视器的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身穿保暖潜水服的蛙人。只见他慢慢接近巡洋舰的底部,藏到巡洋舰的龙骨下面,几秒钟后浮出水面,不一会再次下潜……特工们紧盯着监视屏幕,推测这个蛙人在巡洋舰底部的活动目的。忽然,已锁定的目标不见了……
两国高层守口如瓶
这个蛙人后来到底怎么样了,至今众说纷纭。据说,从那天晚上以后没人再见过他。
第二天,英国报纸报道了有关潜泳爱好者克莱伯的消息,说他对巡洋舰很有兴趣,因此冒险潜入舰底观察巡洋舰的水下结构。不料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再加上下潜时供氧装置漏气,他拿生命当了儿戏。
但是,英国反对派的报纸却做了另类报道,说蛙人克莱伯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名少校。
对英国政府的这个丑闻,苏联方面并未要求英方作出解释。但英国首相艾登却认为有必要就这一事件向赫鲁晓夫表示歉意。他在给赫鲁晓夫的信中说:“赫鲁晓夫先生,据英国政府所知,一切都是军情六处人员的工作热情过高所致。您应该知道,情报部门有自己的工作规程。我们对所发生的一切向您深表歉意。”
这一事件也导致英国军情六处处长约翰•辛克莱被解职。
半个世纪以来,这个“蛙人之死”被称为“冷战最大悬案”。多年来,英国媒体普遍认为,这个神秘蛙人就是英国王牌特工莱昂内尔•克莱伯——“007”系列电影的原型之一。
与此有关的两国高层人士对这件事可能了解很多,甚至了如指掌,可是什么也不透露。相反,好奇的人们说了很多,但对事情的真相却知之甚少。
无头尸体就是克莱伯?
一年以后,失踪的英国皇家海军少校仍毫无踪影。这时,有人在奇切斯特地区的海湾发现了一具可怕的尸体,尸体身上裹着蛙人常穿的橡胶保暖服,奇怪的是这具尸体没有头和手脚。难道是克莱伯?军情六处仍保持沉默。
英国官方的沉默使各种推测和假设不胫而走。一家报纸说,苏联人抓住了克莱伯,审讯后把他杀了。另一家报纸说,当时克莱伯被苏联特工从一个秘密舱口弄进船舱,带回苏联。
后来,曾与克莱伯一起学过潜水的一个伙伴说,克莱伯有别出心裁的性倾向,他好像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被招募为苏联间谍。他曾潜入巡洋舰底部,为巡洋舰排除放置在那里的磁性水雷,这是反对赫鲁晓夫的人干的,因为他们对赫鲁晓夫攻击斯大林大为不满。
克莱伯到赫鲁晓夫座船上装水雷?
外界却流传了许多关于克莱伯为何到赫鲁晓夫座船上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克莱伯是按英国军情六处的计划行动——在巡洋舰底部放置一种高灵敏度的装置;
第二种说法是:克莱伯要把一种爆炸力极强的磁性水雷放到巡洋舰底部,这种水雷会在巡洋舰离开英国领海,到达公海时爆炸;
第三种说法正相反:克莱伯按军情六处的安排,想盗走克格勃放置在巡洋舰底部的装置。军情六处对此不作任何反应。
不过克莱伯在赫鲁晓夫座船上安装水雷的说法实在太令人匪夷所思,因为一旦“奥尔忠尼启则”号在英国水域爆炸,甚至导致赫鲁晓夫被炸身亡,必将在英国和苏联之间引发一场战争。英国历史学家相信,克莱伯当时安装的不是水雷,而可能是一个窃听装置。
61岁的汉德利是克莱伯的亲属,她说:“我认为俄罗斯人的说法难以置信,克莱伯肯定是去清除水雷。”
半世纪以来,有关克莱伯之死的各种版本也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克莱伯是被苏联蛙人干掉的。还有人称,他在执行任务时被苏军用麻醉枪击昏,在被带到苏联洗脑后,成了苏联蛙人的教官。甚至还有人有板有眼地说,克莱伯其实早就被苏联克格勃“招降”,成了苏联间谍,这次只是找到了一个机会叛逃,在苏联,他已当上了黑海舰队水下特种行动司令部的指挥官。还有人认为,是军情六处借机安排他作为卧底打入了苏联海军。1990年,一位前苏联海军情报官员曾公开证实,克莱伯是在执行任务时被苏联人发现后击毙的。
2006年3月,英国媒体推出了克莱伯失踪之谜的新版本:他是被英国情报部门暗杀灭口的。退役后的克莱伯因身体和经济原因情绪低落,产生了叛逃苏联的念头。情报部门派蛙人将他杀死。
被苏联蛙人割喉咙?
近日,退役的俄罗斯蛙人科尔特索夫也有新说法,当时只有23岁的他奉命潜水调查“奥尔忠尼启则”号周围水域的可疑活动,突然发现007正在船底下安装炸弹,便悄无声息地游过去,用匕首割断了007的氧气管和喉咙,克莱伯的尸体随后被潮水冲走。
他说:“我看到一名蛙人的身影,他穿着很薄的潜水服,正在舰只的弹药仓附近的右弦摆弄什么东西,我游近后发现他正在安装一枚水雷。”
科尔特索夫向记录片摄制组展示了当年杀死007的匕首,以及上级秘密授予的一枚红星奖章。
被苏联神枪手射杀?
苏联社会对克莱伯这个神秘人物一无所知,因苏联媒体对朴茨茅斯港的蛙人事件只字不提。最近,俄罗斯《历史问题》杂志2007年第10期提供了关于该事件的最新线索。
如果不是苏联解体,如果不是克格勃分成几个独立的单位,这件事也许永远无人提及。现在,几位前克格勃特工不再惧怕其威严的上司,才透露了他们所知道的情况:
在风景优美的以色列海法市住着一个名叫约瑟夫•韦尔金的人,他已经在那儿住了几年。此人与前苏联海军情报部门曾保持直接联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赫鲁晓夫乘坐“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出行时,兹韦尔金正在英国伦敦为苏联情报部门效力。
据兹韦尔金说,克莱伯很愚蠢。那天他游向巡洋舰的时候,没注意隐蔽。舰上执行警戒任务的一名苏联中尉和一名水兵从20米的高处发现了他。中尉命令水兵继续留心观察,自己取来了一支狙击用的小口径步枪。这时,克莱伯不见了,原来他躲到巡洋舰的龙骨下面。很快,他又浮出水面游动起来。也许,他的供氧装置出了问题。被誉为神枪手的中尉立即向克莱伯的后脑开枪,克莱伯沉了下去。
那么,克莱伯潜到巡洋舰下究竟是想干什么呢?真相可能得到2057年才能知晓。因为英国政府早已决定,有关他神秘失踪的历史资料得在100年后解密。
9. 醉酒后的赫鲁晓夫在英国破口大骂,为何台下却掌声一片
赫鲁晓夫这个名字,在中国可谓大名鼎鼎。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尤其是作为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却在上台以后全面否定了斯大林,确实足够令人“瞩目”,而作为破坏了中苏两国的关系的罪魁祸首,进一步增加了赫鲁晓夫在中国的名声。
对于个人而言,赫鲁晓夫的个性十足,但是,却貌似并不是什么好名声。各种与这位苏联领导人有关的回忆录中,赫鲁晓夫总是以一个粗鲁无比、没有修养、喜欢喝酒、却从不懂得节制的酒鬼形象存在,为此还闹出过众多笑话,甚至在国际舞台上都损害了苏联的国家形象。

赫鲁晓夫演讲漫画
在结束了这段令人尴尬的演讲以后,赫鲁晓夫在英国人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回到了自己的休息室。因为酒精的作用,让他在休息室睡了过去。他清醒以后,才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演讲的时候做出了一些不妥行为,当他不好意思地问在场记者和他的翻译官时,特罗扬洛夫斯基将这一切如实告诉了赫鲁晓夫,并且也承认了自己仍然按照文稿翻译的事实。
知道此事以后,赫鲁晓夫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热情地拥抱了他的翻译官,此后这位翻译官仕途一帆风顺,甚至越发受赫鲁晓夫的青睐。但是,关于他在英国即兴演讲这件事,还是在某些人的透露下,在英国流传起来,成为了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笑柄。
10. 为什麽说赫鲁晓夫是小丑类人物
小丑形象与幽默大师
赫鲁晓夫上台后,西方很多人对他很不习惯。他们对象斯大林那样严肃但秘密地在幕后操纵,控制事态发展的苏联领导入比较习惯。所以,身材粗胖的赫鲁晓夫一跃上政治舞台,使许多人不拿他当一回事。因为他不拘行止,言谈失检,夸夸其谈,完全打破了过去的模式。
美国的《生活》杂志称他为“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新闻周刊》的一位专栏作家赠与他“庸庸碌碌的公务员,”“一匹普普通通的役马”的绰号;《时代》杂志则称他为“硬提拔起来的人。”意思是尽管他缺乏教养和训练,却是被形势“推上来了。”赫鲁晓夫衣着简朴。他穿的是普通袖口的衬衫和极不合身的外衣。乘车时赫鲁晓夫几乎总是坐在轿车前边,与自己的司机并排,使人难以分辨出那一位是司机,那一位是领袖。而斯大林总是坐在车子后排的长毛绒座椅上,对司机连个头也不点。
赫鲁晓夫喜欢打猎。赫鲁晓夫对打野鸭子的全过程,从坐在船上欣赏水浪轻轻荡击船帮的声音到静待一群野鸭突然展翅起飞他都感兴趣。西方大多数观察家都认为,赫鲁晓夫连给斯大林擦皮鞋都不配,更不用说接替他的职务了。当他首次出国去贝尔格莱德时,他的一举一动很不利于改善他的形象。他粗鲁无礼,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在国际社交界中显得格格不入。新闻界喜欢描述他狂饮作乐的姿态,并且写道,同斯大林相比,他只是一个呆不长久的无足轻重的人物。
西方许多人士,包括外交界的人士,乃至一些职业外交官,也都低估了赫鲁晓夫。他们对赫鲁晓夫评价不高,因为这位苏联领导人太贪杯,而且俄语讲得不好。这些观察家们压根儿就不了解,尽管赫鲁晓夫讲起话来句法混乱,衣着很不入时,趣味粗俗低下,但这些都没有使他在成功地担任领导人方面有所逊色。
赫鲁晓夫在公开场合是一个俄国克拉霍恩参议员式的人物。有一年“五一节”举行军事检阅时,苏联的高级领导人都脸无表情地观看部队在他们面前通过。后来,当一中队喷气式战斗机在上空轰鸣时,赫鲁晓夫顿时在检阅台上活跃起来,他拍着布尔加宁总理的肩膀,象一个小男孩看到一套新玩具一般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莫洛托夫看到喷气式飞机时仍冷冰冰地保持着尊严。赫鲁晓夫不象他,但这并不意味着赫鲁晓夫在使用这些飞机时会手下留情。
1956年,赫鲁晓夫在访问英国时,他告诉听众说,他在车队行进途中看到有几个人对他的访问表示抗议,还特别注意到有一个人向他挥舞拳头。“我以这个手势回敬,”他说着,为了增强效果也挥动着拳头,“我们互相都懂得对方的意思。”
听众哄堂大笑,但是赫鲁晓夫又平静他说道,“我提醒那个人,过去也有人试图以这种方式对我们说话……。希特勒曾对我们挥舞过拳头,可是他现在已经躺倒在坟墓里。难道现在我们不该变得聪明一些,彼此不要再挥动拳头吗?”
1956年,赫鲁晓夫访问南斯拉夫农村时,他乘坐的汽车轮胎瘪了,年已61岁的他,嬉皮笑脸地向59岁的副手米高扬挑战,于是两位领导人在路旁举行起即兴摔跤比赛来。在铁托手下的人修车的时候举行这场逗人嬉笑的比赛,正好给新闻记者们解闷。他们见到这个情景大为吃惊,在发回的电稿中纷纷以两位领导人进行路边比赛作为导语,却未就令人难堪的轮胎跑气事加以渲染。
1959年柏林危机期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莫斯科时,建议举行外长会晤以解决柏林纠纷。在赫鲁晓夫看来,这种会晤无济于事,因为外长们不掌握必要的决策权。为了说明外长们的地位如何无足轻重,赫鲁晓夫脱口而出对麦克米伦说,如果他要他的首席外交官葛罗米柯脱下裤子坐在冰块上,葛罗米柯也不得不照办。
这不是麦克米伦最后一次听赫鲁晓夫说粗话。1960年,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中建议这个国际组织进行几项改革,其中包括将总部迁到瑞士,奥地利或者苏联去。在联合国大会拒绝了他的建议后,他开始对其他代表无理取闹,在他们发言时大声叫嚷并发出怪笑。麦克米伦讲话时,赫鲁晓夫的粗鲁行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位苏联领导人当着几乎全世界各国代表的面,脱下一只鞋,把它当作木槌一般在桌子上砰砰敲打。
赫鲁晓夫有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豁达开朗,表现出友好和几乎是迷人的魅力,显得幽默风趣;有时则会变得言行粗鲁、暴跳如雷、盛气凌人。虽然他的小丑表演自然逼真,但只是在需要时他才充当小丑。他以举止随便,信口开河为策略。
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举行展览会,赫鲁晓夫与尼克松在展览厅进行了着名的“厨房辩论”。他的表现十分幽默而风趣。
当时,赫鲁晓夫登上讲台对着摄影机讲话。他问尼克松“美国已经存在多少年了?300年?”尼克松回答说,美国大约有180年的历史。“那么,好吧,我们可以说,美国已经存在180年了,这就是它所达到的水平,”他说这句话时,举起胳膊朝整个展览大厅挥舞了一下。“我们存在了还不到42年,便再过7年,我们就达到美国同样的水平。”观众被他的演说吸引住了,他们喜形于色的表情对赫鲁晓夫起了鼓舞作用。他接着说:“当我们赶上你们,超过你们时,我们将向你们挥手致意。”他以夸张的手势结束他最后这句奚落美国的话,煞有介事地睁大眼睛口头凝视着后方,用他胖乎乎的小手向他想象中正在向远外消失的美国挥手告别。
尼克松后来回忆说,“我意识到,无论花多大精力做准备工作,都不足以对付尼基塔·赫鲁晓夫。此人全然令人难以捉摸。”“他做任何事都预先做好充分准备,在对手面前知己知彼并以此而自豪。
转自 晓亮:一闪即逝的东方慧星——赫鲁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