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霍金访问中国的视频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霍金访问中国的视频

发布时间: 2022-10-04 04:00:34

‘壹’ 霍金来过中国吗

霍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5年 2002年,第二次来中国:
2002年8月18日下午3点,霍金再次来到北京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霍金在北京作主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报告。

2006年,第三次来中国
2006年,霍金第三次来到北京。他带来的仍然是自己关于宇宙学最新的研究。他在人民大会堂向北京的公众讲述《宇宙的起源》———一直以来他所研究的最大的问题。

‘贰’ 霍金什么时候来的中国

1985年4月28日,当年43岁的霍金第一次来到中国,首站是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霍金做了两次演讲,一次关于黑洞形成的理论,一次关于“时间为什么总是向前”。离开合肥后,霍金还前往北京,并在北京师范大学作了演讲。之后,霍金还首次登顶长城
2002年8月,霍而再次来到中国。霍金这次来华是参加一个名为“弦理论”的会议,会议的前半程于8月12日至15日在杭州举行。其中,8月15日,霍金还在杭州进行了一场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的公众演讲。结束杭州的活动后,霍金随后来到北京停留了约一周时间,并再次向公众阐述了他的关于天体演化的《膜理论》。在北京期间,霍金时隔17年之后再次登上长城。
霍金第三次来中国,是2006年6月。霍金先于6月12日起在中国香港进行了为期6日的访问,其间,他在香港科技大学主持一场以“宇宙的起源”为题的公开讲座。随后,霍金前往北京参加了当年的国际弦理论大会,并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

‘叁’ 霍金最后一次在中国出现到底预言了什么

2017年年底,霍金最后一次在北京举行的腾讯网峰会上出现,当然不是亲临现场,霍金的身体已经无法如此折腾,霍金通过视频进行了发言。在发言中霍金指出,在接下来的600年内,人类将摧毁地球,将其变成炽热的火球。川陀太空研究员谢顿认为,霍金这句话的意思是地球人口不断增加,对能源需求也必然增加,在热力学上我们称之为熵增,即无序度的增加。

‘肆’ 请介绍一下霍金,谢谢。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国际着名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终身教授。这位生于1942年的当代享有盛誉的杰出学者,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霍金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着名理论。1969年任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科学杰出成就研究员。1972年后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部进行研究工作,1975年任重力物理学高级讲师,1977年任教授,1979年任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其间,1974年当选为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

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他的不朽名着《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他于1978年和1988年先后获得物理学界两项大奖,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和沃尔夫奖。1989年霍金获英国爵士荣誉称号,他还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

着有《空间-时间的大比例结构》(1973,合着)、《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百年评论》(1979,合编)、《超空间和超重力》(1981,合编)、《宇宙之始》(1983,合编)、《时间简史》(1988年)。

1990年与结婚25年之久的妻子简·怀尔德离婚。1995年9月16日,霍金与他的护士伊莱恩·梅森结婚。霍金有三个孩子。

1985年5月应邀访问中国。2002年8月来华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2006年6月15日,霍金在香港科技大学主持以“宇宙的起源”为题的公开讲座。6月19日,霍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开幕式并作学术报告。

自己推翻了自己 霍金黑洞研究最新成果出炉 霍金提出黑洞新假说

霍金“品尝”零重力 霍金撰写儿童科普读物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8/20/content_530827.htm

‘伍’ 霍金几次来中国 曾做过什么报告

霍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5年
http://it.sohu.com/20060619/n243818263.shtml
2002年,第二次来中国:
2002年8月18日下午3点,霍金再次来到北京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霍金在北京作主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报告。
2006年,第三次来中国
2006年,霍金第三次来到北京。他带来的仍然是自己关于宇宙学最新的研究。他在人民大会堂向北京的公众讲述《宇宙的起源》———一直以来他所研究的最大的问题。

‘陆’ 霍金三次来中国,为什么两次坚持去长城

我们都知道在前不久,全世界最着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在2018年3月4日去世了。霍金其实是一个身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患者。在他21岁的时候,就因为这个疾病导致了全身的瘫痪仅仅只有一根手指可以活动,并且在他43岁的时候,由于这样的疾病霍金失去了自己的语言能力,虽然说他已经全身瘫痪而且不能说话,但是霍金仍然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对科学的热爱,成为了当代宇宙学家中最出色最着名的一个人物。

霍金在2006年第3次来到中国的时候,访问了香港北京等地的科技学校,并且还给中国带来了自己宇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且他还在香港科技大学种下了一颗以他名字命名的树。

‘柒’ 霍金什么时候来过中国

1985年霍金第一次访华。
2002年8月9日,史蒂芬·霍金第二次来到中国.

‘捌’ 霍金先生来过几次中国

霍金是一个严谨的天体物理学家,有过重要的学术贡献。

从1985年到2006年,霍金曾经三次来过中国,受到很好的接待。多次与中国同行以及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第一次访华:只要活着就来

1985年4月28日,43岁的霍金第一次来到中国,下榻的是毛泽东曾经住过的合肥稻香楼宾馆。霍金做了两次演讲,一次关于黑洞形成的理论,一次关于“时间为什么总是向前”。

“霍金这样的大人物,怎么会来我们学校?”学生们很诧异。

虽说英国大使馆方面担心来合肥这个地方对霍金来说有点冒险,但是霍金风趣地说:“只要没有生命危险,没什么不可以。”

△在中国方面的安排下,霍金游览了天坛和颐和园

他在香港、北京都做了关于宇宙起源的演讲,而媒体则费尽心思想把他的语言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以便为科普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

不过霍金应该早就习惯了这种低维度展开的交流。在观众提问“您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霍金给了一个让大家都很开心的回答:“中国的文化、食物我都感兴趣,但最感兴趣还是中国的女性,她们都很漂亮。”

‘玖’ 采访霍金

霍金,用手指说话的巨人
作者:王近尧 推荐:soulsand 文章来源: 阅读:53 时间:2005-5-26 21:46:01

一个骨瘦如材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逐页阅读。
他,就是史蒂芬.霍金,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
就是这样一位被疾病固定在轮椅上三十多年的人,他的思维却穿越时间与空间,追寻着宇宙的尽头、黑洞的隐秘;他敏锐的直觉和坚定的推理,直接挑战已被人广泛认同的传统量子力学、大爆炸理论甚至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他的科普书《时间简史》,据说全世界已经卖了2500万册,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他说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23岁结婚,有3个孩子。
他怎样做到这一切,怎样驾奴了自己的生命?正是因此,关于霍金生平的电影才流行于世。
霍金,一个深奥的科学家,成为了大众的偶像。
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的霍金,通过一个手指说,我在各方面都非常幸运
2002年8月,一个在轮椅上坐了三十多年的英国老头来到了中国。在普通中国人眼里,这个60岁的人不能写字不能说话,多半辈子歪着脑袋在轮椅上,多少还有点可怜。
让我们看一下他在中国的一个场景吧——
在西湖边上的一家酒店里,霍金左手放在胸前,右手却始终握着他那神奇轮椅上的按钮,想必这就是他的运动神经中枢。轮椅前安置的显示屏,看到写满屏幕的字符。知道不会说话的霍金怎么接受记者的采访吗?
早在十多天前,霍金便已拿到了全国各地记者所提的问题。记者会现场,他每调出一个答案时,仍需要1分钟左右的时间。
因为目前,霍金只剩下右手的一个大拇指能够操作了。霍金用这样的方式“说话”,表达着那智慧和幽默的思想。一个小时里,霍金回答了十多个问题,通过没有感情的扬声器。
据说,现场很静,不时有掌声。不知这个困难的记者招待会现场,有没有眼泪在飞?
一个记者问他:“霍金先生,你认为你本人幸运吗?”提问的人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了,这是什么问题?
你猜,霍金怎么回答:“我在各方面都非常幸运,除了患‘运动神经元症’之外。并且就这个病对我也不是多么重大的打击。患此病仍能成功,我感到满意。我现在真的比发病之前的那个我远为快乐。我无法说它是一项恩典,但已经够幸运了:它并没有比预计的更坏。
“一个21岁的剑桥硕士,突然不会系鞋带了。医生说,你只能再活两年”
坐在轮椅上的霍金,如果回忆21岁以前的生活,该是一个牛津男孩的浪漫:
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刚好是伽理略逝世三百周年的同一天。然而,我估计了一下,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在同一天诞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后来对天文学感兴趣的人。我上学时,牛津物理课程的安排,使得大学很容易逃避用功,我爱逃学。我有一次计算过,在牛津的3年中,我也就是平均每天学习一小时。我和大部分同学的共同态度:一种百般无聊的心态,而且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值得争取。命运的大拐弯,发生在我进剑桥读书后——
那时我已经有了牛津的学位,进剑桥为的是跟自己喜欢的老师研究宇宙。1962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发现系鞋带这件事竟变的非常困难了。到底发生了什么?我的上帝?
过完21岁生日之后不久,我就进医院检查。ALS病?全称叫“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英国人也叫“运动神经细胞病”。医生说:“这是无法治愈而且是致命的病,你只能再活两年。”
一个21岁的翩翩少年绝望了:“我怎么会那么倒霉呢?怎么这种病会发生在我身上呢?我估计,自己活不到完成博士论文,所以看来做研究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沮丧了几个月,喝酒,听伤感的音乐。后来,命运和心情又有了一个大转弯,他会调侃:“你们知道吗?我的轮椅轧到了王子的脚指头。”
这是真事。后来霍金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且是最年轻的会员。查尔斯王子邀请学会里的一群青年才俊欢聚伦敦。霍金去了,并且喜欢旋转这个轮椅来炫耀,查尔斯王子喜欢这个动作。“结果,我的轮椅旋转时,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幽默的他说,“我希望王子的脚趾头依然无恙。我的很多知心朋友,都有被我的轮椅轧过的经历。”
当然,霍金也尝试过“自由落体运动”的后果,这位量子引力学的大师级的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的左右下,跌下轮椅,甚至身受重伤,但是霍金还是“站”了起来。
看到霍金今天这个样子的人想不到:“霍金有一副相当嘹亮的好嗓门,虽然不是军官的嗓门,但也够威风凛凛的。”
他的朋友感慨地说:“我们可以相信,当他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那么他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精神。”
霍金的两位妻子:爱情的力量在接力
2002年,霍金来到中国,和他现在的妻子出现在中国人面前。不知在他智慧的大脑里,为他的前妻留了怎样的位置。
“真正使我生活改观的,是我和一位名叫简.瓦尔德的女士订婚。这下我有了活下去的目标。也就是说,如果我要结婚就必须要有一份工作。”年轻的霍金说。
1965年,23岁的霍金该得到的都得到了。工作方面,成功申请了剑桥的一份研究奖学金,钱够花了,还能娶媳妇。这年7月,他和这位改变他命运的女士结婚了。婚礼是在剑桥的“三一”教堂举行的,虽然他此时靠着拐杖才能蹒跚行走,但他拥有博士学位、忠诚贤惠的妻子以及可用在宇宙学上的新数学技巧。在他脸上仍然是傲慢自大、毅然决然的表情,这说明了:“我可以做任何事情。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阻止我,即使是ALS也不能。”
当然,也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止霍金生孩子、他家里居然人丁兴旺,两年后的1967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罗伯特出生;1970年,女儿露西也来了;第二个儿子提莫西出生于1979年。他们这个身体不好的爸爸开始成名了。
回忆爱情的感觉是甜蜜的。1963年除夕夜,他邂逅了对他情有独钟的年轻姑娘瓦尔德。
他的前妻回忆:
那年新年聚会,我看见一个年轻人挨着墙角站在角落里,正在聊天,讲述的是他在剑桥进行宇宙学的研究。他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他讲起笑话来笑的直打嗝,几乎喘不过气来。他的许多笑话是嘲讽自己的。
再后来,朋友问我:“你听说过霍金的情况吗?他走路总是摇摇晃晃,不能系鞋带。他们说他也许……只能再活两三年……”
我大吃一惊。简直难以想象,一个仅仅比我大几岁的人竟然要面对死亡的前景!
再次见到他时,他显得很高兴,我们一起看戏。
真挚爱情的道路确实崎岖不平。他也许觉得我的出现是在他的伤口上撒了盐。他几乎没有表白,而且拒绝谈论他的病情。他掩饰他的敌意和失落感,好像是在故意阻止我和他进一步交往。但是太晚了。我已经没有办法解脱了。终于在剑桥一个小雨淅淅沥沥的晚上,他终于吞吞吐吐地低声向我求婚——那一时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面对有人要我仔细了解他病情的提醒,我回答说:“我非常爱霍金,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和他结婚,我愿意为他做饭、洗衣、购物和收拾家务,放弃自己以前的远大志向。因为与我面前的挑战相比,那种抱负现在微不足道了。“
第一个星期和谐美满的婚姻生活转瞬即逝。一天,他发病了,满屋子回响着他刺耳的咳嗽声,直到窗户啪嗒啪嗒作响,冷风回应着惊惶失措的叫声。我却不知所措。
风雨相伴了几十年,直到1990年他们平静离婚。而那时,霍金已经是个走在路上总被人认出的名人。做一个残疾名人的妻子,不容易。
他的前妻说:“一个叫梅森的护士渐渐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因为他所具有的专业训练,使他能注意到霍金的每一个怪念头。当我收到霍金的一封信,说他打算和梅森生活在一起时,我知道一段生活行将结束了。1990年5月,我们办理了离婚手续的四个月后,他结婚了。我祝福他。两年后,我又有了家。“
“什么都不能剥夺爱的权利。“今年60岁的霍金用一个指头说。
他在北京演说的题目是:《膜的新世界》。你能听懂这个深奥的话题吗?但是霍金的爱情故事,很多普通的中国人都懂。
一个关于《时间简史》的黑色幽默和黑洞理论
霍金在2002年的中国之行,使得他的那本科普读物《时间简史》,在中国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流行。像你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能读懂《时间简史》吗?这里有一个关于《时间简史》的幽默。
一个美国商人在飞机上,津津有味的读着霍金的《时间简史》。邻座一个老者有些惊讶地说:“你能看懂这本书吗?我就没有看懂。”
“这么有趣的书还看不懂?”商人大叫起来。于是给这位老者热情讲解。
最后,当他想起来问一下这位听讲者的职业时,老者谦恭地回答:“我是苏联科学院院士。”
的确,连科学院院士都看不懂的书,让霍金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2002年,霍金在中国说,他要重新改写这本书,让即便是12岁的孩子,也能看懂他的时间研究成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家家户户的书架上都有这本书。
“《时间简史》是我第一部为大众写的科学着作。但是我后来发现,没必要写的那么复杂,所以我准备把它改成青少年版,让所有人都能读。这本书,大概还要一年时间才能与大家见面。”霍金说。
如果说霍金在社会公众中的出名,是因为他1998年完成的《时间简史》;那么霍金在宇宙科学圈里的成名,则始于他对黑洞的研究。
11962年,20岁的霍金选择去剑桥大学学习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为的就是跟随着名的宇宙学家霍伊耳做研究导师。但是,学校给他指派的是另一个名师,丹尼斯.席阿玛,相对论宇宙学界的权威。
剑桥的求学无疑给了霍金很高的起点。一年后,他斗胆向霍伊耳教授的理论提出质疑,引起轰动。1965年,在他23岁时,发表博士论文,关于“可应用于宇宙的奇点理论”。
在他长子罗伯特诞生的1967年,霍金开始进行黑洞奇点定理的研究。数年后,他与人合着的《大尺度时空结构》,成为引力物理学的经典。1974年3月1日,他在权威刊物《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阐述了自己的新发现——黑洞是有辐射的。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多年来理论物理学界最重要的进展,他的论文被认为是“物理学史上最深刻的论文之一”。
荣誉接踵而来。1974年,他当选为最古老的学术组织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8年,霍金获得世界理论物理学界的最高成就奖“爱因斯坦”奖;1979年,37岁的他担任了剑桥大学卢卡逊讲座教授的职位,让霍金自豪的是,这个职位牛顿当年担当过。
随后,轮椅上的霍金也合作者一起提出了“开放暴胀”理论,对宇宙的起源和归宿作出了全新的解释。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只会用指头说话的霍金教授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霍金是一个极富天才和毅力的英国天体物理学家。他使用数学工具论证了宇宙形成的大爆炸理论,使得这个理论成为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关于宇宙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他获得了“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美誉。
“我发现真实的宇宙比电影《星球大战》更吸引人”
2002年,霍金在中国说:“我发现真实的宇宙比电影《星球大战》更吸引人。”
他鼓励更多中国优秀的年轻人将看似枯燥的理论物理、天体物理研究作为他们终身奉献的事业。这位60岁的聪明老头说:“我希望年轻人走上这条道路。如果要走这条道路,我建议你们要先学好理论物理学。我发现物理学和宇宙学极其激动人心,它就像星球航行,勇敢地向未被征服的领域前进。”
“我能够在头脑中探索黑洞,进入宇宙最遥远的地方。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想进入空间,就进入物理学。”用指头现场打出这写字,霍金用了很长时间;从一个对宇宙感兴趣的英国青年,到今天一个被世人所知的科学巨星,霍金付出的太多。探索宇宙时空的杰出科学成就,加上战胜罕见疾病的坚强毅力,也使得他成为当今世界最具传奇色彩的科学家之一。
霍金赢得的尊敬超越了学者的团体,超越了国界,甚至连教皇,也曾跪下来与霍金交谈。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40岁的霍金在轮椅上参加了一个宇宙学大会,会议的主办地就在梵蒂冈,与传统科学界观点不同的教皇科学院主办了这个宇宙学大会。霍金的宇宙论演讲,与宗教观念的“宇宙观”自然有不一致的地方。会议中的一天,不常露面的教皇出面接见各国客人。教皇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客人从平台的一边进入,跪倒在教皇面前,轻身的交谈几句,然后从平台的另一侧离开。轮到霍金了,他驾驶着轮椅上了平台。这位几天前谈论过“无边宇宙论”,也提出过无需造物主创造宇宙的人,与基督教的领袖面对面的在一起。对教徒来说,教皇就是上帝在地球的代表。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教皇离开座位,跪下来,使他的脸也霍金的脸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人开始交谈,所用的时间比其他人都长。最后,教皇站了起来,掸了掸自己长袍上的灰尘,微笑着与霍金告别。霍金的轮椅就缓缓的驶向了平台的另一边。
他的另一本着作《果壳里的宇宙》,在2001年完成。在这本《时间简史》的“姐妹篇”里,霍金引用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台词:“即使把我关在果壳里,我依然认为自己是无限空间之王。”
霍金的经历告诉普通的我们,束缚你思考的,不可能是疾病,也不可能是别人,惟一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拾’ 霍金曾多少次到访中国

近日报道,霍金的家人在星期三早上发表了一份声明,确认他在他的家中逝世。声明中说:

“我们亲爱的父亲今天去世了。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遗产将会持续多年。 他的勇气和坚持,以及他的才华和幽默激励了全世界的人们。他曾经说过,如果这个宇宙不是你所爱的人的家园,那它就不是一个宇宙。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并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代表作品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等。去世前任职剑桥大学理论宇宙学中心研究主任。

3次到访中国

霍金曾分别于1985年、2002年和2006年3次到访中国。2006年6月,霍金到访中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讲述“宇宙传奇”。霍金在与中国公众面对面时说:

“虽然我的身体受到严重限制,但我的思想可以自由地回到时间的开端,进入宇宙的黑洞。对于人的精神而言,不存在任何限制。”

2016年4月,霍金开通了新浪微博,拥有450多万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