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安交大mba怎么样
应该是国内一流水平;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办首批认定的MBA学位教育的九所院校之一。
2016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正式获得世界权威认证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
)Stars商学院五星级认证。这是中国大陆商学院中获得的第1个五星级认证,标志着西安交通大学的管理教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标志着管理学院跻身世界优秀商学院之列。
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MBA招生简章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始建于1928年,1984年12月恢复重建,是我国最早的管理学院之一。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管理学科与工程、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第一批工商管理硕士(MBA)和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试点学院之一。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现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建有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经济研究中心和校级经济金融教学实验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MBA学位教育依托管理学院MBA中心统一管理,以管理学科、经济学科和其他学科为支撑全面发展。目前西安交通大学MBA项目分为管理方向和金融方向,分别依托管理学院和经济与金融学院。
2011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正式获得AACSB国际认证(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成为大陆地区首批获得此项认证的5所商学院之一。获得AACSB认证,标志着我校管理学院得到了国际最权威的管理教育认证机构的认可,已跻身国际优秀管理教育院校之列。
2016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正式获得世界权威认证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
)Stars商学院五星级认证。这是中国大陆商学院中获得的第1个五星级认证,标志着西安交通大学的管理教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标志着管理学院跻身世界优秀商学院之列。
MBA项目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办首批认定的MBA学位教育的九所院校之一。1990年开始招收MBA研究生,至今已培养了MBA学员5500名。
西安交通大学MBA项目的战略目标: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MBA培养基地,打造中国MBA培养的一流品牌。MBA项目将依托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和服务、一流的毕业生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MBA项目特点
a.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遵从MBA的教育规律,吸收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通过完备的课程体系、鲜活的教学方法和综合实践环节的导入,在系统传授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实战技能的提升
b.优秀的教师资源
学院拥有一批专业知识丰富、实战经验丰富、职业素养高、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并从国内外其他名牌学校、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大型企业中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和高级管理者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c.多样化的对外交流
学院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在聘请国外和港台地区的教授、政府官员和企业总裁授课或讲座的同时,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的访问与交流。
d.广泛的校友和企业资源
西安交通大学MBA项目历史久、规模大,MBA校友群体人数众多、行业多样、企业多元、个体优秀。这些分布在各行各业重要岗位的校友资源可以有力地促进MBA学生的学习及事业发展。
e.全新的招生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MBA推出提前批面试的招生政策。考生可在规定的时间段,登录MBA中心提前批报名系统,提交提前批面试申请资料;经背景评估,参加提前批面试的考生可获得A线或B线预录取资格,西安交通大学将根据联考成绩按照学校A线及B线政策进行录取。
f.新生奖学金
对联考成绩优异的新生,按等级设立新生奖学金(奖励办法另行公布)。
学制及培养方式
1. 学制:三年。
2. 学习方式:在职学习。周末授课(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其中一年半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课程学习,修满学分后撰写学位论文。
详情访问西安交通大学MBA中心网址:http://som.xjtu.e.cn/mba/
B. 西交大学校官网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着名高等学府,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近代着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坚持“求实学,务实业”办学宗旨,强调“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办学目标。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独具“理工管”特色的着名大学,被誉为东方的“MIT”。抗战时期,学校移至租界,内迁重庆,坚持沪渝两地办学,为抵御外侮,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师生积极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争,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1955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6年起师生分批迁赴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学校是“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单位,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A类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是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教、艺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设有26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20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教工6285人,其中专任教师3109人。师资队伍中有两院院士4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5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1名。
现有学生42379名,其中本科生19012名,研究生21383名,留学生1984名。本科专业8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29个。建有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学校15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2个学科进入前1‰,工程学进入前1‱。
建校120余年来,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优秀品格,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张元济、蔡元培、蔡锷、黄炎培、邹韬奋、陆定一、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江泽民、黄旭华、侯宗濂等,为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西迁以来培养了林宗虎、蔡睿贤、曹春晓、蒋新松、李鹤林、叶尚福、李佩成、姚穆、陈国良、雷清泉、熊有伦、涂铭旌、李伯虎、苏君红、孙九林、陈桂林、程时杰、孙才新、韩启德、谭铁牛、丛斌、郝跃、陈政清、江松、房建成、王华明、汤广福、郭万林、吴宜灿、罗琦、严新平等42位两院院士;高华健、锁志刚、姜晶、刘奕路、梁平、陈掌星等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等海外院士。
迁校60余年来,为国家输送了27万各类人才,其中40%在西部工作,为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声誉,涌现了杨嘉墀、陈惠波、温熙森、肖胜利、马德秀、雷菊芳、崔殿国、孙来燕、张国宝、贾全喜、王珏、连维良、温枢刚、汪建平、辛保安、江小涓、蒲忠杰、于杰、何金碧、张月娥、桂生悦、卢雷、张雅林、葛红林、赵欢、仇建平、梁海山、冯兴亚、周鸿祎、陈曦、刘光斌、郑海涛、路一鸣、樊登、刘烈宏、张冬辰、王东峰、刘奇、郭文珺、景海鹏、陈冬、薛莹、张新等一批知名校友。
学校落实“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
2006年,实行了“书院制”,书院、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为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2017年,学校成立本科生院,落实“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贯通、教书和育人统筹协调”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坚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从1985年开始,先后创办“少年班”“钱学森试验班”“侯宗濂试验班”“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人工智能试验班”等,以钱学森学院为载体,把钱学森精神和智慧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独特的教育理念,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配置,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8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1门,拥有8个国家级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7篇、提名奖46篇。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迁校以来,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在抢占科研制高点方面发挥了交大的引领作用,其中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
迁校以来,学校创造了29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37项获得国家三大奖,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应。学校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2000年至今,主持“973计划”项目2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343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承担的文科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34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6项,与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中央编译局等共建14个高端智库,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纳应用。
学校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四面旗帜,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230个文化社团,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多彩,“纵论四海”“思源大讲堂”“学而论坛”“新港报告”等成为师生开拓视野的经典品牌。历年来,交大学子在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国际英语演讲大赛、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选拔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大赛、“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研类)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屡获佳绩。
国际交往广泛。2000年至今,已邀请25位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及2000余位国外教授来访讲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世界各国学者、企业高层、政府要员更高达2万余人;派出赴国外访问、进修、研究及攻读学位的教师和学生2.8万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2000余人;与美、日、英、法、德、意、新、韩等44个国家和地区逾300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2019年,共有来自141个国家的3000余名外国留学生就读于西安交大。
现有兴庆、雁塔、曲江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四个校区,占地面积约800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约420万平方米。图书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为“钱学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3794平方米,阅览座位3400余席;累计藏书571万册(件),印刷型报刊累计10000余种、现刊1200余种;国内外电子平台资源119个,共计330个子库,中外文电子期刊8.6万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174万余种。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在4个领域上建立了8大平台、29个研究院和300多个科研基地,将服务学科交叉、军民融合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成果转孵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
领衔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吸引38个国家和地区的154余所大学加盟,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智库和研究平台,致力于为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服务。
2017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15位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老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希望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赴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亲切会见西迁老教授,并两次发表重要讲话,对西迁精神的核心、精髓等进行深刻阐释,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推进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奋进。
校 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办学定位: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
西迁精神:
内涵: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核心:爱国主义
精髓: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使 命:培养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杰出人才。保存、创造、传播知识,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愿 景:把学校建成大师名流荟萃、莘莘学子神往、栋梁之材辈出、文化影响广泛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C.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的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原名《西安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37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
报道内容
刊物以该校重点学科为依托,主要报道该校在医学科研、教学、医疗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新理论、新进展。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药学、祖国医学、生物工程等学科。
主要栏目
设有专家论坛、研究论着、专题研究、研究快报、调查研究、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等栏目。
收录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期刊论文数据统计源》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被国际权威性的检索机构美国《生物学文摘》、《化学文摘》、荷兰《医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所收录;在国内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及《中国医学文摘》的内、外、儿、基础、老年学、卫生学、皮肤科学、中医学等19种系列期刊作为固定摘录刊源。 刊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
周期:双月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671-8259
CN:61-1399/R
邮发代号:52-3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曾用刊名:西安医学院学报;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创刊时间:1937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1 总则 1 性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被国家科技部及相关机构分别确认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 (Chemical Abstracts, CA)、荷兰《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EMBase/Excerpta Medica, EM)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bstract Journal, AJ)收录,还被国内许多重要数据库及20余种二次文献收录。 2 栏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设有专家述评、专题研究、论着、调查研究、研究简报、技术方法等栏目。专家述评一般不超过4 000字,研究原着5 000字以内,其他不超过3 000字。 2 撰稿要求 1 总体标准 文稿撰写应遵照国家标准GB7713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6447文摘编写规则,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 3179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等国家标准和国际期刊编辑规范和要求。 2伦理学声明 研究若涉及动物实验,应获得动物实验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并符合有关动物实验管理条例或/和美国NIH发布的实验动物应用和保护指南;若涉及人体实验应说明其程序是否符合人体试验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3 撰写格式 论着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不超过8人)、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中、英文关键词(5-8个)、中图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标注]、正文(序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 4 标题层次 层次应分明。文中节段层次序号分别用“1”、“1.1”、“1.1.1”,一般以三级为宜。文内并列条文序号用圆圈码,如①、②、③……表示。 5 图与表 图与表应少而精,避免与文字重复。表应有表序和表题(中英文)。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内每一栏均应有表头,表内非公知通用缩写应在表注说明。图应有图序和图题(中英文)、图注。线条图请用电脑制作;图片请用电子版,以半栏7.5 cm、通栏16.5 cm宽度为限进行图片组合编排。表注、图注应适当详细,具自明性。所有的图表应在正文中该出现的地方注出。表题、图题同时标出中英文。 6 计量单位 严格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不再使用N(当量浓度)、M(克分子浓度)、百分比浓度[%(V/V)、%(m/m)]等已废除的非标准计量单位和符号。如表示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应采用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或质量浓度单位(g/L…)。 7 参考文献 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的着录方式,以文中出现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排序。参考文献主要以作者亲自阅读的近1~5年公开发表的重要论着为主。常用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 文题[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注:作者1-3位全列出,每位间加逗号,3位以上仅写前3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文献作者姓前(全大写)名后(缩写,不加缩写点)] .
专着:[序号]着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 或:作者. 文题[M]//着者.书名. 出版地:出版者,年:起-止页.电子期刊:[序号]作者. 题名[J/OL].刊名,年,卷(期):起-止页[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8 作者简介 在首页地脚标注第一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E-mail地址。研究生论文还请注明通讯作者姓名、职称、E-mail地址。 9 基金项目资助 置首页地脚。格式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30200076),同时标注英文(如:Supported by .......)。 3 投稿要求
3.1 投稿 向本刊投稿请按操作提示进行网上投稿. 2 声明 来稿文责自负,勿一稿多投。对一稿多投者将被列入黑名单,3年内不再刊登该作者文章。若稿件涉及经济利益或其他关系造成的利益冲突则应在投稿时说明; 3 审稿 来稿均需经本刊编辑部初审、2位同行专家评审(均为盲审)、编辑审阅加工等过程,作者可建议熟悉该专业的审稿人或因利益冲突而不适宜审阅该稿的审稿人姓名。 4 修稿 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请事先声明;修改过程中,作者提交的最终修改稿的所有信息应准确无误,定稿后不应再改动,以确保网络预印版和纸质版的一致性。 5 版权 为保护作者及编辑部合法权益,在修稿期间双方签订版权合同。 6 付酬 来稿刊出后酌付稿酬,并赠送当期学报1本。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网上传播使用费。凡是不同意将文章入编“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其他网络数据库的作者,请在投稿时声明,以便另行处理。 7 投稿地址: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邮政编码:710061]
D. 谁知道西安交通大学有几个大门
我晕,交大分东校区和西校区,东校区据我所知3个门(没去过西面,不知道有没有门),西校区加上生活区就有4个校门,东校区2个食堂,西校区2个食堂,东校区人气最好(实际上人过多了,你去都得抢餐具抢座位,耳朵嗡嗡嗡的响...)东校区有较多户外运动的场地,而且质量不错,具体是没啥名字的,西区场子少点,质量稍次,但是西区有陕西高校最好的游泳馆哦~~~商业活动场地不清楚,室内常用活动场馆除了各校区的体育馆就是各校区的食堂了...学生会电话和团委电话在此省略,望谅解(我也不清楚...)!!
E. 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的发展历程
2011年5月5日,广东省科技厅余健副厅长、刘炜副厅长率珠海、中山、东莞、肇庆、韶关、顺德等8个地市科技局有关负责同志、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及我省的33家企业赴西安交通大学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西安交通大学卢天健副校长、宋晓平副校长热情地接待了考察团一行。
2011年2月27日下午,研究院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顺德区华桂园隆重召开。西安交通大学、广东省科技厅、顺德区人民政府三家共建单位的理事出席了会议。
2011年1月13日,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作为首批入驻南方智谷的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在南方智谷启动仪式上签订了《入驻中国南方智谷协议》。
2010年11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学王建华书记一行到广东顺德考察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并与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顺德区区委书记梁毅民和区长梁维东等领导就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建设工作进行了座谈。
2010年4月16日,顺德区梁维东区长(现为区委书记)召开三方座谈会,就“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进度表与西安交通大学、广东省科技厅的相关领导进行商议。
2010年4月8日,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郑晓明、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等领导的见证下:西安交通大学卢天健副校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陈新副厅长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苏伟波副区长分别代表三方签订了共建“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的合作框架协议。
2009年11月3日至4日,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卢天健、校长助理张汉荣一行8人就筹建“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有关事项到广东省顺德区调研。
2009年9月16日至18日,广东省科技厅李兴华厅长、叶景图副厅长率团到西安交通大学开展交流访问。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校长郑南宁和卢天健副校长分别会见了访问团一行。
2009年4月30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校长率学校代表团赴广州调研,与广东省科技厅领导在广东科学中心进行了座谈。郑校长表示西安交大将在以往与广东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以此次访问为契机,全面推动与广东省在科技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战略合作。
F. 考西安交通大学哲学专业的研究生,310分,往年国家线290,交大肯定上不了,麻烦神通广大的朋友们说
真神既是公义的,怎么能不罚罪恶,因为你烧点纸箔,就会免去你的罪行呢?请读下面一付对联,就会知道假神的不真实了:
念佛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金钱能赎罪,分明菩萨是贪官!
请再读以下诗句便可知道,偶像不是真神:
一口无言,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灵,
六亲不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实在无用。
G. 西安交通大学是985还是211
西安交通大学既是985也是211。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着名高等学府,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是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艺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设有27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
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学校16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4个学科进入前1‰,工程学进入前万分之一。
合作交流:
学校派出赴国外访问、进修、研究及攻读学位的教师和学生2.8万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2000余人;与美、日、英、法、德、意、新、韩等44个国家和地区逾320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西安交通大学官网——学校简介