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1972年尼克松访问莫斯科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1972年尼克松访问莫斯科

发布时间: 2022-09-28 15:57:43

① 1972年尼克松访问苏联,不料飞机坏了,他对勃列日涅夫说了什么说了什么

他说··伊裏奇兄弟··在我要决定访问归国的时候·很不幸·我的私人专机突然间情况直转急下·机体收到物理性和长时间损耗而导致故障·原先决定的访问时间可能要延后一段时间··因为飞机修好之后还要检查··和常规性得打一下·看看能不能恢复到之前能打的状态···

② 尼克松水门事件是什么回事

水门事件的过程是:

在1972的总统选举中,为了获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共和党竞选团队首席安全顾问James Mccord率领的5人潜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

并在安装窃听器和拍摄相关文件时当场被捕。正因为如此,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他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因丑闻辞职的总统。

(2)1972年尼克松访问莫斯科扩展阅读:

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对零票通过了对尼克松不利的裁决。与此同时,报纸社论发出要他辞职的舆论,国会也不停地呼吁,要对他进行弹劾。

尼克松于8月7日在给霍尔德曼打电话,告诉他已决定辞职时,他说:“我简直得不到国会的政治支持,而我要继续担任总统是需要这种支持的。

我不能眼看由于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弹劾审判,国家陷于分裂,我们的对外政策遭到破坏。”于是他在第二天宣布辞去了总统职务。

1个月之后,尼克松被赦免一切与水门事件有关的罪名,而20名自认为是代表总统采取行动的总统下属人员都被定了罪。

③ 请介具体绍一下水门事件。求大神帮助

水门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利用其竞选班子刺探对方民主党的竞选政策,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楼安装窃听器,事后被《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揭发,从而掀起弹劾尼克松的事件。这次事件导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总统辞职。 水门,也就是华盛顿水门大厦,它是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委员会总部所在地。所谓水门事件,就是尼克松竞选班子派到水门民主党总统竞选委员会总部偷拍文件和安放电子窃听器而被破获的案件。 共和党人理乍得·尼克松, 1968 年当选为美国第 37 届总统。 1972 年美国第 38 届总统选举时,他获得的选举人票数为 520 张 ( 占总张的 97%) ,以压倒性优势战胜民主党对手麦戈文,连任美国第 38 届总统。在这次大选揭晓的第二天,尼克松在华盛顿的肖尔哈姆饭店举行了一次庆功宴,称赞自己的竞选班子有能力,为他当选总统立了汗马功劳,使他“最后一次竞选成为所有竞选中最成功的竞选”,表示“谢谢大家”。可是,他哪里想到正是这个竞选班子搞了一个“水门事件”,给他捅了一个大漏洞,使他从高山之巅掉进万丈深渊,在取得空前胜利之后遭到了彻底复灭的灭顶之灾的命运。 1972 年 6 月 17 日夜晚,尼克松竞选班子“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总部安全顾问麦科德和曾当过中央情报局间谍的古巴裔美国人巴克、马丁内斯、斯特古斯、冈萨雷斯等 5 个人,带着外科手术手套,携带照相机、电子窃听器和无线电对话机,悄悄进入民主党总部所在地水门大厦,偷拍了民主党的档案,并在暗处安装了电子窃听器,准备偷听民主党领导人研究本届总统选举的竞选策略的谈话,以便为尼克松竞选总统拟订对策。 但是,他们的活动被水门大厦的警卫人员发现了。警卫人员当场将他们逮捕。在大厦外面为麦科德等人望风的利迪、享特等二人见势不妙,马上逃跑,但 3 个月后也被逮捕。 麦科德等人供认,他们是奉尼克松总统竞选班子之命,潜入水门大厦窃取民主党竞选策略情报的。他们在 17 天前的 5 月 30 日曾潜入水门大厦,在民主党总部安放了窃听器。由于偷听到的情报价值不大,而且窃听器安的地方不合适,决定再去第二次。他们这次去的主要目的,是准备把窃听器放在水门大厦民主党主席奥勃莱恩办公室的电话机里,以获得尼克松竞选对手的参议员麦戈文和肯尼迪的重要情报。 1973 年 1 月,华盛顿地方法院审讯水门事件时, 7 名被告全都认罪,但对案情本身却保持沉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调查的深入进展,水门事件真相终于逐步露出原形。 3 月 20 日,麦科德写信给法官西里卡,说明他和几个被害人都受到了政治压力,要他们承当罪责和保持沉默。他表示愿意提供案情线索,但又怕遭到报复,要求秘密提供情况。在接下来的秘密审讯中,麦科德供出了水门事件及企图掩盖真相的有关高级人员,其中包括米切尔、白宫法律顾问迪安和马格鲁德,使案情有了突破性进展。后来,麦科德又进一步供认,他之所以参加水门活动,是因为“这项工作是司法部长、白宫及总统本人发动的。”法庭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参加策划、指挥水门事件的,除上述人员外,还有白宫助理霍尔德曼、埃利希曼、拉鲁,参加尼克松总统竞选班子前商务部长斯坦斯,前司法部长克兰丁斯特,联邦调查局代局长格雷,中央情报局副局长沃尔特斯,总统竞选委员会工作人员考尔菲尔德、波特和马迪安等,共 10 多人。 水门事件影响巨大,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司法部门和国会先后组成 10 多个机构对水门事件进行调查和审理。 1 973 年 10 月 23 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搜集、调查尼克松的罪行,为弹劾总统作准备。在调查和审理中,还查出了在总统竞选活动秘密捐款中的许多非法活动,揭露出了挪用大笔竞选基金供掩盖水门事件之用,暴露了白宫和中央情报局假借“国家安全”的名义大搞窃听电话和其它间谍、特务活动。司法机构在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之后,要求对白宫人员进行传讯,并要求尼克松本人到庭作证。 尼克松总统在事件真相完全暴露之前,一再否认白宫及政府有关人员与这一事件有牵连,还以美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和总统享有行政特权为理由,阻止白宫人员到调查委员会作证。但是随着案情的进展,他再也没法阻止,只好让他们去作证,并宣布凡与水门事件有牵连人员将立即撤职。 1973 年 5 月 23 日,尼克松发表声明,表白他自己与水门事件无关,但承认他曾限制调查。 7 月中旬,白宫助理、联邦航空局长巴特菲尔德在参议院作证说,尼克松自 1970 年以后就下令在自己的白宫椭圆形总统办公室内安装复杂的电子收听装置,把他自己同下属的谈话录下音来,其中就有他同白宫人员关于掩盖水门事件谈话的内容。以后,参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主席欧文和特别检察官考克斯都发出传票,要求尼克松交出有关水门事件的录音带。但尼克松以这些录音带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机密为由拒绝交出。这样,录音带的问题就成了水门事件新的焦点。 1974 年 6 月 25 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同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 7 月底,司法委员会相继通过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 8月 5 日,理乍得 · 尼克松被迫交出 3 盘有关水门事件的录音带,这些录音带记录了 1972 年 6 月 23 日 ( 即水门事件后第七天 ) 他和霍尔德曼谈论阻挠调查的内容。在事件真相大白、无可掩盖的情况下,甚至在共和党内部,也出现了一股要求尼克松下台的浪潮。 8 月 7 日,尼克松和国会里的共和党三巨头戈德华特、莫斯特和罗兹会谈,经过蹉商,尼克松决定辞去总统职务。 8 月 8 日上午 11 时,副总统福特到白宫见尼克松,尼克松告诉他决定今天辞职。 8 月 8 日晚 9 点,尼克松在白宫椭圆形总统办公室向全国发表宣布辞职的电视讲话。 8 月 9 日上午,尼克松离开白宫,乘总统座机“空军一号”向加里福尼亚州飞去。离开白宫时,白宫办公室主任黑格将军交给基辛格国务卿关于尼克松辞职的信,信上写道:“亲爱的国务卿先生:我谨辞去美国总统职务。理乍得 · 尼克松谨上。”在尼克松离开白宫不到 2 小时,福特宣誓继任美国总统。福特就任总统后,根据美国宪法的有关规定,颁布总统令,赦免了尼克松的罪行。至此,美国总统竞选的丑闻水门事件以美国总统尼克松下台而告终

④ 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问苏联,不料飞机出了事,但总统说了一句话解决了尴尬 请问他说的是什么

正好我可以在苏联多住几日促进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⑤ 尼克松访华是哪一年

1972年。

尼克松访华是指1972年2月21日至2月28日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的事件。



尼克松访华由来: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希望通过改善中美关系来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于是多次作出寻求“改善关系”的姿态。

70年代初,通过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方式,向美国发出友好信息。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协议。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与夫人飞抵北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对华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主席,同总理进行了会谈。

双方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尼克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为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并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⑥ 尼克松赴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会谈对尼克松有什么好处

尼克松访华后,经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同年5月,尼克松又赴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会谈,达成了关于限定美苏双方各自拥有两个反弹道导弹发射场的协议。这些政绩为尼克松赢得了世界声誉,也为他的竞选连任打下了基础。

⑦ 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中国和美国两国的影响是什么

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的意义重大,这使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当时,使中国不再处于两个拳头打人的不利局面,在实际上结束了以往的以意识形态决定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八十年代末苏联、东欧剧变对中国的影响。

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有助于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其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包括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

(7)1972年尼克松访问莫斯科扩展阅读: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⑧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是多久

尼克松访华的时间1972年2月21日。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尼克松访华的意义:

尼克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两艘大船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转个180度大弯来之不易。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启发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体系的更新,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同时,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的意义重大,这使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当时,使中国不再处于两个拳头打人的不利局面,在实际上结束了以往的以意识形态决定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八十年代末苏联、东欧剧变对中国的影响。

⑨ 尼克松访华和访问苏联(1970s) 哪个更具有历史意义

背景:

上任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面临美国被越南战争拖累下,使美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有点类似911)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对美国的内外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在1969年,美国出台了尼克松主义。美国在尼克松主义的指挥下,越南战争得以结束,美苏关系得以缓和,同时,中美关系正常化了。

尼克松访华的意义

1.这是美国总统历史上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隔绝二十多年的坚冰。(注:当时两国之间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同时,美国承认台湾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这一概念。

2.当时中国和苏联出现分歧,美国很需要争取中国一方。

另外,尼克松访问苏联是在1972年。

尼克松访问苏联的意义

1.尼克松,这位第一个访问苏联的美国总统。
2.修补越战后两国关系。
3.美苏都同意“尽最大努力避免军事对抗”,都赞同在中欧“双方都削减”武力的想法。

⑩ 1972年尼克松访问的是哪个城市

分别是北京、杭州、上海。
具体行程:
1972月2月17日 尼克松及夫人一行,乘“空军一号”离开白宫,先到夏威夷停留数日。
1972年2月21日 上午抵达上海,稍事休息,飞往北京。
1972年2月21日 11:30达到北京,机场与周恩来总理握手,被尼克松本人称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之后尼克松在中南海会见毛泽东。当晚周恩来总理设宴款待尼克松一行。
1972年2月23日 与周恩来总理在钓鱼台会谈。握手之后,尼克松帮助周恩来脱掉呢子大衣,这个镜头轰动一时。
1972年2月24-25日 尼克松及夫人等一行人登上长城
1972年2月26日 26日游览故宫;随后尼克松一行乘坐中国政府安排的专机前往杭州。
1972年2月28日 尼克松和周恩来一同飞往上海,签署《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1972年2月28日
上午10时离开上海回国;中美政府正式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