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ocker镜像拉取失败
这个要看具体报错
有些可能是网络不通或者没有权限,比如你访问的docker镜像仓库需要登录;
有些是你要拉取的镜像没有输入正确的名称或者tag,比如有些镜像没有latest这个tag
B. docker 怎么从镜像仓库获取镜像
配置docker的启动参数。
执行:
# systemctl status docker 1
可以看出,这里在执行docker pull的时候不需要带上本地镜像仓库的地址,直接会自动从本地镜像仓库拉取。
C. docker 镜像里边的文件怎么导出来
初次安装部署好docker后,大多数镜像可以从DockerHub 提取,但是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完全自定义一个镜像,那么这里需要一个第三方工具 febootstrap epel6的源提供febootstrap的RPM包 yum install docker-io febootstrap -y service docker start。
D. docker镜像导出
1.首先使用docker images命令查看当前系统的镜像
2.export命令是从容器(container)中导出tar文件,而save命令则是从镜像(images)中导出 SAVE: docker save -o pod-infrastructure.tar pod-infrastructure:latest 或 docker save > pod-infrastructure.tar pod-infrastructure:latest 或者docker save 镜像id > pod-infrastructure.tar 其中-o和>表示输出到文件,pod-infrastructure.tar为目标文件,pod-infrastructure:latest是源镜...
3.将tar镜像包scp到目标主机
E. 如何用Dockerfile创建镜像
制作镜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通过docker commit 制作镜像
通过docker build 制作镜像
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改进已有的镜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制作基础镜像,会在另外一篇文章“从零开始制作基础镜像”中介绍。
docker commit
docker commit 是往版本控制系统里提交一次变更。使用这种方式制作镜像,本质上是运行一个基础镜像,然后在基础镜像上进行软件安装和修改。最后再将改动提交到版本系统中。
F. 怎么把docker做成镜像文件
方法/步骤
在使用Docker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从Docker Hub上下载已经做好的镜像,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制作镜像。下面想在这个文章中说明一下镜像的制作方法。
制作镜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通过docker commit 制作镜像
通过docker build 制作镜像
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改进已有的镜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制作基础镜像,会在另外一篇文章“从零开始制作基础镜像”中介绍。
docker commit
docker commit 是往版本控制系统里提交一次变更。使用这种方式制作镜像,本质上是运行一个基础镜像,然后在基础镜像上进行软件安装和修改。最后再将改动提交到版本系统中。
G. 如何拉取dockerhub中的第三方镜像
目前系统或基础语言的镜像选官方的就可以了,多数情况下以他们为 base image 做自己的镜像。问题就是这些镜像大多是国外的源下载依赖会很费劲,最好from 之后换一下源。 应用相关的镜像,很多其实都不能很好满足需求,都需要自己改,这方面也没...
H. 如何获取docker镜像中的文件
docker越来越炙手可热,如果你的团队已经准备开始使用docker,那么私有仓库是必不可少的东西,首先是可以帮助你加快从服务器pull镜像的速度,其次也可以帮助你存放私有的镜像,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如何从公用服务器上讲开放的images备份到本地私...
I. docker容器里怎么安装ftp协议
1、创建容器
docker run --name centos_ssh_ftp --privileged=true -p 10.0.75.1:3222:22 -p 10.0.75.1:3223:3223 -p 10.0.75.1:3224-3299:3224-3299 -v e:/softs:/softs -it centos_ssh
说明:
--name centos_ssh_ftp #指定创建的容器的名称为centos_ssh_ftp
--privileged=true #授权,开启系统文件的权限,比如可以编辑iptables
-p <宿主ip:宿主端口:容器端口> #将宿主机的指定端口映射到容器的指定端口,就是子网对外开放的端口,可以多个,也可以设置区间段如,3224-3299,这里我们把3222映射到容器的22,则外网通过宿主机的3222端口进行ssh连接,其他端口是为vsftpd被动模式准备的
-v <宿主机目录:容器目录> #将宿主机目录映射到容器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操作目录和文件
-it <镜像名称> #以交互模式启动镜像,没什么可说的,启动完后会自动进入容器的root交互终端
2、安装ssh
先查看是否已经安装,看有没有sshd
chkconfig --list #该命令可以看到本机上的服务和启动状态,以后设置服务开机子自启动也会用到
yum -y
install openssh-server
安装完毕,查看chkconfig --list
sshd
手动启动sshd
service sshd start
设置开机自启动
chkconfig sshd on
查看是否设置成功,2-5都是on就是设置成功
# chkconfig --list sshdsshd
0:off
1:off
2:on
3:on
4:on
5:on
6:off
此时在宿主机外通过ssh远程连接工具远程到宿主机ip(10.0.75.1)的端口(3222)应该就可以了
3、安装vsftpd
查看是否已经安装了vsftpd
rpm -aq|grep vsftpd
没有则安装
yum -y install vsftpd
添加一个ftp用户用来登录
useradd ftp
给ftp用户添加密码
passwd ftp
设置ftp用户的根目录,先创建目录/data/ftp
usermod -d /data/ftp ftp
将该目录的拥有者改为ftp
chown ftp /data/ftp
修改配置文件
vi
/etc/vsftpd/vsftpd.conf
anonymous_enable=NO #不允许匿名登录
ftpd_banner=welcome to ftp service #设置连接服务器后的欢迎信息
max_clients=200 #指明服务器总的客户并发连接数为200
max_per_ip=3 #指明每个客户机的最大连接数为3
chroot_local_user=YES #只能查看自己的根目录
listen_port=3223 #设置FTP工作的端口号,默认的为21 这里改为3223, 如果还是21映射过来,能登录却取不到目录
pasv_enable=YES #开启被动模式
pasv_min_port=3224 #被动模式的最小端口
pasv_max_prot=3299 #被动模式使用的最大端口
pasv_addr_resolve=YES #启用被动模式的回传地址
pasv_address=10.0.75.1 #这里其实就是宿主机的ip
启动vsftp
service vsftp start
使用ftp连接工具,看是否正确连接,能否创建删除文件,是否可以访问根目录以外
设置开机自启动
chkconfig vsftpd on
查看是否设置成功,2-5都是on就是设置成功
# chkconfig --list
vsftpd
vsftpd
0:off
1:off
2:on
3:on
4:on
5:on
6: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