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日本天皇访问伊势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日本天皇访问伊势

发布时间: 2022-07-11 17:26:26

❶ 日本的伊势和鸟羽两个地方,哪些值得玩的和吃的

伊势是日本的神道圣地,这里有绿树掩映下的伊势神宫鸟羽则拥有美丽的海景,像是夫妇岩、真珠岛等,它们都属于日本美食美景兼具的优质景点。

除此之外,鸟羽上还有一座御木本真珠岛,它是世界上首个成功养殖珍珠的地方,来到这里,能看到很多海女们潜入海底进行养殖作业的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伊势和鸟羽还拥有超多好吃的美食,多数是刚打捞上来的、新鲜的海产鱼虾,像是伊势龙虾、牡蛎、鲍鱼等,其它的还有伊势乌冬面、赤福饼这样的小吃,吃货们不妨一试哦。

❷ 日本天皇三大神器,为何千年来不敢公示于人呢

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日本人说他们的上千年都没有改朝换代,天皇当然也都是一脉相承,这件事我们当然不知道真假。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包括现在,日本天皇都只是日本的一个吉祥物罢了,天皇在日本并没有什么权利。不过日本人在古代却一直神化天皇,说他拥有三样厉害的神器:草薙剑、八咫镜和八坂琼曲玉。这三个神器也一直被供奉在日本三个不同的神社里,至于这三个神器到底长得什么样,好多日本人都没见过。

这三样神器在日本十分有名,日本的各种小说、动漫里面经常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但是他们的真生却很少有人看到。不知道为何日本天皇从来不把他们拿出来看出来,难道其中隐藏了某种秘密吗?这个我们当然不得而知了。

❸ 日本天皇有“三大神器”,这三大神器分别是什么

2019年10月22日,日本第126代天皇德仁在东京皇宫里,身穿传统服装“黄栌染袍”,登上高6.5米,重达8吨的“高御座”,举行“即位礼正殿之仪”,向日本国民宣告正式即位成为新天皇。

在此之前的5月1日,德仁就已参加了“剑玺继承仪式” 和“八咫之镜”继承仪式,接过了日本历史上象征着天皇权力的“三大神器”,成为了天皇继承人。


日本天皇的三大神器是什么?为何连天皇本人也没见过其真面目

(冷泉天皇)

同样,八尺琼勾玉的真容也无从得知,虽然它一直不离天皇左右。即便覆盖在它上面的绢布也不得被轻易移除。哪怕上面落满了灰烬,也只能重新覆盖一层新绢布上去。

当然了,据说还是有不怕死的主打开过盛装八尺琼勾玉的箱子。传说第63代天皇冷泉打开箱上的锁扣后,正想打开箱盖,突然间一股白烟冒出,吓得他赶紧盖上了箱子。第84代天皇顺德也想一睹八尺琼勾玉的真容,当他刚刚走进木箱时,就听到里面似乎有动静,赶紧退了出来。

实际上,要想解开三大神器之谜,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只要勇敢地打开它,一切谜底就大白于天下了。

不过,三大神器的身上被赋予的神圣太过权威,衍生出来的神话故事也太过迷幻,所以没人愿意去触碰这个神体。

而作为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室,是非常愿意看到三大神器被人们继续神秘化的。因为越是让人迷惑不解的所谓“神器”,就越能体现出它无限的神灵,越能让人顶礼膜拜,也越有利于日本皇室的神话统治。

❹ 神宫的伊势神宫

伊势神宫位于三重县伊势市的宇治五十铃河地域,是日本最大的神宫,也是两大皇室宗庙之一。伊势神宫分为皇大神宫(内宫)和丰受大神宫(外宫)。八咫镜就在皇大神宫内,是伊势神宫的神灵(又称神体),由历代天皇亲自拜祭,并不给人参观。内外神宫的两殿以及别社每二十年要改建一次,迁移神座时都要举行“式年迁宫”大祭典,据统计神宫每年大小祭祀活动超过一千次。神宫占地庞大,单从皇大神宫到丰受大神宫就有六公里,要参拜一百二十五社的话,恐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伊势神宫内有一所日本最早建立的私营博物馆─ 神宫征古馆,该博物馆建于明治三十年(1897年)。另外还建有一座日本最早的产业博物馆─ 神宫农业馆和神宫美术馆、相扑馆等。
伊势神宫的正殿看起来像弥生时代的高床式仓库。关于伊势神宫的故事还要从日本的天武天皇与持统天皇夫妇说起。那时日本正值危急存亡的时刻,而东岸的中国是鼎盛的大唐王朝,接受着万方来贺的荣耀。
伊势神宫之所以享有极高的地位,是因为神宫内供奉的不是一般的神灵,而是在日本被誉为母亲神的——天照大神,她是太阳神。现在的日本是世界上强大的工业国家,电子技术一流,动漫产业也做得风生水起,但是在远古的农业社会里,日本人民却因为粮食作物不足而大伤脑筋。中国有句古话叫:万物生长靠太阳,在邻国日本也是一样,在故老相传的神话中,天照大神是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主神,地位类似于中国的女娲加上玉皇大帝,或者是基督教里的耶和华。她在高天原种植稻米、传播养蚕纺织的技术,后来派他的儿子将农业引入日本,并长久在这里进行统治。而神在人间的反映就是天皇,所以日本的天皇一直称自己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就和中国的皇帝自称天子和受命于天是一样的。日本皇室的象征是菊花,菊花的形状像太阳,在中国古代也被成为“日精花”。或许是某种巧合,“日本”二字最早出现是由于中国人的记载中,“日出于扶桑”,因而日本曾被叫做扶桑,而后来由于中国位于西,日本在东,日本的天皇在写给中国皇帝的信中也有“日出处天子致日末处天子”的字样,于是取“日出处”的含义,“日本”二字被正式定为国名。这些都体现着日本人都太阳的崇拜之情。

❺ 日本历史上最出名的天皇

裕仁天皇
1901年4月29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立为皇太孙,受乃木希典的严格教育。1916年立为皇太子。1919年成年礼。1921年访问欧洲。1921年11月25日开始摄政。1923年访问台湾。1924年和良子女王结婚。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病逝后即位。1928年11月10日在京都举行即位大礼。1933年12月23日继宫明仁亲王(今上天皇)出生。1935年11月28日义宫正仁亲王出生。1945年8月15日代表日本国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条件投降。1946年1月1日公布“人间宣言”,公开放弃神权。1946年11月3日签署日本国宪法。1959年4月10日出席参加明仁与美智子婚礼。1975年9月30日访问美国。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肠癌病逝于东京,享年87岁。1989年2月24日新宿御苑内举行葬礼。后葬于东京都八王子市长房町。
裕仁天皇即为昭和天皇
大正十三年(1924年)与久迩宫邦彦王的长女良子女王(香淳皇后)结婚,生下今上天皇明仁、常陆宫正仁亲王以及数个女儿。
1926年裕仁登上皇位。当时日本正日益民主化,于是裕仁采用昭和作为年号。尽管年号中包含和平的含义,但日本却很快地走上了军事扩张之路。随着1927年一场银行大危机,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开始在中国东北扩张日本的军事势力。裕仁致力于履行自己立宪君主的职责,很少过问内阁的政策,但他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扩张主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鼓吹对天皇要绝对服从,反对立宪民主制。但他对军国主义分子十分赞赏,为日后战争爆发埋下了隐患。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进一步促进了日本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的政策。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后,在那里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30年代,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制造了一系列政治暗杀事件。1932年5月15日犬养毅首相遭暗杀,标志着政党领导的内阁之结束和日益为军队控制的官僚内阁之开始。这个独裁体制要求学校讲授绝对的爱国主义,他们强迫大学开除具有民主思想的教授。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极端狂热的法西斯主义少壮派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在裕仁的严令下被严酷镇压,结果是日本军部内部的“北上派”和“南进派”内斗最终以裕仁支持的“南进派”获胜而结束,军部控制了政府,裕仁借此也绝对掌控了日本中央政府过去难以控制的日本军队。
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日本很快吞并了大部分东亚地区,使其加入“共荣圈”。裕仁被指责同意导致这场战争的对外政策,并批准东条英机与纳粹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结成法西斯主义轴心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战争,侵略中国等国家。有些人认为,在政府决定加入战争这件事上,裕仁作了正式的批示。根据他对宪法的理解,他有义务支持内阁通过的政策。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致使美国及其盟国加入对日本的战争。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裕仁被要求参加战时最高国务会议的特别会议,以考虑和讨论美国及其盟国提出的投降条件。裕仁和当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主张日本投降。由于委员会中的政治和军事成员就是否投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首相要求天皇做出最后的决定。裕仁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其中“无条件投降”暗含一个条件:不废除天皇。8月15日,裕仁通过无线电广播,史无前例地向日本民众解释了投降的原因。此段广播被称为“玉音放送”,使用大量汉语文言的《终战诏书》使很多日本平民无法具体理解广播的内容。
战后,包括苏联在内的国家要求废除天皇,但是美国为防共产主义在亚洲散布,故需要在亚洲建立一个非共产的经济强国,如果没有天皇,日本国内社会必然动荡,因为之前日本长期推行神话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经成为多数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因美国策略上需要,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其他官员共同表示,裕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负主要责任。这一观点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极大欢迎。
1946年元旦,昭和天皇发布人间宣言,否定天皇的神圣地位,承认自己与平民百姓一样也是人,并不是神。
裕仁签署日本国宪法,1946年美国占领日本后,最高负责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实际上掌控有日本统治权的人。在他的干预下,1947年通过新的日本国宪法,使天皇这一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变为了一个国家的象征,而提出最高统治权归人民所有,真正实行立宪民主。
为了与宪法的变化相一致,战后裕仁把自己打扮为一位民主的君主:与平民会面,允许皇族成员被拍照。他还访问过灾区,视察日本的战后建设。他的皇位继承人明仁亲王也打破了传统,和一位普通女性结婚而不是贵族家庭成员。1971年裕仁访问西欧,1975年访问美国,这是第一次以天皇的身份访问外国。因为是海事类出身,对水产有许多研究,最后出版了“水母的书”为代表作
裕仁与尼克森,1971年昭和天皇于战后曾八度参拜靖国神社,在1978年靖国神社合祀甲级战犯之后,就不再去参拜。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06年7月20日)从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的遗物笔记中发现,昭和天皇曾向富田表示,他因为对合祀作法不悦,因此停止参拜。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的遗物中,发现留有昭和天皇语录的二十多本笔记,其中于昭和天皇逝世的前一年,1988年4月28日的笔记中,记载有关昭和对靖国神社的看法。
昭和天皇当时曾说“靖国神社的筑波宫司(祭司)处理合祀问题很慎重,但是换上松平庆民宫内大臣的长子松平永芳担任宫司之后,他完全不了解他父亲爱好和平的想法,随即决定合祀,所以从那之后就不再去靖国参拜,那是我的信念”。
笔记中也记载昭和天皇于当年4月29日的生日记者会上,被询问到对大战的看法,昭和说,怎么说大战都是最不好的回忆。会后昭和对富田表示,被问到对战争的感想时,我一心想表现出厌恶战争的心情。
昭和天皇在位的62年是有史以来日本天皇统治最长的时期,也是一段经历了几大动乱和变化的时期。
对于昭和天皇的争议很多,有人认为他是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也有人认为他只是军部的傀儡,并无实权。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他对军部的日益壮大视至不见,而且他是有权力去制裁不听指示的军人的,但他并没有去做,而是乐观其成。
裕仁有一句名言:“问题不在我们干了什么,而在于全世界对我们所干的事情有什么反应”,表示他最顾及的是自己的名声和责任。
日本投降后,苏联、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将裕仁列为日本头号战犯。英国首相艾德礼、苏联统帅斯大林分别致电麦克阿瑟,要求严惩战争罪犯裕仁天皇,建议经公审后绞死。
麦克阿瑟考虑到为了在远东扶植与苏联进行冷战的盟友,一个因审判处决天皇而陷入混乱的日本不利于美国的利益,而天皇制能起到凝聚日本保守反共势力的作用,因此麦克阿瑟本人支持放弃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就此给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急电报告:
“日本国民……对日本天皇崇敬备至,已达百馀年之久。在太平洋战争中,少数军国主义分子曾以此作为煽动民族主义的狂热手段,号召为天皇而自我牺牲。而战后日本国民对裕仁天皇的崇拜有增无减,视如国神。我认为,如果对裕仁天皇公审处决,必将使全日本国民信仰的支柱彻底崩溃,甚至在日本全国引起反对盟国的疯狂骚乱和暴动。处决裕仁为日本举国所不容,我们重建和改造日本的前途则不堪设想,结果可能是历史的悲剧。
因而,我本人作为盟国驻日本国的全权代表,出于对日本国未来命运的考虑,决定对裕仁天皇免予战争责任的起诉。
如果盟国决定逮捕和作为战犯处决天皇,那么驻日盟军统帅部将需要增援100万作战部队……”
华盛顿很快回电同意麦克阿瑟的意见,于是麦克阿瑟颁布了盟军总司令部第一号令:"出于对日本前途和国民信仰的考虑,盟国决定对日本天皇裕仁不予追究发动战争的责任,不予起诉和逮捕。今后裕仁的人身地位和人身自由,应与其他日本国民同样受到宪法的保护。"
二战后日本国内对天皇战争责任的反思

日本立教大学的访问学者保阪正康认为天皇有战争责任:“即使天皇仅是一枚橡皮图章,但他是唯一处在对军队有发言权地位的人。而且在现实中,许多人都是高喊着‘天皇万岁’才敢于献出生命的。”
日本亚洲史档案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牟田昌平认为,日本国内如今对如何看待侵略历史存在分歧的部分原因在于昭和天皇的战时责任在战后没有被清算:“德国有希特勒。意大利有莫索里尼。但日本缺少一个与之匹配的人物”,“这可能部分是因为日本的民族特性——日本人习惯于避免把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明确化。”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等7人组织的九条会发起者之一,日本左翼作家加藤周一说:“我看到以爱国主义之名牺牲如此多的价值,特别是人的生命——个人被要求在战争中为了天皇而牺牲自己。真是太可恶了!”

❻ 日本首相经常出国访问,作为最高领袖的天皇为何很少出国访问

日本天皇很少出国访问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天皇现在仅仅是日本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根据明治年间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的规定:“神圣不可侵犯并且总览统治权的国家元首”,天皇的地位在明治往后的数十年间其实是有国家元首的身份的,可惜的是,太平洋战争失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被美国逼迫着强加了一部《日本国宪法》。而《日本国宪法》的第一条就是“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并且是日本国民统合的象征”,日本天皇就此失去了国家元首的身份,仅仅被认为是日本的象征。

最后一点,天皇为了保证其“万世一系”的至高地位,其实是做出了许多让步和牺牲的,目前日本皇室都由宫内厅管辖,不仅无法自由讨论政治,甚至连每日的饮食都无法干预,在重要场合的讲话和行动也都是有安排的。

❼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天皇

裕仁出生后不久被立为皇太孙,受乃木希典的严格教育。1916年立为皇太子。1919年成年礼。1921年访问欧洲。1921年11月25日开始摄政。1923年访问中国台湾。1924年和良子皇后结婚。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1912-1926年在位)病逝后即位。1928年11月10日在京都举行即位大礼。1931年命令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3年12月23日继宫明仁亲王(今上天皇)出生。1935年11月28日义宫正仁亲王出生。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 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在14年的侵华战争里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次年12月7日在首相东条英机的推举下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后因在中国战争上连遭败绩和在太平洋战争上受到美英等国的进攻而与1945年8月15日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条件投降。1946年1月1日公布“人间宣言”,公开放弃神权。1946年11月3日签署日本国宪法。1959年4月10日出席参加明仁与美智子婚礼。1975年9月30日访问美国。1989年因患十二指肠癌(另一说为胰腺癌)病死于东京,终年87岁。1989年2月24日新宿御苑内举行葬礼。后葬于东京都八王子市长房町。
编辑本段尚武的太子
手持旭日旗迪宫裕仁亲王
裕仁生于明治34年(1901)4月29日晚10点10分,父亲是皇太子明宫嘉仁亲王(后为大正天皇)。明治天皇对于这个小孙子宠爱有佳,此日马上命令宫内的御用文人为皇孙取名与号。最初的名有三个,为裕仁、雍仁以及穆仁,号则是迪宫和谦宫。最后,老天皇亲自拍板,选择了裕仁与迪宫,分别作为其的名与号。 裕仁的父亲也就是大正天皇,从小多病,心身发育不佳,终生为病痛所困。而裕仁幼时也似乎了继承了其父的遗传缺点。日本皇室自孝明天皇之后,天皇的配偶都必须从皇族公卿的“五摄家”中选择。这种过于狭窄的婚配范围,往往也就造成了劣性遗传的可能。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明治41年(1908)裕仁6岁入学的时候,被发现其右手的手指活动不便,被怀疑是遗传的产物,其课程中的美术和音乐两门因此被迫被放弃。除了手指的问题外,裕仁也有着先天近视的毛病,虽然自小就进行校正,但是效果一直不佳。 作为一个充斥军国主义思想国家的准皇储,裕仁从小就被有意识地培养尚武的性格。其刚刚出生70天后,就被寄养在了海军中将川村纯义的家里长达四年。6岁的时候,裕仁进入了“皇室”学习院,而他的院长则是日俄战争中的“肉弹将军”乃木希典陆军大将,明治天皇亲自指示乃木要努力将裕仁培养为“质实刚健”之辈。如此教育之下,裕仁自小就被种下了崇尚武力的祸根,而起自己也对乃木极为尊敬,总是称其为“院长阁下”。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裕仁开始摆脱了给人的“病弱”印象而开始向他的祖父看齐。 明治45年(1912年)7月30日,明治“崩御”也就是所谓的驾崩,嘉仁亲王继位成为了大正天皇,裕仁成为了皇太子。9月11日,也就是明治正式大葬的前两日,乃木希典突然拜见了裕仁。赠给了当日为陆海军少尉的裕仁,由山鹿素行所着的《中朝事实》和《日本帝国史》。两日后,乃木与其妻双双自裁于赤坂的家中为明治天皇徇死。这个事件给年幼的裕仁造成了极大的刺激。祖父的去世和“严师”的自裁,使变得极为自闭孤寂,往往舍弃左右随从,而开始渐渐对无言的生物学感起了兴趣。当其去世的时候,在宫内的“生物学御研究所”里还保存着,裕仁幼年采集的5大箱各式各样的标本。大正三年(1914年),从学习院初等科毕业的裕仁,随即被送往了“东宫御学问所”继续学习了7年。而“东宫御学问所”的总裁则是另一位较乃木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物―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至此裕仁又被拉回了军国主义的道路之上。 1921年裕仁在英国参观空军表演
大正七年(1918)在“御学问院”度过了第四个春秋的,已经17岁的裕仁步入了青年期,其的婚姻大事也被理所当然地提了出来。久弥宫良子被内定为太子妃,计划于此年完婚。然而当日权倾朝野的元老级人物山县有朋却以良子母亲为色盲为由,反对这门婚事,认为良子的家族遗传不佳。结果这场婚事的骚动,互不相让的足足闹了一年半之久,结果裕仁力排众议还是决定良子为妻,而山县有朋却由于这次事件而被迫下野。不过,之后裕仁马上就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 日本裕仁皇太子海外御巡纪念银章
大正10年(1921年),裕仁刚满20之时就开始其长达的欧洲之旅。当裕仁刚刚决定此事之时,皇后贞明害怕安全问题表示反对,裕仁费尽口舌这才将其说服。这次访问主要是访问英、法、比、荷、意5国。3月3日,裕仁一行搭乘“香取”号军舰启碇,途经香港、新加坡(在新加坡他还是皇室特权步行勘测了英军的防御工事,为二战日军突破要塞做准备)、科伦坡,雅典,地中海,5月7日抵达英国朴次矛斯港。一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选择君主立宪的老前辈英国为访问地,颇有些裕仁毕业旅行外加实地考察的味道。当日英王乔治五世亲自前往伦敦火车站迎接作为皇太子的裕仁。日后裕仁曾经如此回忆“当时英国王室中,大都与我同辈,处生其中。简直令我有“第二家庭”的感觉。特别是英王乔治五世,亲自与我长谈指点有关君主立宪之下的君主概念。” 不过,裕仁在巴黎的时候却闹了一个笑话。其当时微服出行,有生以来第一次自己付钱买车票,独自搭乘巴黎地铁。晚年谈到这件事,其自己也还是不禁失笑“我当时第一次搭乘地铁,什么手续也不知道,手紧紧地握住车票,入闸的时候检票员要在票上打孔,结果我紧张地深怕被他夺取,握着车票不放,双方就这样来回拉扯了数分钟,结果惹得检票员大怒。这张车票也被我一直保存着。” 昭和天皇即位
访问期间,裕仁不仅学习西方的政治结构,同时也对军事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数次访问了一战时期的历史遗迹。当时的法国将军们对这位年近20岁的太子,对于军事的精通程度表现出了极大的赞叹。裕仁自己还特地去了拿破仑墓地所在残废军人院访问,并带回了一个拿破仑的半身像,之后将其摆在自己书房内。(战后多摆了一个林肯像,后来又摆了达尔文像)也就是在这次出巡中,他接见了驻欧洲的十几个日本武官的参拜,获得了以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为首的日本青年军官来誓效忠,这样他以这些人为班底,开展了向军中元老夺权的行动。 裕仁在凡尔登
访问凡尔登的时候,裕仁一身戎装骑在一尊大炮的炮管之上,一幅悠然自得的表情。其尚武之心可见一斑。虽然访问行程紧密,但裕仁却还是亲自为自己未来内定的妻子良子挑选了一条珍珠项链,打算返国就和其成婚。不过这件婚事还真是多灾多难。 欧行后两个月,大正天皇重病,裕仁开始了摄政,主持大局,婚礼被迫推迟。然而之后,皇族中最年长者东伏见宫依仁亲王去世,婚事再次被迫推迟到1921年底的12月1日。但随后又发生了“关东大地震”,如此国难,婚事又被迫推迟,结果到了大正13年(1924年1月26日),这才正式举行婚礼。
编辑本段大元帅陛下
视察军队的昭和天皇
到了1926年,“病罐子”大正天皇终于“崩御”,裕仁成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继承大统的裕仁和良子先后诞下了照宫成子、久宫佑子等4个“内亲王”即所谓公主。由于没有男嗣成为继承人,朝中开始了劝解天皇另纳嫔妃,裕仁却对此很不以为然,“朕还有兄弟在,即使自己没有皇子,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到了昭和8年(1933年)12月23日,裕仁和良子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儿子继宫明仁,了确一桩皇室的麻烦。想来今日之日本皇室也是面对比当日更为严重的尴尬局面。 昭和5年(1928年),张作霖由于“不听话”而遭到关东军暗杀。同年6月,裕仁在出巡又遭遇激进分子的“预谋行刺未遂”。 结果,此两件事引发了当时在野的日本政党的极大反弹,纷纷就此攻击田中内阁,此年7月裕仁公开对此进行指责,结果导致田中义一内阁被迫引咎辞职。虽然炸死张作霖的事件上,裕仁斥责当时的内阁,不过在32年春天,溥仪被扶植为满洲国伪皇帝后,裕仁不再是不理“军略”的皇帝了,当年亲自为攻占东三省的将领授勋。当他得知关东军突破长城后,生怕引起列强干涉,命令关东军不得越界攻击。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立即收兵,只有在侍从长本庄繁和陆军大臣荒木贞夫保证不会扩大战线后他才批准第二次越过长城。 只有在1935年9月,裕仁借题发挥趁着陆军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上奏,对军部势力过于膨胀大发雷霆“传陆军大臣林铣十郎来!有关时局的问题总是出在军部,尤其是陆军省,身为陆军大臣,如果任由部下牵着鼻子走,岂不要下克上不成?!”他命令在宫中开设大学寮,用大川周明的思想培训青年将校,力图把军队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启用闲院宫载仁亲王和伏见宫博恭王対掌陆海两军, 把皇族军人的势力抬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到了昭和11年(1936年)6月,裕仁更是将在颁发的勋章“勋记”上将“日本国皇帝”改为了“大日本帝国天皇”,其野心的膨胀也可窥一二。 同样的在1936年的所谓皇道派和统制派的对立中,也显现出了裕仁的对于军部的控制能力。二·二六事件王道派陆军军官以“打破体制”为号召,发动了军事政变。1400多名叛军在2月26日清晨,开始了行动,占领国会,袭击首相府等等重要地区。裕仁在事件爆发40分钟接到了报告,马上就换上军装,召见陆军大臣,命令镇压。 恶魔的微笑
当时的陆军大臣川岛义之则回答“请陛下念在起事将校之行为,完全是为了精忠报国的赤诚,希望陛下谅解。” 裕仁听后,拍着桌子,盛怒道:“先不管他们精神何在,这种胡作非为必须尽快镇压,尽快!” 到了次日下午4时,海军第一舰队的“头牌”长门号战列舰接到裕仁的直接指令驶入东京湾,主炮对准了被叛军占领的国会。面对陆军镇压迟迟不动,裕仁结果对这武官大喊“难道要我亲自带着近卫师团去镇压他们么?!”结果这次叛乱终于在29日下午被平定,以叛军投降而告终。
编辑本段发动侵华战争
1938年陆军観兵式乘白雪的昭和天皇
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长达8年的侵华战争由此开始。称裕仁为军部之傀儡,理由是他从来没有反对过军部的提议题是军部的任何提议在送给他之前就经过内大臣木户幸一的审核,他不愿执行的决议根本就不可能被送到天皇办公室来。而且他掌握了军部的人事大权,他不喜欢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当上陆军首脑,比如他讨厌皇道派的真崎甚三郎和少壮军官接触过密,天皇左右暗示他辞职,真崎还想抵抗一下,结果下场就是被撤职,天皇评论说,这家伙一点常识都没有。侵华战争爆发之际。陆军大臣杉山元自信十足地向裕仁表示“中国的战事一个月内即可结束”,他就放纵朝香宫鸠彦王血洗南京,东久迩宫稔彦王攻略汉口。当陷入中国泥潭的3年后,日皇已经开始暗地埋怨,低估了中国的军力:“每个人都对战争判断错误,特别是陆军的专责部门应尽快结束战事,并在未来10年重整国防军力。”裕仁甚至暗自批评当时首相近卫文麿:近卫在任时,好像毫无准备便带领我们进入战争,他在阿部信行组阁的时候,亲自指令陆军大臣要从梅津美治郎或者侍从长畑俊六中挑选。1939年11月8日,在中国战事紧张期间,于富士山附近检阅近卫师团,借以激励士气。
编辑本段太平洋开战
1943年6月24日武蔵号上的昭和天皇
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特别是对美开战前夕,他顾虑如果战争失败,将会累计皇室,让皇族担任的海陆军两总长辞职,换上杉山元和永野修身担任海陆军总长。杉山元保证“百日之内即可告捷”。裕仁却反问道:“中国战事不是还没有解决么?那太平洋岂不是比中国更大?”军令部长永野修身从帮旁辩解,只能像对待重病病人一样,开刀死中求活。天皇还是顾虑风险太大,不同意组成皇族内阁,他准备万一战争失败才这么干,实际上也是失败后才组织东久迩稔彦皇族内阁收拾残局。他对换上东条英机接任总理表示满意,理由是东条做好了战争准备。东条后来在审判的时候说漏了嘴,东条说据他所知道的,整个日本军队,就没有人敢违抗天皇的意志,连出现这种想法都是荒唐的。人是不可能和神对抗的。天皇那怕一个微小的暗示,就足以让军部费尽心思猜测圣意如何了。在开战的最后一刻,裕仁吟颂他祖父在日俄开战前下决心的诗:“四海皆兄弟,何缘起风波。”批准了对美开战。 对珍珠港的袭击,裕仁也是亲自向海军军令部长永野质询。“海军决定何时出击?”“12月8日。” “那岂不是周一?”“夏威夷时间正好是周日。” “那朕就可安心了” 在经过了初战重创珍珠港美国海军并侵占了东南亚后的辉煌胜利后,日军在中途岛惨败的消息震动了裕仁,其曾不安地表示“目前战局难以乐观,一旦丧失了制空权,就会有被切断各个击破的危险。我的陆海军,就是败在了对于美军的过于轻视。” 昭和19年(1944年)新设军需省,对于飞机的产量以年产5万架为目标。不过,裕仁对于时局也有了些比较清醒的认识,“陆海军总是缺乏协调,万一有出什么意外,必然雪上加霜。5万架谈何容易?恐怕连一万架都很难吧?军部定这种目标真是有问题。” 虽说如此,不过并意味着裕仁可以如同一个“天使”一般对战争不用负责。西南太平洋溃败后,他不断敦促日军发动反攻以振作士气,结果日军就发动了一号作战以打通大陆交通线。菲律宾决战中,也是他不明实际,听信了海军台湾海空战大捷的假情报,命令参谋濑岛龙三把决战地点从菲律宾改到莱特岛,结果造成空前的惨败。当海军向其报告“神风攻击”的消息后,立即表示“非这样不可么?不过这样做很好。”45年4月,在冲绳战役期间,输昏了头的裕仁问海军军令部长及川古志郎,海军难道没有军舰了吗?逼得海军赶快搞了个大和号自杀冲锋。 随着战事的吃紧,而裕仁则开始更关心其自己的命运,也就是日本天皇制能不能得到保留。1945年3月18日,裕仁巡视了遭到美军大轰炸后的东京市区,不由感叹其惨象尤胜当年的“关东大地震”。在美军于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后,裕仁终于意识到了败局已定。在8月9日下午11点50分紧急于防空洞召开了御前会议,如此发言: “朕实赞同外务大臣的意见。陆海军常常有许多正确的计划,可也同样失去实效。你们强调本土决战,但却连最重要的99里海防都无法实现。再者,军队的装备、武器都极度缺乏,可能要9月中旬才可完成。有关于飞机的增产更是无从谈起。如此状况,诸位何以应敌?”说到此,裕仁已经是声中哽咽。 裕仁和当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主张日本投降。由于委员会中的政治和军事成员就是否投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首相要求天皇做出最后的决定。 8月14日,最后一次的御前会议上,裕仁特别穿上了陆军元帅服,左胸佩带象征皇室的菊花勋章,无可奈何地做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作为决心停战的理由,天皇在独白录中举出以下两第一,如果这样下去,日本民族就会以灭亡而告终,我就不能保护赤子了。第二,在捍卫国体这一点上,木户也与我的意见相同,如果敌人在伊势湾附近登陆,那么伊势、热田两神宫就会立即在敌人的控制下,来不及转移神器,也就没有确保它们的希望了,这样就很难捍卫国体了。所以,当时我想,即使牺牲,也一定要讲和。也就是说,估计守住三种神器中的伊势神宫的八咫镜和热田神宫草剃剑无望是决心停战的理由。其中“无条件投降”暗含一个条件:不废除天皇。他对坚决反对投降的前侍从官,现在的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说,你放心,我有把握保持国体。结果阿南只能去自杀。之后,NHK录制了裕仁的投降公告。整个录音为30分钟,地点是皇宫的进口大厅。结果裕仁期间念错或是念误多处,直到第三遍才勉强合格。次日,又发生了一幕极端分子抢夺录音 麦克阿瑟和裕仁
的闹剧。但是其所谓的“御音放送”的投降诏书录音还是得以播出。此段广播被称为“玉音放送”,使用大量汉语文言的《终战诏书》使很多日本平民无法具体理解广播的内容。 在日本正式投降后,美国政府实际上已经秘密决定赦免裕仁。一个原因是担心天皇被起诉,可能引发日本极端派人士的骚乱和不稳,同时占领当局也需要天皇一个“真正傀儡”配合美国的占领工作维持局面。9月27日,裕仁拜见了麦克阿瑟,后者婉转地暗示着点,其对裕仁道,“如有任何问题麻烦,可以随时和商量。”听了这话,裕仁如同心中大石落地,返回皇宫的时候,皇后良子不由地说道:“您的脸色好多了。”
编辑本段战后的生活
1971年的科学家裕仁
战后,包括苏联在内的国家要求废除天皇,但是美国为稳定战后东亚形势,需要建立一个反共产主义的经济强国,如果没有天皇,日本国内秩序将难以协调,因为之前日本长期推行神话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经成为多数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因美国策略上需要,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其他官员共同表示,裕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负主要责任。这一观点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极大欢迎。 1946年元旦,裕仁发布《人间宣言》,否定了天皇的神圣地位,承认自己与平民百姓一样也是人,而不是神。美国占领日本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实际上掌控有日本统治权的人。在他的干预下,1947年通过新的日本国宪法,确定天皇为国家的象征,提出最高统治权归人民所有,真正实行立宪民主。 昭和天皇の全国巡幸1949年5月久留米)
为了与宪法的变化相一致,战后裕仁逐步树立自己民主君主的形象:与平民会面,允许皇族成员被拍照。他还访问过灾区,视察日本的战后建设。他的皇位继承人明仁也打破了传统,和一位普通女性结婚而不是贵族家庭成员。1971年裕仁访问西欧,1975年访问美国,这是第一次以天皇的身份访问外国。因为裕仁是海事类出身,对海洋生物有许多研究,战后把许多精力放在了研究上。 裕仁晚年身体欠佳,1987年手术后更是每况日下。1988年8月15日,裕仁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并发表讲话,悼念战争遇害者。1989年1月7日上午7时55分,日本政府正式发布“天皇崩御”公告,漫长的“昭和时代”落下帷幕。其子明仁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编辑本段相关的话题
贡献及荣誉
抛开政治方面不看,昭和天皇还是一位生物学爱好者,他一生发现动植物新品种200余种,主要研究腔肠动物的分类学,着作有《相模湾产后鳃类图谱》、《那须植物志》和《相模湾产水螅虫类》,因其对海洋生物学研究作出了贡献,英国皇家科学院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

❽ 日本天皇有三大神器,千年来为什么不敢公示于人

草薙剑、八咫镜和八坂琼曲玉被合称为"三神器",一千多年来一直被当作日本皇室的信物。不过天皇的这“三大神器”一直被供奉在三所不同的神舍,至于实物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就连好多日本人自己也不清楚!

八坂琼曲玉,现在供奉于东京的皇居。传说是天照大神在天岩屋里的时候,八百万神命令玉祖制作的,形状好像动物的牙,又好像人的心脏,所以叫八坂琼勾玉。坂是尺度的意思,表示玉的大小。据说日本第六十三代冷泉天皇,就是疯疯癫癫到处放火的那位,什么缺心眼儿的事儿都想干,出于好奇,曾经想打开木箱看看。当他解开丝带的时候,包裹勾玉的木箱突然冒出一股白烟,吓得疯子天皇惊慌失措,当即放弃了偷看勾玉的念头。

虽说这三件神器很是出名,但是一直以来,天皇的这三件神器却一直秘不示人,也不知所为何因。

❾ 日本的伊势神宫位于哪里

伊势神宫(皇大神宫)位于日本三崇县海滨的密林里,是一个圣地。传说起于远古时代。公元1世纪始建。神宫分内外两宫,都有四层木板或木柱围成的栅栏,地段呈长方形正殿在最里层。按照规定,内外宫的全部建筑物每二十年彻底重建一次,因此经常保持很完好的状态。但是不免有新因素渗透进去,例如,正殿平台的栏杆基本上是中国式的,大体上仍不失古来的面貌,明治天皇以后的历代天皇即位都要去参拜。美国学者C.亚历山大赞美道,日本伊势宫“是世界上最美的小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