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击落战机要出大事:俄土战争会再次爆发吗
(2015年11月25日)一架在叙土边境执行任务的俄罗斯空军苏-24战机被土耳其空军派出的F-16战机击落,机上两名飞行员跳伞后一名被当地武装打死,另一名下落不明。作为俄军直接介入叙利亚内战以来的第一次人员伤亡与战斗损失,战机被土耳其击落显然超出了大多数观察家们的预料。考虑到俄土两国的世代仇恨,再加上土耳其在整个叙利亚内战中对于叙政府的“消极表现”——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为反对派提供武器和训练场地,放任国内购买“伊斯兰国”产出的石油等,这场从一开始就并不友善的攻击行动一下子点燃了两国间从政府到民间的对立情绪。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截了当地指责土耳其“背后一刀”,而俄罗斯网民更是干脆直接在各种可能遇到土耳其网友的场合之称土耳其人为“坏人”、“伊斯兰国恐怖分子”。
那么从现实的武装力量角度看,假若爆发了“第十三次俄土战争”,俄罗斯与土耳其在当面的力量对比又会是如何呢?黑海一隅对土耳其全国与前十二次持续200多年的俄土战争不同,由于俄罗斯和土耳其在过去的一百年中遭遇的各种重大政治变故和领土变化,导致目前俄罗斯与土耳其已经没有了接壤的领土。这直接导致两国失去了拉开架势打一场大规模地面战的可能性。这对于双方可能都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土耳其陆军虽然在近年来添置了不少装备,但其主战装备老旧、战斗力不强的缺点依然明显,而俄军尽管在南部军区有着包括第58集团军这样久经高加索战火的强力部队,但目前南部军区既要应对高加索局势又要关照东乌克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抽出足够的武装来做出快速反应。
至于搞什么“千军万马过黑海,万里惊涛把路开”的疯狂想法,就算国际环境允许,只考虑纯粹理论上的可能性,俄军也不可能做到。一来俄罗斯没有那么多的两栖舰艇发起类似行动;二来,俄军的海空力量能不能保障黑海的制空权和制海权,现在看来也是个未知数。堂堂俄军保不住黑海空海权?这一观点听起来十分惊悚,但认真分析,却有其内在合理性。俄罗斯军力虽然远远强过土耳其,但具体到黑海方向上,俄军实际能够调动的力量并不如其账面上显示的那样充裕,而土耳其三军则可以集结全军的力量应对俄罗斯的攻击。既然陆军没有开打的机会,那么俄罗斯南部军区地区的空军力量和黑海舰队就会成为俄军在与土耳其对抗中的主力。从这个角度说,以俄罗斯黑海一隅对抗土耳其全国的描述虽不准确,却也反映了在当下俄土之间的力量对比。制空权难说,制海权……更难说从空中力量的角度看,土耳其空军在近东地区绝对算得上是一支劲旅:超过200架F-16C/D Block50战斗机和40多架经过彻底现代化改进的F-4E2000战斗机,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该地区都仅次于以色列空军,甚至还是北约仅次于美英、规模第三大的空军力量。按照北约标准训练的土耳其飞行员水平也相当优秀,这次干净利落地击落苏-24便是例证之一。如果算上该国还装备有包括数架波音737预警机在内的预警机群,其空中控制能力和打击能力都不可小觑。
相比之下,如果爆发大规模冲突,俄罗斯在叙利亚军事基地内的战机处境将相当不妙。虽然这里的战机总数达到大约一个混成飞行团,但其中只有4架苏-30SM具备合格的空战能力。由于拉塔基亚空军基地距离土叙边境非常近,一旦土耳其空军越境发动大规模空袭,即使考虑到基地里配备的S-300防空导弹,基地也很难逃脱被彻底打击的命运。
而在土耳其的另一边,黑海方向上俄罗斯空中力量里最精锐的是俄军部署到克里米亚半岛上的第43团和第38团,装备至少7架苏-30SM、10架苏-27SM和4架苏-30M2战机,他们同样还装备着较为老旧的苏-24M战斗轰炸机、苏-27P、苏-27UB战斗机。说是装备精锐,但不难看出其实这两支部队仍在换装之中,还有一些旧式战机会影响其战斗力。至于俄罗斯最新锐的苏-35则仍然部署在远东地区的共青城机场,虽然使用该机的部队已经初具战斗力,但要将它们投入黑海方向似乎为时尚早。除此之外,黑海方向俄军还有一个团混编苏-27SM3、苏-27P和苏-30M2战机,一个团装备米格-29战机,虽然这些力量配合防空导弹部队抵御土耳其空军进攻(如果土耳其疯了的话)绰绰有余,但要靠它们扫荡土耳其空军夺取制空权,显然难度不小。
如果说空中力量的对比对俄罗斯还是势均力敌的话,那么海上力量对比的结果可能更加令大家惊讶。黑海舰队这支在冷战期间一度掌控黑海,甚至在地中海和红海与美国海军分庭抗礼的强大力量,今天早已经衰弱不堪。笔者在去年写作《俄罗斯黑海舰队“满血复活”了吗?》时,黑海舰队主力只剩下2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9艘轻型护卫舰和1艘潜艇。一年以后,黑海舰队2艘巡洋舰中的“刻赤”号因为失火失去了出海能力,而誓言“复兴”的黑海舰队除了增加4艘常规潜艇外,水面舰艇只增加了2艘轻型护卫舰,原计划为其建造的6艘大型导弹护卫舰只有3艘有望完工,还有3艘则因为乌克兰制造的发动机缺货而被迫延期。
相形之下,土耳其海军的规模反而让人印象深刻。土耳其海军装备的3000吨以上的护卫舰达到16艘,是当下俄罗斯黑海舰队的4倍,轻型护卫舰也有8艘,与俄军不相上下,潜艇数量更是达到13艘,是黑海舰队的2倍强。加上黑海舰队最大的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正在地中海执行任务,黑海舰队的力量明显严重空虚。更糟糕的是,在当下的俄土关系下,让一艘巡洋舰穿越土耳其海峡,对土耳其来说可以视作挑衅,对俄罗斯巡洋舰而言则几乎是“作死”。推测“莫斯科”号将在地中海执行任务后前往其他地中海国家进行补给,而不是冒险回到黑海。
北约庇护下安全的土耳其当然,俄罗斯依然是有办法对土耳其发动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行动的,其手段无非也与此前俄军打击叙利亚“伊斯兰国”武装类似,即派遣战略轰炸机和里海分舰队发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土耳其军队的防空导弹部队比他的战斗机部队寒酸得多:因为引进中国红旗-9的工作被一拖再拖直至取消,土军依然不得不依靠陈旧的“霍克”防空导弹对付眼前的威胁。而面对巡航导弹,这样的防御几乎是无效的。
看嘛,俄罗斯还是能解决土耳其的。不过话虽如此,问题却依然存在,一来俄军的巡航导弹库存本来有限,能否支持对土耳其的打击是个问题;二来这样对土耳其的打击势必要动用俄罗斯的远程航空兵及战略轰炸机(与轰炸“伊斯兰国”不同,打击土耳其只能用高级的图-160和图-95MS,图-22M3的地毯式轰炸则实在太危险了),由于俄军轰炸机群出动率本来就不高,能否保证进行连续的大规模攻击也是未知数。
更何况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根据北约第五条约定——集体自卫原则,成员国中的一国(或者多国)在遭受到武装袭击时将会被视为对有所成员国的武装袭击,所有成员国将立即援助被袭击国家。如果俄土之间发生大规模冲突,北约第五条显然会成为包括美英等国介入战事的标准理由。届时,俄罗斯要打的就不是土耳其,而是以美国为首的整个北约集团。如果真的那样,那么大家似乎可以多屯一些物资,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了——俄罗斯不是疯子,自然不会让事情闹到如此不可收拾。
小打难以占到便宜,大打即缺乏必要也没有胜算战胜北约,在如此矛盾下的俄土战争能不能爆发起来,答案想必是再明显不过了。
㈡ 2022年俄罗斯基洛夫级巡洋舰现在服役有几艘在意有几艘
2艘现役:彼得大帝号和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 还有一艘“伏龙芝号”在船厂改装,具体重新服役时间不详。
㈢ 俄罗斯的舰队为什么能够开到地中海
俄罗斯有支很重要的黑海舰队,而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可以连通到地中海,由此黑海舰队可以进入地中海。按照现行公约,作为黑海沿岸国家的俄罗斯在平时可以进出土耳其海峡,战时由土耳其决定是否允许。考虑到和土耳其的关系,毛子坚持称呼其航母为重型载机巡洋舰,打死不说是航空母舰。
㈣ 战争内幕,俄罗斯和土耳其能打起来么
土耳其在叙利亚和土耳其边界击落了一架俄罗斯战机。土耳其方面承认击落这架俄战机是他们所为,并认为该战机“侵犯了土耳其领空”。俄方称这架战机一直在叙利亚上空飞行,并宣布这是恐怖分子的共犯从背后捅了俄罗斯一刀,“后果严重”。中东局势再次骤然紧张升温。
上月末在埃及坠毁的俄罗斯客机已被确认遭到了恐怖袭击。
(2)憋着两口气的俄罗斯打击IS将更狠,中东地区军事投入有望加大
先是俄客机在埃及西奈半岛坠毁,后是土耳其击落俄战机,俄罗斯没有理由不愤怒。但在憋着气的同时,他应该也意识到中东地缘格局的水比预期得要深,竞争对手甚至会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都迫使普京将在中东地区投入更多的资源。从俄罗斯军方的表态看,除了将“莫斯科”号巡洋舰派往叙利亚沿海之外,俄军还将采取“额外措施”,确保俄空军在叙利亚的安全。
可以想见,俄罗斯不但不会因此减少对IS的打击,反而将大力度打击IS,特别是有力地打击IS控制的油田和运油车以给对手以强有力的报复。过去,俄罗斯可能还会对打击叙利亚反对派有顾虑,担心打击油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接下来的打击恐怕将会把手脚放得更开。
另外,在放开手脚的同时,俄罗斯对国际社会打击IS的协调力度也有望加强。25日,俄罗斯驻法国大使表示,俄罗斯准备联合美国、法国等国,协同打击极端组织IS武装力量。
在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看来,俄作为军事大国的俄罗斯,处理这一事件的回旋余地较大,不会因此对现行的中东政策作出较大调整,反而可能乘势加强。
(3)在打击IS中,大国关系将面临调整,中东角逐更趋激烈
俄罗斯战机被击落,发生在9月30日俄罗斯以军事行动强势介入叙利亚局势还不到两个月。此前,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在巴黎暴恐事件发生后迅速走近,而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则相对受到削弱。
此次事件发生后,美国称土耳其有权捍卫领土和领空。很明显,美国更偏向土耳其一边,不排除美国试图借助此次事件来“扳回一城”。正如有媒体评论称,俄罗斯战机被击落,并不是偶然和孤立的事件,它实际上是中东博弈主导权之争的反映。
目前,在中东地区,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已经开始安全合作,并对中东一些主要产油国形成牵制。俄罗斯战机被击落,有可能进一步引发中东地区有关国家的连锁互动和反应。在世界主要大国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介入中东角力的情况下,无论接下来形势如何发展,有一点可以肯定,中东的局面将更加复杂。
对中国而言,在继续支持国际反恐努力的同时保持战略定力,经营好周边外交仍是最佳选择。客观而言,中东的复杂局面也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出了道难题。美国越难以抽身向亚太转移,中国战略机遇期就越长。
㈤ 俄罗斯好可怜啊,被土耳其这样欺负了也不能打人家,被誉为战斗民族,以强硬而着称的形象要被毁了
这次俄苏24被击落事件中普京大帝表现非常优异,收放有距干地漂亮!我们不妨来寻寻其行为脉络:一是抢先占领道德制高点。
关于抢道德制高点方面,俄罗斯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学习。首先,俄罗斯是做,实实在在地打击IS,让全世界都看到俄罗斯的打击成果。特别是当法国巴黎爆发恐袭,整个欧洲都在被难民和恐袭折腾的时候,俄罗斯表明这种坚决打击人类公敌——IS的态度地同时又顺手解了阿萨德的围,是面对面与西方打舆论战的基础。
俄罗斯战机被土耳其击落后,普京当时正在访问约旦,于是在会见约旦国王时就明确表明,土耳其这是保护恐怖分子,是背后放冷箭,已经超出了反恐范畴。这一系列表态,既是明确态度,也是放出底线。
接下来,针对土耳其方面公开说法的一系列漏洞,俄在隔空喊话时逼着土耳其说出是故意击落战机,并让国际社会都知道土耳其的这种行为是在保护恐怖份子。在这方面,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所说的“俄罗斯根本没有打IS,而是在轰炸土耳其的亲戚土库曼人”彻底暴露了土耳其的利益尾巴。试想,俄罗斯打击IS的效果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这方面美国都不都不承认,土耳其说这种话显然就会给世界一个袒护IS和说谎的印象。
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方面又逼着土耳其说出击落的具体细节。鉴于现实,土耳其最终公布的细节是俄罗斯战机一共越境两次并且只越境17秒。17秒和原来所说的5分钟警告10次明显冲突。如果说俄罗斯战机还没到土耳其领空,土耳其有什么资格警告?如果侵入只有17秒,这哪里有警示沟通的时间?正常人都能联想到,这是事先准备好,看到俄战机越境就击落或追着屁股击落。土耳其为了强辩,不得不说侵入即有权击落。但是,俄罗斯接着拿出来资料,仅2014年一年土耳其战机就侵入希腊领空2200多次,而且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当时还说临时侵入不应该被指责。你土耳其的飞机一年侵入人家领空两千多次都是正当的,怎么他国飞机才进入17秒就要击落?这不是扯吗?
正是基于这些舆论现实,包括欧盟、德国、法国、美国和北约虽然都说土耳其有权力的这么做,但也只能说做过分了,不应该这么做。美国第一时间撇清,北约更是不给土耳其背书。之所以能达到这些效果,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俄罗斯舆论战打得好,土耳其完败!
英国《每日邮报》的读者评论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支持俄罗斯,他们认为俄罗斯是在帮欧洲打击恐怖组织,而土耳其则是在支持恐怖分子。甚至有很多人让土耳其滚出北约。事实上,就此一件事,欧盟基本上已经对土耳其关上了大门,土耳其这是把老欧洲给得罪的差不多了。想想看,土耳其在给欧洲输送难民,输送恐怖分子,俄罗斯这边打IS土耳其还袒护,这种印象在西欧国家民众中一旦奠定,那么土耳其将面临何种处境?
二、抢外交先机,在舆论上将美逼到死角。
俄罗斯在外交上也非常老练。对待代表整个欧洲的法国,那是张开怀抱欢迎合作,在拉法国的时候还说要和法国、美国建立反IS的同盟,并且在第一时间表明俄罗斯不会与土耳其因此开战。有了这些话,欧盟国家的心就放在肚子里了,俄罗斯这里就是向欧盟表明,俄罗斯不会因此事迁怒于整个欧洲,俄罗斯依然希望和欧洲发展友好关系。有了这样的态度,欧洲就不会对俄罗斯产生反感,反而会有几分同情,毕竟现在西欧国家都在经受IS和难民之苦。
第一天俄罗斯如此态度,但第二天针对美国就玩了变脸,直接问土耳其,这事美国知道吗?奥巴马总统知道吗?是白宫默许的吗?这些发问土耳其没有回答,但这是俄罗斯的一种外交招数。美国第一时间就撇清这一事件与美国无关,那么俄罗斯就进一步逼迫土耳其,这事美国是不是知道。如果对方说知道,那俄罗斯就会直接质问美国。土耳其不敢说,那么俄罗斯这么质问了,白宫是不敢乱说话的,因为搞不好白宫会因此引火上身,在舆论上成为众矢之的。白宫志在领导反IS的联盟,是绝不能陷入舆论漩涡的。
俄罗斯有了这些,其实在外交上就占据了主动。外交上有了主动,那么接下来干“实事”也就有了空间。
三、卸掉西方紧张的心理包袱,摸清美国、北约的战略底线。
在俄罗斯战机被击落后,无论是土耳其、俄罗斯、美国、欧盟、北约全都是非常紧张的,这是麻杆打狼两头怕,因为一旦俄罗斯因此对土耳其开战,整个北约就会被扯进去,那这就成了世界大战。所以,事件发生后,土耳其担心“挨打”忙着“找妈”,美、法、德、英、欧盟、北约赶紧呼吁冷静,不要升级。俄罗斯反应很激烈但也的确很冷静,第一时间放话不会因此爆发战争,不会升级事件,这样先卸掉北约国家的心理包袱,不让事件升级到北约与俄罗斯的对抗。
事实上,这里的相关各方,除了土耳其想让这事升级到北约对俄罗斯层面,其它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想。所以,当俄罗斯给了这个“定心丸”后,很快北约以及北约的主要国家就表态了。相关表态大家应该已经看到,整体就是一个调子:土耳其有自卫权,但这件事做过头了,这事还是俄罗斯和土耳其自己沟通解决吧。
摸清了西方主要国家地底线也就解放了俄罗斯地手脚。
四、展开报复。
俄罗斯人是一个睚眦必报的民族,在北约表态后,用外交手段分化了美欧的观点,同时就展开了对土耳其的布局与报复。俄罗斯先是在叙利亚北部部署了有强大防控能力的巡洋舰,这样就可以保护俄罗斯战机在叙利亚北部执行任务。与此同时,俄罗斯还要部署S400防空导弹,并且用歼击机给轰炸IS的战机护航。有了这些部署,这实际上是给土耳其人设了一个禁飞区,只要土耳其再越雷池一步,那么俄罗斯就可能如法炮制击落土耳其的战机。有最新的S400防空导弹、俄罗斯巡洋舰上装的S300海基版的防空导弹,再加上战机护航,土耳其如果再敢乱来,俄罗斯一定会下手。
在进行了系列部署后,俄罗斯对土耳其保护的叙利亚反对派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俄罗斯对对手最大的打击不是去和土耳其开战,而是狠狠地打击叙利亚反对派。过去,俄罗斯可能还顾及土耳其的情绪下手不那么狠,现在撕破脸了,还顾及什么?所以就有了事发后连续的地毯式轰炸。如果仅止于此,那还是彪悍的毛子吗?睚眦必报的俄罗斯是不会那么做的。所以,我们看到,在舆论战、外交战初步告一段落,俄罗斯在第三天就轰炸了土耳其所谓的“人道援助”的车队,炸死7人,炸伤10人。俄罗斯这次事件中死了两人,这一下土耳其就死7个伤10个。
对这次炸车队事件,土耳其大喊大叫,但北约沉默了,俄罗斯也不证实,土耳其又能怎样?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的报复也站得住脚,既然俄罗斯战机侵入土耳其17秒都不可以,你们的车队岂能进入叙利亚境内?来了自然就炸掉。
事实上,现实的情况已经意味着俄罗斯用军事手段截断了土耳其和叙利亚反对派以及IS的经济联系,土耳其人再想通过运输石油赚钱没戏了。叙利亚反对派土库曼旅也将为杀死俄罗斯飞行员付出代价,没有支援再加上地毯式轰炸,恐怕死得比IS还快。估计未来一段时间俄罗斯人会把更多轰炸IS的精力转入轰炸叙利亚反对派。
如果报复仅止于此,那还是不但彪悍还有些阴的毛子吗?睚眦必报的俄罗斯是不会那么做的。据11月26日的俄罗斯最新消息,叙利亚副总理兼外长领队的访问团已经抵达莫斯科。非同寻常的是,叙利亚库尔德人领袖将首次在莫斯科与叙利亚高级代表会晤。几个意思?占豪在前面已经分析,这很可能意味着,普京要推动叙利亚政府给叙利亚库尔德人高度自治,未来一旦谈妥条件,俄罗斯人军事武装叙利亚库尔德人,然后叙利亚库尔德人与库尔德工人党结成联盟,在叙利亚土地上和土耳其库尔德地区的土地上形成一个军事区域,接下来库尔德人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向北打击土耳其,这会是土耳其的噩梦。对叙利亚来说,这事可以借俄罗斯的力量,通过库尔德人将土耳其的土地分裂出来,然后以库尔德自治区的方式加入叙利亚。这些现在虽然还是距离遥远的相反,但普京的这一切,都是在未雨绸缪。未来,这些未雨绸缪很可能会真的要土耳其半条命。
五、划下红线。
在做这些报复的同时,普京在11月26日向土耳其下最后通牒:如果再击落俄罗斯战机,必报复!这话普京说出来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但听众听起来却觉得有些幽默,因为在普京看来,上述的一系列“报复”都不算“报复”,只是上点眼药。
其实,俄罗斯的这些做法,一边进行打擦边球式的报复,一边又给土耳其划下红线,让你不得不佩服俄罗斯人打擦边球真的是其它国家无法媲美的。当然,埃尔多安也放了狠话,说只要再侵入土耳其领空还要击落。这话说出来,以土耳其这位总统的犯二劲头,也不排除会这么做,但到底是谁击落谁,那可要看谁下手快了。
普京的这5招是一环扣一环,是在排除系统性风险后玩的与土耳其的猫鼠游戏。小国与大国为敌,吃苦的日子还在后面······以普京的性格,后面一定还有后手,我们且看下一步怎么做。
现阶段,考虑到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打破了一些平衡,显然谈判桌上一时半会是难有大的进展了,大家是要在战场上拼出实力,然后再在谈判桌上分胜负。所以,未来一段时间,中东完全有可能再发生大的事件,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㈥ 苏-24战斗轰炸机的服役事件
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1984年在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期间,苏-24执行掩护地面部队突进的任务;
黎巴嫩内战:1990年10月13日,叙利亚空军的苏-24参与对黎巴嫩奥恩军事力量的打击;
沙漠风暴行动: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中伊拉克空军的苏-24被美军摧毁5架在机场;
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使用苏-24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执行侦察和轰炸任务,并有至少两架苏-24损失;
南奥塞梯冲突:俄罗斯使用苏-24进行对格鲁吉亚的攻击;
2011年利比亚内战:2011年3月5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使用ZU-23-2高射炮击落了一架利比亚空军的苏-24MK,并被BBC战地记者所记录;
抵近美舰:2014年4月12日俄罗斯一架苏-24在靠近罗马尼亚的公海海域12次抵近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唐纳德·库克号飞行,时长约90分钟;
叙利亚内战:叙利亚空军的苏-24是首先投入到对ISIS攻击的军用飞机之一。在2014年9月23日,以色列方面在戈兰高地使用美制MIM-104防空导弹击落了一架叙利亚空军苏-24,两名飞行员弹射逃生,并称该机飞越了停火线并进入了以色列占领的地区; 2015年9月,俄罗斯空军包括苏-24在内的多种军用飞机进驻叙利亚,帮助叙利亚政府军打击ISIS; 2015年11月24日,一架疑经过土耳其领空的俄罗斯苏-24遭到土耳其空军的F-16战斗机击落,飞机坠毁在叙利亚境内,机上乘员跳伞后疑遭到叙利亚土耳其旅的攻击,一名飞行员死亡,另一名飞行员被俄罗斯武装救回。俄罗斯随即对土耳其提出严正抗议和交涉,终止和土耳其方面的所有军事合作,俄罗斯海军1164型巡洋舰莫斯科号当天取消对同样执行对ISIS军事行动的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护航任务,抵近土叙沿海 ,并继续向叙利亚增派军事力量,次日空运叙利亚多套S-400防空导弹, 准备对一切危机俄罗斯军事单位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打击。
㈦ 瓦良格航母回国之路详细经过
谈判
1995年12月,已经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访问了北京。1996年1月,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引述随总统出访的副总理阿那托利·基纳赫的话说,中乌正在为乌克兰未完成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运往中国造船厂一案进行谈判,他表示“瓦良格”号最终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解体作业。
2.起运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ITC公司的SableCape号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启航前,买方要求在舰艉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KINGSTOWN”字样(金斯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首都)。
3.受阻
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美国的干预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
当时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西方媒体也借机纷纷大肆炒作“中国航母威胁论”。中国与土耳其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
当时,土国总理府和外交部都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务的国务部长米尔札欧鲁坚决反对。1999年12月19日,美国由幕后转到台前,驻土耳其大使皮尔森会见了米尔札欧鲁,表达了美国政府对“瓦良格”号的关切。
2000年3月3日,米尔扎欧鲁应美国政府的邀请访美两周。临行前,他向总理艾西费特呈交报告,详述“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可能发生的技术问题,建议拒绝中国的要求,禁止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
4.放行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尔扎欧鲁一边的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总参谋长凯维芮柯鲁应邀访问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军方立场改变(众所周知的军火出口),并在8月初照会总理府,“建议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争取每年有200万人次中国观光客到土耳其,可为土耳其创造20亿美元的外汇。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其海峡。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国提出“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时必须具备20项苛刻的安全条件。
2001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一个由交通部官员和航运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就“瓦良格”号通过海峡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并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诺。在极短期间,中国备妥了土耳其当局要求的多项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马力的希腊籍拖船;同意给予“国家担保”,负责可能涉及的赔偿问题。
5.多次遇险
瓦良格号原定10月25日启航通过土耳其海峡,不料风浪突起,拖带瓦良格号的拖船缆绳也因风浪太大而断裂。
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有关当局从凌晨起暂时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中国澳门创律公司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通过该海峡,于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航母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
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漂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经过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船只。
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号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试图固定拖缆时殉职。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号,最终将其控制住。
6.后续航程
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从风暴中脱险后,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因为其无动力),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
2001年12月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2002年2月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2月12日进入中国南海,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早晨5时许,她在6艘拖轮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带领下,离开了大连港外锚区,徐徐向内港进发。上午9时许,“瓦良格”抵达内港。中午12时正,“瓦良格”号安全靠泊在大连内港西区4号散货码头,胜利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4个月(123天)的艰难远航。
㈧ “莫斯科”号巡洋舰对土耳其的威胁到底有多大
对于土耳其海军来说莫斯科号可以说真是近乎无敌的一个怪物,土耳其没有先进的战舰可以与之抗衡,也没有任何一条军舰可以吃得起一发玄武岩反舰导弹的,而土耳其整个作战体系都没有能有效压制莫斯科号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