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内贾德访问厄瓜多爾尔尔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内贾德访问厄瓜多爾尔尔

发布时间: 2022-10-08 14:33:54

❶ 伊朗前总统内贾德为何会被逮捕

据外媒7日报道,伊朗当局逮捕了该国前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原因是他“批评现任总统及煽动骚乱”,

据报道,伊朗当局命令在内贾德访问设拉子市(Shiraz)时将其逮捕,逮捕行动得到了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的批准。根据“德黑兰的可靠消息”,当局已经把内贾德软禁在家。报道指出,上个月28日,内贾德拜访伊朗南部城市布什尔(Bushehr)时发表演说,批评现任总统鲁哈尼及其政府,指责他们不顾民生问题,称其“治理不善”和“垄断公共财富”。

伊朗革命卫队已于本月3日宣告“骚乱已结束”。7日,伊朗国会召开闭门会议,与内政和情报部长、警察首长及革命卫队副司令讨论了此次的抗议活动。

伊朗多个城市近日爆发游行示威,波及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的多个城市。游行示威导致暴力冲突,在示威者和警察中均造成人员伤亡。伊朗国内民生问题被认为是游行示威发生的导火索。外国势力被认为借游行示威插手伊朗内政,也受到外界关注。

❷ 2009年8月份的大事

2009年8月大事回顾2009-08-13 17:35,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
8月3日——国家反恐部门在新疆破获5起暴力恐怖团伙案。
8月3日——伊朗最高领导人正式宣布内贾德连任成功。
8月4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朝鲜并在平壤与金正日进行会谈。翌日,朝鲜发布公告宣布金正日特赦两名遭扣押的美国女记者。
8月4日——日本民主党称若执政首相绝不参拜靖国神社。
8月5日——加拿大官员证实赖昌星前妻携女返回中国。
8月5日——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抚松县交界(北纬42.3,东经127.2) 发生4.6级地震。
8月6日——四川雅安汉源县境内发生山体垮塌,造成2人死亡,18人受伤,大渡河被阻断。
8月7日——第13次中印边界问题会晤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8月8日——中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为纪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把8月8日设立为全民健身日,2009年开始实行

❸ 以我们需要和平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第一篇:
我们需要和平不需要战争

当今的人类社会,对追求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和平与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间交往的突出主题,也是许多国家的治国理念。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内外因作用的结果,难免会有一些波动,甚至不排除恐怖主义行为的出现。

然而,面对一些内忧外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总是做出相反的动作,他们不仅不注意倾听和平之声,还变本加厉地采取单方行动,悍然使用政治干涉、经济制裁、武力制控等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损招子来应对波动,将本来就不够安定的世界,弄得乌烟瘴气。

人民日报在早些时候的报道说,西亚北非局势近来再度趋紧,各种已发以及未来事件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伊朗1月2日结束了规模盛大的海上军演,1月6日又开始在东部与阿富汗接壤的边境地区再次举行军演。

1月7日,伊朗宣布位于该国宗教圣城库姆附近的福尔多铀浓缩厂,近期将会投入运行。与此相随的行为是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于1月8日展开了对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古巴、厄瓜多爾尔尔等拉美四国之行,释放愿意恢复核问题谈判的意向。

那边是伊朗连续动作的频频亮相,这边又是阿盟外长理事会1月8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讨论阿盟赴叙利亚观察团团长达比提交的首份行动报告。而俄罗斯航母编队,也于1月7日抵达位于叙利亚塔尔图斯港口的俄海军补给站。

英国皇家海军1月11日,派出“勇敢号”驱逐舰前往海湾。美国、以色列也拿出计划,将于二三月份在海湾举行“严峻挑战12”联合反导军事演习。诸如此类现象的显现,无不说明西亚北非局势到了十分紧张的地步。

当下的世界,不仅仅是西亚北非,也不仅仅是伊朗、叙利亚,只要地球一角有一点风吹草动,美国他们就毫不客气地“冲上去”,抡起什么“保护人权安全”、“检查核武器”、“打击恐怖主义”等大棒子,疯狂地砸下去。

他们砸碎了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这又要砸碎伊朗、叙利亚,刮起一股股邪风,掀起一道道浊浪,让世界和平渐行渐远。这正应验了中国那句至理名言,“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美国如此妄为,世界和平必然受阻。

日前,卡达尔电视台传出声音,伊朗和叙利亚外交军事动作连续不断,他们加紧构筑统一阵线。伊朗议长拉里贾尼当天向新闻界宣布,美国是两天前发生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市中心爆炸事件的“幕后黑手”,美国中央情报局指使和策划了这起造成26人死亡的大爆炸。

作为好朋友的伊朗,能公开高调指责美国与叙利亚首都大爆炸有染,表明了态度和立场,伊朗站在叙利亚一边,而且与叙利亚一道行动,强调两国战略同盟,构筑反美战略统一阵线,防范和抵御可能的外来侵略,维持叙利亚及自身利益。

埃及《消息报》1月8日发表文章指出,很显然,伊朗正在加紧与叙利亚的联系,在重大问题上为叙利亚“说项”。比如:在对待阿盟赴叙利亚观察团问题上,伊朗就强调观察团应“秉公办事”,而不应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以西方的标准行动,等等。这些舆论,从一个个侧面折射出美国恶习不改,是激化矛盾、损毁主权国家利益的始作俑者。

英国国防部日前也有证实,英国皇家海军于1月11日派出最先进的45型隐形驱逐舰“勇敢号”前往海湾地区,与已在那里的英国海军力量会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1月8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更加露骨地表示,伊朗发展核武器与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美方的“红线”。一旦伊朗跨越这条“红线”,美国将“作出回应”。这无非就是一个字,“打”。

美国等西方加倍施压,并不会让伊朗和叙利亚有什么改变,退缩半步,反倒会进一步激起他们的愤怒。因此,伊朗和叙利亚抱团对付美国的施压,已成事实。早在2007年2月,伊朗和叙利亚就铁定了决心,那就是团结起来共同应对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制造分歧的“阴谋”。5年时间过去,在美国的施压下,伊朗和叙利亚再次走到一起对抗美国等势力,可见战争的阴影变得越来越大。

据环球网1月12日报道,美国国防部1月11日宣布,美“卡尔·文森”号航母及其打击编队,目前已抵达波斯湾地区,但称这是一次“例行”活动,并否认此举与美伊紧张局势有关。美国第五舰队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卡尔·文森”号已于1月9日抵达第五舰队责任区,航母搭载着近80艘飞机与直升机及一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

该地区,覆盖波斯湾、红海及部分印度洋。美国防部发言人柯比说,“卡尔·文森”号“并不处在波斯湾”,也没有穿过霍尔木兹海峡。但人们发现,在美国第五舰队责任区,有两艘航母。在印度洋执行任务的美国“林肯”号,也正准备与“卡尔·文森”号会合。这样,就有3艘美国航母齐聚波斯湾。

伊朗就此再次发出警告说,若其石油出口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将动用武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并警告美国航母勿返回波斯湾海域。美国军方竟然不顾伊朗的警告,曾宣布有能力阻止任何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行动。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1月10日表态承认,潜在冲突的准备工作,已令其“夜不能寐”。看来,美国的跃跃欲试不断“升级”,彼此的对抗可能要刀兵相见,最终导致战争一触即发。

我们注意到,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当地时间1月11日抵达古巴访问,他在古巴哈瓦那大学发表讲话时称资本主义已经“日薄西山”,即将破产。艾哈迈迪·内贾德进一步指出:“我们共同的任务、目标和挑战是努力让世界获得公平,(否则)数百万人将深陷在不公平的生活中。”内贾德不无感慨地表示:“我们正目睹资本主义的覆灭,它定会走投无路。”资本主义唯一做过的事情是“杀戮”,“它正在腐朽”。

伊朗对美国怀有咬牙切齿之恨,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其火药味渐浓。很清楚,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否继续严厉制裁伊朗,伊朗是否会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都是问题的焦点所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稍有不慎,则会让伊朗怒吼咆哮。

中新网1月14日援引外电的报道说,美军一名高级官员称,近日在霍尔木兹海峡发生了两起伊朗快艇对美国海军舰船的骚扰事件。首起骚扰事件,是针对上周由霍尔木兹海峡驶入波斯湾的美海军“新奥尔良”号两栖船坞登陆舰。第二起骚扰事件,是针对一艘在科威特海岸游弋的美军巡逻快艇,它同样是遭到了伊朗快艇的接近。

美军巡逻艇上的海员对此没有质疑地宣称,他们看到靠近的伊朗快艇上有伊朗士兵手持AK—47冲锋枪和重机枪。而美军高官也作出判断说:“我能确定,这是骚扰事件。”由此看出,美伊矛盾继续“升级”,霍尔木兹海峡告急。

作为号称善行人权的美国,以及那些追随者们,你们想到没有,如果伊朗、叙利亚破釜沉舟,决一死战,你们会得到什么呢?世界和平被葬送了,西方注定也是人类历史的罪人。我们需要和平,不需要战争。

第二篇:
渴望和平

我们需要和平,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总是这么说。可是,这个世界真的和平了吗?“世界和平日”即将来临,而世界并不和平。

君不见,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题的今日,美伊战争依旧持续,伊拉克的上空依然硝烟弥漫,伊拉克的人民依旧是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美国,却置联合国和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职责于不顾,我行我素,大举推行霸权主义。

众所周知,伊拉克是“石油王国”,那里埋藏了占世界大部分的石油,而石油也成为伊拉克人民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但那都已经成为往事,如今的伊拉克人民再也不能安居乐业,用自己的石油和世界各国的人民交易,换取生活用品。来往飞奔的军车代替了往日的车水马龙;呼啸的警报代替了往日的欢声笑语;难民奔波的脚步代替了往日的轻歌曼舞。如今,在这片昔日繁华的土地上,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无家可归!

相互尊重主权,在这里消失了;互不干涉内政,在这里消失了;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在这里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硝烟炮火,是军车坦克,是国土的支离破碎,是弱小国家的人民痛苦的呻吟!

看啊,这就是霸权主义!这就是强权政治!

为了一个膨胀的私欲,可以找个借口;为了这个借口,可以发动一场战争;为了这场战争,可以倾囊而出,在另外一个国家的土地上肆意欺凌!

看啊,这就是霸权主义!这就是强权政治!

是的,我还很小,或许很多的是是非非我还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在另外一个国家的土地上横行不是友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发动战争也决不是热爱和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想在这里向那些野蛮骄横的人说一句:

“为了这许许多多嗷嗷待哺的孩子,为了这许许多多苦难深重的人们,为了这世界的大好将来,收起你们的屠刀吧!”

❹ 委内瑞拉的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倡南南合作。积极推动拉美地区一体化,注重同古巴、玻利维亚、巴西等拉美国家开展合作。重视同俄罗斯、伊朗等亚非国家发展关系。坚决反对美干涉内政。
委同160多个国家保持外交关系,是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十五国集团、石油输出国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美洲国家组织、美洲玻利瓦尔选择、南美国家联盟、南方共同市场、里约集团、拉美一体化协会、拉美经济体系、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成员国。拉美经济体系总部设在加拉加斯。 同中国的关系
双边政治关系
1974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委内瑞拉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年9月,中国在委设使馆;11月,委在华设使馆。
2004年12月,委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2006年8月,中委签署《中国旅游团队赴委内瑞拉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
201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赴委参加委独立200周年庆祝仪式。
同美国的关系
委美于1835年6月30日建立外交关系。查韦斯总统上台执政后,美批评委政府侵犯人权,指责其支持哥伦比亚反政府游击队并与哥贩毒集团有联系。为此,美对委国家石油公司采取制裁措施。查韦斯总统批驳美方有关指责,反对美以人权、反毒为借口干涉委内政,明确反对美政治、经济和贸易制度。2010年,委拒绝接受美新任驻委大使提名。委美经贸联系紧密,美是委最大出口市场,委是美第四大石油供应国。
同欧洲国家的关系
欧盟是委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委重视发展同欧盟国家的关系,以求引进资金、技术和增加出口。委与欧盟成员国签有多项经贸和科技合作协定。
2010年,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俄罗斯总理普京和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访委,查韦斯总统访问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葡萄牙。2012年6月,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访委。
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关系
委重视同拉美国家关系,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大力推动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拉美一体化战略,同古巴、玻利维亚、厄瓜多爾尔尔等国家关系密切。
2010年7月,委内瑞拉中断与哥伦比亚的外交关系。8月,两国复交。
2010年,查韦斯总统访问乌拉圭、厄瓜多爾尔尔、尼加拉瓜、古巴、巴西、多米尼加和阿根廷,乌拉圭总统穆希卡、厄瓜多爾尔尔总统科雷亚、巴西总统卢拉访委。古巴、玻利维亚、阿根廷、厄瓜多爾尔尔等国元首出席在委召开的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第九次峰会。2011年12月,委成功举办首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峰会。2012年7月,查韦斯总统赴巴西出席南共市特别峰会。7月31日,委正式加入南共市。
同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关系
委看重亚太及非洲地区发展前景,逐步加强与上述地区的经贸合作,把发展与亚太及非洲国家的关系作为实现外交多元化的重要目标。
2010年,查韦斯总统访问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访委。2012年1月和6月,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两次访委。委支持伊朗、土耳其和巴西关于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协议,反对国际社会制裁伊朗。

❺ 内贾德访华过吗

正式访华貌似没有,非正式的有,比如上合组织峰会,比如上海世博会

❻ 2008年以来国内外重大时事 很重大的事件哦

1月10日开始——中国南方地区遭遇特大雪灾,造成重大损失。
2月11日——韩国崇礼门被烧毁。
2月25日——美国纽约爱乐乐团抵达平壤,开始历史性的“朝鲜之旅”。
2月28日——泰国前总理他信被逮捕。
3月1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对伊拉克进行访问。这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出访伊拉克。
3月1日——以色列空袭加沙,造成2名以色列士兵和至少52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3月3日——俄罗斯举行第四次总统选举,梅德韦杰夫当选新一任联邦总统。
3月3日——厄瓜多爾尔尔宣布与哥伦比亚断绝外交关系,委内瑞拉驱逐哥伦比亚所派驻的全部外交官。委、厄两国陈兵哥伦比亚边界。

3月14日——中国西藏拉萨发生3·14特大暴力犯罪事件。

^^^^

❼ 伊朗总统内贾德多次携夫人外出访问,为何外界却不知道第一夫人长什么样

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总统虽然是伊朗最高元首,但是总统没有多少实权,实权都掌握在宗教手中,根据伊朗国内的伊斯兰教规定,女人是不可以随意抛头露面的,但是内贾德的夫人谈吐不凡,而且根据国际礼仪,元首出国访问一般都会携带夫人,内贾德才多次携夫人外出访问,但是第一夫人每次都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两只眼睛在外面,所以外界根本无法窥探到这位前第一夫人的真容。

后来内贾德也多次携夫人参与政治事务,但是至始至终,内贾德夫人为了不影响内贾德的执政,不让一些宗教人士指责自己的丈夫,始终都是长袍遮面,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所以无论是伊朗媒体还是外界媒体,从来没有拍到内贾德夫人的真容过,这也成了媒体的一大遗憾了。

❽ 内贾德为什么从不打领带

常有国内的朋友问起: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出席联合国大会等非常正式的场合时,为什么穿了正装却不打领带?伊朗人无论士农工商,几乎人人都穿西服,却为啥从不打领带?

内贾德总统刚上台时,他的着装就成为外国人热议的话题。有人说他不懂礼仪,身为领导人,穿着却如此不妥;有人说他如此穿着,传递出了一个信号——亲民、平易近人。

朋友们的这些疑问让我想起了2007年4月的一天,15名被伊朗军队扣押的英国水兵在德黑兰总统府前向媒体挥手告别时,我注意到,除了女兵特尼,其余14名男兵均着正装,但都没有打领带。原来,水兵们穿的西服是伊朗配发的,因为领带在伊朗属于被禁物品,所以并未配发,水兵们也就统统没有领带可系。

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穿正装要系领带或领结这一世界通行的着装规范便被禁止,因为领带和领结被视为“堕落的西方文明的象征”,会对伊朗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着装习惯产生“不良影响”。接下来的几年,伊朗民兵组织经常组织“反领带行动”,带着剪刀上街巡逻,见到系领带者,不由分说,一刀剪下。

近30年过去了,领带在伊朗保守人士眼里,仍然是“可憎的”。在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网站上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语句:“领带是‘非伊斯兰的’。系领带有助于传播西方文化。”

鉴于系领带在伊朗是“很政治化”的事,因此,几乎所有伊朗人,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包括总统在内,穿西服时一律不打领带。

有一点需要说明。尽管领带在伊朗被禁,但来伊朗访问的外国人不必受此限制,伊朗人对外国人打领带通常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因为他们明白,来者打领带是出于对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