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之大器的介绍
玉,古有玉玺乃国之重器。
⑵ 什么叫国之重器什么是国之重器
或说是珍贵文物,或说是先进科技,或说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是唯物主义的思维。真正的国之重器是仁贤,贤能之士都是国之重器,以仁为本的贤能又特别重要。
春秋战国,各国亦多贤相、贤臣和能臣,如孔子有所赞可的臧文仲、柳下惠、季文子、宁武子、令尹子文,诸葛亮崇仰的管仲乐毅等等。其实在史书或者文化类书籍并没有明确的去注解。到底什么是国之大器,唯一能拿出来佐证的史料也就是史记里这一句话。
到了现代,人们思想深化看的听得多了,肯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玉也好鼎也好,其实都可以称得上是国之大器,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国之大器ftp扩展阅读
传国玺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忽隐忽现,秦以后历代帝王争以得玺为符应。确为天下所共传宝,国之重器。所以出现了玉者,国之重器也。和氏璧是比较有代表意义的玉。
传国玺的规制
璧中间的孔径应为三寸,而璧部分的直径应为孔的两倍,就是六寸,合起来总共九寸,这个尺寸的玉璧是进献给周天子用的,周天子所用玉器是当时的最高规格。周朝时一寸约为2厘米,《周礼》虽然成书于汉朝时期,其礼制应是引用自周时期的书籍,九代表了最高礼仪,比如天子九鼎,周天子用九寸的玉璧符合礼制。
⑶ 国之大器是什么意思
支撑一个国家存在或变强的物或人,就是“国之重器”。国之重器是指国玺,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传国玉玺、传国宝,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为秦始皇所作,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
传国玺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忽隐忽现,秦以后历代帝王争以得玺为符应。确为天下所共传宝,国之重器。所以出现了玉者,国之重器也。和氏璧是比较有代表意义的玉。
(3)国之大器ftp扩展阅读
中国的“国之重器”
(一) 墨子号通讯卫星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二)“探索一号”深海考察船
“探索一号”原是一艘工作船,经过改造成为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科考通用平台,建有生物、地质、化学等11个实验室,配备了目前国内先进的全海深绞车系统和完备的DP2级动力定位系统。2016年8月,它以新面貌开展的首次航行就在万米海底获取100升水样,名动中外。
⑷ 国之大器——越王勾践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的后半句讲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的军队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杀,越军大败。在献上了绝世美女西施后,越国的国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马夫。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二十年后,勾践回到越国,他任用贤臣,发展生产,东山再起,用了9年时间灭掉了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王。“鸠浅”就是这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名字。而这把剑就是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剑,也是中国现代收藏的青铜剑中最为出彩的宝剑——越王勾践剑。
成语“卧薪尝胆”中的男主角勾践嗜好铸剑。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曾特请龙泉宝剑铸剑师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名贵的宝剑。其剑名分别为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都是削铁如泥的稀世宝剑。他还热衷于搜集和珍藏名剑。当时的宝剑鉴定大家薛烛,当他看到勾践珍藏的宝剑时,大吃一惊,说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稀世之宝。据称,后来越被吴打败,勾践曾把湛庐、胜邪、鱼肠三剑献给吴王阖闾求和,但因吴王无道,其中湛庐宝剑“自行而去”,到了楚国。为此,吴楚之间还曾大动干戈,爆发过一场战争。“越王剑”更是越王勾践请铸剑名师经历数年精心铸造而来。据《拾遗记》记载:“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祀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断水,三名转魄,四名悬翦,五名惊鲵,六名灭魄,七名却邪,八名真刚。”此剑虽历经数千年,但剑身没有锈迹,花纹光亮如新,剑锋闪烁寒光,依旧锋利无比,实为旷世罕见之奇物。由于勾践名剑众多,收藏价值极高,并且古代尚武之风浓郁,一把稀世神兵更是世人所追求的。特别是勾践死后,有许多人士曾绞尽脑汁去寻找他所珍藏的宝剑,但一无所得。后世尚存最为出名的也只勾践剑一把。
越王勾践剑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国的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就有这柄铜剑。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在场考古工作者回忆,一名开采队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越王勾践剑制作精美,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
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邵滑)自乍(作)用剑”八字,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学者郭沫若赞同考古现场专家方壮猷的意见,认为这两个字是“邵滑”,楚国派到越国的”越奸“,最后被封为越王。而古文字专家唐兰认为,这两个字是”鸠浅“,是”勾践“的通假字。后者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古代越国的语言是古越语,越王的名字用汉字写出来只是音译。在古越语,鸠浅和勾践发音相同,所以是通假字,可以替换。
越王勾践剑是如何到楚墓中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越王勾践宝剑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国贵族墓,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后来,楚王又把它赐给了某一个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另一种意见是战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带回了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许多中外观众在一睹其真面目后,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把穿越了两千多年时空的宝剑,为什么剑身丝毫不见锈斑呢?对此,专家们分析认为,其千年不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从越王勾践剑的制作材料看:其含铜量约为80%-83%、含锡量约为16%-17%。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
二是从越王勾践剑所处的环境看:墓葬深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一种质地细密的白色黏土、考古学界称之为白膏泥的填塞,其下部采用的还是经人工淘洗过的白膏泥,致密性更好。加上墓坑上部经过夯实的填土等原因,使该墓的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这么多的密封层基本上隔绝了墓室与外界之间的空气交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完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即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水中,钢铁都不会生锈。
三是出土越王勾践剑的望山一号楚墓处在现代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地下水位较高,该墓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地下水酸碱性不大,基本上为中性,这从该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木器保存情况较好而得到证实。地下水浸泡后,墓室内空气的含量更少。
越王勾践剑制工精美,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越王的卧薪尝胆,越王的知耻后勇,越王的忍辱负重,越王勾践用一生的传奇赋予了这把剑的传奇灵魂,历经坎坷而能复起,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宝。
参考文献:《文化湖北》《北京科技报》
⑸ 求好心人给下载[凤凰大视野20110411]国之大器——当代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六)种子的网址感激不尽
[凤凰大视野20110411]国之大器——当代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六)种子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