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国务卿希拉里访问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国务卿希拉里访问

发布时间: 2022-07-18 11:45:41

⑴ 希拉里来了,中国在缅甸该怎么办

对于缅甸(Myanmar,旧称Burma)来说,十年内第一次这样的高级别访问可以说是一场赌博。在这场赌博中,缅甸有人权进步的需要,中国则是美国需要平衡的力量。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此次缅甸访问意味着美对缅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此次改变是为了镇压这样一个声名狼藉的国家;同时,与中国有重要战略关系的邻国建交,也是一个机会来证明美国重新将目光聚焦在亚洲。

希拉里必须权衡这些战略目标,以冲抵这一举动所带来的风险。缅甸曾拥有世界上最高压的政权,目前却渴求来自国际社会的接纳。 她要小心翼翼地引诱缅甸领导人脱离中国的政治势力范围,同时刺激缅甸政权来继续奥巴马所说的““进步之光”改革。

如果缅甸政权没有兑现它的承诺,那么这一历史性的提议将是一次令人难堪的错误。“这次出访本来就是一次巨大的博弈。只有取得实质性进步,才可谓值得”希拉里允诺说她将开诚布公地与官员讨论有关释放预计1600名政治罪犯来促进人权进步。她表明将在提供缅甸任何回报之前验证这一政权作出的承诺,包括放松来自华盛顿或其它政府以及某些国际机构加于缅甸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制裁。

“我们并非做一些唐突的改变”,希拉里在出发前对国家广播公司新闻中说道,“我们不得不发现更多事实,而这正是我出访的一部分”

但尤其是在某些地区,有人认为很难低估她此行的象征意义。有些则相信希拉里的出现可能刺激名族自豪感,以促进更大规模的改革。

“这次会议对于双方都是一次良机,尽管改革和撤销制裁都需要时间”,屯屯说道,他是在印度缅甸中心的一位信息协调员。

这个月拜访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后,随着911事件的平息,奥巴马信誓旦旦地要扩张美国在亚洲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他宣布了在澳洲北部部署2500个海军陆战队员的计划,并且迫切要求构建自由贸易以便团结美国和别的地区盟友。

“目的”,助手说,“是在于帮助验证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野心。改革后的缅甸同样会支持东南亚国家协会,其已就针对中国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堡垒。在过去的两年里,北京向东盟成员国就资源丰富的中国南海地区的控制权发起挑战。

前美国高级官员、亚洲问题专家道格拉斯·鲍尔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上说道,近年来十国集团的影响已经因缅甸,一个东盟成员国的而出现削弱,“它几乎是中国经济的殖民地。”

然而已经有迹象表明这种关系的紧张。9月,缅甸突然中止中国修建一条3.6百万的水坝计划遭到了强大而广泛的反对。

先不论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缅甸遭受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民族间的紧张局势和军队派系间的内讧。而经济主要集中在少数与军方有密切联系的人手中。

美国与缅甸的新关系将为那些渴望获得缅甸油气田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的美国公司创造机会。

如果华盛顿做出解除制裁的行动,“问题是,与此同时,美国能为缅甸提供什么吗?“布里奇特说,他是一位在威尔士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政治科学教授。

”奥巴马政府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建立信心的措施,例如交换高级外交官,加入联合国组织,或就毒品、人口贩卖等区域问题进行合作“,美国官员说道。

在克林顿出访前,人权人士表示他们很失望,政府不愿意释放政治犯。

活跃人士表明,如果政府不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内进行改革,这次出访将被视为一次失败。即使希拉里的这次出访很成功,他们也担心当权者害怕失去控制权,开始打退堂鼓,因为它面临了越来越大的改革要求。

“我们希望希拉里能说服缅甸政府释放政治犯并改善对人权的侵犯,吴凯民说道,他是一名政治犯援助协会的官员。“任何进步取决于该政权的行为。”

一些分析师表示,去年的这些事件,包括一个新宪法,一个经选举的议会,一个更倾向于改革派的总统和更多的政治团体需求——将会使政权在改革上的倒退变得更难。

“我认为事情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无法回头,虽然它将不会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威

⑵ 改病句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日抵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

为期3天与行程语义重复。也可以将为期3天去掉。

⑶ 希拉里是个什么样的人

2009年7月,希拉里在泰国首都曼谷高调宣布“美国回来了”。从此至今,美国“重返亚洲”就成为最普遍的国际政治语言。

2011年10月,希拉里在太平洋正中央的夏威夷宣布,欧洲中心的时代结束了,美国在中东的力量要继续撤离。美国要建立的是一个“太平洋世纪”。一个好的亚太政策,既能使美国分享与亚洲国家经济合作所带来的长远好处,又能从政治上制约对其构成安全威胁的国家。
2010年7月,在第17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希拉里称南海的争议事关美国国家利益。南海局势从此升级。自那以后,希拉里多次在与东盟国家的交往中挑起南海议题,频频发起对中国的攻势。
2011年11月,希拉里在美国援助菲律宾的舰艇上公开宣称“美国将与菲律宾‘站在一起’,与菲律宾‘一起战斗’”,从而增加了菲律宾挑衅中国的气焰。在钓鱼岛问题上,希拉里也以微妙的态度,适时地为日本“打气”,甚至表态称钓鱼岛问题适用于《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第五条。除此之外,在伊朗问题、叙利亚问题和中非关系等问题上,希拉里也多次敲打中国,制造国际舆论,恶意抹黑中国的形象。
要搭建好亚太的战略框架、控制好中国问题,希拉里必须挖掘出更多的“巧实力”。除了进一步巩固亚太地区的盟友关系,希拉里还不辞辛劳、穿针引线,竭力拉拢曾经的“离心力量”。
2011年11月,希拉里实现了对缅甸的访问,这是50年来美国国务卿首次到访缅甸,美缅关系就此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撬动了东南亚地区中美影响力的微妙变化。
2012年7月,在希拉里最长的一次外交出访中,她曾绕着中国兜了一圈,实现了其任内第三次访问越南,同时她还访问了蒙古、老挝这两个此前从未去过的国家。
希拉里的这一系列“破冰之旅”被视为美国“重返亚洲”的重要战略步骤。

⑷ 希拉里克林顿到中国有多少次,具体时间

早在1995年她就单独来中国参加妇女大会。让不让她参加是当时一起政治事件。

⑸ 应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邀请,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2009年5月20日到22日,对中国进行访问。

就是请你,坐飞舟,专门摔死坏人的,。坏人千万,别坐中国飞机,。

⑹ 求文档: 杨澜访谈录希拉里

从预定7分钟聊到15分钟

——采访希拉里和国际政要的智慧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来华访问引起了一阵媒体旋风,她把唯一一个电视专访的机会给了《杨澜访谈录》,不过时间只有7分钟。定位高端的《杨澜访谈录》已经采访过很多国际政要,青年周末的记者近日走近了杨澜。

最想问的问题没有说出口

青年周末:你觉得镜头外的希拉里和镜头前的她有什么不同?

杨澜: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同,她从30岁开始就成为公众人物了,无论是作为克林顿夫人的角色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家,她都一直处在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公众视野当中,我跟她的交往也仅限于这种公共场合或者是媒体采访,我也不敢说对她真实的生活有多少了解。只能是说在摄像机开始转动之前和之后,她都表现得很自信,也很轻松。

不过可能是由于时间的关系,相对于10年前我见到她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但现在的她,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比较雍容。能够更加放松,也更加亲切。当我向她提到这一印象时,她爽朗地笑笑说:“也许是因为我够老了吧!”

青年周末:为了这7分钟的采访,你准备了多少个问题?

杨澜:第一稿准备的问题有50个,在采访之前我把它浓缩到20个,然后在这些问题里面我又排了一下顺序。

刚一坐下来我就跟她说,因为我的时间太少了,所以希望您给我直接的简短的回答,她非常理解地点点头说“I will do my best(我一定尽力而为)。”要知道有的时候一个非常有技巧的被采访者如果想回避一些敏感问题的话,他可以把一些问题回答得非常冗长,很快就把你的采访时间耗掉,然后他就可以站起来就走。不过希拉里没有这么做,现场谈话的气氛很好,在希拉里谈兴正浓的时候,我看见她的新闻官站在她背后频频做着“抹脖子”的手势示意我时间已到,而希拉里却对他摆摆手说:“不,我愿意回答这些问题。”所以一共采访了有15分钟。

青年周末:你在节目中提到,她还邀请你去美国继续进行对她的采访,到时候你还会问这个问题吗?

杨澜:我觉得如果时间相对充裕的话,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设计进去。因为如果时间足够充分,就可以谈到她在竞选总统候选人的这段经历,就可以顺着把这个问题抛出来,你现在是否还有总统梦。但是这一次是来华访问,如果谈完了两国国债问题我忽然问你现在还想当总统吗?这个问题是跟前面没有什么关系,就会很唐突。有的时候采访的时间和前面的铺垫还是很重要的。

青年周末:采访到这些国际政要,是否让你更有成就感?

杨澜:其实《杨澜访谈录》的定位是记录一个人和他的时代,我们想突出的是一个人和他时代的关系。在采访嘉宾的要求上,我们希望他是某一个领域里边领军的人物,或者是在一段时期内引起非常高的公众关注的人物,我们关心的是一个人所带动的整个社会的反应。我们既不是一个表扬榜,也不是一个所谓的明星榜。

青年周末:您也采访过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夫人,比较两位前元首夫人,抛开希拉里的政治家身份,你觉得这两位“夫人”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杨澜:这我怎么知道呢(笑)。我觉得,作为一个记者,当然要阅读很多关于她们的资讯,同时也有第一手采访他们的经历,但是你永远不能够因为对她们做过十几分钟或者一个小时的采访就可以假装说你认识她们。所以你不要期待我能够给予你一个非常权威的回答。我无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一个人的个人生活形成判断。

希拉里还记得三年前的一面之缘

青年周末:能不能和我们说一说《杨澜访谈录》是如何获得这个独家专访的机会的?

杨澜:我觉得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制片人和我们的团队,他们特别有专业精神,在得知希拉里将要访华的第一时间就把我们的采访申请递交到美国大使馆,同时也把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些采访,像对克林顿总统、吉米·卡特总统、美国的第一位女性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采访也同时递交过去,作为人家的一个参考。

同时,在3年前,我也有机会在国际艾美奖的颁奖晚会上与希拉里有一个简短的交流,交换了一些关于对美国电视的看法,大概有四五分钟,对彼此有一定认识。这些因素放在一起,让我获得了这次独家采访的机会。这是依靠整个团队的职业精神,而不是我一个人的所谓魅力就能够办到的。

她这次见到我的时候还特别提到了上一次的见面,我觉得她的记性挺好的。

青年周末:上次见面有跟她提出采访的要求吗?

杨澜:没有。

青年周末: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没说呢?

杨澜:其实那样的场合并不一定马上就要提出这样的要求。那是一个公开的社交场合,在那种场合鲁莽地提出这种要求可能会让对方觉得很唐突,让对方觉得你的功利性很强。而且当时我是作为晚会的联合主席,所以我更多的应该从当时活动的情况出发和她进行交流,而不是一上来就提出一个个人的要求,这也是对社交礼仪的一种尊重,人际交往的分寸感的把握也是挺重要的。

青年周末:您已经采访过很多国际政要了,这一次的采访还会紧张吗?

杨澜:我一直不觉得一个人官阶的高低或者财富的多少会影响我对他的判断,我觉得从小我父母给我一个非常好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哪怕采访对象是总统,我见到他也不会紧张得双腿发抖。

但是压力会来自于时间。当你有一个小时采访时,你可以很从容地提问,但是当人家说你只有7分钟,而且有一个人在旁边看着表,给你数一、二、三、四、五的时候,这种时间的压力会让你产生一种紧迫感,这种压力特别大。

采访手记

希拉里接受杨澜的专访,在很多人看来不仅不意外,反而再合适不过。记者借着这条新闻联系杨澜,不想却被她委婉谢绝。事后记者才悟出,她非但不是耍大牌,而且是生怕记者借大牌来炒作。幸亏我们没有死心:两个女性、两个有阅历、有个性的名人坐下来对话,哪些纤细而敏感的气息不曾被摄像机捕获?在《杨澜访谈录》高端对话的幕后还有哪些故事?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的采访意图的杨澜,不仅开诚布公地接受了采访,还对之前的拒绝抱有歉意。杨澜,总是那么周到而得体,哪怕是对我这么个小同行。

⑺ 当上国务卿的希拉里访华是否会带上克林顿

不会的,除了总统出访带配偶外,其他人是不带的

⑻ 香港特首曾荫权与希拉里会面时,为什么交谈使用的是英语,而非普通话

理论上讲,香港回归了祖国,代表国家利益与国外领导人对话应该用中文,可是我们的特首中文可能没有英文好,再说了,一国二制是小平说的,不能强行要求人家都讲中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